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普洱茶怎麼喝

印度普洱茶怎麼喝

發布時間:2022-06-09 21:30:42

『壹』 怎樣喝茶才是正確是淡茶溫飲還有什麼

一、正確飲茶方法
1.不宜飲用太濃的茶
所謂濃茶是指泡茶用量超過常量(一杯茶3-4克)的茶湯。濃茶對不少人是不適宜的,如夜間飲濃茶,易引起失眠。心動過速的心臟病、胃潰瘍、神經衰弱、身體虛弱胃寒者都不宜飲濃茶,否則會使病症加劇。空腹也不宜喝濃茶,否則常會引起胃部不適,有時甚至產生心悸、惡心等不適症狀,發生"茶醉"。出現"茶醉"後。可以吃一、二顆糖果,喝點開水就可緩解。 但濃茶也並非一概不可飲,一定濃度的濃茶有清熱解毒、潤肺化痰、強心利尿、醒酒消食等功效。因此遇有濕熱症和吸煙、飲酒過多的人,濃茶可使其清熱解毒、幫助醒酒。吃了肉食過多油膩過重的食物,濃茶有助消食去膩。口腔發炎、咽喉腫疼的人,飲濃茶有消炎殺菌作用。
2.常飲綠茶
飲綠茶有益健康早已被認知,但缺乏現場干預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上海醫科大學一個課題組於日前宣布:他們通過現場干預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綠茶對心血管病、肝病和腫瘤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科研人員從1994年以來對蘇州市1299例老年男性進行飲茶現狀調查和抽血化驗,作流行病學分析,證實飲用綠茶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含量,最高飲茶組對血清甘油三酯的降低也有顯著作用,從而揭示綠茶可以緩解和預防心血管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症。
課題組應用綠茶中抽提的茶多酚在江蘇海門市對200位鄉村居民隨機分四組送葯、服葯10個月,經質量控制和抽血化驗,進行雙盲對照試驗,發現茶多酚可使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約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實驗前後比值相差36.1%,說明茶多酚有預防高脂血症,減少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作用。課題組又在上海虹口區和南匯縣分別對711例胃癌病例和711例健康人群進行對照研究,證實飲綠茶者患胃癌的相對危險度降低40%。對肝癌患者373例和464例正常人群進行對照,表明飲綠茶可能降低肝癌危險度的30%。
3.飲茶量因人而異
飲茶量的多少決定於飲茶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境、風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於體力勞動量大、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溫環境、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適當減少。

二、喝不同茶的功效
1、綠茶保護心血管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代表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其主要功效是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還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抑制和殺滅細菌等。
2、白茶緩解焦慮
「白茶按照分類方法不同,包括兩種。」韓馳說,一種是人們比較熟悉的安吉白茶,這其實算是綠茶的一種,由於口味較綠茶更為醇和,近些年來大受歡迎。江和源說,白茶的主要功效有保護腦神經、增強記憶、減少焦慮等。此外,白茶中的茶氨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鹼的作用,「怕喝茶影響睡眠的人,可以喝點白茶。」還有一種是產自福建福鼎一帶的白茶,「這種茶產量較少,口味較一般綠茶要重,就目前的研究,這種茶對於調節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不錯的功效」,韓馳說。
3、青茶、紅茶降低膽固醇
青茶屬於半發酵的茶,其代表品種有武夷岩茶(大紅袍)、鐵觀音、凍頂烏龍茶、鳳凰單樅等;而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代表品種有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印度和斯里蘭卡的紅茶也是享譽世界的名品。「紅茶由於經過發酵,比綠茶刺激性低,功效也有所不同,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等。」
4、普洱茶、黑茶減肥消脂
普洱茶、黑茶屬於後發酵的茶,人們最熟悉的就是普洱茶了,其中茶多酚類物質的總量較高,具有很好的降脂減肥效果。據報道,巴黎亨利倫多醫院的貝納爾?賈可托教授給20位血液脂肪過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雲南普洱茶,一個月後發現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幾乎減少了1/4。日本《健康》雜志則介紹,普洱茶可抑制體重增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脂。

『貳』 普洱茶作用

【普洱茶】英文名:Pu'er tea (proced in southwestern Yunnan);
普洱茶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普洱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湛江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雲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
普洱茶茶性溫和,暖胃不傷胃,這點對熟普洱茶尤為明顯,普洱茶的後發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動復雜的變化過程。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動或沖動,急躁易怒,適合喝生普降火氣,每天4杯普洱茶就可以使容易瘙癢或易長痤瘡的肌膚得到緩解,而且口乾或口苦等等虛火症狀會逐漸消除。

改善心血管顯著
在用普洱茶對人血壓心率及腦血流圖的影響研究中,何國藩、林月蟬等認為飲普洱茶後腦血管的生理狀態和腦血流動力學狀態都發生了變化。數據顯示飲用普洱茶可能具有降脂、改善胰島素抗拒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由離體實驗及動物實驗的結果,普洱茶抽出物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降低LDI不飽和脂肪酸的數量及增加LDL生育酚的含量,以降低LDL的氧化敏感度。推論飲用普洱茶可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殺死癌細胞作用強烈
雲南昆明天然葯物研究所教授梁明達、胡美英等人通過實驗發現,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最為強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濃度就有明顯的作用。實驗表明,普洱茶具有多種豐富的抗痛微量成分,如Q-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E等。在普洱茶飲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保健效果,其中,咖啡鹼對人體有許多積極作用。

【普洱副作用】
喝普洱茶好處很多,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針對一些女性朋友在特殊的時期及不同的體質,選擇喝普洱茶的時候還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女性朋友較不宜喝茶時期為:
⒈生理期來臨時 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經血會消耗掉不少體內的鐵質,因此女性朋友在此時更要多多補充含鐵質豐富的蔬菜水果。但若此時習慣在飯飽之際喝茶的話,茶葉中高達50%的鞣酸會妨礙我們的腸粘膜對鐵質的吸收,大大減低鐵質的吸收程度,因而在腸道中,食糜中的鐵質或補血葯中的鐵很容易結石產生沉澱的現象。
⒉懷孕期 孕婦正值懷孕期也不適合喝茶。一般濃茶中咖啡鹼的濃度高達10%,會增加孕婦的尿量,增加心跳次數,加重孕婦的心臟和腎臟的負荷,更可能會導致妊娠中毒症,因此最好少喝茶為妙。
⒊孕婦臨產期 孕婦將要臨產前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產前若喝太多茶的話,茶中的咖啡鹼會產生興奮作用而產生失眠,倘若孕婦在產前睡眠不夠,那可能會導致分娩的時候精疲力竭,甚至還會造成難產的情況出現。
⒋產婦 生產後想親自哺乳的產婦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為這期間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則茶中含有的高濃度鞣酸會被粘膜吸收,進而影響乳腺的血液循環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茶中的咖啡鹼可滲入乳汁並間接影響嬰兒,對嬰兒的身體健康不利。
⒌正值更年期的婦女,除了頭暈和渾身乏力之外,有時還會出現心跳加快「脾氣不好」睡眠品質差等現象,若再喝太多茶更會加重這些症狀,所以喜歡喝茶的如若正值這個特殊階段,最好適可而止。

【喝普洱的禁忌】
1.喜喝新茶:由於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2.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
3.發燒喝茶:茶葉中含有茶鹼,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4.經期喝茶:在月經期間喝茶,特別喝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征。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與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習慣發生經期緊張症幾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過4杯者,增加3倍。
5.肝臟病人忌飲茶:茶葉中的咖啡鹼等物質絕大部分經肝臟代謝,若肝臟有病,飲茶過多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就會有損於肝臟組織。
6.孕婦忌飲茶,尤其是不宜喝濃茶:茶葉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鹼等,對胎兒在母腹中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因素,為使胎兒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避免咖啡鹼對胎兒的過分刺激,孕婦應少飲或不飲茶。

相關資料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通過網路搜索
相關參考來源如下:
http://ke..com/view/9692.htm
http://ke..com/view/3526865.htm

『叄』 普洱茶怎麼樣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的作用: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
2、防癌、抗癌。
3、養胃、護胃。
4、健牙護齒。
5、消炎、殺菌、治痢。
6、抗衰老、凝神
7、美容。
8、醒酒。
9、利尿
編輯本段普洱茶的分類
按壓制形狀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 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 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 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 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 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 香菇緊茶:壓製成香菇狀的普洱茶,重量約在250克之間。
8、 柱茶:壓製成長柱狀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殼包紮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 七子餅:圓形的茶餅通常七塊包裝成一桶,所以稱為七子餅,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按發酵工藝分類
1.生茶 是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生茶茶性較烈,刺激。 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生茶適合飲用 長久儲藏 年復一年看著生普洱葉子顏色的漸漸變深。 香味越來越醇厚。
2.熟茶 是經過渥堆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 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郁,更適合日常飲用 質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樣熟普的香味也仍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
編輯本段普洱茶品格
初制毛茶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稱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質最佳。及其鮮葉為原料,經特殊工藝製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濃郁,耐泡,湯黃明亮,香氣清幽,滋味醇厚。
編輯本段普洱茶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雲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景谷、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邦崴、千家寨、鎮沅、無量山、勐庫。
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於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准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准發布,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普洱茶鑒賞
1.看外觀
看外觀,首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其次嗅干茶氣味兼看干茶色澤和凈度,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陳香顯露,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只有陳氣,甚至帶酸餿味或其它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
2.看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 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
3.聞氣味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熱嗅看香氣的純異,冷嗅看香氣的持久性;優質的熱嗅陳香顯著濃郁,具純正,「氣感」較強,冷嗅陳香悠長,是一種乾爽的味道。質次的則有陳香,但夾雜酸餿味、鐵銹水味或其它雜味,也有的是「嗅霉味」。
4.品滋味
主要是從滑順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順、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順,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感。
5.看葉底
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 ,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優質的色澤褐紅、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
編輯本段功效
基本功效
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法國巴黎聖安東尼醫學院臨床教學主任艾米爾•卡羅比醫生用雲南普洱沱茶臨床試驗證明:「雲南普洱茶對減少類脂化含物、膽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關系密切,普洱茶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生成了新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含有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對脂肪產生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減肥的效果中國昆明醫學院也對雲南普洱沱茶治療高脂血病作了55例臨床試驗,並與降脂效果較好的葯物安妥明治療的31例對比,普洱茶的療效高於安妥明。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所以長期飲用普洱茶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普洱茶,相對血管軟化效果好,對促進腸道循環排毒效果差一些。普洱茶,相對對血管軟化效果好。
2、防癌、抗癌科學家通過大量的人群比較,證明飲茶人群的癌症發病率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強烈。
3、健齒護齒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異味,保護牙齒。
4、護胃、養胃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的飲用普洱茶後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這是國內外崇尚飲用普洱茶的消費者稱謂普洱茶為「美容茶 」、「益壽茶」的主要原因。
5、抗衰老茶葉中兒茶素類化含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雲南大葉種茶所含兒茶素,總量高於其他茶樹品種,抗衰老作用優於其他茶類。同時,普洱茶在加工過程中,大分子多糖類物質轉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維生素C成倍增加,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起到了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6、防輻射據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飲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鈷60輻射引起的傷害。
7、醒酒《本草綱目拾遺》載:「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腸、醒酒第一。」 事實醫學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促進乙醇代謝,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使乙醇代謝能正常順利進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縮功能。茶鹼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酒醉後的危害。飲茶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因而起到解酒作用。並且用茶解酒,絕對不會傷害脾胃,不會使醉者大量嘔吐,發生反胃的痛苦。
8、美容普洱茶能調節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調節人體,自然平衡體內機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在海外被稱為「美容茶」。
9、明目青普喝後的茶渣乘熱敷於眼部幾分鍾,長期堅持,有明目的作用。尤其是長期面對電腦顯示器的網蟲、白領等等,因為普洱茶有防輻射的作用,所以這一招尤其有效。
10、養腳熟普喝後的茶渣集中起來煮水可泡腳,因為熟茶性溫,泡腳後能促進足部血液循環,使全身經絡更加通暢,而且還能防治凍瘡,冬天還能很好的暖足作用。尤其是對中、老年人特別有效。
11、普洱可以在睡前喝的安神茶,而且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睡前引用。
12、普洱茶汁中生物鹼衍生物能排除人體內的尼古丁,抑制細胞發生突變變成癌。達到清除煙毒的作用。
普洱茶的副作用
喝普洱茶好處很多,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針對一些女性朋友在特殊的時期及不同的體質,選擇喝普洱茶的時候還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 女性朋友較不宜喝茶時期為:
1、生理期來臨時 每個月生理期來臨時,經血會消耗掉不少體內的鐵質,因此女性朋友在此時更要多多補充含鐵質豐富的蔬菜水果。但若此時習慣在飯飽之際喝茶的話,茶葉中高達50%的鞣酸會妨礙我們的腸粘膜對鐵質的吸收,大大減低鐵質的吸收程度,因而在腸道中很容易和食糜中的鐵質或補血葯中的鐵結石產生沉澱的現象。
2、懷孕期 孕婦正值懷孕期也不適合喝茶。一般濃茶中咖啡鹼的濃度高達10%,會增加孕婦的尿量,增加心跳次數,加重孕婦的心臟和腎臟的負荷,更可能會導致妊娠中毒症,因此最好少喝茶為妙。
3、孕婦臨產期 孕婦將要臨產前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產前若喝太多茶的話,茶中的咖啡鹼會產生興奮作用而產生失眠,倘若孕婦在產前睡眠不夠,那可能會導致分娩的時候精疲力竭,甚至還會造成難產的情況出現。
4、產婦 生產後想親自哺乳的產婦也不宜喝太多茶。因為這期間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則茶中含有的高濃度鞣酸會被粘膜吸收,進而影響乳腺的血液循環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 茶中的咖啡鹼可滲入乳汁並間接影響嬰兒,對嬰兒的身體健康不利。
5、正值更年期的婦女,除了頭暈和渾身乏力之外,有時還會出現心跳加快「脾氣不好」睡眠品質差等現象,若再喝太多茶更會加重這些症狀,所以喜歡喝茶的如若正值這個特殊階段,最好適可而止。
沖飲技巧
喝法
普洱茶的功效很多人都不清楚,而普洱茶的喝法也半知半解,只知道普洱茶能減肥,普洱茶確實具有減肥的功效,尤其是掌握了普洱茶的正確喝法效果更為明顯,下面就具體介紹下普洱茶的喝法。由於普洱茶的茶味較不易浸泡出來,所以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
1、將普洱茶葉置入濾杯中,約10克(鋪滿杯底,略高)。
2、將才煮開的沸水注入濾杯中,蓋末茶葉。
3、片刻,拿出濾杯,棄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蓋末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
5、打開杯蓋倒置,取出濾杯,稍稍滴去茶汁,置於杯蓋內。
6、好了,一杯香濃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餘可別忘了濾杯中的茶葉,千萬別將他棄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將喝完第一道時,您可以將濾杯放回茶杯中,同樣再次注水,蓋上,靜置小會兒,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9、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
飯後半小時,就可以喝。
飄逸杯沖泡法:
首先介紹一下飄逸杯的獨特構造:一個飄逸杯分為外杯、內杯和杯蓋組成。外杯是玻璃的,內杯是一個帶閥門的高溫塑料小杯,內杯帶有濾網和閥門開關,只有打開閥門時,內杯中的茶湯才會通過濾網從內杯下方流到外杯中。
1.撬茶:用茶刀從各種普洱緊壓茶(餅、磚、沱等)撬下適量(5-10克)普洱茶;
2.投茶:將撬下的茶葉投入內杯中;
3.准備沖泡:將裝有茶葉的內杯放入外杯中;
4:第一泡:將沸水沖入杯中,由於閥門是關閉的,茶湯只能在內杯中浸泡茶葉,這第一泡也叫洗茶,和功夫泡法原理相同;
5:打開閥門:迅速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
6:洗杯:用第一泡茶湯涮洗外杯然後倒掉,有助於提高普洱茶的醇厚味道;
7:第二泡:再次沖入沸水泡茶,這一泡開始是用來喝的了;
8:出湯:按動開關打開內杯閥門,讓茶湯流到外杯中,若湯量不夠還可再次沖泡,多次出湯;
9:品茗:這時一杯地道醇厚的普洱茶便出現在桌前嘍!任君品茗回味!
當然,普洱茶的沖泡並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您可根據自己條件、喜好,隨意「發明」各種泡法,普洱茶是用來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韻長,就是一杯好普洱茶!
品飲技巧
1、普洱茶沖泡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陶壺.紫砂壺。
2、普洱茶沖泡份量:沖泡普洱時茶葉份量大約占壺身20%,將茶磚、茶餅撥開後,暴露空氣2星期,再沖泡味道更好。
3、沖泡普洱茶:要先沖過一次熱水對於普洱茶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為好的陳年普洱茶至少要儲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會帶有部分的灰塵在裡面。第一次沖泡茶葉的熱水除了可以喚醒茶葉的味道之外,還具有將茶葉中的雜質一並洗凈。第一次的沖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將茶葉洗凈即可,不須將它的味道浸泡出來;而第二次以後濃淡的選擇就可依照個人喜好來決定。普洱茶即使變冷以後還是風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時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過以後再喝。
4、品飲普洱茶必須趁熱聞香,舉杯鼻前,此時即可感受陳味芳香如泉涌般撲鼻而來,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蘭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飲入口,始能得其真韻,雖茶湯入口略感苦澀,但待茶湯於喉舌間略作停留時,即可感受茶湯穿透牙縫、沁滲齒齦,並由舌根產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時滿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氣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韻」。
6、普洱茶是否能過夜喝。從理論上講,任何茶葉都是一樣的,放過夜喝對健康都沒有壞處。茶多酚的浸出量會較多,比較苦,口感就不好喝了。其實放過夜的茶和從早上放到晚上的茶,其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放得久了的茶。就理論上講,不管從茶湯的新鮮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還是衛生角度來看,還是建議大家喝新鮮的茶。幾天前泡的茶,時間太久了,當然不喝最好啦。
7、喝普洱茶為什麼脹氣。喝完普洱茶後會出現有點脹氣,喜歡噯氣.還有點便密的跡象.有可能是你剛開始喝還不太適應,過段時間看看,如果還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那就是你的體質不太適合喝普洱了,換種別的茶喝喝。
8、普洱茶應怎樣喝最好。普洱茶飯後半小時喝最好。你飲食過少的話,普洱也不宜多喝,不然人還沒瘦就要刮油颳得倒下了。其實適當的進餐,餐後普洱,配以適當的運動,減肥的效果還是明顯的。
普洱茶的沖飲技巧:
1、 保證水溫92攝氏度以上(昆明在94攝氏度左右);
2、 第一道沖洗,讓茶葉吸水舒張;熟茶去掉前兩道再喝;
3、 與綠茶、烏龍茶比較,投茶量要小些,少投茶多悶蓋為宜;
4、 每泡將茶湯倒盡;
5、 生茶熱飲最佳;熟茶可以放涼些再喝,口感更滑更甜;
6、 高沖低泡,沿碗壁注水。
普洱茶的特點
地理標志:普洱茶是雲南特有的名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雲南普洱茶葉豐富的內質,也是雲南普洱茶獨領風騷的根本所在。
豐富口味:雲南十里不同天的獨特氣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不同產區,形、色、香、質,絕無雷同的特點。
綠色食品:雲南是一個邊疆省份,工業產業前後,在很多茶區基本上沒有一家化工企業,這也保證了雲南普洱茶,無污染、純天然的綠色品質。
越陳越香:悠久的歷史,獨有的品飲文化,創造了雲南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
天人合一:自然的陳放,歷盡風吹、雨淋、時間的催化,是雲南普洱茶的內涵與口感得到升華,如同人生。這也是雲南普洱茶的天人合一。
個性飲品:豐富的內質,個性鮮明的眾多香型及多變的口感,讓普洱茶更能滿足現代人多層次的品飲需求。
健康飲品:含量極高的多種茶元素、微量元素,和最好的水溶性、釋出性,讓普洱茶成為健康的代名詞。

『肆』 普洱怎麼喝起來都沒味道。

[特別策劃]科學減肥大網路 來自網路-網路mini

更多圖片(13張)

分享網路名片:

[pǔ ěr chá]

普洱茶在工藝上屬於黑 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 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 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 化管理委員會等權威機 構,共同制定的【GB/T 22111-2008】普洱茶標准。也就是說由GB 規定普洱茶就是單獨存在。因產地舊屬雲南 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 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 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 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 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 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 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 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 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 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 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普洱 茶有一定的減肥降脂功能。

中文學名:普洱茶 別稱:普洱 二名法:普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山茶科 屬:山茶屬 種:茶樹 分布區域:雲南勐海、思茅、耿馬、滄源、 雙江、臨滄、元江、大理等地。

簡介

生茶餅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獨有大葉種茶樹所產的茶,是 中國名茶中最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的茶類, 其飲用方法異常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清 飲指不加任何輔料來沖泡,多見於漢族;混飲是 指於茶中隨意添加自己喜歡的輔料,多見於香港 、台灣,如香港喜歡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 、西洋參等養生食料。耐泡是普洱茶的一個優點 ,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陳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 20次以上,其味與湯色會隨著泡的次數增加慢 慢的減淡。普洱茶在產地、品種、品質、製作工 藝、形狀包裝、飲用上皆獨具特點。普洱茶主要 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 充足、雲霧彌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 等優勢,所產茶葉是純綠色茶飲。野生普洱茶樹 數百年歷史的在正慢慢的減少,為了保護好先祖 留下的自然文物,雲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護 上年份的普洱茶樹,樹齡達到500-800年的古樹 已經禁止採摘茶葉了。普洱茶樹與樟腦樹、棗樹 等混生,所產茶葉沖泡之後會有獨特的樟香和棗 香等香氣,品質特優。

生茶湯色

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 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 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 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 ,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湛江及海 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 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 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 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 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 0多年的「茶樹王,為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 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 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雲南人 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 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

六大茶山示意圖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景谷、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 景邁、邦崴、千家寨、刮風寨、麻黑寨、鎮沅、 無量山、勐庫。

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於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 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准也由國家 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 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08年第10 號(總第123號)批准發布,於2008年12月1日 正式實施。

發展史

雲南是世界茶樹發源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各 樣茶葉的根源大多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

千年茶王樹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 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 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元朝時有一 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 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 此,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 洱茶。三國時期 「武侯遺種」,在一千七百多年 前的農歷七月二十三日打開了普洱茶話史。「茶 山有茶王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 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點擊載入更多

普洱茶

茶之祖 更多義項

『伍』 普洱茶是怎麼弄的

簡介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中文名 普洱茶(野茶樹)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保護級別 2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產地 主要產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歷史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的普洱縣命名 , 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 , 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 , 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 , 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 , 極盛時期是在清朝 , 《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 1.5 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 30 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 12.5 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形態特性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幼枝和幼葉被細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8(一12)厘米,寬1.8一4.5厘米,先端鈍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3一7毫米。花單生或2-4組成腋生聚傘花序,白色,直徑2.5一3.5厘米,有香氣,花梗長6一10毫米,下彎;萼片5(-6),圓形,果時宿存;花瓣7一8(一9),寬倒卵形或圓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頂端3裂。蒴果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果皮革質;種子1或2,近球形,微有稜角,直徑約1.5一1.8厘米,淡褐色。 生活習性 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產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乾季雲霧彌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並存。野茶樹果實常被採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 Rehd. 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保護價值 野茶樹原產我國南部,尤以雲南南部有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等有重要意義。雲南的普洱茶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飲料。 保護措施 對特大的野茶樹植株應加強保護措施,嚴禁采葉采果,建議將分布集中的雲南勐海南糯山劃為野茶樹保護點,保持必要的生態環境,創造天然繁殖條件。雲南境內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產地和生境與野茶樹相同,亦應保護。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短,宜采後即播。栽培法和茶樹相同。 普洱茶的種類: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也就是在茶菁製成之後仍會持續進行後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說法。普洱茶依樹種分,同有喬木與灌木之分,依製法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依存放方式不同,又分為干倉普洱茶及濕倉普洱茶。 普洱茶的分類 (一)以樹種分類 喬木:主要摘采喬木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 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樹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 (二)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三)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四)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五)依茶樹品種分類 1、野生型野生茶 2、栽培型野生茶 3、茶園野放茶 4、茶園茶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和現代兩種製作工序。 1、傳統普洱茶製作工序:殺青(生曬、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曬干 2、現代普洱茶製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乾燥

『陸』 誰有關於普洱茶的詳細資料,還有講解普洱茶

普洱茶定義: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03年3月公布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一、屬性:
名茶屬性:歷史名茶,全國十大名茶 茶類屬性:屬後發酵茶,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原屬於黑茶類,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
內質屬性:熟茶溫和,生茶涼性
美譽:被譽為能喝的古董,越陳越香
二、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
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
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
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
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景谷、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邦崴、千家寨、鎮沅、無量山、
勐庫。
三、普洱茶的分類
依樹種分類
1.喬木:
主要采喬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大,古稱大樹茶。
2.灌木:
主要采灌木樹葉作茶菁,葉片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樹種,現稱小樹葉茶。

按壓制形狀分類
⒈餅茶:
扁平圓盤狀,古六大茶山大多以357g(就是老重量單位:七兩)壓成一餅,七餅一提,每提重2500克,喻為七七四十九為多子、多孫、多福,故名七子餅。
⒉沱茶:
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⒊磚茶:
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大部分的磚茶都銷往西藏及蒙古等地,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
散茶:
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
成的條索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按製作發酵工藝分:
⒈生茶:
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茶性較刺激,宜放
多年後熟,茶性會轉溫和,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
生茶適合飲用,長久儲藏,年復一年看著生普洱葉子顏色的漸漸變深。香味越來越醇厚。
好的老普洱通常是採用此種製法。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⒉熟茶:
是經過人工渥堆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
郁,更適合日常飲用質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樣熟普的香味也仍會隨著
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
1973年後才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1973年之前是沒有熟茶的。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
(類似生茶蒸制過
程)——乾燥攤涼。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
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更多有關普洱茶的講解與資料可到一道茶網上查詢。

『柒』 普洱茶能和金銀花、胖大海一起泡起來喝嗎

普洱茶能和金銀花、胖大海一起泡起來喝。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彌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等優勢。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明朝,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穿梭雲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如織。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以普洱府為中心點,透過了古茶道和茶馬大道極頻繁的東西交通往來,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
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此六茶山在普洱府屬思茅廳界內。普洱府思茅廳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的茶葉大部份集中到普洱府,經過帆工精製後,運銷國內外,故稱普洱茶。普洱茶是清代雲南進貢朝廷的貢品,雍正年間以來,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就是由普洱府思茅同知承辦的。
由於中國近代戰亂頻繁,雲南茶葉全面萎縮,到新中國建立前夕,產量降到了5萬擔,商品量僅2萬擔。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
1966年,雲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動亂期間,茶葉發展緩慢。
1975年普洱熟茶用於生產,隨著逐年的發展人們對普洱熟茶的了解認可,工業化批量生產勢在必行,可傳統的熟茶工藝製作過程相對緩慢,各種香型需靠陳放幾年緩慢轉化。
1976年,面積到了127萬畝,而產量僅有32萬擔。
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
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
2003年3月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公布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2008年5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普洱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准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准發布,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捌』 普洱茶的種類和效用

一般說來,九年是真的,但也要看是生餅還是熟餅,再一個茶廠也很重要,茶的季節和場地也很重要,我有次喝了一回真正的當年的野生春茶,比我放了五年的生茶還好喝呢。有時間我們可以討論一下的。
普洱茶的功效,早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中醫認為普洱茶同時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氣、延年益壽等功效。又由於普洱茶經歷了生茶到熟茶的轉變過程,其生茶具有祛風解表、清頭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氣、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一直被譽為一種攻補兼備的良葯。

現代醫學對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項:即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毒、抗輻射、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預防便秘、解酒等。其中普洱茶的 暖胃、 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 尤為突出。

許多醫學實驗證明,持續以恆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盡 30% (當然視個體而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爾醫院給 20 位血液脂肪過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雲南沱茶,一個月後,發現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幾乎減少了 1/4 ,而飲同樣數量的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則無明顯變化 [ 貝納爾賈克托教授。巴黎亨利倫多醫院 ]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有很深的關連。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因為它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 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這對脂肪分解具有效用。【中國茶藝入門 - 12 頁,日本 · 柳澤彥著 章學儂編譯】麴菌後發酵普洱茶可抑制體重增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健康 - 1985 年 12 月日本雜志】

越來越多的關於普洱茶的科學研究在進行,基於幾千年中國普洱茶的飲用經驗, 中華茶網總是建議您常喝茶,但是要喝衛生及質量有保障的茶。喝茶要順其自然,在您最舒適,最想喝的時候喝茶,才會促使您走向一個身與心都十分健康的生活...
回答者:wangloda - 秀才 二級 4-17 14:37

普洱茶之所以受追捧,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它具有的養生、健身功效。以往珠三角及港、台地區的人喝得多,主要是著眼於這一點。普洱由被人稱為「老人茶」,到現在的「女人茶」,反映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它認識的日益深入。
林先生把普洱的作用歸納為三通一平,通即為通氣道(呼吸系統)、通血道(循環系統)、通穀道(排泄系統)。平即為人體三道常通,體內機能自然平衡。
關於普洱的研究,近年來也日益繁榮。打開互連網,輸入「普洱」的詞條,有關它最新的養生功效的信息多種多樣,日本、韓國等國在對研究與開發普洱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出了不少成果,這為普洱走向世界預先進行了輿論宣傳,這也表明,普洱發明在中國、最好的普洱在大陸,但普洱將造福全人類。
普洱茶功效的現代研究共列術這20項,即減肥、降脂、防治動脈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壓、搞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抗輻射、興奮中樞神經、利尿、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滅菌、預防便秘、解酒及其它、部分功效是與中樞有關,如興奮中樞神經與少睡有關、利尿與排毒有關等。下面主要簡術茶葉中主要物質所產生的這些功效的作用和機理。
回答者:一片香茗 - 舉人 五級 4-17 21:41

普洱茶
古代種植茶樹的先民濮人,現今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 史稱「茶興於唐,盛於宋」。主產於西雙 版納的普洱茶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就已銷往四面八方。阮福(普洱茶記)記載: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

宋代(公元 960—1279年)除進行川滇藏茶馬交易外.大理國還派使臣到廣西以普洱茶與宋朝靜江 軍作茶馬交易。運至中原和江南一帶的普 洱茶,是上乘的「緊團茶」,又稱「圓茶」。宋 朝名士王禹系品嘗了芬芳濃郁的曹洱茶後, 寫了一首贊美詩:「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 秋皓月輪,愛惜不嘗唯恐盡,除將供養白頭 親。」詩中所指「圓如皓月」,就是普洱緊團 茶。

元代(公元1206—1368年),普洱茶已 成為市場交易的重要商品。元代李京在(雲 南志略諸夷風俗)、<金齒)、(白夷>(指傣族) 條說:「交易五日一集,以氈、布、茶、鹽相互 貿易」。民間在普洱進行茶葉交易的年代甚 為久遠。(滇雲歷年志>載:「六大茶山產茶 ……各販於普洱。……由來久矣」。普洱茶 這一名詞是由民間茶葉交易而形成.

正式載入史書則是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人謝肇制在<滇略)中說:「士庶所用,皆普 茶也」。<新纂雲南通志)指出:「『普洱』之名 在華茶中所佔的特殊置,遠非安徽、閩浙 可比。」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時 期,因為作為貢茶,很受朝廷贊賞,便極大地 促進了普洱茶的發展。此時,以「六大茶山 「為主的西雙版納茶區,年產乾茶8萬擔,達 歷史最高水平。 據史料記載,清順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僅銷往西藏的普洱茶就達3 萬擔之多。

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 年),普洱茶的生產仍然興旺,僅慢撒茶山 (易武)就年產5干余擔。在西雙版納廣袤 的沃土上幾乎家家種茶、制茶、賣茶。茶山 馬道馱鈞終年回盪,商旅塞途.生意十分興 隆。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派往 雲南的總督鄂爾泰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推 行改土歸流政策(設官府,置流官.駐軍隊以 加強行政統治),在普洱設置「普洱府治」.在 攸樂山(現為景洪市基諾族鄉,六大茶山之 首),設置「攸樂同知」,駐軍5百,防守茶 山.徵收茶捐。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 茶山,設置」錢糧茶務軍功司」,專管糧食、茶 葉交易。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撤銷攸樂 同知,設置思茅同知,並在思茅設官茶局,在 「六大茶山」分設「官茶子局」,負責管理茶葉 稅收和收購。在普洱府道設茶廠.茶局統一 管理茶葉的加工製作和貿易,一改歷代民間 販賣交易為官府管理貿易,普洱便成為茶葉 精製、進貢、貿易的中心和集散地。於是,普 洱茶這一美名,便名震天下。正如清人檀萃 在《滇海虞衡志》所雲:「普茶名重天下,出普 洱六大茶山,一日攸樂、二日革登、三日倚 邦、四日莽枝、五日蠻磚、六日慢撒。周八百 里,人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 處,可謂大錢矣」。 《雲南通志>、《普洱府志> 和《大清一統志》都有「蠻民雜居,以茶為市, 仰食茶山」的記載。

從道光年間到光緒初年 (公元1821—1875年),普洱茶的產銷盛極一 時,商賈雲集普洱,市場繁榮,國內每年都有 千餘名藏族商人到此買茶。印度、緬甸、錫 蘭、暹羅、柬埔寨、安南等東南亞、南亞的商人也前來普洱做茶葉生意。每年有5萬多匹騾馬牛幫商隊奔走在千山萬水之間,馬鈴 牛梆之聲,終年不絕於耳。 清朝後期,由於苛捐雜稅太重,普洱茶 開始出現衰落。

據清(普洱府志>記載,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規定茶捐每百斤茶為 「一引」,每引收稅3錢2分,這一年頒發「茶 引」3千,收稅銀960兩。此後每年都有增 加,最多曾達1萬引,收稅銀3200兩。由於 茶捐越來越重,茶農受損,茶商無利,以至 「普洱產茶,頗為民害」((續雲南通志稿)卷 54)。到清朝末年,茶稅更重。官府設置茶 官,控制茶葉貿易,收取茶稅。隨後又開「洋 關」,增收「落地厘金」,每l兩銀價值的茶葉 加收2分茶稅。茶農不堪重賦,便棄茶另謀 它業,馬幫也改走它途。六大茶山敷遭火 患,茶樹焚毀,疾病流行,植茶之農,死亡甚夥,致茶產銳減過半,六大茶山逐漸蕭條,西 雙版納的茶葉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產量由年產8萬擔減至5萬擔。 進入20世紀,普洱茶的生產仍然呈下降趨勢。

在設置「思普沿邊行政總局」期間 (公元1913—1928年),由於政局較穩定.對 茶葉生產銷售採取「民營、宮茶合辦」的經營 方式.茶農和茶商有利可圖,茶葉年產量不 再下降,保持5萬擔的水平。

公元1929年至 1938年,雲南省地方政府將西雙版納改為縣 治,茶葉生產是「官辦民營」,茶商設庄制茶. 民間運銷,政府收稅。公元1930年,每公斤茶葉收稅滇幣3元。公元1936年增至5兀, 公元1938年更高達8元。加上公元1936年後印度茶.錫蘭茶進入國際市場,與普洱茶 競爭,普洱茶向東南亞的出口受到影響,年 產量降至3萬多擔。抗日戰爭期間,茶葉外 銷路線被切斷,社會動盪,茶農四遷,茶莊倒 閉,西雙版納的茶葉生產由國民黨經濟部所 屬的中國茶葉公司和雲南地方陸系(陸崇 仁)財團所屬佛海茶廠壟斷,年產茶降到3 萬2干多擔。

抗戰結束.中茶公司回遷南 京,遂由陸系財團獨家壟斷,後又合並改稱 「人企公司」。解放前夕,公司將資產博移, 生產急劇下降,茶葉年產量僅達5干余擔, 跌至最低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 的建立,使普洱茶重現生機。人民政府採取 多項措施,大力發展普洱茶的生產,相繼在 各縣成立茶葉公司,在各茶區設立茶葉收購 站,提高茶葉收購價格;建立茶葉科研機構, 用科學理論指導茶農生產管理;積極改造老 茶園,創建新茶區,茶葉產量逐年提高。

到公元1952年西雙版納州共發展新茶園 32000畝,改變了古老茶區的布局。建立國 營茶廠。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茶葉的內 在品賞。為進一步發展普洱茶的生產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

普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之一的普洱命名。元朝時被稱為「普茶」,明朝萬曆年間定名為普洱茶。清代,朝廷將普洱茶定為貢品之後,普洱茶火了起來,帝王將相及文人墨客以飲用普洱茶為時尚。唐朝甚至更遠久時期形成的經濟命脈——茶馬古道也隨之熱鬧起來,普洱茶行銷內地、西藏,並通過越南、緬甸、泰國等地轉運東南亞,甚至歐洲等地,使普洱茶成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和橋梁。

隨著時代的變遷,久負盛名的普洱茶在人們的心目中變得平淡沉寂。數十年後的今天,沉默已久的普洱又像失散的寶物,突然才被人們所發現。

普洱茶屬大葉種茶,其歷史悠久。分布於雲南南部,大葉種茶作為普洱茶的特徵,在雲南南部種植最多、最廣,且十分古老。據史志記載,雲南從野生茶變為家種茶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瀾滄江東西兩岸的鳳慶、臨滄、雙江、永德、勐海、思茅、景洪等地,人們習慣以普洱茶作為雲南茶葉的通稱。

普洱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名茶。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到三國時期已形成氣候。三國之後普洱茶作為商品逐步往外擴散。到了唐、宋時形成了茶葉商品基地。清代雍正年間,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推廣改土歸流政策,雍正7年設普洱府,轄現在的思茅市和西雙版納州,在控制普洱茶的購銷的同時,選最好的普洱茶進貢朝廷。從此,普洱茶開始了189年的貢茶歷史。

普洱茶,名重天下,源於東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後茶就作為商品對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時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典籍中西雙版納產茶的記載,始見於唐代,樊綽《雲南志》(卷7)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所謂「銀生城」即南詔所設「(開南)銀生節度」區域,在今景東、景谷以南之地,為唐時南詔六節度使之一的駐地,轄今西雙版納及思茅地區。「諸山」指的就是今西雙版納境內的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大茶山」。

普洱茶成為一個名詞,始見於明代謝肇淛《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普茶」,即普洱茶,那時已有加工揉制的緊茶了。茶葉主產於六大茶山,之所以命名為普洱茶,蓋因當時普洱為茶葉貿易的集中地,茶葉市場在普洱,由此運出,所以稱為普洱茶。

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茶入貢清朝宮廷,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及印度、南洋各地,普洱茶從此名揚中外。因普洱茶貿易需要,形成了源起於六大茶山的茶馬古道。所謂茶馬古道,就是普洱茶的外銷路線,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茶馬北道

茶馬北道指的是思茅至昆明經昭通到四川瀘洲、敘府、成都、重慶達北京。這條道最初是以運送皇家的貢茶為主,但在「普洱茶名重京師」之後,它成為六大茶山茶葉流向中原市場的主要通道。

(二)茶馬西道

茶馬西道起始於六大茶山,經思茅、普洱、景谷、景東、南澗、彌渡等十三個驛站進入下關,再分兩路,一路經保山入緬甸、到印度再到歐洲,這是東方土地上最早與外界溝通的南絲綢之路;另一條向西北而行,經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縣)、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

(三)茶馬南道

茶馬南道分為三線:即東出老、越,南出緬、泰,西出緬、印。東線由勐臘的易武茶山起始,由馬幫運至寮國的豐沙里,再到河內,上火車至海防裝船,遠銷南洋;南線由勐海至邊境口岸打洛再到緬甸、泰國;西線由勐海至打洛經緬甸到印度、西藏。

茶馬古道促進了國內外經貿發展,對繁榮邊疆經濟,加強民族團結,推動雲南邊疆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為便於馬幫運輸,茶葉製成了團、磚、餅等形狀之緊壓茶。在加工、運輸儲藏過程中,茶葉產生後發酵,而形成了普洱茶獨特的陳香味。

20世紀70年代,出現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港、台地區及日、韓等國掀起普洱茶熱,國內需求也日益增長,陳年普洱茶和古普洱茶餅備受爭寵。

千百年來,普洱茶聲譽長盛不衰,根本原因在於其產自高山雲霧之中,遠離污染,品質純真,滋味醇厚,耐沖泡,且有葯用和保健之功效。

普洱茶的製品

普洱茶的生產加工隨普洱茶的特點和茶經濟的興旺,形成七子餅、沱茶、茶磚及內外銷緊茶、雲南邊銷茶、普洱方茶、竹筒香茶、宮廷普洱茶、勃海女兒茶。

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有著茶類共同的苦、澀味,適中的苦澀,是回甘潤喉的前提。苦澀味的主要物質是兒茶素,它不僅具有殺菌的功效,還能抗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抗食物過敏等。生茶品要苦輕、澀低、回甘快、生津強。熟茶品要耐泡、可久沖、無澀味。

普洱茶的香氣

普洱茶最具代表也比較常見的香氣有樟香、荷香、參香、梅香等,其它還有棗香、綠豆香、蘭花香。這些香味有時顯現在茶的某一泡之中,有時相伴而來,在口鼻之間,香氣繚繞不散,令人心曠神怡。

普洱茶的品質

優質普洱茶的品質在沖泡時具有清、純、正、氣的特點,清——聞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純——辨其湯色,湯色如棗,不能黑如漆;正——存於正確環境,放於乾燥、不潮濕、不與易味接觸之處;氣——品其湯,生餅香氣飽滿,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熟餅濃稠水甜,幾乎不苦澀。

普洱茶的選購

普洱茶現在已不是單純的「生茶」或「熟茶」,而是「生熟參半」或「三生七熟」或「三熟七生」的拼配普洱茶。無論新制生茶,陳年生茶,新制熟茶、陳年熟茶,或各種生熟搭配的茶品。購買時需不以錯誤年代為標桿,不以偽造包裝為依據,不以茶色深淺為借口,不以添加味道為導向,不以霉氣倉別為號召,不以樹齡葉種考量。

普洱茶的收藏

「普洱茶」是唯一一種越陳越香的茶品。存放茶葉必須置於潔凈,無異味的地方或容器內。新茶不宜密封,要略透氣,儲存普洱茶的器皿宜用陶罐。茶品陳化時間不是三、五年就可以,一般生茶至少要陳放20年,才會達到好喝的境界;要使普洱茶達到完美、無與倫比的陳茶境界,至少需要50年。

從現在普洱茶的作用來說,生茶、熟茶都各具特色。由於普洱茶營養豐富,雲南大部分地區群眾喝新普洱茶的風尚從古至今也未間斷,飲新茶為了追求健康,飲陳茶則是味覺享受,兩者都有不同的時尚和追求。

如今,當人們在追求時尚和健康逐流中,又發現從前的普洱茶是那樣地耐人尋味,純朴、古老而至今還在的普洱茶更讓人們回味無窮。一時間,普洱茶莊、普洱茶店在城市裡處處可見。沱茶、餅茶、磚茶、青茶等都冠上普洱字樣,高價收藏,拍賣吆喝,著書立說,風起雲涌。

普洱茶為黑茶類之代表。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運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製成多種普洱茶。鮮葉經過殺青捻、曬干,製成的大葉青茶,叫普洱散茶。用普洱散茶蒸制、壓模,可製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圓形的「七子餅茶」、心形的「普洱緊茶」。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色澤潤 ,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葯理作用。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生產歷史悠久,南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距今已達兩千年之久.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是指三國時期的丞相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普洱茶,是以「六大茶山」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製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製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在長期的生 製作和銷售過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種不斷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產品系列。 普洱茶是用優良雲南大葉種,采其鮮葉特殊加工製成,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並具獨特香。普洱茶,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經醫學臨床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 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堆捂等幾道工序。鮮採的葉,經殺青、揉捻、乾燥之後,成為普洱毛青。這時的毛青,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毛茶製作後,因其後續工序的不同分為「熟茶」和「生茶」。經過堆悶轉熟的,就成為「熟茶」。再經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待其味質穩凈,便可貨賣,貯放時間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經過堆 悶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轉化而成為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穩熟後的生茶,其陳香中仍然存留活潑生動的韻致,且時間越長,其內香及活力亦發顯露和穩健,由此形成普 洱茶「做新茶賣舊茶」的傳統。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 人們選購、飲用茶葉一般是求新不求陳,但是黑茶類中的某些茶,如雲南普洱茶、湖南黑毛茶、廣西六堡茶等,它們都是陳茶香氣好,新茶香氣差,當然也不是說越陳越好

『玖』 普洱茶喝了有什麼功效,真的有大多數人說的那樣嗎

普洱茶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中文名 普洱茶(野茶樹)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保護級別 2

簡介: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分布

主要產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其欠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現狀

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海拔下限(米) 1200

海拔上限(米) 1400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幼枝和幼葉被細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8(一12)厘米,寬1.8一4.5厘米,先端鈍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3一7毫米。花單生或2-4組成腋生聚傘花序,白色,直徑2.5一3.5厘米,有香氣,花梗長6一10毫米,下彎;萼片5(-6),圓形,果時宿存;花瓣7一8(一9),寬倒卵形或圓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頂端3裂。蒴果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果皮革質;種子1或2,近球形,微有稜角,直徑約1.5一1.8厘米,淡褐色。

特性

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產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乾季雲霧彌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並存。野茶樹果實常被採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 Rehd. 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保護價值

野茶樹原產我國南部,尤以雲南南部有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等有重要意義。雲南的普洱茶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飲料,種子富�橢�勺魘秤糜突蜆ひ滌糜汀?br />
保護措施

對特大的野茶樹植株應加強保護措施,嚴禁采葉采果,建議將分布集中的雲南勐海南糯山劃為野茶樹保護點,保持必要的生態環境,創造天然繁殖條件。雲南境內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產地和生境與野茶樹相同,亦應保護。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短,宜采後即播。栽培法和茶樹相同。

普洱茶的種類: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也就是在茶菁製成之後仍會持續進行後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說法。普洱茶依樹種分,同有喬木與灌木之分,依製法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依存放方式不同,又分為干倉普洱茶及濕倉普洱茶。

普洱茶的分類

(一)以樹種分類

喬木:主要摘采喬木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
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樹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

(二)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三)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四)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和現代兩種製作工序。

1、傳統普洱茶製作工序:殺青(生曬、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曬干

2、現代普洱茶製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乾燥

如何選購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地是雲南省,近10年來,才開始在各地流行起來,由於衛生部門研究普洱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所以價格的變動也相當劇烈。

辨別新、老普洱茶

由於普洱茶可持續發酵,因此越陳越香,價錢當然也較貴。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剛製成的普洱茶,外觀顏色較綠有白毫,味道濃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陳放較久的普洱茶,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葉外觀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聞茶葉香氣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會產生霉味,有些商人為掩蓋其氣味,會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參有菊花,或聞起來有花香,表示茶葉品質不純正。

辨別茶湯顏色

請店員或老闆試用,觀察茶湯顏色。由於陳年普洱經過多年持續發醇,茶湯顏色較深,但絕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湯顏色較淡。不過這一點也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即使新制的茶也會很深,最好的方法還是試喝。

試喝

試喝是選購茶葉最重要的部分了,因為一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味,從試喝就可以完全知曉,一杯好的普洱茶不會有霉味、也不會是苦水。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經過陳化,因此會有苦澀味;普洱茶陳化、白毫轉金針後,性溫和、不刺激,因此味道較甘醇。

普洱茶會變壞嗎?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當,是會越陳越香的,不過購買時會發現在普洱茶的外包裝上有標示保存期限,這是因為規定食品必需要標志,事實上消費者在飲用普洱茶時,是可以不須在意的。另外如果發現茶葉有霉味,通常是保存不當所致,不宜選購。

新普洱茶味道濃烈,刺激性強,對於喝慣高山茶或者普洱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洱茶由於陳放較久,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性變得較溫和無刺激,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不刺激胃,據說還能養生、助氣、補氣,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湯滋味越醇和。

看懂普洱茶年份:普洱茶價錢、等級、茶葉的存放年份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塊普洱茶磚叫價可以從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為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說法,所以商家動則20年、30年,甚至於說是50年、60年的珍品、貢品,價格更是炒上了天,其實普洱茶的年份並無有效的方法辯認,而且如果保存不當也會影響茶葉品質,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較。盡管如此,這里還是提供簡單辨識普洱茶葉年份的方法供參考。

辨別普洱茶年份的方法、看茶葉外觀:新普洱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後;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區別包裝紙顏色:通常壓制過的陳年普洱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因而紙質略黃,因此你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之老化程度著手,這只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因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會利用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掉包次級品。

看懂茶品年份:一般而言,通常將普洱茶的年份劃分如下:1949年以前這時期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中國茶業生產印級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的茶字上,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後這時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公司字型大小,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如何沖泡普洱茶

許多人都以為普洱茶的味道有霉味、事實上好的普洱茶應該味道甘醇濃厚,不能有霉味。雲南的茶都特別強調香氣,但是普洱茶是一種以味道帶動香氣的茶,剛喝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味道,不過茶湯吞下去的時候,舌根又逐漸浮起甘醇的滋味,因為香氣藏在味道里,感覺較沉。普洱茶是中國茶的一種,所以在沖泡時,基本上參考烏龍茶的泡法即可,但是在小細節上仍然和一般茶有別。

茶壺的選擇

泡普洱茶需要選擇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茶壺沖泡,較能避免茶泡的過濃的問題,材質最好是陶壺或紫砂壺。

茶葉的處理

沖泡時,茶葉分量約占壺身的1/5。若是普洱磚茶,則需要撥開後,置放約2周後再沖泡,味道較佳。普洱茶可續沖10次以上,因為普洱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沖泡10次以後的普洱茶,還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後的利用。

泡茶的水溫

由於普洱茶的茶味較不易浸泡出來,所以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第一泡在開水沖入後隨即倒出來(濕潤泡),用此茶水來燙杯。

泡茶的方式

(1)第二次沖入滾開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湯來品嘗,當然不是必須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
(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3)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

普洱茶的優點

一、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一般輕發酵茶對愛茶之人而言,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

二、 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葯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鈔必較,卻乃有茶事的樂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 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轉換富變化。從某個定義來說,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處於「現代進行式」,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五、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這餅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一樣講究年份、出身(酒庄、茶莊),注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普洱茶分生熟,各有短長

普洱茶的製作工序大體是:鮮採茶葉經殺青、掇捻、乾燥後,即成毛青(滇青),此時的茶韻濃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慣的。隨著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為生茶、熟茶兩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一般將生茶歸屬於「綠茶」,熟茶歸屬於「黑茶」。

[生茶]

是指毛茶不經過「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轉化而成,這是歷史上的傳統製法,。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視保存環境條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時間越長,茶體內的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陳香益發醇和穩健,但韻致活潑生動,這種活力即為茶人所稱道的[茶氣]。

[熟茶]

是指毛茶經過「渥堆」這項工序,通過濕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發酵,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轉化茶葉內含物質,減除苦澀味,使滋味變醇,消除青臭氣,縮短其陳化階段,可提早飲用。這是1973年起昆明茶廠首先借鑒黑茶工藝,而發展出的技術,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對「渥堆」的相關研究,在1985年還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這要說明的是,有的人對「渥堆」有所誤解,還把「渥堆」和「濕倉」劃上等號,事實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濕倉」是指投機者將年份比較新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濕度甚高的環境,利用高濕度(或潑水)促使茶品發霉,以改變茶體,使外觀上可偽充陳年茶,這種不健康的濕倉茶,是禁不起高溫沖泡下的品鑒考驗的。

普洱茶的保健和葯理

長期以來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質優良,止渴提神,還有特殊的葯用功效,普洱茶的葯理功用古譜早有記載,清人趙學敏「本草鋼目拾遺」雲:「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變遷,致癌因子無處不在,現代人可說是身處在癌症陰影中,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經雲南昆明醫學院腫瘤研究所證實,並在1991年亞太地區國際腫瘤學術會議上獲得舉世認可。

普洱茶的保存之道

早在十九世紀,茶人對普洱茶的品質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記》中記載:「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中雜石者最佳」,「種茶之家,芟鋤備之,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這說明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早在栽培時期便要講究,同時,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質,古人也有「或與他物同器,則雜其氣而不堪飲矣」的警語。其實普洱茶的保存條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為寬松的了。

一般來說只要不受陽光直射,陰涼通風,遠離其他氣味濃厚的物品或環境污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腦丸、神龕、廚房、衛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陳放數量較多,不妨撥出一個小房間,擺上除濕機,濕度計,定期翻堆。目前較廣為茶客採用的是「陶缸堆陳法」,取一口陶缸,將老茶、新茶摻雜置於缸肉,有包裝者最好退除,以得陳化,缸口則以木板、棉布覆蓋,使其通風、不落塵、不進異物即可。陶缸堆陳法的概念是模擬一個微形茶倉。安排一個適合茶菌生長的環境,讓老茶的茶菌順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氣刺激老茶,達到新舊並陳,陰陽互補的效果。

對於即將飲用的茶餅,老茶客們另有一套「茶氣調和法」:將茶餅整片拆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選不透氣的金屬罐),靜置半月後即可取用。這是因為一般茶餅往往外圍松透,中央緊結,加上七餅這一落的包裝方式,長期下來,茶餅內外氧化後熟程度不一,外圍水滑,中央氣強。經過上述「茶氣調和法」處置後,即可讓內外互補,享受到較高品質的茶湯。

普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遠銷內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馬」的茶馬市場。明代時「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發展到鼎盛時期,遠銷號稱十萬擔以上,宮廷將「普洱茶」引為貢茶,作為進貢珍品,並在普洱府增設官茶局。文學家曹雪芹將「普洱茶」寫入了《紅樓夢》,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巨著中,也描寫了喝「普洱茶」的場面。

思普區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是伴隨茶葉的生產、運輸、銷售而興起的。據光緒《普洱府志》載,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銷西蕃。

1983年思茅地區文物普查時發現了建於嘉慶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馬驛道。明末清初,為了方便向京城進貢「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條「官道」,鋪設了一些不甚規則的方形、長形石條,這條道成了商旅行人騾馬運輸茶鹽來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縣境內,仍保留有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一是位於同心鄉那柯里村的「茶馬古道」;二是位於鳳陽鄉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遺址」,長約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盤山徑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馬啼印,向人們訴說著昔日「以茶易馬」的艱險;沿古道而上,人們可以去體味,去追尋「徑仄愁回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於磨黑鎮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遺址」,長約10餘公里,那昔日林立的「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見的馬蹄印。「山間鈴響馬幫來」,茶馬古道那石板上滑潤的苔蘚,那長年累月被馬踐踏出的累累坑凹,彷彿在向人們講述著昨天的歷史。茶風猶存,古道飄香,令人憶「百乘馬幫競爭行」之盛況。

普洱分布著多處古茶樹群落,有勐先小高場大茶樹群、勐先茶山箐大茶樹群落、白草地萬畝茶樹群落等。

香飄四海的「普洱茶」,釀造了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隨著普洱茶的誕生、發展不斷豐富,成為聯系民族、經濟、文化、歷史、科研、外貿、農業、園藝等方面的橋梁。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祭祀、以茶聯姻、以茶作禮、以茶為藝,成為普洱社會文化進步、民族團結的象徵。

「六大茶山」概況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普洱茶名品
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境內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榮鼎盛時期,經營茶葉的商人開設制茶的商號、茶莊遍及各個茶山,創造出的普洱茶傳統製作手工藝達到了頂峰,製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由於品質超群,倍受歡迎,還獲得了清朝皇宮賜扁嘉獎。金瓜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港、澳、台茶界稱其為「普洱茶太上皇」。該茶生產始於清正七年(1729年), 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據傳均由未婚少女採摘的一級芽茶。採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於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其製作時間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品加工者為普洱貢茶廠,原料及初制出自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福元昌圓茶 倚邦和易武兩大茶山,曾演繹了清代普洱茶最為輝煌的篇章。創於光緒初年的「宋雲號」、「元昌號」兩個茶莊均在倚邦、易武兩個茶山。其中「元昌號」設在易武的茶廠名為「福元昌號」,專門採用有別於倚邦小葉茶種的易武山大葉種茶精製而成。現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產於光緒年間, 已歷時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記》雲:「百年福元昌圓茶,享『普洱茶王』之譽。
同慶號老圓茶 清代中、後期,倚邦茶山沒落,易武茶區崛起,雲集了雲南當時眾多茶商,他們設廠制茶,引進先進制茶工藝,以大葉茶種的陽春細嫩白尖制茶,使易武從產茶量和茶質兩個方面都一躍為古代西雙版納版納六大茶山之冠。同慶號茶莊於1736年在易武設廠制茶,在易武的制茶歷史就達百餘年。
同慶號圓茶分為內票和內飛兩種,1920年以前是「龍馬商標」,之後則是「雙獅旗圖」,兩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為絕品。採用最好的竹箬包裝,表面是淺金黃色,捆綁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顏色與竹箬相若。同慶號老圓茶的特點為幽雅內斂,絕冠群倫,是極柔和性的優美茶品,被視為國家級絕品,享有「普洱茶後」的美譽。
敬昌圓茶 清光緒年間,個體茶商紛紛介入普洱茶出口業務。制茶工藝與同慶號茶莊不相上下的敬昌號(後改為信昌號)茶莊,取曼灑最好優質的茶菁,以制「七子餅茶」為主,然後用牛幫或馬幫運往寮國,再裝船運往越南、傣國和香港等地銷售。敬昌圓茶之所以價值連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質優異外,其製作工藝和包裝也令人迷醉。敬昌圓茶,壓制技術一 流,餅體豐滿而富有韻致,餅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帶有強烈的節奏感,手觸之養手,目測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葉葉清晰排列,優美之致。天下普洱茶無—能與其較量形式之美。其現存者大都為40年代的產品,每餅直徑為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極度細柔,入口即化,為普洱茶品中水最為細滑者。
楊聘圓茶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卻是倚邦茶山,以種植小葉茶而著稱。楊聘號茶莊建於民國初年,以倚邦小葉種茶為原料,其所制「楊聘圓茶」現存較少,其餅身較小,直徑約19公分,每餅重約280公克,每餅有一張5 X 6.8公分立式內飛,白底紅字內文有「本號開設倚邦大街煉提透心凈細尖發客貴商光顧者請認明內票為記」及「楊聘號」等字。據專家考證及品評、「楊聘圓茶」現存最陳者為60年左右,其茶湯清香,水薄微酸,是典型的倚邦小葉種的普洱茶
同心圓茶 同心圓茶有「早期」和「後期」之分。是同心號茶莊所制,同心號茶莊創辦於1733年,原名為順祥號,亦稱中信行,設廠於易武鎮。清朝時所產茶品目前已絕跡,現存均屬1921—1949年間的圓餅茶。1921~]934年間所產的同心興圓茶稱之為「同興早圓茶」。1935~1949年間的則稱之為「同興後期圓茶」,這一時間所產的同興圓茶都各有少量,且又均為絕品。
無論早期還是後期,同興圓茶的內正都有這樣的文字「本號未辦易武倚邦山松頂上白尖嫩茶」(曼松頂上茶園,在舊時就是高品質茶葉的代名詞)。

192l年前後,同興號茶莊產茶500擔,是當時的茶葉豪門之一。設廠於易武,用倚邦之茶菁為源料。現有同興圓茶,早期者陳期70多年,後期者亦有60餘載。兩者之間茶性相襲,是倚幫普洱茶的代表,又可顯示出同興號茶莊制茶技藝非凡。
同昌圓茶 同昌號茶莊始創於同治七年(1869年),該茶莊幾度易主,茶品名有三種。最早原昌號圓茶已不復得,至今所存者皆為30年代後的標明「主人黃文興」或「同昌黃記主人」之茶品。「同昌圓茶」品質最好,餅身厚實並呈深栗色,條索扁長,白毫粗碩,可明顯

『拾』 哪些國家喝普洱茶

中國,包括台灣\香港和澳門.還有印度、緬甸、暹羅(泰國)、越南、柬埔寨各國. 基本上東南亞地區都喝。

普洱茶遠銷日本、西歐(如海潮茶果,出口歐洲)、美洲等等。

閱讀全文

與印度普洱茶怎麼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女人為什麼要戴黑紗 瀏覽:393
超市賣的義大利面哪個牌子好吃 瀏覽:788
中國跟義大利外交關系怎麼樣 瀏覽:275
伊朗八十年代發生什麼 瀏覽:212
中國現在每天口罩生產多少 瀏覽:828
印度喬普拉資產多少 瀏覽:94
西方為什麼拒絕去印度 瀏覽:161
中國有哪些實彈射擊場 瀏覽:88
越南生活用品在哪裡買 瀏覽:970
哪個國家的中國地圖最大 瀏覽:932
cf越南服怎麼變神仙 瀏覽:817
印度白色的蟲子怎麼消除 瀏覽:106
英國人怎麼親吻表達愛意 瀏覽:143
為什麼要遵守美國對伊朗的禁令 瀏覽:655
英國一年用多少電 瀏覽:177
如何看待印度塑料 瀏覽:57
印尼小學生人口有多少 瀏覽:607
沙特為什麼與伊朗敵對 瀏覽:41
越南光棍有多少 瀏覽:225
印度黑醫院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