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媽祖在東南亞的分布狀況
媽祖祖在東南亞的分布狀況
根據湄洲媽祖廟提供的資料,目前世界上有媽祖信眾近2億,媽祖廟近4000座,分布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在科學發達的現代的海外華人,仍然熱衷於修媽祖廟和還願,「這不是單純的信奉問題,更主要的是在媽祖信奉中寄託著深厚的、源遠流長的民族感情之故。」
『貳』 世界三大媽祖廟都分別坐落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三大媽祖廟分別是: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天津天後宮、台灣北港朝天宮。
1、湄洲媽祖祖廟
坐落在「媽祖信俗遺產地」莆田市湄洲島。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林默的廟宇,其建設年代為世界之最。建造於999年的還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後宮,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的分靈宮廟。
1992年10月,湄洲島被辟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與媽祖的名字連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媽祖祖廟和祖廟的「媽祖祭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2、天津天後宮
始建於元朝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年)比天津設衛建城還早七十八年,所以有「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城」一說。
3、台灣雲林的北港朝天宮
是台灣規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媽祖廟,也是全台媽祖信徒的聖地。
媽祖廟的祖廟: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媽祖廟(宮)2500多座。根據1987年台灣報刊統計的數字,台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
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台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媽祖傳說:
傳說媽祖每次在海上救難後,都要給每位遇險者一碗熱氣騰騰,芳香撲鼻的興化壽面,吃後不但會驅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興化壽面即被稱為「媽祖平安面」。
且聞名遐邇,成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逢親友來訪,壽誕喜慶,逢年遇節,家人團聚,都要吃「媽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農歷三月十五日是台灣的醫神保生大帝誕辰。保生大帝台灣民間俗稱「大道公」,宋代福建同安縣白礁鄉人,因其精通醫術、救人無數,被尊奉為神。
『叄』 媽祖廟的分布概況
1、莆田地區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莆田的媽祖廟數以百計,湄洲島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區和山區:沿海地區:福州、廈門、泉州、長樂、平潭、福清、晉江、惠安、漳浦、東山、寧德、羅源、霞浦等沿海地區有五、六十座。山區:仙游縣10多座,永定縣、上杭縣、浦城縣、安溪縣、邵武等山區都有媽祖廟。 湄洲媽祖祖廟坐落在「媽祖信俗遺產地」莆田市湄洲島。湄洲島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積14多平方公里。這里四季如春,綠樹成蔭,天藍水凈,空氣清新。島上景色秀麗,有號稱「天下第一灘」的黃金沙灘九頭尾,有「天然盆景」之絕的日紋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鵝尾山,還有如訴如歌的千古絕唱湄嶼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島被辟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與媽祖的名字連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媽祖祖廟和祖廟的「媽祖祭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一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湄洲媽祖祖廟在世界媽祖文化現象當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是建設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據《莆田縣志》記載,林默「羽化升天」的同年,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賢靈女廟於湄洲島。這座通賢靈女廟即今天的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林默的廟宇,其建設年代為世界之最。建造於999年的還保存完好的莆田平海天後宮,是世界上第一座祭祀媽祖的分靈宮廟。
建造年代較久遠的媽祖宮廟還有建於1086年的莆田聖墩天後宮、北宋元符初(1098-1100年)的仙游楓亭天後宮,以及蓬萊閣天後宮(1122年)、長島廟島顯應宮(1122年)、莆田白湖天後宮(1157年)、泉州天後宮(1196年)等。
首個世界性媽祖社團組織的落址單位。國家批準的首個世界性媽祖文化社團「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2004年在湄洲島媽祖祖廟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成立,標志著媽祖信仰正式被界定為媽祖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 祭祀規格最高的媽祖宮廟。祖廟的「媽祖祭祀」、山東的「孔子祭祀」和陝西的「黃帝祭祀」並稱為中國三大傳統祭典,祖廟「媽祖祭祀大典」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湄洲島每年都要舉辦朝拜媽祖祭祀大典。祭典場面氣勢磅礴,恢宏壯觀,主祭人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或秘書長。湄洲媽祖祖廟是祭祀規格最高的媽祖宮廟。 建設規模最龐大的媽祖廟。始建於987年的湄洲媽祖祖廟歷經多次重修和擴建,已成為規模宏大的廟宇建築群,特別是祖廟的南中軸線廟宇群,全長323米,寬99米,其中天後正殿高19米,寬50米,進深30米,面積987米,可同時容納千人朝拜,正中供奉8米高的媽祖座像,陪侍的有婦幼保護女神陳靖姑和興建宋代著名水利工程木蘭陂的女傑錢四娘以及航海家鄭和、收復台灣的施琅將軍等八大神像。殿前的天後廣場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還有一座高26.5米的大戲台,是祖廟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兩旁的觀禮台及迴廊能容萬名觀眾。而高19米,寬33米,五開間的山門大牌坊則是我國少見的雄偉牌坊之一。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媽祖廟(宮)2500多座。根據1987年台灣報刊統計的數字,台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台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湄洲島媽祖廟建於宋初,開始僅「落落數椽」,名叫「神女祠」,經過多次修建、擴建才形成規模的。其中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就力主擴建過,形成建築規模,日臻雄偉,最後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組建築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舍客房;畫梁雕棟,金碧輝煌,恰似「海上龍宮」。後來廟宇幾經損壞,日漸破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68年),媽祖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幾乎「夷為平地」。
八十年代來,媽祖廟才陸陸續續開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來,台灣媽祖信徒到湄洲島祖廟進香日漸增多,目睹媽祖廟的現狀,海峽兩岸媽祖信徒同心協力,自願捐物捐資,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興建。如今,湄洲媽祖廟不但重顯光彩,而且建築規模遠遠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更加富麗堂皇。目前祖廟建築群是以前殿為中軸線進行總體規劃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三百米,高差四十餘米的主廟道,從庄嚴的山門,高大的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氣勢不凡。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佇立山頂,極目遠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個廟群盡收眼底,構成了一幅瑰麗壯美的山水畫。 在媽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跡」、「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廟里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升天古跡」摩崖題刻在媽祖廟寢殿後的一塊巨大石壁之上,旁有一行小字:住持僧照乘和尚叩立世原洋。石壁上隱約可見千年前僅「落落數椽」的「神女祠」、「人」字形造型。佇立此處,舉頭西望,對岸賢良港隱約可見。相傳,默娘就是在此附近的「石鼓」上坐化升天的。
『肆』 媽祖作為南方信仰,為何可以影響全球45個國家
媽祖,作為一個南方的信仰。而且對於宋元明清的時候非常的流行,而且很多人信仰媽祖,因為都非常的靈驗。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 ,是歷、現代 ,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 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 2009年9月30日 ,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伍』 有哪些國家祭拜媽祖
全世界現有一億多媽祖信徒。台灣2300萬人口中有1700萬媽祖信徒,
佔台灣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媽祖信徒占總人口數的70%,
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占該國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媽祖的信徒則佔了華僑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很大數量的華人,
也都是以媽祖信仰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華僑也是以媽祖信仰為主。
所以,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諸國華人世界中,媽祖信徒版塊形成了龐大的族群,是華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台灣和新加坡兩地,媽祖信徒成了社會的結構主體,是兩地社會的主導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華人社區,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媽祖信仰區,是媽祖信徒為主的族群聚集地。
琉球
古琉球天後宮。據文獻記載,傳入琉球的時間是在14世紀的明洪武年間(1368~1398)。琉球的媽祖廟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和久米島天後宮等3處。
日本
海神天後的東渡日本。中國與日本來往極早而且歷史非常悠久。
日本長崎市內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長崎的媽祖堂的最大特點是由商人「商會」先建媽祖堂,然後把它拓建為佛祖和媽祖合祀的寺廟,把媽祖奉祀在寺廟中。而其目的在於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同時,利用神祈的節日活動加強與日本團結,對日本的民俗起著深遠的影響。後來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國媽祖的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護船神。
東南亞
媽祖的信仰,也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較典型。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台灣
台灣的民間信仰大部份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特別是莆田一帶傳去的。如媽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國王、道教的關帝聖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師、等。媽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尤其在台灣同胞心目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刻。
台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媽祖,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台灣的媽祖廟。據統計,至1930年末,台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台灣漢族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後宮、媽祖廟、天後寺、天後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台灣媽祖廟自清代以後勤部不斷增加,且幾經修建,規模日益壯觀。在媽祖廟中有鎮殿媽、二媽、副二媽、副三媽、四媽,又有三郊媽、斑鳩媽,還有溫陵媽、銀同媽、湄洲媽。除鎮殿媽外,其他媽祖像可供每年輪流誕辰出巡之用。
現澎湖馬公鎮的「提標館」是所有台灣媽祖廟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媽祖廟創建年代雖未記載,但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均創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並且當時還在廟前開了一個墟市叫「媽祖宮市」。
潮汕
福建與潮汕兩地血緣相親同源同俗,在漢族民間信仰等有著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處,尤其是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更為突出。可以說是一樣的媽祖,一樣的海洋情懷!潮汕地區眾多的媽祖宮廟,與歷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關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體現。潮汕地區媽祖也被稱為天後聖母,媽祖廟遍布潮汕的每一個角落,其數量之多無法統計。較多分布在澄海、饒平和汕頭市區等地。 福建莆田與潮汕地區民俗習慣相似,以兩地民眾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表現得尤為突出。
『陸』 天後娘娘的湄洲祖廟
湄洲祖廟,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
湄洲祖廟,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
湄洲祖廟位於台灣海峽西中部湄洲島,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鍾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現為台灣省金門縣管轄)二十海里。
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祇。據不完全統計,台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台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宋雍熙四年(987),媽祖升天後,人們懷念她、紀念她,就在湄洲島建廟祭祀。這廟宇就是最早的媽祖廟。據文獻禮載,當時的廟宇僅「落落數椽」,但「祈禱報賽,殆無虛日」。後來經過三寶等人的不斷擴建修葺,到天聖年間(1023—1032),湄洲祖廟得到受媽祖庇佑的人們的不斷「鳩資擴建」,「廊廡更加巍峨」。此時的祖廟已初具規模。
元朝,湄洲祖廟得到進一步的擴建。洪希文在《題聖墩妃宮》詩中,描寫了「粉牆丹住輝掩映,華表茸突過飛巒」的景象,反映出媽祖廟的建築情況。明朝,湄洲祖廟又得到進—步擴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街指揮周坐主持重建寢殿、香亭、鼓樓、山門。永樂初年(1403),鄭和下西洋時,因媽祖庇佑有功,奉旨遣官修整祖祠(港里)祖廟(湄洲)。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前,親自與地方官員備辦木石,再次修整湄洲祖廟。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總督姚啟型重建鍾鼓樓和山門,又把朝天閣改為正毆,後因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屢次建功,被皇帝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所以人們也稱正殿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妝樓、朝天閣、佛殿、僧房。接著祖廟又建觀音殿、中殿、土地廟等。到清乾隆以後,湄洲祖廟己頗具規模,成為—座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龍宮」的雄偉建築群。
1966年,湄洲祖廟陸續遭到破壞,只剩下聖父母祠(佑德祠)和中軍殿。祖廟的文物也相繼被毀和遺失。唯有媽祖神像在林聰治女士等人的保護下得以倖存。
1978年,中國大地春風化雨,萬物復甦。林聰治等人率領眾鄉親進行湄洲祖廟的重建工作。人們義務投工,硬是在祖廟遺址廢墟上整理出祖廟地基。各地信眾紛紛參與,踴躍加入修復湄洲祖廟的行列。不久,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林文豪任董事長,林聰治任常務董事長,大規模的媽祖祖廟重修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眾志成城,經過多年努力,湄洲祖廟終於完成了大小建築36處的西軸線工程。西軸線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呈軸線分布,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台、聖旨門、廣場、鍾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閣、升天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一系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湄洲祖廟建築群。
為了滿足廣大媽祖信眾的朝拜需要,應海內外媽祖信眾的要求,1997年由清華大學設計的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工程動工。南軸線工程現已建成寢殿,敕封天後宮殿、廡房、獻殿、鍾鼓樓、山門、牌坊、天後廣場、天後戲台等建築物,氣勢恢宏,庄嚴肅穆,舉世無雙。
『柒』 媽祖屬於佛教還是道教
是道教。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媽祖是海神,是海上的守護神,能庇佑海路安全,也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作為海神,也有人認為媽祖屬於後土娘娘管轄。
根據民間傳說,媽祖是被神聖化的歷史人物,她的原型是漁女林默娘。林默娘是宋太祖時期的人物,她出生於福建莆田,她有孝女成道的美德,後來更因海上救援而不幸犧牲,所以被百姓供奉成神,一開始是宋徽宗賜「順濟廟額」,到清朝封為天後,歷朝皇帝一共褒封36次。
媽祖的信仰規模:
中國大陸,媽祖廟分布在22個省市的450個縣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處之多;海南約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門現有媽祖廟10座,台灣地區媽祖宮廟5000多家、媽祖信眾1600多萬人。
國外媽祖廟宇較密集的地區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他分布於美國、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汶萊、印度、朝鮮、挪威、丹麥、加拿大、法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紐西蘭及南非、模里西斯等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媽祖
『捌』 媽祖資料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 ,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媽祖傳說
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已單獨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和其他民間神靈的傳說一樣,媽祖的傳說定型要晚於媽祖信仰產生的時間。
真正專載媽祖靈異事跡的書大約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關鍵則為明政府多次、大規模的海外活動。
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說》給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著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說。
『玖』 第一個媽祖廟建在那裡
湄洲媽祖廟
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鍾便可到達,島上有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祖廟,她就坐落在島北端的牛頭尾山麓。 湄洲島因形似娥眉而得名,面積14多平方公里。這里四季如春,綠樹成蔭,天藍水凈,空氣清新。島上景色秀麗,有號稱「天下第一灘」的黃金沙灘九頭尾,有「天然盆景」之絕的日紋坑,有鬼斧神工之妙的鵝尾山,還有如訴如歌的千古絕唱湄嶼潮音……
1992年10月,湄洲島被辟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湄洲島還與媽祖的名字連在一起。 2006年05月25日,媽祖廟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媽祖姓林,名默,人們昵稱默娘。她在人間只活了二十八個春秋,可她的名字,卻被人們傳誦了一千多年。相傳她自出生至滿月,不啼不哭,默默無聞。她從小習水性,識潮音,還會看星象;長大後「窺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難。她曾經高舉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給迷失的商船導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難扶困,當作終極的目標。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灣口救助遇難的船隻時不幸捐軀,年僅28歲。她死後,仍魂系海天,每每風高浪急,檣桅摧折之際,她便會化成紅衣女子,佇立雲頭,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緬懷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處立廟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天上聖母」、「海上女神」。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媽祖廟(宮)2500多座。根據1987年台灣報刊統計的數字,台灣省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香港、澳門地區有57座;國外有135座,分布在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17個國家。全世界媽祖信眾約有2億人,單台灣省就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信奉媽祖。
湄洲媽祖廟建於宋初,開始僅「落落數椽」,名叫「神女祠」,經過多次修建、擴建才形成規模的。其中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就力主擴建過,形成建築規模,日臻雄偉,最後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組建築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舍客房;畫梁雕棟,金碧輝煌,恰似「海上龍宮」。後來廟宇幾經損壞,日漸破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68年),媽祖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幾乎「夷為平地」。
八十年代來,媽祖廟才陸陸續續開始重建,尤其是近十年來,台灣媽祖信徒到湄洲島祖廟進香日漸增多,目睹媽祖廟的現狀,海峽兩岸媽祖信徒同心協力,自願捐物捐資,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興建。如今,湄洲媽祖廟不但重顯光彩,而且建築規模遠遠超過了歷史任何時候,更加富麗堂皇。目前祖廟建築群是以前殿為中軸線進行總體規劃布局,依山勢而建,形成了縱深三百米,高差四十餘米的主廟道,從庄嚴的山門,高大的儀門到正殿,由323級台階連綴兩旁的各組建築,氣勢不凡。在祖廟山頂,還建有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塑像,面向大海,栩栩如生。佇立山頂,極目遠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個廟群盡收眼底,構成了一幅瑰麗壯美的山水畫。
在媽祖廟附近,有「升天古跡」、「觀瀾」石、「媽祖鏡」、「潮音洞」等景觀,廟里還有重修碑記、御賜金璽、御賜匾額等文物。
『拾』 媽祖廟在哪個地區
全世界的媽祖廟有1500多座,約有2億多信眾。
1、莆田地區: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莆田的媽祖廟數以百計,湄洲島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區和山區:沿海地區:福州、廈門、泉州、長樂、平潭、福清、晉江、惠安、漳浦、東山、寧德、羅源、霞浦等沿海地區有五、六十座。山區:仙游縣10多座,永定縣、上杭縣、浦城縣、安溪縣、邵武等山區都有媽祖廟。
3、台灣地區:有媽祖廟500多座。
4、港澳地區:香港的媽祖廟有50多座。澳門地區:有2座,其中媽祖閣建於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澳門(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媽澳」的音譯。
5、大陸地區:廣東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區:30多座。威海、營口、秦皇島、青島、長島、煙台、蓬萊等地都有媽祖廟。天津天妃宮(公元1226年創建,是全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北京、湖南、貴州、遼寧、丹東、錦州等地都有媽祖廟。
6、世界各地:日本:神戶、長崎及很多島上都建有媽祖廟,有數十座,並成立了信仰組織「媽祖會」。新加坡:天福宮。馬來西亞:有30多座,馬六甲的青雲亭創建於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最為著名。朝鮮、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挪威、丹麥、法國巴黎、加拿大、美國檀香山、舊金山、墨西哥、巴西、紐西蘭、非洲等地都有媽祖廟宇或祀奉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