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魚爛眼,蒙眼,虎魚爛鰭是怎麼回事
龍魚\虎魚屬於熱帶魚,患病的原因多是由於水質不良或短時間內飼水溫 差變化過大造成。此外每年的春秋季節,熱帶魚都存在一個人工保溫和自然溫度相互過渡的問題,如果交接不順利,也會誘發疾病。
1.白點病
其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後,病魚皮膚粘液增多,魚的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上肉眼可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點。患病初期,病魚聚在缸角互相摩 擦,患病後期,病魚呆滯地浮在水 面,投餌不食。防治方法:根據小瓜 蟲在水溫25℃以上不易繁殖、28℃ 時開始死亡的生理特點,可將水溫 緩慢地升高到28℃,靜養數天後小瓜蟲胞囊開始脫落,及時更換新水,病魚即可康復。也可選用O.05— 0.07%的紅汞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將病魚浸洗5—10分鍾。
2.膚霉病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 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於魚的體表皮膚內,其餘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後期,菌絲深入 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 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 溶於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 鍾,再用清水漂洗後,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葯才可痊癒。
3.爛鰓病
其病原體是粘球菌。患病個體 鰓部潰爛並附有較多粘液,嚴重時 鰓絲潰爛形成一個個圓洞,病魚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3—4片土黴菌,溶於100千克 水的水族箱中,低濃度浸泡,多次用葯後可痊癒。
4.爛鰭病
其病因是由於水質不良導致細 菌侵染所致。病魚各鰭腐爛,皮膚干 澀無光澤。有時,也可能是魚體相互 撕咬,魚鰭破損又遭細菌感染。防治 方法:可選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鍾。也可選用呋喃唑酮3—5片,溶於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鍾。或 選用土黴素5—8片,溶於100千克 水中,浸洗病魚30分鍾。
5、腸炎
其病原體是點狀產氣單胞桿菌,它是由於魚吃了不潔食物,或攝食 過飽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魚靜卧缸底,投餌不食,糞便呈乳白色,肛門紅腫。防治方法:可選用2片呋喃唑 酮,溶於80 x 50 x 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葯後可康復。也可選用 0.02克呋喃西林粉,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20—30分鍾。
6、眼球凸出症
病魚兩眼外凸,眼球周圍紅腫 發炎,多是由於水中細菌感染所致。 有時病魚6艮球有白色絮狀菌絲侵染,如不及時治療,眼球失明或脫落。本病發病率較低,但治療困難,死亡率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黴素, 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 分鍾。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綠,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3—5分鍾,多 次用葯後可痊癒。
樓主對照看看是什麼病,魚病要早治療,用葯要輕至重,避免中毒。希望幫到你
⑵ 虎皮魚的鰭爛了還可以長出來嗎
魚的再生能力是很強的,一般是可以長出來的,前提是不是爛的太嚴重。而且,一定要保持水質好。
爛鰭病
魚鰭變白,傷口分泌粘液,魚鰭腐爛,導致魚死亡。尾鰭與背鰭、腹鰭均有可能腐爛。
治療方法A、用5%食鹽水浸泡病魚,直至痊癒。 B、每10公斤水中放入5一10萬單位的青黴素浸泡病魚,直至治癒。C、5ppm呋喃西林5%食鹽浸泡病魚。 D、食鹽加高錳酸鉀(2ppm)浸泡病魚。
⑶ 印尼虎魚5/10公分經常無故死亡,就是魚鰭殘缺不全,腮蓋發紅。求教各位大神
這個尺寸應該不難養,估計要不是內耗就是水質有問題,還是先用老三樣解決
⑷ 虎魚爛尾充血怎麼辦
1、建議使用呋喃西林粉劑:為檸檬黃色粉末,無臭、味微苦,可溶於水,是防治爛鰓病、皮膚充血病、魚鰭腐爛病、松鱗病等的有效葯物,也是水質消毒、水霉病的常用葯品。
2、有關觀賞魚特效葯劑很多,用起來方便快捷。你可以去觀賞魚器材店咨詢,說明魚病的症狀很容易買到。
虎魚爛尾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西晉感染導致。主要是由病原體柱狀黏球菌和黴菌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感染是由兩種途徑進行,一是因為養殖密度過大,過濾功能不理想,魚的代謝積累,引發病菌的爆生,使魚體感染。二是因為有新魚入駐或是換水時,水質差異或緊張照成魚體不適,使表面粘膜分泌異常,魚鰭邊緣因為薄弱而被感染。
⑸ 魚的鰭潰爛有充血用點什麼葯
一般有:癤瘡病、此病又稱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魚體背鰭基部兩側,皮下肌肉組織出現1個或幾個紅腫的隆起,形似膿瘡,用手觸摸,有柔軟浮腫的感覺。隨著病情的發展,肌肉組織呈現出血、體液滲出,繼而壞死、潰瘍。由於患部在背鰭基部兩側,故導致病魚鰭基部充血,鰭條散開,病情嚴重時,腸道也有充血發炎症狀。
一般可根據症狀診斷。當癤瘡部位尚未潰爛時,切開癤瘡,明顯可見肌肉潰瘍,有膿血狀的液體。塗片檢查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細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預防
①在扦捕、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勿使魚體受傷。
②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體呋喃唑酮葯浴魚體30分鍾,可消毒受傷部位,防止細菌感染。
(2)治療 (內服與外用)
①內服磺胺類葯物,混合飼喂,連用5天;
②內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飼喂,連用20天。
③內服抗生素類,連用10天;氯黴素,連用5~10天;四環素,連用10天。
④內服氟哌酸,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為1個療程。
①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②待膿瘡成熟後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干凈,塗呋喃西林乾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
③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葯液沖洗瘡面。
細菌性腐敗病
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鰭基充血,鰭端爛蝕,鰭條間組織破壞;鰭蓋和上下頜常出現紅斑,鰭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鰭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魚游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
爛鰭病
魚鰭破損變色無光澤,爛處有異物,或透明的鰭葉發白,白色逐漸擴大;嚴重時魚鰭殘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於夏季。熱帶魚鰭薄,易碰傷折斷而患此病.可選用食鹽;抗生素等治療。
鰓病
一種是被細菌侵蝕鰓絲,病魚行動遲緩,食慾不振,體色暗淡無光澤,頭部發烏,鰓絲發白,最後出現腐爛脫落;鰭蓋骨表皮充血發炎,嚴重時也發生腐爛,露出透明的鰓蓋骨。另有一種是被寄生蟲寄生引起的鰓病,有細菌侵蝕鰓絲類似症狀,如游動緩慢,魚體消瘦,體色暗淡;呼吸困難,常浮於水面,鰓絲發白、破壞,粘液增多,鰭蓋半張等。寄生蟲有車輪蟲,指環蟲、口絲蟲,斜管蟲、三代蟲等。細菌性爛鰓病用呋喃西林治療。寄生蟲鰓病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食鹽等治療。
棉口病
又名爛嘴病。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游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黴素或金黴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黴素溶液浸浴病魚。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鱗立病
本病又稱豎鱗病、松鱗病病魚鱗片張開似松果,鱗片基部水腫充血,嚴重時鰭基充滿半透明液體,後期魚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般流行於水溫低的季節或短時間內水溫多變時,老齡魚、虎皮魚易患此病、選用食鹽,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療、患處塗抹皮炎平有較好效果。
⑹ 虎魚背鰭白色,漏出骨頭,身上也有白色的,怎麼辦求救,魚鰭也斷了,不知道是白毛還是白點,別魚都沒事
整體換水最好換掉二分之一以上,然後把溫度調到三十度左右。清洗過濾系統,在水中加一些鹽,最好是專用鹽,沒有的話食用鹽也可以。幾天內暫時不要餵食物。應該能解決,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魚兒受了傷後,又被水中的細菌感染了。
⑺ 我的泰國虎的魚鰭上根部發紅,邊緣發白有些潰爛,請問怎麼治療
可能是白桿菌,最好用高蒙酸甲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