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木材乾燥窯
可以根據工藝要求調節和控制溫、濕度及氣流速度的專門用於乾燥木材的建築物或金屬容器。有連續式乾燥窯和周期式乾燥窯兩大類。
連續式乾燥窯
呈隧道狀,長度一般30米以上,沿縱向可裝許多材堆。乾燥過程中材堆定時前移。在由濕端裝入濕材堆的同時,由干端卸出乾材堆,因此,也稱前進式乾燥窯。其乾燥作業是連續進行的。這種窯的濕端低溫高濕,干端高溫低濕,乾燥介質分段變化。可用熱濕空氣作乾燥介質,也可用爐氣體作乾燥介質。可設計成具有通風裝置的強制循環窯,也可為沒有通風裝置的自然循環窯。通常用於乾燥批量大、規格少的針葉樹材薄板。
周期式乾燥窯
呈分室狀,也稱分室式乾燥窯。乾燥作業按周期進行,即一次性裝窯,乾燥後一次性出窯。可設計成單軌窯或雙軌窯,沿縱向裝1~3個材堆。乾燥介質可採用熱濕空氣、過熱蒸汽或爐氣體。也可設計成自然循環窯或強制循環窯。前者沒有通風機,乾燥介質靠材堆周圍及內部不同部位的溫差造成的重度變化形成自然對流循環,氣流速度低,乾燥周期長;後者裝有風機,強迫乾燥介質以1.5米/秒以上的流速橫向通過材堆,使乾燥速度加快。周期式乾燥窯使用靈活,操作方便。現代木材乾燥窯絕大多數是周期式強制循環窯。常見的周期式強制循環乾燥窯有以下幾種型式:
上部風機式縱軸型
窯內由「假天棚」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風機間,下部為乾燥間(見圖)。多台軸流風機同裝在一根長軸上置於風機間內,用一台電機帶動。加熱器布置在風機間或乾燥間的兩側。這種窯因管理廊在端頭,可多間乾燥窯聯成一片,佔地少並便於統一管理,適用於乾燥規模較大的工廠。
上部風機式橫軸型
由「假天棚」分成風機間和乾燥間。每台軸流風機單獨橫向安裝,每台風機配一台電機,從而消除了長軸易發生故障的缺點,並提高了氣流循環效果和乾燥均勻性。但因風機間在上部,安裝和維修不方便。
側面風機式
風機和加熱器布置在窯的側邊。風機直徑接近於材堆的高度,氣流橫向水平循環(每循環一次通過材堆兩次)。該窯型安裝維修方便,但需要較大直徑的風機,使材堆高度受到限制。
側下風機式
風機裝在窯的一側下方,氣流在材堆上半部和下半部橫向循環。與側面風機式的不同之處是風機直徑只接近材堆高度的一半,結構較為簡單,安裝、維修及操作方便,是中、小型企業應用較普遍的窯型之一。
端部風機式斜壁型
風機裝在窯後端部的風機間,氣流橫向水平循環。為了合理分配氣流,乾燥間兩側壁自後(或中)至前逐漸向內傾斜。該窯型結構簡單,安裝及維修方便,是比較好的窯型,適用於中、小型企業。
噴氣式
窯內上部裝有配氣道和噴嘴組成的噴氣裝置。由配氣道後端的軸流風機或裝在窯外經吸氣管和壓氣管與窯內聯通的離心風機將乾燥介質壓入噴氣裝置,噴射氣流實現強制循環。這種窯結構復雜,往往因噴氣裝置的製造與安裝不精確而使乾燥效果很差,現已較少採用。
乾燥窯的選用和設計應根據各種窯型特點,結合被干木料的樹種、規格、數量、乾燥質量要求及自然條件等決定。乾燥窯應具有足夠的加熱能力和氣流循環速度,並有良好的保溫、氣密和耐腐蝕性能及必要的監測裝置。窯內溫度場和氣流速度場應分布均勻,操作應方便、靈活、可靠。
㈡ 木是從哪裡來的咦
我國木材資源分布
① 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② 西南橫斷山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
③ 東南部的台灣、福建、江西等省山區,以人工林、次生林為主。
黑龍江省伊春市是中國著名的森工城市,建國以來50年間為祖國建設輸送了累計2.4億立方米的木材,有"中國林都"的美譽。 伊春市的五營區有世界的原始紅松林保護區。
詞目:木材
拼音: mùcái
基本解釋
[lumber;timber;wood] 樹木採伐後經過初步加工的樹干或大枝
詳細解釋
樹木砍伐後,經初步加工,可供建築及製造器物用的材料。
《周禮·地官·委人》:「喪紀共其薪蒸木材,軍旅共其委積薪芻。」郭沫若 《少年時代》第一篇三:「其次再一層一層的用大石、細石、木材、瓦粉等把那坑陷充實起來。」
木材泛指用於工民建築的木製材料,常被統分為軟材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樹木的樹幹部分。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主要的建築材料,參考寧波愛佳綠可木業板材有限公司
木材按樹種進行分類,一般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
概述
木材是能夠次級生長的植物,如喬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質化組織。這些植物在初生生長結束後,根莖中的維管形成層開始活動,向外發展出韌皮,向內發展出木材。木材是維管形成層向內的發展出植物組織的統稱,包括木質部和薄壁射線。
木材對於人類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徵,人們將它們用於不同途徑。
1.木材的種類
木材可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兩大類。杉木及各種松木、雲杉和冷杉等是針葉樹材;柞木、水曲柳、香樟、檫木及各種樺木、楠木和楊木等是闊葉樹材。中國樹種很多,因此各地區常用於工程的木材樹種亦各異。東北地區主要有紅松、落葉松(黃花松)、魚鱗雲杉、紅皮雲杉、水曲柳;長江流域主要有杉木、馬尾松;西南、西北地區主要有冷杉、雲杉、鐵杉。
[編輯本段]2.木材的構造
樹干由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即木材)和髓心組成。從樹干橫截面的木質部上可看到環繞髓心的年輪。每一年輪一般由兩部分組成:色淺的部分稱早材,是在季節早期所生長,細胞較大,材質較疏;色深的部分稱晚材,是在季節晚期所生長,細胞較小,材質較密。有些木材,在樹乾的中部,顏色較深,稱心材;在邊部,顏色較淺,稱邊材。針葉樹材主要由管胞、木射線及軸向薄壁組織等組成,排列規則,材質較均勻。闊葉樹材主要由導管、木纖維、軸向薄壁組織、木射線等組成,構造較復雜。由於組成木材的細胞是定向排列,形成順紋和橫紋的差別。橫紋又可區別為與木射線一致的徑向;與木射線相垂直的弦向。針葉樹材一般樹干高大,紋理通直,易加工,易乾燥,開裂和變形較小,適於作結構用材。某些闊葉樹材,質地堅硬、紋理色澤美觀,適於作裝修用材。
[編輯本段]3.木材的缺陷
也稱疵病,可分為三大類:
① 天然缺陷。如木節、斜紋理以及因生長應力或自然損傷而形成的缺陷。木節是樹木生長時被包在木質部中的樹枝部分。原木的斜紋理常稱為扭紋,對鋸材則稱為斜紋。
② 生物為害的缺陷。主要有腐朽、變色和蟲蛀等。
③ 乾燥及機械加工引起的缺陷。如乾裂、翹曲、鋸口傷等。缺陷降低木材的利用價值。
為了合理使用木材,通常按不同用途的要求,限制木材允許缺陷的種類、大小和數量,將木材劃分等級使用。腐朽和蟲蛀的木材不允許用於結構,因此影響結構強度的缺陷主要是木節、斜紋和裂紋。
4.木材的物理性質
木材的主要物理性質有:
① 密度。指單位體積木材的重量。木材的重量和體積均受含水率影響。木材試樣的烘乾重量與其飽和水分時的體積.烘乾後的體積及爐干時的體積之比,分別稱為基本密度.絕干密度及爐干密度。木材在氣干後的重量與氣干後的體積之比,稱為木材的氣干密度。木材密度隨樹種而異。大多數木材的氣干密度約為0.3~0.9克/厘米3。密度大的木材,其力學強度一般較高。
② 木材含水率。指木材中水重占烘乾木材重的百分數。木材中的水分可分兩部分,一部分存在於木材細胞胞壁內,稱為吸附水;另一部分存在於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之間,稱為自由水(游離水)。當吸附水達到飽和而尚無自由水時,稱為纖維飽和點。木材的纖維飽和點因樹種而有差異,約在23~33%之間。當含水率大於纖維飽和點時,水分對木材性質的影響很小。當含水率自纖維飽和點降低時,木材的物理和力學性質隨之而變化。木材在大氣中能吸收或蒸發水分,與周圍空氣的相對濕度和溫度相適應而達到恆定的含水率,稱為平衡含水率。木材平衡含水率隨地區、季節及氣候等因素而變化,約在10~18%之間。
③ 脹縮性。木材吸收水分後體積膨脹,喪失水分則收縮。木材自纖維飽和點到爐乾的干縮率,順紋方向約為0.1%,徑向約為3~6%,弦向約為 6~12%。徑向和弦向干縮率的不同是木材產生裂縫和翹曲的主要原因。
5.木材的力學性質
木材有很好的力學性質,但木材是有機各向異性材料,順紋方向與橫紋方向的力學性質有很大差別。木材的順紋抗拉和抗壓強度均較高,但橫紋抗拉和抗壓強度較低。木材強度還因樹種而異,並受木材缺陷、荷載作用時間、含水率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其中以木材缺陷及荷載作用時間兩者的影響最大。因木節尺寸和位置不同、受力性質(拉或壓)不同,有節木材的強度比無節木材可降低30~60%。在荷載長期作用下木材的長期強度幾乎只有瞬時強度的一半。
6.木材加工、處理和應用
除直接使用原木外,木材都加工成板方材或其他製品使用。為減小木材使用中發生變形和開裂,通常板方材須經自然乾燥或人工乾燥。自然乾燥是將木材堆垛進行氣干。人工乾燥主要用乾燥窯法,亦可用簡易的烘、烤方法。乾燥窯是一種裝有循環空氣設備的乾燥室,能調節和控制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經乾燥窯乾燥的木材質量好,含水率可達10%以下。使用中易於腐朽的木材應事先進行防腐處理。用膠合的方法能將板材膠合成為大構件,用於木結構、木樁等。木材還可加工成膠合板、碎木板、纖維板等。
在古建築中木材廣泛應用於寺廟、宮殿、寺塔以及民房建築中。中國現存的古建築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山西應縣木塔,建於公元1056年,高達67.31米。在現代土木建築中,木材主要用於建築木結構、木橋、模板、電桿、枕木、門窗、傢具、建築裝修等。
木材鑒別
為盡可能的避免廣大木雕愛好者在選購木雕產品時由於木材方面的知識不足,被混淆視聽。我們為大家介紹幾種較常規的木材特徵,這些木材經常被用於木雕工藝。
紫檀木
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其中有兩種分布於我國:一為紫檀,俗稱小葉檀;一為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木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雖然紫檀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黃花梨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區別現在的所謂「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現在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
雞翅木
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匠師普通認為雞翅木有新、老兩種,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之勢,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老雞翅木肌理細致緊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絲細浮動,具有禽鳥頭翅那樣燦爛閃耀的光輝。目前市場的雞翅木,絕大部分是新雞翅木。
鐵力木
鐵力木或作「鐵犁木」或「鐵栗木」,在幾種硬木中長的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鐵力木有時有花紋,似雞翅木而較粗,過去傢具商曾用它冒充雞翅木出售。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木質堅硬耐久,心材暗紅色,色澤及紋理略似雞翅木,質糙紋粗,棕眼顯著。在熱帶多用於建築,極經久耐用。
櫸木
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故老匠師及明式傢具的真正愛好者都予以重視,認為不應因用料較差而貶低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櫸木材質堅硬,色紋兼美,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被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沉香
進口沉香
又名沉水香、燕口香、蓬萊香、密香、芝蘭香、青桂香等。來自瑞香科植物沉香的含樹脂的心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國等地。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所產的沉香習稱新州香,質量最好,燃之香味清幽,並能持久。越南產的沉香習稱會安香,質量稍次,燃之香味甚善,帶有甜味,但不能持久。
進口沉香多呈圓柱形或不規則棒狀,表面為黃棕色或灰黑色;質堅硬而重,能沉於水或半沉於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進口沉香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葯效比白木香佳。
國產沉香
又名沉水香、沉香木、耳香、上沉、白木香、海南沉香、女兒香、莞香、嶺南沉刀香。來自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含樹脂的心材。
土沉香分為一號香(質重香濃)、二號香(質堅香濃)、三號香(質較松、香味佳)、四號香(質浮鬆、香淡)四種規格。其狀不規則,表面多呈朽木狀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質相間的斑紋。
黑檀木
黑檀木屬柿樹類,主要產於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黑白相間,直至淺交錯,結構緬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是一種十分稀少的珍貴傢具及工藝品用材。
綠檀木
綠檀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地區,主要為印度越南、非洲,我國雲南也有少量分布,因其木質堅硬,香氣怡人,色彩絢麗多樣,且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硒、鈷為抗癌物質,其香味需經攝氏35度以上方可蒸發出,而人體正常體溫為攝氏37.5度,中醫理論認為檀香味能起到定心、安神、醒腦、鎮邪、通竅等,所以人們常把它作為吉祥物,自己佩戴或饋贈親友。
檀香木
檀香木是檀香的芯材部分,不包括檀香的邊材(沒有香氣,呈白色)。檀香隸檀香科檀香屬,是一種半寄生性小喬木,高可達8至15米,胸徑約20至30厘米,小者僅3至5厘米。原產地為印度哥達維利亞河流域,南至邁索爾邦及印度尼西亞,東、西努沙登加省及東帝汶。檀香木一般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時間長了則顏色稍深,光澤好,包漿不如紫檀或黃花梨明顯。香氣醇厚,經久不散,久則不甚明顯,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氣濃郁,與香樟、香楠刺鼻的濃香相比略顯清淡、檀香分老山香,新山香,地門香,雪梨香。
酸枝木
酸枝木有多種,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植物。在黃檀屬植物中,除海南島降香黃檀被稱為「香枝」(俗稱黃花梨)外,其餘盡屬酸枝類。酸枝木大體分為三種,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過程中發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
在三種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顏色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木質堅硬,拋光效果好。有的與紫檀木極接近,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紫檀,唯大多紋理較粗。
紅酸枝紋理較黑酸枝更為明顯,紋理順直,顏色大多為棗紅色。
白酸枝顏色較紅酸枝顏色要淺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花梨木
花梨木,屬於紫檀屬樹種,它的木質比較硬,顏色大多是赤色或紅紫色,紋理很清晰,色澤也比較柔和,木材的顏色有點淡時靠近木材的中心,但是越往外顏色就越深,就是赤色或紅紫色,其實這才是花梨木的本色。
香樟木
香樟木有一種很好聞類似有樟腦的香味。有不規則的縱裂紋。生於山坡、溪邊;多栽培。主產長江以南及西南各地。木材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紅棕色至暗棕色,橫斷面可見年輪。質重而硬。味清涼,有辛辣感。香樟木有治療祛風濕,通經絡,止痛,消食的功效。
黃楊木
黃楊木,樹小而肌理堅細,色彩極艷麗,有的呈蛋黃色,因其難長,故無大料,常用其製作木梳及用於刻印,用於傢具則多做鑲嵌材料。
黃楊木是熱帶、溫帶較常見的常綠植物,我國東南沿海、西南、台灣都有廣泛的分布。
黃楊科樹種有4屬100多種。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木材淡黃色,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沒有棕眼,生長期長,無大料,
黃楊木生長非常緩慢,逢冬開花,春到結子,一般要生長四、五十年才能長到3—5米高,直徑也不足15厘米,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千年黃楊難做拍」(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舊時傳說黃楊遇閏年不僅不長,反要縮短。宋蘇軾:「俗說,黃楊一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故有「千年矮」之謂,
楠木
楠木中比較著名的品種可分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製作傢具。
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於建築及傢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於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後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椴木
椴木的白木質部份通常頗大,呈奶白色,逐漸並入淡至棕紅色的心材,有時會有較深的條紋。這種木材具有精細均勻紋理及模糊的直紋。
椴木機械加工性良好,容易用手工工具加工,因此是一種上乘的雕刻材料。釘子、螺釘及膠水固定性能尚好。經砂磨、染色及拋光能獲得良好的平滑表面。乾燥尚算快速,且變形小、老化程度低。乾燥時收縮率頗大,但尺寸穩定性良好。
椴木重量輕,質地軟,強度比較低,屬於抗蒸汽彎曲能力不良的一類木材。抗腐力,白木質易受常見傢具甲蟲蛀食。可滲透防腐處理劑。
陰沉木
在中國民間,陰沉木即炭化木,蜀人稱之為烏木,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陰沉木的形成久遠,據可考資料記載: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百年千年名貴古木,由於遭受到突如其來的重大的地理、氣象變化(如地震、山洪、雷擊、台風等),有的被深埋於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有的被埋藏在缺氧的陰暗地層中,時間長達數千年,甚至幾萬年,它們歷經激流沖刷、泥石碾壓、魚啄蟹棲,以致形狀各異,姿態萬千。經大自然千年磨蝕造化,陰沉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其質地堅實厚重,色彩烏黑華貴,斷面柔滑細膩,且木質油性大、耐潮、有香味,萬年不腐不朽、不怕蟲蛀,渾然天成。古籍中記載個別樹種還具有葯用價值。它集「瘦、透、漏、皺」的特性於一身,不愧享有 「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的美譽。
陰沉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貴及地位的象徵。我國民間素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和「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民諺。在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皆把陰沉木傢具及出自陰沉木雕刻的藝術品視為傳家、鎮宅之寶,辟邪之物。歷代以來,特別是明、清時期,陰沉木尤其成為各代帝王建築宮殿和製作棺木的首選之材。清代帝王更將其列為皇室專用之材,民間不可私自採用,致使陰沉木更加稀少。民國時的竊國大盜袁世凱,逆歷史潮流而動,「皇帝夢」沒做多久就一命嗚呼。但為了顯示曾有過帝王身份,其家人費盡心思,耗費大量家財覓得陰沉木,為其拼了一副棺木。這雖是歷史笑談,但從中也看出了陰沉木的貴在難求。
嚴格說來,陰沉木已超出了木頭的范圍,而應將之列為「珍寶」的范疇。這是因為,在故宮博物院的「珍寶苑」就珍藏有陰沉木雕刻而成的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可見其珍貴的程度已遠遠不是一般木頭所能企及的。陰沉木傢具及藝術品就其質地、文化價值和升值前景看,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甚至已經超過了名貴的紫檀木。
由於烏木為不可再生資源,開發量越來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烏木藝術品極具 收藏價值。
條紋烏木
條紋烏木,又稱紋烏木,顧名思義是有條紋的烏木。《紅木》國標將條紋烏木從烏木中分出,獨立成為一個類別。條紋烏木與烏木同屬於柿樹科(Ebenaceae)柿樹屬(Diospyros),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材色:烏木木材的心材材色烏黑,而條紋烏木木材的心材材色黑或栗褐,間有淺色條紋。柿樹屬(Diospyros),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材色:烏木木材的心材材色烏黑,而條紋烏木木材的心材材色黑或栗褐,間有淺色條紋。條紋烏木古時稱木、文木、烏文木,晉代崔豹《古今注》:「木出交州林邑,色黑而有文,亦謂之文木。」晉代嵇合《南方草木狀》:「文木樹高七八尺,其色正黑,如水牛角,作馬鞭,日南有之。」據古籍記載:「烏文」舶上將來,烏文爛然。在日本對烏木與條紋烏木有黑檀的稱謂,據須藤彰司《南洋材》介紹:條紋黑檀,心材黑色,有灰色或紅褐色的條紋。
木材工業發展前景
在未來全世界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中國將發揮更大的影響。由於中國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力價格便宜,中國將成為世界加工工業中心。木材工業,如膠合板、傢具製造等多屬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小型企業居多,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製造出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出口產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木材加工行業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向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既有生產總量的增長,但更具實質意義的變化將是從木材工業大國邁向木材工業強國。
㈢ 乾燥窯的基本結構及主要工作原理
乾燥窯是用於工業生產中的一種大型乾燥設備,在水泥工業、冶金工業、木材乾燥、磚瓦乾燥等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乾燥窯生產過程中窯體反應溫度較高,因此窯體溫度等過程參數採集與監測控制是保證焙燒質量的重要環節。
基本結構:
乾燥窯主要由乾燥爐主體、烘乾房、熱風蒸汽輸送管道、回收管道、閘閥及溫濕度儀表等組成。RHM乾燥爐主體主要由爐門及爐膛、熱能交換系統、蒸汽發生裝置、助燃裝置、清灰口、風機、煙囪等部分構成。
工作原理:
木材專用熱風蒸汽乾燥爐乾燥系統,主要由乾燥爐主體、烘乾房、熱風蒸汽輸送管道、回收管道、閘閥及溫濕度儀表等組成。乾燥爐主體主要由爐門及爐膛、熱能交換系統、蒸汽發生裝置、助燃裝置、清灰口、風機、煙囪等部分構成。
乾燥窯的特點:
1、能耗低,熱效高,動力消耗少;
2、投資少,以木材加工剩餘物為燃料,乾燥成本低,僅為蒸汽乾燥成本的1/3;
3、調濕方便,熱濕處理效果好,氣流循環均勻,木材乾燥質量好;
4、操作簡單,易維修保養;
5、結構緊湊、重量輕,可移動、可獨立使用和模塊化,易於安裝、調試。
㈣ 窯洞是用來干什麼的
窯洞一般是用來居住。
窯洞是中國北部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窯洞的特點
窯洞民居可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種。地坑式窯洞在地面挖坑,內三面或四面開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窯洞是沿山邊及溝邊一層一層開鑿窯洞。土坯拱式窯洞以土坯砌拱後覆土保溫。此外還有磚石砌的窯洞式民居。
地坑式窯洞也見於黃土層厚的豫西平原地區,如河南鞏縣的地坑式窯洞,常常是整個村莊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遠遠望去,只見村莊的樹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窯洞頂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種植莊稼。甘肅東部也有這種地下街道。從西方環境建築學家的觀點看來,這種地坑式窯洞建築是完美的不破壞自然的文明建築。
㈤ 乾燥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乾燥設備又稱乾燥器和乾燥機。用於進行乾燥操作的設備,通過加熱使物料中的濕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揮發性液體成分)汽化逸出,以獲得規定含濕量的固體物料。乾燥的目的是為了物料使用或進一步加工的需要。如木材在製作木模、木器前的乾燥可以防止製品變形,陶瓷坯料在煅燒前的乾燥可以防止成品龜裂。另外乾燥後的物料也便於運輸和貯存,如將收獲的糧食乾燥到一定濕含量以下,以防霉變。由於自然乾燥遠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各種機械化乾燥器越來越廣泛地得到應用。
乾燥設備的工作原理:
乾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熱能,為了節省能量,某些濕含量高的物料、含有固體物質的懸浮液或溶液一般先經機械脫水或加熱蒸發,再在乾燥器內乾燥,以得到乾的固體。
在乾燥過程中需要同時完成熱量和質量(濕分)的傳遞,保證物料表面濕分蒸汽分壓(濃度)高於外部空間中的濕分蒸汽分壓,保證熱源溫度高於物料溫度。
熱量從高溫熱源以各種方式傳遞給濕物料,使物料表面濕分汽化並逸散到外部空間,從而在物料表面和內部出現濕含量的差別。內部濕分向表面擴散並汽化,使物料濕含量不斷降低,逐步完成物料整體的乾燥。
物料的乾燥速率取決於表面汽化速率和內部濕分的擴散速率。通常乾燥前期的乾燥速率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而後,只要乾燥的外部條件不變,物料的乾燥速率和表面溫度即保持穩定,這個階段稱為恆速乾燥階段;當物料濕含量降低到某一程度,內部濕分向表面的擴散速率降低,並小於表面汽化速率時,乾燥速率即主要由內部擴散速率決定,並隨濕含量的降低而不斷降低,這個階段稱為降速乾燥階段。
㈥ 木材乾燥平恆窯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乾燥流程
(一)低溫預熱:
1、 先把鍋爐蒸汽壓力達到0.35-0.4Mpa預備供氣。
2、 打開控制器啟動風機,打開手動加熱閥門,排潮和噴蒸都是在關閉狀態,同時打開手動回水排水閥,讓蒸氣進入散熱器後可以得到良好的循環,排完回水冷凝水後關閉輔助排水閥,主回水閥不要關閉。
3、 風機每間隔2小時倒轉一次,倒轉過程中風機會停止3-5分鍾後才能啟動風機,啟動後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運行進行檢修,排除故障後在啟動運行。
4、 起窯後在原有的溫度基礎上以每小時2-3度上升,一直上升到預熱基準值35-40度上,到達35-40以後,在用自動加熱保持相應的時間,然後轉為下一個環節。
5、 工作人員在操作時應清楚、熟悉各種操作步驟,每間隔1個小時記錄1次控制器上溫度、濕度的實際數值和蒸汽壓力,風機為自動換轉,每隔2小時倒轉一次,要做好記錄。
(二)初期處理:
1、 預熱完畢後溫度濕度設定在基準只值,手動噴蒸打開,濕度上升速度以每小時3度左右上升,一直達到初期噴蒸基準值。
2、 2噴蒸達到基準後,用自動噴蒸保持現有濕度響應的時間,保持時間每公分板材按照2-3小時保持(如:30mm厚的板材初期處理按每公分2小時保持的話,就是保持6小時,按每公分3小時保持的話,那就是保持9小時)。
3、 初期處理板材必須噴透,為乾燥下一階段打下基礎,用自動噴蒸保持完後,轉入正常乾燥,開始降溫每小時降溫度左右。
4、 降溫到乾燥基準值上後打開自動加熱閥按基準乾燥,降到乾燥基準值後排潮不用關閉正常運行,根基板材含水率的變化適當提溫,隨時檢測實驗板含水率,初期處理完畢。
(三)中間處理:
1、 關閉加熱閥門和排潮,打開手動噴蒸閥門,把濕度設定在中間處理基準上,開始噴蒸每小時升溫3度左右,在預定時間內達到噴蒸基準,如果噴蒸不理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噴蒸時間。(如:在噴蒸過程中停電或壓力達不到噴蒸要求,噴蒸對壓力的要求為不低於0.4Mpa)。
2、 噴蒸達到中間處理基準後,打開自動噴蒸保持現有的濕度相應時間,保持完畢後開始降溫,降溫速度為每小時降2-3度,降到基準後轉為正常乾燥階段中間處理完畢。
3、 轉為乾燥後打開加熱閥保持現有基準相應天數,根據板材含水率的變化適當提溫,隨時檢測實驗板含水率的變化情況。
(四)平衡處理:
1、 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在板材含水率比較平均的情況下可省略這個環節(平衡處理)如果板材的含水率不平均(例如:板材的含水率在16%14%10%8%)板材含水率的平均程度在5個差值以內可不必做平衡處理,超過5個差就需要正常做。
2、 自動加熱閥門關閉,打開手動噴蒸閥門,把濕度設定在噴蒸基準值上進行噴蒸,噴蒸速度控制在每小時3度上升,噴到基準後打開自動噴蒸保持現有的濕度相應的時間(板材噴蒸比例為每公分按1.5-2小時),保持完畢後進行降溫,每小時降3度左右,用排潮控制降溫速度,降到乾燥基準值後打開自動加熱保持相應天數,平衡處理完畢轉為乾燥階段。
(五)最終處理:
1、 關閉自動加熱和排潮,濕度設定在最終基準值上,濕度每小時上升速度為3度,達到最終處理基準後用自動噴蒸保持相應時間。
2、 自動噴蒸保持完畢後開始降溫,每小時降溫速度為3度,一直降到最終乾燥的基準,轉為表面乾燥。
(六)表面乾燥階段:
1、 表面乾燥階段,把濕度設定在乾燥基準值上,開始乾燥1-2天,這段期間隨時檢驗含水率樣板。
2、 如板材含水率合格,關閉加熱用排潮控制開始降溫,夏季降到40度以下起門出窯,冬季降到30以下出窯。
注意事項:
一、裝堆
1、同一窯被干鋸材應樹種相同、厚度相同、初含水率基本一致,一般不允許混裝。
2、木材隔條一般按烘乾木材的厚度而定,斷面尺寸寬度在3-5公分之間,厚度在4-6公分之間,規格應一致,長度等於材堆寬度。以紋理通直,沒有節疤、夾皮等缺陷的沖擊韌性和強度較好的樹種,如紅松、雲杉、水曲柳、柳安之類的干木材做成。隔條的間距:針葉材堆,一般為板厚的18-20倍,闊葉材堆一般為板厚的10-12倍,可根據烘乾鋸材的厚度靈活掌握。隔條應上下對齊,成一豎直線,不能錯開,否則鋸材容易壓彎變形。
3、鋸材的縱向方向與氣流方向相垂直,隔條與氣流方向一致,以便循環氣流順暢流過材堆中的水平氣道。
4、材堆端頭的隔條應夾住板端,材堆與材堆的端頭盡量緊挨著,並盡量與烘房內壁靠齊,以免端頭乾燥過快,造成端裂。
5、鋸材應單層平鋪,相互緊靠,不可雙層疊放在一起,材堆必須裝成一正六面體,並不歪不斜,若鋸材長度不一致時,盡量把空缺留在堆內,保持端頭齊平。
6、材堆裝好後,必要在堆頂沿隔條位置加壓重物,以防止或減輕鋸材變形,可用斷面為100×100mm的專用鋼筋混凝土壓條或廢舊木材在頂加壓。
7、在材堆兩側(非端側)應留離牆距離50公分左右的豎直氣道。
二、木材烘乾工藝:我們僅提供保守烘乾法以供參考,用戶可在積累了烘乾經驗後制定出適合自己產品的專門烘乾工藝。現就厚7公分板材的烘乾方法大致介紹一下:
1、預熱處理階段,目的是在未乾燥之前先使木材充分熱透,並清除可能已經存在的乾燥應力(在氣干過程中產生的)。
啟動熱風爐鼓風機向烘房內供熱,同時點燃蒸汽爐向烘房內加濕(噴蒸),溫度40℃-50℃之間,溫度上升不能太快,噴蒸(加濕),時關閉排潮。向烘房加濕時間視木材品種和厚度而定,一般20-30個小時,約1-2天時間。窯內循環風機每4小時換一次轉向。
2、中間處理階段,中間處理是在窯干過程中進行的調濕處理,其目的是消除前期所產生的表面漲應力,以防止表裂,或消除中、後期乾燥所產生的表面硬化,以防止後期發生內裂。
排濕是根據窯內風機的運轉方向手動進行的,當預熱加濕完成後,悶窯24小時。溫度在55度以上即可進行排濕,根據風機轉向手動打開或關閉相對應的排濕口蓋,排濕時間是風機每4小時換向一次,排濕30分鍾。排濕後溫度會逐步上升,但不能超過80度。
對於容易變形或開裂的木材,排濕乾燥中適當再進行少量加濕(噴蒸),以消除木材的內應力。烘乾榆木建議每隔48小時加濕4小時,加濕時關閉排潮口。
本操作約需要6-7天的時間。
3、正常烘乾階段,9天以後,溫度65℃-75℃,嚴禁超溫,停止加濕(噴蒸),循環風機每4小時換向一次,排潮1小時。直到烘乾.約需4-6天時間。
處理結束後,燜窯4-8小時取樣檢查,合格後緩慢降低烘房溫度,溫度降至40℃左右時,方可出窯。
三、木材乾燥中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法
1、開裂:木材在窯干過程中發生的開裂現象有以下三種情況:
(1)外裂(表裂):是指鋸材的外表面(通常是弦切板的外切面)上沿木射線發生的縱向裂紋,它主要是由於乾燥前期表面漲應力過大而引起的,故乾燥前期應盡量避免升溫太快,控制好升溫時間梯度。
(2)內裂(蜂窩裂):木材內裂發生在木材內部,沿木射線裂開,如蜂窩狀,也叫蜂窩裂。內裂一般發生於乾燥後期,防止的辦法是在窯乾的中、後期及時進行中間處理,以解除表面硬化,對於厚度較大的鋸材,尤其是硬闊葉樹材,後期乾燥溫度絕不能太高。
(3)端裂(劈裂或縱裂):木材在窯內進行烘乾時,因木材端頭水分蒸發較快,尤其是木材厚度較大時,易產生端裂。
防止方法:裝堆時,材堆端頭的隔條盡量靠近端頭壓緊並上下對齊;裝窯時,材堆與材堆的端頭盡量緊挨著,防止氣流從材堆之間的空擋短路,以免端頭乾燥過快;在木板端頭塗刷石蠟油或厚油漆,阻礙水份從端頭蒸發;對於容易發生端裂的硬闊葉材或厚板,盡量採用偏軟的乾燥工藝,並注意及時進行調濕處理等。
㈦ 乾燥窯里的這些立起來的鋼板是干什麼用的
散熱,儲存能量。同時有一定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