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著人是有什麼信仰
18世紀至19世紀,歐洲傳教士把基督教帶到了澳大利亞。一些土著人開始改信基督教,並且把他們的傳統信仰和基督教結合了起來。比如說,許多現代土著人基督徒相信聖經里的上帝,同時也相信賦予土著人土地和萬物規律的傳統聖靈。
B. 大洋洲西部居民大多屬於什麼人種多信仰,什麼教
摘要 絕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印度教。
C. 東南亞每個國家的宗教分布情況,還有泰國和菲律賓的宗教沖突常發生的范圍。
東南亞中,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其中泰,老,柬,緬主要是小乘佛教,而且還是國教,教徒分布全國,很少有其它宗教如伊斯蘭,基督教,印度教的流傳,但是在泰國的南部也有部分的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但人數不是很多。越南既有小乘也有大乘。也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的流傳,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原因,越南各宗教之間的分野不清,宗教的相互演變、融合現象比較普遍。新加坡的宗教以佛教為主,但也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道教的流傳。另外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主要是伊斯蘭教,但也有佛教及其它宗教的流傳。教徒分布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以民族聚居情況而定,如華人多的地方主要是佛教,印度人多的地方主要是印度教,馬來人就自然是伊斯蘭教了。菲律賓和東帝汶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具有很大的影響。菲律賓的南部棉蘭老島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蘭教。
泰國的宗教沖突主要是位於泰南的伊斯蘭教和佛教的糾葛,泰國的南部靠近馬來西亞的地方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當地的伊斯蘭教徒經常襲擊佛教徒,造成大量佛教徒傷亡,曾經就發生過佛教徒被伊斯蘭教徒活活燒死的慘劇。
菲律賓獨立以後,南部棉蘭老島的穆斯林分離主義勢力和政府之間進行了長達20年的武裝沖突,約有12萬人在沖突中喪生。菲律賓兩大宗教集團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對立由此而產生。並由此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D. 發源於南亞的宗教是
起源於東南亞的宗教只有佛教和印度教
但信仰的宗教卻很多,而且各地都有差異。
主要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在東南亞有廣泛的傳播。菲律賓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的一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而在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等國佛教尤為盛行。泰國是世界上唯一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全國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在泰國各地經常可以見到身披黃袍袈裟的僧人,故有人將泰國稱為「黃袍佛國」。
東南亞各國的宗教信仰:
馬來西亞
伊斯蘭教為國教,此外還信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
泰國
佛教為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印度教。
印度尼西亞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約佔87.2%,基督教新教6.1%,天主教3.6%,其餘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菲律賓
居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民族多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奉佛教。
新加坡
華人、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越南
居民多信奉佛教,還有天主教、和好教、高台教。
寮國
居民多信奉佛教。
緬甸
全國8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柬埔寨王國
佛教為國教,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占族多信奉伊斯蘭教,少數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東帝汶
居民中約91.4%信奉羅馬天主教,2.6%信奉新教,1.7%信奉伊斯蘭教,0.3%信奉印度教,0.1%信奉佛教。
佛教(小乘):
寮國(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原始拜物教)、
柬埔寨(伊斯蘭教、天主教)
泰國(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
緬甸(伊斯蘭教、印度教)
越南(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越南道教、高台教、Hoa Hao教、Cao Dai教)
伊斯蘭教(遜尼):
馬來西亞(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
新加坡(有佛教、基督教新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拜火教)
印度尼西亞(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
汶萊(佛教、基督教新教、道教)
天主教:
菲律賓(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獨立教)
東帝汶(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E. 東南亞國家大多信仰佛教,為何馬來西亞卻選擇了伊斯蘭教
華人普遍信仰從中國東南沿海帶過去的傳統民間信仰,印度移民普遍信仰印度教。
斯里蘭卡的代表是無畏神廟和大神廟,大聖殿派後來得到政府的支持,並用武力摧毀了真棒山聖殿派。結果,在斯里蘭卡形成了以斯里蘭卡佛教為主體的宗教模式。東南亞佛教分布的特徵主要是印度支那半島上的上座部佛教和島國所控制的大乘佛教,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島國佛教的挫折。不同實踐方法的規模和規模使它們在深度上與特定種族的習俗有所不同。 Theravada佛教僧侶不生產任何東西,僅靠乞討為生,追求自己的解放,也不強調普渡眾生。
F. 印尼和印度是什麼關系
印尼和印度是兩個獨立的國家,沒有任何地緣、人緣和文化上的關系。
印度尼西亞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爆發,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佔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是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
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主要是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
G. 菲利賓怎麼信仰穆斯林
一樓的答案不正確。菲律賓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天主教信徒的國家之一。約有80%的人口自稱為天主教徒。伊斯蘭教是在公元15世紀傳入菲律賓,當時候來自馬六甲,印尼和阿拉伯的商人都會和當地土著進行貿易來往。在進行貿易活動時,伊斯蘭教傳給他們。
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麥哲倫抵達宿霧省。在那裡他將宿霧本島的酋長夫婦改信天主教。後來他知道離宿霧島不遠的馬克坦島(Mactan Island)的酋長是宿霧本島的酋長的仇敵,於是帶領45名西班牙軍隊前往佔領馬克坦島。結果就在戰爭中身亡了。宿霧島的酋長夫婦被菲律賓人認為是菲律賓第一批成為天主教徒的人。
接著的幾年,西班牙逐漸派軍隊佔領其他島嶼。在佔領期間,他們都把當地土著改信天主教。就連原本信奉伊斯蘭教的馬尼拉酋長也被改信。可是也有菲律賓人抵抗西班牙的統治,他們就是摩洛人(Moro)。他們是來自南方島嶼棉蘭老的土著。他們原本就是穆斯林。在西班牙的300多年統治下,他們退到棉蘭老的沓威沓威島一帶,在那裡繼續抵抗西班牙實力。今天,他們一樣抵抗菲律賓政府,要求獨立。著名恐怖分子阿布·沙耶夫就是以沓威沓威島一帶為基地。今天菲律賓的穆斯林也主要集中在南部。
H. 假如印尼人向澳大利亞土著 傳播伊斯蘭教
土著民族有自己的信仰,這個信仰世世代代承傳,不容易改變的。他們有自己的精神領袖。可以交流。
I. 非洲土著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哪些請詳細說明
非洲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目前影響最大的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系統,此外,還有不少民族依然信奉傳統的原始宗教(拜物教)。1 . 基督教: 早在公元1世紀創立伊始,基督教的影響便從其發源地巴勒斯坦一帶傳入了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後漸形成埃及的科普特教派。 科普特教派屬基督教東派教會之一,主要由古埃及人組成。"科普特"(Copt)原意即為埃及人,今"埃及"(Egypt)一詞即由此而來。科普特教派在教義方面倡導 "神人合一"(一性論),5世紀中葉同君士坦丁堡正統教會分裂而獨立,堅持以古老的科普特語為宗教語言。 該教會在埃及一直延續至今,其教徒抵制了強大的阿拉伯化、伊斯蘭化壓力,成為現今埃及社會中一個人數不多卻獨具特色的民族-宗教群體。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就是埃及的科普特人。 4世紀,科普特基督教派向南傳入衣索比亞,被立為國教,衣索比亞的基督教傳統上千年來一直保持到現今,是非洲惟一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 基督教在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的廣泛傳播,則是在 15~16世紀歐洲人大舉推行殖民侵略活動以後。起初,葡萄牙人首先將羅馬天主教輸入中西非的迦納、安哥拉、貝南、剛果及東非沿海一帶。 18世紀以後,英國、美國殖民勢力侵入西非海岸,將新教傳入獅子山、賴比瑞亞等地。 19、20世紀之交,隨著英、法、德、西、葡等過在非洲爭奪勢力范圍的斗爭愈演愈烈,基督教各教派也就隨之滲入了非洲的不同地區和民族之中,大致是依照殖民宗主國的影響而分布的。譬如,原英屬殖民地的迦納、獅子山、肯亞、尚比亞、波札那、南非等國,新教的影響就比較大。而原法、西、葡屬殖民地的喀麥隆、多哥、加彭、赤道幾內亞、剛果、維德角等國,天主教徒占的比重則相對大些。2. 伊斯蘭教: 非洲是繼亞洲之後,伊斯蘭教影響最大的大陸之一。 7世紀阿拉伯人大擴張之後,伊斯蘭教便越出阿拉伯半島,開始傳入埃及和北非其他地方,至 11世紀已遍布整個馬格裡布地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傳統商道貿易,則為伊斯蘭教向西非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之途。從 8世紀起,伊斯蘭教開始通過撒哈拉的商人傳入西非, 11世紀後摩洛哥柏柏爾人對西非的入侵和此後的一連串戰爭,大概也加速了當地居民接受伊斯蘭教的進程。東非的伊斯蘭教是 9世紀以後傳入的,這同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經商及奴隸貿易活動的影響密切有關。伊斯蘭教在非洲的勢力范圍,廣及北非、東北非、西非、東非和中非,差不多覆蓋了大半個大陸。全非穆斯林的總人口,已達 1.89億(20世紀80年代初),其中46%在北非、東北非,32%在西非,18%在東非,僅3%在中非和南部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