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楞嚴咒在哪裡

印度楞嚴咒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08 10:37:06

『壹』 楞嚴經是怎樣從印度傳到中國的

關於此經的傳譯,據唐智升《續古今譯經圖記》說:此經譯者般刺密帝,唐言"極量",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旨道場。以神龍元年(705)五月二十三日於灌頂部中誦出一品,即此經十卷。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一作鑠佉,此雲"雲峰")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譯。"其僧傳經事畢,汛舶西歸。有因南使流通於此(長安)。"但在《開元釋教錄》卷九中則以此經是懷迪所譯。謂迪曾被召入京,參預菩提留志《大寶積經》的譯場,任證義。事畢還鄉,遇梵僧,未得其名,共譯此經。"迪筆受經旨兼輯綴文理。其梵僧傳經事畢,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經至此(長安)。"《續譯經圖記》與《開元錄》兩書同是智升開元十八年(730)所著而所記不同。考《大寶積經》是菩提留志於神龍二年(706)創譯,至先天二年(713)畢功。《續圖記》既雲此經是神龍二年所譯,應是懷迪未入京前事。而《開元錄》乃雲,懷迪事畢還鄉方遇梵僧傳譯此經,兩說頗相違異。是此經的譯人譯時均有可疑。

其次,關於此經的流傳經過,據宋釋子璿《首楞嚴義疏注經》中雲:"房融知南詮,聞有此經,遂請對譯。房融筆受,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翻經才竟,三藏被本國來取。奉王嚴制,先不許出。三藏潛來,邊境被責。為解此難,遂即迥去。房融入奏,又遇中宗初嗣,未暇宣布,目錄缺書。時禪學者因內道場得本傳寫,好而秘之,遂流此地。大通(神秀)在內,親遇奏經,又寫隨身,歸荊州度門寺。有魏北館陶沙門慧振搜訪靈跡,常慕此經。於度門寺遂遇此本。"《宋高僧傳》卷六《唯愨傳》雲天寶末,愨於京師受舊相房融宅請。未飯之前,宅中出經函雲:"相公在南海知南詮,預其翻經,躬親筆受《首楞嚴經》一部,留家供養。"是此經流傳有四說不同。一說是因南使流傳來此。第二說是房融奏入,因禪學者自內道場傳寫流通。第三說是神秀親遇奏經,因而傳寫歸荊州度門寺。第四說是房融抄寫留家供養,因而傳出。但神秀於神龍二年卒於東都,既未還山,焉得寫本隨身,歸於荊州?是此經的流傳深有可疑。

此經的內答,第一卷敘阿難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術攝入媱席,將毀戒體。如來放光,並勅文殊師利以神咒往護,遂將阿難及摩登伽女來歸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聞,道力未全,因而啟請宣說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有諸妄想故有輪轉。又告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庄嚴路"。能破客塵煩惱,以顯常住真心性凈明體雲雲。

第二卷因波斯匿王之問,顯示真性圓明無生無滅本來常住之理。並說一切眾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隨業輪轉:一、眾生別業妄見,二、眾生同分妄見。應當抉擇真妄,而明五陰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執,顯本覺真如,顯示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三卷佛對阿難陀就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一一說明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四卷因富樓那之問,顯示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等皆如來藏清凈本然,但以三種相續:即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諸有為相循業遷流。妄因妄果其體本真。真智真斷不重起妄,是故如來證真故無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從人得等。

第五卷憍陳如五比丘,優波尼沙陀、香嚴童子、葯王葯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羅等十六開士、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盤特迦、轎梵缽提、畢陵伽婆蹉、須菩提、舍利弗、普賢菩薩、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優波離、大目犍連、烏芻瑟摩、持地菩薩、月光童子、瑠璃光法王子、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各各自說最初得道的方便以顯圓通。

第六卷最後觀世音菩薩說耳根圓通,以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文殊師利以偈贊嘆。佛更為說四種律儀(媱、殺、盜、妄),令離禪魔。

第七卷佛說四百三十九句大佛頂陀羅尼。此即大白傘蓋佛頂陀羅尼經。並說安立壇場法則及持誦功德。次因阿難請問修行位次,佛先為說十二類眾生(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顛倒之相。

第八卷說明三摩提三種漸次。次明五十七位: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又因文殊問,示經五名,說明經的歸趣。因阿難問,說地獄趣造十習因,受六交報,以及鬼、畜、人、仙、修羅、天等七趣,自業所感差別。

第九卷說明三界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細魔事,即五陰魔等。

第十卷說五陰的行陰魔中十種外道(二無因論、四編常論、四一分常論、四有邊論、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立五陰中五現涅盤心顛倒論)。識陰魔中禪那現境十種魔事。次明五陰相中五種妄想等。

此經的註解,在唐有三家,一、慧振《疏》十卷、《科》一卷,二、惟愨《玄贊》六卷(一作二十卷),三、弘沇《資中疏》,卷數未詳。此三疏早已失傳。現今所存的都是宋以後的著作,大半是屬於賢首、天台、禪宗三家的。此經所以受到台、賢、禪者的重視,是因為此經所說常住真心性清凈體,與台、賢二家圓教宗旨相合。又所說七處徵心、八還辨見,對於禪宗的參究可以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五陰魔的說明,也給禪修者以警策。
總之此經是詳細說明了圓頓禪的途徑,特別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更為禪、凈學人所接近。至於譯筆的華美也成為文學之士所愛好。自宋元以後,楞嚴咒成為叢林早課之一,於是此經的流傳和講習就更普遍了。現存的註解約有四十餘家。其中屬於賢首宗的,有宋子璿《義疏》二十卷、《科》一卷,懷遠《義疏釋要鈔》五卷,戒環《要解》二十卷,明真鑒《懸示》一卷、《正脈疏》十卷、《科》一卷,袾宏《摸象記》一卷,德清《懸鏡》一卷、《通議》十卷、《提綱》一卷,圓澄《臆說》一卷,通潤《合轍》十卷,觀衡《懸談》一卷,廣莫《直解》十卷,真界《纂注》十卷,清續法《灌頂疏》,通理《指掌疏》十卷、《懸示》一卷、《事義》一卷,溥晼《寶鏡疏》十卷、《懸談》一卷、《科》一卷。屬於天台宗的有宋仁岳《熏聞記》五卷,宗印《釋題》一卷,思坦《集注》十卷,元惟則《會解》十卷,《前茅》二卷、《圓通疏》十卷,真覺《百問》一卷,一松《秘錄》十卷,智旭《玄義》二卷、《文句》十卷,清靈耀《觀心定解》十卷、《科》一卷、《大綱》一卷。屬於禪宗的,有宋德洪《合論》十卷,咸輝《義海》三十卷,可度《箋》二十卷,明函是《直指》十卷,大韶《擊節》一卷,真可《釋》一卷,乘旹《講錄》十卷,元賢《略疏》十卷,曾鳳儀《宗通》十卷,清濟時《正見》十卷,凈挺《問答》十卷。其居士所著,不屬於專宗者,有明鍾惺如《說》十卷,焦竑《精解評林》三卷,陸西星《說約》一卷、《述旨》十卷,錢謙益《疏解蒙鈔》十卷,凌弘憲《證疏廣解》十卷,清劉道開《貫釋》十卷。其中台、賢二家疏釋,互有諍論。特別是真鑒的《正脈疏》、傳燈的《圓通疏》中互相譏評甚烈。

自中唐以迄近代,千二百年間,此經備受禪講之士的推崇,也成為後世行人認為必讀之書。但是懷疑者以此經所說與其他經論不符,認為偽造。他們所疑約有七點:第一,一般經論都說四大(地、水、火、風),或說五大(地、水、火、風、空),或說六大(地、水、火、風、空、識)。而此經獨說七大,於六大外又立"見大",是一切經所無。第二,此經卷四辨六根功德中說:"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迭,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此文在諸家疏釋中無有定解。《首楞嚴經義海》雲:"愨師約三世四方具有五根五塵,成百二十。一一根塵熏成十類眾生,為千二百。(弘)沇師非之,(崇)節公是之。(洪)敏師於十二中一一皆具十善成百二十。一一善用具十如是,成千二百。"子璿《義疏》雲:"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轉十二,便成一迭。算位即是一橫二豎,已成過去。第二即變過去一世以為現在,進動算位,一豎二橫,成百二十,為第二迭。第三又即變現在世以為未來,進動算位,一橫二豎,成一千二百,為第三迭。能變之法即唯三世,所變之數亦止千二,故無增減。"如是諸解,莫衷一是。第三,卷五中,世尊說偈。其最初一偈雲:"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此是清辯菩薩所造《大乘掌珍論》偈。此偈若是佛說,論中不應不標明。第四,此經卷其中說十二類眾生,以休咎精明為有色眾生,空散銷沉為無色眾生,神鬼精靈為有想眾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是無想眾生,諸水母等以蝦為目為非有色眾生,咒詛厭生為非無色眾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是非有想眾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是非無想眾生。此亦與各經論有情無情之說不符。第五,一般經論只說五趣(天、人、鬼、畜、地獄),或說六趣(五趣外加阿修羅)。而此經於六趣外又有仙道一趣,成為七趣。第六,此經說菩薩修位階次有五十七位。最初立乾慧位,中間切入四加行,亦與各經所說有異。第七,卷十中說行陰魔立十種外道論,亦與各經論所說相違。

關於此經的真偽之爭,不僅在漢地如此,即此經由漢地傳入藏地以及由中國傳入日本時也曾發生過爭論。在藏文甘珠爾中有由漢譯藏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品以及《魔鬼第九》兩本,實即此經的第娑九、第十兩卷,經末不注譯人及譯經時代,但其為西藏前弘期,約當唐代的譯經無疑,因為西藏的盧梅(十世紀間)曾懷疑此經非是佛說而布敦(十四世紀間)則深為置信。很可能此經在唐時曾全部譯藏而經朗達瑪王滅法,遂至殘缺,淪為二帙。嗣後在清高宗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間又由章嘉呼圖克圖主持,由袞波卻將全經重譯成藏文,並刊成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全帙。

至於此經傳入日本是普照入唐攜回的。玄睿《大乘三論大義鈔》卷三雲:"經本東流,眾師競諍。則於奈樂宮御宇勝寶感神聖武皇帝(724~748)御代仲臣等請集三論、法相法師等而使檢考。兩宗法師相勘雲:是真佛經。掌珍比量與經量同,不可謗毀。論定竟,即以奏聞。奉勅依奏已畢。然寶龜年中(770~782)使德清法師等遣唐檢之。德清法師承大唐法詳居士雲:《大佛頂經》是房融偽造,非真佛經也。智升未詳,謬編正錄。"由此可知此經真偽之諍由來已久。要之此經屬於密教。其中所說基於密教的"即事而真","即身成佛"的原則,自與顯教的理論有所不同。其所立名相自難以中觀或瑜伽宗的學說來衡量。因而諸家註疏所詮釋,或亦未能盡稱經旨。

『貳』 有個印度人念的楞嚴咒的mp3

您要找的是不是斯里蘭卡法師念誦的版本?(可以在網路找 斯里蘭卡楞嚴咒)
另外,比較標準的有果濱居士念誦的版本
http://www.ucchusma.net/sitatapatra/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叄』 不空是從印度帶來的楞嚴經,然後翻譯的楞嚴經和楞嚴咒嗎

不是不空翻譯的。《楞嚴經》,著名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譯,10卷。般剌密諦在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誦出楞嚴經十卷,時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居士房融筆受。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圖克圖等將其譯成藏文,並刊有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全帙。在日本,此經亦流傳不斷。本經譯主般剌密諦,依於願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著《楞嚴經》東來之時,被守邊界的官吏查獲,而不許他出境,這反而更使他的宏法之願更加堅定,並且更加精進。他並想到了一個方法,可以將此經攜帶出境而不被發覺;他用極細的白絹書寫此經,然後剖開自己的肩膊,將經文縫藏在其中,等瘡口平復之後,再申請出國,海關搜查無疑,才得航海東來。大師於唐中宗神龍元年(西歷七〇五年)到達廣州,那時正好首相房融被貶在廣州,房融便請大師住在制止寺。般剌密諦於是剖膊出經,並誦出,與另外兩位法師一起譯成漢音,房融筆受。大師如此艱辛冒險,乃至不惜榮辱、身命,正是所謂重法輕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議;我國之眾生,均沾其法施之益。

『肆』 楞嚴咒在哪裡可以奉請

楞嚴咒是可以到寺廟請的,也可到網上請的,也可自己抄寫或列印的,不過要檢查好是否只有楞嚴咒,好多是多合一咒語,好多咒語都是不可以佩戴,而楞嚴咒是可以佩戴的,我這邊也有楞嚴咒飾品,可以免費結緣的。

根據楞嚴經記載,你可以自己查看的:

「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不可樂處。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

根據經中所寫的,這個咒能書寫,讀誦,佩帶,珍藏,這樣若你能按照經中所說去做,你是可以滅貧窮,你會逐漸富有的,不過要堅持,不管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只要堅持做就可以。

「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隱。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

這個楞嚴咒還可以辟邪,安鎮家宅的,是可以貼在家裡。

看來《楞嚴咒》,我們可以讀誦書寫,也可以帶在身上,也可以讓我們放在家裡,也可以讓我們放在車里,其實它所說的就是所有我們要安宅,要避邪的地方都可以放。

『伍』 楞嚴咒的發音

咒,是梵音,印度那邊的語言,傳到東土,用地方語言,文字,加以修改的,就像英文「ok」,翻譯過來,用中文,就變成了「偶克」,「歐克」,「歐凱」,尤其是,因翻譯的時間(朝代)不同,空間(地域)不同,所翻譯過來的文字,也不同,如大家都熟悉的「南無阿彌陀佛」,當時唐朝官方語言裡面,『南無』,發音就是『那摩』,其他地方,一看到『南無』,發音,也就不同了。如今也是這樣。再者,咒,是佛,菩薩,護法,鬼神,能聽懂,你的發音,多一點半點,沒有關系。如『ok『』,我說成『歐克』,大家也知道是什麼意思,沒必要,在咒子的發音上面,下功夫,另外,有的咒子,多字,有的少字,也一樣,多了些語氣助詞而已,不影響效果。
真正修法時,要遵循師父的教導,師傅教你怎麼念,你就要怎麼念,這樣,加持力特別強。比如大家熟悉的六字大明咒,顯密念法不一樣,如果師父叫你的是「嗡。。。。。」你就這么念。不要自己改。這,就是傳承問題。

『陸』 楞嚴咒消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景象

楞嚴咒是楞嚴經中的。
智者大師,大家都知道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祖師大德,那個時候沒有《楞嚴經》,很多佛法修行中的問題都不能得到佛經的指正,所以他很想能盡快地拜讀《楞嚴經》。
智者大師求法心切,特地在他所住的浙江省天台山的華頂上,設置了一個拜經台,面向西方印度的方向,竭誠地禮拜。他拜了十八年,殷切地盼望《楞嚴經》能早日傳到東土來。

遺憾的是,一代佛門龍象智者大師,於公元 597年往生了,一直就沒有見到這部經。
沒有《楞嚴經》就是這種景象。

『柒』 楞嚴咒出現的時間

唐中宗時期由中印度傳入中國的 最早的記錄見於唐智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記》,隨後的元照著《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也收錄此書。由北宋初,中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大藏經《開寶藏》開始,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大藏經》都收入正藏中

『捌』 南傳佛教有楞嚴咒嗎

沒有。

南傳佛教只承認巴利三藏。因此,北傳所熟知的幾乎所有的經文都是不被承認的,如:楞嚴經、楞伽經、阿彌陀經、地藏經等。論也是一樣,如:瑜伽師弟論,菩提道次廣論等。

因為佛教傳入中國是在佛陀入滅之後500年,那個時候印度佛法已滅(正如佛陀在世時所說),因此,北傳從一開始就是像法,這一點有興趣的話可以考證一下歷史。

再有一點,佛陀的語言是巴利語,這一點也是在經文里可以找到證據的,而且佛陀反對用梵語說法或紀錄法,因為巴利語是大眾的語言,而梵語是貴族語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北傳和南傳跟本不是同一種宗教,雖然根是一樣的。

補充一點:
巴利三藏是在佛陀入來後三個月第一次結集記錄下來的,第一次記錄的方法是由當時還在世的阿難尊者背誦,再由500位阿羅漢一同校對而成。2600多年來一共有6次結集,之後的結集都是由能夠背誦默寫的三藏法師以及駐世的阿羅漢以及其他初果、二果、三果聖者校對而成。最後一次巴利三藏結集應該是1957年在緬甸,目前緬甸還有5位三藏法師駐世。

『玖』 在哪裡能求得楞嚴咒

要寺廟的楞嚴咒佩戴可以去師父那裡求或者法寶流通處買,需要讀誦可以去寺廟免費結緣,買的戴還可以去淘寶上。記住,楞嚴咒不需要開光,它本身就是靈文,是佛頂化佛所說,是佛菩薩慈悲救世的咒語。
佩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單身男女可以晚上睡覺佩戴,結婚後有戀人白天親熱或者晚上同居必須摘下;洗澡必須取下;不可隨地亂丟,尊重才能獲福。
希望您能常持楞嚴咒,使佛法常住在世,世人能安居樂業,阿彌陀佛! 隨喜您的功德!

『拾』 哪裡可以求到楞嚴咒

楞嚴咒由於其無量的威力和功德,在佛教中被廣泛用於做護身符,一般佛教的護身符多是楞嚴咒,因此,在一般的佛教用品或結緣法物中,多有楞嚴咒掛件。
想請楞嚴咒的話,可以到附近的寺院里請,很容易結緣到。也可以到流通佛教用品的店裡請,一般也會有的。
如果是學慣用的。也可以在網上下載列印,網上有許多楞嚴咒的快速記憶方法,非常實用。

閱讀全文

與印度楞嚴咒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聖女得了艾滋病怎麼辦 瀏覽:928
英國內閣怎麼發展的 瀏覽:943
伊朗對菲律賓哪個台直播 瀏覽:34
印度怎麼沒有試射導彈 瀏覽:680
英國棋子價值多少 瀏覽:295
舒尼替尼多少錢一盒印度 瀏覽:463
義大利傢具用什麼做 瀏覽:780
脫歐後的英國該怎麼辦 瀏覽:210
越南和防城港邊界是在哪裡 瀏覽:541
義大利有哪些有助睡眠的東西 瀏覽:562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瀏覽:674
為什麼不可以進口印度格列衛 瀏覽:296
中國有什麼人 瀏覽:171
伊朗哈梅內伊是什麼民族 瀏覽:778
黑椒汁義大利面怎麼樣做好吃 瀏覽:416
義大利女排為什麼放水 瀏覽:665
eur33碼的褲子中國是多少碼 瀏覽:899
伊朗藏紅花有多少種 瀏覽:955
越南在中國哪裡有物流 瀏覽:714
英國韓文字怎麼寫 瀏覽: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