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刺參和海參有哪些區別 刺參和海參在形體上有什麼區別
海參作為口感非常好的一種海產品還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嘗試的,不過對於一些海鮮過敏的人就盡量不要去嘗試了。作為營養非常豐富的一種海產品,海參味道極好,不過在吃之前也要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吃海參,如果不適合,也不能勉強自己。
2. 海參刺參有什麼區別不是一樣東西嗎
海參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且富含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常量和微量元素。
海參體內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甘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遠遠高於其它氨基酸。另外,刺參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明顯高於其它海參。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物質基礎,具有極高的營養和葯用價值。
海參體內含有VA、VB1、VB2、VB6、VD、VE和VK7種維生素。維生素在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為人體生長和代謝所必需。
海參必需脂肪酸種類齊全,如亞油酸、亞麻酸、EPA、DHA等。其中刺參的必需脂肪酸含量明顯高於其它海參。必需脂肪酸對於增強人體免疫以及人腦的機能具有重要作用。
海參體內富含人體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中鐵、鋅含量明顯高於其它元素。
海參多糖
海參多糖是海參體壁的重要功能成分,其含量最高可占干海參總有機物的31%。海參的多糖含量及組成等是衡量海參營養價值的重要化學指標。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海參多糖有多種葯理活性,包括抗腫瘤、免疫調節、抗凝血與抗血栓形成、降血脂等作用。海參體壁的多糖主要分為海參硫酸軟骨素、海參岩藻聚糖硫酸酯兩大類。
海參皂苷
海參皂苷為海參所特有的一類三萜皂苷,是海參的主要次生代謝產物,也是其進行防禦的化學物質基礎。現代葯理活性研究表明海參皂苷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菌、抗癌等多種生物活性。
腦苷脂
腦苷脂亦稱為醯基鞘氨醇己糖苷,是一類廣泛存在於菌類、植物類、動物類及海洋生物組織細胞膜中的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腦苷脂屬鞘脂類的一種,由神經醯胺、糖基兩部分組成。近年來海參中已報道的腦苷脂類化合物僅10多種,發現其具有預防脂肪肝、抗腫瘤等生物活性。
神經節苷脂
神經節苷脂是棘皮動物體內一種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其分子中含有一個或多個唾液酸。神經節苷脂與許多生物學過程相關,並且在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幾百年前,我國人民就認為海參不僅是一種佳餚,而且還是一種滋補保健品:海參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味甘咸,補腎經,益精髓,消痰延,攝小便,壯陽療痿,殺瘡蟲」。現代葯理研究表明,海參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調節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種葯理作用。
刺參只是海參中的一種,海參是一個比較大的分類,很多沒有刺的叫做海茄子的,其實也屬於海參。
3. 海參和刺參的營養價值有什麼區別
一、刺參和海參的區別是什麼
1.生長環境:
刺參:刺參生長於深海區域,沒有污染,由於天然的環境的因素,受潮汐影響沒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為食,純天然生長,生長周期長使其所蘊涵的營養極其豐富,捕撈具有一定的季節性。
海參:這就不一定了,海參的生長環境不僅僅包含海域,還有養殖戶的水池子啊,甚至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戶為防治病蟲害在水池內加入抗生素,為促進海參快速生長在飼料中添加生長激素等,導致成年海參體內葯物殘留,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老老饕"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2.生長年限:
刺參:刺參一般生長4到5年以上才達到捕撈標准,時間越久營養沉積越多,滋補價值越大。
海參:養殖海參溫度適宜餌料豐富,生長速度快,一般是一年則可生長到合格的個頭被售賣。營養價值不高,相比於野生海參來說那可就差的遠了。
3.口感區別:
刺參:刺參非常耐煮,即使煮的時間稍長一點,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煮制後的海參參體有彈性,刺透亮,肉質筋道,有咬頭,口感好。
海參:養殖刺參不耐煮,煮的時間稍長就發饢,肉質缺乏韌性,口感不好,相較於野生海參來說那可就差的不止是一點半點。
4.形態區別:
刺參:刺參是紡錘形的,兩頭尖中間粗,短粗胖,看起來很結實。
海參:養殖海參長得細長,缺乏韌勁。
當然刺參與普通的海參差別真的很大,在選購的時候建議大家選擇刺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野生海參。
1.底足:野生海刺參一般生長在水深20左右的海域,通過底足行動來尋找食物,所以底足長得短而粗壯;而圈養的海參因為長期使用養殖人員投放的餌料不需要移動,且生活在水區域,底足的行動作用下降,吸附力差,變得細長。
2.沙嘴:野生海參的沙嘴大而堅硬。肉質:野生海參因為生長水域深(15到20米),水溫低,日照少,生長慢,肉質厚實有彈性,筋寬厚飽滿,沉積的營養物質豐富;而圈養的海參生長的快,肉質松軟不緊實(這一點很像三個月出欄的生豬)。
3.形態:野生海參是紡錘形的,兩頭尖中間粗,短粗胖,看起來很結實;而圈養的海參長得細長,缺乏韌勁。
4.背刺:野生海參背部和兩側的刺都是一樣粗壯的,而圈養海參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背部和兩側的刺粗細長短可能不一樣,而且刺長的細長顯得沒有力量的感覺。
二、刺參和海參的營養價值差異
海參作為一種稀有物種,自古以來就有百補之首的美譽,但是這多是限於北方所產的刺參,因為我國海參有140多種,其中可食用的就佔20種,絕大多數海參屬於菜用。
根據海參背面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刺參類」和「光參類」兩大類,其中「刺參類」主要是刺參科的種類,「光參類」主要是海參科、瓜參科和芋參科的種類。刺參產於我國北方黃海、渤海一帶,山東、遼寧是刺參主產區,古代稱為遼參,現代多稱刺參,因刺參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是所有海參中最高的,價格也是最昂貴的,現在市面上所說具有保健滋補功效的多是指刺參。
刺參體形大小、顏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隨生活環境而異,喜棲海藻豐富的細沙海底和岩礁底,夏季水溫高時進行夏眠,再生能力很強,損傷或被切割後都能再生。刺參分布於我國的山東、遼寧和河北沿海,主產於威海、煙台、大連、長山島等,捕撈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撈量最大,7-9月是刺參夏眠季節。刺參體壁厚而軟糯,是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被譽為「參中之冠」。
刺參可以說食用價值比較好,全國最好的刺參還要數煙台地區,皮厚,刺尖,色深的較好。不過近年來多是養殖的,幾乎沒有天然海參。
4. 刺參和海參什麼區別
1、底足不同
刺參一般生長在水深20左右的海域,通過底足行動來尋找食物,所以底足長得短而粗壯。海參養殖海參因長期使用養殖人員投放的餌料不需要移動且生活在淺水區域,底足的行動作用下降,吸附力差,變得細長。
2、沙嘴不同
刺參的沙嘴大而堅硬。肉質上,野生海參因為生長水域深(15到20米),水溫低,日照少,生長慢,肉質厚實有彈性,筋寬厚飽滿,沉積的營養物質豐富。海參養殖海參生長的快,肉質松軟不緊實。
3、形態不同
刺參是紡錘形的,兩頭尖中間粗,短粗胖,看起來很結實。海參養殖海參長得細長,缺乏韌勁。
4、背刺不同
刺參背部和兩側的刺都是一樣粗壯的。海參養殖海參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背部和兩側的刺粗細長短可能不一樣,而且刺長的細長顯得沒有力量的感覺。
(4)印尼海參和刺參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分辨養殖與野生海參
1、看刺
刺粗壯而挺拔的是野生海參(刺參),野生海參要3年以後才能長成,而只有達到3年以上的海參才會有粗壯的刺。
2、聞味
野生海參聞起來有股鮮美的味道,劣質的養殖海參則有股怪味、腥味。如果聞著海參有葯品的味道,那就更不能買了,裡面可能摻有添加劑。
5. 海參和刺參的營養區別
刺參是海參的一種,刺參也就是野生的海參,通常所說的海參指的是圈養海參,也叫養殖海參,它們的生長環境是不同的,刺參生長於深海區域沒有污染,由於天然的環境的影響,受朝夕影響,沒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和海底的微生物為食,純天然生長,生長周期長,蘊含的營養極其豐富,所以刺參肉質肥厚,口感韌度好,體內積存的活性物質多,營養價值高。
而養殖海參,水位很淺,光照充足,生長很快,營養的積累低,在養殖過程當中,為了防治蜱蟲害,還會加入一些抗生素,為了促進快速生長,可能會添加生長激素,所以營養價值是低於刺參的。
另外形體也不同,底足,刺參一般生長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域,通過底足行路來尋找食物,所以底足長的短而粗壯,而海參底足的行動能力下降,吸附力差,變得細長,刺參的沙嘴大而堅硬,肉質上,刺參因為生長海域水溫低,日照少,肉質厚實有彈性,沉積的營養物質豐富,而海參的生長快肉質松軟不緊實,四十老是紡錘形的兩頭接中間粗短醋胖看起來結實而圈養的海參呢,長的細長缺乏韌勁,而且彼此也不一樣,背部和兩側兩側的刺那都是粗壯的,海鮮的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背部和兩側的,是的粗細長短可能不一樣,細長的顯得沒有力量口感的當然也是不同的,這些哪有角頭口感好海鮮生長快,肉質松軟,不緊實,刺參是紡錘形,兩頭尖,中間粗,短粗胖,看起來結實,而圈養的海參長得細長,缺乏韌勁。而且壁刺也不一樣,刺參背部和兩側的刺長得粗壯,而海參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背部和兩側的刺可能長短不一樣,細長的,顯得沒有力量。口感也是不同的,刺參有嚼頭,口感好,而海參不耐煮,缺乏韌性。
6. 刺參和海參的區別是哪裡的
刺參和海參的區別如下:
生長環境。
1、刺參:刺參生長於深海區域,沒有污染,由於天然的環境的因素,受潮汐影響沒有固定的食物,多以海藻及海底微生物為食,純天然生長,生長周期長使其所蘊涵的營養極其豐富,捕撈具有一定的季節性。
2、海參:養殖海參生長很快,營養積累低,而且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戶為防治病蟲害在水池內加入抗生素,為促進海參快速生長在飼料中添加生長激素等,導致成年海參體內葯物殘留,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
底足區別。
1、刺參:刺參一般生長在水深20左右的海域,通過底足行動來尋找食物,所以底足長得短而粗壯。
2、海參:養殖海參因長期使用養殖人員投放的餌料不需要移動且生活在淺水區域,底足的行動作用下降,吸附力差,變得細長。
沙嘴區別。
1、刺參:刺參的沙嘴大而堅硬。肉質上,野生海參因為生長水域深(15到20米),水溫低,日照少,生長慢,肉質厚實有彈性,筋寬厚飽滿,沉積的營養物質豐富。
2、海參:養殖海參生長的快,肉質松軟不緊實。
7. 刺參和海參的區別
刺參指的是野生海參,只有野生海參才能被稱為刺參。
海參的種類有,梅花參,綠刺參,花刺參,黑海參,黑乳參。
1,梅花參
梅花參(學名:Thelenota ananas):刺參科。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梅花參」。
2,綠刺參
綠刺參,Stichopus chloronotus(Brandt, 1835),刺參科刺參屬的一種海參。體呈四方柱形。一般體長30厘米。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
3,花刺參
花刺參(學名:Stichopus variegatus)為刺參科刺參屬的動物,俗名方參、黃肉。分布於西從馬達加斯加、桑給巴爾、紅海起、向東到加羅林群島、北到日本、南到澳大利亞、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
4,黑海參
黑海參,Halodeima atra(Jaeger, 1833),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中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南部沿岸出產很多,體長20~30厘米。
5,黑乳參
黑乳參,是海參的一種,屬於海參綱類檐手目海參科,又叫做烏圓參、開烏參、烏參、大烏參等,形態體寬而厚,兩端鈍圓,體長250~300 nlm。
8. 印尼海參跟國內的海參有什麼區別
印尼海參與國產海參的營養價值都差不多, 國內的人工養殖的比較多,印尼的海參基本野生的,不含任何添加劑。一般都是出口日本.美國.新加坡.法國等地。
1、由於印尼當地人很少食用,銷量不多,價格也就較疲軟。
2、由於印尼的自然環境保護得非常好,因此海洋資源具有最少的污染。
3、由於野生的海參尚且捕撈不完,因此印尼市場上至今尚未有人工飼養的海參。
4、印尼野生海參的營養價值非日本中國這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人工飼養的海參所能比擬的。
(8)印尼海參和刺參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海參,屬海參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中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
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
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著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
9. 印尼野生海參和國產刺參哪個有何不同
印尼海參只是海參的一種,沒營養,最有營養的海參就是刺參,北海道,俄羅斯紅參,大連山東一帶的刺參是最有營養價值的
10. 刺參和海參有什麼不同
海參種類很多,刺參只是諸多海參種類的一種!!據資料記載,全世界約有1100多種海參,我國約有120多種,絕大多數海參不能食用。據統計,全世界有40種可食用海參。我國可食用海參佔一半,達20種。 根據海參背面是否有圓錐肉刺狀的疣足分為「刺參類」和「光參類」兩大類。其中「刺參類」主要是刺參科的種類,「光參類」主要是海參科、瓜參科和芋參科的種類。 1.刺參類:刺參科 刺參科包括仿刺參、梅花參、綠刺參和花刺參。 仿刺參又稱灰刺參、刺參、灰參、海鼠,也就是人們俗語中的刺參。它體長20-40厘米,體呈圓筒形,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稱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規則的3行縱帶,用於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於前端,偏於腹面,有楣狀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皮膚粘滑,肌肉發達,身體可延伸或捲曲。體形大小、顏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隨生活環境而異,喜棲水流緩穩、無淡水注入、海藻豐富的細沙海底和岩礁底,晝伏夜出;夏季水溫高時進行夏眠;環境不適時有排臟現象;再生能力很強,損傷或被切割後都能再生。刺參分布於我國的山東、遼寧和河北沿海,主產於威海、煙台、大連、長山島等,捕撈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撈量最大,7-9月是刺參夏眠季節。刺參體壁厚而軟糯,是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被譽為「參中之冠」。 梅花參又稱鳳梨參。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是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皮膚內的骨片很簡單,一種是微小、重疊和密集的顆粒體;另一種是纖細和分枝2-3次、不規則的X形體。生活時體色艷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它體大肉厚,品質佳,是中國南海的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 綠刺參又稱方柱參、方刺參;花刺參又稱黃肉參、白刺參、方參,它們都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參,產量較高,過於軟嫩。 2.光參類:海參科 海參科包括九種海參,是種類最多的一科: 圖紋白尼參又稱白瓜參、白乳參、二斑參等。它體形肥胖,前後兩端幾乎一樣寬,酷似冬瓜,生活時體色變化很大,底子為白色或淺黃色;背面略呈淺黃褐色,前後各有一塊赤褐色橫斑,故稱「二斑參」。它是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肉質厚嫩。 蛇目白尼參又稱虎魚、豹紋魚、斑魚等。它背面為深灰色,帶黃色蛇目狀斑紋,排列成不規則縱行,生活於熱帶珊瑚礁內有少數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處,肉質肥嫩。輻肛參又稱石參、黃瓜參等;白底輻肛參又稱靴參、赤瓜參等;烏皺輻肛參又稱烏參,這三種海參都是生活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海域的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質量較好,但產量較低。 另外,還有黑海參、玉足海參、黑乳參、糙海參,都是我國南海普通的食用海參,品質較次。 3.光參類:瓜參科 瓜參科包括方柱五角瓜參、裸五角瓜參、瘤五角瓜參三種,都因體壁較硬,故食用質量較差。 4.光參類:芋參科 芋參科包括海地瓜和海棒槌兩種: 海地瓜又稱茄參、海茄子,體形和顏色都很似番薯,因此這種海參被稱為「海地瓜」。體呈紡錘形,長一般4-12厘米。生活時體呈肉紅色,體壁很薄,半透明,干制後背部為棕黑色,腹部為淺棕色。品質較差,但價格較低,許多飯店用此做海參菜譜,借人們對海參不熟悉之故,提升菜品檔次,混淆視聽。 海棒槌又稱海老鼠,體表光滑,無管足或肉刺,生活時體呈灰褐色或黃褐色,體壁很薄,半透明,稍能透視其縱肌和內臟,食用價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