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軍使用了什麼方式,竟能把15噸物質一天內運上高原
眾所周知,印度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億天神,這只是印度神話一個宇宙的平均數,印度神話有無數個平行宇宙,羅摩的一個細胞都是三千個宇宙,這才區區15噸物資,還不跟玩兒似的。開個玩笑而已,下面認真回答。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出爾反爾,不斷給我國演雙簧,但是增兵的現實問題就擺在那兒,20萬人的後勤壓力太大,但是不是很多人說的,印軍在拉達克部署了20萬大軍,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印軍在整個中印邊境的東、中、西段,部署了20多萬人。以印度的後勤保障能力,要為這20萬人在嚴寒的季節提供過冬的15萬噸物資,顯然是困難重重。
其次就是印度媒體一直在不遺餘力宣傳的印軍的空運能力,現在的印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包括作戰裝備,營地建設,建築器械,油料,食品等都急等空運,印軍的C-17大型軍用運輸機要將後勤物資空運到斯利那加和列城一帶,然後再把後勤物資用CH-47中型運輸直升機和安-32雙發中短程運輸機空運,送到拉達克的前沿哨所。至於印軍每天能夠空運多少物資,又有多少能運到前沿,就再沒有消息了。印軍還是有一定的運輸能力,但是能不能把15萬噸的物資在很短的時間就運送到位,那就只有印度的大神知道了。
Ⅱ 印度在高原作戰中有哪些優勢武器
印度在高原作戰中有哪些優勢武器?至少兩樣超過中國
AH-64阿帕奇直升機是美軍現役的主力武裝直升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型直升機之一。其在海灣戰爭中,大出風頭,一舉擊潰了伊拉克的裝甲部隊,伊拉克、阿富汗等全球沖突地區,阿帕奇也一次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也為阿帕奇贏來了「裝甲殺手」的美譽。阿帕奇不僅火力強大,而且技術先進,具備對空和對地攻擊的能力,戰鬥力驚人。印度引進阿帕奇直升機也是為了增強山地師的進攻支援火力,也可以與米-17運輸直升機組成搭配。阿帕奇提供護航和火力支援,米-17運載步兵分隊快速投送部隊。
Ⅲ 一天就把15噸物質全部運上了高原,印度隱藏了哪些力量
在印度表示要駐扎高原上時,外界就表示了對印軍在高原上的後勤保障能力的懷疑,再過兩個月該地區就要大雪封山了, 這么龐大的人數,對於後勤保障的要求是很高的。中印邊境地區的條件十分惡劣,首先一個就是高海拔,這導致該地區氧氣稀薄,不論是中國還是印度的士兵,在這里都容易產生高原反應。其次,就是低溫,特別是到了冬天,這里的溫度可能下降到零下40度,這么低的溫度,對人體對器械,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印度之所以敢這么不斷試探、升級,是因為有三個點是暫時占據優勢的:
一是在對峙中,人力對比大約是1:4,人數上印度就佔了優勢;
二是在裝備上,印方在對峙中可以說把能拿的出手的大傢伙都亮出來了,雖然都是進口的,但是性能不容小視,這次的物質投送就是證明了印軍還是有東西的。對比起來中國就相對低調了很多,但我相信咱們肯定也有一些東西一直沒亮出來,這點我是很有自信的;
三是在地理優勢上,印度相對占據優勢,雖然入藏公路鐵路網的逐步完備,提高了我們的戰役機動能力,但是限於西部地區復雜的地理環境,我們的投送和短期補給難度是更高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顧全大局,理性的去判斷當前的形勢,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小細節,按照計劃做好我們當前的工作,至於其他的,就保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吧!
Ⅳ 克什米爾到處是荒原和沙漠,為何印巴拚死爭奪
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一直是巴印兩國間的主要矛盾。克什米爾地區到處為荒原和沙漠。但您把兩國仍然拚死爭奪,互不相讓。原因是因為克什米爾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軍事、外交意義。
在外交上,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實力差距非常明顯。巴基斯坦掌握了這塊地區的話,不僅能切斷印度與其他陸上大國的聯系,還能讓巴基斯坦得到其他大國比如中國的支持。而如果印度掌握了此地,巴基斯坦與其它盟友之間的陸上通道同樣會被切斷,而在與印度的對抗之中處於劣勢。因此這塊地的外交意義對於兩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Ⅳ 印度組建多個「豪華」炮團,單炮價值高達500萬美元,作用能有多大
人們總是眼鏡盯著印度的坦克、戰斗機、航母,感覺這個排名真的不離譜,也能理解印度總是覺得委屈,排名全球第三才符合印度的心理。媒體報道印度炮兵部隊要鳥槍換炮了,花巨資計劃采購先進火炮,火炮價格可謂豪華,一旦計劃完成,印度軍隊的實力必將極大的躍升。實際上,印度的炮兵太落後了,落後到印度自己都不好意思對外展示。
印度陸軍炮兵部隊現狀:說到印度炮兵,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徑火炮(牽引、帶輔助自走能力)、韓國K9自行火炮、美國M777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俄羅斯龍卷風火箭炮、印度國產皮娜卡火箭炮等等,看著很先進。其實,印度的自行火炮不過200門,155毫米口徑牽引火炮數百門,剩下的基本都是老舊的105毫米、130毫米牽引榴彈炮,以及大量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印軍印軍的炮兵團分為三種:中型炮兵團、野戰炮兵團、輕型炮兵團。其中的中型炮兵團裝備155mm榴彈炮(瑞典博福斯FH-77B型39倍徑自走加榴炮),或者是130mm加農炮(蘇聯M46加農炮)、以及印度在蘇聯M46加濃炮基礎上改進的型號(以色列幫助,數量不多,約180門左右)。
野戰炮兵團主要裝備的是105毫米和122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型號是印度仿製英國L13榴彈炮而來的IFG榴彈炮;一種是仿製英國L118榴彈炮而來的LFG榴彈炮;122毫米榴彈炮則是蘇聯的D30型榴彈炮。
輕型野戰炮兵團的火炮主要是AM-5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運輸方式採用騾馬化運輸。媒體大肆渲染的印度精銳的山地師就裝備這種騾馬化運輸的大殺器。
印度炮兵部隊中還有混合火箭旅的編制,主要裝備龍卷風300毫米遠火團(俄羅斯制),皮那卡214毫米火箭炮團(印度自己搞的),另外還有老式的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
印度炮兵部隊的火炮數量不少,約有3000門各種火炮,不過,指揮、信息化程度差,印度炮兵打擊模式自然是過時的前線炮兵觀察所指揮模式,印度炮兵師、旅有專門的SATA部隊,也就是炮兵指揮連之類的,戰時需要配置在前線,給炮兵指示目標,校正射擊諸元。印度炮兵師配屬一個SATA營,旅配置一個SATA連,說明信息化水平很差。
印度炮兵自行火炮數量很少,多數都是牽引火炮,印度炮兵部隊沒有卡車炮,說明其其炮兵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
雖然印度花費巨資打造炮兵,但由於信息化程度差,單靠火炮的先進是不會出戰鬥力的。印度的國產火炮基本都是樣子貨,全靠花錢買的少量先進火炮支撐臉面,因此,即便是花錢買了點先進火炮,對於提升印度炮兵實力意義有限。火炮是戰場上的純消耗品,戰鬥力的體現要看持續補充能力,而印度這方面基本就是零。
Ⅵ 殖民侵略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對印度正面的影響 : 1,它破壞性的消滅了舊的亞洲式的印度封建社會。 2,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印度建立西方式的資本主義社會模式奠定物質基礎。 對於英國的正面影響 1,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英國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2,強制性的逼迫這些國家地區去接受他們國家的文化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直到現在,許多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都有著與英國文化分不開的關系,使英國在世界地位上,經濟上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3.英國逐步把印度變為其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場,為英國國內的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進一步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負面影響 傷害了殖民地區的人民和英國人民之間的感情。 對印度負面的影響 : 1.西方殖民勢力退出印度時,給新興獨立國家造成的重大遺留問題是——「蒙巴頓方案」。 2. 克什米 爾問題,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近20 0 年的殖民主義 統治後留 下來的一個孽 果。 3,在 印巴分 治時,大批伊斯蘭教徒與印度教徒,從祖居的土地 上被趕走,流離失所。幾十 年來,印巴打了三 次戰爭,為了 對付敵手,兩國並 命發展核 武器。 4,簽訂的條約給中印邊境線造成混亂,發生中印戰爭。 5,英國的殖民統治使印度人民長期陷於貧困。 6,強制性的逼迫印度去接受他們國家的文化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直到現在,印度國家的文化和習俗都有著與英國文化分不開的關系,
Ⅶ 說說殖民侵略對印度社會造成的影響
擠垮了印度的紡織業,由於種糧食作物少,又加重了飢荒的程度。
Ⅷ 關於支奴干直升機的問題
支奴干是有雷達罩突起的機頭,但是海上騎士的頭是平的,支奴干要更大,而且支奴干是四點固定式起落架,海上騎士是前三點固定起落架。
CH-46"海騎士"運輸直升機(SeaKnight)首飛於1958年,正式服役於美國海軍則在1960年.擔任運輸物資人員等任務.雖然並非是特種作戰飛機卻經常執行一些特種行動.
CH-46直升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最主要的戰斗攻擊直升機之一,這種直升機外形有點像公共汽車,雙螺旋槳,海軍陸戰隊主要用它把部隊從艦上運到岸上,或把部隊從營地運到作戰前沿位置。而美國海軍則用這種直升機把裝備運到艦上或執行搜索與救援任務。
CH-46直升機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1964年服役。
在越南戰爭期間,這種直升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CH-46初次服役是在越南戰爭時期,一開始用於從海軍艦只上向陸上運送部隊和貨物,或者從陸上送到艦上,另外還執行了成千上萬次救護受傷陸戰隊員的任務。自從越戰以來,CH-46幾乎參加了所有美軍大型的軍事行動,包括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正在進行的對伊戰爭。
一、任務
CH-46運輸直升機的任務是將作戰部隊、支援設備和補給品迅速由兩棲攻擊登陸艦和已建成的機場運送到前方基地,這些基地是簡易的,維修和後勤支援能力均有限。海軍也採用CH-46D型直升機遂行垂直補給、戰斗群內部後勤、醫療後送以及搜索營救等任務。
二、數據
主承包商:波音偉圖公司
機組成員:4名
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時間:1964年
擁有數量:324架
機長:13.7米
旋翼直徑:15.31米
起飛重量:11032.2公斤
最大速度:268.25公里/小時
航程:176公里(單程)
續航時間:2小時(CH-46D)
1.75小時(CH-46E)
武器:2門MZ(25.4毫米)或M60(70毫米)機炮(只裝備CH-46E飛機)
三、應用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10個運輸機中隊(9個現役中隊、1個後備役中隊)的120架CH-46E運輸直升機和海軍的21個運輸機分隊(擁有兩種運輸機)的42架CH/HH-46D運輸直升機執行了支援「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行動的任務。這些直升機被用於執行運輸海軍陸戰隊隊員、海軍士兵、貨物、郵件、彈葯以及醫療後送和搜索營救等任務
設計特點
旋翼系統
兩副三片槳葉縱列式反向旋轉旋翼付給紐約航空公司和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的波音107 II型的槳葉,採用口型鋼梁,膠接鋁肋玻璃鋼(刻鋁)蒙皮後緣盒形結構,後緣為不銹鋼條,槳葉裝有力梁內部監測系統,該系統在槳葉大梁破壞前15小時可指出大梁存在裂紋。槳葉翻修壽命力5000小時。槳轂裝有擺振阻尼器。槳毅翻修壽命為2000小時。旋翼轉:速為264轉/分。 CH/UH一46有動力操縱槳時祈疊系統,其中包括:一組指示燈,用以指示折疊前槳葉應有迎角;一個和後傳動系統相連接的液壓馬達,用以將旋翼轉動到應有的方位角,然後鎖定旋翼;一組安裝在折疊鉸鏈內的電動機、其減速器可以以16000 :1的減速比折疊槳葉。折疊系統採用於軸承,無需潤滑,折疊時間約60秒。該系統在試驗台上進行5000次折疊試驗,沒有出現過任何損壞事故。
傳動系統
每台發動機的功率各通過離合器輸入減速器並車並分別傳動前、後減速器和驅動兩副旋翼。發動機旋翼轉速比:CH一46A為73.722:1,CH-113為73.770: 1。
動力裝置
107 II型:兩台932千瓦(1267軸馬力)的通用電氣公司CT-58-110-1渦輪軸發動機並排裝在後旋翼塔座基部; HRp。4型裝兩台932於瓦(1267軸馬力)的布列斯托爾西得利公司的「諾姆」 H.1200渦輪軸發動機。107」A型改裝更新的:044千瓦(1419軸馬力)的CT58一140.渦輪軸發動機。CH-46A裝兩台932干瓦(1 267軸馬力)通用電氣公司T58-GE-8B乃渦輪軸發動機。 CH/UH-46D裝兩台1044千瓦(1419軸馬力)渦輪軸發動機。
107II型和107 IIA型的兩個自封油箱在機身兩側浮筒內,油箱用抗墜毀材料製成,總容量為:325 升。 CH-46/UH-46型油箱的總容量為:438升,加油口在油箱上部。總滑油量為15.9升。
機體
矩形截面半硬殼式結構,主要用包鋁合金和非包鋁的高強度鋁合金製成。橫向隔板和加強框是傳動系統、發動機和起落架的承力件。在多用途型和軍用型上由後跳板組成向上傾斜的後機身下表面。客機機身後部由行李艙代替了裝卸跳板。機身是密封的,可似在水上起降,甚至還可以在中等浪高情況下作業;漂浮系統由9個密封隔艙組成,其中任何一個密封隔艙
失效後仍可保持直升機在水上的浮力和穩定性。
著陸裝置
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尺寸為8X5.5、胎壓10.35X10「帕(10.55 公斤/厘米)的無內胎機輪,採用盤式剎車機構。起落架油液。空氣減振支柱內有兩個阻尼孔。當壓縮速度小於0.305米/秒時,較大的阻尼孔由彈簧和菌狀活門堵死,油液通過小阻尼孔,從而保證了直升機有良好的地面共振特性,當壓縮速度大於0.305米/秒時,活門打開,保證支柱有良好的減振作用。
座艙
107 II型:標准座艙布局為兩名駕駛員、一名機上服務員和25名乘客。座艙共有8排座位,左側每排2副座位,右測是單座,最後一排有4個座位,中間是過道。艙內有行李架和一個置於後機身下部的可裝680千克貨物的帶滾輪的行李艙。後跳板在地面或空中都可用動力操縱,裝載超長貨物時,可將後跳板拆 掉也可以完全打開。CH/UH一46:3名乘員;25名士兵
和1名指揮官。上兵艙布前方有一上下分裂式跪門。艙門的上半部通過滑軌收到機身上部。下半部鉸接在機身底部,向外開,裡面附有登機梯。裝貨跳板和後機身艙門在飛行中或水上都可以打開。地板中央部分的承載能力為14。 36干牛/米『(1 464.6公斤/米』),其兩側各有一排滾輪用於運輸標準的軍用貨運平板或鐵絲筐。地板外側為車道,可承受454千克輪胎載荷。起吊貨物和人員的絞車系統可由一個人操縱,它有一個變速絞車,能以每分鍾9米的速度起吊907千克貨物或以每分鍾30米的速度起吊272千克的人員及其它物品。地板有一外吊掛鉤,可以吊掛4535千克貨物。
系統
(CH/UH一46)座艙加溫器為燃燒式。飛行操縱助力器所用液壓系統壓力為103X10『帕(105公斤/厘米』),其他系統的壓力為206X10』帕(210公斤/厘米『)。電氣系統包括兩台40千伏安交流發電機和一台200安培直流發電機。裝有Solar公司的輔助動力裝置用於起動發動機和檢查系統。
槳葉
採用了200伏特20千伏安電除冰系統,沿槳葉前緣展向用火焰噴鍍法鋪設有6根導體,每根導體的厚度和寬度隨槳葉展向對加熱要求的不同而變化。這些導體周期加熱除冰。除冰系統由放射性冰厚計控制。當旋翼上冰層厚度到達4.77毫米時,開始通電除冰,每副旋翼的三片槳葉同時通電,以保證不會引起過大的:次/周的振動。兩副旋翼不同時除冰。 電子設備和儀表標準的儀表飛行設備。 CH- 46上裝有復式增穩系統、自動配平系統。早期的CH- 46曾發生過後行槳葉突然失速顫振現象,造成上操縱件應力過大,因而必須嚴烙限制直升機許用總重、重心范圍、速度和高度。為此,在直升機上安裝了能指示旋翼
操縱件應力水平的巡航指示器,從而放寬了限制,減少了駕駛員駕駛時的工作負荷。
Ⅸ 支奴干直升機作為一款神器,我國為什麼不造支奴干這樣的飛機
CH-47「支努干」,自從出世,一直在經過炮火硝煙的檢驗,是非常成熟的一款直升機機型。美軍大量列裝,還對外多有出口,我們的鄰居印度長期看著眼紅,逮機會毫不猶豫地買了一些,一造再造,好像這款服役幾十年的老兵滿是精神,其實在美軍的路,已走到盡頭。海軍陸戰隊寧肯等著「種馬王」,也聽不進波音價錢好商量的忽悠。「海豹」突擊隊在阿富汗遭遇擊毀之災,痛至骨髓,嘿,這老東西,形體巨大,已經受不了越來越多的單兵防空導彈的威脅,戰場生存空間越來越低。可以說,它的技術生命已然山窮水盡,難以再有發展的任何空間。
Ⅹ 軍隊在高原作戰,對人員和裝備有何特殊要求印軍在這方面有優勢嗎
高原環境是一個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主要有下邊的一些因素:
山地部隊的裝備一般比較輕,以方便山地運動,印度這幾年采購的象M777什麼的數量太少,包括支奴干也是,數量太少,不夠用的。
對於印軍來說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不過印軍的山地部隊雖然比較多,但是質量並不高,在青藏高原作戰已經不是普通的山地作戰,需要特殊的裝備,資深的驢友都知道,戶外活動中,普通的穿越,如果是海拔3000米以下,那麼普通的軍需勞保用品就可以滿足需要,用不著購置昂貴的專用裝備,但是如果到了海拔4000米以上,就必須要用專用裝備,無論多少錢都不能心疼,那是真的保命的東西。而印度軍方偏偏是缺乏這些高原的專用裝備。
印軍的裝備還是非常雜亂,就算是所謂的山地部隊也和普通步兵部隊之間沒有太多的區別,反而是為了方便在山地行動,重炮、坦克等重武器更少,近些年雖然從美國、俄國進口了一些輕量化的重炮,但是數量太少,只能用來拍拍照什麼。普通的部隊甚至連高原用的防寒服都不夠,特別是這次臨時調過去的部隊,現在雖然在緊急調運物資,但是和印度在當地集結的兵力數量以及大雪封山的時間相比,印度現在積攢的物資只能說是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