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稱印尼什麼
公元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過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蘇魯馬益(Surabaya)、滿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爪哇國
爪哇國(梵文名Yavadvipa),又作葉調、訶陵、闍婆、呵羅單、耶婆提,古代東南亞古國,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唐朝時,一度為佛教國家。宋朝時分為三國,東爪哇最強,後為三佛齊所滅,信訶沙里國崛起後,在爪哇島上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伊斯蘭教興盛。元朝時,元軍大舉征伐其地,敗於滿者伯夷王朝。明朝時,屢有入貢。後來,荷蘭在此地建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和行政管理總部,並於不久侵佔全境。二戰後,獨立,並入印度尼西亞。
爪哇就是印尼古時統稱
2. 求翻譯印尼地址:DARMO PERMAI UTARA SURABAYA(JATim) INDONESIA 謝謝!
DARMO PERMAI是泗水市的一個地方名,UTARA印尼文是北的意思,SURABAYA是泗水,JATIM是東爪哇省的縮寫,INDONESIA即印度尼西亞。意思是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泗水市DARMO PERMAI 北路。
3. 東爪哇省的歷史
東爪哇省歷史悠久,公元1293年至1478年間有過一個強大的王國—滿者伯夷(Majapahit),統一了目前印尼的大部分地區,甚至控制了周邊的一些國家。
1949年,即印尼擺脫日本殖民統治4年以後,荷蘭政府企圖重獲對印尼的統治,派軍隊攻打泗水,當地人民進行了英勇而頑強的抵抗,打敗了荷蘭軍隊。從那時起,泗水在印尼被稱作英雄之城。
東爪哇省位於爪哇島東部,陸地面積47,157.72 km2(占整個國土面積的2%),海域面積110,000 km2,氣候溫暖濕潤(24-34oC),旱季為5-9月,雨季為10-4月。東爪哇省下轄9個城市(kota),29個縣(kabupaten),人口36,535,527(2004年),主要民族是爪哇族、馬都拉族和華族,華人約有數十萬,有近百家華人社團。省內有朱安達(Juanda)國際機場和泗水(Tanjung Perak Port)、錦石(Gresik)、外南夢(Banyuwangi)、龐越(Probolinggo)等海港。省會為泗水市,中國總領館的所在地,印尼第二大城市。
4. 東爪哇省的概況
東爪哇省,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主要由爪哇島東段及馬都拉島組成,北臨爪哇海,南瀕印度洋,東望馬都拉海峽與巴厘海。省會泗水。東爪哇面積為47927平方公里。境內有10座火山(包括一些活火山)和350萬英畝森林(其中約200萬英畝的森林可被進行商業性利用)。人口3500萬,佔全國人口的18%。其中28%居住在城市,94%為穆斯林。
東西行的火山鏈偏於島的南部,塞梅魯火山的莫霍梅魯峰海拔3,676米,全島最高峰。山間盆地與高原交錯,南北沿海有石灰岩台地,北部石灰岩台地延續至馬都拉島。
東爪哇屬熱帶性氣候。終年平均溫度在攝氏28-30度之間。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雨季。
東爪哇省可供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木材製品、紙張製品、紡織品、冷凍海蝦、運動鞋、家庭用品、藤條製品、皮革製品、鋼材製品、煙草等。東爪哇每年也大量進口各類商品。
東爪哇省是印尼的重要農業產區,島上最大河流梭羅河及布蘭塔斯河流經盆地。流域土地肥美。北部有石油礦,並為本島主要柚木林區。內地山區有烏檀、兒茶、熱帶松、櫟、楓及鐵木。農業發達,低地種水稻和椰子,坡地種植甘蔗、橡膠、咖啡、煙草、棉花、劍麻,高地種植木棉與會雞納樹。畜牧業有一定規模。工業有紡織、食品、煙草、金屬加工、機械、造船、鐵路車輛、橡膠、造紙等。包括附近的巴韋安島及康厄安群島等,面積47,92 2平方公里,人口3,250.4萬(1990)。
東爪哇省內目前設有130餘家各類銀行,其中有包括美國花旗銀行在內的10家外國銀行。東爪哇於1989年開辦股票交易業務。
泗水是東爪哇省的首府和經濟中心,人口100萬。泗水於1293年建市,是印尼最古老的城市和最早的工業重鎮。瑪朗是東爪哇的第二大城市,位於泗水南部的山中,人口65萬。
泗水港是全國第二大港,也是印尼西部的航運中心。該市擁有印尼最大的PT造船廠。泗水的國際機場每小時有班機飛往雅加達,國際航線通往新加坡、廣州、科倫坡和澳大利亞的城市。
5. 印尼的地址.懂的速度翻譯下
go swie sai可能是名字,一般印尼人也會有中文名,但是他們讀出來的拼法跟我們不太一樣。
Tambakrejo 2/21, Surabaya Jatim Indonesia
印尼東爪哇省泗水市丹巴克勒佐路(Tambakrejo譯名)2/21號
6. 爪哇國在哪裡
爪哇島(印尼語:Jawa、英語:Java),位於印度尼西亞,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位於爪哇西北。古代稱呼「耶婆提」(Yavadvipa)。
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2400萬 (2005年),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981人。
爪哇文化、語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亞次大陸語言文化的影響,很多歷史遺跡都證明了這一觀點,例如佛教聖殿遺址婆羅浮屠,和布蘭班南印度教神廟(Prambanan)。
二世紀東漢孝順皇帝永建六年(131年) 葉調國派遣使東漢。 「葉調」就是古代爪哇島梵文名 Yavadvipa 的對音。
五世紀東晉義熙八年(412年)高僧法顯登陸耶婆提。耶婆提就是Yavadvipa, 就是古代爪哇。
後漢到隋朝稱為呵羅單
唐朝稱為訶陵、闍婆
宋朝爪哇島上有三個國家:塔魯納國在西部,訶陵國在中部,東爪哇在西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東爪哇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遣使朝貢。當時穆羅茶王已統一爪哇島,勢力擴展到巴哩島、渤林邦、並和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國交戰。但東爪哇-三佛齊戰爭結果,東爪哇國兵敗,國王穆羅茶(Dharmvamca)被殺。三佛齊勢力擴展入爪哇島。
十三世紀爪哇島上信訶沙里國崛起。
1290年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Kertanagara)將三佛齊逐出爪哇。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亞薩(Kertarajasa)創立強大的滿者伯夷王朝,
以滿者伯夷城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
隨後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被叛將賈亞卡特望(Jayakatwang,)殺害。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從福建泉州渡海,登陸爪哇,聯合滿者伯夷王克塔拉亞薩攻打信訶沙里國叛將賈亞卡特望,滅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元史稱滿者伯夷為「麻偌巴歇」,是爪哇國的國都。
滿者伯夷被稱之為最顯赫的印度教王國,滿者伯夷曾一度統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滿者伯夷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教奉為神的Majapahit桔樹。到了16世紀,當穆斯林王國取代滿者伯夷在西部島嶼的地位時,滿者伯夷王國轉移到了東面的巴厘島。
明朝稱為爪哇。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到過爪哇杜板(Turban)、新村(Geiresik)、蘇魯馬益(Surabaya)、滿者伯夷(Madjapahit)和漳沽(Changkir)。
在第六、七世紀,很多海洋勢力王國在蘇門答臘和爪哇崛起,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水域。同時,伴隨著與中國和印度興盛的海上貿易往來,這些王國繁榮一時。在此期間,不少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學者翻譯了很多文學和宗教典籍。
7. 想知道:中國 印尼東爪哇島泗水在哪
泗水(印尼語:Surabaya),音譯蘇臘巴亞,是印尼第二大城市,位於爪哇島東北角,臨馬都拉海峽和泗水海峽,與馬都拉島相望,也是東爪哇省首府。
和雅加達在一個島上 ,一個東邊一個西邊。靠近巴厘島。
8. 外國的爪哇在哪裡
爪哇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
Java
亦作Djawa或Jawa。
編輯本段位置
位於東南亞,爪哇海以南,努沙登加拉群島以西,東部、南部與印度洋相接,是馬來群島重要的島之一。
編輯本段簡介
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東南,婆羅洲(加里曼丹〔Kalimantan〕)南方,巴里島西面。爪哇僅系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第四大島,但擁有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均處支配地位。面積為132,187平方公里(51,038平方哩,包括近海的馬都拉島)。雅加達(舊稱巴達維亞〔Batavia〕)既是
位於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由18108個大小島嶼組成的「萬島之國」,爪哇島就是這萬島之中的第四大島。四面環海的爪哇島,屬熱帶雨林氣候,沒有寒暑季節的更迭,年平均氣溫為25-27攝氏度,雨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島上熱帶植物叢生密布,草木終年常青,咖啡、茶葉、煙葉、橡膠、甘蔗、椰子等物產豐富。爪哇島上河流縱橫,風光旖旎,每年都吸引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觀光旅遊。爪哇島上有100多座火山,前不久活動劇烈,有爆發跡象的默拉皮火山就是其中的一座。默拉皮火山海拔2968米,是印尼眾多活火山中最為活躍的一座。爪哇島是印尼經濟、政治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擁有全國約2.2億人口中的一半。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勝古跡都坐落在這個島上。印尼首都雅加達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位於西爪哇北海岸,人口830多萬。萬隆位於爪哇島西部海拔700多米的萬隆盆地中,是印尼西爪哇省首府,這里四面群山環繞,植物繁茂,環境優美。印尼的古都日惹是中爪哇的中心城市,世界聞名的婆羅浮屠古跡就位於日惹城北部。印尼地處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大小地震數千次。2006年,爪哇島已先後發生數次強烈地震。5月27日,日惹地區和中爪哇省部分地區發生里氏5.9級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7月17日,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里氏6.8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7月19日,位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巽他海峽再次發生里氏6.2級地震。
爪哇島上的水稻梯田印度尼西亞最重要島嶼,全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地區。東西長約970千米,南北最寬處160千米,成狹長形。面積12.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9313萬。以山地丘陵為主,火山眾多,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58座 ,其中 3000米以上的有14座,全島最高峰塞梅魯火山,海拔 3676米,位於島的東南部。山間多寬廣盆地,許多盆地為印度尼西亞古代王國發祥地 ,現仍為發達的農 耕地帶及城鎮中心。北部沿海為沖積平原,多人工港;南岸陡峭,有丘陵。地震、海嘯頻繁。氣候炎熱,西部全年高溫多雨,東部有乾季。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少數地區不足1000毫米,山區最多可超過4000毫米。河流眾多,北岸入海河流較大,主要有芝利翁、芝馬努、梭羅、芝塔龍、布蘭塔斯等河。島上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良好,森林覆被率23%。土地墾殖率70%,為全國之冠。礦藏有石油、煤、錳、鐵、金、銀、磷、硫、碘等。稻、玉米、茶葉、花生、蔗糖、木棉、金雞納霜、柚木等產量佔全國產量的60%~90%,還產橡膠、咖啡、油棕、椰子和可可。工業有煉油、造船、機械、冶金、橡膠、紡織、化工、造紙等。交通發達,擁有全國60%~70%的公路和鐵路里程。
爪哇在行政上由西爪哇、中爪哇、東爪哇三個省和大雅加達首都、日惹(Yogyakarta)兩個特區組成。特區在行政上屬省級。
編輯本段歷史
島上的特里尼爾(Trinil)是以1891年發現直立人,或稱「爪哇人」的化石而著名。這也表明早在80萬年以前爪哇島已成為人類活動的場所。爪哇的移民顯然來自東南亞大陸。早在西元前2500年爪哇已有家庭農業。約在西元1世紀印度商人來到爪哇,其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的勢力得到發展,8世紀,當時的馬打藍(Mataram)王國處於繁榮時期。馬打藍王國以爪哇中南部為其中心,由沙倫答臘(Shailendra)王朝統治。盡管最初是濕婆印度教的信徒,馬打藍王朝的後來諸王接受了大乘佛教。西元9世紀末和10世紀初,爪哇的婆羅浮屠(Borobur)、梅都(Ment)和其他許多地方均建立了巨大的佛教紀念物。
馬打藍的勢力衰落後,東爪哇有一個國家曾一度得勢,直到它與蘇門答臘島上的強大的室利佛逝(Srivijaya,三佛齊)帝國發生沖突,並於1006年被擊敗。國王愛爾朗卡(Erlangga,1019�6�51049年在位)設法重振這個國家,使之恢復元氣。當他在位期間,文學藝術欣欣向榮,印度史詩首次從梵文譯成爪哇文。由此開創了將印度教思想灌輸到普通人民的道路。愛爾朗卡將其王國平分給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兒子是諫義里(沿布蘭塔斯〔Brantas〕河)的統治者,較為強大。這一地區一直是爪哇文化的中心,直到13世紀(當時西爪哇仍由室利佛逝統治)。諫義里王國成為香料貿易的貿易中心。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及中國商人都曾來到這里的各個港口作短期逗留。
後來爪哇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東爪哇瑪琅(Malang)高地的新柯沙里(Singhasari)王國。格爾達納卡拉(Kertanagara;1268�6�51292年在位)是這個王國最偉大的國王,他統一了爪哇,並將其權力擴張到婆羅洲南部、巴里島及其他東部島嶼。隨著格爾達納卡拉的早逝,他的王國也就瓦解了。隨後,在東爪哇的麻喏巴歇(Majapahit)帝國於1293年建立。該帝國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絕大部分,甚至包括在蘇門答臘的前室利佛逝的領土。這一強大帝國的締造者是首相加查�6�1瑪達(Gajah Mada,1331�6�51364年在位)。14世紀末期麻喏巴歇王朝開始衰落,很可能是在16世紀初消亡的,此時伊斯蘭教徒摧毀了印度-爪哇統治的最後殘餘。
若干世紀以來,穆斯林商人都曾訪問過印度尼西亞群島,但只是在15世紀時麻喏巴歇王國才感受到穆斯林商人的競爭所產生的嚴重影響。當穆斯林國際貿易網在這一地區不斷發展時,沿海的爪哇人面臨兩種選擇︰與穆斯林戰斗或聯合。最後許多爪哇人與穆斯林聯合。16世紀初東爪哇的許多港口完全與垂死的麻喏巴歇帝國脫離關系。在中爪哇和西爪哇也建立了幾個穆斯林王國,部分原因是西爪哇的巽他人(Sundanese)在較早的時期受印度殖民的影響較少,因而能較快地適應伊斯蘭教。16世紀時,帕姜(Padjang)、馬打藍、勃良安(Preanger)、切里博(Cheribon)、萬丹(Bantam)都成為在爪哇的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其中,馬打藍在1580年代曾控制東爪哇和中爪哇,是最後一個大爪哇王國。
1596年荷蘭船隻首次訪問爪哇,荷屬東印度公司迅速在沿海建立若干貿易港口,並在巴達維亞(雅加達)市設立總部。該市於1619年被荷蘭控制。從1670年代起,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始宣稱它控制了爪哇的各個穆斯林王國。17世紀的最後25年中,西爪哇的一些穆斯林王國承認該公司的統治權,1743年爪哇中央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也照樣行事。1755年,馬打藍王國的剩餘部分被畫分為兩個荷蘭的屬國︰蘇拉卡爾塔(Surakarta)及日惹。在荷蘭人對當地的貴族施行強迫交付制度下,爪哇農民種植稻、槐蘭、糖類、胡椒、咖啡等作物。
179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關閉,荷蘭政府接管爪哇的行政權。1811�6�51816年爪哇曾短期受英國統治,後仍由荷蘭管轄。1825�6�51830年發生嚴重的爪哇人對荷蘭的反抗,荷蘭付出很大代價才將這次反抗鎮壓下去。整個19世紀,在全部荷屬東印度群島中,爪哇得到最集中的發展和受到最嚴密的統治。因而在20世紀初期爪哇很自然地成為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的中心。從1903年開始,爪哇人在地方政府中供職的日益增多。1925年,印度尼西亞人在人民議會中佔多數席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6�51945年,爪哇為日本人所佔。1950年爪哇成為新近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9. (馬來語)malay 和 (爪哇語)javanese 是不是都是印尼語,只是印尼不同的方言而已
馬來語和爪哇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但都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巽他語支,所以差別大同小異,印度尼西亞約有三百多種語言,為了考慮其他民族的情緒,因此沒有把爪哇語定為國語,而是把早已通用語群島地區的馬來語作為基礎語言,添加入其他語言成分形成的印度尼西亞語作為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