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代歷史印度尼西亞也分裂過 分成哪幾個國家了
印度尼西亞全盤繼承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全部版圖,從未丟過寸土.
相反,還積極進行領土拓張,妄圖吞並東帝汶(原屬葡萄牙殖民地),遭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後,狼狽退出.
Ⅱ 東帝汶本是個小國,還被印尼吞並了20多年,為啥還能獨立
1975年,在美蘇冷戰正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世界東方的亞洲,發生了兩起以大欺小的侵吞行為:一起是南亞霸主印度,對鄰邦錫金小國的吞並;另一起則是東南亞大國印尼,對新宣布獨立的東帝汶實行軍事佔領。
印度吞並錫金後,將其劃為下屬的錫金邦;而印尼在軍事佔領東帝汶後,也將它列為印尼的一個省。為了穩固統治,印尼還對當地居民的反抗,進行了長期的殘酷鎮壓。
不過在1999年9月,印尼卻承認東帝汶。從此,東帝汶作為獨立國家加入聯合國。
令人不解的是,同樣是吞並,印度吞並錫金心安理得,得到國際認可。為何印尼在吞並東帝汶二十多年後,卻同意其獨立呢?
(印尼總統哈比比)
三、國際社會施壓。
印尼的暴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支持東帝汶獨立,過去礙於美國面子,不好出面的澳大利亞等國,更是大張旗鼓,要求聯合國介入,保證東帝汶人權和社會安全。
1998年澳大利亞率先承認東帝汶獨立,印尼背後的美國不願得罪五眼聯盟的鐵桿盟友,也暫停了對印尼的武器援助。
蘇哈托下台後,新上任的印尼總統哈比比為了改善國際形象,解除各國對印尼的制裁,同意在東帝汶問題上讓步。並在1999年8月30日舉行東帝汶全民公投,最終結果78.5%的投票者贊成獨立。
但印尼扶持的武裝分子,仍然向獨立力量展開攻擊。這些人其實就是印尼的軍隊。於是葡萄牙和澳大利亞向印尼的靠山美國施加壓力,美國只得向印尼叫停。
9月20日,在聯合國授權下,以澳大利亞為首的8000維和部隊進駐東帝汶,接替印尼軍隊維持當地治安。隨後聯合國過渡行政局接管東帝汶內政外交事務。
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共和國宣告成立,印尼隨即承認東帝汶,並與之建交,長達37年的東帝汶獨立運動終於落下帷幕。
東帝汶被吞並三十多年後,還能實現獨立建國的事實說明,小國想要在弱肉強食的世界生態中生存,除了堅持不懈的抗爭,背後一定要有大國勢力支持,而這一切,卻都是錫金所沒有的。
Ⅲ 印尼是出於什麼想法,為什麼會讓東帝汶獨立
深究其原因,第一、在國際社會,如此明目張膽的欺凌吞並他國必然會受到口誅筆伐,聯合國在印尼佔領東帝汶期間不斷周旋和決議;第二、1997年爆發金融危機,印尼也受到較大影響,曾經雷厲風行的獨裁者下台,令印尼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掌控力降低;第三、在東帝汶被印尼佔領期間,東帝汶人民一直不屈不撓地為國家獨立而戰。
從任何理由上談,東帝汶都不應該屬於印尼。印尼對於東帝汶來說,就是所謂的侵略者、殖民者,和葡萄牙殖民者一丘之貉。再者東帝汶文化習俗、宗教信仰也和印尼大為不同,印尼信仰伊斯蘭教,東帝汶信仰基督教,兩者根本不能融為一體。東帝汶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他們的人民堅持自己民族的獨立性,國際社會對他們的聲援和支持,都可以看出現代文明的進步。
Ⅳ 蘇聯和南斯拉夫分裂了很多國家叫做解體。為什麼東帝汶從印尼獨立出來,蘇丹分出南蘇丹,不叫解體
首先,解體是組織解散,也就是說要先有聯合才會有解體。
蘇聯和南斯拉夫本來就是聯邦制的,也就是說他們本來就是多個國家形成的聯合體,分裂只有又回到他們本來的狀態。所以是聯盟解體。
印尼和蘇丹是共和制的,他們本身就是一個獨立馬的國家。分裂只是一部分人和土地分了出來又新成立了一個國家。這時只能是分裂而不是解體。
Ⅳ 印尼獨立以前原屬哪國殖民地
印尼獨立以前原屬荷蘭
Ⅵ 東南亞國家有哪些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國旅遊早已變得見怪不怪,每一年出國旅遊的遊客都不在少數,而其中大部分遊客都把眼光瞄向了東南亞國家。因為東南亞國家與我國距離比較近,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我國文化的影響,交流起來也沒有顯得特別困難,比如說寮國越南等國風景秀麗適合旅遊,那麼還有哪些東南亞國家適合旅遊呢?
泰國的風景十分秀麗,有長達四十里的芭提雅海灘,無論是在這里休閑還是養老,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泰國常常都有著「東方夏威夷」的美譽。去泰國旅遊更是不能錯過「人妖文化」,人妖表演可謂是泰國的一大特色,在全球當中也只有泰國才會有這種文化。所以總的來說,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點,泰國都是應有盡有,簡直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旅遊國度,所以每一年才會有那麼多的遊客來到泰國,對於這樣一個適合旅遊的東南亞國家,大家都有什麼想說的呢?
Ⅶ 21世紀以後獲得獨立的國家,你知道有哪些嗎
1、東帝汶
2002年5月20日,地處東南亞的馬來群島中帝汶島上的東帝汶獨立了,不過東帝汶獨立日對今天網路化年輕人很是特別,東帝汶最早在16世紀就被葡萄牙殖民者統治,但葡萄牙人深受荷蘭殖民者排擠,之後被葡萄牙、荷蘭殖民者共同控制,二戰後,東帝汶成為葡萄牙海外行省。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追求民族獨立國家,最近西班牙的「長三角」地區迦羅泰地區要舉行獨立公投,西班牙極力阻止,在紛亂世界正好映襯了中國那句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Ⅷ 印度尼西亞包括那些國家
印度尼西亞就是一個國家的名稱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Ⅸ 2戰後東南亞獨立的國家有哪些
菲律賓--1946年獨立;
1950年以後,政府開始限制消費品進口,實行外匯管制,鼓勵發展替代進口商品的工業;
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經濟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取得一定成效;
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
菲律賓的外項型工業比較發達.
越南---1945年獨立;
1976年宣布全國統一;
1986年實行改革開放;
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產區,從越南出口的產品來看,大多都為農產品和初級產品,屬於欠發達的農業國.
寮國---1945年獨立;
1975年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
1988年以來,推行革新開放路線,對內調整經濟結構,對外實行開放.
柬埔寨--屬於落後的農業國;
1998年以後將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首要任務,現在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泰國---屬於典型的農業國;
1961年起,實行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計劃;
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擴大出口,引進外資,改變單一經濟結構,經濟發展較快,逐步向新興工業國轉化;
1995年,人均收入已超過2500美元;
1997年,爆發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1999年下半年,經濟開始恢復;
1991年起,實行汽車業自由化,發展很快;
泰國是世界首位出口大米,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盡次於日本和中國的第三大海產國.
緬甸---1948年獨立;
1987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1989年,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增速;
近年來,私營經濟發展較快;
1997年以後,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其它因素,經濟遭遇困難.
緬甸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水力資源都很豐富;
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國.
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
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沙撈越和沙巴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新加坡推出;
自然資源豐富;
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業的發展,重點是電子,汽車裝配,鋼鐵等部門,礦業以錫,石油,天然氣開采為主,農業以香蕉橡膠,可可,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為主;
印度尼西亞-1945年獨立;
1968年以來,大力調整經濟和產品結構;
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
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為外向型的製造業;
外貿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
新加坡---1965年成立共和國;
建國後,在保持原有以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為主的經濟特色的同時,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來建立較合理的經濟結構.
製造業發展極為顯著,是僅次於休斯頓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大;
糧食全部靠進口;
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加坡的五大經濟支柱:運輸,貿易,金融,製造業和旅遊業.
汶萊---其經濟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
獨立後,積極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
主要出口: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
東帝汶--2002年成立民主共和國;
經濟落後,基礎設施差,一些地區還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為國民經濟的主體.
Ⅹ 巴不亞省的獨立運動
正當印度尼西亞處於政局不穩、社會治安惡化和經濟復甦緩慢的嚴峻關頭,位於該國東部的巴布亞省(原伊里安查亞省)的民族分離活動再度抬頭,引起了印尼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
5月29日到6月4日,來自巴布亞省14個縣和世界各地的2700名巴布亞人代表在該省省會查亞普拉召開了為期一周的「巴布亞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結束時通過了一項決議草案,強調巴布亞將脫離印尼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大會政治事務委員會批準的五點聲明指出,「西巴布亞(即伊里安查亞)從1961年12月1日伊里安查亞領導人宣布脫離荷蘭獨立以來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巴布亞不是印尼的一部分」。大會還授權由31人組成的巴布亞主席團委員會為巴布亞的「國家地位」尋求國際社會的承認。大會領導人說,「盡管巴布亞從法律和歷史上不屬於印尼」,但他們將通過對話和其他和平方式達到實現獨立的目的。
此次代表大會是由長期從事分離活動的巴布亞獨立組織召集的。為了達到「一致的成果」,會議組織者拒絕反對獨立的人士參加會議並對他們進行恐嚇。從一開始就認為「巴布亞全國代表大會」不合法的印尼政府立刻作出強烈反應。瓦希德總統明確表示,印尼政府拒絕承認大會試圖把巴布亞省從統一的印尼共和國分離出去的所謂「成果」,因為政府已經宣布此次會議不能代表所有的巴布亞人,是非法的。他說,大多數巴布亞人仍然希望與印尼合在一起。他還對來自荷蘭和澳大利亞的一些人士參加大會表示反對。與此同時,印尼國會議長丹戎也呼籲說:「我們必須警惕,巴布亞會像東帝汶那樣(從印尼)分離出去。我們不能容忍國家的一部分分離出去。」
巴布亞原是荷蘭殖民地,1961年獲得獨立。1962年8月5日,在國際社會的協調下,印尼政府同荷蘭政府經過艱苦談判簽訂了《紐約協議》,荷蘭同意將對巴布亞的管理權移交給聯合國臨時行政機構。1963年起聯合國開始與印尼共同管理巴布亞。1969年7月至8月印尼政府在巴布亞就其歸屬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結果大多數人贊成巴布亞與印尼合並。同年11月19日聯合國大會承認這一公決結果,自此巴布亞正式劃入印尼版圖。然而,從60年代到1998年初,巴布亞獨立組織領導的分離主義運動一直以游擊戰的形式與印尼政府對抗。1998年5月21日蘇哈托軍人專制政權垮台後,巴布亞的獨立運動由武力對抗改為發表自由聲明、舉行非正式會議等政治方式。1999年2月26日,巴布亞的一些人士同當時的總統哈比比直接進行了對話。鑒於巴布亞存在著要求獲得廣泛自治和要求獨立這兩部分人,印尼人民協商會議決定給巴布亞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為了讓巴布亞人民享有更多的經濟利益,印尼中央政府決定將巴布亞省75%的資源歸當地人民使用。但是,中央政府的讓步並沒有改變分離主義分子的圖謀,他們的分離活動日益猖獗,並最終導演了這次的「巴布亞人民代表大會」。
那麼,為什麼巴布亞省的分離活動如此猖獗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印尼軍事強權統治的結束為各種思潮的滋生提供了機會。新政府在政局不穩和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對各種勢力的制約能力下降,特別是去年8月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脫離印尼後,印尼長期以來相對隱蔽的分離活動迅速抬頭。除巴布亞外,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印尼其他一些地區的分離活動也一度出現上升勢頭。如在位於印尼西北部的亞齊特區,分離主義組織「亞齊獨立運動」進行了一系列暴力活動,要求亞齊脫離印尼獨立。在新政府的艱苦努力下,印尼政府在今年5月12日於日內瓦同「亞齊獨立運動」簽訂了臨時停火協議,並於6月2日開始實施。但是,在協議簽訂後的兩周里雙方的沖突再次加劇,造成31人死亡、36人受傷。就在該協議正式開始實施的前幾個小時,「亞齊獨立運動」秘書長蘇爾法赫里在馬來西亞被槍殺。這表明抵制停火的勢力仍試圖挑起沖突,實現民族和解決非易事。第二,長期以來,蘇哈托政權在政治和經濟上排擠巴布亞人。巴布亞人的生活狀況長期得不到根本改善,他們還受到種種歧視和不公正待遇,不滿情緒不斷增長,從而堅定了他們脫離印尼的決心。第三,西方某些國家和印尼的個別鄰國出於其在巴布亞的戰略和經濟利益考慮,公開或隱蔽地支持和慫恿巴布亞的分離活動。
針對巴布亞省的民族分離活動,印尼政府一方面積極推動同分離主義組織協商對話,爭取與其達成和平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也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巴布亞人民代表大會」結束時,印尼政府已向該省增派了1萬多名軍警,以防局勢惡化。瓦希德總統6月5日發表談話說,印尼軍隊將採取堅決行動,對付巴布亞省的民族分離主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