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怎麼防止通脹

印尼怎麼防止通脹

發布時間:2022-07-06 13:35:45

❶ 為什麼美國可以隨便印美元而不用擔心通貨膨脹

實在是看不下去,那些人不知道從哪裡復制來的。
我說說我的理解,不代表正確。
首先,美國不可以隨便印美元,因為它是世界貨幣,需要徵求各國意見。但是也只是徵求而已,而且印製額度,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適當調整。當然,為了維護自己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肯定不會薅羊毛把羊給薅死。不過,時不時的薅點沒關系,假如沒有好處,為什麼要費勁的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但是如果它印的太多,太過分,大家就不樂意了。畢竟你只是印了幾張紙,就把我們的財產分掉了。這就像,中東有10億桶石油,一美元一桶,美國只需在家印5億美元,就可以換購5億桶油。是不是很霸道?所以,從目前來看,美國已經做的有點過分了,好多國家都再想辦法,使用其它貨幣替代美元。中美貿易戰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中國要推行人民幣結算。當前以前也有小的國家挑戰這個,後來被武力顛覆了。
其次,其它國家,比如印尼,巴西,等等包括中國,自己瘋狂印自己的鈔票,結果就是,通脹。可美元是世界貨幣,它瘋狂印鈔票,結果就是,全世界來買單。所以,每當它自己經濟遇到風險的時候,就瘋狂印鈔票,發錢,這樣就把美國的風險,轉接給世界來承擔。即使通脹又如何,反正,印出來的錢都是美國的。
最明顯,看得到的就是,我們存了10萬億美元外匯,如今這十萬億美元的購買力遠不如從前。
當然,為了維持自己美元的地位,一般都不會太過分。只有再金融危機等危急的時候,才會多薅點毛,俗稱,印鈔票,發錢。其實已經有點過分了,只不過大家無力反抗。美國維持這個靠的是什麼,是武力和高端製造業。他幾乎控制了所有高端製造業的咽喉。中國推行2025製造和人民幣結算,這就是向美霸權主義宣戰。所以,中美之間矛盾不可調和。
咳咳,有點扯遠了~

❷ 金融危機中的印尼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6日晚發表講話,號召本國和境外企業著力拓展國內市場以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他說,印尼將鼓勵購買國產原材料和商品、擴大出口並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以保證收支平衡。為此,他將頒布特別命令要求政府各部門集中支出,發展有利於經濟增長的產業和購買國內產品。此外,他還准備發布一項刺激國內產品消費的計劃。

據當地媒體7日報道,蘇西洛是在開齋節長假後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有內閣部,金融界、企業界人士和經濟問題專家等100人參加的特別擴大內閣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他同時要求企業不要有恐慌情緒,因為通過10年的政治與經濟改革,印尼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正軌。他強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不會在這個國家重演,政府將努力確保經濟增長率維持在6%的水平。

在美國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印尼股票與外匯市場6日在節後首個交易日雙雙告跌,其中雅加達股票綜合指數下挫10.03%;印尼盾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跌3.23%,降至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

輿論認為,蘇西洛的講話不僅勾畫出了印尼政府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基本思路和行動方向,對穩定人心和市場具有積極意義,而且也表明印尼政府嚴肅看待此次金融危機可能蔓延的情勢。

印尼是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最嚴重的受害者。當時,連續10多年一直保持經濟增長率在7%以上的印尼,陶醉在泡沫經濟的虛假繁榮之中,金融管制鬆懈,盲目引進外資和忽視工農業基礎建設。當金融風暴襲來時,政府驚慌失措,應對無方,造成數十家銀行倒閉,工商業陷於停頓,企業資本大幅縮水,人均收入從1000餘美元銳減至400多美元,失業和貧困人口大幅增加。

因此,在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印尼政府和經濟金融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研議對策,防患於未然。印尼中央銀行為防止資金外流,在連續5次提高利率的情況下,7日再次提息0.25個百分點,達到了9.5%,而私營銀行利息已調高到12.5%。央行還考慮抑制貸款增長以保證周轉資金充足。與此同時,為防範金融動盪,政府准備動用20億美元備用貸款,供預算赤字所需以外的融資資本。政府有關部門還達成了出口市場多樣化和削減消費品進口的共識。貿易部長馮慧蘭說,印尼政府准備以中國、印度和中東市場代替美歐市場,調整出口商品種類和提高商品質量。另外,印尼政府還決定採取修正政府開支、擴大社會安全網和革新創業資金三大預防措施。國營企業管理部門還要求國有企業將海外美元存款轉移到國內,以保護國家外匯儲備。

印尼經濟專家和各界人士也紛紛就此獻計獻策,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輿論普遍認為,美國金融危機至少將延續幾個季度,並將危害亞洲經濟增長。為此,政府必須採取具體和實質性的安全步驟加以應對,其中穩定民眾和市場信心、完善金融危機防範機制、大力挖掘擁有2.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並激活購買力以及實現出口目標國多樣化等應成為政策重點。

❸ 印度尼西亞 通貨膨脹 急!!

一、總量態勢

1.經濟增長明顯回落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306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00億元,增長3.5%,回落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7419億元,增長11.3%,回落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1400億元,增長10.5%,回落1.6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5.9%。分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2.7%,集體企業增長10.5%,股份制企業增長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4.3%;重工業增長17.3%,輕工業增長13.8%。產銷銜接狀況良好,產品銷售率97.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7.9%,比1-5月份低0.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7.6%,農村上漲8.6%。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20.4%,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6.64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6.9%,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1.02個百分點;其餘商品價格有漲有落。

3.就業目標完成較好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0萬,完成全年目標的64%;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2萬,完成全年目標的56%;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7萬,完成全年目標的77%。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528元,增長1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

4.國家外匯儲備增加

2008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8088億美元,同比增長35.73%。上半年增加2806億美元,同比多增143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8591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6.099%,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75%。

二、因素與結構

1.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有所改善,城鄉消費同步增長

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402億元,同比增長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58436億元,增長26.8%;農村9966億元,增長23.2%。在城鎮投資中,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增長69.5%、26.6%和26.2%,第一產業同比加快32個百分點;中、西部投資分別增長22.4%、35.3%和28.6%,中西部增速明顯快於東部。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043億元,同比增長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9%。其中城鎮34819億元,增長22.1%,縣及縣以下16224億元,增長20.0%;批發和零售業43068億元,住宿和餐飲業7207億元,分別增長21.3%和24.0%。

2.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

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2342億美元,同比增長25.7%,比上年同期加快2.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6666億美元,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進口5676億美元,增長30.6%,加快12.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990億美元,同比減少132億美元。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24億美元,增長45.6%,比上年同期加快33.4個百分點。

3.財政收入增長加快 企業利潤和個人收入增速減緩

1-5月份,國家財政收入完成29064.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8%,增速同比加快3.2個百分點,增長最快的是關稅和企業所得稅。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944億元,同比增長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最多的5個行業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528元,增長1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

4.貨幣供應量增幅回落 本外幣存貸款反向變動

6月末,廣義貨幣 (M2)余額44.31萬億元,同比增長17.37%,增幅比上年末高0.6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0.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 (M1)余額15.48萬億元,同比增長14.19%,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別低6.86和3.74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28%。上半年凈回籠現金194億元,同比多回籠2億元。
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5.02萬億元,同比增長17.84%。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3.90萬億元,同比增長18.85%,比上月末低0.84個百分點。外匯各項存款余額1638億美元,同比下降1.75%,上半年外匯各項存款增加30億美元,同比少增23億美元。
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0.51萬億元,同比增長15.17%。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8.6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2%,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別低1.98和0.74個百分點;外匯貸款余額2753億美元,同比增長48.63%。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4525億元,同比少增899億元。外匯貸款增加553億美元,同比多增388億美元。

5.銀行間市場成交量擴大 利率略有所回升

6月份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8.31萬億元,日均成交 4153億元,同比增長55.9%,同比多成交1489億元。
6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68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61個百分點。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1.95%,比上月末高0.4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05個百分點。

6.全球股市普遍下跌,A股跌幅全球之最
受全球經濟下滑和油價持續高走的影響,全球股市普跌,美股創兩年來新低。A股處於下跌中繼當中,第二季度上證綜指收於2746點,單季跌幅達20%。由於越南股市已反彈30%,因此上證股指自6000點以來跌幅是同期全球之最。
影響A股下跌趨勢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對國內經濟下滑的擔心和CPI的持續上揚,並且與國際資本市場聯動性越來越強。國內機構對A股仍是一片看淡,基金贖回壓力大增,反過來又進一步對A股走勢構成壓力。

三,政策效應

1, 總體經濟形勢判斷

今年可謂是多事之秋。繼南方雪災之後,四川又發生8級大地震;美國次貸危機一波三折,國際金融動盪加劇,全球通脹上升,增長趨緩。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經濟運行基本穩定,上半年GDP增長10.4%,CPI上升7.9%,呈現出經濟增長明顯滑落,通貨膨脹高位趨降的態勢,與人們的預測大致相符。
經濟增長回落,表明我國的經濟運行進入了本輪增長周期的下行區間。不過,目前仍處在高位,回落的空間還有。人們對增長回落給予了過分的關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回落過大,很多矛盾和問題就可能無法掩蓋和拖延;二是官員晉升的錦標賽以及政府的正當性和威信也可能受到影響;三是就業困難有可能增大,社會穩定會受到威脅。
其實,真正值得人們關注的是,經濟運行風險的進一步積累。這從一些結構性因素的變化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一是進口高速增長,出口增長大幅回落,雖然符合經濟調整的需要和方向,但增加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二是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操作方向不錯,但一時難以到位,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依舊,甚至呈加劇之勢。三是企業利潤增長下滑,個人收入增長趨緩,而政府收入增長過快,再加上相對價格扭曲,既可能在通脹較高的情況下使增長進一步下滑,更不利於結構調整。
關於地震的影響需要具體分析。在經濟上,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估計在上萬億元左右,有的甚至無法補救,但損失的是存量資產,而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過程,引致和增加的是新的社會需求,拉動的是流量的增長。在社會生活方面,地震也是危險和機會並存,應對和把握得好,有利於促進社會的整合,否則,也可能是又一次付出的學費。

2, 關注全球通脹和國際金融動盪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基本趨勢是經濟增長趨緩,通貨膨脹加速。歐元區一季度經濟增長達到0.8%,二季度會進一步萎縮,CPI已經達到3.7%,今年夏季有可能超過4%,是歐洲央行通貨膨脹控制目標的2倍。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接近4%,晚些時候有可能達到5%。美國經濟增長率一季度為0.6%,全年預計為1-1.6%,6月份消費價格指數上升了1.1%,為2005年9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也是26年來的第二大升幅,預計全年通貨膨脹率將達到3.8%-4.2%。許多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亞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兩位數,越南的通貨膨脹率超過25%,形成了全球通貨膨脹的態勢。
很多人將通貨膨脹的上升歸之於石油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此議有一定道理。近四年來,國際油價每年以每桶10―20美元的幅度上漲,自去年7月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市場監督原油一籃子平均價翻了一番,從70美元漲至140美元,今年漲得更快,前6個月提高了近50美元,漲幅超過了40%。近三年,國際糧價上漲了181%,食品價格上漲了83%,3、4月份國際大米價格猛漲75%。然而,通貨膨脹說到底是一個貨幣現象。全球通脹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國際貨幣政策環境過於寬松,特別是美國為了應對次貸危機而實行了過分寬松的貨幣政策,再加上日本央行長期實施的低利率政策。至於一些新興經濟國家,由於採取不同形式使本幣與美元掛鉤,因而當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美元走貶時,也就無法收緊自己的貨幣政策。實際上等於美聯儲輸出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這是目前國際經濟運行的實際,並不是什麼人的陰謀。因為,現行的世界秩序是一種強權主導和盛行的格局,而各個國家又都是民族利益至上,其行為方式和政策選擇都是為了最大化本國的利益。
與全球通脹密切相關,國際金融動盪的加劇也值得特別關注。最近,美國兩大房貸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現運營危機,一周之內兩家公司的股價跌去了50%,半年內市值合計蒸發了460億美元,受此拖累,紐約三大股指全線下挫,全球市場發生「金融海嘯」。與此同時,美國印地麥克銀行由於包括次貸在內的信貸資產出現大批壞賬,造成虧損,發生流動性困難,出現擠兌,因而倒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銀行倒閉案。於是,次貸危機遠未結束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自去年9月次貸危機暴發,與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紛紛破產倒閉,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次貸危機的沖擊一浪接著一浪。去年底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銀等著名金融機構相繼報虧和擴大損失計提,並向外尋求融資,市場流動性壓力劇增,美聯儲在向市場流入資金的同時,與歐洲央行等聯手干預。一些人預斷,次貸已經見底。今年三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破產,迫使美聯儲緊急注資,並大幅降息75個基點。到了4月份,歷時幾個月的金融市場動盪一度出現了某些緩和跡象,一些人又預測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這一次的沖擊讓人們重新認識次貸危機及其影響。由於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國住房金融體系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承擔著美國12萬億美元普通住房的融資或者信用擔保,其破產倒閉可能是災難性的,與之相比,次貸危機已經引發的金融動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美國政府不可能見死不救。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已達5065億美元,僅次於日本(5787億美元),並且是兩房的最大債權人,損失已無法避免,即使美國政府通過發行更多的國債施以援助,也只是減少了一些損失而已。

3, 貨幣、匯率與短期資本流動

今年以來,面對通貨膨脹上升之勢,央行採取了緊縮性貨幣政策,曾四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2.5個百分點,回收流動性1.3萬多億元,並按季度加強了對貸款的控制。應當肯定,從緊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應當堅持,不能因通脹率的高位回落而改變。但是,具體操作還是可以討論的。數量控制是剛性的,沒有迴旋的餘地。中小企業資金緊缺,就是證明。不如適當放鬆數量控制而運用利率調節,這就會給那些能夠承受得起的企業以選擇的餘地。
央行偏好於數量手段而擯棄價格手段的原因在於,在中美利差倒掛和升值壓力未解的情況下,運用利率調節會刺激熱錢流入。特別是最近,有人估算熱錢流入的規模達到1.75萬億美元之巨,更增加了央行的顧慮。其實,熱錢本身的概念就不清楚,不如改用短期資本流動,其數量也是一個難以准確估算的問題,上述估算就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合理之處。我們曾經指出,短期資本流入套匯套利的激勵,主要來自於匯率升值預期,利差不是主要問題,因為短期資本不可能在銀行呆那麼長的時間,而實際利率為負和存貸款利差過大造成的相對價格扭曲和財富逆向轉移才是主要問題。對此最好的證明是,在股市走低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的利潤猛增,中信、浦發、民生、招商預增100%以上,其中,中信和浦發分別是150%和140%,全部上市銀行上半年預增利潤有望達到70%,全年達到50%,其中,利差收入佔1/3以上。要知道,政策操作和市場調整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沒有最好的政策,只有適當的政策。因此,政策調整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不能只求穩妥,不求進取,否則,只能處於被動挨打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尷尬境地,其失誤和風險可能更大。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了6.1%,從2005年7月21日以來,累計升值接近20%,但對歐元不升反貶。有人認為,升值已經到頂,升值速度過快,升值並不能抑制通貨膨脹。其實,短期資本流入加速,升值壓力依舊,說明升值並未到位。通貨膨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通脹需要多種政策的配合作用,既不能把抑制通貨膨脹的責任完全歸之於貨幣政策,也不能把升值的目標定位於治理通貨膨脹;匯率升值主要是調整內外相對價格關系和解決經濟內外失衡。不僅如此,匯率升值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也是復雜的,既有互補的一面,也有互替的一面。匯率升值減少了相對價格扭曲和外部需求,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但在沒有調整到位以前,升值預期和升值壓力造成的短期資本流入,還會推動通貨膨脹。CPI和PPI的不同走勢、儲蓄存款迴流、一般市場價格與資產價格漲落互見以及本外幣存貸款的反向運動,均與此有關。
人民幣匯率升值必然會增加進口和抑制出口,今年以來出口增長趨緩、進口增長加快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一部分出口企業出現困難,甚至關閉破產,紡織等一些出口行業和珠三角等出口導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也受到明顯影響。這正是匯率調整的目的以及調整的代價或者機會成本。須知,任何政策都不是免費的午餐。經過調整,匯率趨向合理,內外失衡緩解,國內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改善,失業的工人就會重新就業,經濟也會恢復增長,雖然會有一個過程和時滯。應當指出,人民幣匯率升值,一部分出口企業出現困難,正是進行調整的好時機。如果沒有困難,生產多少出口多少,利潤不斷增加,日子很好過,誰還去調整?事實上,真正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逼出來的。陷入困境的企業都是技術水平低、加工程度淺、增加價值少的企業,這些企業也正是需要退出的企業。這些企業不退出、不轉型和不升級,新的企業就進不來,只有低水平和低技術的企業退出去或者轉型升級了,新的高水平和高技術的企業進入了,技術水平才能提高,產業發展才能提升,出口結構才能改善,中國才能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這是匯率升值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貨幣政策獨立性不足和操作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匯率政策就成為調整的主要手段。在最近的匯率政策操作中,央行改變了一升一貶的操作方式,開始了對美元、歐元和日元同時升值的操作。這是一個進步。實踐證明,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樣做並沒有太大的風險,反而擴大了匯率政策的操作空間。至於匯率升值對出口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運用其他政策手段予以平衡和緩解。最近出台的提高紡織業出口退稅的辦法就是如此。
在國際金融體系不穩和國際金融動盪加劇的情況下,短期資本的大量流入造成了風險的積累,而資本流動的逆轉則將是危機的來臨。最近越南的情況就是證明。因此,央行不僅要治理通貨膨脹,保持貨幣穩定,而且要關注資本流動,保持金融穩定。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有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經濟增長雖有滑落,但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長速度,似乎不會出現這種狀況。但是,資本流動的逆轉也許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情,其對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而中國目前的情勢又是歷史上不曾遇到過的。所以,對此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在加強資本流動監管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匯率體制改革,另一方面,對資本流動趨勢和情況進行有預見的研究和事先的充分准備。這樣,在事件來臨時就能處於主動地位,進退有據,應對自如。

4, 把治理通脹和調整相對價格結合起來

在上個季度的經濟分析報告中,我們明確地指出,中國進入了一個中度通貨膨脹時期,這個時期並不是一、兩年的短期的,而可能是中期的。即使下半年的消費價格走低,今年的通脹率也不可能降到6%以下,明年也不會更低,企圖把消費價格控制在5%以下是不可能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流動性過剩,不得不調整人為壓低資源要素價格,都是推動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即使別的因素存而不論,僅就糧食來看,問題也是很清楚的。盡管今年的夏糧取得了豐收,預計達2400億斤,全年糧食產量10241萬斤,但是,在國際糧價大漲和糧食危機顯現的背景下,國內糧食價格表面上波瀾不驚,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上升通道。據了解,現在山東、河北等地的小麥市場價格已經達到0.82元/斤以上,雖低於5月份國際市場小麥價格(接近1元/斤),但遠高於2008年國家規定三級白麥的最低收購價格(0.77元/斤),再加上農資價格上漲的壓力,糧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否則,不僅現行收購價對農民沒有吸引力,再一次發生谷濺傷農的事情,也阻止不了糧食的走私出口。因此,與其採取價格控制和扭曲相對價格的辦法,不惜代價地把通貨膨脹率壓至5%以下,還不如面對現實,在穩定通脹預期和保持較快經濟增長的同時,相機抉擇,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校正相對價格關系的人為扭曲。

在面臨通貨膨脹上升的情況下,人們更關注價格總水平和通貨膨脹,而忽視相對價格和比價關系。這一點不難從新聞媒體的輿論中得到證明,政府把治理通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第一目標就是其集中表現。不僅如此,為了治理通貨膨脹,政府甚至採取了控制物價、扭曲相對價格的做法,如擴大實際利率負值,保持資源要素低價,進行不適當的價格補貼等等。其中一個重要依據是一個傳統的錯誤觀點,即認為通貨膨脹會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財富轉移。其實,通貨膨脹上升是價格總水平上升,雖然對低收入階層的損害較大,但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財富轉移的是相對價格扭曲,而非價格總水平的變化。
如果說在通貨膨脹率高的時候,相對價格的調整比較困難,那麼,用扭曲相對價格來抑制通貨膨脹,造成的問題可能更大。因此,把抑制通貨膨脹和調整相對價格結合起來,也許更為恰當。6月20日成品油價格的調整就是一例。如果成品油價格不作調整,油品的消費和浪費還會增加,財政補貼和社會不公也會繼續擴大,供應緊張的局面就會加劇,油價還要進一步上漲。而調升成品油價格,雖然有可能使今年的消費物價稍有上升,但會使以後的通貨膨脹受到抑制。中國提高成品油價格,國際油價應聲回調就是證明。因此,對於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來說,成品油提價是長期利好。目前,美國的汽油價格是4美元,日本是188日元,香港是16港元,而國內提價後是6元多。如能通過幾次調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和聯動,進而放開油價,就可以徹底消除油價管制中發生的種種荒唐事件,降低經濟運行風險,改善中國的能源安全。因此,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奧運會以後,應當繼續做下去。油價如此,其他價格也是一樣。
此次成品油提價雖然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與此同時採取的一些價格管制和補貼措施還值得討論。發改委在把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電價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的同時,宣布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鐵路客運、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計程車、液化氣、天然氣價格均不得提高,城鄉居民用電、農業和生產化肥用電價格不作調整,對全國發電用煤價格實行臨時價格干預,發電用煤出礦價不得超過提價當日的實際結算價格。此外還出台了一些價格補貼。從這些情況中不難看出,一是價格調整的政策目標全部集中於此次提價不能影響消費物價,這與其說是關注民生,不如說是為了政府的面子,結果是大大削弱了調價的效應。比如,如果說低保補貼標准較低,應當及時提高;既然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價格不得提高,為什麼藉此提高低保標准。再如,計程車租價不能提高,油價提高由政府補貼,究竟補貼了誰?能夠經常打的的不會是低收入群體。二是進一步扭曲了相對價格關系,比如,與油品相比,天然氣價格本來偏低,現在更低了。再如,煤電聯動搞了多年,很難推動,這次政府乾脆把它取消了。三是政府的價格管制大大加強,以至於深入到很多具體行業和具體產品中去,這才是更令人擔憂的事情。可見,用加強價格管制和扭曲相對價格關系的辦法來治理通貨膨脹,其結果可能是適得其反。

四,體制分析

1, 關於國企高管的激勵和薪酬

在第1季度的報告中,我們討論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提出了先收租,後分利,收租和減稅並行的建議,這里根據新的情況再做一點補充。
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對企業高管的激勵和薪酬問題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國資委和有關部門做出了一系列規定,並著手實施股權激勵。開始時,境外高管的高薪和股權激勵只是畫餅充飢,名義上與國外高管一樣,實際上拿的仍是國內工資。當年劉金寶案就涉及到這樣的問題。然而,只要有了這類制度規定,企業及其高管都會通過自發的制度創新,千方百計地將其從名義規定變成實際的好處。於是,除了令人膛目的在職消費以外,國企高管的薪酬也如脫韁野馬。資料顯示,2002年中央國企主要負責人的實際平均薪酬與職工平均工資的差距是12倍,2003年擴大到13.5倍,前不久,人大常委鄭功成在審議國有資產法案時說,央企高管年收入與職工收入差距高達數百萬元,廣東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2006年省情調查報告》指出,有的企業經營者自定薪酬,有的企業實行股權激勵,高管年薪超過數千萬元。中移動1997年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激勵范圍從最初總公司董事、高管擴大到分公司高管和其他雇員,歷年來,這家公司經理人員共動用100.6714億港元認購期權3.5395億股,以行權時的市價計算,相關收益高達111.2196億元。
針對這種情況,最近國資委發布了《關於規范國有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徵求意見稿),為此設定上限封頂,規定激勵對象的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權授予時薪酬總水平,境內上市公司和境外H股公司不得超過40%,境外紅籌公司不得超過50%,超過上述規定尚未行權的股票期權不再行使。與此同時,中紀委也發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反廉潔自律「七項要求」適用於〈中國共產黨緩慢行走處分條例〉若干問題解釋》,對國企老總違規自定薪酬要進行黨紀處分。其實,股票期權封頂也與當年的獎金封頂一樣是管不住的,黨紀處分也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在相對價格扭曲,資源要素租金變成企業利潤的情況下,對企業高管的任何激勵安排都缺乏基礎和依據。其次,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內部董事為主制定的激勵方案不可能合理。因此,與其在激勵安排的具體辦法和管制上做文章,不如在基本制度基礎的改革上下功夫。
五,趨勢預測

第三季度,全球通脹和金融動盪還會繼續,國內政策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奧運會是最重要的事件,對當期的經濟運行既有推動,也有影響。根據前面的分析,具體預測如下

季度

經濟指標 2007年全年(實際) 2007年上半年(實際) 2008年上半年(實際) 2008年3季度(預測)
增長(%) 增長(%) 增長(%) 增長(%)
GDP 11.4 11.5 10.4 9.8
工業增加值 18.5 18.5 16.3 16.0
固定資產投資 24.8 25.9 26.3 25.0
消費品零售額 16.8 15.4 21.4 22.0
出口 25.7 27.6 21.9 20.5
進口 20.8 18.2 30.6 28.0
消費物價 4.8 3.2 7.9 7.5
註:1.GDP和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其餘指標按現價計算;
2.固定資產投資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3.工業增加值為國有企業和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的增加值。

❹ 當前經濟環境下,在不大幅加息的情況下,政府抑制通貨膨脹的方法有哪些

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

關鍵字:經濟危機,影響,就業。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經濟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鋼市的影響
就以剛剛發生的金融事件來說,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統注入超過18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然而緩解畢竟只是緩解,危機已經發生,其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卻正在擴大化。以房地產為首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生產和需求的下滑,對鋼材需求將會出現極大的萎縮。統計顯示,作為全球第一大鋼材生產國和鋼材出口國,2006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達到了4300萬噸,2007年達到了6264萬噸,而2008年1-8月份,鋼材出口4184萬噸,同比減少325萬噸,下降7.2%。一旦鋼材出口受到世界鋼材需求極具萎縮影響,必將會把中國國內鋼材產能「供過於求」的程度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屆時國內鋼材行業將會面臨一個長期的下滑局面。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鋼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打擊出口,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也越來越全球化。世界經濟的衰退,也必將極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的政策是收緊貨幣流動性。而在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抑製作用越來越大的的時候,政府又開始逐漸放寬貨幣政策。幾乎是在美國三大投資銀行一個被收購,一個宣告破產,另一個則出現破產告急,引起美國政府800億美元的注資同時,國內央行的「加息行動」終於因勢而變。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與以往一樣,政府政策的調整隻是因應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動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此次降息將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衰退。短短半年的時間,政策變化的如此明顯,可見中央已經預感到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巨大影響。所以筆者斷言,既然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而中央需要通過數次上調兩率才能一直經濟過熱的發生,那麼也必將需要數次下調,才能度過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
對於中國國內鋼材的生產、銷售和需求來說,「兩率」的下調無疑是一件利好。但由於下游房產、家電、機械製造等等鋼材需求行業的萎靡,「兩率」的下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眾所周知,近期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市場信心,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國內無論是開發商、炒房客,還是購房百姓,都會對房產投資再三審慎。那些整天嚷嚷著救市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繼續追加投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很有可能造成中國房地產業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迷。除了房地產行業以外,中國的出口型經濟也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國的「出口拉動型」經濟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但畢竟目前中國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可以預見到,如果目前國際正在發生的經濟危機真的演變成1923年的「大蕭條」,那些以出口為主中國企業必將受到沉重打擊。我們都知道,鋼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業,幾個主要行業的萎縮對鋼材需求的影響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筆者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鋼鐵業將會面臨一到兩年的蕭條時期。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
航運業整體為周期性行業,近些年航運市場高點使得船東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訂單,即使不考慮需求下降,都足以讓航運業進入下行周期,而基於中金宏觀組對中國和全球經濟未來更加看淡,我們認為航運市場的盛宴已經過去,08年將為周期的頂點。干散貨市場:由於訂單量巨大,將面臨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預計09-10年平均BDI為5000和3000點。油輪市場:未來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會有所反彈,成品油輪運價下行幅度將略好於原油輪。集運市場:在09年將繼續低迷,2010年是否能夠走出低谷尚取決於歐美經濟走勢。給予航運股整體「跑輸大盤」評級,未來建議「迴避強周期,區間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節性旺季帶來股價反彈將是出貨機會。我們將中國遠洋、長航油運、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盈利預測不同程度下調,同時將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評級從「推薦」下調至「審慎推薦」,中國遠洋和長航油運評級分別從「推薦」和「審慎推薦」下調至「中性」。

美國經濟危機中國紡織行業的影響
生產所用原、輔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市場持續疲軟的共同影響,2008年1-6月,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國內、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眾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對公司經濟效益影響較大。這是德棉股份半年報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類似的表述見諸於諸多紡織企業的公開資料。紡織行業困難重重。 「前7月出口價格上漲對出口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呈現節節下滑的態勢,也就是說,我國紡織出口提價能力正在逐漸趨於衰竭。」日前,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公開對紡企出口提價能力表示擔憂。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出口價格增幅開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國紡織出口綜合價格指數升幅減緩至3.52%,數量增長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紡織出口額增幅也降至8.92%,價格對於出口的貢獻率顯著低於量。行業不景氣還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紡織投資實際已經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據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行業分析師劉欣介紹,從分行業投資情況來看,除了棉紡行業的投資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萎縮,其他行業均呈繼續增長之勢,但絲綢、製成品、針織、服裝、化纖、紡機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資增速回落最為突出的就是紡機行業,其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眾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人力成本的裁減,目前,已經有30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藉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一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盪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鬆。即使不久前出台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結論:

金融危機雖然不是在中國產生,但是其影響是波及全世界,中國也不利外,中國的許多行業受到其影響。首當其沖的是金融行業。原本風光無比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等金融機構,幾乎都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而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的外資銀行也放緩了發展步伐。同時,地產、汽車、廣告等實體經濟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礦產、出口貿易、物流類也前景不明。與此同時,美國由於經濟的惡化而大幅縮減了進口,使中國進出口貿易開始呈下滑態勢,未來的形勢也不明朗,預計明年情況將進一步惡化,貿易物流類企業的招聘需求將有所下降。由於市場萎縮,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業今年也縮減了招聘計劃,尤其是硬體和軟體外包、晶元製造等行業。同樣,通訊和互聯網企業也放緩了擴張的腳步。
等等這些影響都會左右中國人民的生活,這些行業的受損使得更多的企業倒閉,使得更多的人下崗。所以就業市民生之本!中國經濟的確應早實現由外需主導向內需拉動,中國企業也應該著力於產業升級換代,即使這種轉型導致一些企業的死亡。不過,面對失業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證就業才能為調整贏得必要的穩定的環境。當此艱難局面,幫助國民保住他們的工作,正是政府應盡的最大職責之一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信息網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❺ 黃金可以抑制通貨膨脹,或者說其他有保值功能的商品.是為什麼呢200分

黃金可以消化流動的資金,使紙幣變少.這個理解是對的。因為應付通貨膨脹,有人會因為貨幣要貶值而購買成黃金來保值。貨幣的流通就會減少。 黃金的價值就在於它是硬通貨。太平盛世古玩玉器價值高,災荒亂世年間黃金就值錢。

❻ 結合11年有關統計數據分析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應採取什麼政策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供給因素(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目前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5)央行的黃金拋售:中央銀行是世界上黃金的最大持有者,1969年官方黃金儲備為36458噸,占當時全部地表黃金存量的42.6%,而到了 1998年官方黃金儲備大約為34000噸,占已開採的全部黃金存量的24.1%。按目前生產能力計算,這相當於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產量。由於黃金的主要用途由重要儲備資產逐漸轉變為生產珠寶的金屬原料,或者為改善本國國際收支,或為抑制國際金價,因此,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例如英國央行的大規模拋售、瑞士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准備減少黃金儲備就成為近期國際黃金市場金價下滑的主要原因。 2、需求因素:黃金的需求與黃金的用途有直接的關系。 (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決定了黃金的總需求,例如在微電子領域,越來越多地採用黃金作為保護層;在醫學以及建築裝飾等領域,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黃金替代品不斷出現,但黃金以其特殊的金屬性質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趨勢。 而某些地區因局部因素對黃金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如一向對黃金飾品大量需求的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1997年以來黃金進口大大減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韓國的黃金需求量分別下跌了71%、28%、10%和9%。 據統計,中國現在人均黃金消費量僅有0.2克,與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現在印度人均黃金消費量為0.85克,相當於中國人均黃金消費量4倍以上。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均收入看,中國大大高於印度。因此,中國有著非常大的黃金消費潛力,前景非常可觀。 (2)保值的需要。 黃金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黃金相較於貨幣資產更為保險,導致對黃金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例如:在二戰後的三次美元危機中,由於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趨勢嚴重,各國持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場對美元幣值的信心動搖,投資者大量搶購黃金,直接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1987年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赤字增加,中東形勢不穩等也都促使國際金價大幅上升。 (3)投機性需求。 投機者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利用黃金市場上的金價波動,加上黃金期貨市場的交易體制,大量"沽空"或"補進"黃金,人為地製造黃金需求假象。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對沖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 COMEX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空倉有關。在1999年7月份黃金價格跌至20年低點的時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數據顯示在 COMEX投機性空頭接近900萬盎司(近300噸)。當觸發大量的止損賣盤後,黃金價格下瀉,基金公司乘機回補獲利,當金價略有反彈時,來自生產商的套期保值遠期賣盤壓制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同時給基金公司新的機會重新建立沽空頭寸,形成了當時黃金價格一浪低於一浪的下跌格局。高賽爾金銀研發中心高金錶示:"現在黃金市場價格走勢並不完全由市場供需來簡單決定,也不是由各國央行在其間簡單博弈,其中投機性因素對價格的影響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3、其他因素: (l)美元匯率影響。 美元匯率也是影響金價波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黃金市場上有美元漲則金價跌,美元降則金價揚的規律。美元堅挺一般代表美國國內經濟形勢良好,美國國內股票和債券將得到投資人競相追捧,黃金作為價值貯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匯率下降則往往與通貨膨脹、股市低迷等有關,黃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體現。這是因為,美元貶值往往與通貨膨脹有關,而黃金價值含量較高,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加劇時往往會刺激對黃金保值和投機性需求上升。1971年8月和1973 年2月,美國政府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在美元匯價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黃金價格上升到歷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回顧過去20年歷史,美元對其他西方貨幣堅挺,則國際市場上金價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貶值,則金價就會逐漸回升。 (2)各國的貨幣政策與國際黃金價格密切相關。 當某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時,由於利率下降,該國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會造成黃金價格的上升。如60年代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國內資金外流,大量美元流入歐洲和日本,各國由於持有的美元凈頭寸增加,出現對美元幣值的擔心,於是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拋售美元,搶購黃金,並最終導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但在1979年以後,利率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日益減弱。比如2005年美聯儲十一次降息,並沒有對金市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惟有在 "9.11"事件中金市受利。 (3)通貨膨脹對金價的影響。 對此,要做長期和短期來分析,並要結合通貨膨脹在短期內的程度而定。從長期來看,每年的通脹率若是在正常范圍內變化,那麼其對金價的波動影響並不大;只有在短期內,物價大幅上升,引起人們恐慌,貨幣的單位購買力下降,金價才會明顯上升。雖然進入90年代後,世界進入低通脹時代,作為貨幣穩定標志的黃金用武之地日益縮小。而且作為長期投資工具,黃金收益率日益低於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但是,從長期看,黃金仍不失為對付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 (4)國際貿易、財政、外債赤字對金價的影響。 債務,這一世界性問題已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特有的現象。在債務鏈中,債務國本身如果發生無法償債的現象將導致經濟停滯,而經濟停滯又進一步惡化債務的惡性循環,就連債權國也會因與債務國之關系破裂,面臨金融崩潰的危險。這時,各國都會為維持本國經濟不受傷害而大量儲備黃金,引起市場黃金價格上漲。 (5)國際政局動盪、戰爭、恐怖事件等。 國際上重大的政治、戰爭事件都將影響金價。政府為戰爭或為維持國內經濟的平穩而支付費用、大量投資者轉向黃金保值投資,這些都會擴大對黃金的需求,刺激金價上揚。如二次大戰、美越戰爭、1976年泰國政變、1986年"伊朗門"事件等,都使金價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組織襲擊美國世貿大廈事件曾使黃金價格飆升至當年的最高近$300/盎司 (6)股市行情對金價的影響。 一般來說股市下挫,金價上升。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如果大家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則資金大量流向股市,股市投資熱烈,金價下降。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影響金價的因素外,國際金融組織的干預活動,本國和地區的中央金融機構的政策法規,也將對世界黃金價格的變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7)石油價格 黃金本身作為通漲之下的保值品,與通貨膨脹形影不離。石油價格上漲意味著同夥會隨之而來,金價也會隨之上漲。

❼ 為什麼越南印尼韓國等國不對本國貨幣進行調整

我個人覺得,貨幣面值大主要是與通貨膨脹有關。貨幣就像一根頭發。看上去似乎政府說改便能改,實則不然,牽一發動全身。另外,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有點誤導性。題主問為什麼不調整一下貨幣面值,但是題主想解決的問題是「買個麵包都要幾百萬,為什麼不調整為幾塊錢就能買得到呢?」。所以您的提問和想解決的問題不是一個方向的。如果越南等國家取消大面額紙幣,因為通貨膨脹依然存在,所以並不會出現調整貨幣面額便能把一個麵包價格從幾百萬下跌到幾塊錢的情況,而是會出現一個市民要提著幾麻袋10塊錢的紙幣湊成的幾百萬去買一個麵包的情況。

在經濟市場上,任何東西都與貨幣相關。例如對內的貨幣體系,對外的各國匯率等,這個發行貨幣的面值和貨幣的總額,可謂牽動全世界,並不是某一國政府拍腦袋突發奇想而出的,我在武大修讀經濟學第二專業的時候,曾經在宏觀經濟學上學過一個公式,用於計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英國發行多少貨幣,面值多少最為適宜。但是由於現在沒有從事相關工作,所以便忘記了,想起來也實在對不起教我經濟學的老師們。

❽ 越南、印尼通貨膨脹嚴重,會成為下一個辛巴威嗎

並不會,越南有實力,應對這種問題!

❾ 百姓怎麼樣有效的規避通貨膨脹或者經濟蕭條時期

可以啊,可以用貨幣購買價值穩定的物品.比如地產 黃金等.
我們國家發生經濟蕭條或者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我國經濟是政府宏觀調控.大型資本操作有政府機構監管.
當年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金融系統由於GCD和香港政府的介入扶盤.
才使得香港金融穩定,不象泰國 馬來西亞,恨死所羅斯了.

GCD雖然小問題不少,但至少GCD的社會主義控制經濟穩定是西方國家比不上的.

*******************************************************
以下引用自 http://..com/question/22221698.html
*******************************************************
亞洲金融風暴 中國對香港有什麼幫助?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香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❿ 美國和印尼近五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CPI 類別和比重 還有五年的通貨膨脹率 謝謝在線等

各國CPI的類別、比重,應該都是保密的,盡管有些大類可能會進行很粗糙的披露。
對印尼的情況不了解,但是美國的CPI數據及說明,可參考如下鏈接:
http://www.bls.gov/cpi/
頁面下邊的CPI databases里,可查到歷史數據。

閱讀全文

與印尼怎麼防止通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英國考研多少錢 瀏覽:517
為什麼印度人不喜歡泰姬陵 瀏覽:625
印度的速度是什麼意思 瀏覽:693
武漢哪裡有賣義大利面 瀏覽:143
伊朗為什麼信仰宗教關系 瀏覽:1002
中國吉他製造在貴州哪裡 瀏覽:55
越南擺攤一般多少錢 瀏覽:515
越南人說中國話是什麼語言 瀏覽:317
印尼海嘯怎麼死這么多人 瀏覽:130
中國機專是什麼專業 瀏覽:820
義大利特產有哪些最貴 瀏覽:473
印度苦行僧吃什麼最好 瀏覽:467
印度的電影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699
英國老師怎麼管理班級 瀏覽:848
出入越南邊境可以帶多少油 瀏覽:26
中國最早眼鏡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244
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留學哪個好 瀏覽:141
英國肺炎死亡了多少例 瀏覽:103
英國結婚證認證怎麼辦 瀏覽:843
越南失業人數有多少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