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爪哇省的歷史
東爪哇省歷史悠久,公元1293年至1478年間有過一個強大的王國—滿者伯夷(Majapahit),統一了目前印尼的大部分地區,甚至控制了周邊的一些國家。
1949年,即印尼擺脫日本殖民統治4年以後,荷蘭政府企圖重獲對印尼的統治,派軍隊攻打泗水,當地人民進行了英勇而頑強的抵抗,打敗了荷蘭軍隊。從那時起,泗水在印尼被稱作英雄之城。
東爪哇省位於爪哇島東部,陸地面積47,157.72 km2(占整個國土面積的2%),海域面積110,000 km2,氣候溫暖濕潤(24-34oC),旱季為5-9月,雨季為10-4月。東爪哇省下轄9個城市(kota),29個縣(kabupaten),人口36,535,527(2004年),主要民族是爪哇族、馬都拉族和華族,華人約有數十萬,有近百家華人社團。省內有朱安達(Juanda)國際機場和泗水(Tanjung Perak Port)、錦石(Gresik)、外南夢(Banyuwangi)、龐越(Probolinggo)等海港。省會為泗水市,中國總領館的所在地,印尼第二大城市。
B. 印尼一市不戴口罩罰坐靈車
是的。近日,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龐越市的政府新冠工作組想出了一個新招:讓這些違規不戴口罩的人坐在靈車內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車內還停放著新冠死者的棺材。
據印尼《雅加達郵報》報道,當地時間9月8日,在東爪哇省龐越市新冠工作組的要求下,來自該地馬龍市場的約50名賣家和顧客輪流進入靈車,以此作為他們不遵守規定佩戴口罩的懲罰。報道稱,不久之前,他們因未佩戴口罩被工作組抓了個現行。
特別工作組的安全及執法協調員烏加斯·伊爾萬托稱:「我們懲罰了馬龍市場的50名賣家和顧客,讓他們呆在靈車里。」報道提到,在進入靈車之前,工作人員給這些違規者發放了口罩。
(2)印尼龐越人口是多少擴展閱讀
違規者還有其他懲罰方式
伊爾萬托補充說,在靈車內,違規者被要求反省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工作人員也會提醒他們,新冠疫情是如何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
除了罰坐靈車,新冠工作組還設置了其他的懲罰方式。報道稱,伊爾萬托表示,「我們曾要求(違規)商販關店一周、沒收違規者的身份證三個月、要求他們中的一些人清理市場和下水道。」伊爾萬托還提到,工作組下周將檢查該地的其他34個市場,以確保居民遵守疫情期間相關規定。
C. 這幾天哪個老演員死了
今日(10月12日)上午,據影評人余泳微博透露,著名表演藝術家龐學勤於清晨在珠海與世長辭,享年86歲。他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代表作有《甲午風雲》、《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園街五號》等,曾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2005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2014年獲金雞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國家頒發的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勛章。
1929年,龐學勤出生於江蘇省阜東縣東坎鎮的農民家庭。15歲時投身革命,曾隨軍南下,挺進大別山,參加過淮海戰役。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蘇北軍區文工團演員,195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班學習,1954年到1956年間,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當演員。
龐學勤第一次登上銀幕,是1956年在林農導演的《邊寨烽火》一片中,扮演一位邊防軍指導員。1958年,他憑借導演朱文順的《古剎鍾聲》里,深入虎穴偵察敵情的保衛部偵察員王科長一角綻露頭角。而真正意義上的成名,是1959年《戰火中的青春》,他所飾演的排長雷振林曾點燃一大批熱血青年參軍入伍的決心。
此後,他還塑造了《兵臨城下》中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負責人李忠民,《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濤,《甲午風雲》的水手王國成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龐學勤常說,「任何天才演員也沒有導演對全戲的貫穿線理解得那麼清楚、明確;任何天才導演也沒有演員對他所扮演的角色想像得那麼具體、形象。」
龐學勤與妻子楊洸的愛情也是一段電影圈佳話。他們相識於中央電影藝術研究所藝術系演員班,在讀書時便開始相愛,後來一起分配到長影,於1958年步入結婚殿堂,後者曾憑借《冰上姐妹》、《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影片為觀眾熟知。
不幸的是,1959年,也就是龐學勤事業剛剛起步之時,同時拍攝三部電影的楊洸因工作壓力,被診斷為由「尖端勞損性眼疾」發展到「玻璃障體出血」,但龐學勤始終不離不棄,他說「命運既然結合在了一起,就應該一生一世」。1965年、1970年,他們的兩個兒子龐好、龐越相繼誕生,而楊洸也將事業重心放在劇團招考學員和教學,還參與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2004年6月15日,楊洸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於珠海逝世,享年72歲。
今日,龐學勤的兒子龐好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采訪中,龐好告訴記者,他在今天早上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我父親身體一直很好,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習慣也非常健康。我一直不能相信(父親去世)。」龐好表示,他將於明日(10月13日)從北京飛往珠海,「我會把我爸(骨灰)接回來,把他和我媽合葬在一起。」
龐好告訴記者,龐學勤在拍攝完《花園街五號》之後,就調到珠海負責統戰工作,在珠海已經工作了20多年。就在前兩天,父子兩人還通過電話,「我父親前兩天跟我通電話的時候還很好,思維很敏捷,我一直以為他活到九十歲沒有問題。他滿口雪白的牙齒都是自己的,身體很好。」龐好說,父親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遭一點罪。
在龐好看來,父親是一個對家庭非常有責任感的嚴父。「我媽媽之前眼睛不好,眼底大出血雙目失明,我父親不離不棄的照顧她,後來媽媽復明了但是沒有辦法再演戲,精神狀態一直不好,爸爸也一直在身邊照顧著媽媽,同時他還得照顧這個家,對爸爸的身體也有蠻大的影響。」
盡管身為中國第一代「星二代」,龐好回憶,父親對他從小的教育就非常嚴格,他直到上中學才知道父親是演員,「我其實到現在還怕他,早上聽到這個消息一直不能相信。」龐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王志文是同學,但是龐學勤起初並不贊成兒子也從事影視這一行,「我爸爸那個時候想讓我當兵,他覺得他做演員有命運的成分,做演員不一定是努力多少就能有多少回報,所以他不希望我做這一行。」
讓龐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對他淡泊名利的教育,在他考上電影學院入學的前一天,父親很嚴肅的叫他過去,「我爸爸特別嚴肅的跟我說,你就要進入演藝圈了,在這里你會看到鮮花和掌聲,但是你要很努力才可以,你首先要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後,龐好成為了一名導演,他說父親會在電視機前認真的看他每一部作品,「他有時候看了我拍的劇會跟我說,你這樣拍好那樣拍不好,這種場景要用電視劇的處理方式拍不要用電影的方式拍,會跟我講很多。我還會跟他爭論,說別人都說我拍得挺好的,我父親就會說,爸爸是不會騙你的。」
龐學勤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就是主演兒子執導的電影《追趕太陽的人》(1991年)。龐好說,父親演戲邏輯思維非常好,也喜歡跟人聊天,口才好,喜歡創作。而他最喜歡父親的作品還是《戰火中的青春》,「從角色創作上來說我最喜歡爸爸的《戰火中的青春》,如果是形象帥那還是《兵臨城下》。」 龐好說父親總愛說自己是一個兵,當兵、演兵、愛兵,兵的本色是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我爸爸經常跟我說演戲要體驗生活,他就是當兵的,他也演兵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