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特點
印度尼西亞介紹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11 更新時間:2005-3-6 文章錄入:lgw 〕
【國 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面 積】 1,904,44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
【人 口】 2.1億(世界銀行數據),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 都】 雅加達(JAKARTA),人口838.5萬(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
【國家元首】 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MEGAWATI Soekarnoputri),2001年7月23日就任。
【簡 況】 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
公元3至7世紀建立了一些分散的王朝。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形成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的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後爆發8月革命,8月17日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政 治】 實行總統內閣制。近年來政治上經歷了很大變動,現處於民主改革過渡時期。1998年5月,蘇哈托在執政三十二年後辭職,由哈比比副總統接替總統職務。根據印尼人民協商會議(簡稱人協)1998年特別會議決定,1999年6月7日舉行了第七次全國大選。1999年10月20日,人協選舉瓦希德為印尼第四任總統。21日選舉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為副總統。2001年7月23日,人協特別會議以瀆職罪罷免瓦希德總統職務,副總統梅加瓦蒂接任總統。26日,人協特別會議選舉哈姆扎•哈茲(Dr HAMZAH Haz)為副總統。
【憲 法】 現行憲法為「1945年憲法「,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為立國基礎,人民協商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從1999年10月至今,人協對憲法進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規定總統和副總統只能連選連任一次、每任五年,減少總統權力、強化議會職能等。
【人民協商會議】 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制定、修改與頒布國家憲法和大政方針,選舉總統和副總統,並對總統實施監督。如總統違憲,人協可彈劾罷免總統。共有成員700名,其中包括國會議員500名,地方代表135名和各階層代表65名。任期5年。地方代表由省級權力機構選舉,各階層代表由社會各界推薦。本屆人協於1999年10月1日成立,主席阿敏•拉伊斯(AMIEN Rais)。分為12個派系,即斗爭民主黨派系、專業集團黨派系、建設團結黨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覺醒黨派系、新月星黨派系、民族團結派系、信徒主權黨派系、關愛民族民主黨派系等政黨或政黨聯盟派系,以及軍警、各階層代表及地方代表派系。人協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必要時可召開特別會議。
【國 會】 全稱人民代表會議。國家立法機構,行使除起草和修改憲法、制定國家大政方針之外的一般立法權。國會無權解除總統職務,總統也不能宣布解散國會;但如總統違反憲法或人協決議,國會有權建議人協追究總統責任。共有議員500名,均兼任人協成員。任期5年。其中462名經選舉產生,另38名為軍警代表,由武裝部隊司令推薦,總統任命。本屆國會1999年10月1日成立,議長阿克巴爾•丹戎(AKBAR Tanjung)。共十個派系,即斗爭民主黨派系、專業集團黨派系、建設團結黨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覺醒黨派系、新月星黨派系、民族團結派系、信徒主權黨派系、關愛民族民主黨派系等九個政黨或政黨聯盟派系,一個軍警派系。
【政 府】?窘炷詬笥?001年8月組建,閣員32人:副總統哈姆扎•哈茲(Dr. HAMZAH Haz)、政治安全統籌部長蘇希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oyono)、經濟統籌部長多羅查頓•昆佐羅•查克迪(Prof. Dr. DORODJATUN Kuntjoro Jakti)、人民福利統籌部長尤素夫•卡拉(YUSUF Kalla)、內政部長哈里•沙巴爾諾(HARI Sabarno)、外交部長哈桑•維拉尤達(Dr. HASSAN Wirayuda)、國防部長馬托利•阿卜杜爾•賈利爾(H MATORI Abl Djalil)、司法和人權部長尤斯利爾•伊扎•馬亨德拉(Prof. Dr. YUSRIL Ihza Mahendra)、財政部長布迪約諾(Dr. BOEDIONO)、工貿部長麗妮•蘇宛蒂(RINI MS Soewandi)、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長布爾諾默•尤斯吉安托羅(PURNOMO Yusgiantoro)、農業部長朋阿蘭•薩拉吉(BUNGARAN Saragih)、林業部長普拉高薩(Dr. M PRAKOSA)、交通部長阿古姆•古默拉爾(Agum Gumelar)、海洋和漁業部羅赫敏•達胡里(Dr. ROKHMIN Dahuri)、勞工和移民部長雅各布•努阿維阿(JACOB Nuwawea)、安置和地區基礎設施部長蘇納爾諾(Dr. Ir. SUNARNO Dipl HE)、衛生部長阿赫瑪德•蘇尤迪(Dr. Ahmad SUJUDI MHA)、國民教育部長阿普杜爾•馬利克•法查爾(Prof. Dr. Abl Malik FADJAR Msc)、社會部長巴赫迪阿爾•扎姆薩(BACHTIAR Chamsyah)、宗教部長薩伊德•阿基爾•穆納瓦爾(SAID Agil Munawwar)、文化和旅遊國務部長阿爾迪卡(Gede ARDHIKA)、研究和技術國務部長哈達•拉加薩(HATTA Radjasa)、合作社和中小企業國務部長阿里馬爾文•哈南(H. ALIMARWAN Hanan)、環境國務部長納比爾•馬卡利姆(NABIEL Makarim)、婦女作用國務部長斯麗•瑞潔姬•蘇瑪尤多(SRI Redjeki Sumaryoto)、提高國家機構效率國務部長費薩爾•達明(FEISAL Tamin)、加快東部開發國務部長馬努埃爾•卡伊斯埃伯(MANUEL Kaisiepo)、國家建設計劃國務部長兼國家建設計劃機構主任郭建義(KWIK Kian Gie)、國有企業國務拉克薩馬納•蘇卡爾迪(LAKSAMANA Soekardi)、通訊信息國務部長薩姆蘇爾•穆阿利夫(SYAMSUL Muarif),及相當於國務部長級別的國務/內閣秘書班邦•哥索沃(BAMBANG Kesowo)和最高檢察長拉赫曼(H. MA. RACHMAN)。
【行政區劃】 1999年東帝汶從印尼分離後,印尼政府將馬魯古省、伊里安查亞省分別分割成2個和3個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區自立新省。現共有32個省或特區,即:亞齊特區、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雅加達首都特區、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區、東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東伊里安查亞、中伊里安查亞、西伊里安查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萬丹、邦加-勿里洞、哥倫打洛。
【司法機構】 實行三權分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獨立於立法和行政機構。最高法院正副院長由國會提名,總統任命。最高檢察長由總統任免。最高法院院長巴吉爾•馬南(Prof. Dr. BAGIR Manan)。最高檢察院總檢察長拉赫曼(H. MA. RACHMAN�?BR>
【政 黨】 1975年政黨法只允許三個政黨存在,即專業集團、建設團結黨、印尼民主黨。1998年5月解除黨禁。1999年1月28日新政黨法規定,50名以上年滿21歲的公民只要遵循「不宣傳共產主義,不接收外國資金援助,不向外國提供有損於本國利益的情報,不從事有損於印尼友好國家的行為「的原則,便可成立政黨。1999年參加大選的合法政黨共48個,主要有:
1、印尼斗爭民主黨 (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 由原印尼民主黨分裂出來的人士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總主席梅加瓦蒂。系民族主義政黨,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1999年6月大選贏得33.74%選票,是國會第一大黨。
2、專業集團黨 (PARTAI GOLONGAN KARYA) 1959年組成鬆散的專業集團聯合秘書處,1964年10月由61個群眾組織聯合成立專業集團,1970年12月擴大為包括291個群眾組織的專業組織,1967年至1999年6月為事實上的執政黨,但一直自稱為社會政治組織。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為政黨,總主席阿克巴爾•丹絨。1999年大選獲22.44%選票,為國會第二大黨。
3、建設團結黨(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 1973年1月由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印尼穆斯林黨、印尼伊斯蘭教師聯盟黨和白爾蒂伊斯蘭教黨合並組成。原宗旨為建國五基,現回歸伊斯蘭教,並將黨徽重新改回麥加天房圖案。總主席哈姆扎•哈茲。1999年大選獲10.71%選票,是國會第三大黨。2002年1月,該黨的一名領導扎伊努汀在伊斯蘭教入憲等問題上與哈茲矛盾激化,另立改革派建設團結黨,自任總主席。
4、民族覺醒黨 (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 1998年7月23日成立,被認為是以伊斯蘭教師聯合會(NU)為背景的政黨。總主席馬托利•阿卜杜爾•賈利爾。強調宗教和睦,反對宗教問題政治化和宗教歧視,反對建立伊斯蘭教國。1999年大選獲12.61%選票,是國會第四大黨。2002年1月分裂為兩派:一派擁戴馬托利;另一派由前外長阿爾維•希哈布任總主席,前總統瓦希德任中央指導委員會主席。
5、國家使命黨(PARTAI AMANAT NASIONAL) 成立於1998年8月23日,黨員多為第二大穆斯林團體穆罕馬迪亞(MUHAMMADIYAH)成員,具有伊斯蘭現代派特徵。主張三權分立制衡、人民主權、經濟平等、種族宗教和睦等。1999年大選獲7.12%選票,是國會第五大黨。總主席阿敏•拉伊斯。
6、新月星黨 (PARTAI BULAN BINTANG/CRESCENT STAR PARTY) 成立於1998年7月17日,以「伊斯蘭現代主義「為特徵,支持者多為城市現代穆斯林。強調伊斯蘭政治作用,反對壓制穆斯林勢力。1999年大選獲1.94%選票,是國會第六大黨。總主席尤斯利爾•伊扎•馬亨德拉。
【重要人物】 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總統。1947年1月23日生於中爪哇日惹,前總統蘇加諾長女。曾就讀於萬隆班查查蘭大學農業系和印尼大學心理學系。學生時代參加民族主義青年進步組織「全國大學生運動協會「。1987年被選為民主黨雅加達區支部主席。1987至1997年任國會議員。1993年和1996年兩次當選民主黨總主席。政治上長期受蘇哈托政府壓制。1998年10月創建民主斗爭黨並任總主席。1999年6月領導該黨在大選中獲勝,同年10月21日當選副總統。2001年7月23日接任總統,任期至2004年。1991年10月曾隨印尼議會代表團訪華。2001年10月來華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2年3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丈夫陶菲克,有二子一女。
哈姆扎•哈茲:副總統。1940年2月15日生於西加里曼丹省的吉打邦。畢業於坤甸市丹絨浮拉大學經濟系。1971至1998年任國會議員。1998年出任建設團結黨總主席。同年5月任投資部長兼投資協調委員會主任。1999年10月當選國會副議長。同月出任扶貧和社會福利統籌部長,一個月後即因涉嫌貪污被迫辭職。2001年7月26日當選副總統。夫人阿斯瑪妮婭和迪婷•卡爾蒂妮,有十二名子女。
【經 濟】 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1491萬億盾(按10256:1折算約合145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720萬盾
貨幣名稱:印度尼西亞盾(RUPIAH)
匯率?001年均價):1美元=10256盾
通貨膨脹率(2001年):12.55%
經濟增長率(2001年):3.32%
(資料來源:印尼央行,印尼國家統計局)
【資 源】 資源豐富。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和金、銀等。已探明礦產儲量為:石油500億桶、天然氣73萬億立方米,煤360億噸。地熱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45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74%。
【工 業】 印尼工業發展方向是加強外向型的製造業。2000年製造業增長逾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主要部門有采礦、紡織、輕工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7/1998 1998/1999
膠合板(萬立方米) 960 860
化肥(尿素) 629.4 609.2
水泥 2771.6 2372.9
紙製品 842.1 602.9
主要礦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7 1998 1999
錫 5.51 5.39 4.39
鋁礬土 80.8 105.6 105.3
銅 181.7 264 243
鎳 282.9 323.3 288.3
煤 5479 6032 6460
石油(百萬桶) 576.9 569.1 546
天然氣(千立方英尺)3166 2979 3047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
【農 業】 全國耕地面積5980萬公頃(不包括伊里安查亞)。1996年農業總產值約佔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全國農業人口(包括從事林業和漁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9%。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種類 1998 1999 2000
糧食作物
稻穀 4920 5086 5189.9
玉米 1017 920.4 967.7
木薯 1469 1646 1609
大豆 130.6 138.3 101.8
經濟作物
橡膠 166.1 171.5 175.2
椰子 277.8 278.9 277.8
咖啡 51.4 51.1 49.5
棕櫚油 564 598.9 577
糖 192.9 190.7 209.3
漁產品
海水魚 349 395 407.6
淡水魚 96.7 102 104.1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
【旅 游 業】 重要創匯行業,政府高度重視,注意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手續。外國遊客1997年達520萬人次,後受金融危機和國內政局影響連續下滑,2000年開始回升。2001年達515萬人次,創匯54億美元。主要景點有巴厘島、婆羅浮屠佛塔、「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日惹皇官、多巴湖等。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文化和旅遊部)
【交通運輸】 鐵路:總長約6500公里,其中爪哇島5000公里,以客運為主;蘇門答臘島1300公里,以貨運為主。2001年完成客運發送量2.1億人次,貨運發送量2100萬噸。
公路:1999年總長35.59萬公里,機動車1910萬輛,比上年增長8.26%
水運:是印尼重要的運輸手段。1998年國際運量18000萬噸,島際貨運量23329萬噸。1999年各類港口672個,河運、海運船隻近5000艘。主要港口有雅加達的丹戎不碌國際港、泗水的丹戎佩拉和棉蘭的勿老灣。
空運:近十年發展迅速。鷹記航空公司為全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其次為鴿記航空公司、辛巴迪航空公司,均經營國內國際航線。全國有179個民用機場,6個可起降寬體客機。雅加達附近的蘇加諾-哈達機場為國內最大機場。1999年國內客運量704.6萬人次,貨運量16.1萬噸,國際客運量392.4萬人次,貨運量16.56萬噸。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
【財政金融】 1997年金融危機前一直實行財政預算平衡政策,決算略有盈餘。近年來實施赤字預算,財政上嚴重依賴外援。財政收支狀況如下(單位:萬億盾):
1999/2000 2000* 2001 2002*
(當前預算為九個月) (預計)
總收入 219.6 ?52 286 301.9
總支出 245 197 340 344
財政赤字佔GDP% 6% 3.8% 3.7% 2.5%
金融危機後政府重視整頓金融秩序,調整利率,停建和緩建了一批政府工程項目,收到一定效果。1997年成立銀行重組機構,關閉60多家銀行,對12家銀行實行國有化。截至2001年底,外債余額為1376億美元,其中政府外債742億美元,佔53.9%。外匯儲備約280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印尼財政部、IMF)
【對外貿易】 外貿在印尼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和推動非油氣產品出口,簡化出口手續,降低關稅。外貿總額1997年951億美元,1998年和1999年連續下滑,2000年受出口和內需推動增長32%,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進出口額分別下降8.14%和9.8%。
近年來外貿狀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出口額 53443 48840 48490 62020 56035
進口額 41679 27420 23920 33520 30790
差 額 11764 21420 24570 28500 25245
印尼主要進口產品有機械運輸設備、化工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發電設備、鋼鐵、塑料及塑料製品、棉花等;主要出口產品有石油、天然氣、紡織品和成衣、木材、藤製品、手工藝品、鞋、銅、煤、紙漿和紙製品、鮮凍蝦、電器、棕櫚油、橡膠等。2001年五大貿易夥伴日本、美國、新加坡、韓國、中國。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印尼工貿部)
【外國資本】 外國資本對印尼經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印尼政府重視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印尼年吸引外資水平在金融危機前約300億美元,金融危機後大幅下降,1998年和1999年僅為133億美元和108.9億美元,2000年141億美元,2001年90.27億美元,同比下降41.5%。
(資料來源: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
【外國援助】 外援主要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援助印尼協商集團「(CONSULTATIVE GROUP ON INDONESIA,簡稱CGI)以及日本、美國等提供。1997年金融危機後,IMF牽頭世行、亞行及日、美、中等國,承諾向印尼提供400億美元援助,其中一線(IMF出資)100億美元,二線(雙邊政府貸款)300億美元。2000年IMF追加50億美元一線貸款,計劃分批於2002年底執行完畢。截至2001年1月,IMF累計向印尼放貸280億美元,印尼政府償還88.5億美元。
CGI成立於1992年,成員33個,從1992至1996年累計向印尼提供貸款258億美元。金融危機後CGI加大援助力度,1997年至2001年共承諾提供268億美元貸款。
(資料來源:IMF、世行、CGI)
【人民生活】 政府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工資、發展福利事業來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消除貧困。到1998年,印尼有公共保健中心7248個,輔助中心21811個,流動服務站6849個。1997年醫生約35173人,護士164732人,葯劑師10682人。各類醫院1112所,病床數達到123186張。住房方面實施相應的規劃,在城鄉完成了一些建設和改造項目,主要是建立公共住宅和凈水供應設施以及改善居住環境。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劃共建住宅856008套。貧困和失業人數因金融危機一度巨增,近兩年逐步回落。截止1999年底,貧困人口為4840萬,占總人口的23.55%。2000年勞動力人數為9579萬,公開失業率6.1%。2001年失業率8.1%,貧困率24%。目前,印尼初生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46,人均壽命66歲,15歲以上公民文盲率為10%;每千人擁有電話(程式控制和移動)48.7部,電腦9.9台;全國上網人口為200萬。
(資料來源:世行,IMF)
【軍 事】 國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的「荷印殖民軍「和日本佔領時期的「國民後備軍「基礎上改編而成,設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總兵力31萬人。其中陸軍24萬人,編成戰略預備隊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教育訓練司令部和11個軍區;海軍4.7萬人,編成西部、東部艦隊司令部和海軍陸戰隊司令部、訓練司令部、軍事海運司令部;空軍2.3萬人,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維修與物資司令部、特種部隊司令部。現任國民軍司令恩德里亞爾多諾•蘇達爾托(Endriartono Sutarto)上將(2002年6月任命)。陸、海、空三軍分別設軍種參謀長負責部隊日常管理和訓練。軍隊曾長期擁有國防安全和社會政治雙重職能,現主要擔負國防安全任務。
准軍事部隊包括警察和民兵。警察部隊曾於1964年納入武裝部隊總部領導,與國民軍合稱「印尼武裝部隊「(ABRI),2000年7月正式獨立並直接由總統領導,負責維護國內安全,目前警力近23萬人。印尼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2年。
國防預算在1990至1997年逐年上升,年均增長逾10%。近兩年因經濟困難,國防預算一直處於較低水平,1999/2000年度為16.2億美元,2000年度(4--12月)為15.2億美元,2001年度為20.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
【文化教育】 學制為小學六年,初、高中各3年,大學3至7年。2000年小學入學率為95.5%,初中入學率為78.7%,高中入學率為49.1%,高中以上學歷佔10歲以上公民的18.32%。全國共有小學約15萬所,中學3萬余所,國立大學77所,私立大學1300餘所。著名大學有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大學、日惹的加查馬達大學、泗水的艾爾朗卡大學、萬隆的班查查蘭大學等。
(資料來源:印尼國家統計局,國民教育部。)
B. 蘇門答臘是什麼地方啊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地理
蘇門答臘島地圖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麻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里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Barisan山脈橫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不幸,當局的貪污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2004年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
歷史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ṇa dvīpa(梵文:「金島」),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開采黃金。
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古時蘇門答臘島上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八昔、 亞齊、那孤兒 黎代 等古國。
室利佛逝國
5世紀-6世紀南北朝(420年—589年)時有干陀利國。
7世紀中葉唐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國取代干陀利國而興起,位於現今巨港一帶。這個佛教王國王國在7世紀—9世紀獨霸一方,通過貿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傳播馬來文化。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范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7世紀末葉唐 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義凈,訪問室利佛逝國,停留六個月。
10世紀初唐天佑元年(904年)改稱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為首都。
10世紀末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里壇遣使貢方物。
11世紀,宋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齊占卑使來貢方物;元佑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佑五年9(1091)年月又貢。這時三佛齊舊都勃林邦已被東爪哇國侵佔,三佛齊國都遷往占卑。
13世紀初葉,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著《諸蕃志》有專條詳細敘述三佛齊國。
13世紀中葉,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弱。
14世紀末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齊被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
蘇門答臘國
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稱為「須文達那國」,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Parsei)河口,現在那裡還有一個名叫須文達那(Sumandra)的小村。
十三世紀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須文達那國遣使貢方物。在明代才改稱為蘇門答臘國,但仍然不是蘇門答臘全島。
十四世紀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蘇門答臘國王奉獻金葉表,貢馬匹和方物。
十五世紀初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隨後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死,王子蘇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夠替國王報仇,保衛蘇門答臘國,願意嫁為妻子。有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老漁翁為老國王。永樂七年(1410年)老漁翁國王來京師朝貢,永樂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蘇門答臘國。這時候,前王子蘇干拉已經成人,糾眾殺老漁翁國王,然後糾眾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樂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監鄭和擒獲前王子蘇干拉送京伏法。少漁翁王感恩不盡。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在19世紀,蘇門答臘的各王國一個接著一個被荷蘭殖民者打敗,唯有亞齊酋長國維持獨立。為了佔領這個酋長國,荷蘭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了昂貴的亞齊戰爭(1870年—1905年)。
1298年馬可·波羅曾敘述Samara, 就是須文達那國。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到過須文達那國,他稱這個國為"Sumatra"(阿拉伯文對「Samudra」的音譯)但《伊本·白圖泰游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世紀,才被西歐的學術界重新發現。十五世紀初葉,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羅·達·康替(Niccolò Da Conti)到蘇門答臘國旅遊達一年之久,他在所著的《游紀》中稱蘇門答臘為Shamuttera,
行政區域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亞齊省 (Aceh) 首府:班達亞齊 (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 (Bangka-Belitung) 首府:邦加檳港 (Bangkalpinang)
明古魯 (Bengkulu) 首府:明古魯 (Bengkulu)
占碑 (Jambi) 首府:占碑 (Jambi)
楠榜 (Lampung) 首府:班達楠榜 (Bandar Lampung)
廖內 (Riau) 首府:北乾巴魯 (Pekanbaru)
廖內群島 (Kepulauan Riau) 首府:丹戎檳榔 (Tanjungpinang)
西蘇門答臘 - 首府:巴東 (Padang)
南蘇門答臘 - 首府:巨港 (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 - 首府:棉蘭 (Medan)
人口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 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 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C. 哪位知道Indonesia的地理位置,經緯度,謝謝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通常簡稱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南部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土面積為190.444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3,7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素稱千島之國。面積較大的島嶼包括蘇門答臘、加里曼丹、爪哇、蘇拉威西、伊里安查亞(新幾內亞島西半部)、邦加、勿里洞、馬都拉、巴厘等。海岸線長54,716公里。
印度尼西亞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僅沿海有平原。火山地震頻繁,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組成部分。除加里曼丹島外,其餘各島均有火山分布,地震頻繁。全國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伊里安島的查亞峰是全國最高峰,海拔5030米。印尼河流多不太長,爪哇島的梭羅河全長560公里,為全國最長的河流。
印尼地跨赤道,全境多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溫度高、降雨多、風力小、濕度大的特徵。年平均氣溫攝氏25-27℃。各月氣溫變化很小,沒有寒署季節之分。平原地區氣溫較高。全境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努沙登加拉群島降水較少,是全國較乾燥的地區。降水的季節分布也不一致。馬魯古群島終年多雨,其他地區大部分由於季風影響,每年可分為旱、雨兩季。
D. 印度尼西亞國家在哪裡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位於北緯10度至南緯10度之間,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唯一一個南半球國家。東西長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共有一級行政區30個,包括雅加達首都特區,日惹和亞齊達魯薩蘭2個地方特區,27個省即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邦加-勿里洞、西爪哇、中爪哇、東爪哇、萬丹、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巴布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哥倫打洛、東加里曼丹 、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
E.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 )。
馬來群島——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
因該群島本地人以馬來人為主,所以名叫「馬來群島」。這里又是海外華僑比較集中的居地之一,在中國又稱為「南洋群島」。「東印度群島」有時用作該群島的同義詞。
馬來群島(英語:Malay Archipelago),也叫南洋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在東半球,赤道附近,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
地勢地貌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且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比較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平原面積較大。馬來群島處於地殼運動活躍的地方,由於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
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灼熱的岩漿也順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呈弧形自東向西延伸,因而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燈火走廊」,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發最多的地區,是東南亞「最不安定」的區域。
F. 印度尼西亞的物產有哪些
糧食作物是印尼種植業的基礎部門。稻米是主糧。雜糧有玉米、木薯、豆類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豆類生產國,但單產較低。印尼是世界上種植面積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熱帶作物生產國。經濟
作物大多在種植園種植,不但品種多
,
而且有的作物產量在世界上名
列前茅。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天然
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產量居世界前列的還有棕櫚油、咖啡、香料等。印尼是水果王國
,
盛產香蕉、芒果、菠蘿、木瓜、榴槤、山竹等各種熱帶水果。
印尼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印尼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尼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
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石油儲量約為1200億桶、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島、西蘭島和伊里安查雅等地。印尼還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約有123
589
兆億立方米
(相當於206
億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為24
230兆億立方米,主產於蘇門答臘的阿倫和東加里曼丹的巴達克等地。
錫的儲量為80萬噸,主要分布於邦加和勿里洞、林加群島的新格島
等地。煤炭已探明儲量為388億噸,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地區。煤礦多數為露天礦,開采條件很好,煤炭質量也好,每千克熱量在4000-7000大卡,含硫很低,但水分略高。鐮儲量約為560多萬噸,居世界前列。金剛石儲量約為150萬克拉,居亞洲前列。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鍾等儲量也很豐富。
G. 印度尼西亞有那些島嶼啊
1、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里,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植被繁茂,該島屬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
2、蘇門答臘島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位於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中國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3、新幾內亞島
新幾內亞島(New Guinea),又稱伊里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是馬來群島東部島嶼,位於澳大利亞以北、太平洋西部、赤道南側。西與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
4、蘇拉威西島
蘇拉威西島(Sulawesi ) , 舊稱西里伯斯島(Celebes )是印度尼西亞中部的一個大型島嶼,也是世界第11大島,陸地總面積為174600km²。
蘇拉威西島島形奇特,類似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K」,由四個半島向東北方、東方、東南方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積比重最大的島嶼。
5、爪哇島
爪哇島(印尼語:Jawa、英語:Java),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島,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位於爪哇西北。爪哇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²,人口1.39億 (2014年),密度高達每平方千米1117人。
H. 如何到達邦加勿里洞群島
中國遊客前往邦加勿里洞群島的最佳方式是先抵達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再從雅加達前往邦加勿里洞群島。
中國各大城市每天都有直達航班飛往雅加達。從雅加達飛往邦加勿里洞群島僅需45-50分鍾,而從巴鄰旁(Palembang)出發僅要30分鍾。目前,雅加達每日約有19趟直飛邦加勿里洞群島的航班,其中13趟飛往邦加島,6趟飛往勿里洞島;巴鄰旁每天早上有一趟航班飛往邦加島,巴淡島(Batam)有一趟下午航班飛往邦加島。邦加島和勿里洞島之間,每日有2趟航班。丹戎潘丹與檳港之間來往僅需30分鍾。巴鄰旁和巴淡島也有定期航班飛往勿里洞島。
除了飛機之外,雅加達還有船隻、巴鄰旁有噴氣水翼船前往邦加島。從BomBaruPalembang到邦加島以西文島(Mentok)的TanjungKalian,乘坐噴氣水翼船的時間約為3個小時;乘坐公共汽車從文島到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檳港約要3個小時。從丹戎不魯(TanjungPriok)去檳港或邦加島的勿里洋,以及從丹戎不魯去丹戎潘丹或勿里洞島TanjungRu的船運時刻表是沒有規律的,您需要事先向港口管理人員確認。
邦加島與勿里洞島之間的交通方式,除了航空途徑外,還有噴射水翼船「巴哈里快船」(ExpressBahari),從星期三運營到星期一。從勿里洞島的丹戎潘丹去邦加島的檳港需要4個小時,反之亦然。
1.北京-雅加達
北京首都機場-雅加達哈達機場(歷時7小時25分)
印尼航空
GA891-06:30-12:55(星期二、四、五、日)
GA891-08:50-15:15(星期一、三、六)
2.上海-雅加達
上海浦東機場-雅加達哈達機場(歷時6小時40分)
印尼航空
GA895-09:50-15:30(星期三)
GA895-10:05-15:45(星期一、二、四、五、六、日)
東方航空
MU8595-09:50-15:30(星期三)
MU8595-10:05-15:45(星期一、二、四、五、六、日)
3.廣州-雅加達
廣州白雲機場-雅加達哈達機場(歷時5小時)
南方航空
CZ771-15:45-19:50(每日班)
CZ387-17:00-21:00(每日班)
印尼航空
GA899-15:45-19:50(每日班)
GA9989-17:00-21:00(每日班)
來源:網頁鏈接
I. 印度尼西亞國家怎樣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印尼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品牌到印尼設廠並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印尼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政府貪污問題仍未解決,又因國土過大,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印尼交通建設十分完善,擁有數座國際機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鐵路網路十分發達,城市有公共汽車,國營航空公司有許多航線,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
中文名稱: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簡稱: 印度尼西亞,印尼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雅加達 主要城市: 雅加達、瑪琅、萬隆 國慶日: 1945年8月17日 國歌: 《偉大的印度尼西亞》 國家代碼: INA 官方語言: 印尼語 貨幣: 印尼盾 時區: UTC+7至UTC+9 國家領袖: 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
人口數量: 2.45億 主要民族: 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等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國土面積: 1,919,440平方公里 水域率: 4.85% GDP總計: 845680百萬美元(2011年) 人均GDP: 3509美元(2011年) 國際電話區號: +62 國際域名縮寫: .id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國鳥: 雄鷹 國花: 毛茉莉 人類發展指數: 0.600
國名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 首都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沿海。人口有959萬(2010年)。人口838.5萬(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
印度尼西亞國旗 (印尼語:Sang Merah Putih),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 幟。旗面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長與寬之比為3:2。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紅色是勇氣的象徵,而白色代表純潔。 國徽 圖案為一隻金色飛鷹,飛鷹象徵創造力。鷹尾和鷹翼分別由8根和17根羽毛,象徵 印尼的獨立日(8月17日)。飛鷹胸前的盾面的黑道象徵赤道,水牛頭象徵主權屬於人民,榕樹象徵民族意識,棉桃與稻穗象徵豐衣足食及社會必須公正之原則,飾物象徵人道主義。黑色小盾和五角星象徵宗教信仰,也象徵「潘查希拉」——印尼建國的五項基本原則。綬帶上用印尼文寫著「異中有同」。 國歌 《偉大的印尼》 國花 「茉莉花」 國家格言 (古爪哇語,殊途同歸) 貨幣 盧比雅、(印尼)盾 面積 1,904,443平方千米(陸地面積)(位居世界第十五) 人口 根據印尼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印尼總人口達2.3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印尼華人5%。民族語言200多種,通用印尼語。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視為共產黨(共產主義及其相關活動在印尼為非法),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時間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小時。
國際電話碼 62 國慶日 8月17日 語言 官方語言:印度尼西亞語。英語普及率很高,不過口音很重。另外,華人間大部分使用粵語和閩南語等。
地理 自然地理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唯一一個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七八九三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豐富。 印度尼西亞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瑪拉雅地震帶。印度尼西亞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中,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海岸線長3.5萬公里。 政區地理 共有一級行政區30個,包括雅加達首都特區,日惹和亞齊達魯 薩蘭2個地方特區,27個省即北蘇門答臘、西蘇門答臘、廖內、占碑、朋古魯、南蘇門答臘、楠榜、邦加-勿里洞、西爪哇、中爪哇、東爪哇、萬丹、巴厘、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北馬魯古、南馬魯古、巴布亞、北蘇拉威西、中蘇拉威西、東南蘇拉威西、南蘇拉威西、哥倫打洛、東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二級行政區(縣/市)410個。
印度尼西亞分30個省、2個特別行政區、和1個首都地區:
蘇門答臘島(Sumatra)
亞齊特別行政區(Nanggroe Aceh Darussalam)
北蘇門答臘省(Sumatra Utara)
西蘇門答臘省(Sumatra Barat)
明古魯省(Bengkulu)
廖內省(Riau)
廖島省(Kepulauan Riau)
占碑(Jambi)
東南亞最大跨海大橋——印尼泗馬大橋 南蘇門答臘(Sumatra Selatan)
楠榜(Lampung)
邦加-勿里洞(Bangka-Belitung)
爪哇島(Jawa)
雅加達(DKI Jakarta)
西爪哇(Jawa Barat)
萬丹 (Banten)
中爪哇(Jawa Tengah)
日惹 (Yogyakarta / 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
東爪哇(Jawa Timur)
加里曼丹(Kalimantan)
西加里曼丹(Kalimantan Barat)
中加里曼丹(Kalimantan Tengah)
南加里曼丹(Kalimantan Selatan)
東加里曼丹(Kalimantan Timur)
小巽他群島(Kepulauan Sunda Kecil);亦稱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峇里(Bali)
西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Barat)
東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Timur)
蘇拉威西島(Sulawesi) 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 西蘇拉威西(Sulawesi Barat)2004年9月22日印度尼西亞議會新批准成立。
北蘇拉威西(Sulawesi Utara)
中蘇拉威西(Sulawesi Tengah)
南蘇拉威西(Sulawesi Selatan)
東南蘇拉威西(Sulawesi Tenggara)
哥倫打洛(Gorontalo)
馬魯古群島(Maluku)及伊里安島(Irian,即新幾內亞)
馬魯古(Maluku)
北馬魯古(Maluku Utara)
西伊里安查亞(Irian Jaya Barat)
巴布亞(Papua) 歷史地理 在公歷紀元前後,印度尼西亞是海上交通的要沖,居民都為印度人,主要信仰婆羅門教。5世紀初,法顯去耶婆提(今蘇門答臘及爪哇)時,據他著的《佛國記》所載,當地盛行婆羅門教,但亦有少量的佛教。稍後,印僧求那跋摩赴華,路經闍婆時,已見佛教甚為流行。據中國史籍《宋書》、《南史》和《梁書》的記載,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上半葉,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地已廣信佛法,崇仰三寶。7世紀末,在蘇門答臘地區建立了室利佛逝王國。中國高僧義凈往返印度時都在此落腳,據其所述該地大小乘並舉;但從出土的文物看,密教系的觀世音菩薩和多羅菩薩信仰也很普遍。8世紀初,到中國的印度高僧金剛智,曾在室利佛逝滯留,不空即在闍婆拜金剛智為師。可見8世紀前後大乘佛教特別是密教一系在室利佛逝十分流行。8世紀以後佛教由室利佛逝向馬來半島發展,當地王室都信奉密教,在馬來半島建立了大批密教寺院,民間亦多信奉者。
5世紀以後佛教在爪哇廣為流傳。8~9世紀,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蓮特拉王朝諸王,都信奉大乘佛教與印度教混合的密教,建立了很多寺院,如世界馳名的婆羅浮屠大寺,高達十層,代表十法界,石砌迴廊都刻有精美的浮雕,庄嚴雄偉,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觀。
10世紀初,室利佛逝的高僧編集了著名的佛教教義書《聖大乘論》。13世紀庚·安祿在東爪哇創建的新訶沙里王朝和14世紀韋闍耶建立的滿者百夷王朝都信奉佛教。爪哇佛教是大乘密教和印度教濕婆派的混合物。他們把佛陀和濕婆看作一體,在崇拜的對象中雜有印度教的很多神祗。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爪哇後,佛教和濕婆派的信仰逐漸衰落,以致絕跡。
早在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國家葉調。公元三至七世紀,印尼境內分布著很多小王國和部落。七至十一世紀,大國室利佛逝與中國使者商旅不絕於途。蘇門答臘和爪哇確實存在著印度教化的國家。隨著印度和東南亞群島間海上貿易的發展婆羅門教和佛教也傳到了蘇門答臘島的西岸。1025年,印度泰米爾朱羅王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經常對室利佛逝進行襲擊。從此,室利佛逝開始衰落。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滿者伯夷。到14世紀末,整個城市幾乎被爪哇滿者伯夷完全摧毀,倖存者遷居馬六甲。爪哇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貧窮,居民講蘇恩達內語,長期處在室利佛逝王國的影響之下14—15世紀期間,該地區建立了帕查查蘭王國。中部和東部的爪哇人講爪哇語。8世紀,夏蓮特拉王朝在中爪哇建立,這是個信奉佛教的王朝,婆羅浮屠就建於此時。9世紀末,珊闍耶又被來自東爪哇的一個名字叫瑪塔拉姆的印度教王朝(今日惹地區)取代。10世紀爪哇地區的權力中心向東轉移,海上貿易非常活躍。東爪哇王國在愛爾棱加統治時期(1019—1049年)達到頂峰。12世紀末期,在香料貿易中致富的諫議里王朝崛起。1222年,冒險家(海盜)庚安祿篡奪了諫議里王位,把首都遷到了新柯沙里。諫議里王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採取擴張政策,拒絕了元朝忽必烈派來的索貢代表團。他於1292年被叛臣殺害。第二年蒙古艦隊登陸,但沒能征服它。繼任者在蒙古軍隊撤離後又建立了滿者伯夷王朝。據1365年撰寫的《爪哇史頌》記載滿者伯夷曾統治整個巽他群島和馬來半島。明朝時鄭和下西洋經過了印尼,並在馬六甲有外交活動。到了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發現了這些小國。一些歐洲強國開始建立殖 第三大都市萬隆風景秀麗有仙之都美稱 民地,荷蘭變成了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荷屬印度尼西亞。1944年日本允諾印度尼西亞獨立。1945年6月蘇加諾發表了《建國五項原則聲明》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管治。1947年7月,荷蘭向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發動了「警察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進攻。8月聯合國安理會下令停火。荷蘭又於1948年12月發動了第二次「警察行動」,並逮捕了蘇加諾。當聯合國再次討論這個問題後,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獨立。最終東印度公司在1949年宣布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蘇加諾被任為印尼第一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