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玉米味是什麼

印尼玉米味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6 02:39:52

『壹』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特產

印度尼西亞的特產有:

1、燕窩

按採摘地點分為屋燕、洞燕。洞燕在山洞中採摘,現因產量稀少和環保呼聲日益高漲而逐漸被屋燕所取代。屋燕在燕屋中採摘,金絲燕仍是野生,清晨外出覓食,傍晚歸來。

2、向天果

向天果是屬於楝科植物,盛產於南太平洋最潔凈,受污染最少的索羅門群島與斐濟島。因其果實向天生長而得名。樹高約30公尺至40公尺,須經15年生長才能結果收成;屬堅木類,葉對生,由開花到果實成熟過程漫長,約為9至12個月,但果實產量少,果實外形奇特,成直立圓錐形,底寬頭尖向上,故有此名。向天果果仁味苦,澀,果實灰褐色,外殼有五縱裂條紋,果長約15公分,成熟時即乾裂並將種子拋離,種子有薄膜,能隨氣流分散各處。

3、貓屎咖啡

它是由麝香貓在吃完咖啡果後把咖啡豆原封不動的排出,人們把它的糞便中的咖啡豆提取出來後進行加工而成。該咖啡產於印度尼西亞,是目前世界上最貴的咖啡之一,每磅的價格高達幾百美元。麝香貓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實,經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後,由於經過胃的發酵,產出的咖啡別有一番滋味,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1)印尼玉米味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的美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是一個盛產香料的國家,印尼製作菜餚喜歡放各種香料,以及辣椒、蔥、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點,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歡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

印尼盛產魚蝦,吃魚蝦也很講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魚開膛後,在魚肚裡塗上香料和辣醬,然後烤熟吃。吃蝦時,把活蝦放在玻璃鍋內,倒上酒精、點上火,蓋鍋蓋,片刻便把活蝦煮熟,然後蘸辣醬吃。

『貳』 上好佳哪些好吃

9月了。

本花10歲的表弟在這個當口患上了開學綜合症,常伴隨熬夜寫作業等行為,表現出精神不振、鬱郁寡歡、茶飯不思、提心吊膽等症狀。

啊,真好。

想起本花的10歲,無心做學霸,一心只想征服學校門口各大小賣部,做班裡的美食啟蒙KOL。剛嗦完指頭上殘存的三無辣條油,又開始吃拉絲粘牙的彩條糖——當我衣兜滿滿、腮幫子鼓鼓自信滿滿地從一干同學眼前走過,那種矚目感和自豪感,現在的美食博主又怎麼比得上。

除了小賣部,本花也總會留意電視上又新出了什麼零食廣告,記憶最深刻的當屬旺旺和上好佳兩個牌子,一個是總在魔性地擠眉弄眼的小男孩,一個是魔音穿耳般喊了無數遍的「上好佳!噢一西~」,童聲清脆,音調誇張。

於是,在某天逛超市看到鮮蝦片,腦海中又一聲「上好佳!」炸開時,本花選擇給最近撓破腦袋想選題的局座提供了一個「愛地啊」。

局座,我給你進新貨啦!

「上呀么上好佳呀、味呀嘛味道佳!」

自帶BGM的上好佳測評來啦!進度條君說再不給他加目錄就吐血給我看:

宇宙謎題---上好佳有多少種

童年霸主---是出局還是出眾

試吃結果---懶人必看清單圖

每一次殘酷測評的背後,都有一個犧牲的探員,沒有測評就沒有殺害。

「阿花,這次測評你一定要買玉米卷啊!」

「阿花阿花,我要吃田園泡和粟米條。」

「我記得上好佳有個冰淇淋威化,好吃到爆,你得買啊!」

「上好佳是不是出過一個『佐酒』系列啊,還有嗎現在?」

彷彿一下子打開了記憶大門,各位探員不斷回憶起以前吃過的口味,並開始憑空捏造,好像什麼味道上好佳都做過似的。問了一圈,零食是從小吃了不老少,但大家對於上好佳到底是哪兒來的品牌,卻都是一頭霧水。

上好佳,聽名字完全就是充滿期許與希冀的「國產名字」,看商標「Oishi」又像是隔壁霓虹的牌子。而實際上,各位受騙群眾,這是1993由菲律賓LIWAYWAY公司(由愛國華人施恭旗一家創立)在華投資成立的企業,以上海為立足點逐漸做成了休閑食品領域里的大戶,成為華商500強企業之一。

另外,受騙群眾也會經常疑惑,上好佳深入人心的吉祥物「咕咕鳥」到底是什麼動物?關於它是雞、鴨、鵝還是鸚鵡,本局探員爭論了1小時。

想起來也有很久沒有看過上好佳的廣告了,一來是也不怎麼看電視,二來是現在一波一波新網紅零食層出不窮,營銷手段越來越高超,而最重要的一點還有上好佳近些年來出新的頻率好像大大降低了。

不僅如此,本花原以為可以去大電商上找上好佳的旗艦店一站式采購,結果發現,上好佳「查無此人」啊,根本沒有旗艦店!!! 又趕緊搜到官網進去看,又發現可能好幾年沒更新過,嚇得本花一度以為它倒閉了。可能是比較重視線下吧,最後只在微信服務號上找到官方購買入口,但種類很少。

▲保持著10年前的畫風的官網……

於是,本花搜遍了整個淘寶,列出了一百多種產品......而且,他們分布在大大小小N家店鋪里,沒有一家存貨是比較齊全的,都怪它種類太,太多了啊!如果全部測評完,以後他們探員長胖的鍋都要我來背了啊!不行!強行把果汁類&糖果類的排除在外,還是剩了80多種,一咬牙一閉眼,全買下了。

但是,有非常多探員們記憶當中的美味已經停產了。局裡呼聲最高的是前面說到的冰淇淋威化,幾位探員都說那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威化,哭著喊著要我買給她們▼

可惜上面兩種都已經停產了,只好回復他們「臣妾做不到」了。其餘的還有什麼愛趣宴、寶齡豆、「佐酒」系列的種種,也都找不到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遇到好吃的上好佳一定珍惜,不知道哪天就消失了。所以,接下來要進入的測評板塊里,又有哪些萬分好吃的種類可以在它下架前吃吃呢?

薯片類

小孩子比較容易礙事,比如家裡正准備開一桌麻將沒空管正拿著金箍棒瞎比劃的你、比如回老家沒得玩兒你就開始扯雞毛追黃狗、比如爸媽在家工作你卻在把家弄得烏煙瘴氣……每當需要你安靜或暫時離開的時候,大人們總願意給你幾塊錢去煙紙店買點吃的,封印你躁動的神經。

大頭探員這個問題兒童,就經常因為太煩人而被支配去小超市買薯片吃,然而手裡的錢總是不夠他安靜十分鍾。也不怪他,小小一袋總是還沒吃過癮就空了,袋子里的渣舔得比家裡盤子都干凈。每當這時,大頭總幻想要能像奶奶家房樑上掛著的辣椒玉米大蒜頭一樣,自己也能有成串成串吃不完的薯片就好了。結果這貨真的搞出來了,還忽悠F探員飾演村頭著名女企業家 ▼

上好佳薯片目前有兩個系列,袋裝的田園系列是切片土豆炸制,罐裝的醇脆系列則是土豆粉壓制。田園系列的口味非常多,國內不同地區可能還有當地「限定」口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考慮到諸位探員的體型,我們篩選了十幾種作為嘗試。另外還購得泰國進口的兩種口味薯片,一共15種,絕不客氣:

好評榜

吃芥末就是為了等著那一口恰到好處的嗆鼻,太辣人不舒服,不辣又欠欠地覺得不過癮。上好佳的芥末味連著舌尖都有點微微麻,有一種翻白眼的爽!調味比較清新,一點點鹽味襯著,一口一口停不下來,不過也有探員覺得欠缺一點芥末的香味。

上好佳對「甜辣味」有著蜜汁迷戀,後面你還會看到非常多的甜辣味產品,不過可能確實是對這個味道有自信,探員們覺得意外地好吃,甜味辣味很均衡,吃起來蠻可口,比較重的味道也掩蓋了薯片原料的一般,讓某些探員只想舔掉上面的粉,讓本花很想造一條「今日測評的原味薯片都是該探員舔出來的」謠言。

局子里的各位對椒麻雞都有迷戀,大概和吃芥末一樣,都喜歡尋找刺激一點的口感。這次的椒麻雞還原度高,吃完嘴巴真的麻麻的,甩上次椒麻口味測評里的諸位一條街。但是吃完嘴巴有一丟丟發苦,因為有點過咸了。

差評榜

嗨呀好氣,這個味道和好評榜里的椒麻雞味,都是新疆地區專屬的,賣家用中國郵政寄了快一周才到手裡,沒想到大盤雞不爭氣啊!一部分探員覺得調料味太重,又咸又油還沒啥大盤雞味,倒是有一股茴香味和辣椒面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探員堅信這是一袋還原度奇高的大盤雞,彷彿吃到了大盤雞里浸滿汁水的土豆塊。你們吃的到底是不是同一包啊摔!

這也是很不好買的一款,好幾家都沒有存貨,好不容易有一家有貨,還要五筒起賣,現在我知道為啥了,那麼急著脫手嗎?講道理,本花竟有點點喜愛這一款,可能與我的重口味分不開,與我在同一戰線的都覺得蒜味濃重,辣辣的很過癮,而討厭的探員吃出的就是酸臭。

這屆咖喱不行啊。咖喱聽了都生氣想打你,做的又厚又咸,味道也怪。還騙我說是薯片,見過這么厚的薯片嗎?吃起來像鍋巴,像膨化,說好的「薩瓦迪卡」味呢。

中庸榜

整體來說,上好佳薯片會偏咸偏油,建議搭配各種無糖茶買,而且比較容易碎,本花曾抱著暴力快遞送來的一紙箱屍體殘渣哭了一下午。除了個別特色口味,其它的並沒太多驚喜,就是勝在量多便宜吧。

海味系列

以鮮蝦片為首的海味膨化到底有多好吃?

「暑假的某天午後,趁著爸媽午休,偷了五塊錢去超市買大袋鮮蝦片,跑到沙堆旁邊,驕傲地和鄰居小夥伴們分享,吃完一抹嘴,把袋子埋進沙子,自信地回家。然後在新聞聯播片尾曲中,東窗事發。我爸拿著棍子逼我到牆角,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掩蓋了我咆哮的哭聲,最後我急中生智從他褲襠底下鑽出去逃跑,心裡想的是明天的大風車節目看不成了。」

大頭就這么因為貪吃迎來了人生中唯一一次挨打,這些唆使他「犯罪」的魚蝦蟹味零食,也是家族龐大:

好評榜

啟蒙、經典、蝦界教父,無限回購,指頭嗦蛻皮,就是你!

先甜後辣,層次多變,比起原味的魚果更帶感,根本停不下來——尤其是L探員,參加完測評後對它一直念念不忘。這一款是新上市的,網上能買到的店非常少,而上好佳微信商城裡也只能和其他不太看好的口味組合來買。

蝦味很重,還有一種魚露的鮮甜,加上蝦條的咸辣,味道組合剛剛好,不過還有一部分探員覺得原味比較好吃,這個口味的甜蓋過了蝦條的鮮。

差評榜

可以說是本次測評中差評票數最多的一款了。大約在2009年前後上市,在這之前有出過一段時間的海蟹片、花蟹脆片,後來又有了這款螃蟹造型,卻沒蟹味的產品,味道也奇怪,一股子冰箱里剩飯菜混合的味道。蟹族明顯不如蝦族魚族啊,一個領軍人物都沒有。

腥臭酸怪,「口水臭」,「尿騷味」,可以說十分有特點了。本身做得比較粗厚,令某些探員想起街邊那種老式爆米花口感。

看到青椒,本能地蠟筆小新式拒絕,鼓足勇氣嘗試之後,發現分明是徹頭徹尾的辣椒味,入嘴辣,入喉辣、回味辣、手指辣,花樣辣結束後,也就沒有太多別的感受了。

中庸榜

作為一家菲律賓發家的品牌,所以做起魚蝦蟹味的產品十分有底氣,經典口味好吃上天,但難吃起來也是不顧一切的。只吃蝦片蝦條什麼的吧,能鮮到你感覺暢游海洋,好像自己變身美人魚。

高能辣眼預警——

再預警——

▲組長:阿花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

甜點餅干係列

為了表達對甜食的喜愛,本花不惜吃出8顆蛀牙以示忠誠,再看看局裡人手一口壞牙的情景,簡直是一個崇拜甜食的邪教——蛀牙是我局標志沒錯了(有沒有口腔醫院要贊助我們啊淚目)。粟米條系列應該是比較早的甜品系列,隨後牛奶小餅、可可甜心、巧滋圈才開始顯山露水,直到前幾年才又推出思伴這個系列,國內外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20多種。

好評榜

粟米條系列

作為上好佳甜食的開山之作基本上沒有差評,草莓味又是其中最不會錯的味道。淡淡草莓味,雖然知道是香精味沒錯啦,但是小小一條奶油加上空氣感十足的粟米棒倒是也不會甜膩。缺點就是粟米條太容易潮了,打開幾分鍾就覺得不那麼脆了,潮掉之後像在吃海綿。

可可甜心系列

甜心脆就是國產版的可可甜心,可惜國內沒有榴槤味道的,而且採用的包裝也不是塑封袋,不開心。榴槤味濃郁但不令非榴槤黨反感,很溫和,局裡各種不吃榴槤的探員都紛紛改觀。本著食鑒局最近「好吃的零食—凍一下可能更好吃」的原則,阿花也給大家嘗了冷凍後的,果然更好吃了!

小時候很喜歡的甜膩膩味道,現在有點過了,即便如此,本著情懷大家還是給了好評,畢竟甜不要緊,冰箱里凍過又是一條好漢。

豆沙順滑不膩,吃起來像是某種紅豆冰棍味道,用來泡牛奶應該不錯。

巧滋圈系列

口感扎實,有氣泡感。豆奶味不明顯,倒是有穀物的香,有的探員更是精確地覺得那是花生香。這樣香甜可口的味道,還是有探員描述為「泛起一股刷牆的塗料味」。

比豆奶那款味重一點,一丟丟苦味可以平衡整體,不會甜膩,吃起來好像某種張君雅小妹妹。本花還買了印尼進口幾種其他口味的巧滋圈,做得都沒有國內這幾款好。國產的還真不一定比不上進口的呀。

其他類

思伴從外觀上看一點也不像威化,倒像是沒切成片的巧滋圈或者某種穀物棒。吃起來有點玉米味道,稍微有點甜,口感很鬆脆,有點像長鼻王夾心卷,探員說拿來做早餐還不錯(確定?)

巧克力融化在了威化里,微微發苦,不過仍舊是甜的,這次大家不約而同寫了「凍一下應該會很好吃」,這套路深得局心。還有探員覺得這個可以作為隨身必備,餓的時候吃,低血糖頭暈眼花時可以來一根。

餅乾麵包

沒想到!本花高中最不愛吃的牛奶小餅竟然在這一part拿了第一名哈哈哈......因為它純粹而堅定的奶味,讓不少人想起小時候最常吃的餅干,牛奶味香香的,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停不下來。探員們大方地勾選好評,就是因為有餅干有滿滿牛奶味,可它本來不就是牛奶餅幹嘛,有牛奶味是應該的啊。

香甜,奶味足,口感有點像旺仔小饅頭,多吃幾口就會上癮。當然也有探員覺得平平無奇,不如宜家的小餅干好吃,更甚者還質疑本花買到假貨,理由是他吃完沒有變聰明。

哦。

不知道是已經停產了還是只有線下有賣,線上是再沒看到過,同系列還有一個綠茶味也買不到了,貌似是有一年抽檢出來菌落超標。且吃且珍惜吧,這一款芝麻餅干倒還爭氣,一副站著犧牲的大義凜然模樣,用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證明著自己也曾是一塊好餅干:芝麻味濃郁,香脆無比,又是一款令無數人回憶起童年的餅干,現在可能是爺爺輩會喜歡的味道。不喜者則認為這是蔥味餅干、粗糧餅干,太甜膩。

脆脆乾乾,放久一點也不會太潮。黃油香香的,還有一點鹽奶油味,甜咸均勻,烤的酥脆無比,基本上人人都愛。

差評榜

難得啊,只有一人上榜,而且好評差評票數均等,愛的人多討厭的人也多。

「壞掉的乳酪味」、「好惡心」、「一股怪味沖著天靈蓋就上來了」,調味可能有些極端,因為還有一部分探員覺得咸甜搭配,很像印尼nabati威化的味道。

中庸榜

後半程才加入餅干、糖果等甜食領域的上好佳,雖然沒有什麼碾壓優勢,但也還算拿捏住了一部分人的胃口吧,其實在本花看來就是甜啊哈哈哈,不過追逐甜的滋味是人類的本性,贏不了的

分不出來的亂七八糟類

各位同志,頂住了,還有最後這一Part就結束了,麻煩給進度條君一點掌聲謝謝。

最後這一部分是本花才疏學淺沒法分的部分,裡面有各位從小吃到大的童年經典,有後來在超市裡混臉熟的,也有一些是本花海淘來的,不多,也就還有20多種(我彷彿聽到連吃4天的諸位探員翻白眼的聲音)。

好評榜

童年經典系列

啊,這應該是一個自帶懷舊煽情buff光環的部分。

耳邊應該開始響起熟悉而催淚的BGM,燈光也暗了,聚光燈要打在你們身上,我數「3,2,1」你們就應該沉默流淚。這一部分經典的口味,有很多都是以前上好佳主推的「一元袋」系列同款,是最早的一批膨化食品並活躍到現在。本著情懷理應都好吃,不過探員們都說吃出了不同,大概因為如今都是非油炸的了吧。

這應該是上好佳最早最早的產品了吧,不過那時沒什麼印象,只記得以前五連包里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也有探員對於本花小時候竟然不喜歡玉米卷感到無法理解),而這次一吃大為驚艷,有種「原來你最愛的人就在身邊」的既視感。有點像烤肉加了芝士的調味,會伸著舌頭舔掉上面的粉,然後再品嘗醇香濃厚的玉米香,口感厚實嘎嘣脆,無限回購啊無限回購!

在發現玉米卷好吃之前,這才是本花的終極之愛,閉著眼都會給好評那種。非常獨特的味道但又描述不清,一點點奶甜味,一點點鹽鹹味,入口即化,玉米香超溫柔啊。

不吃洋蔥,卻喜歡洋蔥圈的味道,還原度雖然高,但沒有真洋蔥的刺眼辣鼻。不過印象里的味道要比這個重很多,現在過淡了。

臉熟系列

還有一些和前面隨便逛小超市就能買到的童年經典不一樣,這一些可能要在大一點超市才會經常看到,而且也沒有做成熟悉的「一元袋」,口味也只能說是一般般吧。

外皮很脆,甜甜的加一點點海苔味道(有點淡),關鍵是裡面花生選得好,非常香,如果不是怕胖,一個人磕一袋是不在話下了。

味道有點像奇多,穀物香味,咬起來口感特別。有點像鍋巴,但是更鬆脆。唯一被詬病的是長得太像豬大腸了。

海淘系列

前面也買了不少進口的品種,不過似乎被國產的吊打,還是不合中國人口味吧,偶爾吃膩了換換後味還成。

感覺像是妙脆角的低配版,艾瑪,這一進嘴的大玉米茬子味道太熟悉了,非常天然純正的玉米味兒,阿花去北方朋友家裡吃過她在粥里拍的大玉米餅,就是這個味道。不過對於不喜歡玉米味道的人來說肯定是一場濃縮的噩夢。還有一個芝士味的玉米角,可惜沒買到。

長得有點像田園泡,但實際味道才沒有那麼小清新,甜味重,那股沖沖的「芝士臭味」還是很好吃的,如果口感能不那麼像在咬泡沫球就好了。

差評榜

本以為童年經典系列一定是安然無恙的,結果唯一兩個差評的都出於此:

一定有很多粉絲在前來抗議的路上。現在的芝士條味道沒有小時候那麼濃郁,也就失去了舔粉的樂趣,而局裡有的是不喜歡芝士「腳臭」味道的探員,所以差評票蹭蹭上漲。

他們說「不燒烤,也不嗲」,味道淡,還有點像蝦片,所以是名不符實害了它。

中庸榜

終於吃完了啊,打嗝都是一股上好佳味,在探員此起彼伏的打嗝聲中,本花整理出本次漫長食鑒的最終推薦:

這回的推薦清單,大概是開局以來最長的吧。上好佳的口味還是做得蠻平均的,幾乎沒有清一色好評或差評,而且它家種類又炒雞多,所以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最愛的哪幾款上好佳,從小吃到大,即便多年未吃,再遇到時也仍然覺得有感情。感情來自記憶,而記憶常常與吃有關。

有些是開心的:

比如記得常蹲在學校門口看畫糖人,看到入迷,直到手裡的娃娃頭開始變得黏答答;

同桌總是趁著課間溜出去買三無辣條,回到座位上舔著指頭上的辣油,瀟灑分你一半;

放學後站在小攤前,花五毛一塊地買上好幾種零嘴:彩條糖、無花果、咪咪,一路熱鬧地結伴走回家......

有些不是:

比如小時奶奶偷偷給你喝了一碗雞湯,而爸爸私下訓斥你說這是給她補身體的。

爸爸又要出遠差,他給哭鬧的你塞了一把水果糖,說每天吃一顆,吃完他就回來。

回家看望獨居的外婆,她寶貝地掏出一包過期的上好佳,說沒捨得給其他孩子吃,藏起來留給你,哪怕你已經20多歲了.......

食物給予我們最大的恩賜,除了美味,還有承載回憶。

上好佳似乎是一個很傳統的企業,沒怎麼搭上網購的班車,也基本不炒作自己,但願它不要被這個時代給遺忘吧。

『叄』 要想做出清甜好吃的玉米杯,都有哪些具體步驟呢

玉米杯


玉米表面略皺的時候加入牛奶,不斷攪拌防止粘鍋。約15~20分鍾後出鍋。

步驟 4 可以吃了。

拓展資料

1 因為有糖滴存在所以略粘,不喜牛奶的親可換成水。

2 翻炒砂糖和玉米是為了讓味道更香醇。

『肆』 外國人口味是什麼樣

千奇百怪啊 中國外主要幾個國家
(一)法國
以久以來法國菜在西餐中一直處於代表性地位,一些國家的廚師常以會做法式菜為榮。近年來法國菜不斷精益求精,將以往的古典菜餚結合新式的烹飪技法,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性和顏色的配合。在選料方面,要求更為廣泛而嚴格,以適應法國菜精工細作的標准。法國菜的特點是原料廣泛,選料考究,烹調精細,菜品繁多。口味突出香醇濃厚,烹調方法以煎、炸、烤、煮、熏為主,並擅於使用多種香料、調料和調味酒。名菜有酥皮洋蔥湯、清湯巴德福、法式焗蝸牛、巴黎煎魚、諾曼底烤水鴨、黛安娜牛排、葡萄酒煮鮭魚、肥鵝肝、罐燜雞、馬賽魚羹、拿破崙千層酥等。
法國生產的乳酪久負盛名,法國生產的葡萄酒產量高,質量上乘,是名酒白蘭地、香檳的故鄉。法國人喜飲酒,非常注重酒與菜餚的拾配,比如,吃肉類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或海鮮時飲白葡萄酒;吃甜點時飲甜葡萄酒;就餐前喝開胃酒;退席時喝餐後酒。法國人喜歡食用略帶生的牛排、煎鴨胸,還喜歡喝礦泉水。
(二)英國
英國菜的特點是清淡少油,講究原汁原味,烹調方法以燒烤、鐵扒、清煮、炸見長,烹調中較少使用香料和酒,用餐時餐桌上喜歡放多種調味品,如鹽、胡椒粉、芥茉醬、辣醬油、番茄沙司、乾酪粉、酸豆等,供客人自己選用。
英國人用餐講究少而精,盡可能少吃糖、奶油,多吃蔬菜、牛肉,少喝茶及咖啡,多喝果汁及低脂牛奶。英國人中素食主義者人數逐漸增加,在餐飲服務中應關注。
英國的傳統名菜有:烤牛腰肉配約克郡布丁、炸魚薯片、愛爾蘭燴羊肉、英式各式牛扒、牛排腰子布丁、聖誕布丁、野味酥盒、粟餡烤火雞、煙熏鯡魚等。
(三)德國
德國人食量較大,菜式粗獷,講究經濟實惠,口味喜咸酸甜,調味較為濃重,使用大量的芥茉、白酒、牛油等。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不愛吃太油膩和過辣菜餚。德國人愛吃土豆,多種風味的土豆每餐必備,喜歡食用豬肉、牛肉、雞、鴨、野味和生菜,愛吃香蕉、蘋果、柑橘、草莓等水果。
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香腸,他們製作的香腸有千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尤以煙熏火腿和小香腸舉世聞名。德國的風味菜餚有酸燜牛肉、漢堡牛排、酸咸豬腳、紅燜豬肘子配麵包布丁、黑森林蛋糕、巴伐利亞奶油加酒等,德國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因為德國人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德國人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就打發了。德國人特別能喝啤酒,人均飲量居世界第一。
(四)義大利
義大利菜餚以品味濃厚、原汁原味著稱。烹調方法以燴、燜、炒、焗為主,調味品以鹽、胡椒粉、番茄醬、橄欖油、紅花粉、乳酪為主。麵食、米飯的烹制最具特色。品種繁多的義大利面條、通心粉、餛飩、餃子、比薩餅、米飯構成了義大利美食特色。意式米飯不要求全郭,常夾生食用。義大利人主食是麵包,而各種麵食、米飯只作菜餚供應。義大利人喜歡食用牛肉、小牛肉、雞肉、魚、火腿、灌腸、乳酪、雞蛋、土豆、番茄、豌豆、菠菜等副食品。
義大利人特別愛喝酒,通常喝葡萄酒、啤酒,有時也喝威士忌。不少人喝咖啡時也愛摻一點酒。義大利人年均喝葡萄酒達120升之多,居世界第一。
義大利的名菜有紅燜豬排、意式焗鱖魚、乳酪焗菠菜千層面、肉醬意粉、麥西尼焗雞面、蔬菜雜燴湯、奶油忌斯焗海鮮、米蘭香飯、海鮮炒飯等。
(五)俄羅斯
俄羅斯菜式一般偏酸、咸、甜,口味重,油膩大。俄羅斯人除了吃一般的副食品外,很喜歡吃魚子醬、酸奶、奶渣、酸黃瓜、酸包菜、黃油、咸鯡魚、凍肉、火腿、豬肉餅、發麵包子等。其主食是麵包、黑麵包,特別愛吃土豆。
俄羅斯人通常是對早餐和午餐較重視。午餐有冷小吃,包括凍肉、火腿、咸鯡魚、生菜、色拉、魚子醬、司刀粉雞蛋,接下來是湯菜,如蔬菜紅湯、鮮魚湯、雞清湯、肉丸豌豆湯、酸白菜周打等,接著是主菜,通常是煎、烤、燜的肉類和雞、鴨、魚等,最後是水果凍、燴水果、冰淇淋一類的甜食,外加橘子汁、檸檬茶或牛奶和咖啡等飲料。
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也有飲酒的嗜好,特別是男子漢,最喜歡就著咸魚塊、酸黃瓜、魚子醬麵包喝上幾杯大眾化的燒酒伏特加。當然葡萄酒、啤酒、香檳等也愛飲用。
俄羅斯的傳統名菜有莫斯科紅湯、基輔雞卷、俄式炒牛肉絲、米鐵羅夫配蘑茹汁、鐵扒仔雞、煎豬肉餅、奶汁烤魚等。
(六)美國
美國的菜式是在英國菜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口味清淡,咸中帶甜,喜歡香脆和微辣食物。突出的特點是擅於用新鮮瓜果製作菜餚,如夏威夷牛排、菠蘿焗火腿、華爾道夫色拉、費羅里達色拉、水果雞尾酒等。
油於美國居民大部分人是歐洲移民後裔,所以飲食習慣與西歐國家類似。美國人特別喜歡食用漢堡包、炸雞、熱狗、比薩餅等快餐,喜歡野餐和戶外燒烤。感恩節是美國獨創的節日,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烤火雞是傳統主菜,蔓果醬、甜山芋、南瓜派等也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七)西班牙
西班牙菜融合了各種外族文化,充滿了獨特的地方色彩,以「美酒佳餚」來形容西班牙的酒和菜絕不為過。按其地方特性,不難找到高質量飲食材料,並在高超烹調技術和專業大師的調配下,形成了菜種豐富、烹調可口和各具特色的優點,並與中國菜相近。西班牙人以肉食主為,尤其愛吃腌得酥香味美的火腿、香腸,蔬果類則少吃,就算置於美食當中,也會撥到一旁或進食少量。他們不專長於精緻菜式,口味偏重酸、辣,忌食油膩過重、味道過鹹的食品,喜歡食用海產品,常用青紅椒、洋蔥、蕃茄、蘑菇等作配料,愛喝葡萄酒、雪梨酒、蘋果酒和啤酒,喜食冷湯不愛熱湯,同時也喜歡飲涼水。西班牙大鍋飯(paella)更蘊含西班牙菜之精華。
(八)墨西哥
墨西哥人喜食牛肉、雞、蛋及蔬菜。烹調以煎、炸、烤為主,口味咸中帶甜、酸。他們的菜餚是在印第安傳統的技法上吸收了西班牙人烹飪技術發展起來的。
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食原料,喜歡食用玉米面烤制的薄餅。辣醬燉豬肉是名菜之一,墨西哥人也喜歡喝酒。
(九)泰國
泰國是佛教之國,絕大部分人都信仰佛教,但泰國的佛教徒在飲食上沒有什麼戒規。
泰國盛產大米,泰國均以大米為主食,喜歡吃魚、雞、鴨、豬肉、雞蛋、蔬菜等副食,不大愛吃新鮮牛肉烹制的菜餚。口味以酸、辣為主,擅用煎、炒、烤等烹調方法,不愛吃燉煮的菜餚。
泰國由於長年炎熱、濕潤,所以飲食上酷愛酸、辣。吃辣是越辣越好,辣椒醬是每餐必備的調味品。烹調中常用咖喱、辣椒、姜黃粉、沙姜、香茅、重橘葉等辛辣香料,還喜歡使用椰子汁、薄荷葉、魚露、檸檬等調料。榴槤、檳榔是泰國人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泰國人習慣吃冷食,如涼面、冷盤,不喝熱茶,喜歡在茶水中放冰塊,其他飲料也愛放冰塊,包括啤酒。泰國人有用右手抓飯吃的習俗。泰國名菜有酸辣湯、酸豬肉、酸漬魚、辣湯米線、咖喱炒飯等。
(十)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人信仰伊斯蘭教,戒食豬肉,戒酒。馬來西亞人以米飯為主食,副食有海鮮、羊肉、牛肉、雞、蔬菜等,喜歡吃辣,烹調以燒烤、炸為主。烤煎羊肉串、咖喱牛肉、咖啡喱魚、雞肉炒飯、魚湯面等是馬來西亞人的風味佳餚。馬來西亞人在家用餐喜歡席地而坐,均用洗凈的右手抓飯吃。
(十一)印度尼西亞
印尼人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主食米飯,副食為牛肉、羊肉、雞肉和魚,並愛吃動物肉臟,如肚、腸、肝等,烹調方法以煎、炒、爆、烤為主,風味突出脆、酥、香、甜、辣。什錦黃飯是印尼的特色食品,它是用大米摻和各種辛香調料煮成。其他風味食品還有蝦醬牛肉、香酥百合雞、酥炸雞肝、串烤羊肉、印尼炒飯、咖喱叉燒肉、咖喱雞、酸辣魚醬。飯後印尼人喜歡吃香蕉、芒果、菠蘿、荔枝等水果,也喜歡嚼檳榔。
(十二)巴西
巴西是由歐洲人、非洲人、印第安人以及東方人等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由於受過葡萄牙人的統治,因此巴西的飲食習俗與葡萄牙、南歐相近。巴西人用餐以歐式西餐為主,烹調以煎、炸、燴、烤為主。
巴西人的飲食,以黑豆和大米為主。東北地區巴西人的主食是木薯粉和黑豆,其他地區的巴西人的主食是麵包、大米和豆類。
(十三)日本
喜食豆飯、飯團、面條、海鮮、昆布、紫菜、豆芽、醬菜、酸梅、牛肉、日式串燒、雞蛋等,不食肥肉、羊肉、內臟。日本的清酒和中國的紹興黃酒,茶是日本人愛喝的,日式的甜點即和式果子也非常之出名。

『伍』 棒子味。。。。什麼意思。。。。

棒子,也就是玉米棒子,可能指有玉米味道

在網路用語中,「棒子」通常代指「韓國」,即對韓國人的一種蔑稱。
在這個意義下,棒子味可能指穿著打扮或者作風具有韓國流行味道

請問具體語境?

『陸』 印尼有什麼忌諱的事情

1、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2、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3、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

4、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

5、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6、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

7、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8、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

9、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6)印尼玉米味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尼的美食習慣: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是一個盛產香料的國家,印尼製作菜餚喜歡放各種香料,以及辣椒、蔥、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點,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歡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

印尼盛產魚蝦,吃魚蝦也很講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魚開膛後,在魚肚裡塗上香料和辣醬,然後烤熟吃。吃蝦時,把活蝦放在玻璃鍋內,倒上酒精、點上火,蓋鍋蓋,片刻便把活蝦煮熟,然後蘸辣醬吃。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

『柒』 印度尼西亞的特產

印尼花生薑糖、民俗手織蠟染布、印尼工藝品、榴槤、香料等。

1、印尼花生薑糖

印尼新亞薑糖,始創於1935年,是採用生薑提煉薑汁,再融入柔韌的新鮮麥芽糖與白砂糖,精製而成,味道甜中帶辣,具有健胃、提神、止嘔等功能,不含防腐劑,全天然綠色食品備受時尚愛美人。

2、民俗手織蠟染布

精采繽紛的民俗手織蠟染布是來到Bali絕對不容錯過的采買重點!無需時尚大師的背書也一樣充滿值得收藏的價值。七彩繽紛的多種顏色,絕對是時髦的第一選擇!另外,貝殼裝飾的涼鞋、拖鞋、手煉,充滿夏日風情的熱帶氛圍,有一種渡假的氣氛悄悄爬上心頭。

3、印尼工藝品

印尼的工藝品和紀念品花色品種繁多,各有獨特之處。著名的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劍、木雕、銀製品、銅或銅合金神像、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景物模型、彩貝製品、丁香串藝術品、天然寶石、印尼風景畫、小等。

4、榴槤

榴槤是熱帶著名水果之一,原產馬來西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種植較多, 其中以泰國最多。中國廣東﹑海南也有種植。榴槤在泰國最負有盛名,被譽為「水果之王」。它的氣味濃烈、愛之者贊其香,厭之者怨其臭。

5、香料

印尼在熱帶,香料生產很多,主要有胡椒、丁香、白果、肉桂、黃姜等,其他的印尼棕櫚油產量很大,咖啡和茶也很多。

『捌』 金絲楠木手串,求鑒定。。朋友從印尼帶回來的,顏色發棕紅色。手串的香味有點像煮熟的玉米味

這是血龍木,不是金絲楠木。在印尼被稱為「帝王木」,也有人叫它「帝王金絲楠」。

『玖』 印尼的人文美食是怎樣的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

閱讀全文

與印尼玉米味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79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8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901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61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29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30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9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6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3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6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9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5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3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9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2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6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7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8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9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