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曾是唐僧的母校,現在如何了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南亞國家,曾經的“古印度”跟中國一樣,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此,印度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人文古跡,也使得印度現在成為了中國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旅遊國家。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印度旅遊?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印象怎麼樣?你知道這個“那爛陀大學”是唐僧曾經就讀過的母校嗎?他來印度取經的最終目的地就是這里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到印度旅遊的話,你想不想到到這里來走走看看?
Ⅱ 凱拉薩神廟是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6 窟,為什麼說它是驚世大作
因為它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建造的,雕刻在岩石上。寺廟是供奉皇帝、佛像和神靈的地方。寺廟是一個典型的石頭建築,幾乎沒有變化,它由四個部分組成:塔門、庭院、柱廊和寺廟。我們旅行時看到的大多數寺廟都是用石頭和木頭建造的。
一些學者認為這座宏偉的寺廟是由建築者通過垂直挖掘成功挖掘出來,然後雕刻而成的,而其他人則認為它是用錘子等工具從上到下一點一點地雕刻而成的。因此,直到現在,拉薩神廟是如何建造的仍然是個謎。
Ⅲ 「西天」到底在哪裡,是指現在的印度嗎
吳承恩的神魔題材小說《西遊記》,講述了大唐高僧玄奘在三個徒弟的幫助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在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的故事。按照小說的描述,唐僧取得真經的地方應該在中亞、南亞一帶,更確切地說指的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那麼,「西天」真的是指現在的印度嗎?
《阿彌陀經》中說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佛教教義認為:人的生老病死皆是苦難,這些苦難源自於人類的慾望。如果想尋求解脫,擺脫苦難,就要通過修行,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而「西方」正是「阿彌陀佛」得道成佛的地方。相傳這里是一個沒有痛苦,只有喜樂、清凈、平等的極樂世界,又稱「西方凈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西方」並非實指,而是佛家所求的一種清凈、安樂的理想境地。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歷史上確有玄奘西天取經這一史實。唐朝高僧玄奘苦於中國佛經混亂,決定到西天求取真經。途經120多個國家,最終到達印度。他在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寺潛心學佛修道,曾在辯論中大破外道諸論。取經歸來,玄奘一面翻譯佛經,一面奉旨撰寫自己求經途中的經歷見聞。645年,12卷的《大唐西域記》撰述完成,進獻太宗皇帝。這在當時轟動一時,反響強烈。《西遊記》便以玄奘取經經歷為原型。按照小說中唐僧所走路線推斷, 「西天」是指唐代的天竺國——印度是毫無疑問的。
知識鏈接
雷音寺
根據史實推斷,《西遊記》中所寫的雷音寺,指的應該是當年玄奘學佛的那爛陀寺。據史料記載,這所寺院位於古印度王舍城外,是當時印度最大、最壯觀的一所寺院。.院中收藏書籍繁多,種類齊全。常年居住的僧人有四千之多,前來求佛學經的人絡繹不絕。玄奘曾經在這里鑽研佛法5年,年近百歲的主持方丈還曾破例為玄奘連講佛法15個月。
後來,這座寺廟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人們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載,發掘出了這座佛家聖地。如今,與那爛陀寺相關的一些文物正陳列在王舍城附近的一家博物館中。
Ⅳ 吳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廟建築群,它位於哪個國家
吳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廟建築群,它位於
答案:柬埔寨
吳哥寺也稱吳哥窟,又叫小吳哥,是吳哥古跡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築,因此「吳哥窟」也被作為整個古跡群的總稱。吳哥寺位於暹粒以北約6公里處,長1.5公里,寬1.3公里,因佔地面積比吳哥通王城城小得多,俗稱小吳哥。這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它創立於12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所建,13世紀後期,變成佛教寺廟。
吳哥寺由東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兩翼),西參道、正門、三重迴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構成。筆直聳立的尖塔頂部殿堂據說代表「天堂」,台階陡而滑,只能手腳並用地爬上去,讓信徒在攀爬過程中體會通向天堂之路的艱辛。以前的台階是沒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國女遊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餘捐資在台階一側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劇重演。
吳哥寺裝飾浮雕豐富多采,刻於迴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桿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常見到的是整牆的仙女浮雕,面帶微笑,頭戴花飾,端莊秀麗。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東牆是「乳海翻騰」的傳說,敘述毗濕奴的故事,北牆是毗濕奴同天魔作戰的故事,西牆是「神猴助戰」,南牆則是高棉人與入侵者的戰斗情景。
吳哥窟在建築結構和雕塑藝術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了吳哥古跡乃至整個國家的象徵,並且出現在柬埔寨王國的國旗上。柬埔寨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吳哥寺時熟練地運用建築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採用透視和對稱的法則,使人們一眼就看到該建築物的全貌。此外,吳哥寺全部用每塊重達8噸的石塊砌起,沒有使用灰漿或者其他黏合劑,工匠們僅僅靠石塊的重量和形狀的吻合就將它們疊合起來。
吳哥寺
法國博物學家毛霍德,為了尋獲熱帶動物,1861年在柬埔寨暹(xiān)粒省金邊湖北面藤蔓糾纏的叢林中探索,有一天,他眼前林海上空出現了似蓮花出水的五座蓓蕾高塔。巨大的石雕佛像和各種巍峨的寺廟也歷歷在目。他似進入神工鬼斧的、壯麗奇特的境地之中,他驚奇地說:「這森林是被成萬的妖魔所佔據著,同時在那裡,聳起著許多神奇迷惘的城市,只有人類富有把它們從虛構中建築起來的豐富的想像力。」站在這偉大的人類奇跡面前,「我們只有羨慕和崇敬地默視著它,我們無法找出任何的言辭來贊美這座宏偉的建築。因為這些建築可以說是在世界上沒有可和它比擬的。」其中一座廟宇可以說是它的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這座寺廟基地廣闊,周長約5公里,四周有城池環繞,池闊200米,總面積在60平方公里以上,城池內還有內外兩道圍牆。整座寺廟全部用砂岩石重疊砌成,遠遠望去;活像一座方形石城。近觀,層層迴廊縱橫相連,構成一個套一個的正方形。有東西南北四座門。西門是入口的正門,門前有一尊化身為多手觀音的毗濕奴神像。正門的兩側有條230米的圓柱廊,正面有一塊庄嚴的紀念坊,坊前是一條廣闊的中央大道。大道一邊有一條七頭那加神蛇的大石刻作為欄桿。道路兩側建有藏書室和池塘等設施。寺正中高出之處聳立著五座石塔組成的寺院。它建在三層台基之上,最高一層的尖塔離地面有65米,另外四座分布在第二層的四角,五座石塔狀若芙蓉,氣象甚是雄偉。塔四面雕刻著婆羅門的頭像,朝向四方。塔的三層台基,每層都有迴廊環繞。所有壁面都布滿浮雕。姿態萬千的浮雕,刻工精緻,形象生動逼真。其內容大部分取材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坷羅》中的神話故事。
置身迴廊,如同到了夢幻的神話世界。最低一層浮雕迴廊,其壁高2米,四邊合計長達800米。整個壁面都布滿浮雕。東牆壁的內容是「乳海翻騰」的故事,它是印度神話中膾炙人口的一節,講的是印度教的萬物之主毗(pí)濕奴的事。神和魔鬼為取乳海海底的長生不老葯而共同定下了盟約。在乳海中央的馬達拉山上,盤著一條巨蟒。魔鬼們拉住巨蟒的一頭,眾神抓住另一頭,你拉我扯,山旋轉起來,攪動了乳海。當山快崩倒時,毗濕奴變成一隻其大無比的烏龜,用它的硬殼頂住了這座山。在大山旋轉,乳海翻騰的時候,各種奇珍異寶都從海中翻了出來。毗濕奴未來的妻子奈克希米在海水的泡沫中誕生了,長生不老葯也出來了。但是,就在這時,魔鬼們破壞了盟約,企圖偷取靈葯。於是,毗濕奴同魔鬼們展開了搏鬥,最後戰勝魔鬼,帶著長生不老葯回到了茂璐山(傳說的諸神之家)。這一切,都活現在石壁上。北壁是毗濕奴同妖魔作戰的故事。拉莫是毗濕奴轉世的凡人,他的愛妻西泰被一個名叫拉發那的10頭多臂的魔王搶走了。為了救妻;拉莫同拉發那在蘭卡島上展開了激戰。兩壁是這個故事的繼續,叫做「神猴助戰」。在同魔王拉發那的戰斗中,拉莫得到了朋友神猴哈魯門率其猴子兵相助,他們同心協力,終於打敗了魔王,將西泰從魔窟中救出。猴子們與魔鬼戰斗的場面,刻畫得極生動精巧,是世界浮雕藝術寶庫中的精品。
南壁浮雕反映的內容與東、北、西三壁的想像中的神話故事不同,它描寫的是當年高棉人民反抗外來入侵的現實斗爭生活。它的風格同描繪神話故事完全兩樣,顯得嚴峻、緊張,動人心弦,是以嚴格的現實主義手法表現出來的。在展示戰場的畫面上,堆積著許多屍體。為抗擊入侵者的突然襲擊,高棉軍隊不怕犧牲,他們踏過自己同胞的屍體,毫不畏懼,英勇戰斗,奮勇前進。水戰在金邊湖上展開,雙方軍隊都乘著多槳的戰船,互相廝殺。場面悲壯,慘烈。在激烈的水戰中,受傷的士兵倒掛在船旁,被鱷魚噙住。在湖底,堆積著雙方陣亡士兵的屍體,成為大烏龜、鱷魚和其他大魚追逐的食物。陸戰也同樣慘烈。騎象持標槍的國王,親自披甲上陣指揮戰斗。士兵們則用槍矛和弓箭奮勇抗擊敵人。入侵者將被俘的高棉人懸空吊起,用矛刺戳他們的身軀,然後投入水中。將入侵者的殘暴行為刻畫得淋漓盡致。盡管如此,高棉人民卻沒有被嚇倒,而是更加英勇地斗爭。這一切都栩栩如生地活現在石壁浮雕中。
寺廟的建築群,圍繞著五座寶塔進行整體布局,顯得有主有從,有明有暗,有粗有細,極其完整、協調、和諧。從遠處眺望,有清晰的輪廓,從近處細看,呈精美的畫面,把人們帶入藝術的境界,給人以清新、舒朗、輕松、愉快的感覺。
它的建築技術也是驚人的。這座全部用石塊一塊塊重疊起的龐大建築群,竟在當時建築時,沒有使用灰漿或其他粘合劑,完全靠石塊的重量和鑿成的榫、穴咬合起來,並完美的達到了設計者構思的模型形象。在七八百年後的今天,這座建築群的石塊仍然結合牢固而毫不松動。
這座寺廟就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奇觀——吳哥寺,又稱吳哥窟。它同吳哥通王城等其他古跡一起,都是柬埔寨珍貴的歷史遺產,也是人類古代文明的燦爛瑰寶,同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一起,被人們稱為世界的四大奇觀。吳哥寺的聖塔,是今天柬埔寨王國的國徽,它象徵著柬埔寨的光榮和驕傲。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9至13世紀是高棉王國興盛時期,因其首都建在吳哥地區,歷史上又稱吳哥王朝。吳哥寺的由來也因如此。吳哥寺,就建於12至13世紀,即吳哥王朝興盛末期。吳哥寺的建築風格,體現了對不同文化兼容並蓄的特色,反映了興盛時期吳哥王朝的國王,對不同宗教和教派寬容和重視學術的態度。同時吳哥寺的修建,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歷時八九十年。也反映了興盛末期的國王好大喜功,不顧人民負擔過重的驕奢作風,預示著王朝必將衰落的命運。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人民不堪重負的反抗,及泰國暹羅兩次攻佔吳哥,擄走9萬人為奴等打擊,使得高棉王國於1434年遷都金邊。此後吳哥寺同其他吳哥古跡一直被蔓草、水災侵蝕,逐步被密林草叢淹沒,被人們遺忘,直到1861年始被人們發現。真正使它重新放射出絢麗光彩,還是1954年柬埔寨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以後。
Ⅳ 印度的神廟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哪個是最值得一去的
卡帕里士窪爾神廟天而上的三角塔廟震攝到,威武雄壯如同一隻雄獅盤踞在上面,走近看上面雕刻了許多密密麻麻的神像,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十分壯觀!
Ⅵ 印度的寺廟的描述詳細點
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及學術中心---那爛陀寺。意譯為「施無厭」。遺址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附近。據佛教傳說,原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逝世之處,釋迦牟尼亦路經此地。寺始建於5世紀,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載:該寺「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寶台星列,瓊樓岳峙,觀辣煙中,殿飛霞上,生風雲於戶牖,交日月於軒檐,羯尼花樹,加以流水逶迤,青蓮菡萏,暈煥其間,庵沒羅林,森疏其外……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12世紀,此寺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之一。據說在極盛時期,佛教學者雲集,主客常達萬人。不僅當時印度的著名佛教學者在此修持講學,中國、朝鮮、日本等國的一些僧人也不遠萬里,負笈前來。我國的玄奘、義凈,就先後於盛期中(7世紀)至此留學。在佛教上,該寺兼有大、小二乘而以大乘為主,大乘中兼有中觀派、瑜伽行派及密教,同時旁及印度其他宗教哲學派別,如勝論、數論、四吠陀等,此外還學習因明、聲明、術數、醫方明等各種知識。12世紀末,該寺為人侵的穆斯林所毀,後遂湮沒無聞。1861年,一批歐洲學者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及附近出土的碑銘,進行了初步的勘查發掘。20世紀初,印度考古部門又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該寺遺址達100萬平方米。印度獨立後,新建了那爛陀佛教學院,內設漢、藏、日、梵、巴利文等課程。20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合作,在那爛陀修建了一座玄奘紀念堂。
Ⅶ 古印度至今又多少年歷史,有什麼有名的建築
從哈拉巴文明起算,至少4300年歷史,著名建築如下:
1、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2、阿姆利則金廟是印度錫克教的最大一個寺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市中心,整座金廟的建造共耗費750公斤黃金。這座被譽為「錫克教聖冠上的寶石」的建築,風格典雅,造型優美,既有伊斯蘭教建築的肅穆莊重,又有印度教建築的絢麗璀璨。
3、阿旃陀石窟,在綿延550多米的阿旃陀石窟里,大量的雕刻和壁畫表現了佛教藝術歷史以及古印度人民生活和帝王宮廷生活的畫面。1983年,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4、蓮花廟,又名巴哈伊寺,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築,以其壯觀美麗著稱,早已成為印度人的驕傲。作為德里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其巧妙設計成為這座寺廟的最大看點,蓮花廟以其獨特的魅力,多年來,以大海般的胸懷,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遊客。
5、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
6、甘地陵,位於新德里東郊朱木拿河畔,是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陵墓。陵園呈凹形,在陵園正中,靜卧著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個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樣子,高約1米,長寬約3米。
Ⅷ 歷史上最大的古代佛塔位於什麼地方
歷史上最大的古代佛塔是婆羅浮屠,是一座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跡。它是9世紀當時世上最大型的佛教建築物。2012年6月底,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確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另一方面地質學家根據發現的黏土沉積物認為Nieuwenkamp的觀點可能成立。2000年一項地層學、沉積物和花粉樣本的研究表明婆羅浮屠附近曾經有過湖泊,然而湖泊的面積時時不同。另一項研究證實,在公元13世紀和14世紀之間,婆羅浮屠應該在湖泊的岸邊。印度尼西亞最活躍的火山之一默拉皮就在婆羅浮屠的附近,它從更新世以來就一直噴發著火山灰。火山和河流塑造了婆羅浮屠周圍的環境,也影響了湖泊的充盈和乾涸。
Ⅸ 保留有佛塔和寺廟建築基址的印度教聖地是哪個
印度教七大聖城為:赫里德瓦爾、瓦拉納西、阿約提亞、甘吉布勒姆、德瓦爾卡、
烏賈因、馬圖拉。(無先後之分)。另外馬杜賴也被稱為七大聖城之一。
瓦拉納西,印度教聖地、著名歷史古城。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座落在恆河中
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主要名勝古
跡有:恆河浴 場、印度金廟、杜爾迦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
貝拿勒斯印度大學、新印度金廟、林訥格爾堡。河岸附近的街頭巷尾,到處樹立著象徵濕婆的神柱,為印度教徒所頂禮膜拜。
還有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婆羅門教 (印度教更接近婆羅門教)
Ⅹ 印度猴子廟在什麼地方有什麼特殊的么
印度有一座寺廟叫做「猴廟。」不過原本這座寺廟不叫做猴子廟了,而是因為在這座古寺廟里的猴子數量太多了,占據的數量比較多,多到什麼程度呢?很多遊客想,頂多也就是一隻兩只的猴子吧,不是的,幾乎在這個寺廟當中到處都是猴子。長期這樣下來,這座寺廟就被遊客給改名了,改叫猴子廟。
不過,遊客對此也不反感,反而都很溫和的在一旁笑嘻嘻地給猴子食物吃。他們覺得寺廟本來是樂善好施之地,這猴子肯在寺廟呆著,這說明當地風水好,所以面對猴子越多,當地的人非但不開心,反而還歡迎,久而久之當地人就忘記這寺廟原本的名字,大夥都稱它為猴子廟。
印度最「奇葩」的寺廟,供奉著3000隻猴子,遊客:注意自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