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尼西亞當時有哪些樂器
從玉縷銅鼓和東山靴形銅斧的紋飾上,有吹笙人,又有鳴響四支竹管似樂器的人,或者是蘆笙和「安克隆」一類的吹奏樂器。「安克隆」是現代西爪哇人著名的樂器。「據萊佛士在《爪哇史》中講到:加里曼丹的達雅克人在游獵時候,往往舉行鳥祭,以定游獵的去向;當游獵隊伍前進時,就鳴響著『安克隆』引路。蘆笙則至今還盛行於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舞蹈時往往同象腳鼓合奏」。看來印度尼西亞的某些部落已有這些樂器了。
② 在巴厘島玩的時候看到過一種樂器,如圖,請問這個樂器叫什麼呢謝謝~~
是甘美蘭里的木琴,其實在常規的樂隊裡面使用的應該是是木頭做的木琴,但是一般在酒店或者SPA等非正規音樂場所里經常有竹製的,因為竹製的竹木琴發音也非常接近甘美蘭音樂風格的需要。
本琴(英語:xylophone)木琴是由一套長方形小木塊組成。這些木塊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時以兩個木製的小槌在木塊上敲擊,發出聲音略似骨頭的枯乾的叩擊聲,音質強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現代木琴的音域有三個八度,過去木琴的記譜法比實際音高低八度,自聖——桑以後,就按實際音高記譜。但是木琴需要其他樂器(如鋼琴、管弦樂隊等)的伴奏才能襯托出其獨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③ 印尼傳統竹製樂器安格龍到底是什麼
安格隆在印尼有500多年的歷史啦。早期的安格隆非常簡單,幾根普通的竹子做出來的,主要是用單件的竹器搖晃來打節奏。隨著時代的發展,安格隆也越來越復雜、精巧,現在它共由31根長短不一的單件竹器構成,按照不同的音律排列起來,在印尼非常流行,大家相聚在一起慶祝的時候少不了它,因為它可以用來演奏世界上所有的流行音樂。
這是安格隆的表演,看一下就知道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zNDI0MDIw.html
④ 五十六個民族的各族代表性樂器是什麼樂器
一、漢族——古琴、古箏、嗩吶、揚琴、簫、二胡、腰鼓
二、壯族——馬骨胡、篳列(波列)、蘆笙、芒鑼、土胡竹筒胡、土胡、葫蘆胡、天琴 、瓦琴、邊鼓、蜂鼓、奘醪、棒棒
三、回族——泥哇嗚(塤)、口琴子 、口弦、咪咪子、簫簫子、角笛
四、彝族——巴烏、口弦、蘆笙、小悶笛、土洞簫、響把、簫筒、葫蘆笙、牛角 、葫蘆絲、馬補、阿烏、四胡、三胡、弦子( 彝族月琴)
五、苗族——角胡、直通簫、蘆笙、蟒笛、蟒筒、夜簫、姐妹簫、苗族大嗩吶、牛角、巴烏、口弦、木葉
六、滿族——鐵簧、八角鼓、龍笛、梵貝、海螺、蠡
七、藏族——鐵琴(鐵胡)、筒欽、剛洞、牛角琴(拉弦)、口弦、扎尼、藏京胡、必旺
八、侗族——蘆笙、玉屏簫笛、芒筒、牛腿琴、侗笛、侗族琵琶
九、瑤族——長鼓、竹枕琴、蘆笙、簫筒、牛角、口弦、獨弦胡琴、黃泥鼓 、一弦琴(彈撥)
十、京族——獨弦琴、三弦琴、竹杠、竹梆
十一、白族——大三弦、蘆管(篳篥)、八角鼓、杖鼓、笳管、木葉、蘆笛
十二、傣族——象腳鼓 、葫蘆絲、叮琴、芒鑼、篳、篳簫、玎列、橫鼓、排笙、葫蘆笙玎 黑、玎嘎那、玎膽
十三、黎族——朗多依、鼻簫、利拉羅(拜)、口簫、笛列、篳、篳達、口弦、木葉、洞簫、椰胡、叮咚、樂杵
十四、畲族——龍角、嗩吶、月琴
十五、佤族——竹鼓 、瓦格洛、短笛、芒鑼、四孔簫、小獨笛、二孔簫、仙簫葫蘆笙、牛角琴(吹奏)、葦笛
十六、水族——銅鼓、蘆笙、芒筒
十七、土族——咪咪、羊皮鼓、笛、嗩吶
十八、羌族——其篥、口弦、羌族手鼓、羌笛、竹質口簧
十九、怒族——布利亞(竹號)、達比亞、葫蘆笙、口弦、比昂、究由
二十、蒙古族——馬頭琴、火不思 、銅欽、剛洞、牛皮鼓 、朝爾、胡琴、低、中音四胡、亞突嘎、四弦琴、丹不勒兒、環鼓
二十一、土家族——溜子鑼、頭鈸、咚咚喹、二鈸、竹號、牛角號、嗩吶
二十二、布依族——勒尤、勒浪(勒犬)、筆管、姐妹簫、牛角、木葉、馬骨胡、布依四胡
二十三、朝鮮族——伽耶琴、細篳篥、鈴鼓、長鼓、玄琴(格門高)、牙箏、奚琴、鈴鼓、草高
二十四、哈尼族——次喔、美都、巴烏、口弦、木葉、煙盒
二十五、傈僳族——額資(呃吱)、口弦、木葉、傈僳琵琶
二十六、拉祜族——小三弦、吐任、蘆笙、葫蘆笙、口弦
二十七、東鄉族——咪咪、鑼、鈸
二十八、保安族——咪咪、銅鈸
二十九、納西族——蘇古篤(渾不似)、波伯、口弦、蘆管、葫蘆笙、二簧、納西胡琴
三十、仫佬族——銅鼓、八音鼓、木葉
三十一、仡佬族——泡木筒(瑪嗚哇)、木葉、蘆笙、角胡、八仙鼓
三十二、錫伯族——額墨、菲察克、葦笛、口弦、東不爾
三十三、景頗族——洞巴、吐良、芒鑼、牛角、三比、口弦、樂杵
三十四、珞巴族——彈篾、達崩、口弦、口琴、竹質口簧
三十五、撒拉族——咪咪、口細、口弦
三十六、布朗族——得波、篳當擔、賽玎
三十七、毛南族——海螺、嗩吶
三十八、普米族——葫蘆笙
三十九、阿昌族——篳朗叨(葫蘆絲)、葫蘆簫、三月簫、銅口弦、三弦、象腳鼓、芒鑼
四十、基諾族——竹簧、貝處魯、竹筒
四十一、德昂族——布賴(葫蘆絲)、馬腿琴、結臘、格擺翁、銳左
四十二、門巴族——那額、四孔笛、里令(雙音笛)、布簡
四十三、裕固族——天鵝琴、海螺號、咪咪
四十四、獨龍族——響篾、拉篾、口琴、芒鍋
四十五、高山族——樂杵、口簧、鼻笛、口弦、弓琴
四十六、赫哲族——薩滿鼓、口弦、抓鼓、口胡、四胡、口銜琴
四十七、維吾爾族——都它爾、彈布爾、艾捷克、手鼓、鈴鼓、木嗩吶、皮皮、卡龍、胡西它爾、薩它爾、熱瓦普、哈密胡琴
四十八、哈薩克族——庫布孜、冬不拉、斯不斯額、熱布卜
四十九、達斡爾族——薩滿鼓、四胡、木庫蓮(口胡)、鹿笛、狍哨、口弦、抓鼓
五十、塔吉克族——乃依、鷹笛、那藝、嗩勒耐依、八朗孜闊木、賽依吐爾、庫木日依、鈴鼓
五十一、鄂溫克族——銅鏡、腰鈴、鹿笛、狍哨
五十二、鄂倫春族——手鼓、口弦、銅鏡、腰鈴、鹿笛、狍哨、抓鼓
五十三、塔塔爾族——曼多林、七弦吉它、手風琴
五十四、俄羅斯族——三角琴、古斯里琴、多姆拉琴、手風琴
五十五、柯爾克孜族——克亞克、考姆茲、那藝、口弦
五十六、摩梭族——笛子
(4)印尼象徵的樂器叫什麼擴展閱讀:
樂器發展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國家對文體產業的發展予以重視,出台各項政策措施支持文體產業的發展,中國樂器製造行業作為文體產業中較重要的朝陽產業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樂器製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大類樂器,門類齊全、品種眾多,大約有鋼琴、提琴、西管樂器等不同類別1200多個型號,規格3萬多個,鋼琴等大類樂器產品已經形成專業化生產格局,鋼琴鐵板、音板、擊弦機、外殼等主要鋼琴部件專業加工廠開始形成規模。
截至2010年12月,中國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19家,總資產152.30億元,工業銷售產值達到193.31億元,實現利潤10.11億元,從業人數69385人。其中,廣東省是中國樂器行業第一大省,「十一五」末樂器工業銷售產值達到52.31億元,與「十五」末期相比將近翻了一番。
⑤ 飛兒樂團的千年之戀開頭的伴奏樂器是什麼好像是印度尼西亞的某種樂器。。。 謝謝了!希望能詳細點。。。
印度的錫塔琴... 一直是神秘的樂器,好多歌曲裡面都有這種樂器的聲音,披頭士的喬治哈里森 就是這種樂器的追隨者 Sitar (錫塔琴) 源於12世紀西亞的長頸的魯特琴, 它來自印度樂器的Veena家族。據說印度錫塔琴的創始人是中世紀的一位著名的Sufi詩人,名叫Amir Khusro。錫塔琴是北印度古典音樂(Hinstani)中最重要的演奏樂器。通過彈撥琴弦,與中空的琴頸和葫蘆狀琴箱產生共振,發出和諧而美妙動聽的聲音。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晚期,人們通過Pandit Ravi Shankar這部作品漸漸熟知錫塔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他還和著名的The Beatle樂隊合作演奏。
⑥ 求印尼樂器angklung(昂格隆)的歌曲!!
我的好友是Angklung(竹管樂器)樂隊隊員之一,等我向她要了以後才寄給你,好嗎?耐心等呵。
⑦ 印尼特有的竹筒樂器的名字叫什麼
竹筒樂器的名稱,建議你登錄一下樂器,我再去查詢
⑧ 美拉尼西亞最重要的吹奏樂器是叫什麼
您好樂器的難易度只體現在上手階段,在管樂隊里,薩克斯管是最容易上手的樂器,通常只需幾個星期就能吹的有模有樣,而雙簧管和巴松管則是最難上手的樂器,雙簧管是吉尼斯世界紀錄里最難演奏的樂器,而巴松管則相當於低音雙簧管,單簧管和長笛位於中間,從氣息上看,長笛要難於單簧管,從吐音等技巧上看,單簧管要難於長笛。如果講最輕松的話應該就是薩克斯管了,其次是長笛和單簧管。另外,單簧管和薩克斯管是管樂隊里對氣息要求相對較低的樂器。希望能幫到你音樂與作曲技術(團隊)——啊啊找抽玩
⑨ 印尼音樂特點
印尼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音樂形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印尼與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在政治經濟。音樂文化等諸多方面有較為密切的交流。在成為荷蘭殖民地後,荷蘭的音樂文化滲透進來,融人印尼文化之中。此外,印尼自身又是一個多民族、多島嶼的國家,種種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使得印尼音樂文化演變成今天這種多樣化的局面。提起印尼音樂,人們會很快想到(梭羅河)、《哎喲,媽媽》、《照鏡子》、《星星索》等充滿熱帶民族風情、優美動聽的歌曲。
印尼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音樂形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印尼與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在政治經濟、音樂文化等諸多方面有較為密切的交流。在成為荷蘭殖民地後,荷蘭的音樂文化滲透進來,融入印尼文化之中。此外,印尼自身又是一個多民族、多島嶼的國家,種種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使得印尼音樂文化演變成今天這種多樣化的局面。
提起印尼音樂,人們會很快想到《梭羅河》、《哎喲,媽媽》、《照鏡子》、《星星索》等充滿熱帶民族風情、優美動聽的歌曲。然而,這只是印尼音樂的一部分,而最具代表性的、最體現印尼傳統音樂文化特徵的、在世界上影響范圍最大的音樂種類是甘美蘭音樂,它是由中爪哇島發起來並流行於全爪哇島和巴厘島的一種音樂。
甘美蘭Gamelan-爪哇語主要是指以打擊樂為主的合奏音樂,同時又泛指一切合奏音樂和演奏這些音樂的樂隊。甘美蘭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8世紀的佛教廟宇的浮雕上,就刻上了甘美蘭樂隊所使用的一些樂器。到了13世紀末至16世紀初印尼的麻嗒巴歇王朝時代,大型的甘美蘭樂隊的樂器已基本備齊,並分為室內、室外兩種樂器組合的形式。到了16世紀以後的馬打蘭王朝時代,二者又逐漸統一起來,形成了規模相當大的甘美蘭樂隊,它的音樂則用於戲劇、舞蹈、影戲的伴奏,同時也用於各種宗教儀式。在爪哇和巴厘島上甘美蘭樂隊頗多,特別是民間群眾自發的甘美蘭樂隊隨處可見,如今它不僅成為印尼傳統音樂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世界人民了解印尼音樂的一個窗口。
甘美蘭樂隊中最早的樂器是鑼,其數目由單個逐漸發展為多個,現在樂隊的樂器有以下四類,第一類:鑼屬樂器,包括大吊鑼、中吊鑼、小吊鑼、大釜鑼、排鑼。第二類:排琴屬樂器,包括木琴、共鳴筒、金屬排琴。第三類:管弦樂器,包括列巴布(甘美蘭樂隊中唯一的弓弦樂器)、切連朋(撥弦樂器)、豎笛(吹管樂器)。第四類:鼓類樂器,甘美蘭樂隊中使用的是雙面長鼓,大樂隊中通常為大小兩個鼓,小鼓的聲音重於大鼓,而大鼓為雄性,擔任主奏,小鼓為雌性,擔任助奏。
在上述13種樂器中,第一類中的前五種為節奏性樂器,在合奏中用來劃分句逗,第一類的第六種樂器和第二、三類中的全部樂器均為旋律性樂器。以上樂器是大型甘美蘭樂隊所必需的樂器,此外,還有一些大樂隊和民間樂隊偶爾還加入一些助奏樂器,如各種碰鈴、鐃鈸、竹木或金屬的拍子板等,然而,這些助奏樂器的存在與否,均對合奏聲部的構成無大的影響。在一些鄉間的小樂隊,其編制較隨意,但鑼與金屬排琴是不可缺少的。
在甘美蘭樂隊演奏的音樂中,有一個女聲或男聲齊唱聲部,他們的歌唱柔美、輕盈,與各種樂器的聲音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令人陶醉。
甘美蘭音樂是一種支聲體的多聲音樂,凡聽過甘美蘭音樂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甘美蘭音樂既復雜又簡單。復雜是因為它有多層的音響、多條獨立的旋律線和各種交錯有序的節奏,它區別於西方音樂中的主調和聲音樂和復調音樂,也不同於東方國家的齊唱、齊奏中派生出來的支聲音樂。簡單是因為一首長大的樂曲其核心旋律似乎是固定不變的,不斷循環往復,好似有始無終。
甘美蘭音樂使用兩種不同的音階,每種音階有三種「帕台特」(帕台特含有調式、音域、旋律型等多方面的意義),見下表:
不同的帕台特表現不同的特定內容,並同時間有聯系(即演奏時間有約束)。如:帕台特「涅姆」的樂曲多表現幸福的情感,並在晚上9——12時演奏。在這點上它與印度「拉格」的時間學說有相似之處。關於甘美蘭音樂中這兩種音階,近百年來有不少西方學者曾研究過,但結果不盡一致。
甘美蘭音樂的曲式結構都具循環性,每一音樂段落可以不斷反復,大吊鑼聲音的出現標志著前一個循環反復段落終止與下一個的開始,樂隊鼓手似乎有指揮的作用,如果沒有他轉換樂段的暗示,樂段將無休止地一直循環下去,這一特徵與印尼宗教的「輪回」觀念有關系。
此外,甘美蘭音樂採用2的倍數式節拍,每首甘美蘭樂曲都有一段序奏,把樂曲的中心內容顯示出來,並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序奏的長短無規定,可長可短。通常爪哇島的甘美蘭的序奏短小,巴厘島的甘美蘭較為長大。
甘美蘭音樂在印尼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是宮廷貴族和民間百姓普遍接受的一種音樂,特別是在民間,是村社居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產生、發展與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與戲劇、舞蹈混生發展的一種藝術,適用於各種典禮、儀式,以展示其威嚴與權力,並對宗教有著深遠的影響。
甘美蘭音樂流行於印尼全島,由於甘美蘭音樂起源於中爪哇島,因此前面我們所講述的均為以中爪哇島為主的甘美蘭音樂,其他地區的甘美蘭音樂在結構、音階等方面與中爪哇島甘美蘭大體相同,但在樂隊編制、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上各地均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在甘美蘭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爪哇島和巴厘島。然而兩島的甘美蘭音樂亦存在著差異。
巴厘島的音樂奔放、熱情,有時可以說是近乎於粗野。它的甘美蘭樂隊演奏的速度、力度對比十分強烈,音樂的快、慢、強、弱轉換突然,時而如急風暴雨,時而又雨過天晴,音樂進行極富戲劇性。它的甘美蘭樂隊中的金屬的或竹製的打擊樂器占支配地位,有的樂隊甚至沒有管弦樂器,如果有,其音響在合奏中也很不引人注目。樂隊的許多樂器都成對使用,相同的兩件樂器在定音上又略有差異,合奏時,音響顫抖起伏、音色更富於變化。這種樂隊演奏出來的音樂音量很大,聽起來頗有華麗輝煌之感。它的甘美蘭音樂在創作上多採用聲部鑲嵌重合的手法來構成旋律,多用培羅格音階。通常節奏較快,風格粗獷活潑,它的戲劇題材多來自民間故事,它的音樂,紮根於人民生活之中。而爪哇島的音樂則顯示得斯文典雅,近乎於單調平淡。爪哇島的甘美蘭樂隊也以敲擊樂器為主,但管弦樂器所起的作用要比巴厘島的大些,管弦樂演奏的對位層部在合奏層中作用極為突出,有些樂曲還以管弦樂器獨奏為引子,故此,整個音樂聽起來有柔美細膩之感。由於它源於宮廷,宗教色彩較濃厚,因此,它的創作風格典雅、纖細,音階多採用斯連羅音階,節奏也比較緩慢,它的戲劇多以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的故事為題材,深受人民的喜愛。
造成爪哇島和巴厘島音樂差異的原因是與其社會、經濟、文化及宗教等諸多因素有關的。爪哇社會經歷了漫長的封建制度,其中,中爪哇的甘美蘭樂隊是在蘇丹王宮廷中培育起來的,雖已流傳到民間數百年了,但其本質上還帶有宮廷音樂的特點,其形式也比較完整規范。而巴厘島在印尼獨立時還是一個村莊集體所有制的社會,村社居民無一例外地參與各種民俗節日與宗教活動,因此甘美蘭音樂的演奏必然帶上了村社群體文化的特徵,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民間藝術的風格。爪哇人民篤信伊斯蘭教,教規雖未阻止其藝術的發展.但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它的風格。而巴厘島人信奉印度教,崇尚藝術,這也許是促進其奔放活潑風格自由發展的原因。
爪哇島和巴厘島的甘美蘭音樂不僅深受印尼人民的喜愛,同時,也正逐漸被世界人民所認識。從19世紀初起,一些西方音樂學者便開始研究甘美蘭音樂,在歐洲和日本,甘美蘭音樂已成為民族音樂學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印尼的一些藝術團體也走出國門,參加各國舉辦的「東方藝術節」,表演甘美蘭音樂,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美妙的音響和獨具特色的樂器,甘美蘭音樂——這一獨樹一幟的印尼音樂,不僅在印尼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史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世界人民了解印尼的傳統音樂文化打開了一扇透明之窗。
⑩ 印度尼西亞的代表樂器是什麼啊
印度尼西亞的民族樂器非常多,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有銅鑼、鐵木琴、鼓及其它管弦樂器等,通常一個樂團的樂器大約有20種左右,戲曲的戲碼以印度宗教的神話故事。
在印尼,甘美朗音樂是具有代表性的、最能體現印尼傳統音樂文化特徵的音樂種類,在世界上影響范圍很大,它是由中爪哇島發起來並流行於全爪哇島和巴厘島。它主要是指以打擊樂為主的合奏音樂,同時又泛指一切合奏音樂和演奏這些音樂的樂隊。在爪哇和巴厘島上甘美朗樂隊頗多,特別是民間群眾自發的樂隊隨處可見,如今它不僅成為印尼傳統音樂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世界人民了解印尼音樂的一個窗口。然而印度尼西亞的傳統音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除了固守傳統,從傳統元素中結合西方的風格創新的音樂也成為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