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華僑有多少人民幣

印尼華僑有多少人民幣

發布時間:2022-01-27 18:50:41

㈠ 印尼華僑為什麼不回國

上世紀50-60年代曾經有回國熱潮,但是大部分歸僑們過得怎麼樣我們都知道,很多歸僑有迫不得已返回印尼或去了香港。
66年後,回國潮就沒了。
就目前的情況,絕大部分印尼華裔已加入印尼籍,跟中國的聯系也非常有限了。而且他們的產業或工作都在印尼,也難拋下。
再有就是坦白的說,印尼華裔現在在印尼生活的也不錯,沒傳聞中的那麼悲慘;普通中國人的生也不強,沒描述的那麼好,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回國了。

㈡ 為什麼印尼會這么憎恨華僑

有2個原因。
1 在印尼的華人很有頭腦。個個都是做生意的,大部分的貨物是叢中國這邊進口例如家用電器,汽車音響。衣服,鞋子。等等小到糖果之類。中國的商品佔印尼全國所有商品60%以上。可以說印尼華裔已經牢牢控制了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命脈。這樣也帶動了中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他們非常有錢每家每戶有4輛到6輛小轎車。請8到10個印尼人來做家務(傭人),不過印尼的法律是越有錢交稅收越多,所以他們有錢就去旅遊,大部分是來中國的,九寨溝,青島,他們最喜歡的地方,也給中國的旅遊業帶來盈利。他們是很愛國的(中國)
2 印尼人很笨,頭腦簡單而且為人很懶。他們維一的收入是幫華人做苦工。女的做傭人,帶小孩子,洗衣服,做飯,幫主人穿襪穿鞋等等,做不好要挨罵,扣工錢。每月只有400000多盧盾(等於300多元人民幣)。男的做苦力。搬運貨物,一個星期才50000多盧盾(等於50元人民幣)。如果有點技術可以做傭人幫主人開車當伺機。就這樣印尼人憎恨華僑的原困。
以上是我本人在印尼所見所聞的事實,請參考

㈢ 印尼華裔佔了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在歷史上中國長期都是世界的霸主,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於周邊的國家,很多國家當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要向中國進貢,正是在中國的庇佑下他們才得以生存下去,鑒於中國強大的影響力很多華人也都紛紛南下淘金,受到了當地人們的熱烈歡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從盛到衰影響力在逐漸減少,而這些國家對華人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東南亞等國排華運動經常發生,那麼為什麼這些國家不歡迎華人呢?

這個世界上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東南亞這些國家之所以如此的討厭華人,那是因為華人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是卻掌握了當地絕大部分的財富,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現在生活在東南亞的華人高達3000多萬人,雖然已經在海外已經生活了上千年,但是依然保持著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他們說漢語寫漢字,在當地顯得非常的另類,在這些東南亞國家中印尼是排華最厲害的國家,在印尼生活的華人雖然高達700多萬人,但是印尼的總人口有2.60億,僅僅佔了印尼人口的3%而已,但是華人掌握的財富卻佔了80%以上,當地人自然因嫉生恨。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華人作為外來者掌握印尼大部分的財富是如何做到的呢?雖然華人一直以來都非常的聰明、勤奮,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強大的背景作為支撐的話別說掌握財富了生存下去都是個問題。當時印尼是西方的殖民地,為了能夠管理好印尼,靠殖民者肯定是不行的,而他們對於印尼的當地人又不信任,只好拉攏同是外來者的華人,因為華人和這些殖民者一樣,所以殖民者對於華人還是非常信任的。另外華人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印尼,還可以替他們背鍋,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在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印尼的華人不但站穩了腳跟,而且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從業者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同時也掌握了大部分的財富。即便是後來印尼獲得了獨立,但是這種情況一直都沒有得到改善。印尼著名總統蘇哈托,同樣把印尼最好的資源給了華人,他認為華人在印尼終究是少數民族,即便是掌握印尼的全部財富這個事實也是無法改變的,並且在政府出現危機的時候可以隨時把華人拉來當作替罪羊,用最小的代價來平息印尼人民的怒火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㈣ 100萬印尼盾等於多少人民幣

一百萬印尼盾大約相當於456元人民幣。
(4)印尼華僑有多少人民幣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盾(印度尼西亞盧比,Indonesia Rupiah)是印度尼西亞的法定貨幣,其編碼為IDR。由印尼中央銀行發行的印尼盧比,是全球流通貨幣中價值最小、面額最大的幾種貨幣之一。
銀行可兌換的幣種有:英鎊、港幣、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日元、丹麥克朗、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韓國元、澳門元、新台幣共十七種貨幣。
⑴港澳台、華僑、外國人士可以將一種外幣兌換成另一種外幣;
業務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自然人及未取得境外永久居留權、 持中國護照的中國自然人。
業務種類
1)有實際出境行為的購匯:居民個人出境旅遊、朝覲、探親訪友、境外就醫、自費留學、其他出境學習、商務考察、境外培訓、被聘工作、出境定居、國際交流、外派勞務。
2)沒有實際出境行為的購匯:繳納境外國際組織會費的、境外郵購的、境外直系親屬救助。
⒊辦理旅遊及自費留學的境內居民個人購匯業務所需提供的資料:
1)旅遊:出境旅遊的,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持團體簽證者,可持經旅行社蓋章確認的團體簽證復印件)辦理。前往對中國實行落地簽證、免簽證的國家及地區而無法再出境前提供簽證的,銀行可憑境內居民個人的因私護照直接辦理。
2)自費留學(含保證金)
a.自費留學人員購買第一學年或學期的學費,持因私護照、有效簽證、境外學校出具的錄取通知書、費用證明(如無法提供錄取通知書及費用證明原件的,可提供傳真或網上下載件)辦理。
b.自費留學人員購買第二學年或學期以後的學費,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復印件、相應年度或學期的費用證明辦理;對於已在境外學習,繼續轉往其他學校就讀的,在購買擬就讀學校的學費時,可以參照購買第二學年或學期以後的學費的要求辦理。
c.自費留學人員購買第一學年或學期的生活費,持因私護照、有效簽證、境外學校出具的錄取通知書辦理;自費出境學習人員購買第二學年或學期以後的生活費,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復印件、學生證等在讀證明或相應年度(學期)的學費費用證明辦理。
購匯人員護照上未註明身份證號碼的,購匯時仍須同時提供身份證或戶口簿。
d.對於自費留學人員只有在匯出或在境內銀行預交簽證保證金後才能取得有效入境簽證的特殊情況,允許其在銀行交納2000元人民幣保證金後,持規定的證明材料辦理購匯手續。
e.自費留學人員兌換每年或學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後,不得再申請兌換其他出國(境)項下的等值5000美元外匯及半年以上(含半年)的等值8000美元外匯。
f.其他有實際出境行為的情況,持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其他相關有效憑證。
中國大陸所有商業銀行不兌換的外幣現鈔,包括停止流通的外幣、輕微破損的外幣和部分小幣種國家的外幣。在中國大陸,民間有大量有價外國小面額、輕微破損、小幣種紙鈔沉澱下來。通過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公司擔保交易的功能,使這些有價紙鈔通過合法渠道迴流到發行國,從而減少民眾不必要結匯損失。
1.停止流通的外幣包括:
⑴、舊版美元,英鎊,瑞士法郎,挪威克郎,瑞典克郎,丹麥克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新台幣,港幣,澳門元,日元,韓國元,新加坡元,汶萊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未作廢但退出流通紙鈔;
⑵、德國馬克,奧地利先令,比利時法郎,盧森堡法郎,法國法郎,西班牙比賽塔,愛爾蘭鎊,荷蘭盾,義大利里拉,芬蘭馬克,葡萄牙埃斯庫多,希臘德拉克馬等歐元區停止流通的紙鈔。
⒉輕微破損的外幣兌換包括:美元,英鎊,歐元,瑞士法郎,挪威克郎,瑞典克郎,丹麥克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新台幣,澳門元,港幣,韓國元,日元,新加坡元,汶萊元,泰國銖,馬來西亞林吉特等紙鈔。
⒊小幣種國家的外幣兌換包括:韓國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國銖,汶萊元,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越南盾,外蒙古圖格里克,印度盧比,巴基斯坦盧比,俄羅斯盧布,波蘭茲羅提,匈牙利福林,埃及鎊,以色列新謝克爾,約旦第納爾,阿曼里亞爾,阿聯酋迪拉姆,沙烏地阿拉伯里亞爾,科威特第納爾,巴林第納爾,利比亞第納爾,巴西里亞爾,墨西哥比索,紐西蘭元,南非蘭特等紙鈔。
⒋國際間可自由兌換外幣的硬幣兌換包括:英鎊一鎊,美元一元,瑞士法郎五法郎,新加坡元一元,日元五百元,日元一百元,加拿大元貳元,加拿大一元,澳大利亞元貳元,澳大利亞元一元,歐元貳元,歐元一元,港幣十元,港幣五元,澳門元十元,新台幣五十元等硬幣。

㈤ 新加坡、印尼有多少華人

75%的華人~ 其實很大程度可以這么說:新加坡就是一個華人支撐起來的小國家 但是現在有許多人都不是中國國籍,而是新加坡的國際,那邊的馬來西亞人也是比較多的~~ 至於LZ問什麼原因,我只能是大概的說一下 1.以前傳統上的遠離政治,使得自己一直成為所謂民主政治的犧牲品的人 2. 五十年前,許多中國人下南洋了...後來南洋各地華人們不分地域互相幫助,團結奮斗的熱情,是一去不復返了。 這也是使的新加坡等地話人多的原因 3.鄧小平 於1978年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中國的對僑政策,即鼓勵華僑加入居住國國籍 .凡是加入居住國國籍的,應該全部享受和履行所在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由於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㈥ 印尼現在還有華僑嗎

去年這時候公布的數據是,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為什麼沒有?

㈦ 印尼有多少華人

根據印尼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印尼總人口達2.3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印尼華人5%,華人數量約1200萬

㈧ 中國有多少海外華僑

海外華人有多少?這個數字,可能什麼人也說不清楚。過去,有人估計有2000餘萬人,現在的說法是3000餘萬人,由於各地沒有正式進行登記,也就沒有準確的數字,2000餘萬和3000餘萬只是一個約略估計的數字而已,不過,多數人是持3000萬這個數字的。

別說全球的華人有多少難說,菲律賓的華僑有多少,華人又有多少,誰也說不準,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什麼呢?同樣的原因,有關當局沒有進行正式的登記,哪裡有準確的數字。

過去,根據一般說法,每年向菲律賓移民局登記的華僑約有5萬人,與入籍的華人加在一起,全體華人大約有150萬至200萬人,占菲律賓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據慈僑基金會最近從移民局獲得的資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記的華僑有7萬餘人,如果連那些持旅遊證件而沒到移民局進行常年報到者算在內,菲律賓的華僑可能不止7萬這個數字。

最近20年來進入菲律賓的中國公民,大約有幾萬至幾十萬之多,雖然這些人有的已經改變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國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沒有進行常年報到,如果連這些人加在一起,以10萬人來算大概不為過吧?

由於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鑒於幾十年來各地對當地的華僑和華人沒有正式進行登記,要得到一個准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菲律賓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這樣,全球華人的數字,也只能約略來說,大概有3000萬餘人。

現在海外華人總資產有: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面做一介紹。
話題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中國人大規模遷移海外始自19世紀中葉。1999年的資料表明,海外華人至少有3455萬人。
中國人稱民國外的歷史雖然很長,但大規模遷移海外卻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以後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100年裡,中國人出國人數將近1000萬,足跡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際化的發展,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移民政策的調整,歡迎國外移民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移居發達國家;跟隨著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華裔人口,也向發達國家移動。世界各地的華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台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餘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佔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佔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佔80%,馬亞西亞約佔30%,泰國約佔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佔的比重很小。
近20的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迦納、坦尚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話題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於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於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中國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現在年紀較大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井,多隨海水漂流,到海外謀求生計,艱難營生。也有一些大陸商人過海經商。還有許多人是被殖民者掠賣的華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沿江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拼搏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始於小本經營,逐步資本積累,在世界各地發展華族農工商企業。
郭芳楓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縣連花鎮一個普通的庄戶人家。由於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隻身抱著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先在一位親戚開的五金店當學徒,白天勞作繁雜辛苦,晚上堅持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他被老闆晉升為五金店經理,小店日益紅火。當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後,請其三個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開辦了一家取名「豐隆」的小店,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與發展,終於成為當今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所在國民族政策的一時調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人口向鄰國或美、歐、澳地區遷移。
話題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徵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㈨ 中國的在海外的華僑有多少萬人

海外華人有多少?這個數字,可能什麼人也說不清楚。過去,有人估計有2000餘萬人,現在的說法是3000餘萬人,由於各地沒有正式進行登記,也就沒有準確的數字,2000餘萬和3000餘萬只是一個約略估計的數字而已,不過,多數人是持3000萬這個數字的。

別說全球的華人有多少難說,菲律賓的華僑有多少,華人又有多少,誰也說不準,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什麼呢?同樣的原因,有關當局沒有進行正式的登記,哪裡有準確的數字。

過去,根據一般說法,每年向菲律賓移民局登記的華僑約有5萬人,與入籍的華人加在一起,全體華人大約有150萬至200萬人,占菲律賓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據慈僑基金會最近從移民局獲得的資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記的華僑有7萬餘人,如果連那些持旅遊證件而沒到移民局進行常年報到者算在內,菲律賓的華僑可能不止7萬這個數字。

最近20年來進入菲律賓的中國公民,大約有幾萬至幾十萬之多,雖然這些人有的已經改變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國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沒有進行常年報到,如果連這些人加在一起,以10萬人來算大概不為過吧?

由於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鑒於幾十年來各地對當地的華僑和華人沒有正式進行登記,要得到一個准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菲律賓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這樣,全球華人的數字,也只能約略來說,大概有3000萬餘人。

現在海外華人總資產有: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面做一介紹。
話題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中國人大規模遷移海外始自19世紀中葉。1999年的資料表明,海外華人至少有3455萬人。
中國人稱民國外的歷史雖然很長,但大規模遷移海外卻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以後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100年裡,中國人出國人數將近1000萬,足跡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際化的發展,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移民政策的調整,歡迎國外移民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移居發達國家;跟隨著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華裔人口,也向發達國家移動。世界各地的華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台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餘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佔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佔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佔80%,馬亞西亞約佔30%,泰國約佔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佔的比重很小。
近20的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迦納、坦尚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話題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於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於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中國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現在年紀較大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井,多隨海水漂流,到海外謀求生計,艱難營生。也有一些大陸商人過海經商。還有許多人是被殖民者掠賣的華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沿江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拼搏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始於小本經營,逐步資本積累,在世界各地發展華族農工商企業。
郭芳楓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縣連花鎮一個普通的庄戶人家。由於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隻身抱著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先在一位親戚開的五金店當學徒,白天勞作繁雜辛苦,晚上堅持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他被老闆晉升為五金店經理,小店日益紅火。當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後,請其三個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開辦了一家取名「豐隆」的小店,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與發展,終於成為當今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所在國民族政策的一時調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人口向鄰國或美、歐、澳地區遷移。
話題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徵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話題4:海外華人資產究竟有多少?
首先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它是各駐在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估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在2.5萬億美元左右。海外華人資本或資產究竟有多少?這是人們在研究和了解海外華人的經濟成就或經濟實力時難免感興趣的問題 。
海外華僑華人大量聚居在東南亞各國,海外華商的資本和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也比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海外華人經濟網路研究報告,稱逾七成的東南亞上市公司由海外華商的資本控制。略同時期,日本東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調查了亞洲5個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發現其資產額中的絕大部分為華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統計之外,分布在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濟細胞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它們為當地社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
近20年來海外華人資本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有相當的發展。來自東南亞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人資本,大規模地向澳大利亞輸入,對那裡的經濟增長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報道,涉及全球華人資本或資產的總量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和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問題中心等估計,當時中國境外海外華人的資產約在1.2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據2000年9月台灣的報紙報道,一項關於海外華人狀況的研究估計當時海外華人的一年總所得約有2.65萬億至3.09億美元,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
這些估計雖然只是一種推斷的結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海外華人資本具有相當可觀的經濟實力。
有的研究者認為,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將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計算。早在80年代,一些日本學者和媒體有意或無意地誇大海外華人擁有的資本或資產總額。他們提出這一觀點,是為了論證海外華人特別是在東南亞,華人正在同中國聯合「主宰」東亞經濟,這些華人資本就是所謂跨國家的「華人經濟圈」的基礎和根據。宣傳這種聳入聽聞的診斷,顯然不利於亞太地區的民族和諧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華人資本由兩大類組成。
第一類是華人在當地積累起來的資本。上文已經提到,早期移居各國的華人並沒有攜帶任何資本,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甚至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積累今日的資產。因此,他們的資本積累過程與所在國家民族資本的積累過程是一致的。特別是在50年代以後,東南亞各國原來的華僑已經陸續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他們的資本自然成為該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
第二類華人資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包括香港、澳門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開始有少量的投資。60年代以後,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中國企業家在海外的投資額大量增加。這些華人的投資是一種資本輸出。它們在投資接受國內,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國資本,而不是該國的民族資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資或獨資企業是在投資接受國注冊的,它們的生產總值同樣被計入投資接受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它們以各種形式與投資接受國內民族資本相結合。所以,這一部分華人資本也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單純博士認為,海外華人政治上效忠於當地社會,經濟上是當地主流經濟中的一個有民族特色的補充部分,並可利用民族紐帶進行全球經濟合作。我們可以通過華人資本屬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國的華裔公民在該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睦共處與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話題5;世界華裔網路有何特色?
由族群關系構成的華裔網路既可規避風險又便於搶占市場,它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
當代世界華商的經貿網路,主要是以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為基礎而發展、擴大起來的;而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的形成,更集中地體現華商網路的基本特點,它是依託於華族移民的族群關系,隨著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包容於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域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之中,而擴散到全球。
近代中國的海外移民,是屬於國弱外流以謀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間為目的,自發地依靠家族和鄉土關系的牽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漂洋過海,一人帶一人去一家帶一家去,父引子兄領弟,子代傳孫,形成一條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那裡方言眾多,移民們來到移居地後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群體,結成商幫,主要有廣東幫、潮洲幫、福建幫、客家幫和海南幫,還有晉幫、徽幫、寧波幫等。並在幫內建立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宗親會和同鄉會組織,以便於他們互相幫助,同舟共濟。各幫移民很會經商做生意,各幫的商業活動也側重於一些地方和某些物產。例如米業,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操縱和控制。華商間的業緣和物緣關系得到發展。
隨著各幫移民經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宗親與鄉親會館便成為華商集會的重要場所。中華商會逐步突破了親緣和地緣的限制,作為華商們業緣組織,便由此發展起來。由同姓宗親會到異姓同鄉會,由方言群的會館到中華商會和中華總會,一層層地擴大,不是由於政治統屬,而是由於族群關系的組合,構成了海外華人社會集合點和華商網路的一種形式。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華商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華商經貿網路的企業形態多種多樣。母公司之下設立分公司、轉投資企業等;在企業外部發展聯營,建立合資企業、聯營公司、聯系公司、聯號公司、控股公司、跨國公司等等。華商傳統的合夥制向股份制發展。特別是70年代以後,華人財團的崛起,在傳統夥伴制的基礎上互相摻股,組成具有實力的集團,進行多角跨國經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華人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過程,對華商來說,既能有效地避開一個時期中一國國內政策對它發展的限制,或地區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外部網路的辦法來分散風險;又能適時、有效地佔領世界市場。
世界性的華商網路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它能直接參與新型產業上游產品的銷售並很快引進技術,進行高效投資生產。
華人企業通過網路尋求的是市場優先效益,這就是為什麼華人企業在規模、資金、技術甚至服務都無法與美、日企業抗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企業高效運傳的原因。世界華商經貿網路在全世界的拓展,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華商經貿網路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展,主要不是通過某種制度結構來體現,而是以族群聯系和人際關系為基礎,進而通過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華商網路具有網狀開放性和共通性的特點。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把華商企業之間的關系比作當今電腦的互聯網網路。認為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特徵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聯網電腦網路中沒有統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網成員都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獨立和自由,網路的價值來自於信息市場的擴大;在華人圈,企業網路也可以無限擴大,沒有權力中心。他說:「那是很隱形的、復雜微妙的網路。華人家族企業其實就是宗族和同鄉之網,許許多多小網交織成一大面鋪蓋全球的網路」。作為華商網路形態之一的華商社團,日益呈現國際化、經濟化的發展趨勢。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報紙,歷來被稱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進入70年代以後,海外華人經濟活動迅速發展,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也迅速增加,目前總數已發展到1萬個左右,其中工商社團有1000多個。
這些遍布全球多資多彩的華人社團,為所在地的華僑華人服務,通過它們不斷擴大華人族群與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為世界華商經濟活動的發展作出積極度的貢獻。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海外華人分布范圍的擴大以及華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世界性的華人社團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社團目前已多達70多個,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後建立的。近10年來,各種國際性的宗親或同鄉懇親聯誼會紛紛召開。
潮汕人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創始於1980年,每兩年在世界各地召開。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岩市舉行,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個客族社團的代表參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這些華人族親國際性聯誼聚會,進一步加強了華商的凝聚力,更為他們加強相互聯系與交流,發展世界各地區商貿關系,特別是發展廣大海外華商與其祖籍國的經濟關系與文化交流,發揮重要的作用國際性的華商組織,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華商貿易會議。
由新加坡總商會,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泰國中華總商公共同發起的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次相繼在新加坡、香港、泰國的曼谷、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即將在中國南京召開。世界華商大會把世界華商的國際網路聯系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閱讀全文

與印尼華僑有多少人民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壽保險怎麼退 瀏覽:732
英國摩飛榨汁機怎麼樣 瀏覽:306
伊朗信仰什麼教哪五個 瀏覽:135
中國列印尼電話怎麼撥號 瀏覽:321
一元人民幣等於多少伊朗的錢 瀏覽:990
越南語厲害怎麼說 瀏覽:261
英國現在為什麼不收復美國 瀏覽:636
為什麼援助越南200億 瀏覽:865
中國婚博會工作怎麼樣 瀏覽:721
印尼國際駕照怎麼換成福建 瀏覽:435
美國怎麼打伊朗少將的 瀏覽:112
伊朗為什麼沒有加入五次中東戰爭 瀏覽:66
加減乘除英國人怎麼說 瀏覽:317
伊朗人的呼聲是什麼 瀏覽:369
印尼菠蘿格木門怎麼選擇 瀏覽:217
伊朗為什麼打不過熊貓 瀏覽:679
中國的啤酒品牌有哪些 瀏覽:147
外國評論印度為什麼老是對比中國 瀏覽:54
中國有哪些中葯學專業大學 瀏覽:717
英國大學gpa38要考多少分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