『壹』 為什麼印度人吃飯,做菜全是手抓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
印度人的主食除了面餅,還有米飯。吃米飯時,先用那三根手指將米飯和各種菜湯均勻攪拌,就像攪拌機攪拌水泥一樣,然後撮起一小堆,送入口中。有的人手指不是很麻利,於是便五根手指一齊上陣。米飯吃完之後,將沾滿油膩的指頭逐個放入口中吮吸,徹底舔乾凈之後才算罷手。
『貳』 為什麼印度美食經常是「糊狀」的呢這樣好吃嗎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談論到這個神奇的國度,他們總是有一些違背了“常規”的操作,令人瞠目結舌,例如印度的飛餅、印度的火車,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印度的食物。
去過印度遊玩的朋友可能都比較清楚印度的飲食習慣,他們的大多是美食經常是呈現“糊狀”,而且是顏色相對來說不是很好看,那為什麼他們要將食物處理成“糊狀”呢?
吃起來就會覺得非常的難以下咽,所以做成了糊狀也是為了方便下咽,同時加入大量的香精香料也是為了引起他們的食慾,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印度美食都是放了很多的香精香料並且做成糊狀方便吞咽。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貧富差距懸殊,貧窮人口佔了多數,因此在吃方面很少追求它的外形,能最快的做出味道還不錯的食物,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香精香料無疑是最簡單的方式之一,而糊狀有利於快速的將食物和香料均勻的混合,達到一個較好的口味。
『叄』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糊狀的食物
因為他們的米飯實在太幹了。注意這種干,不是加水量太少的那種干,是他們的米無論你加多少水,甚至加油,煮出來都絕對沒有兩粒粘一塊兒的!
不知道你們上小學初中那會兒有沒有過類似的體驗,學校買來那種過期好幾年的陳米,煮的時候分兩次,去掉米湯再加水煮,出來的米飯就是那個效果...比印度米飯可能還要粘一點。這種米飯單吃沒有任何質感沒有任何香氣,味同嚼蠟,還硌嗓子眼。
印度米飯用筷子吃就別想了,還好他們也不用筷子。這時候湯汁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米飯倒香蕉葉上,抓散,加點湯汁或酸奶,嘩啦兩下,用手撮起來...你別干瞪著,人比你們用勺子的快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可想而知,這種靈魂般的湯汁是印度餐的點睛之筆,往往是越粘越好,味道越豐富越好。就像弄混凝土,不加點粘合劑彷彿也高端不到哪兒去。
以上都是我猜的,沒有科學根據哦。猜遠一點,印度不缺糧是因為他們的大米一年三產,估計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米飯難吃。
『肆』 印度人竟然喜歡把菜做成「漿糊」,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因有三。一、因為印度人一般來說不太喜歡吃草葉,他們更喜歡吃根莖類的蔬菜;二、做成「漿糊」類更方便他們吃飯的時候能夠來個「全家福」,什麼都沾一點,大滿足;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如果把菜做成「漿糊」輔以調料的話,食物的保存時間能夠適當延長,不會那麼容易腐爛。
三、與印度的氣候有關
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熱帶,氣候也是熱帶季風性氣候,特點是濕潤雨水多,一個地方濕潤雨多又熱,東西就很容易腐爛。如果幹放著食物很快就會變質,但如果做成「糊糊」再加以調料,食物的存放期限就會稍微加長一些。
『伍』 印度人為什麼總是喜歡把菜做成糊狀
印度人喜歡將菜做成糊狀,這是來自於多種因素得出來的結果。第一,印度首先是一個宗教大國,因為他們的宗教導致他們的肉類攝取很有限度,因為肉類對於他們來說可使用的只有那幾種,也就極大程度的限制了他們的烹飪方式。
發展到現在,各種各樣的湯汁已經成為了印度食物中的一種靈魂所在。再加上印度人一般習慣用手或者是勺子吃飯,這就使得他們的湯汁不會太清,濃稠的湯汁配上干硬的米粒會讓手抓飯更香噢。
而且在印度,因為貧窮等多方面的因素,印度人家庭的廚房。就是小小兩個爐子,搭配上一個小桌子,這樣子的廚房很難讓人做出什麼美味佳餚了來,所以說多品種糊狀的食物對於他們來說也更加的方便快捷。這樣子做出來的飯菜也更加容易保存,不那麼容易滋生細菌。
『陸』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6)為什麼印度調料喜歡攪拌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柒』 看上去毫無胃口的糊糊狀食物,為何印度人卻情有獨鍾
印度被稱為「一個神奇的國度」,而印度人被人們笑稱為三哥,印度的影視劇、印度的閱兵、印度的美食、印度的火車、以及印度的一些治安問題都會被網友們拿來當笑料,其中印度的很多美食都喜歡做成黏糊糊的樣子,這也不知道啥原因。
傳統文化其實印度人為什麼把食物做成漿糊狀,這也國家或民族的文明,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的影響,做的飯都是糊糊,抓糊糊,印度人大部分信封印度教。
教義里強調萬物回歸自然,生下來的時候沒有筷子跟叉子,活下去也就沒有必要用這些東西,還有印度人不是游牧民族,沒有那麼多肉吃,也可以說不吃那麼多肉,印度人也缺水,吃乾的沒有充足的水分補充是不行的,所以就只能吃糊糊了。
實際上我感覺還是無論世界上什麼菜都不如我們國家的菜好吃。
『捌』 為什麼印度人做菜一定是要把所有的菜做成糊糊狀的
首先就是他們所處的環境,印度的環境是那種常年溫度比較高的,尤其是到了夏天以後,溫度特別的高,這種環境下新鮮的食物是很難保存的,但是如果把他們做成糊狀的話,在裡面加入了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就不容易壞的,可以保存的時間長一點,而且也特別方便。除了香料,印度人還喜歡吃薄餅,用薄餅蘸糊糊,吃起來非常方便。能包含各種香料,還能用薄餅蘸著吃,當然糊糊會受到歡迎了。雖然都是糊糊,但是印度人早就在漫長的烹飪中熟練使用各種復雜的調料,因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這樣來看的話,在味道方面,中國菜未必能打得過印度菜。
在印度的飯鍋里不管是什麼菜都是被剁碎的,土豆剁碎,蔥頭剁碎,雞鴨魚肉通通剁碎,印度人對於糊狀的食物情有獨鍾,這樣的習慣是跟它的國家文化傳統息息相關的 。
『玖』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把菜做成「糊糊」這樣吃很美味嗎
印度人喜歡吃漿糊的東西,跟印度的氣候,印度吃飯的方式以及印度人的口味有很大的關系。
印度在我們眼中一般都是一個奇葩的國家,比如印度的奇葩電影,經常能令我們捧腹大笑,印度上廁所甚至是吃飯的方式,都讓我們覺得與常人不同,其次就是印度街道以及人民生活中臟亂差的現象很嚴重,但印度依舊是一個我們經常關注的國家,那你會發現印度人的食物基本上都是成糊狀的,比如說咖喱飯裡面的土豆就是那種土豆泥,一年就碎,那麼為什麼印度喜歡把菜做成糊狀呢?
跟做菜喜好有關
我們如果去過印度,或者說看過印度做吃的的視頻,你就會發現印度美食最大的特色就是經常會在一些主食上麵糊上一些各種各樣的香料,最常用的東西就是把卡莉和香料糅合在一起,這種水狀的調料那麼做出來的東西自然軟趴趴的像糊狀。所以說印度人喜歡把菜做成糊狀,跟他們做菜的喜好有很大的關系,雖然說這些食物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吃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拾』 為什麼印度不論做什麼食物,都喜歡做成糊糊
這是因為印度人的體質和其他國家的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印度人的消化能力是比較弱的,所以在做食物的時候才會做成這樣的狀態。
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不利於印度人類生存的,在做食物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適合印度老百姓的身體。既然印度老百姓的消化能力不強,那麼必須要做成這樣的狀態,才能夠有利於食物的消化。
印度目前的疫情依然是比較嚴重的。從目前的消息可以看得出來,印度的疫情依然是比較嚴重的,每天新增的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5萬人,而且這個數量一直在被保持。印度的很多人對於疫情其實並不重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讓印度的疫情一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增長。
印度和我們國家一樣,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印度的人口在未來幾年的時間之內很有可能超過我們國家的。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印度的很多思想文化其實是比較封閉的,它對於印度老百姓的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