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尼國土面積很大,可為何首都雅加達和泗水這些大城市都在小小的爪哇島上
縱觀大多世界強國,國家人口多、國土面積廣、人均GDP高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從體量上來看,印度尼西亞顯然擁有成為世界強國的資本。
地區發展的嚴重不均衡,讓印尼的發展被嚴重阻礙。近些年來,印尼遷都的話題不斷,根據相關報道,總統佐科·維多多,已宣布將首都遷往加里曼丹省,什麼時候能徹底完成,這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❷ 印尼的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相當不錯吧,怎麼沒發展起來
如果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尼西亞完全是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接近3億、世界排名第4;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雖然只排世界第15位,但海洋領土面積令人艷羨:雖然這方面並無准確排名數據,但作為參照,中國這樣的一等世界大國,所主張的海洋領土也不過300萬平方公里(這還包括南海、東海、黃海等地區的爭議海域);而印尼的海洋面積卻是多達316.6萬平方千米——還不包括專屬經濟區。
有著如此豐厚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巨大的區位優勢,印尼就算比不上中美俄這樣的土豪,但與印度、巴西並肩,一個准大國的資格,應該還是比較穩當的。
但在現實中,印尼的國際地位卻與它紙面上的基本數據全不相符:經濟上,印尼2014年GDP總量剛剛過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6位。如今印尼號稱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中國是印尼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第二。東南亞最大經濟體。
政治上更是慘淡。在國際政治舞台中比不過中美俄也就罷了,連印度、巴西也都比它受人矚目的多;甚至就是東盟內部,印尼最多也就是仗著體量優勢,在開會爭吵時嗓門大些而已,完全無法駕馭局勢。
為什麼有著准一流的身子的印尼,始終只能在二流國家中徘徊?我們不妨從其地理上制約說起。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境由17508個島嶼組成,號稱「千島之國」。
在海洋文明時代,群島國家的一大好處,就是不愁沒海岸線和港口——這是發展外貿的最重要條件;但壞處也很明顯——地緣結構的完整性被破壞。
由於海洋的隔離作用,眾多島嶼之間的交通聯系會受到極大影響,反應在經濟層面,則是各板塊自成一體,經濟上的整合難度較大。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群島國家都如此,比如英國和日本就整合的很成功。
不過英國雖號稱群島,但大不列顛島本部面積已佔據國土面積的80%以上;日本本土雖分為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四大島嶼,但島嶼間的海峽都十分狹窄(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僅寬10公里左右,本州與九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最狹窄處甚至1公里不到)。這點子距離,即便是在農耕時代,其地緣阻斷作用都十分勉強;到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則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阻礙,隨便一座跨海大橋,便可將諸島連接在一起。
但印尼則不一樣。印尼國家地理結構呈帶狀分布,東西國土之間僅直線距離就長達5000餘公里;本部五大主島(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除東部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之間海域狹窄外,其餘諸島均散落於海上,彼此間距離均在數百公里,巴布亞島與最近的蘇拉威西島之間的距離則在1000公里以上。
過於遙遠的海上距離,極大的限制了各主島之間的交通往來,除了爪哇和蘇門答臘,可以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將二者用公路、鐵路連接到一起外;其餘各島之間,只能通過航空和海運方式交流。
航空雖則便捷,但費用高昂,只適合高價值貨物運輸;海運雖則量大且費用低廉。但速度過慢,且貨物上下船的裝卸程序復雜,不適合做小批量運輸。這一交通運輸的先天劣勢,決定了印尼很難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一個完整高效的內部經濟圈——你不可能指望加里曼丹的小配件商,能夠隨時滿足爪哇工廠多少不等的貨量需求。
而帶狀的國土分布,同樣也限制了其經濟實力的發揮。相對於相同面積的塊狀國土,印尼帶狀國土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地帶的距離過長,即便是在公路、鐵路相連接的情況下,從蘇門答臘西北部向爪哇運輸貨物距離也實在過長,導致了成本的拉高,各邊緣地區彼此間的溝通更是不便。至於其他主島,與爪哇核心區的溝通更是受到極大限制。
除了地緣上的支離破碎,印尼陸地的地緣結構也比較糟糕。除了核心主島爪哇外,其餘四島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亞島,其內陸幾乎全是高山雨林。
就整體而言,印尼的森林覆蓋率達到67.8%的恐怖水平,足以證明其多山的地貌特徵——在一個降雨和日照均十分豐沛的地方,人類通常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塊平原上的森林的。
大片的低地平原,是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最基本條件。印尼雖然領土面積不小,但平原較少。而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平原,還分布在五大主島,以及數以千計的零散小島上。
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現代工業通常大規模的集中在某一特定區域。這種特徵決定了,印尼那些支離破碎的小平原,基本上很難形成大規模產業鏈。而唯一以低地平原為主的核心主島爪哇,面積不過區區13萬平方公里——僅憑這點子地盤,顯然不足以將擁有準大國體量的印尼帶入現代化。
而最後,印尼的氣候也限制了其工業的發展。印尼國土位於赤道南北兩側,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種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對於農作物生長來說或許是個福音,但對於現代工業製造,則是個大大的麻煩。
高溫氣候條件下,人類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效率,其效率都會大大降低——印尼在農耕時代未能形成較發達的文明國家,其原因便在於此。
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空調等降溫機器的發明,腦力勞動者的困境得以緩解。
不過人類對腦力勞動者的需求終究是有限的。新加坡這樣的百萬人口級小國,或許可以將國民都塞進有冷氣的寫字樓里;但對印尼這樣擁有2.48億人口的大國,無論它是否想實現現代化,體力勞動都是絕大部分國民的唯一選擇。
室外的體力勞動,高溫無法避免。而室內體力勞動,即便一些大工廠可以提供冷氣設備,但長時間的使用,也會導致其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各種散落分布的中小型工廠,更是不可能承擔這種超高費用——何況,印尼也沒有充足的電力資源以確保供應。
而雨季的的存在也同樣影響工業發展——每年多達三個月之久的雨季,會影響貨物運輸效率,影響室外勞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到工人白領的上下班通勤。這一切影響,最終都會轉化為生產成本,體現在工業品的價格方面,對印尼的工業製造形成打壓。
糟糕的地緣結構,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極大的限制了印尼的地緣經濟實力,使其空有準大國的資本,但這個是一個制約因素,但這個覺不是一個關鍵的原因,重要的原因,這只能說明印尼的基礎建設落後,必定還多發達地區也是在熱帶,越難,香港,新加坡等,都在熱帶地區,只能說印尼要發展,打造自己的基礎建設很關鍵,交通順暢,起碼的船運,可印尼自身有沒有像樣的造船廠,架橋,修路,建設像樣的辦公樓,飛機場,這一切需要的是資金,沒有資金,就沒有好的投資環境,沒有好的投資環境,就沒有企業願意來,沒有企業就沒有經濟發展,沒有收入,那就沒有錢來投資基礎建設,這個成了一個死循環,那我們看看可能印尼的基礎建設現在的情況如何。
❸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首都:雅加達
面積:190.4443萬平方千米
人口:2.15億(2004年)
民族:全國有100多個民族,歷來是種族遷徙的橋梁。主要民族有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馬來族等。華人900多萬。
語言:通用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是在馬來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另外還有爪哇語、巽他語等民族語言200多種。
貨幣:印度尼西亞盧比(通稱盾)
國家地理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位於東亞與西亞、亞洲與大洋洲之間的十字路口,是橫卧於兩大洲(亞洲、大洋洲)、兩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千島之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印尼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海岸線長54716千米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國。境內土地肥沃,加之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植被豐富、四季常青,整個印尼群島就像掛在赤道上的一串綠寶石。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西南部是印度洋,東南與澳大利亞相望。境內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僅沿海有平原,多火山。地震頻繁,是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國家,全國有400座火山,其中100多座活火山,有火山之國之稱譽。主要島嶼有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南部、伊里安島西部、蘇拉威西島等。蘇門答臘島為世界第六大島。伊里安島的查亞峰海拔5029米,為全國最高點。印尼有河流短、海水深的特點。印尼除努沙登加拉群島的平原、山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高溫、多雨、風小、潮濕的特點。無寒署季節變化。
印度尼西亞國名的由來
國名源於希臘語中「印度」和「群島」二詞,合在一起即「印度群島」。20世紀20年代印尼青年集會通過《誓詞》喊出:我們是「一個民族,一個祖國——印度尼西亞;一種語言——印度尼西亞語」的口號。從此「印度尼西亞」逐漸代替了「荷屬東印度」,成為國名。
雅加達
雅加達是印尼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沿岸,是一座充滿熱帶風光的美麗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雅加達是印尼的海陸空交通樞紐。亞洲南部與大洋洲的航運中心。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公園與旅遊景點日益增多。位於莫迪廣場中央,有一座高達137米的大理石塔,塔頂的火焰部分是用30公斤的純金打造而成的,象徵著印尼的獨立和自由。
萬隆
西爪哇省省會,是座群山環抱、花木繁茂、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山城。萬隆有全國最大的天文台,頗具規模的地質博物館和數十所高等學府。世界聞名的、印尼唯一的奎寧工廠,生產專治瘧疾的金雞納霜(奎寧),約佔全國產量的90%,暢銷世界。萬隆是歷史名城。具有深遠意義的1955年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曾在此舉行。林邦、倫邦湖、達哥瀑布、巽他山下的溫泉浴池和覆丹火山口等,均為著名景點。
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其工程之浩大。建築之壯觀。可與埃及金字塔相媲美。「婆羅浮屠」意為「千佛壇」,位於日惹市西北約30千米處的一座丘陵上。建於公元850年。高42米。壇分9層,外形是階梯狀的錐體。上3層為圓形,下6層似方形,最上面為昂然矗立的鍾形塔,全部用石塊砌成。塔的每層都有迴廊。塔的第一至第五層迴廊的左右壁面有2100多面浮雕,刻著精美的《佛傳》、《本生事》和《華嚴五十三參之圖》等。四方形的階層上安放著432尊佛像,第六層以上小塔林立。計72座小塔。每小塔內罩一佛像。環繞著大塔而立。構圖精美。氣勢磅礴。這是古代中爪哇夏連特拉國王利用90萬名奴隸花了10多年時間修成的。在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竟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神塔,至今令人費解。
巴厘島
巴厘島面積5623平方千米,95%的人信奉印度教。巴厘島環境優美,風景如畫。有菜松巫火山和阿貢火山,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擁有廟堂寺院4000多座,神廟中最著名的是柏沙基陵廟。巴厘島還是詩之島、舞之島,已成為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
❹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國情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rɛpʊblɪk ɪndɔnɛsɪ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約由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38億人,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之成員國。印度尼西亞為依國際匯率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則為世界15大經濟體。印尼群島分布於北緯6度、南緯11度,東經95度至141度之間,赤道貫穿全境,東西達5,300公里,南北約2,100公里,位居亞洲大陸及澳大利亞間之橋梁,為太平洋、印度洋間要沖,在全球戰略上居重要地位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三佛齊及之後的滿者伯夷與中國及印度進行貿易。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印度尼西亞上因天然資源而吸引外國勢力進入,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隨後進入約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面對天災、貪污、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的挑戰,使印度尼西亞的歷史相當動盪。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佔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雖然人口眾多且稠密,印度尼西亞仍保有大量的原野,且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
❺ 印尼為什麼要向中國提出納土納群島問題
1992年,中國將納土納群島納入專屬經濟區,1993年出版的一份地圖還把納土納群島列入中國版圖,這些情況立即引起印尼強烈不滿,一度要求中國政府作出澄清。
隨後數年,印尼與中國不斷就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問題進行交涉,1995年更表示「與中國沒有海上邊界問題,納土納群島主權無需談論」。
近年來,中國不斷對納土納群島區域宣示主權,同時派出漁政船到該區域護航。2012年6月,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汶萊四國海軍已經研究將在納土納群島附近海域實施聯合巡邏。
此舉不但含有監視中國漁船的「非法捕魚」等行為,還將合力抗衡中國宣稱擁有該海域的部分所有權。
雖然中國和印尼尚未就納土納群島隸屬形成爭端,但雙方存在海洋經濟專屬區劃界的問題:印尼一直擔心該群島周圍部分水域與中國主張的「南中國海九段線」主張有重合。
印尼軍方承認,一直在評估納土納群島面臨的風險,但強調印尼在南中國海地區主權爭端中繼續保持中立立場。
(5)為什麼印尼地理位置重要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納土納群島位於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之間的中國南海,由27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2110平方公里,人口約9萬。最高點在大納土納島,海拔約959米全年高溫,雨量多,富熱帶森林。
盛產木材、椰子、可可、大米和玉米,主要城鎮在主島南北岸的帕納里克和直落武圖。
明朝末年廣東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初張傑緒的末位繼承人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被荷蘭殖民,後歸印度尼西亞管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納土納群島
❻ 地理位置絕佳人口眾多的印度尼西亞,為何說它們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
印度尼西亞人口眾多,地理位置也不錯,但這些特點同時也是印度尼西亞發展不起來的原因。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印度尼西亞經濟的發展。
如此的惡性循環,讓印度尼西亞無法在良好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的實力,也就沒法成為超級大國。
❼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有著什麼樣的優勢
印度尼西亞一頭與亞洲大陸相連,是中國內地和東南亞的玄關,另一頭與澳洲大陸相連接,自古以來,不同地區的民族就在這兩條通道進行頻繁交流。
❽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對它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鄰國.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七八九三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mm至2200mm.印度尼西亞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瑪拉雅地震帶.印度尼西亞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中,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海岸線長3.5萬公里.
印尼是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素有「熱帶寶島」之稱.其中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農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當豐富,為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印度尼西亞大量人口及快速工業化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由於政府貧困且依賴資源開發,因而環境問題不受重視。相關問題包括大規模森林開伐(大多數為非法)、森林大火引發遍及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霾害、過度捕撈海洋資源等;快速都市化及經濟發展造成空氣污染、交通堵塞、水資源、垃圾及廢水處理等問題。森林砍伐及泥炭地破壞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第三大國。棲息地破壞威脅到原生及特有種生物生存,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140種哺乳類動物,15種極危物種受到威脅,包括長冠八哥、蘇門達臘猩猩、爪哇犀牛等。種植棕櫚為森林開伐的主因,約有1800萬公頃的土地由森林改種種棕櫚,種植棕櫚需重新分配土地並改變當地自然生態,但正確經營能為地方帶來財富,不過錯誤的經營將破壞生態且造成社會沖突。
❾ 印尼的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