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虎種類
巴里虎(Balinese Tiger),分布於印尼巴里島,於1940年代滅絕。
爪哇虎(Javan Tiger),分布於印尼爪哇島,於1980年代滅絕。
裏海虎(Caspian Tiger),分布於土耳其至亞洲中部以及西部,於1970年代滅絕。
以上三種虎已經在地球上消失。
蘇門達臘虎(Sumatran Tiger),體型最小,雄性體重100-150kg ,雌性體重75-100kg,臉部周圍的頰毛較長,胡須也長,全身俄黃色,黑色條紋顯著,狹窄且較密。之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島。
東北虎(Siberian Tiger),虎中體型最大者。體長約158-225cm ,雄性體重達180-306kg,雌性體重100-167kg。體毛較長而密,體色較淡,身體上黑色斑紋疏。腹部的白色延伸到身體兩肋部。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一帶。
華南虎(South China Tiger),體型較東北虎小,體長約145~180cm ,雄性 體重達150~225kg , 雌性體重90 ~120kg 。體毛教東北虎短,約40~50mm 色桔黃略近赤,背部較深,全身具黑色縱紋,色深而寬且較密。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西南、華南各省。據估計其野外數量現不足20 頭,數量極度稀少 。
印支虎(Indo-chinese Tiger),體型較孟加拉虎小,雄性體重145~200kg, 雌性體重80 ~ 120kg , 體毛較華南虎短,身體顏色較華南虎淺,較孟加拉 虎深,黑色條紋狹窄且黑。分布於東南亞大陸東部、越南、寮國、泰國、馬來 西亞、中國和緬甸等。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雄性孟加拉虎從頭至尾平均身長2.9米大約220公斤;雌性略小,測得大約2.5米長體重接近140公斤。孟加拉虎的獵物主要是野鹿和野牛。它們的領土范圍估計是雌性10-39平方公里,雄性30-105平方公里。孟加拉虎的棲息地范圍很廣,包括很高、很冷的喜瑪拉雅山針葉林、沼澤蘆葦從、印度半島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蒼翠繁茂的雨林和乾燥的樹林。
http://env.people.com.cn/GB/8220/44994/44999/3241147.html
㈡ 為什麼我養的小虎皮魚身上的花紋顏色有的時候深,有的時候淺
十有八九是健康狀況的原因,並不一定是致病性的,不必太在意。很多時候和水質、溫度有一定的關系
我的血鸚鵡白天顏色淺,晚上格外的紅,周期性很強,我懷疑是不是和時間也有關系,呵呵
㈢ 老虎有幾種啊
虎 虎屬哺乳動物、貓科虎屬。迄今已確認的八個老虎亞種: 孟加拉虎:分布於印支半島,估計種群數量約有3,060至4,735頭。 西亞虎:分布於土耳其、亞洲中部及西部,現已絕種。 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分布於中蘇邊境的黑龍江及朝鮮一帶,估計種群數量約有437至506頭。 爪哇虎:分布於印尼爪哇,現已絕種。 華南虎:分布於華中地區的南部,估計種群數量約有20至30頭。 巴厘虎:分布於印尼巴厘島,現已絕種。 蘇門答臘虎:分布於印尼蘇門答臘,估計種群數量約有400至500頭。 東南亞虎:分布於東南亞大陸地區,估計種群數量約有1,180至1,790頭。 老虎頭及身體全長:1.4至2.8米;尾長:0.6至0.9米。東北虎是現存體積最大的貓科動物:雄性體重約180至306公斤,雌性體重約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棲息地多樣化,茂密的植被、足夠的獵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條件。 老虎屬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一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一頭重約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一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一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餘的美食,直至食物所余無幾才罷休。 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毀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 老虎在三至六歲開始繁殖,全年也可進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一月底至四月初,懷孕期約需一百零三天,每次可生產二至五頭幼雛。雌老虎每兩年至兩年半繁殖一次,並須肩負哺育幼雛的責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個月後便可開始獨立生活。迄今壽命最長的野生老虎約有十五歲半,人工飼養的最多可長至二十六歲。 老虎的分布范圍可按棲息地及獵物的分布情況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為例,面積只有五百至一千平方公里,范圍最大的分布地位於西伯利亞東部,約有一萬零五百平方公里。 老虎跟其他貓類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善於游泳,以往曾錄得一頭老虎游泳長達二十九公里。 本世紀初,全亞洲相信共有十萬頭老虎,但其後數量便縮減達九成之多,迄今只餘下少於七千頭野生老虎。捕殺老虎作商業用途、其食物數量減少以及棲息地喪失,均是老虎面對的主要威脅。老虎的將來系於現有的棲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類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殺的危機。 一直以來,獵人為搜集虎皮、製做標本及裝飾物而不斷獵殺老虎,也有以老虎身體部分研製中葯材。十九世紀末及本世紀初,射殺老虎更成為一項運動,一九一一年,短短十一天內在尼泊爾便有三十九頭老虎被同一群人射殺。在中國,老虎被視為「害獸」,「除害」更可獲賞金。由四十至七十年代三十年間,共有三千頭華南虎因而被獵殺。以往,獲取虎皮是老虎被殺的主要原因,近年殺虎卻是為了獲得虎骨制葯,殺虎取骨的問題備受各方面的關注。 以往,傳統中葯業認為老虎身體各部分也可入葯作醫療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葯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醫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為醫治風濕的葯物,同時,虎骨搗碎成粉末可製成葯丸、膏葯或浸制虎骨葯酒。自一九九三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已刪除以虎骨入葯。然而,含虎骨的葯物仍在不少亞洲、歐洲及北美國家廣泛出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世界自然基金會贊助舉行一個突破性的會議,席間集合了傳統東亞葯業人士、葯商及研究學者,與環保人士共同商議在東亞葯業中,使用其他動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況。會上研究人員就多個野生及飼養品種虎骨的功效進行闡釋,並期望中國能盡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須避免危及另一種野生動植物。 打擊老虎身體部分非法貿易活動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使用者的保護意識。使用者認識到貿易限制後,便須遵守有關法例。首先需要使他們理解老虎身處的狀況,鼓勵他們加入救虎行列,包括禁上使用老虎身體部分及衍生物。 隨著老虎棲息地內的人口不斷增加,住宅、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促使老虎的棲息地減少。不僅面積縮減,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區也變得零散不全,難以作為老虎棲息地。現時,全球五千至七千頭老虎分散為超過一百六十個細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類砍伐柴木及捕獵老虎的獵物而備受破壞,導致老虎的數量可能因不斷減少以致無法繁殖。目前,華南虎的棲息地分布零散,雖然已有一些積極的救亡計劃,准備把部分細小的棲息地連系成主要的保護地區,但恐怕仍未能趕及在這些老虎亞種完全絕跡前成功實行。 人類捕獵野生生物,導致老虎的食物減少,對老虎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大型的保護區內情況也不例外。研究顯示假如每平方公里內獵物數目低於二至五頭動物的標准,老虎便難以成功繁衍下去。一九九一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一項華南虎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保護區內並無老虎被殺,但在區內捕殺豬支及鹿,卻對老虎的生存構成威脅。老虎食物數量減少同樣是其他保護區內的重要問題。同時,在保護區內放牧家畜,不但導致牲畜與野生生物爭奪食物,而且老虎及獵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減少,這些牲畜也可能間接傳染疾病與野生生物。由於老虎的食物減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見零散,隨著人類活動影響保護區及鄰近地區的生態,老虎的數量也將減少。 保護老虎必須全面遏止捕獵老虎及其身體部分的貿易活動,更須保存現有的老虎保護區。為確保這些美麗的生物能持續繁衍下去,必須擴大保護老虎的行動,識別大型的「老虎保護地點」,包括主要的棲息地及完整的獵物群落是切實執行保護工作的第一步,其後還需要推行創新的管理規劃,以平衡地區內居民與老虎兩者需求產生的矛盾。凡此種種,均是人類踏入二十一世紀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在20世紀,地球上原本還生活著8個虎亞種,但在人類的勤奮捕殺之下,有三個亞種相繼滅絕,另幾個亞種陷入瀕危,其中我國特有的華南虎恐怕已在野外滅絕了。 虎的身型巨大,體長約119-290cm,亞種當中體型以東北虎(P.t.altaica)為最,而蘇門答臘虎(P.t.sumatrae)體型則最小。虎的體毛顏色有淺黃、桔紅色不等。它們巨大的身體上覆蓋著黑色或深棕色的橫向條紋,條紋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個部位的毛底色很淺,一般為乳白色。生活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北部的東北虎在幾個亞種當中體毛最長,那是為了抵擋北地的嚴寒。一般來說,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會比夏天長,體毛顏色和花紋也會比較淺。虎的頭骨滾圓,臉頰四周環繞著一圈較長的頰毛,這使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雄性虎的頰毛一般比雌性長,特別是蘇門達臘虎。虎的鼻骨比較長,鼻頭一般是粉色的,有時還帶有黑點。它們的耳朵很短,形狀如半圓,耳背是黑色的,中間也有個明顯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強壯有力,前肢比後肢更為強健。它們的尾巴又粗又長,並有黑色環紋環繞,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原本有8個亞種,目前已被人類滅掉3個: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島,1940年代滅絕;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島,1980年代滅絕; P.t.virgata:裏海虎,裏海地區,1970 年代滅絕。 剩下的5種虎分布在印度、東南亞、我國以及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總的來說虎是林棲動物,只要不遠離水源,它們在林地邊緣的沼澤、草原也能適應。在我國,虎有4個亞種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西南部;華南虎,我國特有亞種,因此又被稱為中國虎,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經過20世紀50-60年代驚天地泣鬼神的打虎運動以後,基本等同滅絕;東北虎,吉林省琿春縣。 虎基本上是奉行單身主義的夜行動物,不過在有些遠離人類的保護區里,這些傢伙們白天也出來溜達。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時在白天也得出動四處捕食。它們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據說它們連昆蟲和漿果也吃,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飢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甚至殺人(吃人的虎經常是那些老弱病殘,無法對付健康動物的可憐傢伙,而這種慘劇通常只有在人類進入虎的領地後才會發生),因此遭到某些人類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們也會把剩下的藏起來,通常是距離水源不遠的地方,等過幾天再來吃。 盡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獲。虎利用在樹幹上抓撓以及噴灑排泄物來劃分自己的領地范圍,一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一隻母虎,不過母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佔便宜。面對無恥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殺無赦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母虎一般沒這么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蔭躲著。由於游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游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S 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不過它們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間四處尋找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時候女士可能有好幾個傾慕者追求呢,當然,只有比武獲勝的一方才能贏得美人的愛情。母虎的孕期大約有93-112天,每次通常產下2-3個寶貝,最多可能會生下7個!寶寶們通常在6-14天後睜眼,20天左右學會走路,5-6個月斷奶,長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和媽媽一起狩獵了。雖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們通常還會和媽媽待著,直到2歲左右。東北虎可能成長的比較慢,甚至有年輕的孩子在媽媽身邊待四年的記錄。一般當媽媽有了另一群寶寶的時候,這些大孩子就會離開母親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傢伙可能仍然賴著就是不肯走。年輕的母虎一般在36-48個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個月。圈養記錄中,壽命最長的虎活了26年。 虎在近代是極為倒霉的,人們貪圖虎骨虎皮等製品,又因為它們捕食家畜而惡毒地憎恨它們(吃人虎只是極少數)。在過去,人類沒多少「改變」自然的能力,特別是沒有多少火力強勁的殺傷性武器,所以,虎,以及全球其他七七八八的動物還算生活的安生。到了近代,當人類自封為自然的主人,一切就都改觀了…… 以下是5種倖存亞種數量的簡單介紹: 華南虎(或所謂的『中國』虎):1950年前後在野外大約還有4000隻,由於被我國認為是危害人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惡霸動物,因此在1950-60年代人民群眾在號召之下對它們瘋狂捕殺,男女老幼皆不放過(估計還讓個別人狠狠致富了一把)。捕殺行動堪稱成績斐然,因為自1990年起在野外就再也沒見過華南虎的活體了(基本可算野外滅絕)。加上目前在南非野化留學的三隻,如今中國還剩72隻圈養華南虎,而它們都是過去6隻野生華南虎的後代。由於近親繁殖嚴重,圈養華南虎已嚴重退化,能否在放歸後生存很難預料,何況連合適的棲息地恐怕都難以保證。因此,基本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所有的中國虎將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它們將成為自然界的另一個傳說。 阿穆爾虎 別名:西伯利亞虎、滿洲虎、 東北虎 科: 貓科 學名: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英文名: Siberican Tiger 東北虎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平均體長為1.8―2.8米,尾長0.9米,體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記錄體重超過300千克。分布於中國的東北地區,國外見於西伯利亞。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 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動物, 偶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 野生的東北虎幼仔要和母親一起生活2―3年,學會捕獵本領, 然後才獨立生活。繁殖期冬季,孕期98―110天,每產2―4仔,3―4歲性成熟,壽命20―25年。 野生東北虎現存數量只有400多隻,大部分分布在俄羅斯,在我國的數量不足20隻,朝鮮半島已經再沒有東北虎的蹤跡。 中國Ⅰ級保護動物並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印支虎:生活在東南亞以及我國部分地區。由於有數條國境線穿越印支虎生活的深山老林,致使出入印支虎的棲息地相對比較困難,這倒保護了它們的存在。據推測,野外可能還有1,180-1,790隻印支虎生存。 孟加拉虎(印度虎):它們的數量是剩下的5個亞種當中最多的。印度政府在保護印度虎上的高瞻遠矚以及卓越努力都很值得敬佩。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就制訂了印度虎保護計劃,為此他們建立了幾十個自然保護區,並付諸實施。如今野生印度虎大約有3,500-4,000隻左右,約佔全球虎數量的一半。現在對印度虎危害最大的就是偷獵者。 (Cattleya:根據2006年的最新消息,這個數字已經有了驚人下降,有消息稱,目前孟加拉虎可能已不足1500隻。造成這種惡果的仍然是偷獵,而驅使偷獵行為不斷發生甚至升級的,就是來自我們東亞各國對虎製品的貪婪需求。在這里,請讓我們一起呼籲,抵制虎製品,從自身做起……於2006.05.23) 蘇門答臘虎:生活在印尼蘇門達臘島,目前數量可能有400-500隻。 因為商業利益瘋狂偷獵、持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目前是威脅虎生存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們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為我們人類的一些荒謬的舉動白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虎的未來掌握在人的手中,我們是繼續保持短視和貪婪而選擇讓它們滅亡,抑或摒棄無知,盡力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要知道,作為生態圈的一份子,保護動物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身,對自然的破壞和對物種的滅絕,如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人類能承受的起這樣的代價么…… IUCN紅皮書:東北虎、華南虎、蘇門達臘虎被列入嚴重瀕危名單;其他兩個亞種被列為瀕危名單。CITES:所有亞種列入附錄I。 分布 全世界的老虎有八個亞種。老虎的分布向四方的森林地帶遷徙,幾乎整個亞洲地帶的森林中都有它的足跡。有向北擴展的西伯利亞虎;向西延伸的西亞虎;向南遷徙的東南虎,也有向西南擴展的孟加拉虎,更有一些跨海至蘇門答臘、爪哇、巴里等島嶼上,而形成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里虎。
㈣ 老虎的外形是什麼怎麼活動食物,生活地域,生存情況是什麼怎樣保護
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在20世紀,地球上原本還生活著8個虎亞種,但在人類的勤奮捕殺之下,有三個亞種相繼滅絕,另幾個亞種陷入瀕危,其中我國特有的華南虎恐怕已在野外滅絕了。
虎的身型巨大,體長約119-290cm,亞種當中體型以東北虎(P.t.altaica)為最,而蘇門答臘虎(P.t.sumatrae)體型則最小。虎的體毛顏色有淺黃、桔紅色不等。它們巨大的身體上覆蓋著黑色或深棕色的橫向條紋,條紋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個部位的毛底色很淺,一般為乳白色。生活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北部的東北虎在幾個亞種當中體毛最長,那是為了抵擋北地的嚴寒。一般來說,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會比夏天長,體毛顏色和花紋也會比較淺。虎的頭骨滾圓,臉頰四周環繞著一圈較長的頰毛,這使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雄性虎的頰毛一般比雌性長,特別是蘇門達臘虎。虎的鼻骨比較長,鼻頭一般是粉色的,有時還帶有黑點。它們的耳朵很短,形狀如半圓,耳背是黑色的,中間也有個明顯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強壯有力,前肢比後肢更為強健。它們的尾巴又粗又長,並有黑色環紋環繞,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原本有8個亞種,目前已被人類滅掉3個: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島,1940年代滅絕;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島,1980年代滅絕;
P.t.virgata:裏海虎,裏海地區,1970 年代滅絕。
剩下的5種虎分布在印度、東南亞、我國以及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總的來說虎是林棲動物,只要不遠離水源,它們在林地邊緣的沼澤、草原也能適應。在我國,虎有4個亞種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西南部;華南虎,我國特有亞種,因此又被稱為中國虎,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經過20世紀50-60年代驚天地泣鬼神的打虎運動以後,基本等同滅絕;東北虎,吉林省琿春縣。
虎基本上是奉行單身主義的夜行動物,不過在有些遠離人類的保護區里,這些傢伙們白天也出來溜達。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時在白天也得出動四處捕食。它們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據說它們連昆蟲和漿果也吃,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飢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甚至殺人(吃人的虎經常是那些老弱病殘,無法對付健康動物的可憐傢伙,而這種慘劇通常只有在人類進入虎的領地後才會發生),因此遭到某些人類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們也會把剩下的藏起來,通常是距離水源不遠的地方,等過幾天再來吃。
盡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獲。虎利用在樹幹上抓撓以及噴灑排泄物來劃分自己的領地范圍,一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一隻母虎,不過母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佔便宜。面對無恥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殺無赦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母虎一般沒這么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蔭躲著。由於游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游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S
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不過它們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間四處尋找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時候女士可能有好幾個傾慕者追求呢,當然,只有比武獲勝的一方才能贏得美人的愛情。母虎的孕期大約有93-112天,每次通常產下2-3個寶貝,最多可能會生下7個!寶寶們通常在6-14天後睜眼,20天左右學會走路,5-6個月斷奶,長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和媽媽一起狩獵了。雖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們通常還會和媽媽待著,直到2歲左右。東北虎可能成長的比較慢,甚至有年輕的孩子在媽媽身邊待四年的記錄。一般當媽媽有了另一群寶寶的時候,這些大孩子就會離開母親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傢伙可能仍然賴著就是不肯走。年輕的母虎一般在36-48個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個月。圈養記錄中,壽命最長的虎活了26年。
虎在近代是極為倒霉的,人們貪圖虎骨虎皮等製品,又因為它們捕食家畜而惡毒地憎恨它們(吃人虎只是極少數)。在過去,人類沒多少「改變」自然的能力,特別是沒有多少火力強勁的殺傷性武器,所以,虎,以及全球其他七七八八的動物還算生活的安生。到了近代,當人類自封為自然的主人,一切就都改觀了…… 以下是5種倖存亞種數量的簡單介紹:
華南虎(或所謂的『中國』虎):1950年前後在野外大約還有4000隻,由於被我國認為是危害人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惡霸動物,因此在1950-60年代人民群眾在號召之下對它們瘋狂捕殺,男女老幼皆不放過(估計還讓個別人狠狠致富了一把)。捕殺行動堪稱成績斐然,因為自1990年起在野外就再也沒見過華南虎的活體了(基本可算野外滅絕)。加上目前在南非野化留學的三隻,如今中國還剩72隻圈養華南虎,而它們都是過去6隻野生華南虎的後代。由於近親繁殖嚴重,圈養華南虎已嚴重退化,能否在放歸後生存很難預料,何況連合適的棲息地恐怕都難以保證。因此,基本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所有的中國虎將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它們將成為自然界的另一個傳說。
阿穆爾虎
別名:西伯利亞虎、滿洲虎、
東北虎
科: 貓科
學名: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英文名: Siberican Tiger
東北虎是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平均體長為1.8―2.8米,尾長0.9米,體重227―272千克,最大的記錄體重超過300千克。分布於中國的東北地區,國外見於西伯利亞。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為, 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捕食大中型哺乳動物, 偶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
野生的東北虎幼仔要和母親一起生活2―3年,學會捕獵本領, 然後才獨立生活。繁殖期冬季,孕期98―110天,每產2―4仔,3―4歲性成熟,壽命20―25年。
野生東北虎現存數量只有400多隻,大部分分布在俄羅斯,在我國的數量不足20隻,朝鮮半島已經再沒有東北虎的蹤跡。
中國Ⅰ級保護動物並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印支虎:生活在東南亞以及我國部分地區。由於有數條國境線穿越印支虎生活的深山老林,致使出入印支虎的棲息地相對比較困難,這倒保護了它們的存在。據推測,野外可能還有1,180-1,790隻印支虎生存。
孟加拉虎(印度虎):它們的數量是剩下的5個亞種當中最多的。印度政府在保護印度虎上的高瞻遠矚以及卓越努力都很值得敬佩。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就制訂了印度虎保護計劃,為此他們建立了幾十個自然保護區,並付諸實施。如今野生印度虎大約有3,500-4,000隻左右,約佔全球虎數量的一半。現在對印度虎危害最大的就是偷獵者。
(Cattleya:根據2006年的最新消息,這個數字已經有了驚人下降,有消息稱,目前孟加拉虎可能已不足1500隻。造成這種惡果的仍然是偷獵,而驅使偷獵行為不斷發生甚至升級的,就是來自我們東亞各國對虎製品的貪婪需求。在這里,請讓我們一起呼籲,抵制虎製品,從自身做起…… 於2006.05.23)
蘇門答臘虎:生活在印尼蘇門達臘島,目前數量可能有400-500隻。
因為商業利益瘋狂偷獵、持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目前是威脅虎生存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們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為我們人類的一些荒謬的舉動白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虎的未來掌握在人的手中,我們是繼續保持短視和貪婪而選擇讓它們滅亡,抑或摒棄無知,盡力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要知道,作為生態圈的一份子,保護動物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身,對自然的破壞和對物種的滅絕,如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人類能承受的起這樣的代價么……
IUCN紅皮書:東北虎、華南虎、蘇門達臘虎被列入嚴重瀕危名單;其他兩個亞種被列為瀕危名單。CITES:所有亞種列入附錄I。
---
分布
全世界的老虎有八個亞種。老虎的分布向四方的森林地帶遷徙,幾乎整個亞洲地帶的
森林中都有它的足跡。有向北擴展的西伯利亞虎;向西延伸的西亞虎;向南遷徙的東
南虎,也有向西南擴展的孟加拉虎,更有一些跨海至蘇門答臘、爪哇、巴里等島嶼上
,而形成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里虎。
老虎的攻擊方法
老虎遇到獵物時會伏低,並且尋找掩護,慢慢潛近,等到獵物走近攻擊距離內,就突
然的躍出,攻擊背部,這是為了避免遭到獵物反抗所傷到。老虎會先用爪子抓穿獵物
的背部並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銳利的犬齒緊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斷
頸椎,直到獵物死亡才鬆口。這種攻擊方式也是貓科動物最典型的攻擊方法。
食量
成年的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約吃下3500公斤的獵物。
習性
1. 愛水並且也擅於游泳。 2. 晝伏夜出。 3. 只要在植物濃密也有水的地方便可居住。
4. 喜歡以四處灑尿、抓磨樹干、排糞來劃清界線。
---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崑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卧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鬥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里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於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鬥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匯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丑惡品質;"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一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於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日。由於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來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於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據估計,目前地球上生存著的虎不會超過5000~7500隻,其數量在本世紀內已下降了95%。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的話,虎——這種與人類共存多年的珍貴動物,恐怕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只能在動物園或者馬戲演出中才能觀賞到它的雄姿了。
人類有關虎的文化淵遠流長。在阿穆爾河畔,蘇聯考古學家曾發現了具有6000年歷史的虎雕,並證明當時的人類曾將它視為崇拜的偶像。在印度神話中,女神德伽總是騎著一隻虎。中國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也將虎的造形看作是驅邪避妖、長生不老的吉祥物。
如果說現代的亞洲文化已不再將虎推崇為至尊,那麼將虎視為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葯的人卻大有人在。傳統醫學幾乎將虎體的每一部分都視為具有珍貴的醫葯價值。人們認為,服用虎骨可以醫治風濕症並使人長壽,虎須可增強體力,而用虎鞭浸泡的飲料則可以提高人的性功能。
在亞洲,隨著國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已經能夠承受得起服用虎葯所需要支付的高額費用。然而隨著虎的來源逐漸減少,虎的價格日趨升高,使虎的偷獵也更具有誘惑力。一些人為了大發其財,不惜鋌而走險,對虎採取種種手段,瘋狂殘酷地進行捕殺。
來自黑市的誘惑力如此巨大,以致任何力量——包括公眾輿論、政治壓力甚至警方的干涉,似乎都無法挽救已瀕於滅絕的虎,巴厘島曾經聚集著大量的虎,它們在此生存,繁衍了許多年,但由於本世紀以來,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以及棲息地的嚴重減少,再加上人類的捕殺,使得這個地方的虎早在40多年前就徹底滅絕了。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作為擁有目前世界上虎的總數一半以上的印度,政府已提出了一系列保護措施。盡管如此,在過去的5年中,全國21個自然保護區里,虎的數量還是下降了20%。在1989~1992年那場舉世聞名的大規模捕殺中,僅在印度的一家自然公園里就有20隻以上的虎被偷獵者捕殺。盡管這個公園中有60多名保安人員晝夜巡邏,也是無濟於事的。
僅僅幾年以前,印度還被人們普遍地認為是保護虎取得成功的典範。在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於虎的瘋狂捕獵以及對於森林資源的無情毀壞以後,引起很多物種瀕於滅絕的嚴重問題,印度政府於1973年提出了保護虎的措施。
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對此十分重視,親自主持制定了虎的保護規劃,發布了虎保護條例,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規模巨大、防範嚴密的保護網。到1980年,虎的數量似乎有增無減。因此,一名這項規劃的主要負責人曾宣稱:「在印度,虎決不會有滅絕的危險。」
然而在一些虎保護區內,人們盲目樂觀,忽視了種種潛在的危險和信號。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人們越來越多地侵佔著虎的棲息地,可是卻沒有任何法規對此進行干涉。許多種為數不多的珍貴野生動物,始終是在一些有關人員的想像中無憂無慮地生存、繁衍著。最明顯的例子是,人們對日益火爆的販賣黑市,沒能予以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在黑市上,虎的交易始終存在著。但是在1980年左右,這種交易對於虎的滅絕,似乎還夠不上明顯的威脅。然而在80年代末,隨著虎骨儲備量的耗竭,人們開始意識到捕殺虎將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印度有關部門於1986年首次逮捕了一名偷獵虎的罪犯,當場從他身上繳獲一大袋子虎骨,並據此線索,在一家自然公園中挖掘出了一具虎屍,但幾乎所有的虎骨都盪然無存。從此,來自全國的有關販賣虎骨的報告接連不斷。
針對日益猖獗的犯罪活動,1993年8月起,印度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的突擊圍剿行動。其中一次,摧毀了一個位於新德里的大型捕獵、販賣團伙,收繳了616磅虎骨(相當於20隻虎的骨頭總量)和8張虎皮。
在這次行動中還發現,有不少家庭竟然以非法捕獵、販賣野生動物為生。在那裡,很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剝去皮毛,其有價值的臟器部分經過乾燥後被包裝起來,其骨頭經過清洗和漂白等處理後也被封存起來,然後伺機販賣。一張虎皮,在黑市上至少可以賣到1.5萬美金,經常有一些腰纏萬貫的阿拉伯商人前來收購,然後再通過多種途徑走私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據印度有關官員透露,偷獵猖獗的時候,僅在4個月之中,就有90多隻虎被捕殺。這位長期從事虎的保護工作的官員十分痛惜地說道:「為保護虎的生存,我曾經付出了極大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現在看來,我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
目前,國際上保護虎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並陸續成立了很多有關組織,負責保護野生虎的生存和對非法捕獵的監督。盡管來自國際上的巨大壓力,使得虎的捕殺、販賣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虎的生存問題依然處於困境之中。因為隨著世界人口的激增以及人類活動范圍的加大,使得本來就已經很狹小的虎的棲息地變得越來越小,可用來充飢的食物也寥寥無幾。一位專家說道:「對於虎的生存來說,人類的捕獵是一種威脅,但是人口的增長也是一種慢性的威脅。」
人類與虎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應該說,直至今日,地球的生存環境依然適宜於虎,虎也在不斷調節自己,以便更適宜於這個生存環境。但是虎的生存最終將會與人類發生沖突,而事實證明,人類是大自然中更強有力的殺手。
如果是由於我們人類的原因使虎滅絕於世,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一點呢?一位專家這樣說道:「我們人類能夠拯救什麼呢?我們能夠拯救自己嗎?」
不管如何,我們還是應該行動起來,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大自然,保護每一隻虎和每一隻珍貴的野生動物,因為這也是為了我們人類自己。
㈤ 怎麼區分印尼虎和泰北虎
印尼虎魚:
紋路:印尼虎魚間數分布較特殊,大致上分為七間與八間,即三紋與四紋兩種,某些特殊個體為雙面虎(一面七間,一面八間)。成年的印尼虎體長一般可以達到40cm。首先介紹七間印尼虎,其紋路分布與黃黑比例與粗紋泰國虎類似,但若以粗紋泰國虎之紋路分布為基準來看,粗紋泰國虎之倒數第三間(即是半間)不會直貫尾柄,七間印尼虎之倒數第三間是直貫尾柄,造成第七間之出現,至於八間印尼虎,其黃黑比例約為1:1,但是其黑紋相較於粗紋泰國虎、日行虎以及七間印尼虎三種虎之黑紋來得細;又比細紋泰國虎粗,但紋路分布與上述四種虎魚不同,故較能一眼辨識出。一般水族館常會將七間的印尼虎當作是日行虎或粗紋泰國虎販賣,各位魚友在挑選虎魚時可要多多注意這點,以免沒買到心目中的虎魚,還多花不必要的銀兩。
印尼虎的挑選:無論三紋或者四紋都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對稱包肚;第二:寬紋;第三:無雜紋或暗紋(練手虎除外);第四:寬身,就是指看上出不是瘦長即可;第五:無掉嘴,鼻孔與嘴中間部分無異常;第六:如小虎體黑需仔細查查看雜紋暗紋,黑紗可消失。
㈥ 泰國虎 泰北虎和印尼 怎麼區分
泰北虎是細三文,印尼虎一般是四文或一邊三文一邊四文,不是絕對准確,是相對的.
印尼虎尾巴是一整條黑紋,泰北虎是半條。
印尼虎
泰北虎
印尼虎魚的基本體色是白色有黑色條紋的色彩。成年以後,白色會逐漸變成黃色。形成老虎一樣的花紋。是一種頗受歡迎的觀賞魚。
泰北虎分布地於湄公河,
體長30cm,
其棲息地與正宗泰國虎相同,生活在湄公河流域,外形和紋路與泰虎十分相近。
㈦ 虎皮魚養了幾天身上的黑紋顏色變淺了是怎麼回事
這位朋友說得,變淺?如果它們可以吃東西那就沒事.
變淺的情況很多種的.
1,是病的原因.白血病就是這樣.如果混得這種病沒得治.
2,每逢5-7月份,是虎皮魚的繁殖期.
雄魚追求雌魚,顏色變會變化的.
要麼就是吃的食物消化不良.如果朋友你是用水族箱養殖它們.建議把水溫提高到28-32度試試看.~祝你好運~
㈧ 印尼虎花紋為什麼會變的很淺淡
受狀態環境影響,虎魚就是這樣,體色會常變,要麼很亮看不到紋幾乎,要麼很深,就是傳說中的挖煤
㈨ 泰國虎魚和印尼虎魚的區別
泰國虎魚:
1、體型:多數的泰虎體型比較寬厚,在水族箱中體長可達60厘米左右。多數是「V」字尾紋的,只有少數的泰虎身體修長多數是「CT尾紋」的,還有「H」尾的,實際上本人覺得體型可以是辨別雌雄的依據之一,其辨別雌雄的方法還有好多,比如鰓蓋,體色,肛門等,即使辨別出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的,在水族箱基本不可能繁殖成功的。
2、身體紋路:身體紋路有三紋和四紋的,常見的以三紋的為主,腮蓋後面的紋路多數是「S」形的,中紋鐮刀狀直接指向肛門後端,第三道紋路基本是直線狀的,中紋和第三道紋路基本是保持平行,多數是中紋寬於第3紋。尾紋有三道的(號稱印尼尾)、有兩道半的(V字尾和CT尾),很多初養虎者都以尾紋來區別印尼和泰虎的標準是錯誤的。
3、體色:由於泰虎生活的地域不同而有紅皮虎和黃皮虎之分,大多數的泰虎的體色比較穩定很少變黑,只有在和其他魚打鬥時顏色會變的很灰暗,紋路會變的和膚色相當。
4、鰭、尾柄:30厘米以上泰國虎的鰭和尾柄是濃黑的並有好多斑點,虎越大越老鰭和尾柄越濃黑斑點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