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全球糧食變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挨餓
因為疫情的關系,所以各國的糧食儲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但是大范圍的糧食不足還是不太可能的。
民以食為天食物的供應歷來備受關注。當國際糧食市場因蝗災、極端天氣等因素發生較大波動時,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一輪旱災使全球糧食安全和短缺問題更為嚴重。有鑒於此,聯合國還發布了預警:到2020年,將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飢餓問題,世界也將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三月份,越南宣布禁止出口大米,埃及宣布在三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柬埔寨禁止白米和大米的出口,哈薩克禁止小麥和土豆等11種農產品的出口;四月份,俄羅斯還規定了糧食出口配額。盡管沒有明確禁止,巴西,阿根廷也減緩了大豆出口。在穀物出口國相繼宣布禁止出口之後,國際穀物價格也隨之上漲。“禁令”實施後的兩周內,芝加哥大豆價格上漲超過7%,小麥期貨價格上漲超過18%,黃大豆1號主力合同在2020年達到25.9%,為2013年以來最高。
盡管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大減產”出現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些國家的產量大幅下降,糧食出口國“囤積”的做法也使許多糧食進口國宣布了儲備告急。這也是專家們指出聯合國發布緊急預警的一個重要原因。據央視新聞2020年8月報道,由於蝗災肆虐,東非多國糧食儲備已經“見底”,肯亞貧民窟甚至有數千人排隊等候食物救濟。此外,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等國的大部分稻米供應也出現了食品供應緊張的情況。
⑵ 介紹一下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狀況及潛力
1.自然資源
印度尼西亞礦物資源豐富, 石油和錫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天然氣、鈾、鎳、錳、銅、鉻、鋁土礦、金剛石儲量也較豐富。石油探明儲量總計13億多噸, 是目前東南亞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另外, 據估計, 印尼沿海海底石油蘊藏量要比陸上石油多3-5 倍,以三馬林達近海的阿塔卡油田為最大。印尼天然氣儲量也很可觀, 約73萬億立方米。印尼的錫礦儲量也很大, 是繼馬亞西亞之後的世界最大錫生產國, 鎳礦儲量562萬噸, 居世界前列。 伊里安查亞還有豐富的鈾礦。廖內群島的賓坦島有鋁土礦。日惹附近產錳。金剛石推測儲量約150萬克拉, 居亞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
在農林產品方面,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印尼的熱帶雨林面積僅次於巴西亞馬孫地區。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 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都是馳名於世的珍貴木材。印尼海域水產資源豐富, 種類繁多。蘇門答臘東海岸的巴眼亞比等地附近為著名漁場。勿里洞沿海產海 參, 馬魯古群島沿海產珍珠,馬都拉島沿海產海鹽。
2.經濟簡史
自1945年獨立以來, 印尼致力於推行初級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和由石油產業支持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 同時對外國資本進入印尼加以限制,以保護印尼民族經濟的發展。自 1967年蘇哈托政府執政以後的前十五年裡,印尼通過開發豐富的石油和其它資源, 實現 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國家收入主要來自石油出口,1982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國家收入的80%。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 石油出口景氣, 印尼經濟一度出現了較快的增長, 1973年到1981年,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7-8%。從1982年起,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開始趨向疲軟, 印尼經濟受到很大沖擊, 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 世界石油價格暴跌, 印尼經濟出現了衰退。
1982-83年度, 出口和政府收入下降, 財政赤字和經濟項目逆差擴大。自八十年代初以來, 印尼經常項目赤字連年不斷, 外債償付額高達27.6億美元(1988年外債總額為530 億美元), 支付石油和天然氣服務費用為26億美元。另外印尼在對外貿易的運輸費用上也支付了大量的外匯(印尼用於對外貿易的船隊不足), 同時直接投資收入又用於再投資, 不能為支付平衡起作用。 印尼雖有巨額外債, 但印尼嚴格履行金融契約, 因而能得到國際組織的友好資助。印尼的旅遊業發展比較快, 1990年相當興旺, 遊客達211萬人次,外匯收入為18億美元。
3.經濟概況
自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印尼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內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 以內。1994年4月印尼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採取了進一步簡化進出口手續、降低關稅、放寬投資政策等措施,把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作為經濟建設中的主要任務,使印尼經濟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1995年5月起,印尼政府頒布了放寬經濟限制的一攬子計劃,開放投資領域,減少對產 業部門經營和發展的限制,鼓勵私營企業在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1995年、1996年分別吸引外資399億和299億美元。1996年批准外資項目959個,比 1995年上升23%。但由於外資投入猛增、人口和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將制約經濟的發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全國擁有可耕地1980萬公頃。1995年,農業總產值616370億盾,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7.2%。農業人口約占勞動力人數的50.6%。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糧食作物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由小農分散經營。 糧食作物主要是稻穀, 其次是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 大米是印尼人民的主要食糧。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之一, 經濟作物大都在種植園種植, 是外匯 收入的重要來源, 主要有橡膠, 咖啡, 棕櫚油, 椰子, 甘蔗, 胡椒, 奎寧, 木棉, 茶 葉等。橡膠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 大部分在民間小膠園內種植, 產量僅次於馬來西亞, 居世界第二位, 主要供出口。咖啡也是主要的經濟作物, 約90%的產量供出口, 椰 子是傳統的出口作物。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印尼工業發展的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1995年製造業、采礦業產值各為919290 和351450億盾,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4.3%和8.4%。主要部門有製造、采礦、紡織、輕工、裝配業等。1994年、1995年製造業增長率分別為12.5%、11.1%。工業品出口額已超過29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4.5%。1995年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煤炭生產約 3830萬噸,其中出口3160萬噸,成為僅次於澳大利亞和南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國。
工業行業產值統計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903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102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07%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8025.00盾
通貨膨脹率(1996年):6.47%
經濟增長率(1996年):7.8%
⑶ 大米主要進出口國有哪些
到2018年,全國大米出口總量估計為245億美元,自2014年以來所有出口國平均下降了7.1%,當時整體大米出貨價值為26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球大米出口值從2017
年的244億美元出口大米中獲得了0.7%的適度增長。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超過四分之三(77.8%)的全球大米出口來自亞洲國家,出口量相當達到191億美元。
北美出口商佔全球大米出口量的7.2%,落後於歐洲的7.6%,拉丁美洲(5.9%)除墨西哥外,其中包括加勒比地區。較小的百分比來自大洋洲(1%),由澳大利亞和非洲(0.5%)領導。
以下是2018年出口價值最高的大米價值的15個國家。
印度:74億美元(佔大米出口總量的30.1%)
泰國:56億美元(22.7%)
越南:22億美元(9%)
巴基斯坦:20億美元(8.2%)
美國:17億美元(6.9%)
中國:8.873億美元(3.6%)
義大利:6.114億美元(2.5%)
巴西:4.679億美元(1.9%)
烏拉圭:4億美元(1.6%)
柬埔寨:3.752億美元(1.5%)
緬甸(緬甸):3.333億美元(1.4%)
荷蘭:2.79億美元(1.1%)
比利時:2.433億美元(1%)
澳大利亞:2.376億美元(1%)
巴拉圭:2.192億美元(0.9%)
按價值計算,上市的15個國家2018年全球大米出口量佔93.4%。
⑷ 印尼主要糧食作物
印尼農業概況
全國擁有可耕地1980萬公頃。1995年,農業總產值616370億盾,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7.2%。農業人口約占勞動力人數的50.6%。農業以種植業為主,
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糧食作物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由小農分散經營。
糧食作物主要是稻穀,
其次是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
大米是印尼人民的主要食糧。
⑸ 看印度人吃米飯,那個米又長又大,他們是如何種植的
他們的水稻基本上都是單季稻。
中國的水稻不僅在產量上,而且在品種上都遠遠超過印度。每種米的產量都高於印度米,但與印度米不同的是,中國米軟糯香甜,而印度米粘度低,所以煮成米飯後,顆粒分明,特別適合炒飯。所以從口感上來說,印度米的口感比中國米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⑹ 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是中國嗎
2020年可說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了,疫情影響到很多企業的發展,目前全球已經有兩百多個國家有肺炎患者,多個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所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談談全球糧食產量排名前八的國家,我們中國是排第一的,且能夠自給自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下文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5、巴西1.17億噸
巴西人均糧食產量為568千克,是一個很容易被低估的農業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農業潛力最大的國家,巴西的農業生產主要是根據國際糧食市場,有需求就會擴大生產,由於巴西的農業生產會破壞熱帶雨林,還是希望不要過多的開墾種植。
6、印尼 1.09億噸
印尼位於熱帶,土地多為河流沖擊形成的平原,全國半數土地集中分布在爪哇島上。糧食種植主要為水稻,一年可以三熟,所以印尼雖然人口眾多,但依然能夠自給自足,印尼的人均糧食產量為414千克
7、阿根廷 7600萬噸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四片黑土地之一(另外三塊是中國東北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烏克蘭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阿根廷人口稀少,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阿根廷的農產品主要用於出口,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每年糧食出口收益約為420億美元
8、法國 6500萬噸
法國西歐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糧食生產約佔西歐糧食生產的三分之一,農業是法國重要的經濟支柱。法國東南高,西北低,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區,法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高,法國的農業生產主要為小麥和玉米,人均糧食產量為961千克。法國畜牧業發達,西南部盛產葡萄,是世界上葡萄酒產量最大的國家。
⑺ 現在印尼市場缺少什麼產品
熱帶國家缺少的就是溫帶寒帶的特產品,比方說寒帶的水果。。。還有,他們現在越來越多人學習中文,也會需要好的教材產品,還有很多。。。。
⑻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分春夏秋冬四季還是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8)印尼大米什麼時候供應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的飲食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盛產魚蝦,吃魚蝦也很講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魚開膛後,在魚肚裡塗上香料和辣醬,然後烤熟吃。吃蝦時,把活蝦放在玻璃鍋內,倒上酒精、點上火,蓋鍋蓋,片刻便把活蝦煮熟,然後蘸辣醬吃。
⑼ 印尼自是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為何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需要進口糧食的是我們中國,印度是出售糧食。
許多人感到困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其穀物產量逐年增加,為什麼中國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那麼多穀物?中國的耕地面積每年平均減少40萬公頃,城鎮化和工業化不僅使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而且還在改變土地用途。盡管國家下達了三項嚴格控制耕地紅線的命令,但開放房屋佔用耕地建房的情況仍然存在。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但人口壓力卻在增加。沒有人想成為食品進口國,但真正的潛在危險擺在面前。
⑽ 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和進口國是
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是印度,最大的稻米進口國是中國。
截至2017-2018年度3月份,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70萬噸,同比大增18%。印度已穩居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家的寶座,同時也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米出口國家。由於印度盧比的持續走軟,印度大米出口商近幾周降低報價,使得印度的大米相較於泰國和越南來說,變得更有競爭力。
2017年中國進口大米為400萬噸,考慮中越邊境的非統計部分,進口的數量也遠遠超過這一水平。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就增長了九倍,2013年就已經成功奪得「全球最大的進口國」的頭銜。可以說,中國已由傳統的大米出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
(10)印尼大米什麼時候供應擴展閱讀:
早在2016年印度大米就已經超越泰國成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出口量達到1043萬噸。到了2017年,印度大米出口量就攀升22%,至紀錄高位1230萬噸;
如今印度大米出口又創下了1270的新紀錄。而印度的「買家」也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孟加拉國、印尼、菲律賓、美國、英國和非洲國家等。
最大的稻米進口國是中國,不僅是大米,大豆、小麥、高粱、大麥等谷類作物在中國的進口名單中也占據了不小的分量。
以大豆為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上60%的大豆;而有數據預測,中國2018-2019年度大豆進口量有望增至1億噸,較2017-2018年度創紀錄的9700萬噸進一步增加了300萬噸,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