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特色小吃
印 度 美 食
作 者:領子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如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的,好看而且味美。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食牛肉。於是,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沖突的導火索。在印度,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成為禁忌,因此市場上的牛肉價格最便宜。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人進餐時,傳統方法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後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印度水果
印度的水果種類繁多,一年四季不斷。最便宜的是香蕉,因而被稱為「窮人的水果」。石榴約有小碗般大,紅彤彤的,有的咧開了嘴,露出一粒粒晶瑩透亮、紅瑪瑙般的果粒,十分誘人。葡萄有乳白色的,有紫紅色的,一串串像玉雕,剝一粒放在口中,香甜多汁,吃完後手會被粘住,是糖分太高的緣故。
印度最引人注目、令人垂涎的水果是荔枝。每年4、5月份是印度最熱的季節,也是荔枝上市的季節。印度的荔枝是連枝葉賣的,攤主為防水分蒸發,還在荔枝上噴上清水。一束束紅艷艷的荔枝,被沾著晶瑩水珠的綠葉襯托著,格外誘人、醒目。剝開紅艷艷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濺,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下去,甘甜、爽口,齒痕留香,百食不厭。
印度最有名的水果大概要數芒果了。每年夏天,首都新德里都要舉行芒果節,展出的芒果大約有400多個品種,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紅艷欲滴,有的黃如美玉;有的綠瑩瑩的,有的黃中帶紅。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的、長長的、橢圓的、兩頭尖尖的……有一種芒果,汁多味美,輕輕挖開一個小口,可用吸管吸食。
印度的木瓜非常便宜,大如西瓜,但味道一般,有的放得久了似有一股臭味。番石榴的味道也難以讓人接受,這種果子形狀像石榴、裡面有黑色的小籽,印度人吃時有時撒上一層胡椒粉。椰子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大概是從南印運來的。小販除了賣椰汁外,還把潔白的椰肉切成一塊一塊,放在托盤里沿街叫賣。那椰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越嚼越香。
『貳』 求助,印度都有哪些美食比較出名的
印度飛餅
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
奶茶
在街邊經常能看到有的鋪面門口放著一口碩大無比的鍋,裡面文火溫著白乎乎的牛奶,上面一半還覆蓋著奶皮,非常香濃。旁邊有很多印度人排隊等候著,一旦牛奶開鍋就可以捧回香噴噴的奶茶。通常飯後當地人會喝一杯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也叫馬沙拉奶茶。
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人十分喜愛的食物,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復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手抓飯只限於家裡或非正式場合。
拉西 Lassi
拉西即印度酸奶。舊德里賈瑪清真寺門口的小攤上,裝滿酸奶的土陶罐整齊地排列著,食客用完酸奶就砸碎陶罐,免除了攤主洗碗的麻煩,同時還很衛生。由於印度菜的主菜多為羊肉、雞肉和海鮮類,而且每道菜里洋蔥和咖喱必不可少,在中國人眼裡有點油膩、不好消化,用牛奶製作的醇濃酸奶可以化解掉飯菜
咖喱羊肉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二十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咖喱羊肉烹調好後,放在餐廳門口一個個亮晶晶的金屬大罐中,下面施以文火慢燉並保溫,濃香也隨之緩緩溢出。
塔里(Thali)
塔里是印度最傳統的一種套餐,將米飯、面餅、酸奶、咖喱、蔬菜、甜點等裝進圓形鋁盤里。 Thali裡麵包括:Kheer(有米香有牛奶的甜點)、Chapati ( 全麥餅) 、Salad (色拉)、Kadhi ( 豆腐) 、Paneer vegetable(乳酪蔬菜)
印式套餐 India Thali Platter
塔利(Thali)是一種印度特色的套餐,大概是印度最便宜的大餐了。印度每個省都有屬於自己風格的塔利,塔利的通常樣式就是在一個圓盤里放上咖喱的蔬菜或是肉、豆子湯、綠色小菜、酸奶、脆餅、調料醬和米飯。古吉拉特邦的塔利的特色是復雜以及甜中略帶辛辣,古吉拉特還是耆那教的大本營,因此那裡的...
波亞尼燉飯 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火彩燉成的飯,也有純素的。菠菜芝士 Palak Paneer這是將菠菜搗碎後加上印度自製的鄉村芝士,是北印度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炸三角 Samonsa
這是一種咖喱餡兒的炸食,形狀呈三角形,餡料是用土豆泥、豌豆、茴香、辣椒等混成的,有點辣,街邊就可以買到。
恰巴提(Chapati)
恰巴提Chapati是印度最普遍的全麥面餅之一。其採用沒有發酵的面團製作。吃起來口感較干,比較筋道。大街小巷最常見到的一種面餅。
以上就是印度美食介紹,印度十大特色美食推薦。
搬運轉載自:http://www.chachaba.com/news/travel/guowai/20140417_179820.html
『叄』 印度流傳500年的鐵球餅,究竟是怎樣一種美食
現在這個時代吃貨非常的多,而每次去到不同的國家裡面旅遊的時候,最先關注的就是當地的美食啦。不過話說回來,世界上有著這么一個國家的美食多,但是卻不怎麼受歡迎,其實就是神秘國度印度啦,不知道你們是不是想起來了。印度特色美食「甜紙餅」,用一塊布抹在鐵球上,聽說有很長的歷史。
這時候印度人就會往裡面加入一些食材,接著就把餅皮給捲起來,然後就可以直接吃了起來。雖然說在印度大街上很難看到這一種做法,但是聽一位朋友說,有著特別長的歷史,最少就有五百年呢。看完之後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在評論下方告訴一下小愛哦。
『肆』 印度雞蛋灌餅讓你刮目相看,比起你家樓下的,是不是更有食慾呢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阿三還有“開掛”了,由於印度人拍的電影都是非常奇葩而且特效也是花里胡哨的,超出電影的真實性還有不少誇張不比的動作讓人看起來就像是開掛了一樣,加上網上看到不少印度人奇葩新聞更是讓人得不得對印度國家產生異樣的眼光,而印度的美食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最出名的印度美食手抓飯這種更是很多人看了都吃不下。
最後這種就是雞蛋灌餅成品了,雖然還是逃不過他們印度人手抓吃的方式但是看得出已經特別的美味,而且面餅裡面夾著美味的餡料吃起來一點都不膩,一份這樣的雞蛋灌餅還有醬料可以蘸著吃味道也是非常不錯的。看後覺得此次的印度雞蛋灌餅一定會讓你刮目相看,比起你家樓下的,是不是更有食慾?
『伍』 有誰知道四川富順有賣印度飛餅的,店面名字叫什麼館印度人做餅
「印度飛餅」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會為您的用餐增添無限情趣。 飛餅(又名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風味美食,其製法用料講究,特別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色、香、味俱全。
> 飛餅,是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獨特風味食品,是主食中的明星。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飛餅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
> 面對奇妙的飛餅,我們這些外行只能看個精彩,正如同當年老外對中國的湯團製作百思不得其解一樣,也許,讓它成為一個永恆的謎,會留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 做法:廚師捏緊面餅一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手裡的面餅越轉越大,越轉越薄,幾近透明。接著就是放餡料,稍做切割,裝盤。咬下一口,「喀嚓」一聲,再一口就吃到了牛肉的嫩香。好一個外脆內韌啊。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印度飛餅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蔥,配有咖哩醬。可選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據各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著吃,讓人愛不釋口。還可以用最傳統的吃法——用手抓來吃。印度飛餅的點綴小食吃印度飛餅還要配印度拉茶,喝起來可是比泡沫奶茶還要香濃可口。印度拉茶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利用兩個杯子把茶「拉「來」拉「去,拉得高高的以製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與淡約的茶味
沒有魚翅和熊掌的「滿漢全席」不是真正的滿漢全席;沒有青檸和飛餅的「印度美食」不是真正的印度美食
印度加哩薄餅
材料: 麵皮:麵粉+水(約3:1)ps:麵粉可是全麥或普通麵粉內餡:馬鈴薯洋蔥加哩粉辣椒粉鹽沾料:優格(最好是原味的)西紅柿+洋蔥(切碎)
做法: 1:麵粉+水揉成面團後,分成小份待用2:洋蔥切碎3:馬鈴薯煮熟去皮4:趁熱+馬鈴薯,碎洋蔥,加哩粉,辣椒粉,鹽=做成馬鈴薯泥 (試一下味道)5:麵皮包一湯匙的馬鈴薯泥(像麻糬一樣),桿平約0.2cm厚度6:放點油煎熟(看起來像蔥油餅)7:吃時沾些優格醬
印度飛餅
傳統的印度佬做: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我的改變的作法:
用料:低筋麵粉 4 KG、牛奶 1。5 L、煉奶 3 TSP、鹽 3 TSP、牛油適量
做法:大致同上
特點:成品香口、耐放、底味足、適合各種餡料、容易飛起!
缺點:成本高、容易上色!
想練習飛餅拿一張大布先練習濕布(至不會重疊)再練習干布!手要保持劃圓形、先
轉右手再轉左手!(以左手為中心例外)
印度飛餅製作漿調制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1。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2。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面團。
3。用打面機打面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4。靜止10分鍾,等其柔滑光亮!
5。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6。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
自己做飛餅樂趣無窮
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著在家裡製作印度飛餅。接著他給記者做了示範,首先,取一碗麵粉,淋入溫鹽水,拌成絮狀,再揉和均勻,揉製成面團,揪好面劑兒拍成餅,用擀麵杖稍微擀一下,抹油,然後拽住面餅的邊緣進行甩動,利用重力把面餅甩薄,薄到隔著餅幾乎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接下來撒勻蔥花,抹勻肉餡。做的時候可以依照你自己的口味添加豐富的餡料,比如切碎的牛肉、羊肉、洋蔥,再加上濃郁的咖喱,這樣做出來的餅異國味道就會很濃。然後鋪一層餡料,抹一層油,將餅一層層疊起。餅做好後,在平底鍋內抹上油,開始煎,待餅的兩面煎成金黃色就可以了。餅可以切開來吃。如果用印度飛餅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陸』 印度薄餅(又名拋餅)的配料及做法
原料:
低筋麵粉 270克、高筋麵粉 30克、酥油 45克、片狀馬琪琳 250克、水150克。
做法:
1、高粉和低粉、酥油、水混合,拌成面團,揉至面團表面光滑均勻即可。用保鮮膜包起面團,鬆弛20分鍾;
2、將片狀馬琪琳用塑料膜包嚴,擀成片狀;
3、將鬆弛好的面團用壓面棍擀成長方形。擀好的面片,其寬度應與馬琪琳的寬度一致,長度是馬琪琳長度的三倍;
4、把馬琪琳放在面片中間,將兩側的面片折過來包住馬琪琳。然後將邊捏好,將面片擀長,象疊被子那樣四折,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再擀長。重復3次。用保鮮膜把面片包嚴,鬆弛20分鍾;
5、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擀開,擀成面片。將面片從較長的這一邊開始捲起來。將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鮮膜,放在冰箱里冷蔵30分鍾;
6、將鬆弛好的面分成均等的小劑,每一份都先搓成長條,然後螺旋裝的落在一起,壓實。再擀成薄薄的一片;
7、烤箱預熱175度,烤5分鍾即可。
包瑪琪琳那個面不要擀得太薄,容易破。等包好瑪琪琳後可以多疊幾層,這樣出來的層多好吃。
『柒』 印度美食(INDIAN FOOD)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異較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穀物和麵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飯、辛辣咖喱。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葉。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餚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餐後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乳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乳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飯後印度人常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製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過一般尋常百姓家用餐沒有上述復雜。
印度的飲料多種多樣。在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因為那兒靠近咖啡產地。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裡有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氣候濕潤,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飲料隨地方和季節而異,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在許多省,特別是穆斯林居住的地區,旅館和飯店以外是禁止喝酒的。在新德里,每個月的第一天和第七天以及節日是禁酒日。去印度旅行,旅遊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准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們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關節以上是不禮貌的。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並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後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准嘴往裡倒。餐後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下面的鏈接介紹的更詳細http://travel.163.com/05/0812/18/1QVMH9LE00061DOU.html
『捌』 印度都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大家都說,印度人無論什麼都開掛!
他們的美食差不多也是:
1、波亞尼燉飯Biryani
波亞尼燉飯是蒙兀兒人帶入印度的米飯料理,以長米搭配羊肉、雞肉、牛肉或蔬菜燉成的飯,因此吃起來是濕濕的。其中以海德拉巴波亞尼燉飯最出名,另外也有純素的波亞尼燉飯。
『玖』 印度人做的印度飛餅,怎麼樣
說實話,中國國內的飛餅,都是加工後的產品,裡面參雜了很多東西,比如蓮子,綠豆等,味道肯定好些,印度本地產的飛餅就是甩出來的一張餅,就著一些咖喱羊肉汁吃,味道還湊合。印度人左手上廁所,右手吃飯,分的很清楚,至於做餅。。。 肯定不可能單手啊。我還見過用手炒麵的呢。nan,Jabati都只有在印度有,國內是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