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的巴東舞有著什麼樣的舞蹈方式
巴東舞,包括男子拳術和女子碟舞,「男子拳術……最後的二童對打,一持小刀,一空手,彼此相持良久。步法手法極嚴。爭戰正急時,亦手童子空手奪刀,頗近直隸山東一帶走江湖之拳術。至女子碟舞,似曾與我國鳳陽府見者彷彿。舞女雙手各執碟,用中指所戴之環擊拍,後有男二女奏幽樂和之」。
㈡ 在印尼人眼中巨港舞是一種什麼樣的舞蹈
巨港舞,印尼華人黃素封在《科學的南洋》一書中這樣介紹巨港舞:「服飾極華麗,舞者綉金盤花之紗籠……如我國清代婦女之綉裙。……舞態極柔雅,上肢動作較下肢為多,恍若我國之古舞。」
㈢ 鬼步舞又叫什麼舞
曳步舞,又稱墨爾本Melbourne Shuffle(Dance),起源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它屬於一種力量型舞蹈,是一種拖著腳走的舞步,動作快速有力,音樂強悍有震撼力(主要是電子舞曲,多為 ),舞蹈充滿動感活力,極具現場渲染力。
曳步舞有很多種風格,各風格的性質不一樣,有些人只知道曳步舞是飄起走的其實不是。曳步舞的主要風格有:硬派、MAS、AUS、BASS、MARK、自由風等(因國籍與地域不同,很多相同風格的叫法略有不同)。
(3)印尼的什麼舞擴展閱讀
1992年,在海外其他地區舞蹈名字混亂,這年澳大利亞人開始將此舞蹈稱呼為Shuffle,由此名字被確定下來。20世紀80年代興起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些地下舞場,其個性的舞步加上強勁的音樂以及個性的服裝,極其吸引人眼光。
2002年12月,澳大利亞一家報紙在頭版講解了,這是Shuffle首次出現於主流媒體,之後就流行到馬來西亞和汶萊(在這兩個國家有Shuffle比賽)後傳播到英國、德國等國家。
藉助網際網路(Internet)、媒體UrbanDance.Cn編舞網等在世界范圍內流行開來。2005年,出版有DVD專題紀錄片介紹墨爾本曳步舞。
㈣ 印尼的「巨港舞」有哪些特點
對巨港舞,印尼華人黃素封在《科學的南洋》一書中這樣介紹巨港舞:「服飾極華麗,舞者綉金盤花之紗籠……如我國清代婦女之綉裙。……舞態極柔雅,上肢動作較下肢為多,恍若我國之古舞。」
㈤ 在印度尼西亞群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哪幾種舞蹈
在印度尼西亞群島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巴厘島和爪哇島的舞蹈。這兩個地區的舞蹈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尤其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的影響。
㈥ 克差舞內容是什麼
《克差舞》在印尼是用來祭拜神明的舞蹈,起源於祭神舞,乃是一種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一般由一些年輕的少女來表演,主要在神廟的宗教儀式上演出。其中合唱的意思是祈求諸神明扶持的禱告,一直唱到少女們達到入神的狀態為止。
整個舞蹈內容選自印度神話《羅摩衍那》,主要講述羅摩衍那王子偕同其妻子和弟弟在深山中被巨怪王用法術變成動物帶走,最後王子動用猴子兵團建造一座連接印度跟錫蘭的橋梁而大獲全勝的故事。傳說,至今在退潮時,在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的海峽還會隱約看到這座橋。故事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眾多巴厘舞蹈一樣,《克差舞》融合了舞蹈、音樂、歌唱、戲劇的形式。但在筆者看來,這個舞蹈至少有三個特點:一是演員至少有數十名;二是無用來伴奏的音樂,舞者喊著「CHAK?CHAK」的口號,配合拍手的節奏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三是高潮時現場點燃熊熊大火,舞者赤腳在火炭上踩踏蹦跳,場面驚險刺激。當幾百名光著胳膊的男子唱著,這種場面十分壯觀。跌宕起伏的節奏,左右搖晃的身體,四周煙霧繚繞的火焰,為舞蹈增加一份自在卻又不失張力,看起來十分愉快。古老的《克差舞》作為宗教祭祀舞蹈,無形中已經被貼上了神聖的標簽,它體現了對神靈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祈禱和嚮往。
《克差舞》
㈦ 印尼的爪哇舞有著什麼樣的民間傳說
爪哇舞「系古時士王戰爭之軼事。……其姿勢多含我國拳勇之手法及步法」。在爪哇古典舞中,有一個中國公主與爪哇公主共舞的舞蹈,舞姿優雅,反映了古代中國公主遠嫁爪哇的民間傳說。
㈧ 在印度尼西亞舞蹈中現今有哪些舞蹈
至今在印度尼西亞舞蹈中,有西爪哇的面具舞、巴厘島的列同格拉冬舞、蝴蝶舞、巴厘女舞、中爪哇的女勇士舞、蘇門答臘的巴郎山舞和少女島舞等等。
㈨ 巴厘島的基礎舞蹈叫什麼
巴厘島基礎舞蹈,主要在迎賓時演出。這段舞蹈充滿靈性,其中的一招一式均源於自然中的動植物的活動。印尼巴厘舞蹈的基本姿態即巴厘舞的動作要領是必須有三道彎曲線,不能含胸佝背,跳舞時大臂要架起,腿部要一直保持圓弧形姿勢。整個舞蹈的動作充分地展現了印尼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有的動作是模仿鳥兒淋雨後抖水的姿態,有的則以頻繁的手臂擺動動作模仿潮起潮落,還有的動作以手腕的翻花舞動模仿兩條蛇相遇的情景。
從《噶博爾》整個舞蹈過程來看,印尼每個地區的舞蹈都有特別的手勢,但這些手勢並沒有特殊的意義。與中國舞蹈生動的面部表情和伸展的動作不同的是,印尼舞蹈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相對較為嚴肅,縱使最開心的情緒也僅僅由眼部與嘴部一些細微的變化展現。舞蹈風格則由舞種決定:男孩舞較為剛硬,女孩舞的動作就相對柔和嫵媚了許多。根據舞蹈功能的不同,還分為勞動舞、祭拜舞等。此外,《噶博爾》舞蹈結合了加美蘭伴奏,有時由舞蹈者邊歌邊舞,還有時伴以戲劇的表演,其演出形式與我國的戲曲藝術非常相似。因巴厘島有人信仰印度教,印尼人的思想中有一種概念,認為人、各種生物與自然環境必須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所以在其音樂舞蹈中始終貫穿著「萬物有靈」和回饋自然的宗教思想。
㈩ 印尼舞蹈分為幾種
印尼人善舞,舞興濃,舞藝高,舞豐厚。人們喜歡把腳下的土地變成舞台,每逢節慶、假期、重大儀式或重要朋友到來時都要載歌載舞。舞著舞著,海島便被冠以舞島之名。
印尼民族眾多,各民族的音樂各具特色。爪哇族的音樂旋律悠揚、柔和,音調低沉;西爪哇巽他族的曲調與爪哇族的相似,但更纏綿、傷感;巴厘族的音樂氣勢雄渾;馬魯古和巴達克族的曲調熱情奔放;馬來族的曲調活潑明朗,節奏歡快。因此,印尼舞蹈種類繁多,風格各異,有許多已經是聞名世界的經典之作,這與印尼的音樂是息息相關的。
從舞蹈的內容和表演手法來劃分,印尼舞蹈可以分為古典舞和現代舞,古典舞大多取材於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的傳奇故事和印尼各地的歷史故事。現代舞多是在民間舞蹈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舞蹈藝術而創編的新型舞蹈,其典型代表是根據《羅摩衍那》史詩及印尼民間故事改編的芭蕾舞。按舞蹈的功能劃分,印尼舞蹈可分為禮儀性舞蹈和娛樂性舞蹈。禮儀性舞蹈是在舉行各種禮儀活動時跳的舞蹈,其中包括宗教舞、宮廷舞、迎賓舞、婚禮舞、喪禮舞等。娛樂性舞蹈則是人們在喜慶和休閑娛樂時跳的舞蹈,這類舞蹈多為民間舞,有不少是表達慶豐收等歡快心情的,有的則是模擬自然風景或表現男女愛情的,例如,傘舞、扇舞、孔雀舞、盤燭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