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屬於哪個國家 佔地面積多大人口多少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通稱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國土面積: 1,919,440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45億。
⑵ 印尼的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相當不錯吧,怎麼沒發展起來
如果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令人艷羨:雖然這方面並無准確排名數據,但作為參照,中國這樣的一等世界大國,所主張的海洋領土也不過300萬平方公里(這還包括南海、東海、黃海等地區的爭議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積卻是多達316.6萬平方千米——還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有著如此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巨大的區位優勢,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這樣的土豪,但與印度、巴西並肩,一個准大國的資格,應該還是比較穩當的。
但在現實中,印尼的國際地位卻與它紙面上的基本數據全不相符:經濟上,印尼2014年GDP總量剛剛過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號稱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東南亞最大經濟體。
政治上更是慘淡。在國際政治舞台中比不過中美俄也就罷了,連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矚目的多;甚至就是東盟內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著體量優勢,在開會爭吵時嗓門大些而已,完全無法駕馭局勢。
為什麼有著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終只能在二流國家中徘徊?我們不妨從其地理上制約說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境由17508個島嶼組成,號稱「千島之國」。
在海洋文明時代,群島國家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愁沒海岸線和港口——這是發展外貿的最重要條件;但壞處也很明顯——地緣結構的完整性被破壞。
由於海洋的隔離作用,眾多島嶼之間的交通聯系會受到極大影響,反應在經濟層面,則是各板塊自成一體,經濟上的整合難度較大。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群島國家都如此,比如英國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過英國雖號稱群島,但大不列顛島本部面積已佔據國土面積的80%以上;日本本土雖分為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四大島嶼,但島嶼間的海峽都十分狹窄(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僅寬10公里左右,本州與九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最狹窄處甚至1公里不到)。這點子距離,即便是在農耕時代,其地緣阻斷作用都十分勉強;到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則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礙,隨便一座跨海大橋,便可將諸島連接在一起。
但印尼則不一樣。印尼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布,東西國土之間僅直線距離就長達5000餘公里;本部五大主島(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過於遙遠的海上距離,極大的限制了各主島之間的交通往來,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可以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將二者用公路、鐵路連接到一起外;其餘各島之間,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雖則便捷,但費用高昂,只適合高價值貨物運輸;海運雖則量大且費用低廉。但速度過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復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這一交通運輸的先天劣勢,決定了印尼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夠隨時滿足爪哇工廠多少不等的貨量需求。
而帶狀的國土分布,同樣也限制了其經濟實力的發揮。相對於相同面積的塊狀國土,印尼帶狀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過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距離也實在過長,導致了成本的拉高,各邊緣地區彼此間的溝通更是不便。至於其他主島,與爪哇核心區的溝通更是受到極大限制。
除了地緣上的支離破碎,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也比較糟糕。除了核心主島爪哇外,其餘四島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亞島,其內陸幾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體而言,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證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徵——在一個降雨和日照均十分豐沛的地方,人類通常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塊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最基本條件。印尼雖然領土面積不小,但平原較少。而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平原,還分布在五大主島,以及數以千計的零散小島上。
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現代工業通常大規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這種特徵決定了,印尼那些支離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難形成大規模產業鏈。而唯一以低地平原為主的核心主島爪哇,面積不過區區13萬平方公里——僅憑這點子地盤,顯然不足以將擁有準大國體量的印尼帶入現代化。
而最後,印尼的氣候也限制了其工業的發展。印尼國土位於赤道南北兩側,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種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對於農作物生長來說或許是個福音,但對於現代工業製造,則是個大大的麻煩。
高溫氣候條件下,人類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效率,其效率都會大大降低——印尼在農耕時代未能形成較發達的文明國家,其原因便在於此。
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空調等降溫機器的發明,腦力勞動者的困境得以緩解。
不過人類對腦力勞動者的需求終究是有限的。新加坡這樣的百萬人口級小國,或許可以將國民都塞進有冷氣的寫字樓里;但對印尼這樣擁有2.48億人口的大國,無論它是否想實現現代化,體力勞動都是絕大部分國民的唯一選擇。
室外的體力勞動,高溫無法避免。而室內體力勞動,即便一些大工廠可以提供冷氣設備,但長時間的使用,也會導致其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各種散落分布的中小型工廠,更是不可能承擔這種超高費用——何況,印尼也沒有充足的電力資源以確保供應。
而雨季的的存在也同樣影響工業發展——每年多達三個月之久的雨季,會影響貨物運輸效率,影響室外勞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到工人白領的上下班通勤。這一切影響,最終都會轉化為生產成本,體現在工業品的價格方面,對印尼的工業製造形成打壓。
糟糕的地緣結構,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極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緣經濟實力,使其空有準大國的資本,但這個是一個制約因素,但這個覺不是一個關鍵的原因,重要的原因,這只能說明印尼的基礎建設落後,必定還多發達地區也是在熱帶,越難,香港,新加坡等,都在熱帶地區,只能說印尼要發展,打造自己的基礎建設很關鍵,交通順暢,起碼的船運,可印尼自身有沒有像樣的造船廠,架橋,修路,建設像樣的辦公樓,飛機場,這一切需要的是資金,沒有資金,就沒有好的投資環境,沒有好的投資環境,就沒有企業願意來,沒有企業就沒有經濟發展,沒有收入,那就沒有錢來投資基礎建設,這個成了一個死循環,那我們看看可能印尼的基礎建設現在的情況如何。
⑶ 印尼坐擁3億人口、300萬平方公裏海洋,為何它還是個三流國家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周邊還有300萬公裏海洋,這樣一個國家,海產資源豐富,可是為什麼還是一個三流國家呢?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三點則是印度制度上不適應
我們知道印度人存在很大的男女不平等概念,他們認為男人的社會地位大於女子,女子就應該照顧孩子,甚至有的還要出去打工養活一家人,這種情況在城市還比較輕,特別是在農村,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難改變,從而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矛盾階級化,自然會成為印度落後的導火索。久而久之,很多男人都不出去當勞動力,勞動力稀缺,就業也更困難。
⑷ 印度尼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
(4)印尼為什麼是面積最小的國家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西南部是印度洋,東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
⑸ 東南亞人口主要分布在哪裡,為什麼
東南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各大河的下游、沿岸以及馬來群島各大島的沿岸地區。
因為中南半島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馬來群島各大島的沿海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山區和雨林地帶氣候濕熱,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東南亞總面積447萬平方公里,大部分為黃種人,包括有屬於漢藏語系、印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的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緬族、老族、高棉族、蘇祿族等。
東南亞國家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尼,其面積約有190萬平方公里;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新加坡,一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其面積僅600多平方公里,東西南北的寬度和長度都只有約三十公里,駕車一天可以跑遍全國。
⑹ 印尼的國家簡介以及人文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通稱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
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印尼盛產魚蝦,吃魚蝦也很講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魚開膛後,在魚肚裡塗上香料和辣醬,然後烤熟吃。吃蝦時,把活蝦放在玻璃鍋內,倒上酒精、點上火,蓋鍋蓋,片刻便把活蝦煮熟,然後蘸辣醬吃。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
⑺ 印尼的國土面積排世界第幾位
第十五位。
⑻ 初一地理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其中東帝汶是經全民公決後,於2002年5月20日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
東南亞總面積44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億,大部分為黃種人,包括有屬於漢藏語系、印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的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緬族、老族、高棉族、蘇祿族等。華僑、華人約3000萬人,是世界華僑、華人最集中,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加坡的華人比例佔70%以上,其次是馬來西亞,約佔30%。東南亞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於沿海平原、大河兩岸平原、河口三角地區和島嶼,雨林地帶則人口稀少。
東南亞國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尼,其陸地面積約有190.4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1億,是東南亞名副其實的大國,人口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新加坡,一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其面積僅600多平方公里,架車一天可以跑遍全國。新加坡雖然面積是最小的,但人口卻約有400萬,比擁有5767平方公裡面積的汶萊要多的多。汶萊只有30多萬人,是東南亞人口最少的國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方位:東經93°~141.5°,北緯25°~南緯10°,跨越赤道,大部分為熱帶地區,北接中國大陸,南望澳大利亞,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並與孟加拉、印度相毗鄰。東南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三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長約900公里,最窄處僅37公里,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
東南亞地理歸納起來有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熱」。「熱」就是熱帶。東南亞所處的緯度比較低,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赤道的附近,四季如夏,終年炎熱,常年氣溫在25℃~30℃。最冷月和最熱月的溫差很小,在赤道附近不足2℃。一天24小時內的日夜溫差要比一年的溫差大得多。
二是「海」。除寮國外,東南亞國家都是沿海國家或島國。印尼是「萬島之國」,有1萬多個島嶼。菲律賓是「千島之國」,有7000多個島嶼。汶萊則位於加里曼丹島的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地區。
全長4400多公里的湄公河,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河流之一。它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從越南入海,流經國家的數量僅次於歐洲多瑙河。
東南亞國家的政治體制是多種多樣的,當今世界的基本政治體制類型都可以在東南亞找到。細致劃分,則主要有如下5種類型:
1.人民代表制國家:越南、寮國
在東南亞11個國家中,有9個資本主義國家,另兩個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和寮國,這兩國都是實行人民代表制度和共產黨一黨領導。
1945年越南宣布獨立後,1946年頒布了第一部憲法。越南最近一部憲法是1992年頒布的。憲法規定,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經濟方面是社會主義方向的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經濟成分為主導,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國家實行人民代表制度,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會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最高權力機關,它集中了立法、行政、審判、檢察等權力;其下,政府負責行政管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負責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檢查法律的執行工作;國會選舉國家主席;國家主席作為國家的代表,不向任何機關負責。憲法還規定,越南共產黨是越南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力量。目前越南實行共產黨一黨執政制。雖然越南允許其他政黨的存在,歷史上越南也曾存在過一些政黨,但近年來已先後消亡,最後僅存越南共產黨。越南共產黨成立於1930年,全國目前有250多萬黨員。
近年來,越南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同時,也在逐步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加上越南一直來與外部世界有較為廣泛的聯系,可以說越南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是比較快的。
寮國的政治體制與越南類似。執政黨為寮國人民革命黨。
2.議會共和制國家:新加坡、東帝汶
新加坡共和國是東南亞兩個實行議會共和制的國家之一。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同年12月,頒布了新加坡憲法。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國會選舉產生;新加坡的國會是一院制;新加坡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立法機構由議會和總統組成;內閣是新加坡行政權力的執行機構,由總理、副總理、各部部長組成,總統委任國會中多數黨領袖做總理。根據總理提名,總統任命內閣部長、最高法院院長、法官、總檢察長。總理、部長都必須是國會議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沒有地方政府。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多黨制國家,但一直都是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建國後該黨一直是新加坡的執政黨。該黨主張從嚴吸收工商界、高級知識分子等各界優秀人士為黨員。
新加坡是一個權力較為集中的國家,但由於實行較嚴格的法治,加上領導層聚集一批能潔身自好的社會精英,所以新加坡自獨立以來的30多年中,既能保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又能有效地懲治腐敗,真正做到廉潔高效。
東帝汶在2002年3月22日頒布的《東帝漢民主共和國憲法》中規定,東帝廣由總統、國民議會、政府和法院組成國家權力機關。總統通過直接選舉產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任期5年,只可連任一屆;國民議會由52——65名議員組成,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代表全體公民行使立法、監督、政治決策權;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由總理、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組成。總理作為政府面腦,由議會選舉中得票最多的政黨或占議會多數的政黨聯盟指定,由總統任命;法院代表人民行使司法管轄權,職權獨立。最高司法法院院長由總統任命。
3.總統共和制國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東南亞十一國中,有印尼和菲律賓兩個國家實行總統共和制。
印尼獨立以來雖然先後頒布了3部憲法,但目前他們仍然使用1945年宣布獨立時制定的憲法。該憲法確定了印尼建國的五項原則(潘查希拉):第一,至高無仁的神道;第二,公正文明的人道;第三,印度尼西亞的統一;第四,協商和代表制指導下的民主;第五,社會公正。印尼的國家機構包括:人民協商會議、總統、國會(人民代表會議)、最高評議院、最高法院、國家審計署等。印尼代議制度的特色是同時實行人民協商會議制度和人民代表會議制度。人民協商會議是印尼的最高權力機構,由700人組成,其中500名為國會議員,另200名由總統指定的135名地方代表和65名社會和群眾組織代表組成。人民協商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和修改憲法,制定國家的基本方針政策,選舉和罷免5年任期的正副總統。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並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統及其領導下的內閣向人民協商會議負責,而不向國會負責。人民代表會議是印尼的立法機關,負責日常的立法工作,實際上與國會差不多。
菲律賓也是總統共和制國家。與印尼不同的是,菲律賓總統由全國選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能連選連任。菲律賓的立法機構是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均有立法權,而眾議院的權力更大一些,有關撥款、稅收等重要法案均由眾議院提出。
4.君主制國家: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汶萊
東南亞11國中,有4個國家實行君主制。其中汶萊是絕對君主制,泰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
(1)君主立憲制: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
1932年,泰國國民黨發動政變,使泰國君主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此前是實行君主專制,此後則建立了英國式君主立憲制。經過多次修改的憲法規定,國王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和宗教最高護衛者。國王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總理,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各部部長。國會由上、下議院組成,是國家的立法機構。國家的行政機構是內閣,內閣總理享有實權,對國會負責。泰國的法院代表國王行使司法權,但受政府的司法部和司法委員會管轄和監督,不過其業務是獨立的。最高法院的判決是最終判決,如果被告不服,可向國王上書懇求減免刑罰。雖然泰國國王沒有實權,但由於泰國的傳統和宗教以及國王自身的奉獻精神,使得國王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地位和威望往往在泰國政治生活關鍵的時候發揮作用。
1970年朗諾政變前,柬埔寨一直是個君主制國家。政變後實行總統共和制。民主柬埔寨時期,搞了一段「極左的社會主義」。1993年大選後,柬埔寨又恢復成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人們稱之為「柬埔寨第二王朝」,西哈努克再次成為柬埔寨的國王。
馬來西亞也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但與泰國和柬埔寨不同,馬來西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9個蘇丹州和4個州組成,因此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馬來西亞國家元首是在9個世襲蘇丹中輪流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元首擁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權,並兼聯邦武裝部隊總司令,根據議會提名任命總理等。聯邦議會、內閣和最高法院分別是馬來西亞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機構。
(2)絕對君主制:汶萊
與東南亞其他三個君主制國家不同的是,汶萊是一個馬來穆斯林的絕對君主制國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力。汶萊憲法規定,世襲的蘇丹為國家元首,擁有立法、行政、司法全部權力。蘇丹本人兼任首相和國防大臣。擁有實權的財政大臣、外交大臣均由親王擔任。
5.軍政府國家:緬甸
1948年緬甸獨立後,曾經一度實行議會制。1962年,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奈溫發動軍事政變,成立了以奈溫為首的「革命委員會」,解散議會,終止執行憲法。1988年奈溫辭職,以緬甸國防軍總參謀長蘇貌為主席,組成「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接管了全國政權。1992年,國防軍副總司令丹瑞取代蘇貌成為國防部長。1997年,丹瑞把「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改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由19人組成,丹瑞任主席,是緬甸的國家元首,國防軍總司令貌埃為副主席,欽紐為秘書長。
東南亞有很多熱帶自然風光、有很多美麗的沙灘和島嶼,以及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並且,離中國不遠,費用較便宜。所以這些年來,東南亞的旅遊業迅速發展。而且在新馬泰以有許多華人華僑,因此新馬泰在我國已成為國際旅遊的熱線之一
⑼ 印尼國家多大
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西南部是印度洋,東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
主要島嶼
1、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位於東南亞,南臨爪哇海,北臨中國南海。北部有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大島。
2、蘇門答臘島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位於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中國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3、伊里安島
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是馬來群島東部島嶼,位於澳大利亞以北、太平洋西部、赤道南側。西與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
⑽ 東南亞哪裡人口分布稀少為什麼
東南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各大河的下游、沿岸以及馬來群島各大島的沿岸地區.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
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
其中東帝汶是經全民公決後,於2002年5月20日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
東南亞總面積44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億,大部分為黃種人,包括有屬於漢藏語系、印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的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緬族、老族、高棉族、蘇祿族等。華僑、華人約3000萬人,是世界華僑、華人最集中,人數也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加坡的華人比例佔70%以上,其次是馬來西亞,約佔30%。東南亞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於沿海平原、大河兩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區和島嶼,雨林地帶則人口稀少。
東南亞國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尼,其面積約有19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億,是東南亞名副其實的大國,人口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新加坡,一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其面積僅600多平方公里,東西南北的寬度和長度都只有約三十公里,駕車一天可以跑遍全國。新加坡雖然面積是最小的,但人口卻有401萬,比擁有5767平方公裡面積的汶萊要多得多。汶萊只有30多萬人,是東南亞人口最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