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港口有哪些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港口有:井裡漢,丹戎不碌,泗水(蘇臘巴亞),三寶壟,沙璜,巨港,巴東,萬鴉老,望加錫,日惹,雅加達,井裡汶,勿拉灣 。
勿拉灣:
位於印尼西北部蘇門答臘(SUMATERA)島東北沿海的紐納恩(NUNANG)河口,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西北側,是蘇門答臘的主要港口之一。
⑵ 爪哇島的人文地理
島上的特里尼爾(Trinil)是以1891年發現直立人,或稱「爪哇人」的化石而著名。這也表明早在80萬年以前爪哇島已成為人類活動的場所。爪哇的移民顯然來自東南亞大陸。早在西元前2500年爪哇已有家庭農業。
1.印度教和佛教時期
約在公元1世紀印度商人來到爪哇,其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的勢力得到發展,8世紀,當時的馬打藍(Mataram)王國處於繁榮時期。馬打藍王國以爪哇中南部為其中心,由沙倫答臘(Shailendra)王朝統治。盡管最初是濕婆印度教的信徒,馬打藍王朝的後來諸王接受了大乘佛教。公元9世紀末和10世紀初,爪哇的婆羅浮屠(Borobur)、梅都(Ment)和其他許多地方均建立了巨大的佛教紀念物。
馬打藍的勢力衰落後,東爪哇有一個國家曾一度得勢,直到它與蘇門答臘島上的強大的室利佛逝(Srivijaya,三佛齊)帝國發生沖突,並於1006年被擊敗。國王愛爾朗卡(Erlangga,1019-1049年在位)設法重振這個國家,使之恢復元氣。當他在位期間,文學藝術欣欣向榮,印度史詩首次從梵文譯成爪哇文。由此開創了將印度教思想灌輸到普通人民的道路。愛爾朗卡將其王國平分給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是諫義里(沿布蘭塔斯〔Brantas〕河)的統治者,較為強大。這一地區一直是爪哇文化的中心,直到13世紀(當時西爪哇仍由室利佛逝統治)。諫義里王國成為香料貿易的貿易中心。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及中國商人都曾來到這里的各個港口作短期逗留。
後來爪哇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東爪哇瑪琅(Malang)高地的新柯沙里(Singhasari)王國。格爾達納卡拉(Kertanagara,1268-1292年在位)是這個王國最偉大的國王,他統一了爪哇,並將其權力擴張到婆羅洲南部、巴里島及其他東部島嶼。隨著格爾達納卡拉的早逝,他的王國也就瓦解了。隨後,在東爪哇的麻喏巴歇(Majapahit)帝國於1293年建立。該帝國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絕大部分,甚至包括在蘇門答臘的前室利佛逝的領土。這一強大帝國的締造者是首相加查瑪達(Gajah Mada,1331-1364年在位)。14世紀末期麻喏巴歇王朝開始衰落,很可能是在16世紀初消亡的,此時伊斯蘭教徒摧毀了印度-爪哇統治的最後殘余。
2.穆斯林王國的興起
最早的伊斯蘭教傳教者被稱為「九位使節」(Wali Songo),他們其中的幾個來自中國,並被認為與當時鄭和遠洋貿易在馬六甲海峽的影響力有很大關系,其中很多傳教者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伊斯蘭教被接受的同時,其教義也被融入了當地人長久以來的一些信仰,所以爪哇島的伊斯蘭教帶有明顯的本地特色。
若干世紀以來,穆斯林商人都曾訪問過印度尼西亞群島,但只是在15世紀時麻喏巴歇王國才感受到穆斯林商人的競爭所產生的嚴重影響。當穆斯林國際貿易網在這一地區不斷發展時,沿海的爪哇人面臨兩種選擇∶與穆斯林戰斗或聯合。最後許多爪哇人與穆斯林聯合。16世紀初東爪哇的許多港口完全與垂死的麻喏巴歇帝國脫離關系。在中爪哇和西爪哇也建立了幾個穆斯林王國,部分原因是西爪哇的巽他人(Sundanese)在較早的時期受印度殖民的影響較少,因而能較快地適應伊斯蘭教。16世紀時,帕姜(Padjang)、馬打藍、勃良安(Preanger)、切里博(Cheribon)、萬丹(Bantam)都成為在爪哇的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其中,馬打藍在1580年代曾控制東爪哇和中爪哇,是最後一個大爪哇王國。
3.荷蘭殖民時期
1596年荷蘭船隻首次訪問爪哇,荷屬東印度公司迅速在沿海建立若干貿易港口,並在巴達維亞(雅加達)市設立總部。該市於1619年被荷蘭控制。從1670年代起,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始宣稱它控制了爪哇的各個穆斯林王國。17世紀的最後25年中,西爪哇的一些穆斯林王國承認該公司的統治權,1743年爪哇中央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也照樣行事。1755年,馬打藍王國的剩餘部分被畫分為兩個荷蘭的屬國∶蘇拉卡爾塔(Surakarta)及日惹。在荷蘭人對當地的貴族施行強迫交付制度下,爪哇農民種植水稻、槐蘭、糖類、胡椒、咖啡等作物。荷蘭人殘酷的殖民統治激起了爪哇人民前赴後繼的反抗。
179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關閉,荷蘭政府接管爪哇的行政權。1811年-1816年爪哇曾短期受英國統治,後仍由荷蘭管轄。1825年-1830年發生了蒂博尼哥羅領導的的爪哇人大起義,荷蘭付出很大代價才將這次反抗鎮壓下去。整個19世紀,在全部荷屬東印度群島中,爪哇得到最集中的發展和受到最嚴密的統治。因而在20世紀初期爪哇很自然地成為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的中心。從1903年開始,爪哇人在地方政府中供職的日益增多。1925年,印度尼西亞人在人民議會中佔多數席位。
荷蘭殖民時期,清朝稱爪哇為「噶羅巴」。清俞正燮《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 聖祖仁皇帝康熙五十五年十月辛亥聖訓雲:朕訪聞海外有呂宋、 噶羅巴 兩處地方。 噶羅巴 乃紅毛泊船之所, 呂宋 乃西洋泊船之所,彼處藏匿盜賊甚多。」徐繼畲在《瀛寰志略》中提到一本書,名《海島逸志》,乾隆五十六年撰成,作者是王大海。王大海,漳州府龍溪縣人,應試不第,泛海至爪哇,徐繼畲說他「居噶羅巴十年,贅於甲必丹某之家」。「噶羅巴」泛指爪窪島:「甲必丹」,為Kapitan之音譯,荷語為Kapitein,漢語之意是上尉。
4.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1945年,爪哇為日本人所佔。1950年爪哇成為新近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爪哇島同時也以爪哇猿人而著名,直立人於約公元前100萬年到達爪哇,在爪哇東部的布蘭塔斯河附近曾經發現過直立人化石。兩百萬年之前,在巽他和迪古爾(Digul)高原充沛的降雨,使得大量熱帶植物生長繁茂,為很多史前文化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1.印度教和佛教王國
爪哇文化、語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亞次大陸語言文化的影響,很多歷史遺跡都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佛教聖殿遺址婆羅浮屠,和布蘭班南印度教神廟(Prambanan)。 二世紀東漢孝順皇帝永建六年(131年)葉調國派遣使東漢。 「葉調」就是古代爪哇島梵文名 Yavadvipa 的對音。 五世紀東晉義熙八年(412年)高僧法顯登陸耶婆提。耶婆提就是Yavadvipa, 就是古代爪哇。 後漢到隋朝稱為呵羅單 唐朝稱為訶陵、闍婆 宋朝爪哇島上有三個國家:塔魯納國在西部,馬打蘭在中部,諫義里在東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東爪哇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遣使朝貢。當時穆羅茶王已統一爪哇島,勢力擴展到巴哩島、渤林邦、並和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國交戰。但東爪哇-三佛齊戰爭結果,東爪哇國兵敗,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被殺。三佛齊勢力擴展入爪哇島。 13世紀爪哇島上信訶沙里國崛起。 1290年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Kertanagara)將三佛齊逐出爪哇。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亞薩(Kertarajasa)創立強大的滿者伯夷王朝, 以滿者伯夷城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 隨後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被叛將賈亞卡特望(Jayakatwang)殺害。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從福建泉州渡海,登陸爪哇,聯合滿者伯夷王克塔拉亞薩攻打信訶沙里國叛將賈亞卡特望,滅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元史稱滿者伯夷為「麻偌巴歇」,是爪哇國的國都。 滿者伯夷被稱之為最顯赫的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曾一度統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滿者伯夷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教奉為神的Majapahit桔樹。到了16世紀,當穆斯林王國取代滿者伯夷在西部島嶼的地位時,滿者伯夷王國轉移到了東面的巴厘島。 明朝稱為爪哇。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過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蘇魯馬益(Surabaya)、滿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在第六七世紀,很多海洋勢力王國在蘇門答臘和爪哇崛起,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水域。同時,伴隨著與中國和印度興盛的海上貿易往來,這些王國繁榮一時。在此期間,不少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者翻譯了很多文學和宗教典籍。
2.穆斯林王國與荷蘭殖民統治
最早的伊斯蘭教傳教者被稱為「九位使節」(Wali Songo),他們其中的幾個來自中國,並被認為與當時鄭和遠洋貿易在馬六甲海峽的影響力有很大關系,其中很多傳教者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伊斯蘭教被接受的同時,其教義也被融入了當地人長久以來的一些信仰,所以爪哇島的伊斯蘭教帶有明顯的本地特色。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今天的雅加達)建立了「貿易和行政管理總部」。在殖民統治時期,荷蘭人將注意力集中在雅加達和其他一些海濱城市,例如三寶壟和泗水。荷蘭殖民者還通過一些歸順的本土勢力,間接對這個多山的島嶼進行統治,例如爪哇島中部的馬打蘭王國。
19世紀,荷蘭政府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手上接管了東印度群島,1830年荷蘭統治者開始實行所謂「耕種制」(荷蘭語cultuurstelsel en cultuurprocenten)的變相奴役制度,導致了大范圍的飢荒和貧困。隨即發生了各種政治和社會反抗運動,其中一位名叫Multatuli的荷蘭作家寫了一本名叫《Max Havelaar》的小說,以抗議當時的社會狀況。迫於各種反抗運動此起彼伏,1901年荷蘭國會通過倫理政策(Etnisch beleid),客觀上使一部份爪哇人接觸到荷蘭式教育,在這些人中,出現了很多傑出的印尼民族主義者,並且在二戰後的印尼獨立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爪哇的居民屬於蒙古人種的海洋支系(或南方支系)。島上住有3個主要的種族集團,即占優勢的爪哇人、巽他人和馬都拉人,還有兩個較小的種族集團:滕格爾人和巴杜伊人。爪哇人占爪哇人口的近70%,主要住在島的中部和東部。巽他人主要住在西部,馬都拉人住在爪哇東部和馬都拉島。這3個主要的種族集團都講馬來語,絕大多數人是穆斯林。 另外還有約200萬-300萬華人。
爪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770人。爪哇島的面積僅為全國土地的7%,而其人口佔印度尼西亞人口的大多數。爪哇的人口成長率一直很高;1815年人口約500萬,20世紀初則增長到約1億人。絕大部分人口仍在農村,但爪哇的城市已迅速增長。主要城市是雅加達、萬隆(Banng)、三寶壟(Semarang)、泗水(Surabaya)、蘇拉卡爾塔(梭羅)和日惹。在中南平原和北部平原地區,農村人口密度最高。 島上2/3以上的土地都已開墾,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幾百年來形成的一個由運河、水壩、溝渠、水庫組成的精密的灌溉網,大有助於島上水稻生產。其他作物有玉蜀黍、木薯、花生、大豆和甘薯,絕大部分種植在低地地區,由農民在小塊土地上經營。開成梯田的山坡和灌溉後的水稻田是農村景象中最常見的特色。生產木棉、芝麻、蔬菜、香蕉、芒果、榴連果、柑橘和植物油供當地消費。出口茶葉、咖啡、煙草、橡膠、金雞納(奎寧的原料,種植在西爪哇高地)、甘蔗、木棉(種植在島的東部)和椰子。這些專供銷售的作物中,有幾種曾一度通常在大的家庭種植園中種植。飼養牲畜,特別是水牛,主要作為拉畜。輸入咸魚和干魚,但在中爪哇和西爪哇的池塘和稻田中也養魚。爪哇生產的奎寧佔世界奎寧產量的絕大部分。
西北海岸外的阿周那(Arjuna)油田是印度尼西亞石油的主要來源。有一條天然氣管道將這些油田和芝勒貢(Cilegon)連接起來。在芝拉札(Cilacap)、札普(Jepu)和泗水均有煉油廠。島上也開采少量的錳、硫磺、磷酸鹽、金和銀。小規模的製造業包括蠟染印花、鑄鐵、銀器加工、農具、鞣革、瓷磚及其他陶瓷製品的生產。較大的工業包括紡織、橡膠製品、汽車裝配、釀酒,以及生產鞋、紙張、肥皂、水泥、香煙的工廠。
普哇加達(Purwakarta)附近的賈蒂盧胡(Jatiluhur)水壩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水壩。一個發達的鐵路和公路網連接各主要城市。雅加達有國家無線電網總部,還有一個國際機場。泗水和雅加達附近的丹戎不碌(Tanjungpriuk)是主要港口。 西元3-16世紀的印度-爪哇式建築包括婆羅浮屠的大型窣堵波(stupa,建於800年左右)和梅都廟;塞烏(Sewu)佛廟(建於9世紀);壯觀的濕婆廟普蘭巴南(Prambanan,建於9世紀);聖浴池賈拉通達(Jalatunda,建於10世紀末)和巴拉漢(Belahan,建於11世紀中葉);及圓形的印度廟加邦(Jabung,約建於10世紀)。
1.婆羅浮屠佛塔
在爪哇島中部的日惹市,西北約40千米處,有一群大約建於公元778年的婆羅浮屠佛塔,被稱為與金字塔、吳哥窟、萬里長城、泰姬陵、比薩斜塔等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這些建在丘陵上的石刻藝術,歷經戰亂、地震、火山爆發和宗教紛爭等等天災人禍,在漫長的歲月中,熱帶樹木繁茂的枝葉與根基,不僅裂開了浮屠的岩石,也掩蓋了這座丘陵上的寺廟。
所謂婆羅浮屠,按印尼土語解釋,它即指「丘陵上的寺廟」之意,通常「浮屠」是指佛塔。婆羅浮屠的建築結構與式樣不同於一般的佛教寺院,據說從空中往下看,整座建築形成一個幾何形的曼陀羅,也就是下寬上窄階層式的塔形狀。在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確認後,從1973-1983年才開始大規模全面發掘、修復。
2.普蘭巴南
在建造婆羅浮屠相同的時代,印度教徒也不甘示弱。在位於日惹東北方約16千米的地方,建造了一個擁有237座大大小小的神廟的龐大神廟群,命名為「普蘭巴南」。然而,普蘭巴南因為與吳哥窟建築如出一轍,其規模又遠遠小於吳哥窟,因此,知名度要遜於婆羅浮屠。 有泗水、雅加達、萬隆、三寶壟等。
在印度尼西亞13700多個島嶼中,面積僅占國土7%的爪哇島當屬首善之島。這里集中了首都雅加達、第二大城市泗水、第三大城市萬隆、第三大港口三寶壟以及著名歷史名城日惹、茂物等全國的主要工商業、旅遊城市。從交通上看,爪哇島的鐵路長度佔全國的75%,由此不難看出爪哇島在印度尼西亞的重要位置。 爪哇島上約有200-300萬華人華僑。回顧歷史,早在公元前已有中國人漂洋過海到爪哇島了。在爪哇島上發現了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雕像、陶器和薄綠釉龍勺。荷蘭考古學家德·弗玲斯研究印尼出土的中國陶磁器得出結論,認為遠在2000年前中國人已漂洋過海踏上印尼國土,有的可能已在西爪哇的萬丹定居下來。
東晉時代高僧法顯自陸路去印度取經,在取海道歸國途中曾於晉安帝義熙七年(公元411年)漂泊至耶婆提(即爪哇島)。法顯是我國史籍上提到的最早到過爪哇島的中國人。
唐朝末年(9世紀),中國東南沿海的部分居民因黃巢起義而逃至三佛齊的巨港。南宋(公元12-13世紀)印尼華人社會初步形成。元末明初(14世紀中葉至15世紀初)印尼華人社會已十分繁榮。
15世紀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撰《瀛涯勝覽》爪哇條載:「滿者伯夷……國有三等人,……一等唐人,皆是廣東漳泉等處人竄居此地……多有從回回教門受戒持齋者。」這說明在鄭和抵爪哇之前,那裡已有一些華人,部分是華人穆斯林。
而清朝末年的「下南洋」則使華人數量急劇增長。最多可能達到3000萬以上。
長期以來,華人與當地人民一起,辛勤勞動,友好相處。16世紀末以後,印尼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不斷遭到殖民者的干擾和破壞。從那時候起,尤其是近百年來,兩國人民在反抗殖民主義和外來侵略的斗爭中,患難與共,互相支持。在反抗殖民主義的斗爭中,他們並肩戰斗。1740年巴達維亞華人反荷起義(紅溪事件)就是一個光輝的例子。1945年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成立後,華人也為維護印尼獨立和發展經濟作出了貢獻。1956年蘇加諾總統訪問廣州時,對當年支持過印尼人民斗爭的華僑領袖黃潔說:「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你們的幫助,讓我們再次表示感謝。」
在長期的文化和貿易交往中,華人起了重要的橋梁作用。1955年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指出:「遠在我們兩國第一次通航有海上貿易以來,印尼便和中國一直是友好鄰邦。中國的航船不僅帶來了貨物,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中國商人、工人和手工業者,他們在我國定居下來,帶來了中國的技術和古老的文化,直到現在,我國許多島嶼上還保留著這些文化的精華。」
不過,自從1960年代印尼軍人執政開始,印尼政權便開始大規模地排華。他們以「清共」為名,屠殺了50多萬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遂與其斷交。到1998年,印尼排華騷亂又起,上千華人遇難,而爪哇島上的華人往往首當其沖。
⑶ 印度尼西亞的棉蘭、坤店、巨港在地圖上哪個位置呀
棉蘭:北蘇門答臘省首府,位於北緯 3°42『、東經97°48』。
坤店: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位於赤道南側、東經104°10』。
巨港:南蘇門答臘省首府,位於南緯 3°2『、東經104°33』。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棉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巨港
⑷ 印尼加里曼丹新幾內亞蘇門答臘三島中哪個物產最豐富哪個免稅商品最多蘇門答臘島哪個城市距離巴丹島最
=================
蘇門答臘島經濟最發達
=================
蘇門答臘島經濟最發達,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盛產棕櫚,使到蘇門答臘島成為印尼物產最豐富的一個省份。蘇門答臘島沿岸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使到該島獲得「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的美稱;另外該島也擁有煤和黃金礦床。
=======
免稅商店
=======
三個島嶼都有免稅的地方,如西新幾內亞的首府查雅普拉、北蘇門答臘省的首府棉蘭、西蘇門答臘省的首府巴東、南蘇門答臘省的首府巨港、亞齊省的首府班達亞齊、加里曼丹的邦加檳港、明古魯省、明古魯市、坤甸、帕朗卡拉亞等地方。
⑸ 請問大家印尼有哪幾個國際機場呢
截至2020年,印尼全國有179個航空港,其中達到國際標準的有23個。據2008年美國《世界概況》統計,印尼共有機場652個。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運輸需求,印尼交通運輸部計劃在2030年之前新建14個機場。
1、北乾巴魯機場
北乾巴魯機場是印度尼西亞的機場,服務北乾巴魯,廖內群島。機場經常和西姆第二國際機場聯系在一起,主要飛往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一些城市,如雅加達,新加坡,吉隆坡,馬六甲,棉蘭和峇淡島等。近幾年,廖內省航空公司開始為機場提供航班服務,機場也是廖內省航空公司的總部基地。
2、巴東機場
巴東機場主要服務印度尼西亞蘇門達臘島,位於巴東西北約23公里。巴東機場有一個航站樓提供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17個登機櫃台,5個行李傳送帶,和9售票櫃台。機場計劃將跑道延長250米,以能夠使波音747飛機起跑降落在跑道上。
3、巴厘島國際機場
巴厘島登巴薩國際機場位在印度尼西亞巴厘省南部,是印度尼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在登巴薩以南約 13 公里處。其原文機場名來自於印度尼西亞國家英雄-伍拉·賴。巴厘島機場是印度尼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機場相當靠近旅遊發展蓬勃的南巴厘島,休閑勝地庫塔就位在其北方 2.5 公里處。
4、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
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三字代碼(IATA):CGK;四字代碼(ICAO):WIII)位於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以西20公里,於1985年4月開始營運,名字來源於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和副總統穆罕默德·哈達。機場建築以印尼王宮為範本。在2007年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被列為全世界第35個繁忙機場;在2008年被列為全世界第8個最有特色的機場。
5、朱安達國際機場
朱安達國際機場(IATA:SUB,ICAO:WARR)位於印度尼西亞泗水附近的詩都阿佐,是該國第二大機場。
⑹ 巨港是哪個國家
巨港是印度的。
巨港,原稱舊港,又稱巴鄰旁。是印度尼西亞南蘇門答臘省首府,蘇門答臘島南部最大港口與貿易中心。面積400平方公里,市內水道縱橫,有「水城」之稱。
巨港是印尼第四大商埠,商貿發達,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與中國的貿易額保持在前10位。有大型煉油廠,以油管連接穆西河流域各油田和占碑;還有化肥、橡膠、造船、陶瓷、紡織、機械和咖啡加工等工業。出口原油及油製品、橡膠、胡椒、茶葉、咖啡、藤條、松香和煤炭。
⑺ 印尼在中國哪個位置靠近哪個國家 與我國的歷史淵源頗
印度尼西亞在中國的南部。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中關系
從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開始,印尼曾發生過許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迫害華僑華人的慘劇。如1945年11月的泗水慘案、1946年3月的萬隆慘案、同年6月的文登慘案、8月山口洋慘案、9月的巴眼亞底慘案、1947年1月巨港慘案等。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印尼仍經常發生許多較大規模的反華、排華動亂,如1963年3月至5月從西爪哇蔓延到中、東爪哇的排華騷亂、
1965-1967年全印尼性的排華浪潮、1974年由反日運動引起的排華騷亂、1978年雅加達由學生示威引發的反華騷亂、1980年11月中爪哇的排華暴動等。在20世紀80年代,各種大小程度不同的反華、排華流血事件此起彼伏,幾乎每年都在印尼各地上演。
1965年,蘇哈托領導軍隊鎮壓了官方聲稱的「共產主義政變」,隨後上台執政。擁有軍權的蘇哈托宣布印共為非法組織,同時展開「清共運動」,從1966年開始,總共持續了三年之久。所謂「清共」,其實就是屠殺。
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把這段期間的印尼稱為「20世紀最慘的集體謀殺」,估計這一連串針對華人的行動,自1967年10月展開,印尼當局將西加里曼丹與馬來西亞交界處一片廣邈的土地畫為「紅線區」,強迫居住在該區域內的華人往山口洋、坤甸等都市遷移;印尼軍方還指稱有九名達雅族(印尼高山原住民)的長老被華人所殺。
當時,報仇心切的達雅人在許多華人住所前面放置了盛有雞血或狗血的紅色土碗。這是達雅人復仇的記號,任何達雅族人見到紅碗,都有責任入屋將裡面的人趕盡殺絕。也正因為如此,當年的排華事件又稱為「紅碗事件」。
1965年,時任印尼總統的蘇加諾(蘇卡諾)由於政治立場傾向共產主義陣營,當時的美國政府策動印尼軍人推翻蘇加諾政權,但為蘇加諾的手下翁東(Letkol Untung)所悉破。
所有政變軍方領袖,除了蘇哈托以外都被處決。而蘇哈托組織了反對的軍人,蘇帶了精銳的私人部隊從蘇門達臘遷到首都,並進入首都進行大規模鎮壓行動,在印尼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
緊接著之後不到一年之內,把印尼的共產黨員幾乎趕盡殺絕。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曾參與援助蘇加諾的印尼政府,導致大量華人遇難。
1998年5月14號,在印尼發生排華暴動。印尼總統蘇哈托指使印尼軍隊以及一部分暴民,對在印尼的中國華人實施了極其殘忍的屠殺,持續3天之久,死傷的華人數上千,數千華人婦女被強奸。
死1500多人,約169名華人女子被奸殺(也有雅加達人權與婦女研究組織經整理後的報告顯示,5月發生的騷亂中,印尼各地總共發生5000多起暴徒強奸或輪奸華裔婦女的慘案,其中以雅加達每天發生的100多起最為嚴重),暴行震動了全世界。對中印關系產生了長遠的消極影響。
黑色五月暴動:「黑色五月暴動」是指從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亞(主要是:棉蘭、巨港、楠榜、雅加達、梭羅和泗水)穆斯林發動的一系列針對華人的燒、殺、奸、擄、掠等暴力活動,華人死傷數以千計。亦稱為「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或「印尼五月騷亂」。
(7)印尼巨港附近哪裡好玩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
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1963年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
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牽頭的印尼國有企業聯合體,當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了雅萬高鐵合資協議。
雅萬高鐵將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的時間將縮短為約40分鍾。
⑻ 新加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哪些城市有客船印尼有哪幾個免稅島印尼的新幾內亞島經濟怎麼樣
由新至蘇門答臘島的船有這幾個城市:最近的巴丹島(batam),吉里文島(karimun),民丹島(bintan)還有汕尾(tanjungbatu).蘇門答臘島的最大城市是棉蘭(medan)從巴丹島坐飛機80分鍾。坐船24小時。以前免稅島在巴丹,現在不是啦,想買名牌便宜那就去香港吧。巴不亞離新加坡約5000千米,島內經濟不咋的,部落也都住在深山裡你去那拍紀錄片嗎?
⑼ 這是印尼哪裡 誰能幫忙看一下
PD. SURYA INTI ALAM (公司名)
JI.Blabak (地址Jl.某某)
No.3 (地址號碼)
RT 27A RW 15 Kelurahan 3 IIir (在印尼習慣用RT某某,RW某某,Kelurahan某某,代表具體位置)
Kecamatan(這個的意思也像上面Kecamatan某某,代表具體位置)
It II(這個的話不知道是不是跟上面連在一起,我看它好像不跟上面連在一起,
而有別的意思LT II,我想是Lantai II,二樓的意思)
palembang Indonesia(巨港,印度尼西亞)
⑽ 印尼泗水離巨港的距離
1396公里
泗水在爪哇島的東部,巨港在蘇門答臘島的南部,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