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布在___帶和___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包括太平洋東面、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山地,以及南、北美之間的加勒比—安的列斯地區,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面積佔世界火山地震帶的一半,經常發生火山活動或地震。其中阿拉斯加是地殼中最不穩定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很容易突然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
分布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到日本群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到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菲律賓到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島到紐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范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成因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直接成因是板塊的移動和碰撞,其東部是由於納斯卡板塊和可可斯板塊潛沒於向西移動的南美洲板塊之下;太平洋板塊的一部分以及細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則潛沒於北美洲板塊之下。向西北移動的太平洋板塊的東北部分潛沒於阿留申群島弧之下,較西的部分則潛沒於堪察加-千島群島弧之下;太平洋板塊的南面部分情況較復雜,一些面積較小的板塊從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布干維爾島、湯加和紐西蘭與其碰撞。印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及阿爾卑斯帶之間,東北部的島嶼包括新幾內亞靠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南部及西部的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島及帝汶島則靠近阿爾卑斯帶。
活躍的地區
聖安德列斯斷層
加利福尼亞非常活躍的聖安德列斯斷層是一轉換斷層,抵銷了一部分在美國和墨西哥之西南的東太平洋隆起,該斷層引起許多小型地震,大約一天數起,其中大多是無感地震。[3][4]
不列顛哥倫比亞與育空
不列顛哥倫比亞和育空地帶是環太平洋火山帶的一個較大的火山活動范圍。這里火山活動的劇烈,是因為當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板塊磨擦,岩石廣泛地爆裂並產生斷層,情況與太平洋板塊在日本、菲律賓及印尼潛沒並形成火山不同。加拿大最大的火山位於這個地區。
埃齊扎山是一個大型的火山復合體,在過去數千年曾有幾次爆發紀錄,形成了一些火山渣錐和溶岩流。其他活躍的火山包括胡度山等。
與環太平洋火山帶有關的地理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國家[1]
• 阿根廷 • 貝里斯 • 玻利維亞 • 巴西 • 汶萊 • 加拿大 • 哥倫比亞 • 智利 • 哥斯大黎加 • 厄瓜多 • 東帝汶 • 薩爾瓦多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 斐濟 • 瓜地馬拉 • 宏都拉斯 • 印尼 • 日本 •台灣• 吉里巴斯 • 馬來西亞 • 墨西哥 • 紐西蘭 • 尼加拉瓜 • 帛琉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巴拿馬 • 秘魯 • 菲律賓 • 俄羅斯 • 薩摩亞 • 索羅門群島 • 湯加 • 圖瓦魯 • 美國 •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海溝
• 阿留申海溝 • 布干維爾海溝 • 克馬迪克海溝 • 日本海溝 • 千島海溝 • 馬里亞納海溝 • 中美海溝 • 秘魯-智利海溝 • 菲律賓海溝 • 琉球海溝 • 湯加海溝 • 雅浦海溝 •
環太平洋火山帶附近的板塊
• 南極洲板塊 • 澳洲板塊 • 加勒比板塊 • 可可斯板塊 • 歐亞板塊 • 胡安德富卡板塊 • 納斯卡板塊 • 北美洲板塊 • 太平洋板塊 • 菲律賓板塊 • 南美洲板塊 •
❷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涉及哪些地區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包括太平洋東面、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山地,以及南、北美之間的加勒比—安的列斯地區,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帶,面積佔世界火山地震帶的一半,經常發生火山活動或地震。其中阿拉斯加是地殼中最不穩定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很容易突然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
分布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到日本群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到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群島、我國台灣、菲律賓到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斐濟島到紐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范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成因: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直接成因是板塊的移動和碰撞,其東部是由於納斯卡板塊和可可斯板塊潛沒於向西移動的南美洲板塊之下;太平洋板塊的一部分以及細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塊則潛沒於北美洲板塊之下。向西北移動的太平洋板塊的東北部分潛沒於阿留申群島弧之下,較西的部分則潛沒於堪察加-千島群島弧之下;太平洋板塊的南面部分情況較復雜,一些面積較小的板塊從馬里亞納群島、菲律賓、布干維爾島、湯加和紐西蘭與其碰撞。印尼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及阿爾卑斯帶之間,東北部的島嶼包括新幾內亞靠近環太平洋火山帶;南部及西部的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島及帝汶島則靠近阿爾卑斯帶。
加利福尼亞非常活躍的聖安德列斯斷層是一轉換斷層,抵銷了一部分在美國和墨西哥之西南的東太平洋隆起,該斷層引起許多小型地震,大約一天數起,其中大多是無感地震。
不列顛哥倫比亞和育空地帶是環太平洋火山帶的一個較大的火山活動范圍。這里火山活動的劇烈,是因為當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板塊磨擦,岩石廣泛地爆裂並產生斷層,情況與太平洋板塊在日本、菲律賓及印尼潛沒並形成火山不同。加拿大最大的火山位於這個地區。
埃齊扎山是一個大型的火山復合體,在過去數千年曾有幾次爆發紀錄,形成了一些火山渣錐和溶岩流。其他活躍的火山包括胡度山等。
❸ 印尼為什麼經常發生地震
印尼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靠近印尼東海岸區域的印度洋是3個主要板塊構造帶的結合處。這3個板塊分別是東面的巽他板塊、西北面的印度板塊和西南面的澳大利亞板塊。印度板塊與緬甸小板塊集中處斷裂所導致。印尼發生的地震產生於更南的位置,原因是澳大利亞板塊的東北端下降到巽他板塊下面,並因此而下降至中爪哇省下部,形成所謂的潛沒帶。潛沒帶中處於下部的板塊向下滑降通常都會引發地震。專家們指出,印尼地區發生的地震原因是兩大板塊在共同運動中互相擠壓的結果。
❹ 9.28印尼地震原因
印尼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靠近印尼東海岸區域的印度洋是3個主要板塊構造帶的結合處。這3個板塊分別是東面的巽他板塊、西北面的印度板塊和西南面的澳大利亞板塊。印度板塊與緬甸小板塊集中處斷裂所導致。印尼發生的地震產生於更南的位置,原因是澳大利亞板塊的東北端下降到巽他板塊下面,並因此而下降至中爪哇省下部,形成所謂的潛沒帶。潛沒帶中處於下部的板塊向下滑降通常都會引發地震。專家們指出,印尼地區發生的地震原因是兩大板塊在共同運動中互相擠壓,對兩大板塊潛沒線後更小的斷層線加壓,導致板塊側向斷裂,從而引發地震。
❺ 印尼蘇門答臘島屬於全球哪一處地震帶
蘇門答臘島位於印度-澳大利亞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帶上,屬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❻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位於哪些板塊交界處
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之間
❼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國家都有哪些
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 汶萊、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東帝汶、薩爾瓦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國、吉里巴斯、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尼加拉瓜、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圖瓦魯、美國。
❽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處於多火山地震帶,卻人口
印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有火山之國之稱,卻人口超1億,原因如下:
1、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有一萬多個島嶼,但人口集中分布在少數島嶼中,如爪哇島人口就占人口一半以上。面積較小,火山活動活躍的地區人口分布少。
2、火山有死火山和活火山之分。活火山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之分,其間隔以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為計。
3、火山噴發形成的土壤富含各種來自地球內部的元素,非常肥沃,適於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