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資源有哪些保護措施
土地資源保護的根本措施是植樹造林,對已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種、保護培養,節約用地,並防治土地沙化、鹽鹼化;對已開墾的土地,如山地、海塗等必須進行綜合調查研究,作出全面安排和統籌規劃,使海塗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Ⅱ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哪些
保護水資源有以下幾點措施:
1.要保護水就要保護環境,清理水源垃圾,不要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從源頭凈化水源。
2.減少污染,是水質的關鍵保證,監督工業隨意向河道排放污水。
3.保護樹木,不要濫砍伐森林,阻止水源的枯竭。
4.開拓創新,引用新技術,新設備,處理凈化好水質,提高水的再循環,再利用,使其發揮最大功效。
5.加強保護水資源宣傳力度,讓全民行動起來,保護好我們懶以生存的地球、保護好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珍貴的水資源。
Ⅲ 為了抵禦自然災害,印度人民怎麼了有什麼措施
為抵禦水旱災害採取的措施: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恆河、印度河流域的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水池等。修蓄水池,儲存雨季多餘的水等。
Ⅳ 基坑保護措施有哪些
導致基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基坑開挖放坡不夠,沒有按照土的類別和坡度容許值、規定的高寬比進行放坡,造成基坑坍塌。
(2)基坑邊坡頂部超載,或由於震動破壞了土的內聚力,引起土體結構破壞,造成滑坡。
(3)由於施工方法不正確、開挖程序不對、超標高挖土、支撐設置或拆除不正確、排水措施不力以及解凍造成的坍塌。
針對以上問題,為保證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順利進行,應結合基坑支護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製定施工方案,並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1、施工方案
基坑開挖之前,要按照土質情況、基坑深度以及周邊環境確定支護方案,其內容應包括:放坡要求、支護結構設計、機械選擇、開挖順序、分層開挖深度、坡道位置、車輛進出道路、降水措施及監測要求。
2、臨邊防護
當基坑施工深度達到2m時,對坑邊作業已構成危險,按照高處作業和臨邊作業的規定,應搭設臨邊防護設施。基坑周邊搭設的防護欄桿,從選材、搭設方式及牢固程度都應符合《建築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
3、坑壁支護
不同深度的基坑和作業條件,所採取的支護方式也不同。
(1)原狀土放坡
一般基坑深度小於3m時,可採用一次性放坡。當基坑深度達到4~5m時,也可以採用分級放坡。明挖放坡必須保證邊坡的穩定,必要時需採用打樁、土釘牆或地下連續牆方法來確保邊坡的穩定。
(2)坑內支撐
坑內支撐可採用單層平面或多層支撐,支撐材料一般採用型鋼或鋼筋混凝土,在架設支撐時必須注意支撐的安裝及拆除順序。尤其對於多層支撐要加強管理,混凝土支撐必須在上道支撐強度達80%時才可挖下層;型鋼支撐嚴禁在負荷狀態下焊接。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常遇地下水,尤其深基坑施工處理不好不但影響基坑施工,還會給周邊建築造成沉降不均的危險。對地下水的控制方法一般有排水、降水。
坑邊荷載
坑邊堆置土方和材料包括沿挖土方邊緣移動運輸工具和機械不應離槽邊過近,堆置土方距坑槽上部邊緣不少於1.2m,棄土堆置高度不超過1.5m。
6、上下通道
(1)基坑施工作業人員上下必須設置專用通道,不準攀爬板、腳手架以確保安全。
(2)人員專用通道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確定,其攀登設施可視條件採用梯子或者專門搭設,應符合高處作業規范中攀登作業的要求。
7、土方開挖
(1)所有施工機械應按規定進場,經過有關部門組織驗收確認合格,並要留有記錄。
(2)機械挖土與人工挖土進行配合操作時,人員不得進入挖土機作業半徑內。必須進入時,待挖土機停止作業後,人員方可進行坑底清理、邊坡找平等作業。
(3)挖土機不能超標高挖土,以免造成土體結構破壞。坑底最後留一部分土方由人工完成,並且人工挖土應在打墊層之前進行,以減少亮槽時間。
8、基坑支護變形監測
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對基坑進行信息化監測,主要針對於支護體系的變形情況、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變形以及臨近建築物動態。出現超限變形情況時應立即採取措施,確保施工安全。
9、作業環境
基坑施工時,地下作業條件不應被忽視,坑槽內作業也不應降低要求。
(1)人員作業時必須有安全立足點,腳手架搭設必須符合規范,臨邊防護必須符合要求。
(2)交叉作業、多層作業,上下設置隔離層。垂直運輸作業設備也必須按照相應的規范進行檢查。
(3)深基坑施工,電箱的設置及周圍環境以及各種電氣設備的架設使用均應符合電氣規范規定。
Ⅳ 人類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哪些
比如 1、節約用水。
2、治理污染。
3、建設水利設施。
4、宣傳環保思想。
Ⅵ 印度為防止季風氣候帶來的影響,應採取哪些措施
1:水!水利工程,引水灌溉。2:土:鹽鹼化問題,採用滴灌。 3、因地制宜。印度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在沙漠地區種棉花,恆河和印度河附近種水稻。4:技術,培養高科技人才。 推廣機械化生產
Ⅶ 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犀牛保護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犀牛保護方面的措施有:
在亞洲,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實施蘇門答臘犀牛的就地保護國際合作項目,組建有效的反盜獵隊伍。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犀牛保護單元(RPU)已經成為當地反盜獵的主力軍,其工作的開展與犀牛的生存息息相關。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也在積極推動蘇門答臘犀牛的人工馴養繁殖,並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別有蘇門答臘犀牛成功誕生(Khanetal,2004),其中的1隻犀牛後來返回到蘇門答臘島的一個繁殖中心。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下,印度和尼泊爾政府也已採取有力的措施,印度犀牛的種群在逐步增長,2011年尼泊爾實現犀牛的「零偷獵」。
在非洲,對犀牛棲息地種群的監測工作,為種群的生態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據,以幫助種群快速增長,如將分布過密的犀牛轉移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種群。另外,有效的措施還包括加強反盜獵,並鼓勵當地社區也加入犀牛的保護中來,如在納米比亞的Kunene地區。目前,非洲有很多區域性的犀牛保護機構,如南非發展共同體(SADC)的犀牛保護區域項目和犀牛管理集團以及南部非洲犀牛和大象安全組/國際刑警組織環境犯罪工作組。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SSC)非洲犀牛專家組是非洲犀牛保護的協調機構。
Ⅷ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哪些
1、實行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
2、加強水污染防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開展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組成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
3、強化水資源保護。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4、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5、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明確提出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
Ⅸ 對於古井的保護,可以採取哪些具體的保護措施希望專業人士解答
1.建造圍欄,並插上介紹該古井相關信息的牌子,形成文物景觀
2.用玻璃將其罩住,讓人們透過玻璃觀賞,也別有一番情趣,但價格稍高
以上方法都要將其周圍地面修葺整齊,最好鋪上地板磚
Ⅹ 基坑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基礎施工前必須進行地質勘探和了解地下管線情況,根據土質情況和基礎深度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與施工現場實際相符,能指導實際施工。其內容包括:放坡要求或支護結構設計、機械類型選擇、開挖順序和分層開挖深度、坡道位置、坑邊荷載、車輛進出道路、降水排水措施及監測要求等。對重要的地下管線應採取相應措施。
2、基礎施工應進行支護,基坑深度超過5M的對基坑支護結構必須按有關標准進行設計計算,有設計計算書和施工圖紙。
3、施工方案必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簽字蓋章後方可實施。
臨邊防護
1、基坑施工必須進行臨邊防護。深度不超過2M的臨邊可採用1.2M高欄桿式防護,深度超過2M的基坑施工還必須採用密目式安全網做封閉式防護。
2、臨邊防護欄桿離基坑邊口的距離不得小於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