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春秋戰國印度打過來會怎麼樣

春秋戰國印度打過來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09 16:24:34

1. 如果亞歷山大繼續東征,來到中國後會發生什麼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征,竟然用3萬步兵、5000騎兵的遠征軍在十年時間里建立了西起巴爾干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於公元前324年,抵回巴比倫。

由此看來,亞歷山大東征中國到義渠就失敗了,這有可能引發十年後的義渠西征,因為十年後秦滅義渠,義渠如果知道東邊還有那麼多土地和人民,一定會像後期的匈奴等一樣往西逃,建立一個西起波斯、東至阿富汗的強大義渠國。

2. 亞歷山大東征的時候入到打到了當時的中國會發生什麼

早期古代社會,許多地區的版圖疆域還未扎穩根基,總有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想要為了擴大領土而發動戰爭,因而戰火硝煙時常彌漫在各處,一場戰爭的成敗與否同戰爭的領導者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將領可能僅通過一場戰爭便功成名就,而有些統領,可能一生領導過數百場戰爭也默默無聞。

3. 中國跟印度打起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印度的老毛病又犯了,如果他們真的反省過1962年的教訓的話,就應該明白,雖然中國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是1962年開打的,但是在1962年之前的幾年時間里,印度就一直在尼赫魯政府「前進政策」的指導下不斷蠶食中國領土,面對印度的挑釁,中國為了緩和邊境局勢,甚至單方面後撤以示誠意。但印度卻將這視為中國軟弱可欺的表現,更加狂妄起來,聲稱尼赫魯已經取得了「拿破崙式的勝利」。

既然敬酒不吃,偏要吃罰酒,那就不要怪我們不客氣了。在1962年那場戰爭中,尼赫魯一敗塗地,他的失敗可比拿破崙要慘多了——至少拿破崙失敗一次之後還有威信,還能卷土重來,但是本來享有印度「國父」之稱的尼赫魯失敗之後卻威嚴掃地,被全國上下嗤之以鼻,最後鬱郁而終。

不僅是尼赫魯個人,連帶著整個印度的國家地位都受到了打擊。印度本來搞了個「不結盟運動」,以結盟的方式來號召不結盟,並且自封為「盟主」,在第三世界裡地位很高。但1962年開戰後,印度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而飢不擇食的尼赫魯也放下了盟主的架子,不再堅持對美國的獨立自主外交,向美國總統肯尼迪寫信求援。在此之後,印度也失去了「盟主」的道義,地位一落千丈。

這一切惡果本是印度咎由自取,但印度卻怪到了中國頭上,在此後五十多年時間里總是將中國作為假想敵來看待,經常挑起爭議。現在印度感覺自己翅膀又硬起來了,又把當年的劇本拿出來了。

4. 亞歷山大征服印度之後,為什麼不繼續東進,攻打中國

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軍事天才-亞歷山大,僅用了13年就橫掃了亞非歐三大洲建立了馬其頓王國為為什麼在已經征服了印度後選擇停止,沒有繼續東征,甚至征服中國呢?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分析可以有如下原因:

3. 亞歷山大英年早逝。在放棄繼續東征以後,亞歷山大選擇了回國重頓之後再繼續東征,可在回去之後的沒幾年卻因為意外得病而去世了,享年32歲,在正當壯年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否則現在的世界格局可就不一樣了。

以上就是亞歷山大沒有選擇繼續東征的原因,但是他在歷史上仍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5. 四大文明古國被亞歷山大滅了3個,打到中國會怎麼樣

四大文明古國無非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亞,還有中國,這4個國家是有很長久的文化歷史的,都知道其中的3個國家被亞歷山大滅了,唯獨中國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如果真的是打到中國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成立的,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文化傳統等等各個方面中國都是無法侵入的。

所以說即便是經過了當年的戰爭中國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強大的,也不可能會打到中國來,不然的話也不會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了。

6. 假如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進攻春秋戰國

估計過喜馬拉雅山的時候就全軍覆沒了!可能現在被登山愛好者在積雪中發現雪人亞歷山大大帝!

7. 亞歷山大大帝打到印度繼續東征中國會是什麼結果

運氣好他會大敗而歸,運氣不好就客死異鄉。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到中國要過喜馬拉雅山脈這片雪域高原。高原反應大部分士兵就受不了。然後到達地形復雜的巴蜀國,十活其一就萬幸了。即使不談補給,士兵死亡人數沒有補充,也消耗不起。即使好運到達中原地區,此時正面我國春秋最強大的楚國,秦國。800年楚國和橫掃天下的秦國,隨便一個他都沒有生還的可能。華夏雄踞亞洲幾千年,即使非統一時期,也不是一個遠離故土的軍隊能肖想的。

8.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打到中國會怎麼樣

首先,不會遇到秦始皇。

因為大帝嗝屁的時候(BC 323.6.23th),始皇帝他爺爺,也就是昭襄王,才2歲。

昭襄王因為嫡兄,秦武王舉鼎作死而倉皇登基,那是大帝病死20年後的事情。

大帝用十年時間橫掃歐亞,假設他長命百歲,且從印度打到中國再花上二十年,那昭襄王也才剛剛登基,孝文王,也就是秦始王他爹子楚異人,還是個小蝌蚪,連他的著床卵都還沒找到。

接著我們說說如果大帝來了中國會怎樣。

先談當時中國的形勢。

秦:惠文王在位,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商鞅之法效果初現,正走在強國崛起的起跑線上,但是實力和齊楚尚有差距,只能利用張儀的無賴外交搞搞事情,伺機四處撿便宜。

魏:馬陵之役被齊國打得元氣大傷,背後還被秦楚捅了刀子,牆倒眾人推,中原第一強國一去不返。

趙:武靈王剛剛即位,之前年年得給魏國上供交保護費,還時不時得遭受周圍北方游牧民族的洗劫,正逢魏國衰落,日子才剛剛看到一點盼頭。

韓:本身家底就不厚,哀侯滅鄭,實力也遠比不上周邊的秦魏楚三強。不是齊軍發動馬陵之戰,恐怕已經被魏國滅了。雖然後期還有變法強國,但從這個時期起,就已經開始一直在列強中掙扎的命運了。

燕:還是齊國屬臣,在宣王亂政齊國衰敗前還沒他什麼事。

齊:威王中興,文武用賢,著名的稷下學宮就是這時候修建的。齊魏兩國在當時是中原經濟文化的絕對中心,而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讓齊國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楚:東吞吳越,北侵魏韓,幾乎成了當時全東亞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懷王在位,經濟文化都趨於鼎盛——然而對楚國來說,這段時期也是一個巨大的轉折期,懷王誤信張儀,破齊楚之盟,最後被五國連橫之軍打得連國都都沒了,楚國從自衰敗。

由此可見,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這二十年,正是中原政治勢力最動盪的二十年。天下霸權4度易手,從魏國到齊國,從楚國到秦國。

如果馬其頓這時候從印度侵入,他是不會遇到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的——但這也絕非說明他的進軍會一帆風順:

華夏民族雖未統一,卻早已一氣相連,斥強並弱,已成傳統。
合縱攻齊,連橫破楚,這些霸權強國被諸國聯軍虐殺至渣的例子戰國時期真的不要太多,外族的馬其頓想逐鹿中原,屍骨未寒的中山鮮虞族就是例子。

再說技術。

中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常年的戰爭需求,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為科技與學術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首先是冶金之術。

戰國時期鐵器在中國已經大量使用,作為耕戰之備已不可缺。加上水利灌溉的技術,農業生產力空前發展,成為戰國戰爭沙盒堅實的底盤。

這即是說,在當時的中原,列強無論哪個國家,都有數年甚至十年作戰的機制和准備。論長期戰,在公元前三百年,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區域,可以和長江黃河流域的諸國相提並論。

其次是磚木混合的立體式戰術防禦建設,和中國獨有的山地戰爭理論。

在特殊地形下的臨時城寨,在山地戰中常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效。結合各種騷擾牽制與伏擊,是任何外來侵略者都難以適應的——雖說當時最著名的殺神煞將(像樂毅白起王翦李牧)都還沒登場,但是由吳起孫武發展,在當時的孫臏公孫衍等兵家手中完善的軍事理論成就,已經不可小覷。

這即是說,就算不考慮補給和自身的民族融合問題,當時的馬其頓光要在正面戰場上對付中土諸強,就已經是非常困難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封建政治體制的形成。

就算短期內技術可以偷師,機巧可以復制,但要舉國上下推行一套穩固的政體,卻需要數十年的經營和培養。這也是為什麼秦以徹底的變法強國,而終於統一天下的關鍵。

馬其頓帝國,乃至後來的羅馬帝國,都是奴隸制國家。雖然有嚴明的法典為立國之本,但是中央集權不穩,地方民族問題嚴重,官僚管理混亂,行政效率不高。這些體制上的弊端在大國戰爭對抗時會暴露地十分明顯,一環失敗,全局就會化為散沙,不攻自潰。

戰國時期,中原列強通過變法都紛紛加強了中央集權,封建體制初步形成,君主直轄的范圍空前擴大,國君一言可直至鄉隴,遠不是分封分治時期可比。而在長期的大國角力中,諸國也建立了穩定的傳承機制——縱使禮崩樂壞,人們也依然尊崇嫡長相傳,看重民心向背,而只要血脈流淌,國家就不會輕易滅亡。

這種專制體系下的高效執行力和頑強生命力,是早期的共和聯邦所無法達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亞歷山大的龐大帝國只存在了短短十年,就隨著他的病逝而土崩瓦解。當時的馬其頓就算在文化上領先世界,其體制在穩定性上也是遠遠不如中華戰國諸強的。

最後就是總結了。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亞歷山大在公元前三世紀打下印度,而此時的中華大地還在群雄割據,毫無疑問,入主中原的天時,大帝是具備的。

但是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復雜的戰爭地形,當時世界上最豐富機巧建設,任馬其頓士兵南征北戰地跨歐亞,歷練絕倫,地利這一項也絕討不到什麼便宜。

最後是人和,馬其頓內部不穩,擴張和不斷樹立外敵是這個國家的維穩之道,但是忽視問題並不代表解決了問題,體制上的劣勢決定了它,一旦陷入長期的持久戰,缺少持續勝利的催眠和麻醉,疲憊和焦慮就會把人民心中的怨憤一股腦全拉上來,而這樣一個難以融合的多民族國家,屆時勢必面臨全面的崩潰。

相反,中華諸國,乃至其後千百年的華夏歷朝歷代,都是極度追求內部穩定的政治體。相對高效集權的行政機制和厚實強大的經濟基礎都是西方古國所無法企及的。

因此,就算再給大帝二十年陽壽,他入主中華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馬其頓至少要再維持帝國狀態十年以上——而無論如何,它的崩潰都是註定的,即便贏下逐鹿之爭,它也無力經營,華夏馬上又會在它的覆滅之後重返紛爭——就像歐亞諸國一樣。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反攻歐洲——至少在內部矛盾平和之前,而在這點上,我們已經努力了五千年了(手動滑稽)。

9. 假設中印全面戰爭,世界會有哪些改變

中印全面戰爭,假設不爆發核大戰

印度會掐斷中國的海上補給線,沒辦法,郵輪必須走印度洋,為了海上生命線的安危我們必須出兵印度洋
這時候南亞小國不得不站隊了,因為我們出兵印度洋必須找一個補給港口,而根據國際法,戰艦停留中立國不得超過48小時否則中立國有權對其解除武裝,對參戰軍艦提供補給視同參戰。所以南亞各國想中立都不行,必須站隊,否則我國海軍不得不一路殺過去挨個逼他們表態,我預計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可能會加入中方陣營。新加坡反而不好說。而站隊則意味著印度極其盟國可能攻擊他們,最終變為南亞地區遍地戰火
歐美各國則高興壞了,畢竟印度沒什麼本國工業,戰時需要靠買補充彈葯,這樣就會忙壞外交家們,兩國外交合縱連橫遊走各國之間,印度希望他們提供幫助,中國希望他們嚴守中立,歐美各國坐享其成,特別是俄羅斯,兩國大量裝備都兼容俄國武器,他將成為戰爭最大的受益方。
美國正好可以借口亞洲局勢緊張出兵南亞,甚至直接駐兵台灣,反正這時我海軍遠征無力控制,反面戰爭是勝是負都得接受台灣獨立的既成事實,即使對印勝利,我國也無力在打一場針對美太的戰爭了
所以和印度的全面戰爭,中國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佔,輸了國家分崩離析,贏了也沒有實際利益,因而國家是很不想和印度打的,寧可打韓日聯軍不願意列印度

10. 我記得亞歷山大大帝東征都打到印度了。。。 如果接著向被打就到中原了,,,當時好像是戰國時代,,如果

歷史不能假設!

閱讀全文

與春秋戰國印度打過來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貢木是什麼檔次 瀏覽:593
義大利撒丁島綿羊是什麼品種 瀏覽:240
海南菠蘿蜜與越南菠蘿蜜哪個好吃 瀏覽:574
印度有哪些偉大的企業 瀏覽:814
印度國家哪個州最富 瀏覽:715
我是怎麼追到義大利 瀏覽:47
伊朗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894
印尼那邊的pt是什麼意思 瀏覽:862
哪裡能夠買到越南一年級書籍 瀏覽:400
中國在伊朗進口的石油有多少 瀏覽:408
江西宜春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920
伊朗招牌動作叫什麼 瀏覽:995
印度一頭老虎殺了多少人 瀏覽:119
中國銀行充話費怎麼老是在充值中 瀏覽:550
越南證券公司如何申請 瀏覽:116
印度為什麼會被英國人殖民 瀏覽:321
哪個電影網能看伊朗電影 瀏覽:172
29美元換印尼盾是多少 瀏覽:977
如何進入中國知網 瀏覽:112
伊朗寄中國的快遞費是多少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