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列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分布
自歐洲人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對外征服後,東南亞地區,便成了他們的獵食目標。在當時,東南亞除了泰國尚且能保持獨立以外,其餘地區,都分別被荷蘭、英國、葡萄牙、法國、美國佔領。
他們在這里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在很長時間內,歐洲國家都將東南亞視為重要的輸血動脈。
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里。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
東南亞情況介紹: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
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千米,最窄處僅有37千米,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
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東海岸、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大多經過於此。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中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交通位置尤其重要,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咽喉地段。
2. 印尼是在非洲還是歐洲
都不是,是在亞洲。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
(2)英國什麼時候佔領的印尼擴展閱讀:
公元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1947年後,荷蘭與印尼經過多次戰爭和協商,於1949年11月簽訂印荷《圓桌會議協定》。
根據此協定,印尼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
3. indonisa是不是英國殖民地
不是
indonisa即印尼
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7年後,荷蘭與印尼經過多次戰爭和協商,於1949年11月簽訂印荷《圓桌會議協定》。根據此協定,印尼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1945年8月17日獨立後,先後武裝抵抗英國、荷蘭的入侵,其間曾被迫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並加入荷印聯邦。1950年8月重新恢復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1950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
4. 印尼由上萬個島嶼組成,為何沒有形成割據分裂
印尼歷史雖然不長,但近代以來也遭受過殖民統治。明朝年間,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曾先後佔領印尼,1596年,荷蘭曾佔領印尼全境,二戰以來又被日本佔領,直到1945年,印度才算獨立。
第三,人口結構相對單一
印尼雖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爪哇族人口佔到全國總人口45%,巽他族有14%,馬都拉族占人口總數的7.5%,還有馬來族占人口的7.5%,這四個民族都是馬來西亞的土著民族,單就爪哇族人口比例來看,佔到近一半,其他土著民族佔比較小,以爪哇族這么大比例,也是國家統一穩定的一個因素。
5. 水呢給我介紹一下印尼獨立戰爭的詳細經過,謝謝
爭取民族解放的印尼獨立戰爭
從1945年9月至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人民先後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並最後爭得了民族的解放與獨立。
第一次戰爭發生在1945年9月至1946中11月,是印尼反對英荷武裝干涉的戰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尼人民舉行「八月革命」,建立了以蘇加諾為總統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9月29日,英國以解除日本武裝為名,派遣軍隊進佔印度尼西亞。荷蘭政府也以盟軍名義從歐洲派兵在雅加達登陸,以恢復它對印尼的殖民統治。印尼共和國軍隊和人民,面對英、荷軍隊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並於11月取得了泗水保衛戰的重大勝利。在印尼軍民的英勇抵抗面前,英國為集中恢復它對馬來亞和緬甸的殖民統治,遂將其佔領區交給荷蘭。1946年11月15日,荷蘭與印尼簽訂《林牙耶蒂協定》,只承認印尼共和國對爪哇、馬都抗和蘇門答臘擁有主權,而其餘領土,包括婆羅洲、巽他群島、蘇拉威亞和馬魯古群島等,仍受荷蘭控制。
第二次戰爭發生在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是印尼反對荷蘭入侵的戰爭。1947年7月20日,荷蘭以印尼共和國拒絕修改《林牙耶蒂協定》為借口,出動陸海空軍向其境內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發動全面進攻。經兩周激戰,共和國境內除廣大鄉村外,大部分重要城市、交通干線和沿海深水良港,都被荷軍侵佔。1948年 1月17日,荷蘭與印尼簽訂《倫維爾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荷蘭控制了東西爪哇大部,中爪哇北部和蘇門答臘東部最富庶地帶,印尼僅保留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兩島上的狹小地區。
第三次戰爭發生在1948年12月至1949年11月,是印尼共和國再次反對荷蘭進攻的戰爭。1948年12月,荷蘭趁印尼內亂之機,調集14.5萬軍隊又一次向印尼共和國境內進攻。12月19日攻佔其當時首都日惹,並俘虜了印尼總統蘇加諾等政府首腦。印尼軍隊再次退入山區,堅持游擊戰爭,並在全國建立了游擊行政區。1949年 1月,美國開始向印尼滲透,並向荷蘭施加壓力。1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國關於要求雙方停火,荷蘭釋放印尼領導人並「移交主權」的提案。1949年11月,荷蘭與印尼在海牙簽訂《荷蘭—印尼協定》,規定成立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與荷蘭扶植的15個自治邦聯合組成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並建立以荷蘭女王為首的「荷蘭--印尼聯盟」。12月19日,印尼聯邦正式成立。27日,在印、荷兩國首都阿姆斯特丹和雅加達舉行移交主權儀式。印尼聯邦參加荷印聯邦。至此,荷蘭在印度尼西亞 340多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http://cache..com/c?word=%D3%A1%C4%E1%3B%B6%C0%C1%A2%3B%D5%BD%D5%F9&url=http%3A//vvv%2Eyj13z%2Eyanb%2Ecn/kan%2Ephp%3Fid%3D0000030271&b=0&a=6&user=
6. 印度還是印尼被英國統治過
是印度不是印尼,印尼是被荷蘭統治近350年!英國則對印度進行了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
1600年,第一批英國人登陸印度。他們是獲得皇家授權,專事東方貿易事務的商人。
1773年,英國人登陸印度一百多年後,首位印度總督才出現。這時英國僅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統治。又過了80多年,到1858年英國才真正將印度納為殖民地。
二戰以後,隨著兵變的頻發和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忠誠度的喪失,1946年,英國開始就印度逐步走向獨立的問題和國大黨開始進行政治對話。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國)獲准獨立,次日即8月15日印度獨立,並於當日實現權力移交。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英屬印度的中止日。也有些人認為,1950年印度共和國憲法頒布才是英屬印度時代的正式終結。
7. 英國殖民印度的全過程。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戰,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第 1次重要戰役。R.克萊武利用孟加拉封建主集團的內訌,事先收買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烏德-道拉的軍事長官米爾·加法爾。
1757年6月23日,孟加拉軍隊同公司軍隊在普拉西決戰。由於米爾·加法爾率領的孟加拉主力軍按兵不動,使得克萊武指揮的3000名軍隊在決戰中得以打敗孟加拉王公的18000名紀律鬆弛的軍隊。普拉西戰役以後,英國侵佔孟加拉,並以它為侵略其他地區的基地。
1763年,孟加拉王公米爾·卡西姆不甘心做英國傀儡,起來反抗殖民者。以後,奧德王公和莫卧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在位)的抗英聯軍,於1764年在布克薩爾同英軍決戰,抗英聯軍戰敗。英國殖民者侵佔恆河下游遼闊富庶的土地。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對南印度的邁索爾發動 4次侵略戰爭。
1767年,英軍侵入邁索爾,在昌加馬和特里諾馬利遇到海德爾·阿里的頑強抵抗。英軍一度佔領邁索爾的 1/3的領土。海德爾·阿里不僅收復失地,而且挺進到馬德拉斯近郊,迫使侵略者求和。
1781年,侵略者在波多諾伏戰役中擊潰海德爾·阿里的大軍。
1782年12月7日,海德爾·阿里病死在軍營中。蒂普蘇丹繼承父業,繼續抗英。
1790年,侵略者發動新的戰爭。蒂普蘇丹在抵抗失敗後同英國簽訂和約。
1799年,英軍第4次大舉入侵邁索爾。蒂普蘇丹最後在塞林伽巴丹城下陣亡。英軍官兵劫掠城市、洗劫國庫。
戰爭結束後,英殖民者把邁索爾中部地區交給邁索爾前印度王公。其餘地區被英國、馬拉特、海得拉巴瓜分凈盡。
(7)英國什麼時候佔領的印尼擴展閱讀:
英國殖民開始於1868年,鼎盛時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利,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地區。廣義的殖民地包括雖然擁有行政機關、軍隊等國家機器;
但經濟、軍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別國控制的半殖民地國家和保護國,以及委任統治地、託管地,還有殖民主義國家在這些地區設置的「海外領地」、「附屬地」、「海外省」等。
從殖民地的性質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拓殖型殖民地、資源掠奪型殖民地和商業殖民地三種主要類型,這三種殖民地都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而順次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大多數殖民地獲得獨立,舊的世界殖民體系也不復存在。
8. 印尼屬於哪個國家
印尼,即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獨立後,先後武裝抵抗英國、荷蘭的入侵,發動了三次獨立戰爭。1947年後,荷蘭與印尼經過多次戰爭和協商,於1949年11月簽訂印荷《圓桌會議協定》。根據此協定,印尼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
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分為大雅加達首都特區、日惹特區、亞齊特區,和30省,共計33個一級地方行政區。二級行政區有396個縣,93個市(2014年統計)。其他的主要經濟城市包括泗水、萬隆、棉蘭、三寶壟和巨港等。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分為大雅加達首都特區、日惹特區、亞齊特區,和30省,共計33個一級地方行政區。二級行政區有396個縣,93個市(2014年統計)。其他的主要經濟城市包括泗水、萬隆、棉蘭、三寶壟和巨港等。
9. 歷史上英國擁有眾多的殖民地,那麼現在還有哪些是屬於英國的
目前英國在世界上還保有12塊殖民地,其中在美洲有8塊,分別是:
在南大西洋有1塊,即聖赫勒拿。聖赫勒拿島為孤懸於南大西洋中的火山島,離非洲西岸1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與其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一起組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聖赫勒拿。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數為5661人,首府詹姆斯敦。
10. 什麼時候英國侵略印度
1757英國侵略印度。
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英國對印度的入侵
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
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
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