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印邊境在中國的哪個省
中印邊境在西藏和新疆,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20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51年至1953年間印軍侵佔「麥克馬洪線」南面領土。1954年起,中印雙方開起會談,數次交涉無果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時1個月,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地區;在西段,清除了印軍設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據點。共斃、俘印軍87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界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貳』 中印邊境沖突
1987年中印邊境沖突是中國與印度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邊境沖突。該事件雖未造成直接的軍事沖突,但是兩國之間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開戰的邊緣。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國與印度分別在邊境發生了兩場邊境軍事沖突,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雖然中國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停火後中方卻從已經奪取的爭議地點撤出,使得印方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但是印度軍方在戰場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決定在中印附近實施了一項「防禦計劃」以鞏固印方於戰爭所佔有的領土范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印度於邊界前沿的幾個支撐點軍隊已經完成部署,但是通向這些地方的交通網線仍沒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總理後,決定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過了一項旨在加快在印度實際控制線內部署軍隊的計劃,以繼續鞏固印度在此地的軍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期間順帶停留於北京,印度外長向北京帶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個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國大黨支持者的集會上說「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兩國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1988年12月,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即20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
『叄』 與印度對峙是中國的什麼地方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兩點半,印度軍隊撤出中國領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望採納
『肆』 這些天中印對峙的地方在什麼緯度
首先,這是印度一次有組織的預謀。借著中印管控協議,任何情況下不得對士兵開槍的條款。印度進入我洞朗地區阻擾我方道路施工並且打傷修路工人。隨後我邊防軍拆了印度越線修築的圍牆和地堡。印度進入更多人員與我邊防軍形成對峙。由於印度在邊境人數配備充足,比中方有人多的優勢,在我邊防軍人數不佔優勢的情況進行增兵。但是印度將道路阻斷我軍增援人員的部隊無法進入該地區。等於我邊防對峙部隊被印度包圍,一旦 開火 ,面臨解放軍要被印度生吃我邊防對峙的部隊。而且我解放軍增援部隊無法進入該地區,待援地點也比印度援軍要遠。打起來 在洞朗這個地方不佔優勢。 印度鐵了心 ,挾持了我邊防部隊來和我談條件。十足的流氓行徑。騎虎難下,打也不是,談也不是。在被挾持的情況下來談,絕對是讓步。 對於這個事情 印度媒體先報道出來。阿三鐵了心,就是要你讓出這個地區被印度控制。 一場沖突不可避免,印度不撤軍的話。
『伍』 「中印帳篷對峙」具體地點在哪裡
在克什米爾東南部的拉達克(Ladakh)至新疆莎車古代貿易路線之上。
『陸』 中國和印度在什麼地方對峙
中國和印度軍隊就是在我西藏亞東縣以南,錫金、中國、印度三國交界的地方對峙的。
『柒』 中印邊界爭端的領土侵佔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起,英國殖民當局和獨立後的印度政府開始蠶食中印邊境東段藏南地區。英印統治期間,雖然公布了麥克馬洪線為邊界,但是英國人也僅僅在極個別地區,試探性地侵入門隅和察隅地區,不敢放膽佔領。獨立後的尼赫魯政府全盤繼承了英國殖民政權的遺產,包括大英帝國的殖民政策和擴張政策,在對中國領土的侵略擴張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1950年初,印度軍隊大膽越過西山口進軍達旺,到1954年印軍完全控制了「麥線」以南原西藏的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印度政府為此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進行管轄。
1949年後,新中國繼續不承認麥線。但是由於我國政府當時執行的是反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外交,一切以反美為重,因此不得不慎重對待印度這樣的國家,在領土問題上採取克制和忍耐的態度。具體說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軍事上沒採取任何措施。但這種忍耐進一步助長了印度政府的氣焰,印度政府在中印邊界西段也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中印西段邊界情況與東段不同。「麥線」盡管非法,但它畢竟是一條在地圖上畫出來的「邊界線」;而在西段,就連這樣一條「邊界線」也沒有,只有一條「習慣線」。習慣線以北歷來由中國政府管轄,印度在1957年從一份中國畫報上看到中國在該地區修築了新藏公路,於1958年9月向阿克賽欽地區派了一支偵察隊,但隨即便理所當然地被中國政府「遞解」出境。1958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我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聲稱新藏公路通過的土地(即阿克賽欽地區)「若干世紀以來就是印度拉達克地區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對此予以斷然拒絕。
印度政府視中國政府的剋制忍讓為軟弱可欺,更加肆無忌憚。在東線,印度政府以勘界為名,跨過「麥線」進一步蠶食我國領土。在西線,開始派軍隊進入我國領土。兩國軍隊在1959年8月25日爆發了第一次邊界沖突,即東線的朗久事件;同年10月下旬在西線又發生了空喀山口事件,揭開了雙方軍事對峙的序幕。
1960年,印度政府開始推行「前進政策」,派巡邏隊搜索中國「佔領」地區,在不進攻中國陣地的情況下,插入中國據點之間的空白地帶,堵住中國人向前推進的路線。在西段,向印度主張線盡可能地推進,在邊境地區設立哨所,把阿克賽欽地區「實際上」變為印度領土;在東段,把哨所推進到「麥線」,對整個邊境地區加以有效佔領。
中國政府為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提出了一攬子外交解決的方案,在兩國總理最後一次談判中由周恩來向印度方面提出。
這個中國方案的核心內容是,中國認為邊界問題是由於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雖然中國受到很大損害,但這並非是印度人民的錯,不應該由獨立後的印度負責。中國政府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但對於邊界現狀,中國政府准備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對待它。這個所謂的「現實主義態度」,是准備以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實際效力(確認印度對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的佔領)換取印度不再對阿克賽欽提出領土要求。另外,中國政府建議,作為一種臨時性措施,雙方應暫時維持邊界現狀。這是我國政府在那個年代典型的意識形態外交政策:中印兩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印兩國的邊境問題是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中印兩國人民不要上帝國主義的當,應當互諒互讓解決邊界爭端。
但習慣於按西方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思維的尼赫魯拒絕了中國這一巨大讓步性的方案,繼續推行「前進政策」。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捌』 中國和印度的邊境爭端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針對印度媒體關於中印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對峙(外交詞彙稱「相持」)的報道,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迅速做出了回應。類似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中印邊界劃定之前也還會可能再次發生。中印邊界爭議顯然已經成為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潛在威脅,也對兩國之間發展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構成挑戰。
但相比於以前類似對峙事件,這次邊境對峙事件有所不同,釋放出一些危險信號。一是這次印軍越境是在雙方有共識的無爭議邊界地段。按中國外交部說法,印度越境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並由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確認。印度違反條約和共識,既違反了印度承擔的條約義務,也破壞了國際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則。
『玖』 中印邊境在中國哪個省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交界。
中國和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兩國的邊界西起喀喇昆侖山口,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9)中印度邊境對峙事件屬於哪個區域擴展閱讀: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拾』 中印領土爭端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
一、有問題先看看網路,沒有的話再看看知道,都沒有的話再提問。
二、先給你來一段網路上的: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情況。
三、下面說點本人見解,非常淺薄,但希望能幫到你。
你問打起來能否贏,我非常堅定地認為在戰爭層面我國必贏。印度方面軍隊沒有我們多,裝備基本靠買,經濟沒有我們發達,靠啥打贏我們?而我們事事處處向美國看齊,又是登月又是探海的,裝備屢屢換新,如果連個印度也打不了,就不要想什麼星辰大海了。在我看來,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中印還基本在一個層面上,而現在基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但是領土爭端的解決不一定非要打個你死我活,聽說老一輩革命家就認為中印邊界的解決,除了達旺地區應該要回來以外,其他的基本就按照實際控制線算了。我認為有點吃虧,但絕不認為比領導人聰明,那就吃這個虧吧,誰知道印度感覺更吃虧,竟然還不同意。
四、實際上關於中印領土爭端的問題、帖子很多,你要是高中沒畢業,看看網路就行了,若是已經高中畢業了,可以去看看天涯論壇上的名帖《地緣看世界》,相信能幫到你。
五、最後說一點,中國幾千年歷史,從來都是有疆無界,新中國成立後跟周邊國家劃界都是各扯各的,最終爭議領土一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