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野生鯉魚捉回來怎麼喂養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釣鯉魚,要以蚯蚓、河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里,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
⑵ 鯉魚怎麼養
鯉魚的養植:
一、親鯉選擇與飼養
1選擇標准:體型好,活動力強而無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的品種特徵。雌魚至少2冬齡,體重1.5kg,雄魚2冬齡1kg以上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鯉魚,其懷卵量和卵的品質均較差,故不宜作親魚。
2、性別鑒定
非生殖季節:雌魚體寬,背高,頭小,腹部較大而柔軟,胸腹鰭小而園寬,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輻射折;雄魚體狹長,頭較大, 腹部小而硬,胸腹鰭大而尖長,肛門略向內凹,無平行皺折。
生殖季節:雌魚腹柔軟呈園囊形,肛門和生殖孔較大,略紅而突出;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腹鰭具有明顯的副性徵「追星」,肛門和生殖孔內凹,不紅腫,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飼養管理
(1)飼養:親魚培育池塘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向陽,注排水方便,每畝放150-200kg.人工繁殖時,為防止其自行交配產卵應將雌雄分開。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2)管理:強化親鯉培育,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近年來,有些廠家開發有親魚飼料,該料富含ve及其它維生素,可促進發育和提高抗應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調節水質,常加註新鮮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發育。
二、催產和孵化
1、催產時機:當水溫上升並穩定在16℃以上便可催產。通常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寒潮過後,氣溫回升並穩定時即可催產。
2、催產方式
(1)自然產卵型因其投資與規模均較小,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a產卵池:面積0.5-1畝,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用生石灰消毒後一周即可放魚。
b人工魚巢:用以粘附魚卵。選擇質地柔軟、韌性好、無毒、不易腐爛的材料製作,如松樹枝、棕片、聚乙烯片(編織袋)、楊樹根等,使用前要清洗、扎把、消毒(0.3‰甲醛或孔雀石綠)。稻草因易腐爛不宜作魚巢。
c孵化池:又可作魚苗培育池,面積宜小(1-2畝),淤泥少、水深1米經消毒的池塘。進出水口均需加密眼網片過濾,防止雜質入池和魚苗逃出。
d並池產卵:按雌雄之比為1:1-1.5把35-30組成熟度好的親鯉並池,緩緩加入新水。同時在水面上拉細鐵絲1-8根,鐵絲上懸掛人工魚巢(或者用竹子一破為二將其夾在中間放於水面)。通常每組親魚應配備4-6隻魚巢。
e 管理:一般在22:00-9:00產卵,延續2-3天,故應每天下午檢查並清洗魚巢,將粘有卵的魚巢移入孵化池,同時補充新魚巢。若並池後產卵不好,則可降低水位讓陽光照曬,飼料中也可多加些ve,或用微流水刺激。為保證魚苗整齊度,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入孵,這樣也可防止因魚卵粘結成塊而增加瞎卵數。
(2)人工催產:多見於魚種場
a催產劑的注射: 每kg雌魚用人工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600-1000iu或促黃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0-50微克,或者將其減量混合使用,雄魚劑量減半。一般在晴天下午6時按預定劑量在胸鰭基部一次注射到胸腔,隨即移入產卵池中,並加註新鮮水半小時,水溫18℃6-15小時後即可發情產卵(水溫越高,效應時間越短,反之相反)。
b產卵和受精:催產後的親魚可在池中自行產卵,辦法同(1)。若行人工采卵,可在魚發情高潮前撈起,用毛巾擦去魚體水分,將卵擠入干瓷盆中,並迅速擠入精液,用羽毛攪拌,讓其充分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均勻塗抹在魚巢上,放到孵化池孵化。或者用滑石粉溶液脫粘後行流水孵化。水溫16-22℃時3-5天即可出苗。
3 管理:
(1)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放30-50萬粒受精卵,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放入方可保證魚苗規格整齊。特別應注意防止水霉病,可用0.3‰甲醛或孔雀石綠事先浸洗粘有卵的魚巢。(2)脫粘孵化:關鍵是調整水流流速,以魚卵不下沉而懸浮於水中為度。同時要防沙窗堵塞。在有魚苗孵出時就略微降低流速,防止水流過急對魚苗的體力消耗。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影響孵化率的原因主要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不好,溶氧低,魚卵被黴菌寄生等,應設法防止其危害。
三、苗 種 培 育 :分夏花和規格魚種的培育。
(一)夏花培育
1、池塘准備:選擇1-2畝,水深0.8-1.2米,少淤泥,東西向魚池,按常規方法清整、消毒.
2、施肥(又稱肥水下塘):魚苗下塘前7-10天,可將已發酵的糞肥施入,如豬牛糞便150-300kg/畝(5挑左右),也可施5-10kg/畝的無機肥料(化肥、磷肥等),同時進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畝),一周後魚苗下池正好是輪蟲高峰期,魚苗適口餌料充足,生長健壯。
3、放苗:放魚苗前先用密眼網拉空網除野雜,還可放廉價的花白鰱苗種50-80尾進行試水,證明一切安全後即可放魚,10-25萬尾/畝。
4、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將魚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適口餌料輪蟲較少,不夠吃,因此魚苗體弱,成活率也低。
5、管理:
(1) 適時補料:魚苗入池後,在前幾天生長特別快,往往會出現天然餌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補料。常用黃豆加熟雞蛋黃打漿潑灑投喂。每天每畝用2-4kg黃豆加3-5個熟蛋黃磨成漿立即潑灑投喂,重點喂池邊附近幾米的水面。也可每三天潑一次過濾後的新鮮豬血。豆漿既可直接被苗種吃掉一些,也可以培肥水質,豐富天然餌料。目前,市場上也有魚苗料流通,形似微囊或粉料,可從6-8分開始投喂,既可補食,又可誘使魚苗搶食,從而促進消化道發育,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和壯苗。
(2) 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讓水中輪蟲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也可每天從較肥的成魚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魚苗池既能為魚苗增加天然餌料,又能防止加機井水過多而導致氣泡病的發生。每周應換水1/3-1/2。
(3) 仔細觀察:魚苗培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觀其活動、吃食、生長、水質變化,有無敵害、病害等情況。同時應對魚苗適時分池,防止過密導致規格參差不齊。必要時還需拉網鍛煉魚苗增強耐力。
(二)規格魚種培育:
經夏花培育,魚苗體長與體重均增長許多倍,適應能力也增強許多,食性變化已具有了品種的特徵,開始喜好精料,故應盡早平穩過渡到吃配合飼料。飼養方法有:
1、單養法:選2-4畝,水深1-1.5畝,經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魚種3000-6000尾/畝,投喂配合飼料或豆餅、蠶蛹、魚粉混合物,要求飼料蛋白質35%以上,每天8-12次,投餌率5-8%。
2、混養法:將鯉魚夏花與其它魚種混養,可以鯉魚為主或為輔。若以鯉魚為主,則應加強飼料投喂,若以花白鰱為主時可適當培育水質,若以草魚為主,則鯉魚宜少放。
3、飼養管理 :
(1)早開食魚苗開口越早,生長起點越早,生長就越好。應力求盡早平穩過渡到用全價配合飼料投喂。
(2)狠抓旺食魚種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時間內)生長特別快,體長體重增長均快,需要的飼料也較多,此時應加強投喂,有些漁民此期投餌率超過10%。
(3)投料堅持定質、定時、定位、定量「四定」,按魚種採食節律予以投喂。
(4)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氣候、魚情、病情,保持魚快速生長,同時還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四、成 魚 養 殖 :
鯉魚分布廣,養殖方式也較多,如池塘、網箱、流水、圍欄、稻田、山坪塘等養殖形式,此處介紹池塘養殖,其餘養殖方式請讀者參閱有關書籍。
魚池大小不限,不過大池塘餌料系數會偏高,水深1.2-1.5米,也可將不同大小的鯉魚種分期分批放入,便於輪捕輪放。
這種模式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粗蛋白質30%以上,投4-6次/日,投餌率3-8%,其管理要點除傳統的「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髓外,還有新「十字」方針:種優、料精、水好、管理精細。雖然新「十字」方針前六字與老「八字」經驗相似,但新時期應包含新內容,或是強化或是補充,此處重點強調精細管理,就是要求飼養管理人員不能疏忽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分錢的投入,也要計算其產出怎樣,只有如此,才會有高效益的保證。
⑶ 鯉魚怎麼養啊
買個魚缸,帶氧氣的,不過有點貴,2到三天換水,一個禮拜消毒一次,用粗鹽加開水泡2到三個小時就可以了。
吃的話可以喂魚食,也可以喂菜葉子,當然也可養些小螺絲小蝦點綴,有時也會吃小的。
水質要好,要常換水,要耐心
⑷ 家裡鯉魚如何養
1、魚苗入池後,在前幾天生長特別快,往往會出現天然餌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補料。常用黃豆加熟雞蛋黃攪勻拋著餵食。一天一畝需要2-4kg黃豆和3-5個熟蛋黃攪勻後馬上拋投餵食,重點喂池邊附近幾米的水域。
2、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飼養時少吃勤食。
3、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應該喂養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
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
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里,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
⑸ 市場上買來的鯉魚怎麼養活
1、養魚先養水。自來水要晾曬幾天,待水中氯化物揮發以後再用,水溫要與缸內水溫相同才好換。
2、不要喂的太多,魚會撐死。每次餵食魚蟲或顆粒飼料的量以4分鍾內吃光為好。另外吃不了發酵,水質敗壞,也容易導致魚兒死亡、生病。
3、每次換水三分之一原則——魚缸水量的三分之一。千萬不要一下子換光,水壓不穩定很容易大量死亡。
4、應該把鯉魚放置在半陰半陽環境中,萬物生長靠太陽。太多陽光魚缸水質很快發綠難清理;太少不利於魚生長。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
鯉魚經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如紅鯉、團鯉、草鯉、錦鯉、火鯉、芙蓉鯉、荷包鯉等。品種不同,其體態顏色各異,深受大家的喜愛。
⑹ 如何養鯉魚(新人)我應該如何開始養鯉魚呢
呵呵,我以前也養過,和你說的情況一樣,連魚缸都是那麼大哦~~~
不過17CM的魚缸還是小了,魚活動的空間太狹窄,勸你用個大點的臉盆吧!
魚不用吃很多東西的,一天喂1-2次,一次大概十來顆魚食就夠了,多了要不就會吃撐,生病,要不就等魚食在水中化解發臭(腥D很=
=)
換水的時候把魚先撈到其它的盆子里,然後再換水。如果你技術可以就慢慢地倒,倒一點加一點,讓水不要馬上變清,給魚適應適應,這樣會好點的。
平時不要總是把魚撈出來玩,適當地玩玩就好了。魚缸不要放太多水,在上面蓋塊有洞的紙板,否則魚就會跳出來。餵食的時候不要把魚食捏緊了,否則把手上的味道傳上了魚一般不去吃的。不要把魚放在太曬的地方。要比較頻繁地用小棍攪拌缸里的水,增加氧氣。
我能告訴你的都說了,希望對你有幫助~~~不過不一定每條鯉魚都是一樣的,主要還是要自己發現哦~~~
對了,順便再教你一個辦法,假如(我說假如=
=)你的魚有點翻白肚的話就抓住它,拿水龍頭往它嘴裡猛灌水,這是我朋友教我的,我也試過,還蠻有效~
嘿~樓主哪去了?
⑺ 紅鯉魚怎麼養才能養活
1、魚缸:新魚入缸前須往魚袋裡放入濃度3%的食鹽浸泡15分鍾,殺滅部分體表的病原微生物,方可將魚放進魚缸。
2、光照:紅鯉魚怕熱不怕冷,夏季魚缸不可放在陽面,以免紅鯉魚中暑死亡。
3、餵食:每日喂一兩次飼料。
4、過濾:裝一個過濾器,如沒有過濾器,早晚要清理魚缸的魚糞便,保持水質的清潔。
5、密度:錦鯉食量較大,放養密度以稀一些較好。每平方米以3--5尾為宜。
6、換水:夏季每2-3天換一次水。春、秋季每4-5天換一次水。
鯉魚介紹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
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
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里,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