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人的姓和名如何區分
在印尼並沒有法律規定必須有姓,很多人的名即為其全名.蘇門答臘島的巴塔克人,馬六甲群島,弗洛勒斯島等的居民則是以氏族名作為姓.爪哇島的爪哇人和巽他人等多數只有名,僅有貴族才有姓.而伊斯蘭教徒的馬來人,亞齊人,爪哇人,巽他人等會用阿拉伯的方式,將父名置於名字之後作為姓
⑵ 印尼人的名字是姓在前還是名在前啊
印尼人的名字受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有的和阿拉伯人名相同,有的含有某些梵語音節,如Megawati
(梅加瓦蒂)中的wati是梵語的一個詞尾,一般用於女性的名字,或加在名詞後面,表示「女的」,如olahrangawati(女運動員)。通常印尼人只有名字,無姓,但有的部族即有名,也有姓。最近二三十年裡,因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印尼人喜歡採用歐美人常用的名字給子女起名。
⑶ 印度和印尼是兩個國家嗎兩個全稱是什麼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從來就是兩個國家,在15世紀以前印度的文化對印度尼西亞影響很大,印度尼西亞名字是歐洲殖民者起的。
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083千米。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3)印尼的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尼前身為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1963年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⑷ 名字比印度多幾個字的印度尼西亞,它們兩個歷史上有什麼聯系
但是當人們提到印度尼西亞的時候,可能腦子里會蒙的一下,可能不知道這個國家是哪裡耶,有人可能會把他和印度所聯系起來,可能認為他們其實是一個國家,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他們的地理相差位置也是非常遠的,所以他們並沒有什麼交集。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歷史上他們都被殖民過。
所以通過我們所講的可以看出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其實並沒有什麼聯系,我們不應該單純地看他們兩個的名字,而產生一些臆想,應該了解到歷史才能發表一些評論或者判斷。他們兩個國家無論是從人文信仰還是生活習慣來說,完全沒有交集,可以說這也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國家名字卻如此相似。
⑸ 印度尼西亞的城市名有哪些含義與來歷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坐落在西爪哇北海岸,「雅加達」一詞,在印尼語意中為「光榮的堡壘」,代表著印度尼西亞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伊里安」在印度尼西亞語中含有「人民」和「高地」的意思,意為「人民的高地」。爪哇島上的萬隆是座風景優美的山城,坐落在火山群中。這個地方曾稱「勃良安」,意即「仙之國」,後改為「萬隆」。印度尼西亞西端的蘇門答臘,古時曾稱「蘇瓦納布米」,意即「光輝綺麗的鄉土」或「盛產黃金的國土」。
這些島名和城名的意思和演變,寄託和表達了印度尼西亞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印度尼西亞獨立後,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又贏得了「希望之島」的美稱。
印度尼西亞
⑹ 印度尼西亞是什麼意思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通稱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1]。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WIKA)牽頭的印尼國有企業聯合體,當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了雅萬高鐵合資協議。
雅萬高鐵將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的時間將縮短為約40分鍾。
⑺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還有印尼,他們啥關系,有著怎樣的區別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印尼簡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⑻ 印度尼西亞的名字中有「印度」兩字,請問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有什麼關系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1850年,英國的民族學家喬治·爾耳(George Earl)把居住在馬來群島或東印度群島的人為 Innesians或 Malayunesians。爾耳的學徒,詹姆士·羅根也在同一本書把Indonesia和東印度群島劃上等號。然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拒絕使用Indonesia,反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ë), Indië,東方(de Oost)或Insulinde。
到了20世紀初,荷蘭以外的學家都把荷蘭東印度群島稱為Indonesia,後來印尼革命分子用了「印度尼西亞」為他們國家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漢語用「印度尼西亞」並不是因為和原文諧音,也考慮到了印尼名字的由來,的確非常貼切。
⑼ 印尼與印度是什麼關系
印尼與印度沒有關系。
印度位於印度半島上,是南亞大陸上面積最為遼闊的國家;而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是一個典型的島國,其由上萬個島嶼構成,亦被稱為「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因為國家是殖民者建立的,所以只能選用殖民者留下的名字,印度也是這樣,兩者並無關系。
印度尼西亞的國名的由來
1884年,德國人給荷屬東印度公司起了個新名字,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是從希臘文里演變而來的,由「Indis」和「Nesus」兩個詞構成。這兩個詞的原意是印度、群島。當然也有人說這兩個詞的意思是「水中島國」。
不管怎麼說,這是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後來在歐洲留學的印度尼西亞學生覺得這個名字還不錯,可以用作國名。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至此之後,印度尼西亞正式被當地人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