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中印邊界對峙最新進展 印度為什麼敢挑戰中國
2017年(7月7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再次駁斥了印度將洞朗地區視為三國「交界點」的言論,指出此次印度越界地區與「交界點「沒有任何關系,印度是「別有用心」、「混淆視聽」。
此前發生的事兒,梳理一下是這樣:
6月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證實,中國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時,遭到印軍越線阻攔。
隨後中印開始邊界對峙,雙方不斷增派人員。有印媒將其稱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邊界沖突。」這件事不同尋常,尤其是了解中印邊界問題的人,更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因為中印邊界長達2000多公里,有爭議的地段很多,但唯獨印度的錫金邦和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從來沒有爭議。
印度同中國的錫金段,從來不屬於中印邊界爭議范圍。兩國過去對該段邊界劃分並無異議。
6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援引了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給出了證據,該條約第一款
就規定了中國與錫金的邊界,歷屆印度政府也都予以承認。尤其是1959年,印度開國總統尼赫魯兩次致信周恩來,表示對中錫邊界不持異議,承認1890年條約。
對印度上來說,洞朗地區位於中印不三國中間,從形狀上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抵在印度的胸口。該地區也確實有刀子一樣的威脅。如果中國有效利用該地區,那麼該地區往南八十公里、印度境內的西里古里走廊就面臨中國軍隊的威脅。
因為印方斷定,中國對該地區的控制力在升級。契機就是,開頭我們說國防部提到「中國近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方認為,一旦道路建成,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部隊輸送能力將極大提升。因此印度覺得,必須要採取行動,不顧一切代價阻止這段公路的建設。
(1)印度為什麼會挑戰中國擴展閱讀
印度對我國頻頻挑釁的原因
1、1962年後,印度汲汲於雪恥——數度挑釁但心有忌憚
印度要報仇雪恨。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完全出乎印度的意料,他們絲毫沒有料到到會敗的這么徹底。印度學者認為「中國獲得全勝,印度在短時間內蒙受了嚴重的損失和恥辱「。因此自尊心超強的印度一直想再搞點事情「一雪前恥」。但畢竟"天佑正義之師「,幾次沖突里印度都沒占著便宜。
2、印度認為中國有所顧忌
1962年戰爭結束後,中國收回了所有被印度非法佔領的領土。但是,戰後中方將軍隊撤退到戰前30公里以後。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補給很困難,打下來的地盤,要想守住是比較困難的。於是乎,印度在兩年後又逐步佔領了這些地方。
3、印度的大國黃粱美夢未醒
其實,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印度一直都沒有拋棄它的大國夢。在政治上,他頻頻在聯合國提議,要麼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要麼提議取消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制,結果都被一票否決了。
軍事上,依舊是老傳統對外采購,誰的先進就買誰的,結果鬧了不少笑話。經濟上,比較多元化,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不過總喜歡與中國相比,有個笑話就是說他們印度再不努力要被中國追上了。
Ⅱ 印度當年敗得那麼慘,為何現在仍敢挑戰中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說到神奇又奇葩的國家,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印度是僅次於我國的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這國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固有印象中,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即便如此,但他們在農業上卻很有優勢,因為他們是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領土面積十分廣闊,不過還是沒有我國的疆土遼闊,不過在軍事上,印度如今排名世界第四。相信大家也會感到十分震驚吧,畢竟印度給我們帶來的感覺總是很奇葩的,經常發生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不過他們本身可並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
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無論怎麼說,印度的自信心是很強的。但是我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再加上我國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即便真的到了那一步,印度想要打贏應該也是很難的。最後,希望我國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強大,一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進步。
參考文獻:
《梁啟超梁啟超》《傑斐遜名言錄》
Ⅲ 為什麼印度敢他挑戰中國
關繫到直接的利益(中國和印度畢竟是國家邊界相交)。
中國目前最常用的就是譴責,所以對印度不會造成任何損失。
嘗試一下,試探中國的反應,結果等到季節打敗他們。
我們的國家還需要努力,強大到印度不敢試探。
Ⅳ 印度為什麼會敵視中國,處處和中國比較。
這類問題一般都涉及到地緣政治。中國被印度敵視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在亞洲,中國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國家,然而印度作為新興的政治,軍事,經濟大國,中國可以說是印度最大的對手。兩個國家之間存在很多競爭的交叉領域,競爭敵對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歷史上中國和印度一來就存在領土爭議,而且也爆發過局部戰爭。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可謂是給了印度狠狠一擊,打敗了自認為亞洲第一的印度軍,也因此在印度人心中流下了敵視的種子。
還有,印度非常希望成為能夠影響甚至領導亞洲或世界的大國,但其本身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很多領域仍處於落後狀態,同樣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自然就成為了印度追趕比較的對象。
最後,印度這個國家的民族龐大繁多,思想各有差異,當然敵視中國的印度人應該不佔主體吧
Ⅳ 面對強大的中國,當年印度為何還敢挑戰呢
我國與印度存在著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最近幾年我國與印度也曾就領土糾紛產生過多次摩擦。在1962年的時候,我國和印度還曾因為邊界問題發生戰爭,我國稱之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稱之為瓦弄之戰。當年中國比印度更加強大,印度為什麼還敢發動戰爭呢?因為印度知道如果當時他們沒有解決邊境問題,那麼他們以後將沒有任何機會解決。
在戰後的談判中,我國曾做出過讓步,但印度方面仍然不滿意,最終沒有達成。這個歷史問題就一直遺留到現在,仍為解決。
Ⅵ 印度此次挑釁中國,有哪些目的
「從自身利益來講,中國在南亞的行動並沒有錯誤,但我們必須意識到此舉難以避免的負面後果,並有所准備,防範可能出現的美日印三強遏華同盟。畢竟,對於冷酷無情的現實政治邏輯來說,單方面的啜泣,從來都毫無意義。」
中印對峙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猛烈抨擊印度的決策者。個人認為這是對的,因為我們的國土主權的確面臨著印度人的挑釁,我們必須對外擺明我們的態度。但是,從現實政治的角度看,我們不能不全面審視印度的決策動機。因為,媒體單純將印度人視為瘋子和狂人,僅僅是一種宣傳手段,絕非現實主義者看待問題的方式。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印度政府絕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為了一片足球場大的荒地,而陷入與中國的盲目對抗,畢竟,今天的印度領袖或許殘酷無情,但卻絕不是一個盲目的蠢材。
實際上,對峙事件發生的很久之前,國內就應該意識到莫迪政府一定會有所挑釁,只要稍有俾斯麥式的外交視野,便能夠預見到今天的情況——本人此前不斷提出警示(文尾羅列文章)。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拓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需要清醒的是,與所有大規模跨國合作項目一樣,我們的拓展不可避免地附帶了一些地緣效應,並引發了外國的猜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南亞地區。
2013年之後,中國大舉加強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印巴邊境沖突多年不斷),並且在印巴爭議地區喀什米爾修建鐵路,以及在瓜達爾港設立可供軍用的港口。這些不可避免地與印度的安全利益產生一些沖突。
中巴走廊的建設,在加強經濟的聯系的同時,實際上也意味著兩國軍事互助更加便捷,這強化了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和實力,考慮到印巴邊境至今猶在持續交火,印度不可能對這一舉措漠然視之;
Ⅶ 印度什麼原因挑戰中國
與中國有領土爭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此吃了敗仗,它想再次挑戰中國。我們可不要大意哦,要隨時准備好好″招待它"。
Ⅷ 印度為什麼挑戰中國人
印度主動挑戰中國,何來的底氣?什麼原因,讓印度人這次認為,他們能在戰爭中打敗中國人呢?
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印度人,甚至包括高層與軍方對中國的軍事建設知之甚少,而對自己的軍事建設成果是非常滿意的。
中國古之兵法有雲:「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印軍的現代化如今到底如何,我們也應知道。
首先我們要看到,印軍的建設這些年來也是小有成就的。印度近年投入重金發展了對華作戰的山地軍,我們也是不可輕視的。
為了適應與中國未來在山地作戰的特點,印度專門組建了10個山地師,一個山地師印度的配備人數就多達1.5萬,10個山地師人數就達15萬人,其中9個部署在中印邊境。
印度軍方還在中印邊境布置4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加強遠程沖擊能力和軍事威懾力。在喜馬拉雅山山口,印軍設立了蘇30戰機基地和運輸機基地;印軍最近也積極采辦適合高海拔飛翔的直升機,並從美國進口了C130和C17運輸機。
印軍的軍事革新,近年來,印度陸軍也進行了改革,但與中國陸軍建設全面信息化不同,他們的主要措施包括:
a.重組裝甲部隊,提升其快速突擊能力;
b.改編陸軍航空兵,將一些軍屬獨立步兵旅或山地旅改編成空中機動旅,加裝運輸直升機,提高機動能力;
c.組建空中突擊師,配備攻擊直升機和輕型裝甲車,提高陸軍的立體作戰能力;
d.裝備更多的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提升戰場監視能力,使陸軍具備強有力的戰場反擊能力。
由此可見,印度對華戰爭的准備是認真的,也是花了大力氣的,中國千萬大意不得。
Ⅸ 印度為什麼總是挑釁我國
印度總挑釁中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中印存在領土爭端,想鞏固既得利益;二是中國某些戰略觸及印度利益,想讓中國讓步;三是印度為了討好美國,想從美國撈好處;四是長期以來中國實行韜光養晦政策,未來二三十年是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不想因為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而干擾發展。印度也深深知道中國的心理,知道中國輕易不會出手,所以也想來挑釁中國,從中國撈取好處,提升印度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