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視牛為神,那印度人養牛又是為了什麼
印度的牛有出口、產奶等用途。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3年5月31日報道,印度將超過巴西,躍居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國。據美國農業部推算,印度2013年牛肉出口量將達到約為170萬噸,佔世界出口總量的2成。在最近3年裡,對中東、非洲和東南出口已經增至約2倍。
印度人非常喜歡乳製品,號稱沒有牛奶就無法生活。而支撐印度龐大人口需求的就是水牛,飼養數量超過1億頭。與在印度被視為聖物的瘤牛不同,印度水牛常作為奶牛利用,在超過10歲無法產奶後,將作為肉食牛出售。
(1)印度人為什麼喜歡牛群擴展閱讀:
印度關於牛的相關習俗:
1、印度教視牛為神聖,愛牛、敬牛,牛可隨意漫遊街頭,不許打牛,更禁吃牛肉,也禁用牛皮製品,如腰帶、表帶、鞋、衣服等。
2、在印度的許多州,宰殺被視為「聖獸」的牛將面臨著長達5年的牢獄之災。同樣,以屠宰為目的的牛出口也是違反法律的。
3、一年好幾個關於牛的節日遠遠滿足不了印度人民對牛的崇拜心情。許多印度人還慶祝一種名為「Gopastami」的牛的節日。節日當天,主人將牛沐浴清爽,打扮成最迷人的模樣,並將其帶往聖殿,感謝牛為他們帶來的一切。
㈡ 印度人為何喜歡供奉牛了為什麼還會有個潑糞節
在古代牛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農耕社會中的牛都會受到保護。我國古代甚至有殺牛和殺人同罪的說法。
不過印度對牛的保護更加不同,因為印度的牛不只是生產工具更是崇拜的神物,印度人雖然信仰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大多數人都信仰印度教。印度人把牛被視為神聖的象徵,在印度幾乎每頭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和人類一起生活。但如果說讓人來侍奉牛的晚年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以當絕大部分的牛年老體弱之後就會被放生,這也是導致上面出現牛群阻礙交通現象的原因。
在印度旅行,永遠繞不開的就是神牛。它們不僅在鄉下犁田耕地,也在城市裡大搖大擺。有時候還會直接闖入生意人的店鋪,被騷擾的商家只能好好地「勸」它們離開,而不能驅之以棍棒。
在印度教文化里,牛被視為濕婆神的坐騎,得到特別尊敬。濕婆是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在民間享有極高的聲望,神的坐騎自然也輕視不得。這也就是印度神牛特別牛的原因。
印度的牛,通常在頸項處長有一塊「突起」,叫公牛峰。有公牛峰的牛叫「瘤牛」瘤牛顏色較淺,通常為白色,最為神聖。不知這個是不是也跟種姓有關系,我們知道,通常判斷一個印度人是否為高種姓可以從他們的膚色看出來。在印度鄉間看到的水牛,皮膚為黑色,也沒有公牛峰,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神聖。大家可能感到比較奇怪的是:雖然尊崇神牛,由於經濟考慮,印度卻是牛肉出口大國。因為屠宰水牛或瘤牛,有時還會造成嚴重的沖突。
所以印度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屠牛節」,被屠的牛有上萬頭創下世界紀錄,不過被屠殺的牛是不允許販賣的,只能讓這些屍體自己分解以表虔誠。
㈢ 為什麼牛在印度那麼牛
因為牛是印度教主神濕婆的坐騎,印度的大部分人都是印度教信徒,對牛敬如神明。印度相信輪回,印度的很多人都想在下輩子轉世成老牛。
在印度,你可以看到牛漫無目的地到處游盪。就是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一頭牛卧在路中間,大家都會選擇繞道而行,不會趕走它;它願意躺到什麼時候都可以;已經到了「橫向霸道」的地步。如果有人覺得礙事,打了牛,就想把牛趕走。那就完了,很可能會被身邊的印度人打死。
此外,印度人還認為,牛不僅是繁衍後代的象徵,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印度人更重視牛,印度人不吃牛肉,只喝牛奶,用牛糞做燃料。
(3)印度人為什麼喜歡牛群擴展閱讀:
印度上千村民互扔牛糞送祝福
當地時間4月14日,印度安得拉邦一個叫Kairuppala的村子,數千人無視社交距離進行「潑糞大戰」以慶祝節日,當地村民們會互擲牛糞以祈求健康,繁榮。
據悉,「Pidakalwar」是Kairuppala的傳統節日,人們會在節日前收集好牛糞,並將牛糞做成餅狀。據傳,在節日當天誰身上的牛糞越多,就會越健康和幸福。
印度人除了扔牛糞祈福,還會做牛糞餅,雖然聽起來像食物,但印度人做的牛糞餅,並不是拿來食用的,反而會被當成信仰的東西。
這種牛糞餅是用牛糞拌茅草,然後曬干而成的。無論是送禮還是自用都很受歡迎,甚至一度售罄。每件重200g左右,2到8塊裝一盒,價格100到400盧比不等。
㈣ 印度人為什麼對牛如此喜愛和尊敬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地,那種神聖的宗教感情確實很難用世俗的眼光來理解。印度雖然早已是政教分離的現代國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以往的一些暴力沖突與宗教紛爭不無關系。聖雄甘地曾說過:「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而當神牛與世俗生活發生沖突的時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圍下,很難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
㈤ 印度為什麼要崇拜牛和喂牛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地,那種神聖的宗教感情確實很難用世俗的眼光來理解。
印度雖然早已是政教分離的現代國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著莫大的影響力,以往的一些暴力沖突與宗教紛爭不無關系。聖雄甘地曾說過:「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而當神牛與世俗生活發生沖突的時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圍下,很難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
據官方統計,新德里流盪的神牛大約有4萬頭。因為憲法禁止屠殺神牛,作為重要的農耕工具,在其年老之後,主人因為世俗的經濟因素往往並不願意為他們贍養天年,而是放之於野,任其自生自滅,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頭。從這個角度來看,神牛崇拜並沒有超越世俗的價值取向,但由於流浪牛能夠得到市民很好的照顧,同時不會受到傷害,因此也可以說是農民轉嫁經濟負擔的一種傳統方式,並不會導致良心遭譴。
當然,也有一些家養奶牛被放到街頭,只是在擠奶的時候才領回家創造經濟價值,利用神牛崇拜佔便宜的小人也為數不少。兩大因素的驅使下,造成了印度大都市這種獨特的景觀。印度牛口約有2億頭,佔世界總量的1/4,只要有極少數人採取前述兩種方式,流浪牛的數量便會不斷增長。所以,德里高等法院的這個措施只能是權宜之計。實際上,正如一位市政官員指出的那樣,從2003年9月到2005年3月,他們共捕獲3萬頭流浪牛,但最終這些牛又重新走上了街頭。 「保護牛是印度教送給全世界的禮物,只要印度教徒保護牛,印度教就將永遠流傳下去。」
但究竟誰應該承擔起保護神牛的責任,如果把這個責任全民化,那麼,極少數人就存在著鑽空子的機會,在這方面,世俗的經濟規則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據說,在此次活動中捕獲的流浪牛,政府將進行拍賣,以拍賣所得資金來支付賞金。這些牛將被烙上特別的印記,如果再一次流落街頭,牛主將被課以高額罰款。這也許是一種解決方式,用法律來保障宗教的神性,將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落實到個人。無論如何,讓神牛流落街頭的人不僅對宗教不恭,而且對法律不敬,那種佔便宜的人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
㈥ 為什麼在印度牛被成為聖物,但出口量還那麼大
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就是在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裡,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游盪,神聖不可侵犯。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擁有的牛達到3億多頭,人均擁有量居世界第1位,但經濟上的作用並不大,所以,一些商人和非印度教徒便從中找到商機,那便是出口,因為牛的數量實在太多,所以出口量也大
㈦ 印度首都為何到處都是牛、猴子等動物,是因為印度人愛心泛濫嗎
如同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一樣,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也動物們的樂園。據聯合國調查統計得知,這座城市裡面的動物種類多達460種,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動物首都”。如若有人曾經前往印度遊玩,會發現有許多動物在城市裡面隨意“安家”。
馬路上隨處可見大量的牛群,沒有人管的流浪狗,猴神廟周圍會搶奪路人食物、金錢的猴子,還有隨處可見的豬和老鼠。究竟是何原因,讓印度的城市裡處可見各種動物的身影?這些動物明明已經破壞了城市的交通、環境,印度人卻不殺他們,是否因為當地人比較有愛心呢?
印度流浪豬另一種在印度極為泛濫的動物就是“豬”,但是這種動物並不受到印度人的待見。由於印度有11%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將豬視為污穢之物,所以對豬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80%的印度教徒,也不殺豬、吃豬肉。
可是,豬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再加上它們的生存條件較差,導致豬給人們帶來了疾病傳播的隱患。印度政府曾經出台過允許捕殺豬的政策,只可惜印度是一個信奉不殺生的民族,這就造成了豬在印度泛濫成災。傳統的宗教信仰觀念,讓動物們在印度的城市中快樂生活,或許這其中也包含了印度人心中的愛心。
㈧ 印度全民尊牛,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牛肉出口第一大國
雖然印度很尊重牛,但不是所有的牛都能夠得到尊重,只有瘤牛才能夠得到尊重,其他的牛都可以用來出售,所以印度的牛的數量非常的多,能夠成為牛肉出口大國。
㈨ 印度人為什麼把牛視為神
印度人之所以把牛視為神物,是因為印度在吠陀時期,當時生活在印度的雅利安人,對牛這種既能耕地生產食物,又能運輸物資的動物,十分尊重和感激,產生了所謂的動物崇拜。
1.歷史原因
總結:印度人崇拜牛子,像中國人崇拜龍一樣,他們認為牛和神有關,因此牛在印度人的心裡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印度的很多建築物都經常出現牛的圖騰,牛能在印度的任何一個地方自如行走,十分自在,這種對動物的崇拜在其他國家也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