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腓力牧師是什麼派

印尼腓力牧師是什麼派

發布時間:2022-06-28 19:37:44

㈠ 腓力五世的生平

菲利普五世,英譯腓力五世(Felipe V de Borbón,1683年-1746年)是18世紀的西班牙國王,1700年至1746年在位,其中1726年曾短暫退位。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腓力五世是法國路易王儲之子,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之孫,因此他還有安茹公爵的頭銜。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1661年加冕)死後無嗣。根據其遺囑,王位將傳給安茹公爵腓力(腓力的祖母瑪利亞·特麗薩是卡洛斯二世的姐姐)。腓力的即位引發了持續數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認為瑪利亞·特麗薩在婚約中早已放棄繼承權,王位應由哈布斯堡王室的查理大公繼承,因此他們積極尋找同盟,以其對法國宣戰,並奪回西班牙的王位。
這場戰爭敵對雙方各自與友好國家結成同盟,形成了兩派陣營。法國與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及數個德意志邦國、薩伏依(就如一戰時的義大利,很快便投向敵方)組成同盟;而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則與英國、荷蘭、勃蘭登堡、葡萄牙以及數個德意志小邦國及大部份義大利城邦組成反法同盟。1702年5月,反法同盟正式對法國宣戰。
1710年,俄國在大北方戰爭中獲勝。為防俄國從此稱霸北歐,英國開始獨自與法國進行和談,停止對法的戰事,以抽身制衡俄國。由於英國態度的轉變,反法同盟各國都停止了主動進攻,逐漸與法國停戰。171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大公即位,是為查理六世,這使得查理對西班牙王位要求的合理性降低。因此,1713年4月11日,法國與除奧地利外的反法同盟各國,即英國、荷蘭、勃蘭登堡、薩伏依和葡萄牙,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而在1714年,法國再與奧地利簽訂《拉什塔特和約》。而西班牙方面,則於1713年7 月,與英國簽訂《英西條約》及《西班牙-薩伏依條約》;1714年6月,與荷蘭簽訂《西荷條約》;1715年2 月,與葡萄牙簽訂《西葡條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結果,腓力雖然得以確保國王之位,但條約規定法、西兩國永不得藉此合並,但法國在戰爭中被削弱,英國的勢力則大大加強。 1724年1月24日,腓力五世爭議性地將王位傳給長子年僅十七歲的路易斯一世。傳說是因為腓力五世精神上的缺憾使他無法繼續執政或是腓力五世希望繼承法國國王王位所以先行。
但是不幸的是,路易斯一世在位僅7個月便於當年8月31日,因天花病在馬德里逝世,並無留下子嗣。而腓力的次子斐迪南六世尚且年幼,所以腓力五世被迫重新即位。 腓力五世在位期間,西班牙開始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未年的不景氣中恢復過來。雖然西班牙的人口開始增加,但是因稅制過時,而使國庫出現赤字。國王聘請數以千計高薪的家臣,這些家臣不是幫忙治理國家,而只是供皇室差遣。軍隊和官僚數月沒有薪酬,只靠從新大陸運回來的白銀來勉強支付。1739年,西班牙停止償還負債,宣布破產。
腓力五世患有躁狂抑鬱症而且越來越深。因為他的性格被動,所以他完全受制第二任妻子伊麗莎白·法爾內塞(來自帕爾馬)。伊麗莎白為他生下另一位子嗣卡洛斯三世。1737年8月起,腓力五世的痛苦因為閹伶法里內利的歌聲而得到舒緩。法里內利每晚為國王及王後唱八、九支獨唱曲 。
1746年7月9日,腓力五世於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逝世。他被葬於生前喜愛的聖伊爾德豐索宮(在塞哥維亞附近)。他與第一任妻子薩伏依的瑪麗·路易莎所生的次子斐迪南六世繼承王位。

㈡ 鍾馬田的履歷

一九一一年,他得到名列第二的獎學金,就讀於鄰近蘭傑索的小鎮特勒嘉倫(Tregaron)的郡立學校(Tregaron CoutyIntermediate School)。由於學校和家裡距離太遠,他只好從星期一至星期五,和哥哥哈羅德(Harold)在特勒嘉倫鎮住宿。在特勒嘉倫讀書的三年中,他變得十分想念家庭,內心十分難受和不快樂。特勒嘉倫既寒冷又潮濕,鍾馬田每年都要忍受凍瘡的痛苦。
在學校里,有兩個老師悉心教導鍾馬田兩兄弟。約翰小姐(Miss John)教導古典文學,而寶威爾(S.M.Powell)則教導英文和歷史。鍾馬田在學校的成績斐然,曾獲得數學優異獎,校長路易士先生(G.T.LewiS)頒給他一本談及木刻的書籍作為獎品。 一九一三年,鍾馬田參加加爾文派的循道會(Galvinistic Methodists)在蘭傑索舉辦的夏季聚會(Summer Associstion)。循道會教堂召集這次夏季聚會的主要原因,是紀念威爾斯的大復興家但以理·羅蘭斯(Daniel Rowlands)誕生二百年。
這一次的特別聚會留給鍾馬田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時鍾馬田只有十四歲,從未見過這么大的露天佈道大會。講台是臨時搭起來的,可以容納四至五千的會眾。在那次特別聚會講道的都是當年很有恩賜的、主所大用的器皿,包括多馬士·威廉士(Cr.Thomas Charles Williams)、約翰·鍾博士(Dr.John Morgan Jone)、約翰·威廉博(Dr.JohnWilliams)和普里特牧師(Rev.W.E.Prytherch)。沒有人料到的是,這個參加聚會的,不引人注目的十四歲小孩子,日後竟成為加爾文派循道會有史以來偉大的佈道家之一,捍衛了加爾文的正統信仰。 自從鍾馬田父親的店鋪被大火燒毀之後,鍾馬田的住宅由於建在店鋪後面,也在這次大火中受波及。在這之後中,鍾馬田的心裡一直有一個恐懼,就是他父親鍾亨利是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營運新的店鋪的。這種懼怕父親破產的心理陰影籠罩著他,使他長期缺少安全感。
直到一九一四年一個主日晚上,鍾亨利向全家宣布,他們一家人在幾星期之內要離開蘭傑索,原因是家庭的生意由於過度擴張及缺少營運資金,周轉發生困難,近乎破產。鍾亨利這樣做出宣布,對鍾馬田反而是一種心理解脫,三年來的噩夢使他寢食不安。
破產後的鍾亨利面臨抉擇,是帶著一家人移民加拿大,開始新的生活,或者是留在英國等待新的機會。 一九一四年八月,鍾亨利從加拿大回到英國,並且決定到英國的京城倫敦去開辟新的天地。鍾馬田一個人到倫敦去和父親會合。那是一段艱辛的日子,父子兩人穿過大街小巷,留心櫥窗的告示,閱讀報紙上的小廣告,一切的努力,只是徒勞而已。他父親既因破產,缺少資金,而親威朋友又不肯借錢給他們,父子兩人共同經歷的沮喪和失望,是鍾馬田畢生難忘的。
經過了無數次的挫折,鍾亨利終於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底,以低廉的租金,在倫敦的攝政街七號(7,Regency Street)開設一間牛奶商店。到了十月,鍾亨利的妻子和另外兩個男孩才從威爾斯來到倫敦。一家人再度團圓,一齊住在牛奶商店的樓上。神一直暗中眷顧鍾亨利一家,破產後的鍾亨利,一開始時籌不到五十英磅來繳交業主威斯先生(M.D.Willams),想不到有一個住在威爾斯的馬夫願意借出這筆款項。在神的祝福下,生產蒸蒸日上,賺得的利潤很快地清還了積壓下來的債務。一家人終於掙脫了貧困的枷鎖。這時候鍾亨利認為孩子們的前途要緊,不需要在店裡為他幫忙。一九一五年一月,鍾馬田和弟弟榮森(Vincent),一起被父母送到聖瑪麗邦文法中學(St.Marylebon Grammar School)讀書。 鍾亨利每到主日,就會帶著鍾馬田三兄弟到倫敦查寧十字路(Charing CrossRoad)的威爾斯教堂(Dr.TomPhilliPS)(Welsh Chapel)聚會。鍾亨利一家人家鄉觀念很重,在家裡還是講威爾斯方言,而在威爾斯教堂,鍾亨利可以與流落到倫敦的威爾斯人談談家鄉事,並結識來自故鄉的親人。他們到威爾斯教堂的第一個主日,坐在他們一家人後一排椅子的,即是腓力斯醫生(Dr.TomPhilliPS)一家。腓力斯醫生到倫敦已有二十年,是倫敦著名的眼科醫生。腓力斯醫生的父親伊文·腓力斯牧師(Rev.Evan PhilliPs)是威爾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牧師,也是一八五九年到威爾斯大復興的屬靈領袖之一。
那一個主日,腓力斯醫生帶著妻子、十八歲的兒子、十六歲的女兒貝珊(Bethan),還有十歲的幼兒來到威爾斯教堂聚會。貝珊留意到前排坐著新從威爾斯來的一家人,但她沒有想到她會成為三兄弟之中一位的妻子。但是鍾馬田早在威爾斯的紐加塞耳·埃林(Newcastle Emlyn),就留意到腓力斯老牧師身旁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孫女。在鍾馬田童年的腦海中,貝珊的倩影一直揮之不去,沒有料到那一天鍾馬田竟在異地倫敦重晤童年時印象深刻的女孩子,可說他們實有緣分。 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年方十六歲的鍾馬田,正式成為倫敦極有名望的聖巴多羅繆醫院(St.Bartholomew's Hospital)的醫科學生。聖巴多羅繆醫院簡稱巴斯(Bart's)。巴斯有六百張病床,是倫敦最大的醫院。
鍾馬田進讀巴斯的同一天;貝珊·腓力斯也進入倫敦另一優越的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攻讀醫科。雖然鍾馬田念念不忘貝珊,但貝珊覺得,鍾馬田比她小十八個月,她要慎重考慮。在撮合鍾馬田和貝珊的婚事上,貝珊的父親腓力斯醫生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從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四年,鍾馬田這個醫科學生,一直參加腓力斯醫生帶領的主日學。腓力斯醫生一直鼓勵學生討論問題、發掘問題,鍾馬田的伶俐口才,和聰慧頭腦甚受腓力斯醫生的欣賞。
腓力斯醫生的父親伊文·腓力斯牧師(Even Phillips),是威爾斯歷代以來最偉大的屬靈偉人之一。他被尊稱為十九世紀威爾斯的屬靈巨人;正如他的孫女婿鍾馬田是二十世紀的屬靈巨人一樣。伊文·腓力斯牧師經歷過兩次威爾斯大復興運動,一次在一九0四至一九0五年,一次是在一八五九年。伊文·腓力斯曾多年在威爾斯的組輥塞耳·埃林(Newcastle Emlyn)教堂任牧師,親眼看見一九0四的威爾斯大復興,並認識該次大復興的傑出領袖伊文·羅伯斯(Evan Roberts)。

㈢ 請詳細敘述馬其頓與腓力二世

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該地公元前4世紀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由上、下馬其頓兩地區組成。上馬其頓是高原山區,僅有幾個關隘與外界相通。下馬其頓土地肥沃,適於農業,是馬其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對於上馬其頓有傳統上的宗主權。

馬其頓人的民族成分比較復雜。在早期青銅時代,一批操希臘語的部落遷至馬其頓,後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臘。可能在公元前7世紀,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馬其頓人佔領了埃蓋,擴張到了下馬其頓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馬其頓國家。他們崇拜希臘的神只,特別崇拜宙斯和赫拉克里斯。其他希臘語部落則在上馬其頓與伊利里亞人、派奧尼亞人、色雷斯人相混合。從整體上看,馬其頓人不是純粹的希臘人,但與希臘人有淵源關系。

馬其頓人在文明發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臘人大大遲了一步。在希臘城邦已達到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馬其頓剛跨入文明社會的門檻。國王是全國土地的主人,戰爭中最高的統帥,在對外關繫上代表著國家。他同時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庫。但他的統治權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轄下的各個部落仍保持相當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戰時作為國王名義上的藩屬出兵打仗。國王的王位世襲,但須經過人民的認可,人民還有權廢黜國王。涉及到叛國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審判。馬其頓人多為農民和牧民,同時也都是戰士。國王在部落貴族中選擇他的戰友,戰友要完全忠於國王,平時參與宮廷事務,戰時隨國王出征。從這些戰友中,國王選拔一些人組成他的「議事會」。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侵略希臘,馬其頓一度受波斯統治。但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一世(約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臘城邦,告以波斯的軍事情報。

進入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一躍而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馬其頓國王們把希臘的先進文化引入他們的宮廷,與希臘城邦進行貿易。經濟的發展使馬其頓的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村莊變成村鎮,佩拉成為馬其頓最大的城市和王國的首都。

馬其頓的真正強大是在腓力二世之時。公元前359年初夏,馬其頓人選舉前國王的幼子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身份攝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為人質,與底比斯名將伊帕密南達結識為友。他細心了解當時希臘各邦的政治形勢、外交方式與戰爭方法。這一經歷大大有助於他以後的成功。他受命於危難之際。這時,馬其頓局勢比較混亂,某些屬地企圖脫離馬其頓而獨立,腓力的同父異母兄弟們則伺機爭奪王位。腓力審時度勢,干練沉著,很快穩定了局面,贏得了聲威和權力。可能就在這時,馬其頓人廢掉了幼王,推舉腓力正式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

腓力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首先加強了王權。他通過征服、聯姻、挑選戰友、分封等手段,把各部落的貴族控制在自己的范圍之內,並削弱他們的權力。對於邊遠之地,由於吞並的時機還不成熟,就讓當地維持舊制。至於征服來的土地則並入馬其頓,並扶植自己在那裡的力量,以加強馬其頓的統治。他藉助傳統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稱是赫拉克里斯的後裔。

軍隊是腓力征服與統治的最重要工具。為了提高軍隊的機動能力與戰鬥技術,他在部落兵制的基礎上,創建了主要由貴族和富裕農民組成的常備軍,歸國王直接指揮。腓力吸取底比斯軍隊編制的特點,組成了更為密集、縱深的馬其頓方陣。他加強了軍隊的武器裝備,並建立了強大的艦隊。總之,腓力的軍事改革使馬其頓的各個兵種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協同作戰。腓力的平定希臘,亞歷山大之遠征東方,其軍事憑借就是這支馬其頓軍隊。

經濟是立國的基礎,腓力絕不甘心被排除於海上貿易之外。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開出海口,開采潘革翁金礦(年產1000塔蘭特)。尤為重要的是進行了幣制改革。他放棄了古老的波斯幣制,銀幣採取色雷斯制,金幣採取阿提卡制。這樣,馬其頓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貨幣流通的范圍內自由貿易,特別是能同南部近鄰卡爾息狄斯同盟進行貿易。

腓力的改革使馬其頓成為巴爾干半島的軍事強國。西邊的伊利里亞、伊庇魯斯、東邊的色雷斯、北邊的派奧尼亞,都在他的勢力范圍之內。腓力雄心勃勃,有強烈的征服慾望。在王權強化,國土擴大,實力增強,既無內亂又無外患的情況下,南部內爭猶酣的希臘城邦自然成了他進一步征服的目標。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斯拉夫人7世紀大量遷居馬其頓地區,10世紀下半葉至1018年,薩莫伊洛建立了第一個馬其頓國。

837年時保加利亞征服了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Ohrid(奧赫里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了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馬其頓,並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統治。

㈣ 美軍牧師一般是什麼教派

隨軍牧師,都已經叫牧師了,肯定是基督教啊

㈤ 帕薩尼亞斯的詳細簡介

腓力二世在征服希臘之後原本有針對波斯的進一步的擴張計劃,西元前336年春,至少有1萬人的先頭部隊,受腓力派遣,渡過了赫勒斯滂海峽,大軍將在秋天隨腓力出發。一場震動歐亞非大陸的戰爭帷幕就要拉開。但腓力竟突然在當年夏季女兒的婚禮上遇刺身亡。這個暗殺事件發生在前336年的馬其頓古都埃格,王室聚集此地,並慶祝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和腓力女兒克麗奧佩脫拉的婚禮,當腓力二世沒有警戒下進入城內的戲院時,他被他的近身護衛官保薩尼亞斯所殺,刺殺者得手後連忙逃走,並逃到埃格城門前,騎上協助者備妥的馬匹逃遁,但最後終被三名腓力的侍衛追上並被殺。
對於為何保薩尼亞斯會殺了腓力二世,相當難探討,在古代史書上也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當代亞里斯多德的紀錄是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他簡潔說了腓力會被保薩尼亞斯殺,是因為保薩尼亞斯曾得罪腓力岳父阿塔羅斯的部下。
15年後,史學家克來塔卡斯(Cleitarchus)對此事多加描述並且可能修飾這個事件,百年後,克來塔卡斯的版本受到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採用,之後的史家也是如此。在狄奧多羅斯的歷史第16冊中,描述保薩尼亞斯是腓力的同性愛人,但因為怨恨腓力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也叫保薩尼亞斯的年輕男子上,他嘲弄腓力的新情人的行為,讓那個年輕人拋棄他的生命,這使得那個年輕人的朋友阿塔羅斯開始對付保薩尼亞斯,於是阿塔羅斯藉由邀請保薩尼亞斯晚宴,趁機把他灌醉,在對他性侵來加以報復。
當保薩尼亞斯向腓力控訴此事,但腓力感覺不好去懲處阿塔羅斯,因他正要派阿塔羅斯和帕曼紐率軍小亞細亞,去建立一個橋頭堡以利腓力的東征大業。加上腓力自己娶了阿塔羅斯的女兒或是侄女克麗奧佩脫拉·歐律狄刻,實在不想冒犯阿塔羅斯。於是腓力為了緩和保薩尼亞斯的怒氣,把他提升至自己的近身護衛官,然而保薩尼亞斯應此似乎把怒氣轉到那個讓他無法報復並使自己被羞辱的腓力身上,他開始計劃謀殺案。在一段時間後,阿塔羅斯率軍前往與波斯作戰,保薩尼亞斯開始他的陰謀。其他史家如查士丁,則認為亞歷山大和其母親奧林匹亞絲至少在此案中得利,奧林匹亞絲甚至毫不掩飾她對保薩尼亞斯的感激,如果認為查士丁的記載是正確的話,那當晚她從放逐的地方回來,並給予保薩尼亞斯的屍首頭冠,為他築墳,並命人每年為他獻祭。
現代的學者認為古代文獻都難以令人相信,對於保薩尼亞斯而言,他的弒君動機難以令人接受。而亞歷山大和奧林匹亞絲涉案也令人起疑,若要暗殺腓力的話,他們就難以受到效忠腓力的軍隊支持。總之,腓力竟突然在當年夏季女兒的婚禮上遇刺身亡,可謂壯志未酬,馬其頓的王位由其子,也就是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西元前356~323)繼承。

㈥ 腓力一世的1.早年生活

菲利普於1640年9月21日出生於位於法國萊昂的聖日耳曼堡,作為國王的兒子,菲利普在嬰兒時期便被授予「國王之子(Fils de France)」的稱號,排名在他的法國皇太子哥哥路易之後。在菲利普三歲的時候,他的哥哥繼位為法國國王,因此從一出生起,菲利普就是法國王位的第二繼承人,被稱為「殿下」。
他出生於他父親路易十三,孔代公主與康沃爾公爵夫人在世時期,為著名的波旁王朝成員。他出生一個小時後,在由主教多米尼克·賽金的主持的一個私人儀式下受洗並被命名為菲利普。為了紀念當時法國最近一次在阿拉斯阿圖瓦戰役中取得的勝利,路易十三想給嬰兒授予阿圖瓦伯爵的稱號。然而最終,遵循傳統的路易十三還是授予了他安茹公爵的稱號,這個稱號自十四世紀起一般就被授予給國王的次子。洗禮過後,菲利普被交由弗朗索瓦絲·德·索偉亞與藍塞克侯爵夫人照顧,這兩個女人同時也照顧過他的哥哥。 自路易十三於1643年五月去世後,他的哥哥登基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們的母親,安娜王太後撤回了已故國王制定的國王與紅衣主教馬扎然平權的協定。馬扎然曾任路易十三的宰相,而現在,安娜王太後一個人操控了國王,傳言在她的兩個孩子還未出世時她就已經在謀劃此舉了。作為國王唯一的弟弟,菲利普從小被稱呼為「小殿下」,因為他那還健在的叔叔加斯頓————同樣也路易十三的弟弟,在當時被人們稱為「大殿下」。而在他的叔叔死後,他才正式被人們稱為「殿下」或是奧爾良公爵。
孩童時期的菲利普可愛迷人並且非常聰穎,蒙龐西埃女公爵曾誇贊他為「世上最好看的孩子」,而她母親的摯友兼知己莫特維爾夫人則在後來說他有著活潑的創造力,安娜王太後覺察到了這一點,於是便稱他為「我的小女孩兒」,並且鼓勵他穿女孩子的衣服,即使在他青年時期依然如此,這最終也成為了貫穿菲利普終生的一個愛好。因為他所變現出的柔弱,他在當時曾被人指責為「有史以來最愚蠢的女人」。在青年時期,菲利普經常著女裝參加舞會,比如說,他曾打扮為一位牧羊女。考慮到加斯頓的叛逆習性不僅僅是被投石黨運動誘發,還因為他曾秘密與外國公主私奔,因此離開皇家兄弟並且相互疏遠多年,所以菲利普的同性戀傾向在當時並沒有受到苛責,這是因為王太後希望他日後不至對他的哥哥產生威脅。據傳,當時的紅衣主教馬扎然還將自己的外甥菲利普·朱利安·曼西尼送去作為殿下的第一位同性伴侶。據說即使是結婚後,殿下依然和一些貴族當眾調情,全然不顧他的兩任妻子。
在1647年秋季,菲利普感染了天花,後來在巴黎皇宮痊癒並得到休養。一年後,他被從原來照顧他的女人身邊帶走,並且在1648年的時候在巴黎皇宮接受正式的公開受洗。他的教父母分別是他的叔叔加斯頓和英國王後亨利埃特·瑪利亞。後來,他被交由弗朗索瓦絲·德·拉·莫特·勒·瓦耶以及舒爾西修道院院長撫養。並且在普拉西·普拉斯蘭元帥那裡接受教育。他的老師全部由被她母親選為最高監護人的馬扎然代為挑選。對他的教育包涵蓋語言,歷史,文學,數學以及舞蹈。除了擁有一名自己的管家以外,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在他的母親與馬扎然的監視下,以確保他在國王身邊沒有任何實際的經濟自由。
在菲利普八歲的時候,內戰「投石黨運動」在法國拉開帷幕,運動一直持續到年,以兩個主要階段為代表,一個是「投石黨運動的發起(1648-1649)」,一個是「神聖戰爭(1650-)」。在內戰中,為了躲避那些反對馬扎然的貴族的攻擊,皇室家族於1651年2月9日舉家逃離巴黎,逃往位於法國萊昂的聖日耳曼堡。當戰爭過去後,菲利普和他的家族遷居到杜伊勒里宮。杜伊勒里宮是蒙龐西埃女公爵原先的住宅,位於巴黎皇宮的對面。在1654年6月7日他的哥哥路易十四的加冕典禮上,菲利普作為主持牧師為他的哥哥戴上王冠。終其一生,菲利普都被稱為是禮儀與華麗服飾的忠實愛好者,並且熱衷於確保一切典禮上的一切細節符合法度。
對於菲利普來說,1658年是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的性取向得到了確證。宮廷里傳言馬扎然唯一的外甥,菲利普·朱利·曼西尼,納佛爾公爵,成為第一位為菲利普「破身」的人。人們稱納佛爾公爵為「義大利的婊子」,這是當時人們對男同性戀的稱謂。在這一年後,菲利普第一次接觸到了菲利普·德·洛林,也就是後來的洛林騎士,後者最終成為了他一生摯愛的愛人,彼此都在對方的身上傾注了最深的感情,並且他們的命運始終密相連。
騎士在法國宮廷中獲得「外國王子」的稱號,他的一個表兄為當時的洛林公爵。根據當時的德克·凡·德爾·克拉瑟所述,騎士曾是菲利普兩任妻子最大的敵人。據他所說,洛林家族作為法國的一個分支,就像禿鷲一般貪婪,並且在十七世紀五十年代,像釣鯨的釣竿一般牢牢釣住了殿下。小王子對於騎士過分的熱愛引起了亨利埃特夫人以及宮廷主教科納克的不滿,但這本身就是為穩固國王基業而設定的,多虧了騎士那機敏的頭腦和吸引人的面龐,殿下最終走上了一條與他哥哥截然不同的道路。

就在同一時期,菲利普遇見了以傲慢著稱的吉什伯爵阿芒德·德·格拉蒙,後者讓殿下深深迷戀。當時宮里還有流言稱菲利普其實還有一位女性情人,據說他對馬扎然的一位侄女女公爵梅西耶表現出興趣。當時菲利普的另一位情人是埃菲阿侯爵安托萬·科伊菲爾,後者作為狩獵隊長進入到菲利普的生命之中,並且一直居住他的宮里,直到菲利普去世。
1658年6月下旬,路易十四重病。據稱是患了傷寒,當時路易幾乎被宣告死亡,然而在7月中旬,他開始慢慢恢復。國王的這場重病讓菲利普成為了預定的王位繼承人,並且受到了全宮上下的關注。為了防止他被傳染,殿下被禁止與他的哥哥見面。在這場事故中,安娜王太後開始與他的次子親近,並且對他表現出了比往常更多的喜愛。然而在路易康復後,菲利普又被孤零零地丟了下來。後來在1658年,菲利普做出了一個重大的購買決定,他買下了距離巴黎10千米遠的聖克魯城堡。在1658年10月8日,這棟城堡的創建者赫瓦特在城堡中舉行了盛宴以迎接皇室家族的入住。兩周後,10月8日,菲利普以240000利佛的價格買下了這處居所,並立刻就開始組織裝修並開始美化這棟小別墅。

㈦ 腓力的著名人物

一.門徒腓力 基督的十二使徒之一
腓力
腓力是一個希臘名字,按理他應該有個猶太名,但聖經中未見提及。這個名字與以後在曠野向太監傳福音的腓利相同,而事實上是兩個人,中文聖經譯成不同的字是聰明的,免致混亂。腓力在五旬節後就不見其名,據外傳記載,他在主升天以後大發熱心,不久就殉道。他名字的原意是真理的戰士,他真是基督的精兵。我們用三個角度來看他: (約一:43~46)
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有一天,主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在路上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這么簡單的一個呼召,腓力就跟從了主,做主的門徒。在那個不信的時代,主曾比喻成「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的麻木社會里,為什麼腓力這么快捷的接受主的呼召呢?從他以後對拿但業的見證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素常留心考察先知預言的人。他對真理認識極深,一遇見主耶穌,就認識出他是彌賽亞來。主一句簡短的話就吸引他做了門徒,而且馬上心裡火熱,去找自己的朋友拿但業來見主。
腓力找著了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腓力不是施洗約翰的門徒,沒有受過正式的神學訓練;那時主耶穌也沒開始行神跡,對腓力也沒說過什麼預言;但一個熟知真理的人站在真理面前,馬上就能認出來。腓力說得多麼透澈,正像主以後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向那兩個門徒所說的一樣: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廿四27)。今日仍有許多人認為舊約不過是猶太人的歷史加上一些神話傳說,對現代人沒什麼關系;這種人可以說是對真理沒有完整的認識,沒有深刻的了解。正如拿但業一樣,馬上頂一句: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么?拿撒勒是近在身邊的小城,怎麼一下跟古時的偉人先知拉上關系呢?腓力沒有辯駁,只跟他說了三個字:你來看。
這又是腓力對真理有深刻認識的表現。我們不用空口辯論,在真理之外繞圈子,徒傷感情;你自己來認識真理,站在真理前面,就完全清楚了。拿但業果然看見就信了,而且以後在門徒的名單中常與腓力同列,成為腓力的同工。我們領人歸主也當如此,把他直接領到主面前去,主的話自然會感動他,拯救他。 (約六:4~7)
腓力對真理固然有認識,但需要信心上的操練。腓力似乎膽子很小。一次有幾個希利尼人要求他領他們去見耶穌,他不敢直接領去,轉而告訴安得烈,安得烈才陪他一道去告訴耶穌(約十二:20~22)。主耶穌當然知道他每個門徒的弱點,故此在變餅的神跡以前,特意挑出腓力來對他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聖經上特意註明: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可惜腓力沒考上,他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
可見一個人有真理的知識還不夠,必需加上實際信心生活的操練。我們常常犯這個毛病,明明知道聖經上這樣這樣說,但生活上遇到難處時,就忘了聖經上的應許,只用自己的頭腦來打算。腓力本該回答主說:主阿!你能用水變酒,一定也能用石頭變餅,你有什麼吩咐,請盡管說吧!我們一定照行。這是從經驗得來的操練。他也可以憑純全的信心說:主阿!只要你說一句話,我們就都得飽足了。你是永生神的兒子,在你沒有難成的事。如果他能應用摩西和先知書上的史實,他該說:主阿!你看是求神從天上降嗎哪下來好呢?還是命令烏鴉叼餅來好?
可惜腓力一聽到要買餅給這么多人吃,就自顧自的打起算盤來了。一個餅多少錢?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餅?算一算這個數目可真大,廿兩銀子的餅還不夠一人咬一口呢!低頭打算盤就忘記仰頭看主了,連問題都聽錯了。主問的不是錢,是問到什麼地方去買。是食物的來源問題,不是購買力的問題。信心軟弱的人多可憐!看人看環境看自己,都是難處。如果仰頭看主,求主,什麼難處都沒有了,神的恩典要充充足足的賜下來,使我們享用不盡。 (約十四:6~11)
腓力一開始就認識主耶穌是彌賽亞,但可惜三年來與主同行,似乎沒什麼長進,以致在最後晚餐時,還提了一個愚蠢的要求。那時,主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而且又很清楚地加上: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說得這么清楚,腓力還要愚蠢地求: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主不得不責備他: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想必腓力當初遇見了彌賽亞,就知足了,沒有進一步的追求更深認識他。屬靈的事情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停留在原來的地位上慣了,就連當初認識的都迷糊起來了。永遠在道理的開端,永遠做吃奶的嬰孩,怎不叫主感嘆呢?現在他的禱告都變得愚蠢了,跟那些只求神跡不要救恩的希利尼人沒有兩樣。他的目的只求自己的滿足,不是神旨得成,真是個軟弱的信徒,為自己求福求壽求平安求子孫學而有成,從不求怎麼過合乎神旨討主喜悅的生活。
二.腓力(傳福音者)早期基督教會的七位助祭之一
希律·腓力 希律大帝之子 腓力 (敵對教皇) 第十二位敵對教皇
腓力一世 (莫斯科牧首) 莫斯科牧首
腓力二世 (莫斯科牧首) 莫斯科牧首 馬其頓
腓力一世 (馬其頓)
腓力二世 (馬其頓)
腓力三世 (馬其頓)
腓力四世 (馬其頓)
腓力五世 (馬其頓)
腓力(希臘語:Φιλιππoς;?~公元前326年)為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在前327年亞歷山大征服印度時,他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之一,統轄希達斯皮斯河(今傑赫勒姆河)流域,之後,在亞歷山大征服摩臘婆和歐克西德拉卡(Oxydracae)區域後,把這些領域也交給腓力管轄。隨著亞歷山大繼續往南征服印度,最後南至印度河和奇納布河的交匯點這塊區域都交給腓力。當亞歷山大於至印度河和奇納布河的交匯點時,命令腓力在此處建造印度河畔亞歷山卓。 近代歷史學家朵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認為腓力是安提柯一世的父親。至少可以確定他們是出身於上馬其頓Elimiotis的貴族。
亞歷山大離開印度並在返回巴比倫途中,於前326年腓力被手下的僱傭軍所謀殺,亞歷山大隨即寫信給印度的塔克西勒斯(Taxiles)和歐德摩斯,令他們暫時接管腓力的轄區。
腓力(希臘語: Φιλιππoς ; ?~公元前318年),他在前327年被亞歷山大大帝任命為粟特總督,並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統治所有行省中最遙遠的一個。在亞歷山大逝世後,各繼業者重新分配了帝國勢力,在前321年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里腓力改任帕提亞總督。在前318年,鄰近的米底亞總督培松企圖在帝國東部擴張他的勢力,進攻鄰近帕提亞行省,殺了腓力並任命其兄弟歐德摩斯為帕提亞新總督。
腓力(希臘語:Φιλιππoς ,公元前四世紀人物),是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之子,也是卡山德的弟弟。
前323年,據查士丁記載,腓力和他的兩個兄弟卡山德、伊奧拉斯被人懷疑有毒殺亞歷山大大帝的嫌疑。在之後於前313年,卡山德派遣他率領一支軍隊入侵埃托利亞,但當腓力進軍至阿卡納尼亞(Acarnania)時,傳來伊庇魯斯國王埃阿喀得斯已經重獲王位的消息,腓力於是回頭攻擊埃阿喀得斯,並在一場激烈的戰役中大破對手。埃阿喀得斯率領殘軍與埃托利亞人會合,腓力接著在另一場戰役擊敗伊庇魯斯和埃托利亞的聯合軍,這次戰役埃阿喀得斯戰死,並使埃托利亞人放棄易於攻陷的地區,而撤入在山區的要塞中。
腓力(希臘語:Φιλιππoς , ?~公元前306年),是安提柯王朝國王安提柯一世和王後斯特拉托妮可一世的兒子,在前310年他父親派他率領一支軍隊討伐反叛的將軍菲尼克司(Phoenix),收復達達尼爾海峽周遭的城鎮。他於前306年死去,就在他父親正要去遠征托勒密埃及之時。
古羅馬
菲利普 (羅馬帝國) 羅馬皇帝,即「阿拉伯人」菲利普
法國
腓力一世 (法蘭西)
腓力二世 (法蘭西)
腓力三世 (法蘭西)
腓力四世 (法蘭西)
腓力五世 (法蘭西)
腓力六世 (法蘭西)
西班牙
腓力一世 (卡斯蒂利亞) 卡斯蒂利亞國王
腓力二世 (西班牙) 西班牙國王
腓力三世 (西班牙)
腓力四世 (西班牙)
腓力五世 (西班牙)
勃艮第
腓力一世 (勃艮第)
腓力二世 (勃艮第)
腓力三世 (勃艮第)
薩伏依
腓力一世 (薩伏依)
腓力二世 (薩伏依)
德國
腓力 (士瓦本) 士瓦本公爵和不被公認的德意志國王
腓力一世 (黑森) 黑森藩侯
美國
菲利普王 北美印第安人的領袖,領導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戰爭
當代人物
菲利普親王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即愛丁堡公爵
菲利佩王子 西班牙王儲

㈧ 牧師,修女是哪教的干什麼的女的可以當牧師嗎

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有牧師,原意是指導老師,為教徒傳道解惑的。基督教沒有修女,只有天主教有,它的原意是指那些自願把一生奉獻給上帝、侍奉上帝為他服務的女性。原則上女的不能當牧師,但現在有些地方把這個制度改良了,比如上海有些基督教的教會里就有女牧師。

㈨ 是誰派使者到羅馬元老院控告腓力

由於對馬其頓和羅馬的態度不同,色雷斯各城邦中存在著尖銳的派系斗爭。腓力的老對頭優米尼斯曾派使者到羅馬元老院控告他,元老院作出裁決,強迫腓力退出色雷斯和希臘的一些據點。腓力服從了裁決,但是心中卻加深了對羅馬的不滿和仇恨,也導致了他又一次開始做戰爭的准備。

㈩ 印尼是什麼派穆斯林

印度尼西亞,遜尼派穆斯林

閱讀全文

與印尼腓力牧師是什麼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國際生是什麼意思 瀏覽:20
印度人盤子里吃的什麼東西 瀏覽:872
中國最大城中湖是什麼 瀏覽:352
印尼虎頭苗有什麼好 瀏覽:614
英國衛褲怎麼穿正確 瀏覽:714
哪個日本動漫在中國受歡迎 瀏覽:244
奧運會印度首金是什麼項目 瀏覽:72
泰國聽中國哪個明星歌多 瀏覽:765
去伊朗做什麼最賺錢 瀏覽:105
義大利衛浴奢侈品牌有哪些 瀏覽:80
英國海盜有多少人 瀏覽:596
世界盃中國贏了越南後如何 瀏覽:504
德國和伊朗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614
怎麼給印尼的人打錢 瀏覽:246
伊朗為什麼打擊美軍 瀏覽:217
中國人去印尼怎麼辦簽證 瀏覽:582
在印度用什麼表示尊敬 瀏覽:437
中國大海是哪個省的 瀏覽:577
去義大利可以辦哪些工作簽證 瀏覽:151
印度處方葯多少錢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