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敦煌莫高窟時哪個朝代開始修建的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歷代都有修建,到唐代武則天時,已有一千多個洞窟。
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莫高窟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保留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492 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兩千身,是世界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
若把壁畫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敦煌藝術極感興趣,不斷進行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學科"敦煌學"。
(1)印尼千年佛壇建在哪裡擴展閱讀
綿延1680米長的莫高窟,其第一窟建於公元366年。一位叫樂尊的僧人雲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
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動了,他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聖地。於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里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
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
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
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里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莫高窟在元代以後已很少為人所知,幾百年裡基本保存了原貌。道士王圓籙發現藏經洞後曾經多次通報清政府,但都被忽視,更曾上書慈禧太後,可惜當時政局混亂,結果毫無迴音。
Ⅱ 婆羅浮屠是因為啥建造的,最後為何被深埋地下
婆羅浮屠寺廟群是東方四大古跡之一,婆羅浮屠在哪個國家?婆羅浮屠寺廟群是怎麼來的?是誰修建了婆羅浮屠寺廟群?
印度尼西亞爪哇的婆羅浮屠是最奇異的佛教塔廟。它矗立在叢林的樹冠之中,像一個巨大的花式冰蛋糕。塔廟由夏連特拉王朝的佛教統治者建於8~9世紀。
在1006年,婆羅浮屠周圍的居民因地震和附近一座火山噴發而紛紛逃離。這個地區似乎已被遺棄,直到1814年才重新被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對婆羅浮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用電腦技術將石塊進行復位,婆羅浮屠重新放射出瑰麗的佛教藝術的光輝。
有人則主張婆羅浮屠的根在佛教古國柬埔寨。因為柬埔寨歷史上曾有一個扶南王國,扶南君主也號稱「山嶽之帝」。扶南王朝與夏連特拉王朝的年代十分接近,可能是爪哇的一個王子與扶南的一個公主結為夫妻,承襲了「山嶽之帝」的稱號,而婆羅浮屠則是扶南佛教傳播到夏連特拉的結晶。婆羅浮屠的真實面目,至今還是個謎。
今天,婆羅浮屠是南半球上著名的古跡,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道,合稱為東方的四大古跡。
Ⅲ 南禪寺的主要景點
南禪寺位於五台縣城南21公里處的陽白鄉小銀河的北岸,寺院規模雖然不大,卻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南禪寺可分為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包括大佛殿、東西配殿、南過門殿等,後院有僧房30餘間。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代,進深三間,面闊也是三間。殿內沒有柱子,梁架製作極為簡練,這一點是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原作,17尊塑像分布在佛壇上,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邊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看情形似在講經說法。這些塑像,個個神態自然,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佛壇四周有70多座磚雕,上刻著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瓣,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傑作。
南禪寺內除主體建築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餘配殿均為明清重建。 唐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形體俊美、古樸。三間正殿高大雄偉,據實際測量,面寬十一點六二米,進深九點九米。方整的基台幾乎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間見方,單檐灰瓦歇山頂,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梁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屋頂重量主要是通過梁架由檐牆上的柱子支撐。檐牆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各柱,柱頭微向內傾,與橫梁構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與層層迭架、層層伸出的斗拱構成「翹起」。即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湊,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個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體現了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 正殿重建於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堪稱國寶。殿內的一根大平樑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顯的墨跡:「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顯等謹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證。推算起來,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書題記的兩行字跡很淡,四周似乎被颳去了一層,所以,有字跡處微覺高起。看來,原有題記不止於此,或許在爾後修理時曾被刨去。
殿內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內有一座佛壇,長八點四米,寬六點三米,高零點七米。塑像分布在佛壇上,整個佛像群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是一個動靜結合,各具形態,生動活潑的場面,也是一個尊卑有序、各盡其職、和諧協調的環境。佛坐蓮台,慈光四照,尊貴而端莊,嚴肅而安詳,似在講經說法。騎獅的文殊、坐像的普賢菩薩分列兩旁,帶著侍從和教民趕來恭聽。大弟子阿難和迦葉,分立兩旁,凝神注目,顯得虔誠而恭謹,好似要把佛說全記在心上;脅侍菩薩戴瓔珞,約寶環,亭亭玉立,容貌健美,耳若有聞,心似有思;護法天王,威武健壯,一邊張目觀察外界,一邊側耳傾聽聖言。其餘,仰望童子、撩蠻、佛霖等15尊塑像布滿佛壇。這些塑像,姿態自然而若動,表情逼真似有神,豐滿優美,誇張適度,衣紋簡練准確,和諧流暢,一個個栩栩如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給人以實感和動感。寺內,須彌座下有唐代磚雕,石塔與石獅。這些塑像,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佛壇四周壺門和疊樑上,雕刻著精美的花紋、花邊和蓮瓣,是五台山保存的唐代磚雕藝術的傑作。 這樣一座唐代建築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里高而背風,較為乾燥,有利於木構建築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台懷鬧區,藏於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後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後還要歸功於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後,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南禪寺內還有三隻石獅和一座石塔,也都是唐代遺物。石獅一隻高七十八厘米,另兩只高四十五厘米。兩塊角石各方三十三厘米,一塊上雕一隻卧獅,另一塊上為二獅相對之狀,均極生動。石塔底方而十六厘米,高五十一厘米,共分五層,總高五十一厘米,第一層四周刻滿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層每面正中雕刻佛像一尊,兩側各分上下兩層,每層雕刻佛像二尊。三至五層,每層各面均雕刻佛像三尊。
Ⅳ 驚魂的謎團大全集的圖書信息(第二部)
作者:姜波主編
出 版 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9-1
版次:1
頁數:387
字數:672000
印刷時間:2011-9-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511316103
包裝:平裝 美國作家洛夫克拉夫特曾說:「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最古老而強烈的恐懼便是未知。」面對一個個震撼心靈的懸疑,一個個無法索解的謎團,一幕幕魅影重重的歷史往事,一頁頁有關生命的驚人話題,我們驚悚,我們敬畏,我們疑惑,我們驚嘆,也使我們不得不密切關注和發出疑問。
姜波主編的《驚魂的謎團大全集》幾乎涵蓋了當今世界各個領域的最恐怖、最玄妙的各種謎團,生活中無奇不有的怪異現象,帶著你在懸疑叢生的敘述中品味神奇的大千世界,隨著情節變化而盪氣回腸。我們在這里並不是想給大家一個答案,連科學家都無法定案的事情,我們也不能盲目地下定論,只是把這些事情展現給讀者,科學家們的觀點也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有的聽起來甚至有點「離經叛道」,但這當中不乏智慧的閃光,我們可以自己去參透、去領悟。
《驚魂的謎團大全集》還精選了百餘幅與文字相契合的圖片,它們或渲染恐怖氣氛,或闡釋故事情節,為事件本身籠罩了一層朦朧、神秘的氤氳,我們試圖為讀者全方位地展現出一幕幕神秘詭異而又充滿想像力的情景,給讀者最具震撼力的視覺沖擊;令人稱絕的文字流淌著震撼人心的魅力與魔力,本書旨在引領讀者進入精彩玄妙、匪夷所思的神秘世界,同時帶來心靈緊縮、脊背發涼卻又欲罷不能的閱讀快感。 第一篇 奇妙的生命謎團
一、人體之謎
人體為什麼會產生自燃現象
人體輝光之謎
人體「第六感」產生之謎
人體「第三隻眼」之謎
人體天線之謎
人體衰老之謎
雙胞胎有「心靈感應」之謎
特異功能之謎
神奇的「千里眼」
神奇的「生物鍾」
夢游者是醒還是睡
恐怖的夢中啟示
催眠術之謎
二、死亡之旅
奇幻的死亡「幻覺」
恐懼而神奇的地獄之旅
前世與今生
生命輪回之謎
垂危病人的「迴光返照」
屍體不腐之謎
活埋20年不死之謎
第二篇 驚悚的異世界謎團
一、無處不驚魂
殺人魔鏡
殺人骨能殺人於無形嗎
法老詛咒顯靈
木乃伊的心跳
一具神秘的木乃伊
奧茲冰人之謎
千年不腐的馬王堆古屍
神秘村莊詭異自燃
神秘的「四維空間」
莫名其妙的消失
神秘的集體失蹤
時空隧道
吸血鬼的故事
「凶宅」里的秘密
印第安人的人頭縮制術
會呼吸的水晶頭顱
通靈的「死亡瓶」
二、又見幽靈
照片中的鬼魂
倫敦塔里的鬼影
警察局鬧鬼
矽谷「鬼屋」再現
會移動的棺材
千里返鄉的棺材
石棺中的「聖水」
第三篇 玄秘的外星生命謎團
一、UFO的傳說
試問UFO為何物
中國古籍中記載的UFO
UFO基地在月球背面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三者」
UFO開始攻擊軍事設施
華盛頓遭遇UFO入侵
古印度的「戰神之車」
二、與外星人的親密接觸
外星人長得什麼樣
外星人為何光臨地球
外星人給人類「洗腦」之謎
秦始皇曾接見過外星人嗎
外星人住在地心嗎
太陽系地外生命探疑
遺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屍體
從天而降的「外星嬰兒」
神奇的麥田怪圈
澳大利亞原始洞穴手印是誰留下的
誰繪制了南極古地圖
南美史前巨畫之謎
古埃及浮雕圖案之謎
天狼伴星與非洲多貢人
珠穆朗瑪峰的救援者
神秘電波來自何方
三、有多少生命可以探尋
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
宇宙末日會不會來臨
月亮是撞出來的嗎
難窺其實的月球背面
神秘的「太白」金星
金星上的古城遺址之謎
木星上的大紅斑
木星上有生命嗎
水星上的水冰之謎
火星上人頭像的困惑
火星上的神秘標語之謎
奇異的「哈雷彗星」雞蛋
宇宙中相互「殘殺」的星星
暗物質之謎
黑洞之謎
第四篇 神奇的古文明謎團
一、神秘消失的繁華
夜郎古國在哪裡
轟動世界的「三星堆」
樓蘭古國之謎
扶桑國在哪裡
「女兒國」消失之謎
古格王國之謎
古羅馬帝國的消失
是誰滅亡了印加帝國
示巴古國在哪裡
雲南撫仙湖水下古城
火山下挖出的龐貝古城
塞外雄關玉門關之謎
神奇的羽蛇城
吳哥古城之謎
印度古城摩亨佐·達羅之謎
特奧蒂瓦坎古城之謎
奧爾梅克文明之謎
失落的瑪雅文明
復活節島文明來自何方
邁錫尼文明難題
「空中花園」何處尋
巴比倫通天塔之謎
神秘的挪亞方舟
神秘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契丹民族的神秘失蹤
二、不可思議的遺址
黃山腳下的花山謎窟
鑿於萬仞絕壁的燹人懸棺
神秘的金字塔
神奇的「太陽門」
令人困惑的克諾瑟斯迷宮
令人生疑的馬爾他地窖
南美洲的奇城異堡
無法解讀的辛巴威遺址
壯觀的巨石陣
音樂巨石之謎
羅得島太陽神巨像之謎
韓國的海底王陵是怎樣形成的
第五篇 可怕的政治謎團
一、迷霧籠罩的宮廷內外
堯舜禪讓之謎
秦始皇身世之謎
曹操殺害華佗的真正原因
隋煬帝殺父之謎
玄武門之變之謎
楊貴妃最終身歸何處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緣何而死
「狸貓換太子」是真是假
聳人聽聞的「胡藍之獄」
建文帝是自焚而死嗎
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誰是「紅丸案」的幕後主謀
戚繼光斬子之謎
孝庄太後下嫁之謎
順治帝的蹤跡何在
雍正皇帝繼位之謎
乾隆皇帝身世之謎
袁世凱猝死之謎
古羅馬政治家蘇拉隱退之謎
古羅馬皇帝提比略自我流放之謎
傻子皇帝克勞迪之謎
伊凡雷帝殺子之謎
伊麗莎白女王為何終身不嫁
真假難辨的《彼得大帝遺囑》
華盛頓為何拒絕競選第三任總統
「鐵面人」之謎
法國斷頭台殺了多少人
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之謎
二、無頭官司糊塗案
南宋假冒皇侄案一
「梃擊案」始末
江南鄉試舞弊奇案
一本書引發的血案
兩淮特大鹽引案
兵部大印被盜案
紫禁城失火奇案
「蘇報案」
法國王冠鑽石失蹤案
真假公主之謎
三、中外名人離奇之死
永泰公主死因之謎
鄭成功猝死之謎
雍正帝暴斃之謎
林則徐死因之謎
光緒帝死因之謎
李蓮英身首異處之謎
法老圖坦卡蒙死因之謎
亞歷山大大帝死於誰手
埃及艷後死因之謎
威廉二世死因之謎
麥哲倫之死
拿破崙死因之謎
柴可夫斯基死因之謎
朝鮮皇帝李熙暴死之謎
蘇聯政治家基洛夫死因莫測
墨索里尼是丘吉爾下令除掉的嗎
希特勒死亡之謎
誰幫助了戈林自殺
斯大林死因之謎
夢露為什麼一絲不掛地死去
列儂為什麼會遇刺身亡
黛安娜王妃死因之謎
第六篇 駭人的軍事謎團
一、戰火彌漫的天空
「上帝之鞭」折於釣魚城之謎
袁崇煥被殺之謎
李自成兵敗後的生死之謎
吳三桂降清疑點頗多
李秀成投降書是真是假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謎
國民黨部隊離奇失蹤之謎
真假特洛伊戰爭
漢尼拔兵敗之謎
古羅馬起義將領斯巴達克為何率軍南下
古羅馬遠征安息的大軍流落何處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
列剋星敦的槍聲
拿破崙滑鐵盧慘敗之謎
晨星之子卡斯特的最後一擊
25萬童子軍參戰之謎
希特勒「血洗沖鋒隊」之謎
「黃色計劃」的神秘力量
「諾曼底」號燒毀之謎
「皇家橡樹」號沉沒之謎
斯大林為何不防德軍突襲
敦刻爾克大撤退之謎
「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的苦肉計嗎
諾曼底登陸之謎
德國百萬戰俘死亡之謎
失蹤了的原子彈
納粹屠殺猶太人之謎
納粹戰犯赫斯之謎
「諾沃羅西斯克」號沉沒之謎
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罹難之謎
二、無孔不入的暗殺
愷撒大帝的預感
何人刺殺的伊麗莎白女王
沙皇彼得三世死於葉卡捷琳娜之手嗎
林肯遇刺之謎
女盲人為何刺殺列寧
丘吉爾生日宴會的暗殺
巴頓將軍之死
甘地遇刺之謎
盧蒙巴總理遇害之謎
肯尼迪遇刺之謎
誰殺害了馬丁-路德·金
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刺之謎
三、諜影憧憧
女王的保護神
致命的脫衣舞娘
「金唇」:隱藏在美國國徽中的秘密
「啞謎機」密碼之謎
雙重間諜的無間道
華盛頓的日本間諜之謎
「月亮女神」在行動
土語編織「無敵密碼」
神秘的「007」原型
「仙人掌」獵獲「孔雀」
只緣「情報」遮慧眼
間諜川島芳子死因之謎
中情局共暗殺卡斯特羅多少次
柏林牆下有耳
世界上身價最高的間諜
拯救倫敦的「土豆」
第七篇 驚險的考古謎團
一、指引黃泉路的神奇寶藏
大禹九鼎之謎
越王劍之謎
傳國玉璽和氏璧
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
誰盜了「關中十八陵」
敦煌藏經洞中的無價之寶
張獻忠金窖之謎
「孔雀暖玉」夜明珠
西安何家村遺寶之謎
「所羅門財寶」何在
北歐海盜寶藏之謎
「紅色處女軍」的珍寶
《尼伯龍根之歌》所記載的寶藏
聖殿騎士團寶藏之謎
印加藏金有多少
莫斯科地下藏書室
魯濱遜·克魯索島的黃金之謎
夏朗德修道院聖寶之謎
洛豪德島寶藏之謎
神秘的橡樹島寶藏
羊皮紙上的藏寶圖
「黃金船隊」的海底沉寶
「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琥珀屋」的寶藏
路易十六的珍寶
克羅斯威諾爾珍寶之謎
「希望」藍鑽石之謎
裝滿25車的珍寶
可可島上的珍寶
加勒比海盜黑鬍子的寶藏
拉布斯在塞席爾群島的秘密
恐怖的亞利桑那州金礦
「日本金庫」赤城山
「無地王」約翰的寶藏
海洋里的金山「阿波丸」
愛爾蘭丹漠洞遺址寶藏
「沙漠之狐」的藏寶之地
「殺人湖」的殺手
二、遍布玄機的千古陵寢
神秘的禹王碑
秦始皇陵的奇跡
劉備墓之謎
曹操七十二疑冢
千年迷霧中的晉皇陵
乾陵之謎
西夏王陵:神秘的東方金字塔
成吉思汗陵寢在何處
明十三陵碑文之謎
泰姬陵背後的故事
埃及帝王谷
神牛墓之謎
神秘的吉薩高地古墓
古墓長明燈不滅之謎
馬其頓王陵的秘密
摩索拉斯陵墓之謎
第八篇 奇譎的文化藝術謎團
一、宗教的神秘鑰匙
千年不腐的肉身
達摩精魂入壁石
峨眉山佛光之謎
莫高窟萬道金光之謎
千古佛燈
雲居寺之謎
佛門舍利子
印尼千年佛壇之謎
應縣木塔斜而不倒之謎
雷峰塔地宮之謎
法門寺地宮之謎
5000年的女神廟之謎
阿爾忒彌斯神廟之謎:
非洲屋脊的獨石教堂之謎
歐洲的修道院創建之謎
伏都教的「還魂屍」
耶穌的「裹屍布」
哭牆因何而哭泣
1508年羅馬教皇教諭佚失了嗎
二、文苑奇葩迷魂香
《山海經》:異國風物之謎
沈陽故宮的未解謎團
圓明園珍寶的滅頂之災
希臘智慧女神為何從父身誕生
米洛的維納斯斷臂之謎
忒修斯傳說和克里特文明之謎
古希臘為何有眾多的裸體雕塑
亞歷山大燈塔之謎
她為誰而笑
莎士比亞密碼
米開朗琪羅的「怪癖」與其創作有關嗎
詩人拜倫為何長期漂流國外
安徒生是王子身份嗎
凡·高自殺之謎
海明威自殺之謎
沉睡海底的「阿甲克斯」
比薩古船的謎題
第九篇 驚魂的自然謎團
一、不為人知的人類角落
青海湖驚現水怪
喀納斯湖水怪
尼斯湖水怪之謎
神農架有「野人」嗎
喜馬拉雅山的雪人之謎
美國的「蜥蜴人」
綠孩子的傳說
神秘的「海底人」
巨人真的存在過嗎
米納羅人之謎
卵生人之謎
神秘的巴斯克人
菲律賓「矮小黑人」
「狼人」之謎
奇特的莫奇人之謎
二、神奇的生物世界
二疊紀生物的毀滅
「大腳怪」的蹤跡
猛獁象的滅絕
恐龍的墓葬
恐龍滅絕之謎
旅鼠投海自殺之謎
「魔鬼鯊」自我爆炸之謎
動物肢體再生的奧秘
「孕男」雄海馬
吞食自己糞便的兔子
吃掉丈夫的黑寡婦蜘蛛
大象怎樣「埋葬」自己的同伴
鸚鵡為什麼要學舌
戈壁中的「死亡之蟲」
三、讓人恐懼的驚魂之域
「起死回生」的聖泉
海底「濃煙」之謎
神奇的尼亞加拉瀑布
好望角的風暴
充滿魔力的吸引力
地球內部的隧道
沙漠中的「魔鬼城」
東非大裂谷的未來
地球上的四大「死亡谷」
阿蘇伊爾幽谷之謎
海上墳地馬尾藻海
挪威海底為何成「公墓」
阿爾沃蘭海域之謎
神奇的南極威德爾海
骷髏海岸
死海會「死」嗎
最大的海底溶洞——巴哈馬大藍洞
銀狐洞之謎
無底洞之謎
吞噬新娘的魔洞
墓葬之島
吃人的「死神島」
詭秘的「幽靈島」
令人自焚的「火炬島」
「巨人島」催人長高之謎
踩在「火球」上的冰島
富士山是否覺醒在即
恐怖魔溝
美國聖克魯斯鎮的怪異
俄羅斯「利雅迪三角」
死亡旋渦區
鄱陽湖老爺廟
百慕大「魔鬼三角」
日本龍三角區:幽深的藍色墓穴
第十篇 致命的災難謎團
一、天崩地裂,禍從天降
北京城莫名其妙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
史前是否爆發過核大戰
維蘇威火山的陰影
舊金山大火
智利大海嘯
神戶地震
「白色死神」降臨秘魯
霧都劫難
北美黑風暴
尼奧斯火山湖湖底毒氣
二、肆虐無常的瘟疫之魔
天花大肆虐
霍亂的幽靈
可怕的鼠疫
1918年的「西班牙女士」
席捲全球的麻風病
第十一篇 離奇的巧合謎團
一、生與死:前世今生兩茫茫
特科抹人詛咒
子彈的記憶
生死之交
命硬,由不得自己
生命的輪回
肯尼迪家族的悲劇
萬幸中的不幸
不合時宜的思念
自殺薄情郎
「黑寡婦」的巧合
同日生同日死的雙胞胎
同生同婚共死
妹妹猝死,姐姐厭世
與車禍結緣的人
二、災與禍:為什麼偏偏這時來
同一天發生海難,生還者姓名相同
遭遇死神五連環
遲到躲過災難
九死一生的人
永遠待在太空
恐怖的11日
地震走了,海嘯來了
同時遭遇襲擊的四城市
Ⅳ 我家供奉一有個新的佛壇剛好一星期,壇上面供養了三塊蓮位牌(佛光接引十方眾生、佛光接引本門歷代祖先
這是好事 說明幾個原因 1、本門歷代祖先有在惡道的 來此示現給你看 2、所有動物用身命供養佛菩薩 對他們自身了業速度極快!!這個是佛祖說過的!例如有人燃一指與佛前供養 我令此人 億萬劫之重罪 頃刻間化為灰塵 等等!!
Ⅵ 都有什麼古建築未解之謎
世界古建築未解之謎
一、宗教氣氛籠罩下的建築
1.阿狄迷斯神廟之謎
2.印尼千年佛壇的魅力
3.耶路撒冷「哭牆」之謎
4.「非洲屋脊」上的獨石教堂之謎
5.緬甸佛塔之謎
6.5000年前的「女神廟」之謎
7.承天寺之謎
8.雲居寺之謎
9.應縣木塔斜而不倒之謎
二、創造世界奇跡的建築
1.愛的奇跡「空中花園」
2.瑪雅紀年柱之謎
3.神秘的太陽門
4.巨石陣之謎
5.亞歷山大燈塔之謎
6.通天塔之謎
7.倫敦塔之謎
8.古羅馬圓形劇場之謎
9.傾斜的奇跡——比薩斜塔之謎
10.鐵塔之最——埃菲爾鐵塔
11.舉世無雙的琥珀屋之謎
12.雄奇壯麗的萬里長城
13.天下第一宮——阿房宮遭「焚」之謎
14.揚州「二十四橋」之謎
三、神秘的古城堡
1.龐貝古城毀滅之謎
2.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
3.「死城」之謎
4.如夢如幻的空中城堡
5.雅典衛城之謎
6.非洲謎城之謎
7.圖拉城之謎
8.珊瑚石城堡之謎
9.古城吳哥之謎
10.亞特蘭蒂斯城之謎
11.童話般的新天鵝堡
四、二十世紀建築之謎
1.柏林牆修建之謎
2.橋梁建築史上的經典——金門大橋
3.藝術建築的奇跡——悉尼歌劇院之謎
4.大名鼎鼎的帝國大廈
Ⅶ 關於莫高窟的資料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關於莫高窟的資料
少點啊,不然語文書上抄不下!
我來答
旭GSA
LV.1 2009-11-22
莫高窟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莫高窟在近代以來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里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後掩埋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台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並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像力量吧!
編輯本段【風格演變】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和雕塑的492個石窟,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開鑿於北朝時期的洞窟共有36個,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於北涼時期。窟形主要是禪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圓塑和影塑兩種,壁畫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人等。這一時期的影塑以飛天、供養菩薩和千佛為主,圓塑最初多為一佛二菩薩組合,後來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體態健碩,神情端莊寧靜,風格朴實厚重。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朴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後,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於雅緻,風格灑脫,具有中原的風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如第243石窟北魏時代的釋家牟尼塑像,巍然端坐,身上斜披印度袈裟,頭頂扎扁圓形發髻,保留著犍陀羅樣式。
隋唐是莫高窟發展的全盛時期,現存洞窟有300多個。禪窟和中心塔柱窟在這一時期逐漸消失,而同時大量出現的是殿堂窟、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數量最多。塑像都為圓塑,造型濃麗豐滿,風格更加中原化,並出現了前代所沒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組合多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或四菩薩,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有的還再加上二力士。這一時期的莫高窟壁畫題材豐富、場面宏偉、色彩瑰麗,美術技巧達到空前的水平。如中唐時期製作的第79窟脅侍菩薩像中的樣式。上身裸露,作半跪坐式。頭上合攏的兩片螺圓發髻,是唐代平民的發式。臉龐、肢體的肌肉圓潤,施以粉彩,膚色白凈,表情隨和溫存。雖然眉宇間仍點了一顆印度式紅痔,卻更像生活中的真人。還有在第159窟中,也是脅侍菩薩。一位上身赤裸,斜結瓔珞,右手抬起,左手下垂,頭微向右傾,上身有些左傾,胯部又向右突,動作協調,既保持平衡,又顯露出女性化的優美身段。另外一位菩薩全身著衣,內外幾層表現清楚,把身體結構顯露得清晰可辨。衣褶線條流利,色彩艷麗絢爛,配置協調,身材修長,比例恰當,使人覺得這是兩尊有生命力的「活像」。
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人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並且內容也很豐富。塑像和壁畫都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後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這一時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圖《五台山圖》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高5米,長13.5米,繪出了山西五台山周邊的山川形勝、城池寺院、亭台樓閣等,堪稱恢宏壯觀。
莫高窟現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個。西夏修窟77個,多為改造和修繕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畫雕塑基本都沿襲了前朝的風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現回鶻王的形象,可能與回鶻人有關。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畫中又出現了西藏密宗的內容。元代洞窟只有8個,全部是新開鑿的,出現了方形窟中設圓形佛壇的形制,壁畫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關。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經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圓籙為了將已被遺棄許久的部分洞窟改建為道觀,而進行大規模的清掃。當他在為第16窟(現編號)清除淤沙時,偶然發現了北側甬道壁上的一個小門,打開後,出現一個長寬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現編號為第17窟),內有從4世紀到11世紀(即十六國到北宋)的歷代文書和紙畫、絹畫、刺綉等文物5萬多件,這就是著名的「藏經洞」。
藏經洞藏經洞的內壁繪菩提樹、比丘尼等圖像,中有一座禪床式低壇,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從洞中出土的文書來看,最晚的寫於北宋年間,且不見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斷藏經洞是公元11世紀時,莫高窟的僧人們為躲避西夏軍隊,在准備逃難時所封閉的。
莫高窟藏經洞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發現,其出土文書多為寫本,少量為刻本,漢文書寫的約佔六分之五,其它則為古代藏文、梵文、齊盧文、粟特文、和闐文、回鶻文、龜茲文等。文書內容主要是佛經,此外還有道經、儒家經典、小說、詩賦、史籍、地籍、帳冊、歷本、契據、信札、狀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絕本。這些對研究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學價值,並由此形成了一門以研究藏經洞文書和敦煌石窟藝術為主的學科——敦煌學。
破壞情況
莫高窟在元代以後已很少為人所知,幾百年裡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現後,旋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籙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著羅布泊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了敦煌。當聽說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後,他找到王圓籙,表示願意幫助興修道觀,取得了王的信任。於是斯坦因就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揀選文書,他最終只用了200兩銀兩,便換取了24箱寫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帶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來到莫高窟,又以500兩銀兩向王圓籙購得了570段敦煌文獻。這些藏品大都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擁有與敦煌相關的藏品約1.37萬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來由於該館對中國文物的保護不力甚至遭致失竊,因而受到不少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