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真心求教,沒有姓氏的民族怎麼區別自己家的族人和外人呢不知道的就請勿答復了。謝謝!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有姓氏,但沒有姓氏的民族也相當多。
有無姓氏和民族傳統有關,中國漢族有姓氏,中國的蒙古族、壯族、維族、傣族、門巴族等民族等就沒姓氏(當然這是指該民族的原始命名方式, 不包括後來借用漢姓的情況)。
應該說,姓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意給自己設定的一種血緣標志。這種血緣標志的方法在不同民族和地區不同,很難評價其優劣。在漢字文化圈內人們的姓氏組合方式是姓在前名在後;英美等國是名在前,姓在後;俄羅斯是:名·父名·姓;西班牙人姓名則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名字,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阿拉伯人姓名一般也由三或四節組成,第一節為本人名字,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節為祖父名,第四節為姓。總之,上面提到的情況都是有姓的。
一些土著民族和普遍的游牧民族大都沒有姓氏。農耕民族幾乎都有姓氏,而由農耕民族發展起來的民族是世界的主體,所以大部分的人類都有姓氏。
國外沒有姓氏的民族和國家也很多,如緬甸、蒙古、冰島印尼、南非等。
緬甸人有名無姓
自許多人會以為許多緬甸男子姓吳, 如前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前總理吳努、前綱領黨主席吳奈溫等。
其實, 他們都不姓吳,緬甸人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姓氏的民族之一。但他們, 絕大多數人都習慣在名字前或後加上個冠詞, 以示性別、長幼和社會地位。其中男子名最常見的第一字有吳、郭、貌。
昊表示對年紀較大或有名望人的尊稱, 意思是爺、叔伯或是先生, 郭是哥, 貌是弟, 表示謙虛或是青年小夥子。如一個名叫丹的男子, 他自稱或長輩人稱他貌丹, 同輩人對他的稱呼為郭丹, 晚輩人則叫他吳丹。
近年來, 用以表示職務和社會地位的冠詞有漸多之勢。如是一名教師, 則在名字之前加以「塞耶」塞耶意為老師或師傅, 某人取得博士學位, 人們就稱他為「 道達某某」 道達意為博士。
緬甸女子中常見的有杜和瑪字。杜和吳相對應,表示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的尊稱, 也有姑、姨、嬸之意。
瑪意為姐妹, 也含對不論婚否的年輕女姓的稱呼。對犯有錯誤的男子和女子, 其名字之前通常被人冠以「 鄂」 和「 米」 字, 如丹犯了錯誤, 盡管他(她)曾有過名望和地位, 是男子就被輕蔑為鄂丹, 是女子則稱為米丹。對身世卑賤或被瞧不起的城市人也冠以鄂和米字。但在鄉村, 鄂和米對普通人卻沒有輕蔑的意思。在約4000萬緬甸人中, 據算只有80個不同的名字。
他們當中往往十有二三同名。為區別起見, 他們一般在名字前或後加上籍貫或年齡大小。
如兩個同名吳丹的人, 就把來自米鄰的稱米鄰吳丹, 來自達通的稱達通吳丹。
印尼人大多數只有名而沒有姓。佔印尼人口大部分的爪哇族、巽他族只有本名,少數人在本名後面還有父名。爪哇族和巽他族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印度教文化的影響,人們往往從梵文中選字取名。現在爪哇人和巽他人大都信奉伊斯蘭教,有的人就在自己的梵文名前加上一個阿拉伯文名。例如:阿里·蘇米特羅,阿里是阿拉伯文,蘇米特羅(sumitro)是梵文。
印尼的馬都拉族、馬來族的名字形式是:本名+父名。在一般情況下,只用本名,在正式場合才用父名。馬都拉族和巽他族受伊斯蘭教影響較深,故此他們大都取阿拉伯文名字,尤其喜歡選用真主安拉的99個美名和25位先知的大名。
冰島至今仍保留著古代淳樸的民風,除首都雷克雅未克外,各地仍然採用家長制,當他們要和其他家庭區別時,男子便在父親的名字後面加上松字(SON,兒子之意),女兒則在父親的名字後面加上德提爾(DANGTER,女兒之意),以取代姓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❷ 印尼有怎樣的風俗習慣
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歷史上受中國、印度、中東、西方國家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島嶼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中國企業和人員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種民風民俗,做到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的禮儀標准開展社會交往活動。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根據印尼政府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華人在印尼商貿和工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語言: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約8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餘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習俗禮儀
【服飾禮儀】印尼人在衣著上總體比較保守,在公開場合人們服裝普遍十分得體。男性在辦公時通常穿著統一工裝或穿長褲、白襯衫並打領帶。長袖蠟染衫(當地稱「巴迪衫」)為印尼國服,在多數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婦女在辦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並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如果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比較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島,進入寺廟要在腰間束腰帶。
【儀態禮儀】在印尼,當人們坐下來時,兩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這樣做,要把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在巴厘島,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將嘴遮住,否則是不禮貌;不要嘲笑別人的錯誤,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動作,否則會傷害他們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時吃東西,也不要用左手與人握手、觸摸別人;與人談話或進入別人家,都要摘下太陽鏡。
【相見禮儀】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作正式介紹時,對稱謂要多加註意,多數中間階層的印尼人有兩個名字,而許多下層人民只有一個。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長的姓和名,通常只選用一個短名和首字母縮寫名。在稱呼人時,只能使用他們的第一個姓,不能使用第二個。
【餐飲禮儀】印尼人飲食習慣上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魚、蝦、牛肉等,伊斯蘭教徒忌食豬肉。印尼人習慣吃西餐。由於受當地華人的影響,他們普遍喜歡中餐。除在官方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習慣用右手抓飯。他們在用餐時,有邊吃邊喝涼開水的習慣,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務禮儀】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歡平和的聲調、不擺架子的姿態和尋求一致的良好願望,與他們談判應態度謙遜些並放低聲音。拜訪印尼商人時最好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對別人送的禮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當面打開包裝。印尼商人喜歡宴請,作為客人,在回國前應以相同標准回報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那會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行為;忌諱老鼠和烏龜;與印尼人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❸ 印度人為什麼都不承認自己的姓氏
嚴格的說,印度人是沒有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姓的,全名後面的那部分代表的就是種姓,你可以當那部分是他們的姓,如果你問印度人,一般印度人不想跟你解釋也會說那就是姓,但實際上從那個姓就可以看出該印度人在種姓制度中的等級地位。如果遇到有印度人不願承認那是種姓的,一種可能是他不信印度教(種姓制度是印度教里的),另一種可能就是他是屬於低種姓甚至無種姓(即賤 民)。
❹ 印尼人的名字是姓在前還是名在前啊
印尼人的名字受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有的和阿拉伯人名相同,有的含有某些梵語音節,如Megawati
(梅加瓦蒂)中的wati是梵語的一個詞尾,一般用於女性的名字,或加在名詞後面,表示「女的」,如olahrangawati(女運動員)。通常印尼人只有名字,無姓,但有的部族即有名,也有姓。最近二三十年裡,因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印尼人喜歡採用歐美人常用的名字給子女起名。
❺ IMA TIAWAN.S.PD 這個印尼名怎麼分辨名和姓呀 求大神解惑,在線等,急!
印尼人的名字跟中國人相反的,就是說前面 Ima 是她的名字,後面Tiawan是她的姓,但是印尼人沒有用姓叫對方的習慣,一般直接叫名字,禮貌一些就要加上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先生是 Bapak,女士是 Ibu,有時候看情況也會省略(印尼人有省略語言的文化)先生是Pak,女士Bu。但要注意在中國是某某女生,印尼是女士某某,所以你要叫她 Ibu/Bu Ima
在爪哇島的話如果要再親近一些的人能叫一聲mas(男)mba(女)
關於後面的 S.Pd 是表示她是教育學專業畢業的
❻ 有關於印尼人生活
印尼人有姓氏。花,可以翻譯成bunga,sari和sekar等。
❼ 哪些國家在使用中國姓氏
在西非國家奈及利亞中部高原州的首府喬斯市,生活著一支帶有濃厚東方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比羅姆族。這支少數民族不僅在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上與遠在萬里之遙的中國漢族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使用著江、宋、楊、潘、蔣、董、馮、周等中國姓氏。——http://finance.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451/2/class045100002/hwz1342812.htm
❽ 為什麼印度的賤民不把自己的姓氏改成高等級的姓氏
印度的姓氏也是高大上的。如尼赫魯(太陽),甘地(鑽石)……
❾ 印度尼西亞的人的姓名是前後顛倒的嗎
印尼🇮🇩手左右有分別區分用場…你首先了解地方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