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南亞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東南亞是世界上最易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之一,該地區水文災害和地質災害頻發,破壞性大,難以預測。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東南亞國家發生的自然災害包括:亞洲海嘯(2004年),亞齊和普吉島遭受重創;超級颶風納爾吉斯(2008),緬甸陷入癱瘓;超強台風莫拉克和凱薩娜(2009年)、寶霞(2012年)、海燕(2013年)、天鵝(2020年)相繼侵襲菲律賓;擊碎帕魯的蘇拉威西島地震和海嘯(2018年)以及因阿納克-喀拉喀托火山(2018年)噴發和崩塌造成的巽他海峽的海嘯;默拉皮火山噴發和隨之而來的破壞性冷熔岩流(2010年);以及反復出現的大面積洪水,尤其是在2011年,泰國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而山體滑坡也已成為造成死亡和破壞的另一主因。
在過去的20年裡,數十萬人死亡,數千萬人因為災害流離失所,因財產損壞和基礎設施破壞而導致的總經濟損失達數萬億美元……然而,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
隨著氣候變化,升高的海水溫度將為未來的台風提供更多的能量,從而產生更強勁的風和陣風。與此同時,全球變暖使得大氣中的水蒸氣得以保留,這意味著更多的降水沿著台風路徑傾瀉。這將導致更嚴重的山洪暴發。越來越多的地震和地質活動將使表層土壤更加疏鬆,當台風或季風來襲時,有可能發生破壞性滑坡。此外,北極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將阻止來自更高平原的洪水通過河道流入大海,這反過來會淹沒較低的土地——摧毀房屋、農田和基礎設施,包括橋梁、道路和發電站。海平面上升也會導致海水入侵河道,破壞淡水養殖和農業,這將是對人民生計和糧食來源的殘酷打擊。
大氣現象,即拉尼娜現象,導致海洋表面溫度降低,將使得溫暖的海水加速台風的形成;超級台風很可能將會成為常態。
除了水文氣象和地質風險外,東南亞地區還一直在努力應對登革熱和瘧疾,以及新冠疫情(可能成為常態傳染疾病);同時,東南亞也在針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疾病X」做積極准備。
『貳』 印尼帕魯島的氣候條件怎麼樣
只知道有馬爾地夫的密度帕魯島,它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月均溫15度以上,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