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大蒜的年出口量、年內銷量是和全國大蒜總種植面積各是多少
金鄉大蒜年均產量60萬噸左右,大蒜出口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70%以上。園蔥年均產量50萬噸,
全縣轄8鎮4鄉,總面積885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耕地87萬畝,糧經比例達到2:8,年均種植大蒜50餘萬畝
按這個來計算的話,全國出口在60*90/70=77萬噸。
實際上我國大蒜出口在120萬噸上下。
B. 大蒜出口到哪些國家
按照出口金額排序,印尼、美國、越南、巴西和馬來西亞排在前五位。其中08年對印尼出口保鮮和冷藏大蒜數量約29.7萬噸,出口金額約1.21億美元。出口數量同比上升26%,金額同比下降18%,單價下降35%。美國僅次於印尼,列出口國別市場第二位,出口數量同比上升4%,金額和單價同比下降37%和39%。對巴西出口數量同比上升14%,金額和單價同比下降63%和43%。山東蒜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韓國等,以山東蒼山、金鄉等為主---
2011年1月份大蒜出口數據統計(表格和圖列)
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
2011年1月份大蒜出口量值表
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格大蒜價
2011年1月份大蒜出口數據統計表(按國家)
C. 印尼蒜片是什麼
印尼蒜片是大蒜加紅薯粉做成的一種油炸零食,炸出來和蝦片一樣。
拓展資料: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大蒜進口國,每年進口大蒜超過50.00萬噸。中國是印尼大蒜進口的主要來源,印尼90.0%的進口大蒜產自中國,單一的進口來源給印尼國內大蒜市場造成巨大壓力,2020年2月疫情影響嚴重,海外大蒜供應受到限制,印尼國內的大蒜價格大幅上升,期間印尼大蒜價格最高漲至40.70元/公斤,由此可見,積極拓展新的大蒜進口市場對印尼極為重要。不過目前印尼市場貿易協會已在努力獲取從泰國、寮國等國進口大蒜的許可證。
D. 洋蒜苗的種植前景如何
從蔬菜產銷形勢看大蒜產業發展趨向
由上述蔬菜產銷形勢的發展可以預見今後大蒜產業發展將突出: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全程質量監控,著力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加速產品向工業食品生產方向延伸,逐步使大蒜產業向"質量效益型"模式過渡。
1.穩定栽培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縮減不適於種植及無優勢產地種植面積據資料,全球大蒜栽培面積80萬公頃,總產量762萬噸,單產9.5噸/公頃(633kg/667m.2),最高可達46.6噸/公頃(2704kg/667m.2)。我國大蒜種植面積30多萬公頃,約占亞洲1/2,佔世界總面積1/3,產量300多萬噸,單位面積產量為9~15噸/公頃(600~1000kg/667m.2)。
山東金鄉縣脫毒蒜單產曾達到3000多kg/667m.2,提高單產還有很大潛力。
2.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實施無公害化生產全程質量監控採用優質、脫毒、抗病、抗蟲、耐貯、適銷品種。應用現代農業新技術進行無公害化測土施肥、按無公害生產技術標准實施規范化管理,按產品標准對產品實施檢測和認證。
3.提升產品競爭能力著力發展以外貿企業和加工廠為龍頭帶動基地、實施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化生產,逐漸擴大田間作業機械化范圍,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商品合格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能力。
4.建立出口大蒜技術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大蒜外貿規模,加速產品向工業食品方向延伸在我國加入WTO後,面對各成員國對我國出口農產品可能設置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必須研究並採取相應的技術保障措施,以備應對可能發生的事件。
由於工業食品在品種、質量、營養、衛生、安全、方便和保持穩定供應等方面,更適應於人們對食品越來越高的要求以及現代快節奏生活的需要,因此隨著現代化的進展,工業食品將在人民生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地位。據資料,世界發達國家工業食品在食品消費中所佔比重逐步增大,有的高達80%左右,而我國目前僅佔25%。工業食品的范圍已不僅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加工,而已泛指對原料、產品貯存,半成品和成品加工以及營養成分的分離、提取、重組等。目前我國已開發的速凍蒜米、腌制蒜米、脫水蒜片、蒜粉、大蒜飲料以及正在研製和開發的大蒜油、大蒜素等,不但可消化大量的產品,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產值(如蒜油耗料比為1:300~400,每公斤售價30~50美元)。工業食品的開發當然對外貿出口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展和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提高,大蒜工業食品國內市場的開發是否也應予以一定的關注?!
二、蔬菜出口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大蒜出口的發展
據資料,2000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值為156億美元,園藝及加工品出口創匯39億美元,占出口值的25%。其中蔬菜為20.3億美元,占園藝產品的52.1%。加入WTO後如何進一步穩定和持續擴大出口,將是提高蔬菜經濟效益、緩釋蔬菜總量過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 蔬菜出口現狀
1. 出口總量與金額
近年我國蔬菜出口總量持續增長,但由於單價下降,出口金額卻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直至2000年後才開始有較大幅度回升,出現這種情況除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外,還與產品質量不高以及廠商無序惡性競爭有關,值得進一步總結和引起警惕!
我國大蒜出口,在20世紀90年代已居蔬菜出口前茅達到32萬噸,出口金額達1.1億美元,但1995年跌到低谷,徘徊回轉,直至1999年後才開始大幅回升,至2000年才恢復至1993年水平,其中五年的低谷和徘徊盡管與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與韓國等發生大蒜貿易戰等原因有關,但質量差距、精細加工產品出口薄弱等自身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
2.出口的主要目的國家及出口省(區)份
我國蔬菜出口到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出口量主要集中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資料,2000年出口量最大的前10位的國家為:日本(114.1萬噸)、香港(42.9萬噸)、韓國(15.7萬噸)、荷蘭(11.3萬噸)、美國(11.0萬噸)、德國(10.7萬噸)、新加坡(10.6萬噸)、俄羅斯(10.4萬噸)、印尼(9.9萬噸)、馬來西亞(9.2萬噸)。由上可見,我國蔬菜出口目的國以及出口量都比較集中,尤其是近年對日本、韓國出口急劇增加,這種過分單一的局面將帶來一定風險,值得今後注意和重視。
據1999年海關總署資料,我國大蒜出口到世界78個國家,其中數量在0.5萬噸以上的依次為印尼(3.76萬噸)、荷蘭(3.39萬噸)、阿聯酋(3.08萬噸)、日本(2.49萬噸)、新加坡(2.15萬噸)、巴西(2.07萬噸)、哥倫比亞(1.16萬噸)、馬來西亞(1.09萬噸)、緬甸(0.98萬噸)、印度(0.89萬噸)、韓國(0.71萬噸)、香港(0.64萬噸)、越南(0.59萬噸)、沙烏地阿拉伯(0.56萬噸)共14個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今後應在穩定發展對亞洲出口的同時積極開拓拉美市場和歐美市場。
從提供出口蔬菜的地區來看,據1999年海關總署資料,我國蔬菜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山東、福建、浙江、廣東和四川五個省份。而大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等少數幾個省(區)份,出口產區較為集中將有利於提升大蒜產業發展的檔次。
3. 出口產品結構和種類
我國出口蔬菜產品類型主要包括:保鮮蔬菜、腌漬菜(包括鹽漬菜、糖漬菜、醋漬菜)、干製品(包括人工脫水和自然干製品)、罐頭製品、冷凍保鮮蔬菜(速凍菜)以及湯菜類等六大類。其中保鮮菜出口近年有迅猛增長之勢,比重已上升到占出口總量的60%左右。腌漬菜主要出口亞洲國家,出口量穩中有升,僅向日本每年就達20萬噸左右。干製品出口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以30%遞增速度增長,已佔世界出口總量約三分之二(估計世界脫水菜年貿易量超過10萬噸),出口品種達20多種,有脫水洋蔥、大蒜、胡蘿卜、姜、青刀豆、花椰菜、葫蘆條等,主要出口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如寧波糧油進出口公司每年向美國出口脫水蒜片4000多噸,小蔥、蘑菇片1000多噸。罐頭產品主要有蘆筍、番茄、蘑菇、荸薺、青刀豆等。冷凍保鮮蔬菜(速凍菜)出口種類較多,如速凍菠菜、姜塊、豌豆、蘆筍、菜豆等。近年出口量在30萬噸左右,出口額約3億美元。湯菜類出口目前數量很小,主要出口西歐、日本和香港地區。有資料表明,每年世界市場需湯菜近百萬噸,香港年銷量即達5000噸,60%從美國進口,由此可見,湯菜類以及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應當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出口的蔬菜種類看,據2000年海關出口統計,蔬菜分商品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種類,依次為洋蘑菇罐頭(14433萬美元)、鮮或冷藏蒜頭(12058萬美元)、水煮竹筍罐頭(9743萬美元)、蘆筍罐頭(7435萬美元)、番茄罐頭(6787萬美元)、干蘑菇(6224萬美元)、干塊菌(5399萬美元)、鮮或冷藏松茸(4174萬美元)、鮮或冷藏洋蔥及青蔥(4118萬美元)、鹽水蘑菇(3861萬美元)、冷凍菠菜(3208萬美元)、紫萁(薇菜乾)(3189萬美元)、清水馬蹄罐頭(2365萬美元)、黑木耳(1863萬美元)、蕨菜乾(1509萬美元)、鮮或冷藏蒜薹及蒜苗(青蒜)(1365萬美元)、鮮或冷藏胡蘿卜及蘿卜(1228萬美元)、暫時保藏的小黃瓜(1110萬美元)。由上可見,大蒜為僅次於洋蘑菇罐頭而居第二位的出口蔬菜產品,蒜薹與蒜苗排序第17位。
(二) 蔬菜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述我國蔬菜出口現狀中已提到:近年出口量雖增長,但價格呈下降趨勢,保鮮蔬菜下降幅度最大,越是深加工產品下降速度越慢;由於出口市場過分集中,將導致市場結構脆弱,致使抵禦可能產生的風險的能力下降以及初級產品、粗加工產品出口較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出口極少等問題,除此以外,還存在:
1. 蔬菜商品質量不符合出口要求
就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出口蔬菜質量亟待提高,據調查,蔬菜出口大省山東等地出口蔬菜基地產品質量符合出口標準的田間合格率,洋蔥、菠菜、牛蒡不到70%,胡蘿卜不到60%,大蒜僅為50%左右。低下的商品合格率,嚴重製約了出口蔬菜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影響了菜農種植出口蔬菜的積極性。
(1) 基地問題:不能妥善處理好基地問題,就難於有高質量的穩定貨源,貨源也難於達到較高的產品商品合格率。目前我國出口蔬菜基地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臨時性貨源型出口蔬菜基地",僅僅為出口中介商等臨時收購供貨基地,既無合同,也無固定聯系;第二類是與出口中介商、出口加工廠或出口龍頭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的"訂單型出口蔬菜基地",這類基地由於雙方簽訂合同,基地和生產相對比較穩定,但只收購合格的產品,廠商企業,一般不承擔其它義務;第三類是出口蔬菜的公司自己建立的"產業型出口蔬菜基地",此類基地並非都在企業本身所擁有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農場或園區,而是以比較穩定的形式與農戶簽定合同,企業擁有自己的農業技術部門和技術力量,對農戶從適銷品種的提供、種植管理規范、產品產後處理等進行全方位指導和服務。此類基地穩定性較好,產品合格率、農民收入均相對較高,而且從體制上也不會給企業帶來負擔,值得盡力引導發展。
(2) 品種問題
由於對出口蔬菜品種有特殊要求,其特徵特性,尤其是產品的形態、風味口感、品質,必須符合出口目的國的消費需求。因此在我國蔬菜產品由內銷向外銷出口轉變過程中,一些適於國內市場銷售的傳統優良品種,有的已不能作為出口蔬菜的適銷品種應用。例如我國原產的大蔥和大白菜,不但地方品種資源異常豐富,而且也不乏優良品種,但面對進口國家要求大蔥辛辣味輕,微甜,假莖葉鞘抱合緊實,切刀後葉鞘不離散(不脫殼),肉質緻密、纖維少、脆嫩;要求大白菜球形較小,疊抱,球葉(心葉)色澤艷黃,結球較鬆散,脆嫩,適於生食等不同的消費習慣,為了出口需要,不得不引入國外品種。從山東省主要出口的大蒜、大蔥、洋蔥、生薑、蘿卜、大白菜所採用品種來看,除大蒜、生薑外,基本上都採用了日本、韓國等國外品種。這種狀況不但為外國種子公司佔領中國蔬菜種子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而且由於種子昂貴也增加了出口蔬菜的成本。
出口大蒜雖採用了國內品種,但隨著國際市場的拓展,對品質要求不但趨於多元化,而且要求越來越高。20世紀80年代國際市場要求蒜頭直徑不低於4cm,90年代後要求達到5cm以上的客戶越來越多,甚至要求達到5.5~6.0cm以上,而且對蒜形均一性、周整性、皮色、蒜瓣數(包括要求獨頭或無夾瓣)、辛辣味、耐藏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由此可見,降低成本,建立完善的良繁體系,將脫毒大蒜技術成果迅速應用於生產,並選育適於國際市場多元需求的,各種適銷優良出口大蒜品種已迫在眉梢!
(3) 規范化管理和產品標准問題
目前我國蔬菜生產仍處於"經驗農業"階段,還沒制定出能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出口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和出口蔬菜產品標准,蔬菜生產管理還基本依賴於經驗,栽培技術水平較低,許多栽培管理技術未脫離短缺經濟時代以產量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模式,例如"稀植"和"密植"雖只一字之差,但適當稀植卻代表了以質量產出為主的新思路,因為適當稀植能顯著提高品質及產品合格率。此外良種良法不配套,對某些由國外引入的適銷新品種未能及時研究和採用相應的管理技術;優良有機肥短缺,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品質風味下降、硝酸鹽含量超標以及濫用化學農葯不遵守科學用葯規范,導致農葯殘留超標等等都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盡快制定出口蔬菜生產技術規范及產品標准,實施標准化管理,提高出口蔬菜產量、質量以及產品商品合格率已是當務之急!由於出口大蒜在蔬菜出口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產地集中、生產規模較大、栽培季節及茬口較單一,栽培技術比較成熟、產業化經營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大蒜有良好條件走在出口蔬菜標准化前列!
(4) 采後處理問題
由於我國蔬菜貯藏保鮮設備簡易、陳舊,采後預處理、分級包裝和運輸水平較低,自動化水平不高,冷鏈系統不健全,不能滿足出口蔬菜發展的需要,加之在栽培、貯存、加工和運輸環節的不規范作業嚴重影響到產品質量。常常是剛採收時具有優良的品質,但到達出口目的國時已成為不合格產品。此外也由於包裝簡陋、裝潢水平低,達不到進口國家的要求或不能與進口國文化和審美觀念習俗相吻合而失去了競爭力。例如從威海口岸銷往韓國的很多鮮桔梗以及從連雲港出境的牛蒡均因加工過程中不規范操作造成傷口或貯存過程中霉變腐爛而不得出口。大蒜情況相對較好,但如何進一步提高采後處理水平,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 安全衛生將成為蔬菜出口的瓶頸
就總體而言,當前我國已十分重視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由於積累的問題較多,妥善的解決還需要時間。但是對於出口蔬菜來說已處燃眉之急:
(1) 農葯殘留問題
目前蔬菜食用安全性正在得到改善。但蔬菜產品農葯殘留量超過國家規定最大殘留量標準的比例較高。在我國加入WTO後的蔬菜出口貿易中,解決這一問題將成為應對進口國所設置的"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的關鍵。據我國有關監督檢驗測試部門2001年對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壽光等地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幾次取樣檢測結果,超標不合格率有的竟高達20~30%。從全國的調查結果看,農葯殘留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國家禁止在蔬菜生產中使用的高毒農葯如甲胺磷、氧化樂果、呋喃丹、乙醯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對硫磷等,同時也由於不能科學地使用農葯,導致一些農葯殘留量超標。如較嚴重的乙醯甲胺磷有的競超標65倍。從蔬菜種類看,農葯殘毒超標以葉菜類最為嚴重,依次為豆類、果菜類和根菜類。出口蔬菜農葯殘留狀況雖稍好於內銷蔬菜,但仍是嚴重的隱患。例如1999年8月10日日本東京檢疫所簽發的"違反食品衛生法通知書"中,指稱山東某地保鮮紫蘇葉毒死蜱殘留量超標,將由中國進口的紫蘇葉全部銷毀,使我方蒙受很大經濟和信譽損失。又如2002年3月16日,日本經產新聞報導:根據農民運動全國聯合本部調查,在東京都內的超市中銷售的以中國產蔬菜為原料的兩種冷凍食品中,有兩種在日本幾乎不使用的農葯超標1.4~9倍;調查人員在東京都和山梨縣6家超市中,對16種中國產蔬菜為原料的加工食品和生鮮蔬菜進行了檢查,其中冷凍毛豆和冷凍蔬菜超過安全標准。大蒜的狀況較好,應率先向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產品和有機食品產品等層次更高的方向努力。
(2) 植物檢疫問題
蔬菜產品進出口時,貿易國按檢疫法規定,均需對蔬菜產品進行檢疫。有時常因產品夾帶了檢疫對象有害生物或在包裝箱、運輸工具中發現有害生物而導致退貨,如1998年從上海港出口的分別為17噸和200噸兩批江蘇產白蒜,因夾帶咖啡豆象而被日方銷毀;1999年山東某市有6個集裝箱牛蒡出口日本,因攜有根結線蟲而被退運;同年,從南通口岸出口的一批蒜苗,因在日本入境口岸卸貨開箱時,有蟲從集裝箱中飛出而被退貨。此外原連雲港動植物檢疫局從白蒜的柳條包裝箱中截獲蟎類、蠹蟲類,而未能出口。為防止這類狀況再出現,從事蔬菜出口的生產者及廠商企業,均應普及有關檢疫的知識,將可能發生的事件,防患於未然。
(三) 關於發展大蒜出口,建立大蒜出口全程技術保障體系
2002年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組織開展了《蔬菜出口技術保障措施》課題研究,提出了建立旨在保證出口產品安全性,防止進口國家和地區採取貿易壁壘,應對突然的技術性限制事件的出口蔬菜技術保障體系,值得穩步發展大蒜出口借鑒。
該體系由生產體系、法規體系、監督體系、信息體系、貿易體系組成。
生產體系:主要為生產提供服務,提高產品商品合格率,保證食用安全性。從生態環境、規模、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對基地進行選擇和可持續發展建設;提供優質、抗病蟲、高產、耐貯適銷品種;根據華東、華南、西南、中原以及華北和青藏五大大蒜產區的不同生態特點以及進口國對大蒜質量的要求,制定科學的耕作、施肥制度和相應的田間管理技術規范;採用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和以完善冷鏈系統為核心的采後處理貯運技術;並研究、引進、優化大蒜出口加工工藝,以生產適銷的精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法規體系:主要為生產食用安全優質產品和規范化經營提供法律保障。在系統收集國內外有關法規並加以比較的基礎上,制定、修定"出口大蒜生產基地建設標准"、"出口大蒜生產技術規程"、"出口大蒜產品質量標准"、"出口大蒜加工製品技術標准"(從原料選用、加工工藝……產品質量標准),以及"出口大蒜農葯最高殘留限量標准"、"出口大蒜生產加工企業向國外衛生注冊管理規定"以及"保鮮大蒜檢驗檢疫方法"等標准和法規。
監管系統:主要為有效實施各項標准法規進行監控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檢驗測試部門。
信息體系:主要為不斷擴大大蒜出口貿易提供大蒜出口基地信息、國際市場信息,出口加工信息、農葯殘留檢測和出境檢疫信息以及有關大蒜外貿的最新動態。
貿易系統:主要保證出口產品安全到達進口國市場。作為產品與國際市場,生產者與經營者聯系的紐帶,提供各種與外貿有關的服務。
在這里我呼籲並建議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大蒜委員會聯絡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以大蒜作為出口技術保障試點項目,組織全國有關各專家和業者,爭取外貿部門領導支持,並立項實施。
E. 國內外大蒜生產概況如何
大蒜(Allium sativum L.)別名胡蒜、蒜。屬百合科蔥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肥大的肉質鱗莖和鮮嫩的花莖為產品器官。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中國人有食蒜習慣,農民種蒜極為普遍,產地遍布全國。同時,大蒜也是一個重要的出口商品和我國優勢出口農產品。在當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國大蒜產業取得目前的成績,來之不易,大蒜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從國內市場來講,大蒜產業關繫到幾百萬蒜農的切身利益,對大蒜主產區(山東、河南、江蘇等)的經濟發展及農民增加收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國際市場來講,我國在國際市場佔有很大份額,我國大蒜出口動態也為世界各大蒜生產國及進口國所關注。
(1)我國大蒜種植、生產基本情況 由於我國大蒜種植相對比較分散,目前我國農業部門對全國大蒜種植面積尚無權威性的統計。我國大蒜收獲面積為63.7萬公頃,產量為1058萬噸,佔世界產量的75%左右,涉及蒜農500多萬戶。
我國出口大蒜的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廣西、河北、廣東等地。受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影響,山東、河南、江蘇三省接壤部分種植最為集中,區位優勢比較明顯。2004年以來,由於種糧效益提高,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大蒜種植面積有所減少。據調查,2005年出口大蒜主產地種植面積為:山東金鄉及周邊地區約10萬公頃,蒼山3萬公頃,萊蕪及周邊地區1萬公頃;河南杞縣、中牟和周口等地約6萬公頃;江蘇邳州、銅山地區種植面積有所增加,約4萬公頃。
(2)世界大蒜種植、生產基本情況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4年全球大蒜收獲面積為113.7萬公頃,產量為1405萬噸。種植面積穩步增加,單產、總產提高較快,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世界大蒜栽培品種繁多。目前,育種研究向優質、獨特風味、抗病蟲、抗逆境、節水、節能、耐貯運方向發展。育種手段以高新技術(如分子標記、基因工程、遠緣雜交、體細胞雜交)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重視遺傳種質的搜集、鑒定、評價和保存,包括農藝性狀觀察、理化指標測定和藉助分子標記的遺傳分析。
蒜種生產向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發展。美國、法國、阿根廷等國實行了蒜種專業化生產,一般蒜種生產標准程序定為:莖尖組織培養結合無性系選擇生產脫毒核心原原種;選擇氣候冷涼地區,加速繁殖原種、生產用種;在蒜種生產期間嚴格進行病毒檢測和建立合格蒜種簽證制度,保證蒜種質量;收獲後將種蒜清洗、分級、包衣、包裝、貼標簽,按標准機械化操作。法國蒜種生產實行政府、企業、農戶結合,其他國家大蒜種生產分企業經營、農戶經營或政府立項,因國情不同而異。
大蒜播種、收獲及晾貯方式各國情況不一。南美洲的阿根廷3月播種,7~8月收獲。泰國10月播種,翌年2~3月收獲。美國、法國種植規模化,收獲、管理機械化。播種機將整地、作畦、下種、覆土一次完成;收刨機收獲,田間晾曬。泰國主要在北部涼爽地區栽培,方式同我國。貯存用閣樓棚。澳大利亞研究出了蒜種冷處理儀,使用這種儀器按指標冷處理的蒜種出苗早而齊,蒜瓣大而瓣數少。不少國家研究了大蒜適宜的播期、密度、用種量、施肥種類、施肥量、噴灌和滴灌技術,提出了大蒜施肥、灌水指標和管理規程。
大蒜的「產品安全生產」在歐美國家受到重視,主要是通過減少或避免化肥和農葯的施用,使大蒜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限制在一定指標以下,生產「綠色大蒜」。有機化產品須經過國際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及國家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批准方能成為有機食品。歐美國家的超市蒜頭、蒜苗均貼有標簽,標明產品級別、品種名和產地等。蒜頭要求整齊無病蟲害,清洗干凈。鮮蒜頭有紫皮、白皮、紅皮,多瓣、少瓣、獨頭,辣味濃、辣味適中等。歐、美大蒜精深加工已形成產業,亞洲大蒜加工業正在興起。
F. 我國的大蒜主要出口哪些國家
中國大蒜出口達120餘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歐盟、日本。
我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蒜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由於中國人有食蒜習慣,農民種蒜極為普遍,產地遍布全國。
近年來中國大蒜產業發展迅速,山東、江蘇、河南、河北、雲南、四川等省大蒜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但出口產品多為原料性和大宗散裝大蒜,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今後必須著力培育出口行業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增強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
2016年12月份中國出口鮮、冷藏大蒜數量總計12.74萬噸,金額共計2.71億美元,同比增加19.61%。
(6)中國每年大蒜出口印尼多少噸擴展閱讀:
大蒜健康功效:
1.抗癌
國外研究發現,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進腸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通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消除在腸里的物質引發腸道腫瘤的危險。但是,尚無法定論究竟需要產生多少這樣的酶才能有效地發揮大蒜的抗腫瘤作用。
2.治療陽痿作用
有科研人員通過兔子及小白鼠的實驗發現,大蒜能刺激雄性激素分泌,並能增加精子數量。現代醫學認為,血液健康是影響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吃大蒜卻能促進血液健康,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也有利於改善勃起功能。
3.抗衰老作用
推薦吃法:蛋黃大蒜美容抗衰老
大蒜能促進血液循環;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減緩血管與皮膚老化。兩者搭配優勢互補,既能發揮好的抗衰老作用(血管與皮膚),又能對恐寒症的治療或美容產生很多的好處。
G. 全國各地大蒜產量如何
2010年的大蒜產量 - 中國主要大蒜產區
1.山東省大約150萬畝(以金鄉為中心輻射蒼山、菏澤、臨沂等周邊地區)
2.江蘇省約120萬畝(主要有邳州、銅山、賈汪、豐縣、鹽城、射陽)
3.河南省約90萬畝(主要以中牟、杞縣等地)
4.河北省約40萬畝(主要永定周邊地區)
5.雲南省約40萬畝(主要是大理州)
以上是中國大蒜產區總計約440萬畝。今年按畝產800KG,今年中國大蒜產量約352萬噸。2010年1-6月,中國出口大蒜數量為686,119.5噸,1-6月國內消費約60萬噸,國內大蒜大約還剩下223.1萬噸。按7約估計消耗20多噸,那中國市場目前保守估計約有200噸大蒜,這200噸約有80%進入了冷庫,庫外約有20% 價格波動很大啊,現在物價都上漲了
H. 今年大蒜佔世界多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中國大蒜出口約佔世界大蒜貿易量的90%,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11月5日,商務部有關數據顯示,因為大蒜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帶來大蒜價格下跌,每公斤價格比去年低了1.73元。對此,業內人士呼籲目前中國大蒜種植產銷不平衡,大蒜行業要盡快走深加工道路。 近幾年來,中國大蒜種植業和出口貿易發展迅速。已經連續4年出口超過110萬噸,遍及131個國家和地區。據美國農業部消息,僅2006年,73%的中國大蒜銷往美國市場,有3/4的美國消費者喜歡中國大蒜。這不僅僅表現在中國大蒜的價格低,更是因為它的質量。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大蒜清潔、質量穩定。其他國家大蒜在種植中使用化學除草劑,而中國從除草到加工清洗、挑選、分級全部是手工操作。另外,他們認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大蒜要接受更多的檢驗和監管。每一批運往美國的中國大蒜首先要接受本國政府的檢查,然後再接受美國農業部的第二次檢查,美國商業部每年都去中國大蒜產區進行出口大蒜的實地考察。除此之外,西方多家第三方信譽認證機構還向中國經營大蒜的公司頒發了質量認證書。縱觀我國大蒜出口種類不難發現,目前,我國大蒜出口更多集中在速凍蒜米、脫水蒜片、蒜汁、油炸大蒜、大蒜飲料等初、中級產品上。對此專家們認為,要保持中國大蒜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必須實行品牌戰略,走深加工道路,提高大蒜深加工的科技含量,比如提煉大蒜油、大蒜素等。據了解,目前大蒜成品出口只有1000元/噸,而生產1噸蒜油雖然要消耗300到400噸鮮蒜,但是市場售價高30至50美元公斤。 專家們認為,目前大蒜製品前景廣闊,大蒜油、大蒜素等科技含量高的大蒜製品正成為市場的新寵。有數據顯示,大蒜素在德國的銷量已超過大眾葯品阿司匹林,在美國每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以上。而中國大蒜做到產品升級也並非難事,深加工前景可觀。據業內人士透露,山東金鄉縣某大蒜加工集團運用速凍乾燥真空技術讓原來1000元/噸的大蒜增值至2.5萬元/噸,產值增長了25倍,成本卻只需要5000元。如果我國現有的66.67萬公頃大蒜全部應用提純復壯、葯物脫毒,實現深加工,那麼,中國大蒜的國際霸主地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I. 山東蒜,江蘇蒜,河南蒜。四川蒜,安徽蒜,雲南蒜,分別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詳細點,謝謝!
按照出口金額排序,印尼、美國、越南、巴西和馬來西亞排在前五位。其中08年對印尼出口保鮮和冷藏大蒜數量約29.7萬噸,出口金額約1.21億美元。出口數量同比上升26%,金額同比下降18%,單價下降35%。美國僅次於印尼,列出口國別市場第二位,出口數量同比上升4%,金額和單價同比下降37%和39%。對巴西出口數量同比上升14%,金額和單價同比下降63%和43%。山東蒜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韓國等,以山東蒼山、金鄉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