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大蟒蛇有多長
2003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幾個月前,印尼蘇門答臘島占碑省的一些村民就在叢林中發現了這條巨蟒,它屬「網狀蟒蛇」類,通常以牛、羊等動物為食,有時也攻擊人。這種蟒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沼澤和叢林中。村民們發現它時,這條巨蟒還算老實,每月僅吃掉村民們養的三四條狗。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村民們才成功地捉到了這條巨蟒,並把它送到一個村莊的原始動物園飼養。近日,這所動物園對外展出這條巨蟒,吸引了大批村民前往觀賞。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迄今為止,人們捕捉到的蛇類最長為9.75米,最重的為緬甸的一條蟒蛇,重達182.76公斤。看來,印尼的這條巨蟒很有可能創造新的「吉尼斯紀錄」了。
② 世界巨蟒多粗
可以長到10米以上,體重可達225公斤以上。
事實上,蛇皮的測量是存在很大誤差的,科學家就曾做過相關實驗,他們測量了一條森蚺屍體,發現蛇身只有7.49米,而把蛇皮剝下後,發現蛇皮居然有10.54米。可見用蛇皮來衡量蛇的長度,是不科學的。
蛇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世界上蛇的種類有很多種,我們在這里可以了解到全部蛇的品種,包括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特性,我們這里都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如果你是一名蛇類愛好者,就一定要具備對很多蛇類基本知識的掌握,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和它們相處,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攻擊。
在野外探險也是如此,一定要知道它們的藏身之處,避免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對於每一個種類蛇的毒性,我們也需要多多少少的掌握,一旦被攻擊,我們需要第一次時間知道如何去處理,也是為了我們人身的安全去考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蛇
③ 蟒蛇有多少種
中 文 名:蟒蛇
物種分類:爬行綱→蛇目→蟒科→蟒屬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別名:南蛇、黑為蟒、金花蟒蛇、印度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頭蛇、黑斑蟒、金華大蟒等。
保護級別:國家1級保護動物
物種簡介: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7米,最大體重在50~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國內分布: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布;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栗坡等縣都有分布。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布。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特徵: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習性: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准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產卵,每產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產完卵後,又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凶容易傷人。
生境: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桿上,也善於游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將獵獲物縊死,然後從獵獲物的頭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松鼠和家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如廣西梧州外貿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豬。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產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養殖現狀:蟒蛇目前在國內尚無專業的養殖場家,但又不少動物園和公園內養有蟒蛇。過去由於對蟒蛇的野外生態、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缺少全面的觀察和了解,飼養管理工作未能滿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當部分的蟒蛇未能被養活。近年來,有的養殖單位改善了飼養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養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為止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長大的仍然很少,飼養工作還需進一步的摸索。同時提醒欲養蟒蛇的單位和朋友,一定要學好扎實的養殖技術,在取得有關部門許可的條件下才能購進養殖,千萬不要盲目引進,以免觸犯法律。
飼養: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喂。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採取人工填喂。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里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喂蟒蛇。強行填喂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應盡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
活動期管理: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近日向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約1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厘米。據動物園管理人員稱,這條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據吉尼斯記錄記載,前巨蟒世界記錄是一條1912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捕獲的蟒蛇,它體長10米。
蟒蛇趣聞
巴西熱帶叢林的大蟒蛇,被人們馴養做保姆,它們忠於職守,寸步不離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東西。
英國倫敦也有人馴養它來看門戶。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④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蟒蛇有多長多重
印尼捕獲蟒蛇王 重447公斤約有145歲
一條於2002年被捕獲的巨大蟒蛇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庫魯什烏村的原始動物園首次公開展出,吸引了大量遊人前往觀看。那是一條網紋蟒蛇,長14.85米,重447公斤,據稱已有145歲。它每個月要吃3—4隻狗。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世界上被人捉到的最長的一條蟒蛇長9.75米;最重的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格尼的一條緬甸蟒蛇,重182.76公斤。如果上述數據被證實,印尼的這條蟒蛇就是世界上至今被人捉到的最長最重的一條蟒蛇。原產於東南亞沼澤和森林地帶的網紋蟒蛇是世界上最長的蟒蛇,它們能夠一次吞下一隻羊,也有過攻擊人類和吃人的記錄。
⑤ 有誰知道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最大的蟒蛇有多大啊
2003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幾個月前,印尼蘇門答臘島占碑省的一些村民就在叢林中發現了這條巨蟒,它屬「網狀蟒蛇」類,通常以牛、羊等動物為食,有時也攻擊人。這種蟒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沼澤和叢林中。村民們發現它時,這條巨蟒還算老實,每月僅吃掉村民們養的三四條狗。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村民們才成功地捉到了這條巨蟒,並把它送到一個村莊的原始動物園飼養。近日,這所動物園對外展出這條巨蟒,吸引了大批村民前往觀賞。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迄今為止,人們捕捉到的蛇類最長為9.75米,最重的為緬甸的一條蟒蛇,重達182.76公斤。看來,印尼的這條巨蟒很有可能創造新的「吉尼斯紀錄」了。
⑥ 世界上有多少種蟒蛇
水蟒屬蟒科。蟒科下面共分大約8個屬,39種蟒蛇。水蟒屬於水蟒屬。人們普遍認為,像所有的蟒蛇一樣,水蟒捕捉獵物的時候,不是把它們一下子就獵殺,而是用身體把它們緊緊纏繞,讓它們窒息而死,再把它們的屍體整個吞下。蟒蛇的嘴可以張得很大,吞下比它們的頭還大的獵物也不在話下。一個大的獵物,足夠蟒蛇花費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消化。
世界上許多體型特別大的蛇都屬於蟒科。但並非所有的蟒蛇體型都很大,有些種類的成年蟒蛇身長不過50厘米。
不同種的蟒蛇色彩和形態有很大的差異。它們的特點在於退化了的髖骨和後腿,看上去像是一對活動的骨距。水蟒和其他大蟒蛇有幾個顯著的區別,首先是它們的骨骼結構不同。其次是小水蟒直接從母腹中產下來,其他大蟒蛇則是產卵。大蟒蛇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水蟒分布的區域較廣,世界各地區都有。
蟒蛇科約有17屬73種包括現存最大的蛇類,但多數種類沒有那樣大。蟒蛇科不僅有後肢帶殘余,還有殘余的後肢,呈鱗片狀,有些種類還有可以感受紅外線的頰窩。蟒蛇科可分為卵生的蟒亞科和主要為卵胎生的蚺亞科,二者均即包括巨型蛇類,也包括一些中型蛇類。蚺亞科包括蚺和沙蟒,二者有時也進一步分成兩個亞科。蚺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於美洲,少數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和新幾內亞島。蚺中最著名的是分布於南美洲北部的綠水蟒Eunectes murinus,這是現存最大的蛇類,雖然身長一般略小於網蟒,但是比網蟒更重。更常見的是紅尾蚺Boa constrictor,其分布廣泛,見於美洲大部分熱帶地區,亞種多達10餘個。普通蚺的一些亞種是蚺中體型比較大的成員,長達4.5米,但是比綠水蚺要小很多,而一些亞種體型很小,長僅1米。沙蟒有10多種,身長多不超過1米,適應在沙中穴居,與其它蟒蛇科成員習性截然不同。沙蟒主要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乾燥地區,並有一種見於歐洲,而北美有兩種小型的蚺蛇也與沙蟒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蟒亞科主要分布於舊大陸熱帶地區,其中多數分布於大洋洲,而最著名的蟒屬Python則分布於亞洲和非洲,蟒屬中有多種巨型蛇類,其中東南亞的網蟒Python reticulatus身長可達10米,是最長的蛇,只是重量要小於綠水蟒。亞洲的印度蟒Python molurus的非洲的非洲岩蟒Python sebae身長均可超過7米甚至更長,是僅次於綠水蟒和網蟒的巨蟒。澳洲的蟒中最著名的是地毯蟒Morelia spilota,地毯蟒長2~4米,亞種繁多,不同亞種花紋差異很大。分布於澳洲北部和新幾內亞的綠樹蟒Morelia viridis在幼年的時候顏色為黃色或桔紅色,但成年後變成綠色,綠樹蟒與南美洲的蔥綠樹蚺Carallus caninus非常相似,但並非近親。
⑦ 最長的蟒蛇有多少米
2003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迄今為止,人們捕捉到的蛇類最長為9.75米,最重的為緬甸的一條蟒蛇,重達182.76公斤。看來,印尼的這條巨蟒很有可能創造新的「吉尼斯紀錄」了。
⑧ 世界上目前發現最大的蛇有多少斤
2003年12月28日,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巨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蟒蛇。
幾個月前,印尼蘇門答臘島占碑省的一些村民就在叢林中發現了這條巨蟒,它屬「網狀蟒蛇」類,通常以牛、羊等動物為食,有時也攻擊人。這種蟒主要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沼澤和叢林中。村民們發現它時,這條巨蟒還算老實,每月僅吃掉村民們養的三四條狗。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村民們才成功地捉到了這條巨蟒,並把它送到一個村莊的原始動物園飼養。近日,這所動物園對外展出這條巨蟒,吸引了大批村民前往觀賞。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迄今為止,人們捕捉到的蛇類最長為9.75米,最重的為緬甸的一條蟒蛇,重達182.76
公斤。看來,印尼的這條巨蟒很有可能創造新的「吉尼斯紀錄」了。
在森
林保護區
的山澗里
發現一條
凍死多天
的大蟒
蛇! 它的
身體已開
始腐爛!
中國新聞·社會!""#年! 月!$ 日星期日
!"
本版文檢!李梅娟
編輯!王奐芝電話!
%%&!!'( )*+,-./0,12345678,-.69:;+
南方都市報
2008年的冰災毀壞了南嶺國
家森林公園里的大量動植物,很多
動物因此失去了棲息地,甚至國家
一級保護動物蟒蛇也在冬眠期間被
凍死。所幸由於冰災主要影響海拔
500到1300米的區域,公園內珍稀
植物最密集的小黃山景區由於海拔
較高,基本沒有受損。專家激動地
說,南嶺珍稀植物的精華保住了。
80斤重蟒蛇冬眠中凍死
昨天下午,南嶺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乳陽管理處八寶山管理站員
工謝國光在八寶山管理站附近的
河裡,發現了一條與華南虎、大熊
貓等一起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
物的大蟒蛇。
被發現時,它已經死亡,並在水
里浸泡了好幾天,身體開始腐爛。
專家根據腐爛程度分析,這條蟒蛇
就是死於冰災期間。
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盧學理博
士測量後發現,這條蟒蛇身上最粗
的地方直徑有11厘米,盡管尾巴
已經斷了一截,但體長還有3.2米
多。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專家估計,
這條蛇至少有80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