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

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06 05:49:46

① 印尼旅遊景點發生6點4級地震已致幾人死亡

2018年7月29日,印尼旅遊景點發生6點4級地震,已致3死亡。

當日,印尼旅遊景點龍目島發生規模6點4地震。地震深度約7.5公里,屬於淺層地震。目前沒有引發任何海嘯。已經導致至少3人死亡。報道未明確提及遇難者國籍信息。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② 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餘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如何?
答: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什麼是地震?
答: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動叫地震。
3.什麼是震源?
答: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4.什麼叫震中?什麼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5.什麼是震源深度?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7.根據成因可將地震分為幾種?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類。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水庫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為構造地震?有何特點?
構造地震是由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導致岩層斷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關系密切,多分布於地下5-30公里的地殼內。其特點是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強,並且有重復性。構造地震佔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謂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震源深度不超過10公里。
10.何謂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頂蓋支撐不住岩層的重壓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謂地方震、近震、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為遠震。
12.震級為尺度,何謂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級小於3級的稱微震,震級在3級以上的稱有感地震,震級在5級以上的稱破壞性地震,震級超過7級的稱大地震。
13.什麼是震級?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3倍。
14.何謂地震烈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樣,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地址構造,地面建築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關。
15.中國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16.何謂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於地球內部的彈性波,是地震釋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種類?有何特點?
地震波有體波和面波,體波有分為縱波和橫波
橫波的振動方向與波前進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現為左右搖晃,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動(顛、簸)的振動。二者相比,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快,所以,一般地震發生後感覺到上下跳動,其次才是左右搖晃。另外,橫波振幅比縱波大,破壞力大。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18.震級和烈度的含義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力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處不同,烈度不僅同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19.一年中地球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破壞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十幾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帶發源於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這一帶。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記錄到最大的地震還沒有超過8.9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發生的8.9級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哥侖比亞邊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東邊海中也曾發生8.9級地震。
23.我國發生過多少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試舉三例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據現有資料統計發生8級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發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級地震;1920年12月發生在海源的8.5級大地震;1927年5月發生在甘肅省古浪的8級地震;1950年8月發生在西藏察隅的8.5級地震,1972年1月發生在台灣東邊海中的8級地震。
24.我省發生過幾次7級以上的地震,舉出四例
共發生過5次。1679年發生在三河的8級地震;1830年發生在磁縣的7.5級地震;1966年發生在邢台的7.2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7.8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灤縣的7.1級地震.
25.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台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26.華北地區有哪些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2.閩粵沿海帶;3.東北深震帶;4.營口-郯城-廬江帶;5.河北平原帶;6.海原-松潘-雅安帶;7.山西帶;8.渭河平原帶;9.銀川帶;10.蘭州-天水帶;11.河西走廊帶;12.馬邊-巧家-通海帶;13.冕寧-西昌-魚鮓帶;14.騰沖-瀾滄帶;15.哀牢山帶;16.爐霍-乾寧帶;17.花石峽帶;18.拉薩-察隅帶;19.西藏西部帶;20.天山帶。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簡述地震儀的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叫做侯風地動儀。
近代的地震儀在18世紀90年代才製作成,其原理與侯風地動儀基本相似,地震儀發展很快,種類繁多,現有長、短周期等各種類型,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磁帶記錄、數字化等。靈敏度從放大幾倍到千倍、萬倍、十萬倍乃至百萬倍不等,周期范圍從0.05秒到100秒.
28.什麼是地震預報?分幾種?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預報分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
29.地震長期預報的內容是什麼?
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幾年到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地震危險性及其影響的預測。包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區劃;建設規劃及工程場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運動參數、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活動趨勢大預測。
30.什麼是地震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報或警報;
31.我國成功的預報了哪幾次地震?
曾成功的預報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烏恰縣的兩次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5 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級地震。尤其是海城7.3級地震,全世界公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漣發生7.3級地震,雲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縣幹部會匯報,並請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大大減輕了損失,受到雲南省政府及國家地震局的嘉獎。
32.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由哪一級領導批准,何時批准,國家地震局何時發布的?
由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國家地震局發布。
33.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35.地震有前兆嗎?
有。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來,我國已在70次中強地震以上地震前記錄到1000條前兆異常。
36.地震前兆異常分幾類?
可歸為10大類,分別是:地震學前兆、地殼形變、重力、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應力、應變、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異常。

③ 地震資料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餘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如何?
答: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什麼是地震?
答: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動叫地震。
3.什麼是震源?
答: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4.什麼叫震中?什麼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5.什麼是震源深度?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7.根據成因可將地震分為幾種?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類。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水庫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為構造地震?有何特點?
構造地震是由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導致岩層斷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關系密切,多分布於地下5-30公里的地殼內。其特點是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強,並且有重復性。構造地震佔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謂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震源深度不超過10公里。
10.何謂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頂蓋支撐不住岩層的重壓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謂地方震、近震、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為遠震。
12.震級為尺度,何謂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級小於3級的稱微震,震級在3級以上的稱有感地震,震級在5級以上的稱破壞性地震,震級超過7級的稱大地震。
13.什麼是震級?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3倍。
14.何謂地震烈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樣,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地址構造,地面建築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關。
15.中國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16.何謂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於地球內部的彈性波,是地震釋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種類?有何特點?
地震波有體波和面波,體波有分為縱波和橫波
橫波的振動方向與波前進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現為左右搖晃,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動(顛、簸)的振動。二者相比,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快,所以,一般地震發生後感覺到上下跳動,其次才是左右搖晃。另外,橫波振幅比縱波大,破壞力大。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18.震級和烈度的含義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力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處不同,烈度不僅同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19.一年中地球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破壞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十幾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帶發源於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這一帶。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記錄到最大的地震還沒有超過8.9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發生的8.9級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哥侖比亞邊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東邊海中也曾發生8.9級地震。
23.我國發生過多少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試舉三例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據現有資料統計發生8級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發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級地震;1920年12月發生在海源的8.5級大地震;1927年5月發生在甘肅省古浪的8級地震;1950年8月發生在西藏察隅的8.5級地震,1972年1月發生在台灣東邊海中的8級地震。
24.我省發生過幾次7級以上的地震,舉出四例
共發生過5次。1679年發生在三河的8級地震;1830年發生在磁縣的7.5級地震;1966年發生在邢台的7.2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7.8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灤縣的7.1級地震.
25.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台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26.華北地區有哪些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2.閩粵沿海帶;3.東北深震帶;4.營口-郯城-廬江帶;5.河北平原帶;6.海原-松潘-雅安帶;7.山西帶;8.渭河平原帶;9.銀川帶;10.蘭州-天水帶;11.河西走廊帶;12.馬邊-巧家-通海帶;13.冕寧-西昌-魚鮓帶;14.騰沖-瀾滄帶;15.哀牢山帶;16.爐霍-乾寧帶;17.花石峽帶;18.拉薩-察隅帶;19.西藏西部帶;20.天山帶。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簡述地震儀的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叫做侯風地動儀。
近代的地震儀在18世紀90年代才製作成,其原理與侯風地動儀基本相似,地震儀發展很快,種類繁多,現有長、短周期等各種類型,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磁帶記錄、數字化等。靈敏度從放大幾倍到千倍、萬倍、十萬倍乃至百萬倍不等,周期范圍從0.05秒到100秒.
28.什麼是地震預報?分幾種?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預報分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
29.地震長期預報的內容是什麼?
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幾年到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地震危險性及其影響的預測。包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區劃;建設規劃及工程場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運動參數、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活動趨勢大預測。
30.什麼是地震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報或警報;
31.我國成功的預報了哪幾次地震?
曾成功的預報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烏恰縣的兩次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5 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級地震。尤其是海城7.3級地震,全世界公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漣發生7.3級地震,雲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縣幹部會匯報,並請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大大減輕了損失,受到雲南省政府及國家地震局的嘉獎。
32.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由哪一級領導批准,何時批准,國家地震局何時發布的?
由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國家地震局發布。
33.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35.地震有前兆嗎?
有。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來,我國已在70次中強地震以上地震前記錄到1000條前兆異常。
36.地震前兆異常分幾類?
可歸為10大類,分別是:地震學前兆、地殼形變、重力、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應力、應變、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異常。

④ ·由地震引起的所有方面的影響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餘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如何?
答: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什麼是地震?
答: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動叫地震。
3.什麼是震源?
答: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4.什麼叫震中?什麼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5.什麼是震源深度?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7.根據成因可將地震分為幾種?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類。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水庫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為構造地震?有何特點?
構造地震是由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導致岩層斷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關系密切,多分布於地下5-30公里的地殼內。其特點是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強,並且有重復性。構造地震佔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謂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震源深度不超過10公里。
10.何謂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頂蓋支撐不住岩層的重壓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謂地方震、近震、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為遠震。
12.震級為尺度,何謂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級小於3級的稱微震,震級在3級以上的稱有感地震,震級在5級以上的稱破壞性地震,震級超過7級的稱大地震。
13.什麼是震級?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3倍。
14.何謂地震烈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樣,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地址構造,地面建築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關。
15.中國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16.何謂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於地球內部的彈性波,是地震釋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種類?有何特點?
地震波有體波和面波,體波有分為縱波和橫波
橫波的振動方向與波前進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現為左右搖晃,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動(顛、簸)的振動。二者相比,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快,所以,一般地震發生後感覺到上下跳動,其次才是左右搖晃。另外,橫波振幅比縱波大,破壞力大。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18.震級和烈度的含義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力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處不同,烈度不僅同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19.一年中地球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破壞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十幾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帶發源於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這一帶。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記錄到最大的地震還沒有超過8.9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發生的8.9級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哥侖比亞邊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東邊海中也曾發生8.9級地震。
23.我國發生過多少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試舉三例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據現有資料統計發生8級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發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級地震;1920年12月發生在海源的8.5級大地震;1927年5月發生在甘肅省古浪的8級地震;1950年8月發生在西藏察隅的8.5級地震,1972年1月發生在台灣東邊海中的8級地震。
24.我省發生過幾次7級以上的地震,舉出四例
共發生過5次。1679年發生在三河的8級地震;1830年發生在磁縣的7.5級地震;1966年發生在邢台的7.2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7.8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灤縣的7.1級地震.
25.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台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26.華北地區有哪些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2.閩粵沿海帶;3.東北深震帶;4.營口-郯城-廬江帶;5.河北平原帶;6.海原-松潘-雅安帶;7.山西帶;8.渭河平原帶;9.銀川帶;10.蘭州-天水帶;11.河西走廊帶;12.馬邊-巧家-通海帶;13.冕寧-西昌-魚鮓帶;14.騰沖-瀾滄帶;15.哀牢山帶;16.爐霍-乾寧帶;17.花石峽帶;18.拉薩-察隅帶;19.西藏西部帶;20.天山帶。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簡述地震儀的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叫做侯風地動儀。
近代的地震儀在18世紀90年代才製作成,其原理與侯風地動儀基本相似,地震儀發展很快,種類繁多,現有長、短周期等各種類型,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磁帶記錄、數字化等。靈敏度從放大幾倍到千倍、萬倍、十萬倍乃至百萬倍不等,周期范圍從0.05秒到100秒.
28.什麼是地震預報?分幾種?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預報分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
29.地震長期預報的內容是什麼?
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幾年到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地震危險性及其影響的預測。包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區劃;建設規劃及工程場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運動參數、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活動趨勢大預測。
30.什麼是地震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報或警報;
31.我國成功的預報了哪幾次地震?
曾成功的預報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烏恰縣的兩次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5 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級地震。尤其是海城7.3級地震,全世界公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漣發生7.3級地震,雲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縣幹部會匯報,並請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大大減輕了損失,受到雲南省政府及國家地震局的嘉獎。
32.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由哪一級領導批准,何時批准,國家地震局何時發布的?
由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國家地震局發布。
33.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35.地震有前兆嗎?
有。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來,我國已在70次中強地震以上地震前記錄到1000條前兆異常。
36.地震前兆異常分幾類?
可歸為10大類,分別是:地震學前兆、地殼形變、重力、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應力、應變、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異常。

地震的類型

地震俗話說就是地動。是什麼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們對地球知識缺乏了解,以為人們腳下的大地是馱在一條大鯨魚的背上,鯨魚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動。也有的說是「大地發怒」是對人的「抱復」等等。科學家告訴我們,地震不過是地殼急驟顫動的自然現象。由於引起地殼震動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構造地震是由於岩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在地質構造上發生巨大變化而產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構造地震,也叫斷裂地震。我國和世界上發生的絕大多數地震都屬於這種地震。構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內。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稱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稱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處的一切地震帶通常與遠離南美洲及亞洲海岸線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學家們現在認為,海槽是地殼幾塊龐大移動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積壓的所在位置的標志,擠壓相持一時期後,岩石開始變形,當岩層變形超過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時,就會突然發生斷裂錯動,從而產生地震。這種看法是一種比較能說服人的見解。

不久前,美國加州地層研究學院的一位科學家提出地球表層經常出現的強大風力,可能是誘發地震的重要動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區先後發生過幾次4.5級的中度地震。這幾次地震發生前,這位科學家對該地區風力變化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監察及記錄。他發現,每當地震前的4-6個星期內,地震區都出現了一連串異乎尋常的強烈高氣壓,導致加州海岸附近數百里的太平洋上產生強風。他認為,這些高氣壓及強風引發了地震。不過,這只是一家之言。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這種地震是與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噴發同時發生。他是由火山爆發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火山地震有時也相當強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發時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達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達市的牆窗震裂。但這種地震所波及的地區通常只限於火山附近的幾十公里遠的范圍內,而且發生次數也較少,只佔地震次數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較輕。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發育的喀斯特地區,溶洞的偶爾崩塌或大塊岩石墜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鹽丘和松軟地層經地下水沖蝕後,也能發生塌穴。這種地震發生的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次數的3%左右,震級很小,影響范圍有限,破壞也較小。

有時在人為條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礦體被採掘後,使周圍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會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這種地震有時也能造成災難性的破壞。這種現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國家,特別是煤礦中常有發生。

地震,在人們心目中是一種可怕的"天災",許多人一提到它就"談虎色變"。其實絕大多數的地震都很小,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察覺到。而那些人們能感覺出來的地震大多發生在人跡罕見的山區。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每年都要發生數百甚至上千次的地震,但像唐山地震那樣破壞性大的強震,則平均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遇到一次。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依照成因的不同可分成幾種類型。

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殼和地幔上部的剛硬岩石層受到地殼運動年產生的地應力的作用,發生斷裂或者原有的斷層重新活動而引起的。構造地震的發生往往是很突然的,然而它的孕育過程卻很漫長。在地應力作用的初期,岩層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不馬上斷裂,隨著地應力不斷加大,到達一定限度,岩層斷裂而發生地震。像這類因斷裂或斷層活動形成的構造地震占據了世界上地震總數的90%。其中一些強烈地震幾乎都屬於這種類型,如1960年智利南部的8級強震,以及我國1966年的邢台地震(7.2級)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7.8級)等。這類地震給人類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火山地震。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熾熱的岩漿噴發前在地殼內聚集膨脹和噴發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都能造成岩層斷裂或斷層錯動而引起地震。火山地震有它的特點:影響范圍較小,而且以成群小地震的形式出現。1976年8月加勒比群島的蘇弗利埃火山爆發後的幾天內,接連發生的小地震約達1000次之多。據統計,全世界約有7%的地震屬於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區,時常會發生塌陷地震。這是因為易溶岩長期受地下水侵蝕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塌落造成了地震。1981年1月廣西玉林縣南口鄉的局部地區,人們曾聽到地下發生隆隆的響聲,不久就發生了塌陷地震,幾天內連續塌陷了200多處,一些房屋和田地遭到破壞。不過塌陷地震影響圍小,危害不大,只佔地震總數的3%左右。

其它地震。許多人類活動,也能引起地震。一種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地震,像爆破、打樁以及重型車輛通過時都能使地面發生震動,稱之為人工地震。這類地震一般不會造成危害,但對那些要求有高精密度和高穩定度的儀器設備來說則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安裝這些儀器設備時要設法消除人工地震這一不利因素。還有一種是人類活動觸發或者說誘發的地震。例如進行地下核試驗所產生的巨大沖力能引起斷層活動;水庫蓄水也能引發地震,這是因為水庫大多建造在峽谷中,地下往往有斷層。水庫蓄水一方面增大了對那裡地殼的壓力,同時水滲進斷裂帶起了潤滑劑的作用,減少了斷層之間的摩擦力,使它們易於滑動。1962年3月廣東新豐江水庫蓄水後不久發生的6.4級地震,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庫誘發地震之一。

無論哪一類地震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我們現在知道了各種地震的成因,就不會感到地震神秘莫測了。當然,由於有些地震對人類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地震的預兆
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也稱地震異常)。它包括地震微觀異常和地震宏觀異常兩大類。
(一)地震的宏觀異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異常現象稱為地震的宏觀異常。地震宏觀異常的表現形式多樣且復雜,異常的種類多達幾百種,異常的現象多達幾千種,大體可分為: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電磁異常、氣象異常等。

1、地下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井孔變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人們總結了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
無雨泉水渾,天乾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2、生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等。至於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如一個地區的重力發生變異,某些動物可能能過它的平衡器官感覺到;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磨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磨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才能感覺到,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等異常現象。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動物反常的情形,人們也有幾句順口溜總結得好: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3、氣象異常
人們常形容地震預報科技人員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這的確有道理。地震之前,氣象也常常出現反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焦灼煩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綿綿,黃霧四塞,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聲異常
地聲異常是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聲音。其聲有如炮響雷鳴,也有如重車行駛、大風鼓盪等多種多樣。當地震發生時,有縱波從震源輻射,沿地面傳播,使空氣振動發聲,由於縱波速度較大但勢弱,人們只聞其聲,而不覺地動,需橫波到後才有動的感覺。所以,震中區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內聲響,似地氣鼓盪,如鼎內沸水膨漲"的記載。如果在震中區,3級地震往往可聽到地聲。地聲是地下岩石的結構、構造及其所含的液體、氣體運動變化的結果,有相當大部分地聲是臨震徵兆。掌握地聲知識就有可能對地震起到較好的預報預防效果。
5、地光異常
地光異常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光亮,其顏色多種多樣,可見到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混合色,如銀藍色、白紫色等,但以紅色與白色為主;其形態也各異,有帶狀、球狀、柱狀、彌漫狀等。一般地光出現的范圍較大,多在震前幾小時到幾分鍾內出現,持續幾秒鍾。我國海城、龍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時及地震前後都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發光現象。地光多伴隨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噴沙冒水、噴氣等自然現象同時出現,常沿斷裂帶或一個區域作有規律的遷移,且與其他宏觀微觀異常同步,其成因總是與地殼運動密切相關。且受地質條件及地表和大氣狀態控制,能對人或動、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們所掌握的地光異常報告,都在震前幾秒鍾至1分鍾左右。如海城地震,瀾滄、耿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類似的報告。
6、地氣異常
地氣異常指地震前來自地下的霧氣,又稱地氣霧或地霧。這種霧氣,具有白、黑、黃等多種顏色,有時無色,常在震前幾天至幾分鍾內出現,常伴隨怪味,有時伴有聲響或帶有高溫。
7、地動異常
地動異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現的晃動。地震時地面劇烈振動,是眾所周知的現象。但地震尚未發生之前,有時感到地面也晃動,這種晃動與地震時不同,擺動得十分緩慢,地震儀常記錄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覺得到。最為顯著的地動異常出現於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之前,從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東、寬甸、鳳城、沈陽、岫岩等地出現過17次地動。
8、地鼓異常
地鼓異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現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7.9級地震前約半年,甘孜縣拖壩區一草坪上出現一地鼓,形狀如倒扣的鐵鍋,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斷續出現裂縫,鼓起幾天後消失,反復多次,直到發生地震。
與地鼓類似的異常還有地裂縫、地陷等。
9、電磁異常
電磁異常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出現的異常。最為常見的電磁異常是收音機失靈,在北方地區日光燈在震前自明也較為常見。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前幾天,唐山及其鄰區很多收音機失靈,聲音忽大忽小,時有時無,調頻不準,有時連續出現噪音。同樣是唐山地震前,市內有人見到關閉的熒光燈夜間先發紅後亮起來,北京有人睡前關閉了日光燈,但燈仍亮著不息。
電磁異常還包括一些電機設備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異常、無線電廠受干擾、電子鬧鍾失靈等。
地震宏觀異常在地震預報尤其是短臨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舉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 井水的變色變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剌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要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政府或地震部門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真相。
(2)地震的微觀異常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異常稱為地震的微觀異常,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 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 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一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生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 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定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⑤ 地震的資料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當地球內部在運動中積累的能量對地殼產生的巨大壓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強烈地震過後往往伴隨著一系列較小的餘震。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沖擊地面(隕石沖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1.地球內部結構如何?
答: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2.什麼是地震?
答: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動叫地震。
3.什麼是震源?
答: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
4.什麼叫震中?什麼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5.什麼是震源深度?何為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7.根據成因可將地震分為幾種?
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類。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水庫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為構造地震?有何特點?
構造地震是由地球內部構造運動導致岩層斷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關系密切,多分布於地下5-30公里的地殼內。其特點是地震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強,並且有重復性。構造地震佔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謂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爆發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續時間短,影響范圍小,震源深度不超過10公里。
10.何謂陷落地震?
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頂蓋支撐不住岩層的重壓崩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謂地方震、近震、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為遠震。
12.震級為尺度,何謂有感地震、破壞性地震、大地震、微震?
震級小於3級的稱微震,震級在3級以上的稱有感地震,震級在5級以上的稱破壞性地震,震級超過7級的稱大地震。
13.什麼是震級?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3倍。
14.何謂地震烈度?影響地震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樣,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地址構造,地面建築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關。
15.中國地震烈度表表述的各烈度的判別標準是什麼?
16.何謂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發生時產生於地球內部的彈性波,是地震釋放能量的方式。
17.地震波的種類?有何特點?
地震波有體波和面波,體波有分為縱波和橫波
橫波的振動方向與波前進方向垂直,在地面上表現為左右搖晃,縱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在地面上反映了上下跳動(顛、簸)的振動。二者相比,縱波傳播的速度比橫波快,所以,一般地震發生後感覺到上下跳動,其次才是左右搖晃。另外,橫波振幅比縱波大,破壞力大。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18.震級和烈度的含義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力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是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處不同,烈度不僅同震級有關,同時還跟震源深度、震中距的遠近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
19.一年中地球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破壞性地震有多少?
全球每年有五百多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一千多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十幾次。
20.世界那些地方地震多?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經千島群島、日本列島南下經我國台灣再到菲律賓轉向東南,達紐西蘭。
(2)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西部經緬甸至我國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越過帕米爾高原,經中亞細亞到達地中海及其沿岸。
21.地震帶發源於多深的地方?
世界上大多數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地下5---30公里這一帶。
2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目前記錄到最大的地震還沒有超過8.9級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發生的8.9級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哥侖比亞邊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東邊海中也曾發生8.9級地震。
23.我國發生過多少次8級以上的大地震,試舉三例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據現有資料統計發生8級以上地震17次,1679年9月發生在河北省三河的8級地震;1920年12月發生在海源的8.5級大地震;1927年5月發生在甘肅省古浪的8級地震;1950年8月發生在西藏察隅的8.5級地震,1972年1月發生在台灣東邊海中的8級地震。
24.我省發生過幾次7級以上的地震,舉出四例
共發生過5次。1679年發生在三河的8級地震;1830年發生在磁縣的7.5級地震;1966年發生在邢台的7.2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7.8級地震;1976年發生在灤縣的7.1級地震.
25.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帶?
我國東部的主要地震帶有郯城-廬江地震帶,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等;西部有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昆侖山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中部為南北地震帶,貫穿中國;另外還有台灣地震帶,它是西太平洋地震帶的一部分。
26.華北地區有哪些地震帶?
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根據地質力學的觀點,我國大致可分為20個地震帶。
1.台灣帶;2.閩粵沿海帶;3.東北深震帶;4.營口-郯城-廬江帶;5.河北平原帶;6.海原-松潘-雅安帶;7.山西帶;8.渭河平原帶;9.銀川帶;10.蘭州-天水帶;11.河西走廊帶;12.馬邊-巧家-通海帶;13.冕寧-西昌-魚鮓帶;14.騰沖-瀾滄帶;15.哀牢山帶;16.爐霍-乾寧帶;17.花石峽帶;18.拉薩-察隅帶;19.西藏西部帶;20.天山帶。
27.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誰發明的?簡述地震儀的發展概況?
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是在公元前132年,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叫做侯風地動儀。
近代的地震儀在18世紀90年代才製作成,其原理與侯風地動儀基本相似,地震儀發展很快,種類繁多,現有長、短周期等各種類型,並已實現了無線遙測、磁帶記錄、數字化等。靈敏度從放大幾倍到千倍、萬倍、十萬倍乃至百萬倍不等,周期范圍從0.05秒到100秒.
28.什麼是地震預報?分幾種?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預報分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
29.地震長期預報的內容是什麼?
地震長期預報是指幾年到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內的地震危險性及其影響的預測。包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區劃;建設規劃及工程場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運動參數、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全國或區域性的地震活動趨勢大預測。
30.什麼是地震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
地震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地震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預報或警報;
31.我國成功的預報了哪幾次地震?
曾成功的預報了1971年3月23日、24日新疆烏恰縣的兩次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潞西7.5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7.3級地震。尤其是海城7.3級地震,全世界公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漣發生7.3級地震,雲南省地震局7月11日向地、縣幹部會匯報,並請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大大減輕了損失,受到雲南省政府及國家地震局的嘉獎。
32.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由哪一級領導批准,何時批准,國家地震局何時發布的?
由國務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國家地震局發布。
33.我國地震預報的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35.地震有前兆嗎?
有。岩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氣象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來,我國已在70次中強地震以上地震前記錄到1000條前兆異常。
36.地震前兆異常分幾類?
可歸為10大類,分別是:地震學前兆、地殼形變、重力、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應力、應變、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異常。
http://www.zjdz.gov.cn/news123/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42

⑥ 印尼地震的歷次地震

主要統計2004年-2013年的地震: 5月27日,印尼日惹和中爪哇地區發生里氏5.9級地震,造成至少6234人死亡,4.6萬多人受傷,約20萬人無家可歸。
7月17日,印尼爪哇島西南海域發生里氏6.8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約7.4萬人無家可歸。 3月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巴東地區發生里氏6.3級地震,造成至少82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據雅加達3月6日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印度尼西亞代表處發言人達米恩·佩索納茲6日晚在印尼西蘇門答臘省巴東地區說,當日發生在這一地區的6.3級地震已導致至少82人死亡。
印尼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當地時間6日10時49分(北京時間6日11時49分)發生的地震震源位於巴東市附近索洛克地下33公里處,震後數小時內還連續發生多次震感強烈的餘震。
印尼美都電視台報道的畫面顯示,在受災最嚴重的索洛克,數百幢房屋已成殘垣斷壁,路面嚴重開裂。由於擔心醫院建築倒塌,幾十名傷者選擇在帳篷內接受護理。地震災區的通訊和電力供應中斷,當地政府已向西蘇門答臘省政府和軍方請求援助。
盡管印尼政府沒有就這次地震發出海嘯預警,但地震仍給當地居民造成很大恐慌。巴東地區的中小學、醫院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在震後被緊急疏散。巴東居民由於擔心地震引發海嘯,紛紛逃往附近地勢較高的地區。 1月4日,印尼最東端的西巴布亞省馬諾誇里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2月12日,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7.4級地震,造成至少17人受傷,眾多的民宅、醫院和宗教設施等建築物損毀。
9月2日,下午2點55分,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發生里氏7.3級地震,此後又連續發生兩次餘震。據當地官員3日表示,地震目前已造成45人死亡,救援人員仍在搜救倖存者,但死傷人數還可能繼續增加。
印尼位於地球兩條最活躍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交界之處,可謂是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而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有98%都發生在這兩條地震帶的交界之處。 4月7日6時15分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北緯2.4度,東經97.1度)發生7.8級地震。
5月9日13時59分42秒蘇門答臘北部7.4級地震(北緯3.7度,東經95.9度)
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氣象和地球物理機構說,25日晚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但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21點42分(北京時間22點42分),震中位於西蘇門答臘省明打威縣巴蓋瑟拉丹鄉西南78公里處,南緯3.61度,東經99.93度,震源深度為10公里。
在強震發生10分鍾後,該地區又相繼發生了里氏5.5級和5級兩次餘震。
當地時間25日19點5分,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發生里氏5.8級地震,但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道。 4月4日凌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了里氏6.7級地震。而印尼地震學家給出的震級為里氏7.1級。
同時,印尼地震學家表示,海嘯警報已經發布。
印尼氣象和地質部門說,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凌晨4日3時06分,震中位於芝拉扎西北293公里處,深度為10公里。
來自震區的消息說,地震發生後當地許多居民逃出戶外躲避。印尼首都雅加達、西爪哇和日惹等地也有較強震感。 當地時間4月6日13時42分(北京時間 12時42分),印度尼西亞伊里安查亞地區發生7.1級地震, ,並未引發海嘯預警。
印尼政府5日將此前遭受地震的爪哇島地區的遇難者人數下調到了5782人,這是災情評估小組對災區進行了視察之後修改的遇難者人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的地震及海嘯,給印度洋沿岸的國家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成為人類的大災難。其中印尼不幸又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整個蘇門答臘島西北沿岸數百公里被夷為廢墟,據親歷災區視察的聯合國秘書長和美國國務卿稱均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據印尼方面截至1月7日的統計,海嘯遇難人數已經超過10萬以上,流離失所的災民更高達百萬之巨。地震和海嘯還摧毀了大量房屋,公共建築、基礎設施等,部分地區全部電力、通訊設施被毀,橋梁、公路短裂。據初步統計,130個鄉村衛生所、3個大醫院和衛生供水系統以及幾百所學校造破壞。
這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是巨大的,相應的社會創傷是嚴重的,水泥廠等部分工業設施也造破壞。但所幸亞齊煤礦、銅礦、油氣等重要支柱產業基本完好,亞齊不是印尼的重點旅遊勝地,印尼旅遊業基本沒有受到沖擊,而且亞齊的經濟產值佔印尼總產值僅約2%。從經濟的角度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整體經濟並未產生多大影響,貿易基本也沒有受到沖擊。但重建亞齊需要資金,印尼財政部截至1月7日的初步估計,用於受災地區修復與重建的資金需20萬億盾(約合21.5億美金)。同時印尼財政部表示,由於災情發生在去年尾,印尼政府2004年的預算只有545億盾的緊急救災款,而2005年預算的2萬億盾緊急救災款也只能撥出一半來給亞齊和北蘇門答臘兩地。如果國際上不提供援助,將加大對國家預算的壓力。目前日、德、英等主要債權國已表示准備允許印尼延期償還到期債務。果真如此,將幫助印尼解決很大困難。
綜上所述,此次印度洋地震和海嘯,對印尼今年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大。如果國際援助能兌現,加上國際國內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等,可能對印尼經濟發展還有所促進,預計今年印尼能實現GDP增長5-5.5%的目標。
2012年4月11日發生的大地震,許多專家認為印尼地震不會引發強烈海嘯。英國地震學家蘇珊·薩金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這次地震由地殼水平運動所致,並非垂直運動,不會導致海床的明顯變化,因而此次地震引發強烈海嘯的幾率不大。

⑦ 印尼塔勞群島發生6.9級地震,印尼為何頻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印尼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國家,它位於幾個構造板塊交界處,周圍火山環繞。該國的島嶼位於全世界最不穩定的一個區域。這周的火山爆發和由強震引發的海嘯,顯示印尼位於不穩定的地質構造上。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國(由1.75萬座小島組成),印尼坐落在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世界第二大最活躍地震帶——阿爾卑斯帶之間。夾在這種地震多發帶中間,意味著這個島國會經歷全球最強的地震和最猛烈的火山爆發。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說,環太平洋地震帶學術上又稱環太平洋帶,是全球最強的一個地震帶,它的一系列斷層線從西半球的智利穿越日本和東南亞,一直延伸2.5萬英里(4.02萬公里)。

閱讀全文

與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駐華大使是什麼意思 瀏覽:363
印度民工數量多少 瀏覽:72
中國鹽城地址在哪裡 瀏覽:537
印尼的海軍有多少艦隊 瀏覽:769
英國的皇家橡樹是什麼 瀏覽:644
英國人是怎麼做生意的 瀏覽:463
義大利圖片驗證碼怎麼輸入 瀏覽:473
印度有哪些葯品是正品 瀏覽:184
印尼開齋節都干什麼 瀏覽:458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
越南留學生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736
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的哪個小鎮 瀏覽:517
在越南投資有什麼優惠 瀏覽:877
印度人做雞心怎麼做 瀏覽:490
如何做英國的餅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