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尼地震的歷次地震
主要統計2004年-2013年的地震: 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區發生里氏5.9級地震,造成至少6234人死亡,4.6萬多人受傷,約20萬人無家可歸。
7月17日,印尼爪哇島西南海域發生里氏6.8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約7.4萬人無家可歸。 3月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巴東地區發生里氏6.3級地震,造成至少82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據雅加達3月6日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印度尼西亞代表處發言人達米恩·佩索納茲6日晚在印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地區說,當日發生在這一地區的6.3級地震已導致至少82人死亡。
印尼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當地時間6日10時49分(北京時間6日11時49分)發生的地震震源位於巴東市附近索洛克地下33公里處,震後數小時內還連續發生多次震感強烈的餘震。
印尼美都電視台報道的畫面顯示,在受災最嚴重的索洛克,數百幢房屋已成殘垣斷壁,路面嚴重開裂。由於擔心醫院建築倒塌,幾十名傷者選擇在帳篷內接受護理。地震災區的通訊和電力供應中斷,當地政府已向西蘇門答臘省政府和軍方請求援助。
盡管印尼政府沒有就這次地震發出海嘯預警,但地震仍給當地居民造成很大恐慌。巴東地區的中小學、醫院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在震後被緊急疏散。巴東居民由於擔心地震引發海嘯,紛紛逃往附近地勢較高的地區。 1月4日,印尼最東端的西巴布亞省馬諾誇里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2月12日,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7.4級地震,造成至少17人受傷,眾多的民宅、醫院和宗教設施等建築物損毀。
9月2日,下午2點55分,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發生里氏7.3級地震,此後又連續發生兩次餘震。據當地官員3日表示,地震目前已造成45人死亡,救援人員仍在搜救倖存者,但死傷人數還可能繼續增加。
印尼位於地球兩條最活躍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界之處,可謂是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而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有98%都發生在這兩條地震帶的交界之處。 4月7日6時15分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北緯2.4度,東經97.1度)發生7.8級地震。
5月9日13時59分42秒蘇門答臘北部7.4級地震(北緯3.7度,東經95.9度)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25日晚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但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1點42分(北京時間22點42分),震中位於西蘇門答臘省明打威縣巴蓋瑟拉丹鄉西南78公里處,南緯3.61度,東經99.93度,震源深度為10公里。
在強震發生10分鍾後,該地區又相繼發生了里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當地時間25日19點5分,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5.8級地震,但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4月4日凌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了里氏6.7級地震。而印尼地震學家給出的震級為里氏7.1級。
同時,印尼地震學家表示,海嘯警報已經發布。
印尼氣象和地質部門說,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日3時06分,震中位於芝拉扎西北293公里處,深度為10公里。
來自震區的消息說,地震發生後當地許多居民逃出戶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達、西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較強震感。 當地時間4月6日13時42分(北京時間 12時42分),印度尼西亞伊里安查亞地區發生7.1級地震, ,並未引發海嘯預警。
印尼政府5日將此前遭受地震的爪哇島地區的遇難者人數下調到了5782人,這是災情評估小組對災區進行了視察之後修改的遇難者人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地震及海嘯,給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人類的大災難。其中印尼不幸又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蘇門答臘島西北沿岸數百公里被夷為廢墟,據親歷災區視察的聯合國秘書長和美國國務卿稱均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據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統計,海嘯遇難人數已經超過10萬以上,流離失所的災民更高達百萬之巨。地震和海嘯還摧毀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築、基礎設施等,部分地區全部電力、通訊設施被毀,橋梁、公路短裂。據初步統計,130個鄉村衛生所、3個大醫院和衛生供水系統以及幾百所學校造破壞。
這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巨大的,相應的社會創傷是嚴重的,水泥廠等部分工業設施也造破壞。但所幸亞齊煤礦、銅礦、油氣等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完好,亞齊不是印尼的重點旅遊勝地,印尼旅遊業基本沒有受到沖擊,而且亞齊的經濟產值佔印尼總產值僅約2%。從經濟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整體經濟並未產生多大影響,貿易基本也沒有受到沖擊。但重建亞齊需要資金,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如果國際上不提供援助,將加大對國家預算的壓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債權國已表示准備允許印尼延期償還到期債務。果真如此,將幫助印尼解決很大困難。
綜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今年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大。如果國際援助能兌現,加上國際國內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可能對印尼經濟發展還有所促進,預計今年印尼能實現GDP增長5-5.5%的目標。
2012年4月11日發生的大地震,許多專家認為印尼地震不會引發強烈海嘯。英國地震學家蘇珊·薩金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這次地震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並非垂直運動,不會導致海床的明顯變化,因而此次地震引發強烈海嘯的幾率不大。
② 印尼地震後所有人都在跑嗎
2018上8月5日傍晚6點多,印尼龍目島的夜幕降臨。來自四川的李女士正趴在酒店五樓的窗邊,仰望天空,欣賞著這座度假勝地的夜色。
突然一陣「地動山搖」,「當時感到自己要被震出去了」,李女士瞬間反應過來,地震了,於是趕緊找到衛生間的一個三角區坐下來。
當地時間5日18時46分(北京時間19時46分),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發生里氏7.0級地震,地震震中15公里深,位於東龍目島西北18公里處。根據印尼官方的數據,目前地震已經造成98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但並未造成外國人死傷。
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領事館告訴澎湃新聞,還沒有收到任何中國遊客在此次地震中傷亡的信息,此前被困的39名中國乘客已經安全撤離。
根據印尼官方的說法,地震後,約有兩萬名當地民眾和遊客被轉移。但和李女士一樣,許多來印尼旅遊的中國遊客都經歷了這場「驚心動魄」。
地震發生時,在酒店房間里的李女士感覺「震感特別的強烈」。而正在趕路的米女士也是驚出一身冷汗。
「當時,我正在(龍目島)聖吉吉地區,剛吃完飯打上計程車,就發生了地震。」米女士稱,她看到路面出現了地裂,頭頂很多電線桿一度閃現電火花。
「啪的一聲,旁邊餐廳的燈就熄滅了,瞬間整個島就陷入了黑暗。」米女士說,在龍目島,通常晚上六點多天就黑了。大概停電了一小時以後,供電和手機通訊才得以恢復。
米女士在龍目島從事旅遊地接服務,她在龍目島租住的當地居民民宅就在該島西部地區。民宅後院的木質亭子已經在地震中倒塌,房間的玻璃窗也碎了。
據她描述,聖吉吉旅遊區內的酒店受損嚴重,一樓接待大廳大部分地區被倒塌的建築材料所覆蓋。旅遊區內不少房屋的屋頂也在地震後出現傾斜的情況,沒法繼續居住了。
③ 印尼班達海海域發生7.5級地震,是否會引發海嘯
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網站消息,地震發生於雅加達時間10時20分,震中位於東努沙登加拉省弗洛勒斯島東北部112公里處海域,震源深度為12公里。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記錄到距離震中較近的島嶼和鄉鎮有較強震感。本次地震發生後半小時,該機構記錄到震中附近還發生了兩次震級分別為5.6級和5.5級的餘震。
地殼的垂直運動可能發生在板塊邊界。板塊沿著這些邊界相互作用,稱為斷層。不同的運動會形成不同的獨特地形,主要是正斷層、逆斷層和走滑斷層(下圖按這個順序排列的),其中走滑斷層引發海嘯的可能性最低,因為它相對平緩,所以海底地形的變化可以放大或抑制海浪傳播。通常低於7.5或7.0的地震通常不會引發海嘯,況且還需要足夠的海水深度,所以有的地方會引發海嘯,有的不會。
④ 印尼海域7.0級地震,有無造成人員傷亡
在北京時間8月19號的時候,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海域發生7.0級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詳細情況還沒有報道。
地震可謂是天災中最為危險的了,當發生地震的時候一定不要驚慌,發生地震的時候一定不要急於逃跑,因為是跑不掉的,短暫的幾秒鍾時間里不但撤不出去,還容易摔傷踩傷; 我們可以躲在衛生間的角落裡面。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牆角處、轉移到承重牆多,開間小的廚房、 尤其是管道經過處,支撐力強,抗震系數較大。
在地震的時候,如果有時間的話第一時間關閉火源還有電源,因為我們在家避難的時候,這些東西也是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危害的。地震平靜以後不要急著回家,以免發生餘震的時候來不及逃跑。被埋住的時候仔細的聽外面的動靜,也不要長時間的呼喊,可以用敲擊的方法呼救,盡量的維持自己的體力。創造生存條件。
⑤ 印尼松巴哇島發生6.8級地震嗎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018年8月5日19時46分在印尼松巴哇島地區(南緯8.33度,東經116.45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⑥ 印尼馬魯古海發生6.8級地震,當地政府與沒有預警機制
如果你有認真的查詢近十年左右的印尼地震信息的話,相信你會清楚的知道印尼政府是有預警機制的,但是並沒有咱們這里這么完善。以至於在2018年12月25日的時候,曾有媒體質疑其預警機制為何沒有被觸發,其印尼抗災署大致回復意思是說,他們的預警系統可以檢測得出由地震引發的海嘯,但除此之外是不可以被預警的,這其中就包括水下山體滑坡,以及火山噴發等等。
是的,這種自豪我想不應該單單在我們自己這里,更應該在更多的國家當中被預警出來,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幸福家庭,以及更好的幸福生活。所以在最後,真心希望印尼能夠在這次地震當中堅強起來,然後提高自身的預警功能。
⑦ 地震的資料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餘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如何?
答: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什麼是地震?
答: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動叫地震。
3.什麼是震源?
答: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4.什麼叫震中?什麼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5.什麼是震源深度?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7.根據成因可將地震分為幾種?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類。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水庫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為構造地震?有何特點?
構造地震是由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導致岩層斷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關系密切,多分布於地下5-30公里的地殼內。其特點是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強,並且有重復性。構造地震佔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謂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震源深度不超過10公里。
10.何謂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頂蓋支撐不住岩層的重壓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謂地方震、近震、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為遠震。
12.震級為尺度,何謂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級小於3級的稱微震,震級在3級以上的稱有感地震,震級在5級以上的稱破壞性地震,震級超過7級的稱大地震。
13.什麼是震級?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3倍。
14.何謂地震烈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樣,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地址構造,地面建築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關。
15.中國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16.何謂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於地球內部的彈性波,是地震釋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種類?有何特點?
地震波有體波和面波,體波有分為縱波和橫波
橫波的振動方向與波前進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現為左右搖晃,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動(顛、簸)的振動。二者相比,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快,所以,一般地震發生後感覺到上下跳動,其次才是左右搖晃。另外,橫波振幅比縱波大,破壞力大。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18.震級和烈度的含義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力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處不同,烈度不僅同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19.一年中地球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破壞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十幾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帶發源於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這一帶。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記錄到最大的地震還沒有超過8.9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發生的8.9級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哥侖比亞邊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東邊海中也曾發生8.9級地震。
23.我國發生過多少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試舉三例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據現有資料統計發生8級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發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級地震;1920年12月發生在海源的8.5級大地震;1927年5月發生在甘肅省古浪的8級地震;1950年8月發生在西藏察隅的8.5級地震,1972年1月發生在台灣東邊海中的8級地震。
24.我省發生過幾次7級以上的地震,舉出四例
共發生過5次。1679年發生在三河的8級地震;1830年發生在磁縣的7.5級地震;1966年發生在邢台的7.2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7.8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灤縣的7.1級地震.
25.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台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26.華北地區有哪些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2.閩粵沿海帶;3.東北深震帶;4.營口-郯城-廬江帶;5.河北平原帶;6.海原-松潘-雅安帶;7.山西帶;8.渭河平原帶;9.銀川帶;10.蘭州-天水帶;11.河西走廊帶;12.馬邊-巧家-通海帶;13.冕寧-西昌-魚鮓帶;14.騰沖-瀾滄帶;15.哀牢山帶;16.爐霍-乾寧帶;17.花石峽帶;18.拉薩-察隅帶;19.西藏西部帶;20.天山帶。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簡述地震儀的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叫做侯風地動儀。
近代的地震儀在18世紀90年代才製作成,其原理與侯風地動儀基本相似,地震儀發展很快,種類繁多,現有長、短周期等各種類型,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磁帶記錄、數字化等。靈敏度從放大幾倍到千倍、萬倍、十萬倍乃至百萬倍不等,周期范圍從0.05秒到100秒.
28.什麼是地震預報?分幾種?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預報分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
29.地震長期預報的內容是什麼?
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幾年到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地震危險性及其影響的預測。包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區劃;建設規劃及工程場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運動參數、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活動趨勢大預測。
30.什麼是地震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報或警報;
31.我國成功的預報了哪幾次地震?
曾成功的預報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烏恰縣的兩次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5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級地震。尤其是海城7.3級地震,全世界公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漣發生7.3級地震,雲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縣幹部會匯報,並請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大大減輕了損失,受到雲南省政府及國家地震局的嘉獎。
32.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由哪一級領導批准,何時批准,國家地震局何時發布的?
由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國家地震局發布。
33.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35.地震有前兆嗎?
有。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來,我國已在70次中強地震以上地震前記錄到1000條前兆異常。
36.地震前兆異常分幾類?
可歸為10大類,分別是:地震學前兆、地殼形變、重力、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應力、應變、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異常。
http://www.zjdz.gov.cn/news123/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42
⑧ 印尼塔勞群島發生6.9級地震,印尼為何頻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印尼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國家,它位於幾個構造板塊交界處,周圍火山環繞。該國的島嶼位於全世界最不穩定的一個區域。這周的火山爆發和由強震引發的海嘯,顯示印尼位於不穩定的地質構造上。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國(由1.75萬座小島組成),印尼坐落在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世界第二大最活躍地震帶——阿爾卑斯帶之間。夾在這種地震多發帶中間,意味著這個島國會經歷全球最強的地震和最猛烈的火山爆發。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說,環太平洋地震帶學術上又稱環太平洋帶,是全球最強的一個地震帶,它的一系列斷層線從西半球的智利穿越日本和東南亞,一直延伸2.5萬英里(4.02萬公里)。
⑨ 印度巴厘島地震的地震詳情
當地時間10月13日上午11時16分,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發生里氏6.8級地震和5.6級餘震,印尼官方稱,震源深度為10公里。這次地震達到6.8級,震中位於巴厘島西南海岸外100公里處,震源深度為61.3公里。印尼官方尚未發布海嘯警報。
此外,地震還造成巴厘島烏拉萊機場的天花板和玻璃破碎,還有數人因遭震盪倒地受扭傷,但沒有造成航班延誤。地震發生後,當地很多民眾紛紛離家往外跑避難,旅遊區庫塔海灘上一些曬日光浴的遊客也起身逃離,汽車停在馬路上不敢前行。截至目前至少有50人受傷,大量民眾、遊客從家中、酒店紛紛逃離,就連警察局也被緊急疏散。
東南亞國家聯盟當天在杜阿島召開一場關於11月中旬東盟首腦會議的預備會議,餘震迫使會議中斷,與會官員再次逃到酒店外。
美國地質調查局稱震源位於61.3公里深處,地震帶呈西南走向,延伸130公里至丹帕沙。不過巴厘島氣象暨地球物理局認為震源僅有10公里深。目前巴厘島沒有發布海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