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食糖多少錢

印尼食糖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7-17 03:33:25

『壹』 白砂糖多少錢一斤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價格數字,只能根據它的檔次以及它的袋的大小來做區分,一般袋稍微大一點的白砂糖與袋稍微小一點的白砂糖,如果品質相同的話,它價差大約會在三塊錢左右。平常散裝的白砂糖它們是按斤稱的,這樣的時候一斤白砂糖的價格就會在七到八塊,這也是普通品質的甘蔗糖噸糖利潤為1545元,較上周增加123元;甜菜糖噸糖利潤為1333元,較上周增加200元。截至目前,全國食糖工業庫存量在80萬噸左右,這使得糖廠惜售心理加重,給後期糖價在高位運行提供支撐。但近期大量進口糖的到港和第八批國儲糖的投放將給短期的食糖價格以較大壓力;此外,進入9月份後,消費量的下滑也將給糖價上漲以利空影響;預計短期內全國食糖價格和噸糖利潤將小幅下滑。

『貳』 今天白糖價格多少錢一噸

白糖種類有甘蔗糖:南華一級糖廠庫 6480 元/噸,甜菜糖:新疆中糧新糖報 6400 元/噸;內蒙荷馬糖業一季白砂糖 6455 元/噸,下調 45 元/噸;綿白糖 6350 元/噸,下調 200 元/噸;加工糖:銀霞牌綿白糖報價 6600 元/噸,白砂糖報價 6750 元/噸。白糖顏色潔白,顆粒細微、晶瑩透亮,入口即化,給人一種軟綿綿的感覺,而且甜度高,它是冷飲涼食的絕佳搭配。由於製作工藝、含水量、用途、外觀、口感等多重因素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相同品牌的綿白糖比白砂糖稍貴。
拓展資料:
1、在我國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製糖工藝了,而且按照製作糖類的設備的不同,糖類又可以分為土糖和機製糖兩種類型,而且這兩種糖還可以再分出很多糖類來,其中機製糖主要可分為白砂糖和綿白糖兩種,兩種的區別就是一種顆粒感比較強,一種比較綿軟,機制赤砂糖也屬於機製糖。另外,土糖主要分為三種,有紅糖、碗糖、磚糖這三大種。
2、紅糖又叫「赤糖」或者「黃糖」,這兩種不同的紅糖分類有機制和土製之分。那些機制的紅糖又叫黃砂糖、赤砂糖,呈現晶體的模樣,多為紅褐或者黃褐色的樣子,紅糖的含糖量低於白糖;而另外一種土製的紅糖分為紅褐、青褐、赤紅等等,是依照顏色來劃分的。而且大多數糖味濃厚,有的甚至還有焦的味道,也就是糊味,一般裡面的雜質和水分比較多,而且顏色越淺品質就越好。而且四川和紅糖比較出名,那裡的紅糖多為土製,產地分布也很廣泛,其中西昌附近等的地區是最好的地方。因此紅糖經常用在川菜的烹調上,很多糕點的製作也喜歡加入紅糖。
3、白糖是人們普遍會用的一種廚房佐料,白糖有很多別名,又叫「餳」、「糖霜」等等,白糖的製作是用甘蔗或者甜菜等作為天然的原料提煉而成的結晶體,現在已然成為最常用的調味品。而且我們國家白糖的歷史也非常久遠,我國製糖的歷史其實已有大約2000多年了,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製糖的國家之一。甘蔗糖主要產於南方某些省份,甜菜白糖多在北方生成。兩種食糖各有千秋。
4、冰糖跟白糖很有淵源,它是由白砂糖經過很長事事件的熬制和煎煉而成的塊狀結晶,因為結晶的樣子就像冰晶一樣,所以起名字叫「冰糖」,冰糖有很多養生功效,所以一般喜歡在煲湯的時候加入少許冰糖。冰糖裡面混有少量雜質、而且的糖味道特別純正,有補中益氣、潤肺生津的功效。冰糖多喜歡用於與滋補食物配合,兩者結合煲出來的湯更是相得益彰。

『叄』 全球食品價格連續9個月上漲,這是否會引起搶購熱潮

食糖和植物油價格漲幅最大。

報告顯示,2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為116點,環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其中,食糖價格環比上升6.4%,植物油價格指數環比上升6.2%,達到2012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乳製品、穀物及肉類價格指數分別環比上升1.7%、1.2%和0.6%。

糧農組織當天將2020年世界穀物產量預報調高至27.61億噸,較上年增長1.9%,並預測2021年全球小麥可能連續第三年增產並創下7.8億噸的新紀錄。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每月發布一次,用來衡量全球貿易中最活躍的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變化。該指數由穀物、植物油、乳製品、肉類和食糖5個商品類別價格指數的加權平均數構成。

在中國市場下,豬肉是越來越貴,因為供需關系的影響,上漲速度已超出季節性。

如何應對食品價格上漲趨勢?

如果你已經買了房子,幾乎沒有辦法去應對,能夠做的,也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收入。那些還沒有買房子的人,建議不要沖動,畢竟現在過分依賴於房產也不是一件好事。之所以要用房子來舉例,也是因為現在房產是居民的主要資產,而且價格也非常高,影響比較大。

面對這種形勢,當前我們最需要努力的重點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生產價格指數不高的條件,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的支持,穩定提升食品供給能力。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農業更如此。

通貨膨脹的影響開始遍布每個國家,現在A股市場上整體行情還是不容樂觀,我們怎麼樣讓自己的錢袋子不會被動變不值錢呢?

看好國家規劃,適當合理投資,看好外力環境的政策變動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塊。

『肆』 白糖什麼時候最貴什麼時候最便宜

白糖走勢都是相對而言的,當產量產多的時候,需求少得時候價格就容易便宜,反之容易漲。

『伍』 真的是糖精打敗了糖嗎

目前,我國大大小小的糖廠每年產糖大約在800多萬噸,1998年達到880萬噸。按照人均7公斤的消費水平,大約消費800萬噸左右。這樣算起來,880萬噸的總量在國內市場基本滿足消費需要,食糖供需基本平衡,食糖市場不應該出什麼大的問題。
可是,市場傳來的信息讓糖廠如坐針氈———大量的食糖賣不出去,只能積壓在糖廠的倉庫里,資金得不到有效周轉,糖業虧損加劇。真的是糖精打敗糖嗎?
「除了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資金與體制等因素的制約以及前幾年地方的盲目發展導致的行業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偏小外,糖精等化學合成甜味劑的超量生產、超范圍非法使用也是導致糖市萎縮、糖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中國糖業協會秘書長焦念民這樣分析。
我國現有糖精廠14家,年生產能力4.7萬噸,實際產量為2.7萬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糖精廠生產的8000噸糖精可以供給國內市場,其餘糖精要在國際市場消化。但是,一部分糖精經銷商搞假出口,使部分原來准備出口的糖精返銷國內市場。根據有關方面的測算,目前,國內市場的糖精銷售量大約在1.3萬噸,超出了國家規定份額5000噸。
5000噸糖精在市場上是個什麼概念呢?食糖同糖精的甜度比是1:500,也就是說,5000噸糖精湧上市場,就等於向市場推出250萬噸食糖。國內市場上的1.3萬噸糖精意味著向市場推出650萬噸食糖。由於糖精的替代,食糖市場就被壓癟了。
糖精的優勢主要是來自價格方面。食糖和糖精的市場價格比是50:1,也就是說,食品加工企業買50元錢的食糖作為甜味劑,如果買糖精只要1元就夠了。食品加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毫不猶豫地選擇買糖精。
另外,由於有關部門對食品的標簽通用標准及食品衛生法的執行監督不力,幾乎所有使用糖精的食品都未按規定標注,一律標注為蔗糖。這就混淆了植物糖和糖精的區別,消費者吃了糖精還以為是吃了植物糖。對商家而言,這種狀況更有利,既可以吸引消費者,又以低成本購買糖精用於食品工業的生產。

『陸』 白糖是哪兒國製造出來的

白糖就是從甜菜、甘蔗中榨出,再經提純成白糖,全國糖廠很多。

『柒』 為什麼燕窩要配石蜂糖

石蜂糖是燕窩伴侶:可以保護燕窩酸

燕窩中最核心的物質「燕窩酸」是一種蛋白質,其與PH值顯酸性的食材會發生化學反應,導致珍貴的燕窩酸流失。而要保留燕窩中的「燕窩酸」,其不能與酸性食材及食糖一起燉煮。

石蜂糖其PH值為7.5~8.5,屬於弱鹼性食糖,可以有效保護燕窩的核心成分「燕窩酸」其被譽為「燕窩最佳伴侶」,是所有食糖中唯一不會破壞燕窩酸的糖。

而像黃冰糖、白砂糖、方糖等常見的調味糖,他們的PH值都是在7.5以下,屬於酸性食糖,如果用這類食糖調味燕窩,就會破壞「燕窩酸」,使得燕窩的營養成分完全的流失,所以石蜂糖是能保護燕窩營養的唯一鹼性食糖。

『捌』 中糧糖業成交量為什麼這么大中糧糖業2021一季報時間中糧糖業最少買多少錢

食糖在人體中屬於三大必需的養分之一,人體活動所需能量的70%來源於糖類。可是食糖行業的周期性比較顯著,所以投資難度相對較大。但是國內食糖的龍頭企業--中糧糖業,目前以全產業布局和提升技術的辦法,讓周期波動的影響不那麼明顯,藉此達到實現平穩性長牛增長的目的。下面我們就和大家重點分析中糧糖業。


在開始分析中糧糖業前,我整理好的食糖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食糖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中糧糖業是中糧集團控股國內A股上市公司,是中糧集團食糖業務專業化公司,國內外製糖、食糖進口、港口煉糖、國內食糖銷售及貿易、番茄加工等都是其主要業務,在中國的食糖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中,規模居於首位,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番茄加工企業。


大概清楚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後,下面要進一步研究的是公司擁有的特殊投資價值。


亮點一:全產業鏈布局,打造糖、番茄領域龍頭


中糧糖業在國內外建設了一條十分完整的食糖產業鏈,建立了從國內外製糖、進口及港口煉糖、國內貿易、倉儲物流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另外還打造了供產銷高度配合的全產業鏈特色,將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生產加工及下游市場營銷全部納入運營體系當中,創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做到戰略性有機協同,價值鏈增值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中糧糖業(番茄業務)是目前國內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加工企業,創辦了從種子、種植、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番茄製品全產業鏈運營體系,在種子研發、種植管理以及加工技術等方面均處於國內頂尖的水平。


亮點二:人才儲備豐厚,助力公司做大做強


中糧糖業擁有一支專業度高、執行力強、經驗豐富、視野廣闊的核心管理和經營團隊,對中國食糖行業發展趨勢具有敏銳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可以根據市場趨勢變化、政策動向以及客戶需求,不斷的去調整經營策略,並積極與中糧海外團隊不斷溝通合作,時刻關注國際市場動態,果斷佔領市場好機會。


並且,中糧集團的農業團隊具有很足的經驗,藉助產學研合作,針對種業研發、機械化種植等方面仍發揮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行業中的領導作用,持續為公司做大做強提供幫助。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中糧糖業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中糧糖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食糖涉及到國計民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是食品加工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諸多的情況、因素影響著食糖供需,影響原因主要如下:天氣、原料種植、進口政策、國際糖價及金融市場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是故糖價走勢呈現出的是規律的周期性波動,因而,對其進行投資,一定要把握住食糖行業的周期節奏。


中糧糖業在中國糖業中屬於頭部企業,產業布局藍圖極大,在擴大精煉糖產能同時還不斷升級自產糖工藝,將食糖從周期品逐漸向消費品看齊,使得將來的糖價格周期不會給公司業績帶來過大的波動,進入穩定增長期,中糧糖業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中糧糖業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中糧糖業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中糧糖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玖』 開個糖廠要多少錢成本

受NYBOT糖市原糖期貨價格持續走低的影響,本周巴西糖市除二級市場稍好外幾乎停滯不前。 來自聖保羅食糖和酒精咨詢機構Bioagencia的主任塔希洛-羅德里格斯認為,本周巴西糖廠停止出貨可能與最近各種不利因素交織導致國際糖價暴跌有很大的關系。 最近國際糖價的走勢實在太可怕了,誰都沒有想到國際糖價跌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盡管此前市場方面已經預感到糖價會進行回調整理,因為自半年前NYBOT糖市原糖期貨價格突破18美分/磅的高位以來基本面的前景的確已發生了變化,沒想到0610和0703期約糖價相繼跌破了12美分/磅的關口。 NYBOT糖市原糖期貨價格在11-13美分/磅的區間震盪了數周後於本周急轉直下,本周三NYBOT糖市0610期約糖價已下滑至10.15美分/磅,較上周三下滑了約200個點,0703期約糖價也已下滑至11.17美分/磅,較上周三下滑了約170個點。 與NYBOT糖市原糖期貨價格暴跌相對應的是,本周巴西食糖市場上幾乎沒有成交,目前糖廠方面已紛紛把手中持有的0610期約滾入0703期約,都想看看周五0610期約摘牌時糖價將如何走。 目前部分巴西廠商堅持認為,即便中期內國際糖價沖得不是太高,至少也會回升到13美分/磅一線,不過,也有一些廠商認為,基於新製糖那國際食糖市場將轉為供給過剩,國際糖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當然,大家希望糖價能夠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來自法國BNPParibas銀行聖保羅代辦處軟性商品交易部的經理安東尼奧-奧古斯托-杜瓦稱,其本人並不是那麼悲觀,盡管不排除糖價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但目前糖價似乎已見底,估計後市NYBOT糖市0703期約糖價將在10.50-12.50美分/磅的區間波動。 由於巴西北部-東北部地區的產糖廠本相對較高,本周該區的糖廠同樣面臨著來自海外的新訂單減少的問題。來自巴西東北部地區的大型糖業集團--CarlosLyra糖業公司董事會的顧問馬格諾-布里托說,如今大家都對糖價的走勢感到驚恐,因為按當前的匯率計算,中-南部地區的產糖成本基本上只達到10美分/磅左右,而北部-東北部地區的平均產糖成本則高達10.5-11.50美分/磅,如果國際糖價不回升,北部-東北部地區肯定會吃虧。 雖然現階段國際市場對巴西產白糖的需求量仍很大,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國際糖價,糖廠根本沒辦法買糖。目前CarlosLyra糖業公司正考慮把部分高等級原糖(VHP原糖)轉化成白糖,但前提條件市白糖對原糖的升水須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一旦國際糖價上漲,公司就馬上開始出貨。 不過,本周巴西二級市場上VHP原糖的成交情況不算太糟糕。據聖保羅糖商說,由於國際期糖價格下跌,本周部分商家已經按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買進了一些VHP原糖。 至於酒精市場,由於國內需求繼續復甦,本周巴西國內酒精價格基本與上周持平或者下跌了1-2分錢/公升,無水酒精和含水酒精的含稅價均報0.90雷亞爾/公升;出口市場上的酒精價格也變化不大,由於歐盟買主仍在詢問純度在99.7-99.8%的無水酒精的售價,本周Santos港此類無水酒精的報價仍處於FOB480美元/立方米的水平,含水酒精的報價也保持在400美元/立方米左右。 消息方面:生產進度:據巴西國內貿易商說,目前巴西中-南部地區還有約20%的甘蔗有待收割。由於今年乾旱天氣影響了甘蔗的生長,估計新製糖年該區的部分糖廠,尤其聖保羅州RiberaoPreto市附近生產較順利的糖廠的停榨時間有可能提前到10月底。 至於北部-東北部地區,目前Pernambuco州以及Paraiba州和RioGrandedoNorte州的大多數糖廠均已開榨,Alagoas州的半數糖廠也已進入06-07製糖年。 行業動態:本周NOVA集團已決定增資2億美元,共拿出9億雷亞爾(約合4.11億美元)在MatoGrossodoSul州新建一家糖廠,其中5.80億雷亞爾(約合2.65億美元)用於廠房建設,另外3.20億雷亞爾(約合1.46億美元)用於農業生產。 另據巴西國內媒體報道,新製糖年甘蔗入榨量可望達到550萬噸的巴西東北部地區TavaresdeMelo糖業集團打算在未來兩年內上市。 巴西國內食糖市場:根據巴西聖保羅大學應用經濟高級研究中心(Cepea-Esalq)追蹤到的數據,本周巴西國內市場上50公斤袋裝150色值白糖的含稅出廠價已從上周的38.00雷亞爾/袋跌至37.90雷亞爾/袋。 巴西食糖出口市場:本周三10-11月份交貨的巴西產150色值白糖的出口報價對NYBOT糖市0610期約糖價的升水已從上周的75-79美元/噸攀升至80美元/噸,對NYBOT糖市0703期約糖價升水70美元/噸,雖然目前NYBOT糖市0703期約糖價相對較高,但賣方仍打算本周五0610期約摘牌後再決定是否賣糖 與此同時,10-11月份交貨的巴西產高等級原糖(VHP原糖)的出口報價對NYBOT糖市0610期約糖價的升水已從上周的-15--+15個點變為+5--+10個點的水平,但部分商家仍不願意出貨,希望以對NYBOT糖市0610期約糖價升水15個點的價格賣糖。 巴西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產國和出口國,而且還是全球最大的酒精出口國,其酒精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

『拾』 郭鶴年怎樣擔綱糖業成為糖業霸主

郭鶴年的祖籍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親郭欽鑒於1909年出洋謀生,來到馬來西亞。先是當店員,後來自己開了家咖啡館,成了家。郭欽鑒的哥哥郭欽暖也在南洋,兄弟倆經過數年努力,共同創辦了以經營大米、大豆和糖為主的東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鶴年是郭欽鑒的幼子,上面有兩個哥哥。他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優裕,嚴父慈母,弟兄3個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學校讀書。郭鶴年自幼聰明過人,而且非常好學。從英文學校畢業以後,他考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在求學期間,他刻苦發奮,博覽群書,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他在這兒還認識了一位對政治頗為熱衷的同學,即是日後成為「新加坡強人」的李光耀。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入侵東南亞。馬來西亞也被日軍佔領,並實行軍管。郭欽鑒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禍不單行,不久,與郭欽鑒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兒郭鶴青又被日本憲兵扣押。公司只好關門,郭鶴年也被迫中途輟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郭欽鑒重整河山,再次開張。東升有限公司不僅恢復了生意,而且,由於他們的精心經營,市場不斷擴大,發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長,郭欽鑒本來身體就欠佳,又因多年創業操勞過度,終於一病不起,於1948年病故。

父親去世前不久,郭鶴年在新加坡獨自創辦了從事航運業的利克務公司。由於父親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馬來西亞。

郭鶴年的母親鄭格如女士受過高等教育,是個識大體也很有眼光的聰慧女性,她不希望因為丈夫的死,使郭氏家族的事業分崩離析,建議郭鶴年與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們互相幫助,大家擰成一股繩,聯手重新創業。成功之後,郭鶴年說:「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郭氏兄弟遵照母親的意見,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遺產,並邀請堂兄弟們來共同商量,各人入股,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鶴年當時雖然才25歲,但他精明強干,博學多才,眾兄弟一致推舉他為公司的董事長。這樣,年紀輕輕的他便挑起了重擔,繼承父輩開創的基業,繼續經營大米、麵粉、豆類和糖。

與此同時,郭鶴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利克務公司的業務也正常進行,而且越做越好,日漸紅火。1955年,郭鶴年將該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時兼管。

身居要職的郭鶴年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進一步發展事業,還必須拓寬眼界。為此,他專程去英國做市場調查,並學習商務知識。

在倫敦,郭鶴年對英國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認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他發現了糖業的潛在能力。於是,他把精力集中起來,專門地對糖業的經營做了深入的調查,對糖業的貿易狀況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當時,馬來西亞人食用糖的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本國製糖業極為落後。郭鶴年決心抓住這個機會,大刀闊斧地干一番。

歐洲之行不僅大大地豐富了郭鶴年的商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國後,除了經營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創辦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50年代後期,郭鶴年開始著手致力於糖業經營。

1955年,郭鶴年回到馬來亞,他在柔佛新山成立民天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貿易的生意。

通過民天有限公司和原本已成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同時應用在倫敦學到的現代商業管理經驗,郭鶴年大膽地改變營業方針,開始設法從泰國大量輸入白米,分銷至新加坡、柔佛及馬來亞各大城小鎮。這也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該家族跨國化企業的牛刀初試。很快,郭鶴年在馬來亞生意場上建立起知名度和信譽。同行都知道,新山郭家那個從英國回來的「羅拔」(Robert Knob)長袖善舞,不可小覷。

郭鶴年堂兄郭鶴堯在談到郭氏發跡時指出:「郭氏集團能夠今日在本地及國際上大展拳腳、一帆風順,主要是郭鶴年的眼光及工商業才華造成的!」

郭鶴堯繼而稱: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盈利並不是來自米業,而是靠「工業」;首先是靠煉「糖」工業,而且郭氏兄弟集團的真正發跡期,前後只不過30年!

作為兄長評價堂弟的業績,如非心悅誠服,郭鶴堯要說出這樣的話是不容易的:「我應該很公平地指出,過去30年來,鶴年對工商業的許多准確分析、判斷和決定,造就了郭氏兄弟集團今日的局面。」

1957年馬來亞宣告獨立。為了改變單一制的殖民地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多元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馬來亞聯邦以及稍後的馬來西亞政府(新加坡獨立後易名)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統治時期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57年的「獨立憲法」默許非馬來人在經濟領域的活動自由,不受人為或法律上的干涉。從馬來亞1957年獨立後到1969,年「5·13」事件這段時間,被人稱為「馬來人的政治力量與華人的經濟力量相結合的時期」。

馬來西亞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相對穩定,為華人經濟發展,尤其是向現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在50年代初期從經營錫礦業、橡膠業以及商業所積累的資金,開始向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地產業、製糖業、金融業、航運業和旅遊業等領域發展。在這遍地是金、充滿機會的年代,不少馬來西亞華人把握住快半拍商法,譜寫了一篇篇多姿多彩的傳奇故事。

就在郭鶴年在經營民天和郭氏兄弟公司的時候,發現糖價不斷飈升,幾乎使得每個經營白糖的經營者,都賺得盆滿缽滿。

一經了解,當時的食糖供應命脈,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主要依賴進口。食糖的價格一度漲得怨聲載道,一磅樹膠的價格竟然不敵一磅食糖的價錢。

郭鶴年在英倫學習、考察期間發現食糖交易和期貨交易大有可為,心弦為之一動。

就在這一時刻,一位同郭鶴年有著廣泛業務往來的日本商人找到他:「郭先生,煉糖業在馬來亞很有發展前途,咱們聯手一起干吧。」

這個提議,令郭鶴年怦然心動。

因為馬來亞地處亞熱帶,具有種植甘蔗的優越條件。只不過沒有自己的煉糖廠,不得不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因為此際首相東古·拉赫曼領導的政府擬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國內的工業。在這項計劃下,凡是被列入新興工業的領域,均可獲得極大的獎勵,其中包括免稅優惠措施。

與此同時,曾一度控制東南亞糖業市場的黃仲涵家族已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逐步淡出這個領域,真空地帶誰來填補?

於是,郭鶴年決定投資煉糖業。

但是,不要忘記,郭鶴年雖說20餘歲就執掌家族經營的帥印,雖然他比家族其他成員見多識廣,讀過書,留過洋。華人家族畢竟有長幼尊卑的傳統,而且郭家人多想法也不少;更重要的當時郭鶴年雖具備大手筆運作的籌劃,但畢竟還沒有拿出響當當的傑作來。

因此,他對煉糖業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並同日本商家進行冗長的談判,一個揭開郭家事業發展新篇章的主意就在心底拍板。

在郭氏家族董事會上,郭鶴年向家族成員端出他的全盤計劃:將全部身家財產投資到「煉糖工業」上。

郭鶴堯是參加此次會議的成員之一。他在接受新加坡名記者馮仲漢的采訪時是這樣說的:

「我們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贊同鶴年的主張。當然大家都明白,那次的投資也是一個冒險,萬一失敗的話,所有郭氏家族累積了幾十年的財產都會全部化為烏有。」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郭鶴年話音剛落,就出現贊成派和反對派,而且勢均力敵。

贊成者認為,鶴年計劃縝密可行,跟著他走沒錯。更重要的是眼下大馬商機難得,如不加以把握,郭氏家族難有出頭日。

反對者則言之鑿鑿:投資煉糖業在大馬史無先例,如今把全部身家都押在這上面,風險太大,這無異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萬一砸了就「玩完」。

郭鶴年條分縷析,侃侃而談:

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這些年來糖價一直飈升,而食糖供應的鑰匙掌握在外國商家手裡。如今大馬政府鼓勵國內企業界發展民族工業,並予以優惠,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不迅速捕捉,可能轉瞬即逝。

所有身家押在煉糖業,正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兵法與商法同理,假如別人搶先從事煉糖業,我們隨後跟進,即使沒有風險,其利潤必然大打折扣。

我們現在不是要求穩,小打小鬧;我們要開創一個新世界。

郭鶴年不是滔滔不絕的演說家,然而他陳說煉糖業前景、風險結論有理有據,條條是道,極具說服力。

原來持肯定態度的家族成員更加放心,持有異議者也舉手錶決,全盤同意郭鶴年的決策,傾盡全力發展製糖業。

於是,馬來亞第一家白糖提煉廠在1961年誕生了。

這便是建於馬來亞檳城北賴的馬來亞製糖廠。它是郭鶴年家族與馬來亞聯邦土地發展局、三井物產和日新製糖公司合資創辦的。

郭氏家族為此注資60多萬馬幣。用郭鶴堯的話來說:當時這個數字對很多大財團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可是對當時的郭氏家族,就非同小可了!我們當時只是一家米商。一家稍具規模的雜貨鋪而已。

觀察家認為,創辦製糖廠是郭鶴年家族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分水嶺便是建廠前後。在興辦製糖廠之前,屬於郭氏蟄伏時期。而當他毅然興辦製糖廠並付諸實施,則是他朝著現代企業邁進的重要關頭,為他日後糖王的企業帝國奠定了基礎。

當第一批白晶晶的蔗糖從北賴製糖廠的流水線嘩嘩流出,郭鶴年隨手將一把糖放進杯子里,沖進一杯水,微微地呷了一口。這時,他心裡的感覺就跟口裡的味道一樣——甜極了。從此,郭鶴年確立了在世界食糖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此後的一兩年間,郭鶴年在東南亞各地的食糖貿易異常活躍,常有大手筆表現。他向中美洲的古巴購糖,然後轉手賣給印尼;從泰國買入原糖,經過製糖提煉後通過有關渠道倒賣給中國。他低進高出,左右逢源,賺得盆缽皆滿。

這時,郭氏家族原來對投資糖廠持有不同看法的成員,都慶幸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慶幸遵從鶴年的決策,郭氏家族事業才能開辟出一條致富新路。

60年代的整整10年,是郭鶴年全力投入食糖生意的10年。

馬來西亞在傳統上是一個以錫礦和樹膠立國的國家,至於食糖,一向是依靠進口,因為一無種植甘蔗的基地,二無煉糖廠,因此,食糖的供應權都控制在外國商家的手中。

郭鶴年投資搞煉糖廠,可以自己提煉白糖,然而仍需從國外進口原糖,仍然受到外國商家的控制。

要想在糖業上進一步發展,必須跨越這個障礙,自己生產原糖,郭鶴年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

況且,馬來西亞本身並非沒有種植甘蔗的條件,只是因為獨立前殖民統治下經濟畸形發展,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必須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這個地方必須有大片的荒地待開墾,土地的價格又不太貴。

郭鶴年的目光落在馬來半島最北端一個不起眼的小州上。英國人統治時把它叫做「Perlis」,譯音過來就是玻璃市,這「市」字經常給人誤解,其實它並無市鎮的意思。玻璃市州是全國最小的州,面積為795平方公里。它毗鄰泰國,人煙稀少,經濟不發達,有大片的森林地待開發,這是郭鶴年建立他的種植基地的理想地點。

1973年正是世界市場上白糖價格飛漲的時候。蔗園這個時候開始收獲,無疑給郭鶴年的生意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邊建種植基地的同時,郭鶴年一邊在世界糖業市場呼風喚雨,屢有上乘表演。

1970年,世界食糖市場醞釀著一場風暴。很多人看到的是歌舞昇平的日子,以為糖價還是像以前那樣小幅的波動,不以為意。而郭鶴年就像一隻有著一雙銳利眼睛的鷹隼,看到糖市上漲的先兆。

於是,他將在倫敦學到的期貨交易的方法運用於實踐中。他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投巨資於白糖期貨交易。隨著糖價的上漲,人們發現「羅拔·郭」手中擁有大量的食糖。

據說,僅此一役,就為郭鶴年賺得600萬馬元的入項,令國際食糖交易市場的資深人士刮目相看。

到了1971年,郭鶴年家族已控制了大馬來西亞(東、西馬)原糖進口的80%。

1972年3月30日,郭鶴年領銜的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要交易板掛牌上市。

1973年,郭鶴年的「糖王」地位得到真正的確認。他不但擁有自己的煉糖廠,而且有自己可靠的原料基地。

說來也巧,1973年正是世界糖市好價錢的時節,源源的甘蔗送到煉糖廠,然後變成白色的食糖,變成一捆捆馬幣、美元。

玻璃市種植園的收獲的意義,還不在於為郭鶴年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它還有另一層的意義:以前從未大面積種植甘蔗的馬來西亞,其食糖供應已經自給自足。

擁有自己的蔗糖種植基地和煉糖廠,郭鶴年在糖業界的發言權更大了。他成為倫敦糖業聯合會的會員,同美國、古巴等國的糖商和機構也關系密切,往來頻繁。他的名字,不僅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商界和糖業界人士所熟悉,就是在國際糖業經濟中也是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70年代初期,郭鶴年不僅控制了馬來西亞、新加坡80%的糖業市場,還把他的產糖業務擴展到印尼、泰國、菲律賓乃至中國等國家。

1979年9月,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楠榜舉行了郭鶴年集團所屬的石頭山種植園的開業典禮。人們注意到,印尼總統蘇哈托出席了這一典禮,並手持金剪刀為之剪綵。

郭鶴年在糖業界呼風喚雨、氣勢如虹可見一斑。

玻璃市種植園是郭鶴年「初戀」的一個重要結晶。這個寧馨兒,使郭鶴年在商界首度加冠晉冕。

1976年,郭鶴年通過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發動了一場倒置收購行動,從而使馬來西亞製糖廠成為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這樣,玻璃市種植園有限公司就成為郭鶴年以糖業為主的商業艦隊,其經營項目包括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領域。

六七十年代,無疑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糖業貿易的黃金時代。在這20年間,郭鶴年集團控制了馬來西亞食糖市場份額的80%以上。

倫敦同業界估計,郭氏兄弟集團在全盛時期頻頻出擊,風頭強勁,在國際市場1600萬噸食糖的交易中,該集團無論是現貨交易還是買賣期貨,乃至充作中間人抽取傭金,都能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效地控制了150萬噸食糖的交易量。

有人甚至驚嘆:糖業天下,郭氏幾乎佔了一成。

於是,「大馬糖王」、「亞洲糖王」的封號,自然非他莫屬。

閱讀全文

與印尼食糖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機票貴 瀏覽:269
印度高溫50度怎麼度過 瀏覽:204
去印尼帶回來送什麼東西 瀏覽:49
義大利陀螺桌哪裡買 瀏覽:95
印度哪個城市的房價便宜 瀏覽:512
義大利女鬼叫什麼 瀏覽:609
伊朗綠卡有什麼條件 瀏覽:717
法蘭西義大利還有什麼 瀏覽:986
在上海怎麼去越南 瀏覽:259
賴亞文帶隊出征義大利後去哪裡了 瀏覽:267
餐廳牛肉排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90
印尼工人技術怎麼樣 瀏覽:650
伊朗肉丸怎麼做 瀏覽:216
伊朗國土面積和人口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562
中國的改革開放改什麼 瀏覽:596
越南護照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914
印尼金鍬都有什麼顏色 瀏覽:296
越南賓士車要多少錢 瀏覽:32
中國最美的海花島在哪裡 瀏覽:929
印尼indosat怎麼查話費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