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什麼時候開始封國

印尼什麼時候開始封國

發布時間:2022-07-14 06:04:07

❶ 有誰知道印尼國家的歷史

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一詞源出於希臘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島),意為印度各島。印度古籍稱之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至今仍有人稱印尼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國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獻中,有時也泛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為爪哇;歐洲 旅行家和探險家則稱群島為大爪哇和小爪哇;當地人稱爪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居民為爪哇人,稱東邊的小群島為小爪哇。荷蘭人入侵群島後,印尼被稱為荷屬東印度或東印度。19世紀中葉,西歐學者最先將「印尼」用為地理名稱。20世紀初,隨著民族運動的發展,民族主義者開始考慮政治用語。初期使用「東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學生在荷蘭成立「印尼協會」,「印尼」首次成為政治用語。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為民族和國家的名稱之後,「印尼」便被廣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為國名。
印尼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接馬來西亞,南與澳大利亞毗鄰,東西兩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處東西交通要沖,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印尼是由1.3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素有「千島之國」稱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於這些島嶼星羅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國」稱號。面積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億(1985)。有100多個民族。爪哇人佔47%,巽他人佔14%,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語。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雅加達。
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4萬年~前2世紀) 印尼是原始人類發源地之一,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在爪哇島先後發現「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羅人」等原始人類化石。公元前4萬年起,印尼原始居民進入氏族社會。構成印尼現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亞人(或稱澳斯特尼西亞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紀陸續從亞洲大陸東南部遷來的。由於遷移時間的先後和在印尼定居地點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語言。但其共同點是種植稻穀,信仰萬物有靈說,崇拜祖先靈魂,實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會(公元前2世紀~公元16世紀) 隨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南海交通與貿易的發達,印度人來往群島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傳入,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出現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葉調。公元3~7世紀,出現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奴隸制王國,如西爪哇的達魯曼、中爪哇的訶陵和東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種姓制度被移植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社會制度。5世紀佛教開始傳入。新興地主階級以佛教為武器反對為奴隸主階級所控制的婆羅門教。經過長達3個世紀左右的斗爭,佛教取代婆羅門教的地位。
7世紀中期,蘇門答臘和爪哇開始進入封建社會。以蘇門答臘巴鄰旁(巨港)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迅速發展為海上商業帝國。室利佛逝是當時東南亞佛教中心。7世紀之後,爪哇各獨立王國之間、特別是印度教的珊闍耶王國與佛教的夏連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爭奪中爪哇的霸權。856年夏連特拉最後失敗,王子逃往蘇門答臘,繼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紀,爪哇政治中心從中爪哇轉移到東爪哇的布蘭塔斯河流域。11世紀起,室利佛逝國勢日衰,到13世紀未終於滅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國。在格爾塔納加拉統治時期(1268~1292),王朝發展為印尼第二個跨島的強國。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爾塔納加拉之婿羅登·韋查耶與中國元軍合力,擊敗復辟勢力,次年又趕走元軍,建立麻喏巴歇王國,版圖包括今印尼國土和馬來半島。13世紀末,伊斯蘭教進入印尼後廣泛傳播,屬領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區長官先後皈依伊斯蘭教,建立穆斯林政權,脫離王國。1478年東爪哇封建領主軍隊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國遂亡。
16世紀末,印尼各主要島嶼興起較為強大的穆斯林王國。爪哇有馬打藍和萬丹,蘇門答臘有亞齊,其中以農業為基礎的馬打藍最為強盛。17世紀初,馬打藍蘇丹阿貢(馬斯·朗桑)致力於統一爪哇,征服內陸印度教王國。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16世紀末~1942年) 16世紀西方殖民者紛紛來到東南亞地區。1511年7月1日A.de阿爾布凱克率領葡萄牙艦隊侵入印尼。1596年荷蘭商人組織第1支殖民先遣隊闖入印尼。1602年荷蘭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聯合東印度公司(以下簡稱公司)。1619年公司佔領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後,就以它為基地,開始了長達350多年的對印尼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殖民掠奪。在公司統治時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開轟轟烈烈的反抗斗爭,其中規模較大、歷時較長的反抗有杜魯諾佐約的抗荷武裝斗爭(1674~1679)、蘇拉巴蒂起義、基·托坡領導的萬丹人民起義(1750~1755)。印尼人民持續不斷的武裝斗爭延緩了印尼殖民化的進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蘭「巴達維亞共和國」接管印尼殖民地。(見彩圖)
1806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荷蘭,繼而派H.W.丹德爾斯任印尼總督(1808~1811)。1811年英軍攻佔印尼,建立短期統治(1811~1816),T.S.萊佛士為副督,推行自由主義政策,實行貨幣地租制,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1816年荷蘭收回印尼的統治權,恢復公司某些剝削制度,從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蘭教阿訇的權益。日惹土邦愛國封建主蒂博·尼哥羅領導人民起義(見蒂博·尼哥羅起義)。在蘇門答臘也爆發伊瑪目·朋佐爾領導的斗爭(稱比達里運動)。荷蘭財政日絀,為搜刮印尼資源,總督J.C.van den博施於1830年實行強迫種植制,規定農民必須把大部分土地和時間用於種植歐洲市場所需要的農作物,並按規定價格賣給殖民政府。強迫種植制給荷蘭帶來神話般的利潤,大大促進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於荷蘭本國工業資本的發展和印尼農民不斷起義,荷蘭被迫廢除強迫種植制,從1870年開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佔領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頒布後,以荷蘭為首的外國資本大量湧入印尼,爭租土地,經營大種植園,興辦各種近代企業。貨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村社瓦解和農民分化過程。印尼逐步淪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爪哇農民運動也出現新特點,19世紀90年代,爪哇爆發規模較大的農民運動──「薩敏運動」。運動的領導人薩敏主張恢復原始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1907年,薩敏等人被流放。荷蘭所發動的大規模殖民戰爭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別是亞齊人民堅持長達30多年的武裝斗爭(見亞齊戰爭)。直到1910年荷蘭才征服整個印尼。
20世紀初由於印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荷蘭在印尼實行所謂「倫理政策」,推廣歐式教育,在印尼開始出現一批新知識分子。印尼婦女運動的先驅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喚起民族覺醒運動中作出重要貢獻。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譯崇知社)。此後,全國性和地區性的不同性質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出現,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伊斯蘭聯盟(1912)和「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1914)在領導和推動民族解放運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中的激進派參加伊聯工作,使「伊斯蘭聯盟」發展為民族統一戰線組織。1920年,「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改名為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義者禁止成員跨黨,共產黨人被迫退出伊聯中央。此後,在共產黨人領導下,工人運動有所發展,農民也紛紛加入黨的群眾性組織──「人民同盟」。殖民當局採取殘酷鎮壓措施,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被流放國外。1926年共產黨人領導印度尼西亞民族大起義,但遭血腥鎮壓。
共產黨起義的失敗和伊斯蘭聯盟的衰落,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奪取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權創造了條件。1926年蘇加諾在萬隆創立研究俱樂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義聯盟,蘇加諾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達召開大會,通過「青年誓言」,強調印尼兒女承認一個民族、一個祖國、一種語言,有力地推動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當局逮捕蘇加諾等領導人,宣布民族黨為非法組織。民族黨後分裂為印度尼西亞黨和印尼國民教育黨(又稱新民族黨),從事合法活動。地主資產階級各政黨只提出溫和的改革要求,脫離群眾,致使工農運動失去革命領導,1933年「七省」號軍艦起義也很快遭到鎮壓。蘇加諾第2次被捕。30年代後半期,印尼民族主義者的有識之士決定與荷蘭合作,共同反對法西斯。由於荷蘭政府頑固地拒絕在印尼實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數民族主義者輕信日本的宣傳,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獨立。
日本佔領時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軍隊侵佔印尼,荷蘭殖民當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對印尼進行瘋狂掠奪和搜刮;同時,為了拉攏有影響的民族主義者作為政治工具,就把蘇加諾和哈達從流放地接回。在日本佔領期間,多數印尼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基本上採取與日本佔領當局合作的立場,同時利用合法身份進行大量民族主義宣傳工作。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和一些民族主義抗日派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日斗爭。從1943年起,艾地等人領導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黨,在爪哇、蘇門答臘等地舉行起義。隨著戰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陰謀,1945年春,准許印尼籌備獨立。6月1日,蘇加諾在獨立籌備調查會(後改為獨立籌備會)上發表有關「建國五項原則」的演說。
印尼獨立與印尼共和國(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印尼人民發動八月革命(見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8月18日,獨立籌備會通過憲法,蘇加諾、M.哈達當選為正、副總統。9月確立總統內閣制,11月改行議會內閣制,地主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同年9月英軍在印尼登陸,荷蘭也企圖卷土重來。荷蘭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後發動兩次殖民戰爭。印尼人民展開英勇的捍衛民族獨立的斗爭。在帝國主義壓力下,印尼資產階級政府先後被迫簽訂《林芽椰蒂協定》(1947)和《倫維爾休戰協定》(1948),1949年11月,哈達政府與荷蘭在海牙簽訂圓桌會議協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對和抵制保留荷蘭特權的聯邦制,強烈要求統一。1950年8月15日,蘇加諾正式宣布成立統一的印尼共和國。
共和國成立後,印尼政黨林立,主要政黨有馬斯友美黨、伊斯蘭教師聯合會(1952年退出馬斯友美黨)、民族黨、共產黨、平民黨、伊斯蘭聯盟黨和社會黨。它們基本上組成 3種政治勢力。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斗爭使國內政局動盪不定,內閣更換頻繁。50年代中期,在共產黨支持下,先後兩次組閣的民族黨奉行進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結盟的內外政策。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在印尼召開會議,發表著名的萬隆十項原則(見萬隆會議)。1956年印尼宣布廢除圓桌會議協定。在帝國主義策動下,1956~1958年在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地先後發生軍事叛亂。蘇加諾為了平衡左右政治勢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權,於1959年宣布恢復1945年憲法,倡導「納沙貢體系」(民族主義、宗教、共產主義三大思潮合作),對外繼續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國內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擁有實力的軍人集團勢力迅速發展。1965年印度尼西亞「九·三○」事件之後,軍人集團控制政局,大規模鎮壓印尼共產黨和清洗異己勢力,並逐步剝奪蘇加諾總統的職權。1968年蘇哈托正式就任總統。此後蘇哈托多次連選連任總統。

印度尼西亞歷史蘇哈托執政期間,對外政策基本上執行親西方國家路線,但致力於加強區域性合作。對內執行大力引進外資,發展「替代工業」和「面向出口」工業,從1965年至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左右,國民經濟有所發展,但外國資本和新生的官僚資本控制了國民經濟主要部門,經濟的發展依賴於世界市場。1976年印尼軍隊侵入東帝汶,同年7月印尼國會宣布把東帝汶「並入」印尼版圖。

❷ 印度尼西亞是什麼政體有國王嗎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政體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元首是總統,沒有國王。

❸ 求印尼的近代史

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發現了這些小國。一些歐洲強國開始建立殖
第三大都市萬隆風景秀麗有仙之都美稱民地,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荷屬印度尼西亞。1944年日本允諾印度尼西亞獨立。1945年6月蘇加諾發表了《建國五項原則聲明》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治。1947年7月,荷蘭向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發動了「警察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進攻。8月聯合國安理會下令停火。荷蘭又於1948年12月發動了第二次「警察行動」,並逮捕了蘇加諾。當聯合國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後,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獨立。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加諾被任為印尼第一任總統。

❹ 印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通稱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加諾被任為印尼第一任總統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❺ 印度尼西亞在什麼時候開始淪為哪幾個國家的殖民地

印度尼西亞自16世紀開始淪為葡、荷、西、英等國的殖民地。在西方列強的激烈角逐中,荷蘭殖民主義者的勢力日益擴大。

❻ 印度還是印尼被英國統治過

是印度不是印尼,印尼是被荷蘭統治近350年!英國則對印度進行了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



1600年,第一批英國人登陸印度。他們是獲得皇家授權,專事東方貿易事務的商人。

1773年,英國人登陸印度一百多年後,首位印度總督才出現。這時英國僅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統治。又過了80多年,到1858年英國才真正將印度納為殖民地。

二戰以後,隨著兵變的頻發和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忠誠度的喪失,1946年,英國開始就印度逐步走向獨立的問題和國大黨開始進行政治對話。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國)獲准獨立,次日即8月15日印度獨立,並於當日實現權力移交。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英屬印度的中止日。也有些人認為,1950年印度共和國憲法頒布才是英屬印度時代的正式終結。

印尼什麼時候開放入境

印尼目前疫情非常嚴重,目前估計暫時不可能開放。
印尼全國疫情數據
根據detik報道,9月6日印尼單日新增4413人,累計確診4133433。新冠死亡病例增加612人,累計死亡病例達到136473。
印尼宣布再次將爪哇-巴厘島2-4級PPKM措施延長至2021年9月13日。
建議查詢最新政策才知道幾時開放。

❽ 印度尼西亞是什麼社會制度

公元3-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國。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先後侵入。1596年荷蘭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設殖民政府。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八月革命,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7年後,荷蘭與印尼經過多次戰爭和協商,於1949年11月簽訂印荷《圓桌會議協定》。根據此協定,印尼於同年12月27日成立聯邦共和國,參加荷印聯邦。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實行總統內閣制。人民協商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制定、修改與頒布憲法和國家總方針政策,選舉總統,副總統(2004年後改由全民直選),監督和評價總統執行國家大政方針情況和在總統違背憲法時對其進行彈劾或罷免。只設中央一級。成員700名,任期5年。
國會(全稱人民代表會議)是國家立法機構,行使修憲和制定國家大政方針之外的一般立法權。國會無權解除總統職務,總統也不能宣布解散國會;但如總統違反憲法或人協決議,國會有權建議人協追究總統責任。共有議員500名,兼任人協成員。任期5年。
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直接領導內閣,有權單獨頒布政令和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法令;對外宣戰或媾和等。自2004年起,總統和副總統不再由人民協商會議選舉產生,改由全民直選;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總統任命內閣,但需徵得國會同意。

❾ 印尼這個國家

【國 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REPUBLICOFINDONESIA)

【面 積】 1,904,44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

【人 口】 2.1億(世界銀行數據),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 都】 雅加達(JAKARTA),人口838.5萬(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

【國家元首】 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MEGAWATISoekarnoputri),2001年7月23日就任。

【簡 況】 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

公元3至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政 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近年來政治上經歷了很大變動,現處於民主改革過渡時期。

【憲 法】 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規定總統和副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減少總統權力、強化議會職能等。
行政區劃】 1999年東帝汶從印尼分離後,印尼政府將馬魯古省、伊里安查亞省分別分割成2個和3個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區自立新省。現共有32個省或特區,即:亞齊特區、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雅加達首都特區、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區、東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東伊里安查亞、中伊里安查亞、西伊里安查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萬丹、邦加-勿里洞、哥倫打洛。

【資 源】 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 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

【農 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旅遊業】 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次,後受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達515萬人次,創匯54億美元。主要景點有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

閱讀全文

與印尼什麼時候開始封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壽財險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672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976
蝗蟲是怎麼被印度人消滅的 瀏覽:922
槍火義大利2手機版在哪裡下 瀏覽:704
中國四個選擇是指什麼 瀏覽:777
中國國產動畫有多少 瀏覽:215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60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90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91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10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7
印度聯邦實力如何 瀏覽:131
英國王室延續多久 瀏覽:270
越南為什麼人口增長過快 瀏覽:47
印尼什麼插座標 瀏覽:967
百香果們為什麼要去義大利 瀏覽:528
中國有多少對列車 瀏覽:208
中國最漂亮山是什麼山 瀏覽:414
義大利面怎麼做造型 瀏覽:535
出差印尼買些什麼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