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豆如何加工成納豆啊
納豆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 具有黏性,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 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 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 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主料
黃豆 (250克)
輔料
納豆菌粉 (一小包)
生抽 (一湯匙)
白糖 (一小勺)
味精 (少許)
涼開水 (少許)
廚具
高壓鍋
分類
自製食材 其它 其他 一天 簡單難度
黃豆提前一晚泡上;
泡發後的黃豆,比原來大出2倍;
黃豆放入電壓力鍋中,放入清水蓋過黃豆;
用煮豆的功能,約50分鍾;
做納豆的容器、工具用沸水消毒;
蒸好的黃豆瀝掉水分放入容器中;
一小包菌粉放入湯匙中;
放一點煮豆子的水,把菌粉調拌均勻;
調好的菌粉倒入黃豆中,用湯匙翻拌均勻;
容器上附上一層保鮮膜,用牙簽紮上眼;
把容器放在暖氣上,上面蓋一塊干布或毛巾;
大約20個小時之後,變成這樣;此時不能吃,要冷藏之後才能吃;
冷藏一夜後,用湯匙攪拌一下,會有很多拉絲。
把生抽、糖、味精,一湯匙清水拌在一起,
淋在黑納豆上就可以食用;
㈡ 黃豆醬的發酵過程
食材:黃豆500克、麵粉200克、水3000克、醬油曲精 1克、鹽適量、玻璃罐或者瓷壇一個,
1、黃豆清洗干凈後,將黃豆浸泡一夜,中間還1次水。浸泡後看黃豆表面膨脹無皺紋為最佳狀態,將浸泡後的黃豆用流動清水沖洗幾遍,沖洗到水透明狀態,可以清楚看到黃豆。
1、發酵黃豆曲的時候注意通風,使用的包裹或者蓋布最好用紗布,注意防霉。
2、黃豆曲裝瓶後不要密封,要保證陽光日照,一定要曬透才可以使用,兩天攪拌一次即可,不要經常翻動。
3、發酵過程中不要經常打開看,以免影響發酵。
4、如果發現黃豆在發酵中長黑斑,說明發酵失敗,不可以食用。
5、黃豆醬製作是一個時間等待的過程,不要著急,享受動手製作的樂趣是最好的過程。
㈢ 用黃豆發酵製成的黃豆醬吃著對身體有害嗎
1. 黃豆醬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鈣、磷、鐵等,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
2. 黃豆醬富含優質蛋白質,烹飪時不僅能增加菜品的營養價值,而且蛋白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可使菜品呈現出更加鮮美的滋味,有開胃助食的功效;
3. 黃豆醬中還富含亞油酸,亞麻酸,對人體補充必須脂肪酸和降低膽固醇均有益處,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4. 黃豆醬中的脂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彈性、健腦和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食療作用
黃豆醬不僅味道好,對我們自身還有定的好處,下面是黃豆醬的食療作用。
黃豆味甘平,可以「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臟結積內寒」等,是食療佳品。
據研究,黃豆中的皂草苷可延緩人體衰老;黃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血管壁上的膽固醇;保持血管軟化;黃豆中的抑胰每,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黃豆中磷含量可觀,對大腦神經非常有益,神經衰弱及體質虛弱者,常食有益;黃豆中富含的鐵質,對缺鐵性貧血患者,大有補益。
葯理作用:有補中益氣,健脾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的功效;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可延緩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增進食慾。同時它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磷脂,並含有豐富的膽鹼,有健腦作用,可增強記憶力。黃豆醬是降低前列腺增生症及腸癌發病率的食療佳品。
㈣ 納豆是黃豆做的嗎
納豆
(1)納豆聯系著中日兩國。納豆源於中國。納豆類似中國的發酵豆、怪味豆。古書(和漢三才圖會)記載有:「納豆自中國秦漢以來開始製作。」納豆初始於中國的豆鼓。
據《食品文化·新鮮市場》(石毛直道著,第101頁)一書介紹,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緣。特別是咸納豆,大約在奈良、平安時代由禪僧傳入日本。日本也曾稱納豆為「鼓」,平城京出土的木簡中也有「鼓」宇。與現代中國人食用的豆鼓相同。
由於豆鼓在僧家寺院的納所製造後放入瓮或桶中貯藏,所以日本人稱其為「唐納豆」或「咸納豆」,日本將其作為營養食品和調味品,中國人把豆豉用鍋炒後或蒸後作為調味料。
納豆傳入日本後,根據日本的風土發展了納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醬,或用醬油不用鼓汁。而且由於系禪僧從中國傳播到日本寺廟,所以納豆首先在寺廟得到發展。例如大龍寺納豆、大德寺納豆、一休納豆、大福寺的濱名納豆、悟真寺的八橋納豆等,均成為地方上寺廟的有名特產。
日本人喜歡食用納豆。他們主要食用咸納豆與拉絲納豆,關西人喜歡前者,關東人則愛吃後者。拉絲納豆由於發酵方法不同,而出現一種黏絲,是不放鹽的。
至於拉絲納豆是否來自中國,日本學者有不同看法。不過中國也有不放鹽的納豆,系大豆發酵食品。當然除中國外,尼泊爾、不丹、緬甸等國也有。但來自何方?也許日本土生土長?尚無定論。不過無論鹽納豆還是拉絲納豆,都是使大豆發酵製成。大豆原產中國,而且大豆的發酵加工方法遠在4000多年前巳在中國大地出現,說兩種納豆均與中國有關,井非無道理。
(2)納豆的營養價值。近年來,經日本的醫學家、生理學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質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納豆後,變得可溶並產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種酵素會由於納豆菌及關聯細菌產生,幫助腸胃消化吸收。納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纖維2.2%、灰分1.86%,作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豐富。納豆系高蛋白滋養食品,納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後可排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體內酸化型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身體科學》雜志1994年1月號,日本評論社出版,第4頁)。
納豆適合日本的風土。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一般以粒狀食用。納豆也是粒狀,使日本人備感親切,而且食用納豆幫助消化米飯,並使愛食用精白米飯的日本人不易得腦血管病。
食用納豆前方法很多。在買回的納豆中,一般都附有芥末和調味料,攪拌一下,即可食用,多和大米飯一起吃。也可根據個人喜好加些蔥末、紫菜等食用。由於其營養價值被揭曉,食用者日益增多。
如今由於食品加工技術越來越發達,納豆也被製成許多不同的口味,個人可以根據口味和需要選擇購買。
研究表明,納豆的保健功能主要與其中的納豆激酶、納豆異黃酮、皂青素、維生素K2等多種功能因子有關。納豆中富含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預防大腸癌、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抑制艾滋病病毒等功能;納豆中含有游離的異黃酮類物質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酶類,如過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蛋白酶、澱粉酶、脂酶等,它們可清除體內致癌物質、提高記憶力、護肝美容、延緩衰老等有明顯效果,並可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攝入活納豆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預防痢疾、腸炎和便秘,其效果在某些方面優於現在常用的乳酸菌微生態制劑;納豆發酵產生的粘性物質,被覆胃腸道粘膜表面上,因而可保護胃腸,飲酒時可緩解酒醉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還表明,納豆對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的 "罪魁禍首"---病原性大腸桿菌O157的發育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這一新學說是由被譽為「納豆博士」的日本宮崎醫科大學須見洋行教授發表的。在"僅限於研究室的實驗結果,但尚未搞清納豆能抑制0157大腸桿菌發育的原理"的前提下,須見洋行教授指出,納豆所含有的食用菌對許多菌種都有阻礙生育繁殖的作用,因此應當對0157大腸菌也有抑製作用。日本的納豆是發哮的黃豆
㈤ 黃豆作為肥料腐爛發酵之後,主要成份是什麼
黃豆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和脂肪,還有少量纖維素。腐爛發酵後,就是它們的分解產物了。
澱粉的分解產物有糖和糊精什麼的,還有一些酸類物質,基本上可以直接作為生物營養物質。
蛋白質的分解產物有小分子肽、氨基酸、有機酸和胺(氨),都可以作為生物營養物質。
脂肪的分解產物有脂肪酸、有機酸,也可以作為生物營養物質。
黃豆的營養很充分,發酵產物的種類也很多,絕大部分都能作為生物營養物質。
㈥ 大豆發酵產物是個什麼東西
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㈦ 什麼是發酵黃豆
人們吃的納豆
醬
豆豉等就是用炒熟的黃豆放在容器里放酵一定時間做成的.
純正的醬油也是用黃豆發酵成的,這些食物的主要成份就是發酵黃豆
㈧ 黃豆發酵需要加入發酵菌嗎一般是什麼菌
黃豆發酵不需要加入發酵菌。
黃豆發酵,一般用於製作醬豆。
醬豆的製作原料為黃豆,要經過選豆,煮豆,捂豆(發酵),腌制,曬乾等步驟,其中捂豆這一步驟和納豆的做法相像,納豆營養豐富,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而腌制過的醬豆,除了鹽分高外,其營養也是不錯的。而製作醬豆的過程也屬捂豆這一步驟最難掌握,但對於老家經常做的人來說,這些都是輕車熟路的事,在下面我會一一介紹製作過程。
醬豆的製作過程
1、製作醬豆的第一步就是選料,要選擇飽滿無壞的干黃豆作為主料,干黃豆洗凈後浸泡6個小時,然後再下鍋里煮3個小時,煮至完全熟透,顏色發紅,口感面面的就可以了。
2、第二步就是捂豆子了,老家以前都是用蒲筐(一種竹片編的筐)來裝豆子的,現在這種東西也不是太好找,在家裡可以用簸箕或者一個硬紙盒(最好在紙盒上扎一些小洞,用來透氣)在裡面鋪幾層報紙和一層油紙,煮好的豆子瀝干水分,趁熱倒進去,然後找一些舊衣服或者棉被包起來放在潮濕不見光的地方發酵。
3、下面的時間就是靜靜的等待了,看似表面非常的安靜,其實內部是洶涌激烈的發酵反應,天氣熱的夏天一般也就是兩三天的事就完成了,冬天的時間會相應的增加的,可以用手試一試表面是否有溫度,如果變涼了說明反應基本結束了。
4、在等待的同時,我們准備干辣椒,花椒,大料,桂皮和香葉等香料加適量的水煮成大料水,然後晾涼備用。
5、發酵結束後即可打開紙盒,這時的豆子呈現深褐色為最好,顏色過深發黑且有臭味即為發酵失敗,顏色太淺說明發酵的不是太完全。
6、把發酵好的豆子倒出到一個干凈無油的盆里,立刻加入鹽和大料來攪拌,大料水也要倒入,不要到的太多防止太稀(也可以不用大料水,直接用辣椒醬拌勻即可)。豆子和鹽的比例為1比0、5左右即可,根據自己口味調整吧。
7、按道理這個時候的豆子也就可以吃了,但是少了醬香味,就需要把豆子裝進壇子里放在太陽下曬,這時就會產生濃郁的醬香味,而且變得粘稠,這時候的味道是最好的。在夏天高溫的時候醬豆子容易變質,就需要把醬豆撈出曬干就可以長時間的保存了。
總結
1、老家煮豆子都是直接煮的,時間比較的長,一般都需要5到7個小時,把豆子先浸泡6個小時再煮。可以縮短煮的時間。
2、發酵一定要是避光,陰暗潮濕的地方,發酵的過程不要打開紙盒觀看,這是導致最後發黑,發臭的主要原因。我記得小時候都是埋在土灶台的柴火堆里的。
3、發酵好的豆子要立刻拌入食鹽,因為發酵好的豆子長時間的暴露在空氣里會發苦,大料水也要晾涼再使用,否則醬豆會發酸。
4、想要醬豆有醬香味就得曬,陽光好的時候打開蓋子曬,到了晚上就蓋起來,有點類似曬醬油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