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美高層再度交鋒,雙方罕見達成重大共識,戴琦的態度是怎樣的
戴琦的態度發生了大轉變,說兩國的關系可以非常好,兩國可以互相實現互惠互贏的局面。
2. 印度的核主張!急!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言時稱,盡管印度面臨著國際上要求其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強大壓力,但印度堅持要求國際社會承認其為有核國家,同時將繼續執行自願暫停新的核試驗政策。
辛格在講話中對最近美俄兩國關於削減戰略核武庫的談判表示歡迎,但他強調,制止核擴散的努力必須是「世界性的、全面的和非歧視性的」。辛格認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實際上危害了印度的安全,同時該條約也未能制止核擴散。在談到最近印度國內有人主張重新進行核試驗時,辛格表示,印度政府並沒有制定這樣的計劃,印度將繼續執行自願暫停核試驗的政策,不會尋求進行任何新的核試驗。但他堅持要求國際社會承認印度為有核國家,即印度必須以有核國家的身份加入一切反核擴散條約。辛格還稱,印度堅決支持和平利用核能的努力,並將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據報道,在新德里召開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國際會議是在印度核能機構長期努力下得以召開的,盡管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但這次會議在本質上屬於一次學術性研討會,會議不會簽署任何有約束力的文件或發表政治聲明等。但辛格關於印度核政策的正式表態仍然引起輿論關注。
躋身核大國行列可以說是印度由來已久的一個戰略目標。印度於1974年5月首次爆炸了一個核裝置,並因此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核貿易禁運。長達30多年的核禁運對印度核工業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延緩作用,但卻未能阻止印度最終研製出自己的核武器。1998年5月,印度一連進行了5次核試驗,並隨即宣布自己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一系列核試驗嚴重破壞了國際核不擴散的努力,印度因此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和制裁。
然而,國際政治在進入21世紀後出現了有利於印度的轉機。美國從某種戰略角度出發,在2005年向印度打開了核供應的後門。當年美印兩國開始了民用核能合作的談判,2006年3月兩國簽署了民用核協議,美國同意向印度提供核技術和核燃料,但前提是印度的軍用和民用核設施必須分離,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2008年9月,國際核供應國集團解除了對印度的核禁運。而同年印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的民用核安全保障協議,使印度最終達到了繞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從國際社會獲得所需核燃料和核技術的目的。
輿論認為,從印美民用核協議到民用核安全保障協議,印度事實上獲得了有核國家的地位,印度實現了其長久以來的夢想,既可以從國際上獲得先進的核技術和急需的核材料,同時也沒有失去在必要時進行核試驗的權利。盡管印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其部分核設施,但印度從中獲得的利益更多。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在美國支持下獲得的特殊待遇,對於國際社會防止核擴散的努力無疑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一方面,美國為了阻止伊朗和朝鮮這樣的國家獲得核武器,甚至不惜考慮可能使用軍事打擊的手段;而另一方面,美國對印度獲得有核國家地位卻採取了默許甚至縱容的態度。美國在核不擴散領域所持的雙重標准使得國際核不擴散努力遭遇了重大挑戰。
(引用)關於核問題,只要有國家有核武器他就不希望另外的國家有,因為那是個威脅,就算關系在好也不希望有,有的表面不說但是實際上是不支持的.
就跟朝鮮有和武器,我們中國開展了6方會談,為什麼?因為朝鮮是中國的鄰國,朝鮮有核武器也是很危險的對中國來說.雖然中國表面上不反對朝鮮,但是還是積極的推動6方會談的.因為我們中國也不希望朝鮮有核武器.
印度也一樣!
http://v.ku6.com/show/sOW0IHERxpBzZ7rh.html看看這個視頻
��最近朝核貼太多了,但發貼的人大多人雲亦雲,不外乎是在鸚鵡學舌某些媒體上的評論員觀點,其實有自己的看法的人不多.
忽然想起前些年的印度核問題,感慨為何沒人關注這問題,畢竟這問題對中國的威脅比朝核問題大多了.
同樣是亞洲國家,同樣在發展核武時遭到國際社會反對,但待遇明顯不同,印度和巴基斯坦發展核武問題已經不了了之.朝鮮卻遭國際社會一致反對,並以戰爭相要挾朝鮮棄核,雖然本人不太支持朝鮮擁核,但國際社會那種不公平的做法實在任人難以信服
我知道接下來有人會拿啥印度民 主,朝鮮獨 裁之類的來說事.但要知道,民主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公平,當今國際上許多事件扯不清楚就在於雙重標准.
恐怕還有人中國利益來說事,要說威脅,印核問題比朝 核 問題對中國大多了.首先,中印有仇,1962年的邊界戰爭到今天還讓印度耿耿於懷.中朝似乎沒有,也只有南棒子還時不時對所謂高麗故土YY一番.
再說,印度也有實力威脅中國,朝鮮沒有,印度離開中國沒啥事,現階段朝鮮要離開中國朝中國丟核彈無異於自殺,關鍵是朝鮮核武目前還是有彈無槍的地步.朝鮮的大莆洞,勞動導彈目前還不能搭載核彈頭,靠那幾艘老舊的遠程轟炸機能穿透現代防空網么?印度已經解決這一問題.印度導彈可以搭載核彈頭,在實際射程上可以覆蓋全中國,朝鮮導彈只在理論上可以覆蓋到美國阿拉斯加和全中國.
最後說句大家其實都知道但又不願正視的話,印度發展核武指名道姓是要威脅中國,朝鮮發展核武指名道姓威脅的是美日韓.總有人在假設金正日會用核武威脅中國,但你這還是假設而已,印度高官可是時不時蹦出來叫囂威脅中國.要不是中國扶持了巴基斯坦,中印還會僅限於打嘴仗么?當年的中印戰爭總是印度挑起來的吧,別跟我說民主國家就愛好和平之類的幼稚話,誰敢擔保未來印度不會因邊界糾紛對中國丟核武?當然,同理,要不是有金正日存在,只怕南棒也不會對所謂間島問題,高麗故土問題只是YY而已.
3.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背後的細節
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達成了多項有助於加強和深化雙邊經濟關系的成果,包括:
領域一: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務業
中美雙方重申關於繼續緊密合作以獲得持續增長、保持價格穩定和確保雙方金融體系平穩有序的承諾,並同意繼續雙方在共同感興趣的金融服務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和進一步考慮如何通過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穩定。而且,中美雙方採取以下行動並做出以下承諾:
·美方發布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原因評估、以及加強金融服務企業和監管者運作、程序和規劃的建議,並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對各項建議執行情況的評估結果以及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有關建議。
·中方將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對外資參股中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有關調整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市場的政策建議。
·美方根據修訂後的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資信評級機構行為准則,提出新的管理規定,以促進資信評級機構強化評估程序以確保評級過程的完整性,確保投資者和發行人受到公平對待,並確保評估涉及的保密信息得到保護。
·在美國資信評級機構新規定實施後,美國相關資信評級機構必須完全遵守新規定的要求,中方允許現有合資資信評級機構在不降低現有外資持股比例的情況下,可以申請開展證券資信評級業務的資格。中方將依據有關審慎性規定進行核准。
·美方繼續承諾開放金融市場,給予中資商業銀行國民待遇,並按照相關審慎規定與程序,快速處理中資銀行在美開設分支機構的申請,無不當拖延。
·中方同意開展試點,允許非存款類外國金融機構向試點地區零售消費者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同意境外保險機構、政府和貨幣管理當局、共同基金、養老基金、慈善基金和捐贈基金等QFII,以及QFII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的投資本金鎖定期降低為3個月;並將按照相關審慎監管原則,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形式在中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人民幣次級債券。
·美國農業部將探索與中方就農村保險開展進一步合作的方法,並將考慮為中國尋求制訂包括自然災害在內的農作物損害險方面政策的中國保險官員和行業代表提供培訓。
·在中方就其建議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進行公開評論期間,中美雙方就此進行了積極討論,特別是美方關注的外資保險公司可對一家新設或現有的國內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無論該公司是否已對中國同類保險業進行了投資的有關問題,中方將充分考慮各方及時提交的評論,並繼續視情就此與美方進行探討;中方於近期公布的法規(「保險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允許所有境內的保險公司,包括外資保險公司,按資產的一定比例向境外投資的保監會的相關要求。
領域二:對民生的投資及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
中美雙方開展了深入對話,探討如何共同努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風險,以及如何更好地提供包括醫療保健和退休保障在內的社會服務。另外,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就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取得重大進展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承諾進一步努力加強該領域的合作,為此,中美雙方:
·同意繼續就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開展討論。在指定產品的檢驗、檢疫和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將簽署實施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所屬的食品和葯品管理局與中國衛生部所屬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簽署的《葯品和醫療器械協議備忘錄》的2008年工作計劃。
·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美利堅合眾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關於食品和飼料安全協議五年計劃進展的聯合聲明》。
·美國農業部與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同意就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諒解備忘錄繼續進行磋商。
·簽署了《傳統中醫葯合作諒解備忘錄》。
·共同致力於探索在災害預防、預測和減災方面的合作。
·同意在產品和葯品安全領域增進消費者信心的重要性,並就美衛生和人類服務部下屬的食品和葯品管理局向美駐華使館和相關總領館派駐人員、和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向中國駐美使館和相關總領館派駐人員達成共識,並同意商定有關具體安排。
領域三:能源和環境合作
中美雙方認識到,能源和環境挑戰是二十一世紀中美兩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政策問題,以及兩國開展合作對於應對上述挑戰的重要性,雙方承諾加強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長期合作。為此,雙方:
·簽訂了能源環保十年合作框架,宣布了框架下的第一階段五大合作目標,建立了五個工作小組,啟動了每個目標下開展實質性合作的行動計劃,以便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完成所有的行動計劃,並初步就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探索綠色夥伴關系的概念進行了討論。
·同意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間的重要關系,並同意探索能源效率、替代能源及新一代能源技術的重要性。中美兩國也認識到確保負責及透明的能源開發,以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的重要性。通過對話,雙方將探討充分運用能源安全原則的方式,2008年6月7日五國能源部長會議聯合聲明及6月8日的八國集團與中國、印度和韓國能源部長對話會議聯合聲明中均體現了這一原則。
·同意與國際能源機構在共同關心的領域為應對雙方的能源安全問題加強合作,包括全球能源市場、戰略石油儲備、能源多樣化、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技術。以2008年6月7日的五國能源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中的承諾為基礎,中美兩國將考慮自願參與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在石油供給中斷時的集體行動。
·同意就廢棄物的利用和處置技術及監管方法進行信息和經驗的分享。
·同意就削減或酌情取消關稅的產品范圍和模式開展雙邊交流,以促進達成一項綜合的關於環保產品和服務的WTO協議。
·同意探索建立定期交換木材和林產品貿易以及木材合法性認定信息的機制,以促進合法木材和林產品貿易及全球森林執法與施政;同意於6月討論向中國轉讓林火預測、預警、監測及滅火應用技術和設備;同意運用各自相對優勢,促進全球森林資源可持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