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藍舌石龍子怎麼分公母

印尼藍舌石龍子怎麼分公母

發布時間:2022-06-17 08:51:05

❶ 藍舌石龍子的基本信息

學 名:Tiliqua scincoides 。
原產地: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
體長:全長45-60公分。
適溫:攝氏22-28度 。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制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泥土,砂礫,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溫度:29 - 31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3 - 26 °C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19 - 22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中
躲藏處
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喂飼
食物雜食性(植物和動物);
花,蔬菜,柔軟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
水流慢的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繁殖
胎生。

❷ 藍尾石龍子怎麼分公母

無顯著的兩性差異,成年雄體體長生長率顯著大於成年雌體,因此,個體大小的兩性異形是性成熟後發生的。體長小於50 mm的幼體,頭長和頭寬無兩性差異;當體長大於50 mm,雄性頭長和頭寬隨體長的生長率顯著大於雌性,並導致頭部大小的兩性異形,並隨個體發育變得越來越顯著。藍尾石龍子產卵雌體的最小體長為69.3 mm,大於此體長的雌體均年產單窩卵。窩卵數、窩卵重和平均卵重均與雌體體長呈正相關,平均值分別為6.4、2.783和0.554g。窩卵數與雌體產後狀態無關。藍尾石龍子雌體主要通過增加窩卵數和卵大小來增加繁殖輸出。

生態習性

以昆蟲為主食的日行性蜥蜴,卵生,每次產下2枚卵。這是種分布極廣的蜥蜴,太平洋藍尾島蜥有時會將尾巴擺成8字型,可能是其領域性行為的一部分,以此威嚇其它蜥蜴。

❸ 藍舌石龍子的主要分類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scincoides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T. occipitalis ),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分布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北部藍舌石龍子(T. scincoides intermedia ),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T. multifasciata ),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分布於澳洲中部及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斑點藍舌石龍子(T. nigrolutea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Tiliqua gigas giga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另外有一種英文名叫作Irian Jaya的品種,Irian Jaya是印尼的一個地區的名字,接近新幾內亞。當地所產的藍舌介於澳洲東部藍舌和印尼藍舌中 挑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兩眼有神,爬行速度較快。
2.應選擇體色為綠色,背鋒高聳,身短尾長的水龍。
3.鱗片無破損,尾巴末端為尖圓形狀,爪尖完整。
飼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可在魚缸中飼養,缸底鋪白色海沙,天氣熱時可放置一水盆,供其飲用,當水溫在10-20度時,應在缸中放一塊布,讓其爬在上面夜間睡覺時為它在蓋一塊布,為其保暖,所用的布應選擇純棉質地的。

❹ 印尼藍舌石龍子的飼養

藍舌石龍是胎生的蜥蜴,每年春天他們會開始交配,藍舌石龍子到初秋便會生下一窩小藍色。一隻成年雌性藍舌石龍子一台可以產下5、6隻小的,數量按品種不同有所變化。
比如松果一胎一般是1-2隻,而東部藍舌可以生下10隻以上。小的藍舌和大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飼養,每天給他們餵食冬天可以加溫飼養,2-3年便可以性成熟,而他們的壽命大約是20年,注意藍舌脫皮的時候,頭部的老皮經常會蛻不下來,因為頭頂很少與地面摩擦。你可以幫他們蛻下,動作要輕,不要傷了他們的鱗片。
箱子裡面最好放置躲避穴或者樹洞,有些品種的藍舌比較膽小,比如中部。松果,這樣可以使他們有安全感。白天箱內溫度保持在27-30攝氏度,晚上可以不用加溫,冬天保持在15-20攝氏度左右即可,他們比較耐寒,他們的食物很豐富,機會什麼都可以吃,水果、肉類、昆蟲。蝸牛、貓糧等等。不同的品種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給他們餵食時當心你的手指被咬,他們的咬合力是很強的,吃完之後就是便便,他們的便便很大,一般一天一次,要注意每天清理,保持清潔。

❺ 藍舌石龍子問題

原產地: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體長:全長45-60公分
適溫:攝氏22-28度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 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 ,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 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制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泥土,砂礫,樹皮 (例如:樹皮,椰殼碎),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人造紙屑 (例如:壓縮紙粒)。
活動時間 日間;12 - 14 小時直接陽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設備 (例如:紫外光管 5.0,強力紫外光燈)。
溫濕度 溫度:29 - 31 °C -- 照點 (例如:太陽燈)23 - 26 °C -- 日間 (例如:日用藍燈)19 - 22 °C -- 夜間 (例如:夜用紅燈,紅外線發熱燈,陶瓷發熱器)。
濕度:中
躲藏處可用,可採用人工洞穴 (例如:樹洞,發熱洞穴)等
喂飼食物 雜食性(植物和動物);花,蔬菜,柔軟 水果 (例如: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桃,洋李,芒果,西紅柿),水流慢的 無脊椎動物 (例如:蝸牛,鼻涕蟲),間中 初生小白鼠或大種白老鼠
繁殖胎生
分類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東部藍舌石龍子,
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King Eastern)體長可達50-60厘米。
西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分布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北部藍舌石龍子,
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1)來自Darwin的北部亞種
2)來自Kununurra的北部亞種
3)來自Prince Regent的北部亞種
中部藍舌石龍子,
體色灰白並有多條橘色細紋覆蓋其上,眼後方有黑色條紋,頭型呈三角形,尾短,體型相對其它種類的藍舌要肥胖很多,他們不太喜歡動。分布於澳洲中部及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斑點藍舌石龍子,
身體上具有豎直的斑點,尾部覆蓋橫向條紋。分布於澳洲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群島上。分為兩個亞種,普通種(Blothed)和高山種(Alpine blothed)。普通種的體色比較灰暗,高山種則比較鮮艷,通常在澳洲高山種的斑點藍舌價格要比普通種的高好幾倍。
印尼藍舌石龍子,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斜紋巨人,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是藍舌石龍子中唯一一種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品種,由於澳大利亞禁止出口他們的物種,這種藍舌便成為了澳洲以外的地區寵物市場里比較常見的藍舌石龍子。他們和北部藍舌很像,身上覆蓋黑色的斜紋,眼後無黑斑,體型比較大,黑色的四肢是他們明顯的特徵。
另外有一種英文名叫作Irian Jaya的品種,Irian Jaya是印尼的一個地區的名字,接近新幾內亞。當地所產的藍舌介於澳洲東部藍舌和印尼藍舌中

❻ 藍舌怎麼養

藍舌石龍子作為石龍子科第二大的品種,憑借著溫順而極具魅力的優勢,使得大部分爬友為之喜歡,並且對於飼養環境與要求的接受能力也極為廣泛,是一種非常適合家庭飼養的爬行動物。藍舌石龍子分為兩大地域種——印尼種和澳洲種,其飼養要求是有些許差距的。
那麼藍舌石龍子應該如何飼養呢?

印尼藍舌石龍子還是澳洲藍舌石龍子的食譜都基本相同,採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為主。因為它們是雜食性動物,所以需要葷素搭配。肉類以蝸牛肉、雞胸肉、牛肉、杜比亞蟑螂、櫻桃蟑螂為主食,再搭配生菜、西蘭花、苦菊、火龍果、香蕉等蔬果為輔食即可。溫度控制到25-32度為佳。

藍舌石龍子的飼養環境可以根據飼主自身條件而定,標配為80-100cm的飼養箱,同時配備UVB紫外線燈和不同瓦數的UVA曬燈。墊材以爬寵專用樹皮為主,資金充裕可以使用森林地表,這兩種墊材的保濕性和吸水性都較為優秀。切記不能使用木屑和椰土,防止藍舌石龍子誤食而堵塞腸道的風險。順帶一提,蘭花土也可以當作很不錯的墊材,前提是需要將蘭花土暴曬後才可使用,以免土裡藏有寄生蟲。

兩個地域種的藍舌石龍子的濕度要求是不同的,印尼種對濕度的需求相對較高,需要保持墊材的濕潤度,並且需要在飼養箱放置足夠容納它的水盤,方便它飲水與泡澡;澳洲種則對濕度要求特別低,因為它們的原產地在荒漠地區,所以飼養環境盡量保持乾燥,但還是需要提供飲水的水盤。

因為藍舌石龍子不善攀爬,飼養環境不需要過高的攀爬物,保證底部寬敞即可。飼養箱內的冷熱區需要區分,熱區的曬點溫度在32度左右,冷區的最低溫度在25度為宜,方便藍舌石龍子自由選擇合適的溫度。藍舌石龍子對於光照的要求並不高,不用特意讓它曬太陽,並且每次曬太陽的時間在30分鍾左右即可,切記不要暴曬。

❼ 藍舌石龍子飼養方法

藍舌石龍子為蜥蜴的一種,搭建一個足夠大,通風設施比較好的居住環境,飼養蜥蜴的房子或者是籠子必須要堅固,要大要比蜥蜴本身大很多,通風一定要好,要不會導致過度悶熱,蜥蜴有可能會患病嚴重死亡

它不像其他寵物對食物沒有挑剔,它主要以小型動物為主,但是他們使用蔬菜,動物的內臟,雞鴨魚肉,水果搭配進行餵食,以保證他們營養全面。喂養時候可以適當加一些維生素片或者鈣片,幫助蜥蜴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

太陽光照的最外線對蜥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蜥蜴通過光照是皮膚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成分,在家飼養蜥蜴一定要保證足夠的陽光照射。這樣可以防止得佝僂病。

(7)印尼藍舌石龍子怎麼分公母擴展閱讀:

藍舌石龍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東部藍舌石龍子,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種類。背上有7-8條斜紋,多數眼睛後方具有黑色條紋,少數比較淡,前腿比較干凈沒有花紋,野外種群數量大,分布於澳洲東部和東南部。其另外一個亞種巨人東部藍舌體長可達50-60厘米。

2、西部藍舌石龍子,體色為茶褐色並有4-6條寬紋覆蓋,眼睛後方有黑色條紋,分布於澳洲西部的乾燥地區。

3、北部藍舌石龍子,和東部藍舌很像,背上帶有斜紋,眼後不具黑色條紋,按不同地區也有幾個亞種。

❽ 藍舌蜥的雌雄鑒別

這恐怕才是很多爬友最關心的問題,我在出售幼體藍舌石龍子的時候也常被問到這個問題。藍舌石龍子只有到亞成體的時候才可以比較肯定的被分辨性別,坦率的說,也可以通過經驗分辨幼體性別,但概率實在不敢確定。亞成體的藍舌石龍子會出現性徵的變化,雄性會變得瘦長,雌性相比會偏胖,尾巴相比也短粗一些。頭部從上方看,雄性三角形更明顯一些,雌性則相反(見下圖)。上述方法,其實也是來自大部分個體的總結,也不完全,我就曾見過頭部呈很明顯大三角形的雌性個體。我覺得比較准確的辦法是觀察性器官,藍舌石龍子在排便和排尿的時候會翹起尾巴露出生殖器,雄性會看到兩側各有一個小蘑菇,而且會有精液排出,雌性則什麼也沒有。這種方法很准,但需要我們日常飼養中的細致觀察。
交配和繁殖:
藍舌石龍子每年生產一次,野外的交配發生在冬天過後,開春3-4月份。我們人工飼養可以通過冬化降溫和縮短太陽燈照射時間,來暗示藍舌石龍子季節的變化,從而控制交配時間。一定要選擇健康的雌雄個體作為親本進行冬化,親本的年齡也要保證雄性不小於一歲半,雌性不小於兩歲,年齡不到不是不能繁殖,而是會因為過小繁殖而生出體型很小的幼體,也會影響雌性的壽命。冬化期也可以理解為休眠期,和陸龜的冬眠有些類似,一般1-2個月,冬化期的溫度要控制在5℃-10℃左右,這期間並不是所有個體都在睡覺,有的會經常出來溜達,此時不能飼餵食物,溫度低食物無法消化,反而會給繁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清潔的飲水就可以了。冬化期在我們人為地升溫中結束,雌雄個體會出現交配慾望,這時將雌性放入雄性飼養箱內觀察,有的雄性會開始追逐雌雄,有的則會上去就咬住雌性。交配期間,主人不要離開半步!這里要提醒大家,雄性咬住雌性身體的部位一定是要在前肢後面,咬住身體的側面,位置要准確,太往上會咬到雌性的上肢造成骨折,咬的太往下雌性就能回過頭來反咬雄性(不是沒出現過交配中雌性掉頭咬碎雄性頭骨的事情發生),如果發現咬的位置不準就要人為干預,重新再咬一次。不管是追還是咬,雌性的尾尖如果出現蛇行的擺動,就說明雌性已經接受了雄性,反之則要注意,如果出現互咬情況就要立刻分開。交配的時間半分鍾到一分鍾,交配結束後雌雄會各自離開,要是在飼養箱內進行的交配,就要取出雌性,避免二次傷害。其實上述過程,我更建議大家在自家的地板上進行,既沒有墊材不會劃傷生殖器,出現問題又方便及時處理。為確保受精成功,可以間隔幾天再交配一次。交配是由於雄性的撕咬,雌性會出現掉鱗、出血甚至遍體鱗傷的情況,不用擔心,在野外人家來的比這恨,蛻幾次皮就沒事了。
如何看是否受孕成功?說實話沒有太好的辦法,最好是靠稱重來區別,還有就是有的雌性個體受孕成功後會不再進食,直到生產結束。如果受孕成功,那就要經歷3-5個月耐心的等待了,孕期開食的雌性要加強營養和鈣質的補充,停食的個體則不用管它,它會靠之前積攢在體內的脂肪來度過孕期,這就是為什麼要選擇健康個體的原因了。不用擔心,餓了的話,它自己會吃的。
藍舌石龍子是卵胎生的,即卵黃有卵膜包裹在體內孵化。出生時,雌性會產下一個個由卵膜包裹的幼體。幼體一降生就會鑽破卵膜,張開大嘴膨脹肺部,開始自己呼吸空氣,然後第一時間開吃第一餐——自己的胎盤。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餐,就像初乳一樣,會給幼體提供抗體,不會生病。一定要確保每隻幼體都吃到了自己的胎盤,沒吃過的差別挺大的。臍帶會自己癒合乾燥脫落,不用管它。出生的幼體會蛻掉一層胎皮,隔天就可以餵食了,飼養方式和成體無異,食物體積減小就是了。起初可以群養幼體,飼養密度不要太大,如果發現打架的現象就要立刻分開單獨飼養,不然那景象就跟學校里的孩子打群架一樣。就算生產的全過程你不在家也不用擔心,藍舌媽媽會應付一切的,幼體出生後就可獨立,而且成體藍舌不會攻擊幼體。另外,別光看孩子,也要給產後的孩兒它媽加強營養了。生產的時間會很長,有時一天都生不完,藍舌媽媽會休息,然後第二天再接著生。隨著生產,未受精的卵黃也會隨之排出體外,如果你的雌性藍舌不吃的話你就可以檢出,絕對的營養品,不要緊張。

❾ 石龍子怎麼區分公母

雄性在泄殖孔兩邊各有一組凸起的鱗片,雌性就沒有;雄體尾部較雌體長和尖;達到繁殖期的個體,體形差別很大,雄性要比雌性大1/3左右;公的頭小成三角狀,母的頭相對要大。
石龍子(Scincidae)約1,275種蜥蜴的統稱。雖然世界各熱帶地區(以及北美溫帶地區)皆有分布,但以東南亞及其附近島嶼上的種類為最多。典型者體呈圓柱形,頭為圓錐形,尾長漸尖。最大者體長可達66公分(26吋),一般不及20公分(8吋)。多隱匿地下或穴居;活動的下眼瞼上有一適應地下生活的透明鱗片,使其鑽穴時既能視物又能避免粗糙粒子傷害眼睛。以昆蟲和類似昆蟲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大型種類則以植物為食。卵生或卵胎生。

閱讀全文

與印尼藍舌石龍子怎麼分公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芽庄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836
義大利面的調料怎麼炒 瀏覽:947
印尼巴士布加迪在哪裡 瀏覽:989
越南大學校園怎麼樣 瀏覽:575
印尼poop怎麼關 瀏覽:712
中國太空人待了多久了 瀏覽:609
印度怎麼停盤了 瀏覽:726
英國二戰軍徽是什麼樣子 瀏覽:390
伊朗怎麼評價中國勝韓國 瀏覽:905
義大利著名的箱包品牌有哪些 瀏覽:630
中國氣象如何改革 瀏覽:595
印度玫瑰電影怎麼樣 瀏覽:472
為什麼義大利人看到水果 瀏覽:392
中國牌子的洗面奶有哪些 瀏覽:883
印尼鎳礦在哪裡 瀏覽:606
伊朗餐廳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543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蘆薈 瀏覽:335
伊朗去委內瑞拉海路怎麼走 瀏覽:971
中國期刊網的檢索欄位有哪些 瀏覽:386
印度為什麼會有酸味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