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鰵魚是什麼
黑鰵魚指米魚,屬於鱸形目石首魚科,似鱸而肉粗,但肉質略粗糙,體色發暗,灰褐並帶有紫綠色,腹部灰白,背鰭鰭棘上緣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
體側扁,略延長。口腔內為鮮黃色,上頜外齒為犬齒狀,尤以前端2枚最大。體背部為銀灰褐色,腹部灰白,背鰭灰黑,軟條的基部具數列小圓鱗,占軟條高度的1/3。
胸鰭腋部上方有一晴斑,其餘各鰭灰黑色。米魚體形為兩側扁平向後延長狀,背、腹部淺弧形。產東海舟山洋面。以農歷6一8月為漁汛期,而以7月為旺汛,每逢大潮汛,漁船競相出海作業,晨出晚歸,捕獲甚豐,是寧波海漁特產之一。
大米魚棲息於水深15—70米,底質為泥或泥沙海區,白天下沉,夜間上浮,喜歡小股分散活動,不集成大群。米魚為小區域性洄遊魚類,產卵季節魚群相對集中。大米魚屬於捕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關足類和十足類為食。
性成熟個體的體長約為500毫米,懷卵量70~200萬粒。
不同地區的大米魚具有不同的繁殖期,在長江口外的大米魚為7~8月,在舟山群島的大米魚為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的大米魚為4~5月。產卵後魚群重新游向攝食區,一部分游向較深的海區。
㈡ 這種魚叫什麼名字,有人知道嗎急
如圖 , 鰭天竺鯛 學名
天竺鯛科 Apogoninae 鰭天竺鯛屬 Pterapogon 海生魚類
下圖為 考氏鰭天竺鯛 Pterapogon kauderni,俗稱 泗水玫瑰、珍珠飛燕魚
於印度洋海域,主要分布於印尼。由於過度捕撈,每年都有近90萬條珍珠飛燕魚被捕,這12年來珍珠飛燕魚的數量減少了89%,已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屬於瀕危物種。
㈢ 中間帶黑條的什麼的魚
虎皮魚,學名為四帶無須魮(Puntius tetrazona),又名四間魚、四間鯽魚。原產地是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內陸水域。虎皮魚體高,似菱形,側扁,小的時候只有2——3厘米,大的時候長5-6厘米。體色基調淺黃,布有紅色斑紋和小點。從頭至尾有4條垂直的黑色條紋,斑讕似虎皮。背鰭高,位於背上中部,尾柄短,尾鰭深叉形。
虎皮魚體高,似菱形,側扁,長5~6厘米。
體色基調淺黃,布有紅色斑紋和小點,從頭至尾有4條垂直的黑色條紋,斑讕似虎皮。背鰭高,位於背上中部,尾柄短,尾鰭深叉形。
最適生長水溫24~28℃,最低溫度不要低於18℃,在18℃這個范圍內虎皮魚就極容易生病,要求含氧量高的微酸性的老水。
雜食性,但愛吃魚蟲、水蚯蚓等活餌料,干飼料也攝食,愛吃雜食。
虎皮魚好群居,游泳敏捷、活潑,成魚會襲擊它魚,尤愛咬絲狀體鰭條,不宜和有絲狀體鰭條的魚(如神仙魚)混養。宜同種群養。
㈣ 泰國虎魚和印尼虎魚的區別
泰國虎魚:
1、體型:多數的泰虎體型比較寬厚,在水族箱中體長可達60厘米左右。多數是「V」字尾紋的,只有少數的泰虎身體修長多數是「CT尾紋」的,還有「H」尾的,實際上本人覺得體型可以是辨別雌雄的依據之一,其辨別雌雄的方法還有好多,比如鰓蓋,體色,肛門等,即使辨別出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的,在水族箱基本不可能繁殖成功的。
2、身體紋路:身體紋路有三紋和四紋的,常見的以三紋的為主,腮蓋後面的紋路多數是「S」形的,中紋鐮刀狀直接指向肛門後端,第三道紋路基本是直線狀的,中紋和第三道紋路基本是保持平行,多數是中紋寬於第3紋。尾紋有三道的(號稱印尼尾)、有兩道半的(V字尾和CT尾),很多初養虎者都以尾紋來區別印尼和泰虎的標準是錯誤的。
3、體色:由於泰虎生活的地域不同而有紅皮虎和黃皮虎之分,大多數的泰虎的體色比較穩定很少變黑,只有在和其他魚打鬥時顏色會變的很灰暗,紋路會變的和膚色相當。
4、鰭、尾柄:30厘米以上泰國虎的鰭和尾柄是濃黑的並有好多斑點,虎越大越老鰭和尾柄越濃黑斑點越多
㈤ 印尼帶魚的特點
印尼帶魚的眼睛為黃色,表皮明顯比東海帶魚黑,體型一般更大。肉質粗,燒好吃起來有「粉粉」的感覺。
㈥ 黑鮪魚是什麼魚
黑鮪魚(Thunnus thynnus),俗稱魠樂或黑黯鯧,中文學名北方藍鰭金槍魚或是北方藍鰭吞拿魚,生活在大西洋的西部和東部以及地中海和黑海特色為鰭部為較深的青色,背部至腹部則為銀灰色。
在南非有獨立的族群,愛沙尼亞被認為不屬本種分布范圍,在日本還有該魚種的養殖業。
黑鮪魚肚子的肉質是生魚片的極品,日語稱Toro,肉質肥美,是日本生魚片中的極上品,價位自然也因嗜好此道者的偏愛,隨之提高。媲美冰淇淋,入口即化;背部是台灣松板,乾煎後,口感柔軟,有如松板牛肉;下巴適合燒烤,魚頭用來燉湯或清蒸整條鮪魚皆是美食家的最愛。
產量是鮪魚的漁獲量之2%,是鮪魚類中最大的,分布北半球溫帶海域,屬高度洄遊魚種。
台灣一般以黑鮪魚肚當作生魚片中的最好美食、背部吃起來就像高級牛肉、下巴多用烤的來吃、魚頭則是拿來煮湯或清蒸。血液含有鐵質、魚肉富則含EPA、DHA、核酸與多種維生素,黑鮪魚身價超過民間的烏魚子。
黑鮪魚因受到日本等國家大量捕撈食用,數量大減且瀕臨絕種,極可能在近數十年內滅絕。
種類
黑鮪魚有兩種,一種是南方黑鮪(俗稱油串)分布於南半球,另一種為北方魚鮪(即俗稱的黑瓮串),每年四至六月隨著黑潮北上,經蘭嶼及綠島附近海域,此時正是台東沿海飛魚產卵季節,黑鮪魚可能為捕食飛魚而改變游速深度,因此東港鮪釣漁船在20~30公尺深的海域即可釣獲。
此時正值交配期,黑鮪魚的油腹非常飽滿充實,且肉質豐實,製成生魚片,入口即化,堪極品珍餚,雖然漁期不過短短三個月,東港黑鮪魚的產量及產值,都是全省第一名,連日本老饕都趨之若鶩,不惜島運搶鮮,因為等到七八月間,鮪魚游至日本海域時,其油腹己不再肥厚好吃,還略帶酸味。
因此翹船長在鮪魚季時,特選頂級肉質的黑鮪魚,超低溫並真空包裝保存,希望老饕們一年四季都可享用此人間極品。
㈦ 印尼的黑魚能長多大拿什麼好釣
印尼的黑魚能長到4到6斤拿活餌好釣。高手一般採用長竿短線掛活餌逗釣的方式釣黑魚,他們能夠通過聽聲音,看水草翻動的痕跡,釣點結構分布的狀況來推斷該位置是否有黑魚以及大致的藏身地點。黑魚喜歡棲息於水草茂盛或渾濁的水底,當小魚,小蝦等游近時,它便發起突襲將這些小動物吞掉。
黑魚的相關介紹
黑魚,是烏鱧的俗稱,又名烏魚,生魚,財魚,蛇魚,火頭魚等。
黑魚生性兇猛,繁殖力強,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個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魚類。黑魚還能在陸地上滑行,遷移到其他水域尋找食物,可以離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農本草經》與石蜜,蜂子,蜜蠟,蜂膠,牡蠣,龜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鯉魚等列為蟲魚上品。
黑魚在中國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黑魚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營養豐富,比雞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質高。黑魚作為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補調養等功效,外科手術後,食用黑魚具有生肌補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
㈧ 這個是什麼魚叫什麼名字
如圖 , 高體䰾 、紅鰭鯽白子 學名
鯉科 Cyprinidae 高體䰾屬 Barbonymus 熱帶魚類
下圖為(白化的) 施氏高體䰾 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施氏魮) ,俗稱 雙線察、雙線鯽、銀鳳、紅鰭鯽、泰國鯽
未成年的魚,背部有灰褐色向下至腹側逐漸變成閃亮的銀色,鱗片錯落有致,三角形的背鰭上有一面凹陷。成魚的背鰭為黑色,背鰭基部為紅色,腹鰭和臀鰭為鮮艷的橘紅色。色彩較為單調的尾鰭,上下緣為黑色。體長可達35厘米。
㈨ 黑魔神可以和什麼魚混養
黑魔神可以和燈魚、鼠魚混,比他大的異形不建議混。
黑魔神雷龍魚學名梅花斑鱧,產地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是大型雷龍魚,和五點雷龍歸納為梅花斑鱧,約40到45厘米以上,成魚身體出現像梅花一樣的斑塊而得名,最大體長在野外有破米記錄。
品種
黑魔神雷龍魚也是比較名貴稀少的種類,主要品種有:馬來西亞黑魔神、印尼婆羅洲黑魔神、泰國皇室黑魔神、丁加奴黑魔神四種。
馬來西亞黑魔神:特殊粗暗紋,體側上下顏色分層明顯。
泰國皇室黑魔神:尾星為紅色。隨長大而淺色。梅花主分布出在側線靠下位置。梅花疊放明顯。
印尼黑魔神雷龍:產自婆羅洲加里曼丹河,細暗紋多,體側梅花,紋多差距大,背鰭有大黑圈點的梅花點。腹鰭也是會有。大圈點個體不同有多有少。
丁加奴黑魔神:後三鰭梅花點分布規整,梅花大至整個體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