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梭羅文化創意(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梭羅文化創意(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4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化藝術交流與策劃,市場營銷策劃,創意服務,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翻譯服務,設計、製作各類廣告,利用自有媒體發布廣告,商務信息咨詢,旅遊咨詢(不得從事旅行社業務),市場信息咨詢與調查(不得從事社會調查、社會調研、民意調查、民意測驗)等。
法定代表人:李德盛
成立時間:2013-04-09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2300005760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53號3幢205室(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
❷ 請問現在還有梭羅國嗎它的歷史
沒有了。
在1586年,信奉伊斯蘭教的當地領主蘇塔·威查亞·森納帕提(Suta Wijaya Senapati,1586~1601在位)利用巴章素丹同各領主之間的矛盾,舉兵打敗巴章國素丹衛隊,逼迫素丹阿里亞·潘吉里引退淡目,滅巴章國。
將國都從巴章遷到馬打藍首府克爾塔(Kerta),自稱素丹,建立伊斯蘭教馬打藍國。
森納帕提繼續征戰,擴張疆域。
在17世紀初,王國領有中、東爪哇及西爪哇的一部分土地。國家的核心部分是素丹的世襲領地克臘帕亞克、馬打藍、巴章和葛都,即包括當代惹、梭羅和葛都,由素丹直接統治。
後改國都為巴剎格德,並在那裡建造王宮。在素丹馬斯·佐朗(Mas Jolang,1601~1613在位)執政時,由首相楚魯馬爾塔尼(Jurumartani)輔弼,平息國內親王叛亂,使王國免於分裂。
1604年,討伐並攻佔淡目都城,打敗地方叛軍,俘獲普格爾親王。
在1609~1610年,王國軍隊先後征服克爾托索諾、諫義里、威羅索諾(莫佐阿貢)及蘇魯馬益(泗水)。
拉登·朗桑(Raden Rangsang,1613~1645在位)執政時,以素丹·阿貢(Sultan Agung,即最高素丹)自稱。
經過多次征戰,討伐叛逆,進一步統一了中爪哇和東爪哇地區,攻佔了爪哇沿海的泅水、馬都拉和井裡汶,並將勢力伸展到蘇門答臘東部和加里曼丹南部。
在1628和1629年,拉登·朗桑兩度率大軍攻擊巴達維亞(即雅加達)的荷蘭侵略者都未成功(巴達維亞戰役)。此後他集中力量發展國內經濟,鼓勵島際貿易。
在1633年制定印尼第一部伊斯蘭教法典,並改用以伊斯蘭教歷為基礎的爪哇歷法。
在素丹阿芒·古拉特一世在位時期(1645~1677),因暴虐和苛稅,加之荷、英的侵略,喪失海運控制權,貿易遞減,生產下降,國勢衰落。
在1674年馬都拉的特魯諾佐約(Trunadjaya)領導人民舉行抗荷武裝起義,後進軍爪哇,曾攻佔馬打藍首都,佔領東爪哇全部沿海地區。
在1677年,阿芒·古拉特二世在荷蘭殖民主義者支持下,繼承素丹位,並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訂奴役性條約,成為其附庸,荷蘭奪得勃良安地區。
在1686年,聯合米南加保國共同驅逐荷蘭殖民勢力,未果。1704年後,馬打藍國大部領土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淪為其附屬國。
後國內發生3次爭奪王位繼承的戰爭,結果在1755年被荷蘭分裂為日惹國和梭羅國,兩國均被迫臣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現梭羅( Solo /Surakarta,又譯「蘇拉加達/索拉卡爾塔」),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主要城市之一。
(2)上海到印尼梭羅soc空運多少錢擴展閱讀:
梭羅是印尼很古老的城市,當時印尼獨立時的首都就是設在這里。現在在印尼的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地域性的國王,在日惹和梭羅都有國王保留著王宮。梭羅的王宮佔地面積雖然沒有日惹的大,但是保留的十分完好。
據說是因為在荷蘭殖民時期梭羅的國王一直抵制荷蘭人,所以印尼獨立後,印尼的政府仍然給予他一定的權力,不用經過民選直接世襲當地省的省長。
❸ 關於梭羅和愛默生的
愛默生與梭羅: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ZZ
2008-03-21 00:15:24 來自: 光風霽月(sitting,waiting,seeing)
愛默生與梭羅: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王炳根《書屋》2006/12
一、故居、日記
在細雨中走出愛默生故居的時候,一個問題如眼前的雨絲一樣纏繞著我的心緒。以
我的觀念,這座房子,無論如何應該有梭羅的一個位置,這不僅是他曾前後兩次、長達
兩年多時間住在這座房子中,為前往歐洲游學的愛默生看守家園,呵護家人,而且《瓦
爾登湖》的寫作與修改也曾在這座房子里進行。在一定的意義上,這座房子對梭羅而言
堪稱精神的家園,但現在的梭羅卻被他的家園放逐了。
這座建於十九世紀初的房子,方方正正,典型的喬治時代的木製建築。雙層,對稱
的八個大房間,愛默生與第二任妻子莉迪安生活的一切在這里詳盡陳列,還有終生未嫁
的大女兒的畫像及卧室也都如昨,當年愛默生的「超驗主義俱樂部」也以小圓桌為中心
體現了出來。我在參觀時納悶,為什麼不給梭羅一個位置?當年梭羅在這座房子里為愛
默生當管家時,住在哪一個房間?通過翻譯傳達到年老的講解員耳朵里,沒有想到她竟
定神地看了我一眼,似乎眼前這個東方人觸及到了一個敏感的問題,她沒有笑,卻有些
俏皮地告訴我:「也許是住在閣樓上吧。」我走到庭院,回望了房子的屋頂,沒有尖
頂,沒有天窗,屋頂的斜度不高呀,如何住人?
也許梭羅上到閣樓便躺著?但梭羅分明喜愛在大自然中散步。
我回國後曾在上海停留了幾天,那日參觀過上海博物館,獨自去逛南京路,經一家
書店,見到梭羅的《瓦爾登湖》,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舊書新出,徐遲翻譯,便又買了一
本。其實我的書架上已有這本書,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譯者也是徐遲,但一時不在
手頭。對於《瓦爾登湖》這樣的書有兩個版本自然不算多,而我主要是想早點翻閱,果
然,證實了第一次閱讀時留下的印象,這本書中提到了諸多的先聖與哲人凡一百八十餘
人,但自始至終就是沒有「愛默生」三個字,不說愛默生對梭羅的種種扶持與幫助,不
說愛默生與梭羅的友誼,僅就這本書而言:愛默生允許他梭羅在自己的土地上蓋一座小
屋遠離塵世地進行觀察與實踐(因為是愛默生的土地,梭羅還可免交土地稅。其實,在
這之前,梭羅便夢想到林肯的弗林特湖畔生活,但土地的所有者拒絕梭羅構建木屋),
同時也為他寫作與修改《瓦爾登湖》提供了條件,而梭羅在他的書中對愛默生卻是水過
無痕!
一八四五年三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到達我預備造房
子的地方,就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輕的白松來做我的建築材料。
(梭羅:《瓦爾登湖》)
借來的斧頭,說了,土地呢?好像是他自家的,想蓋房便蓋房,想砍樹便砍樹,其
實這一切都是愛默生的賜予,而梭羅卻是緘口不言。那時的愛默生已是大名鼎鼎了吧,
他183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美國學者」,震動了思想文化界,被稱為美國思想與文學
的「獨立宣言」,縱是當時在哈佛讀書的梭羅沒到現場聽過這個演講,也完全明白愛默
生在美國思想界文學界的地位與影響了,按常理,在這里提一下愛默生,那是他的光
榮,甚至按照西方人的習慣,這本書完全可以題上「獻給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但梭羅是不按習慣生活、不按常理出牌之人。
我想從梭羅的其他著作中尋找有關愛默生的只言片語:
10月22日,「現在你在做什麼?」他問,「你寫日記嗎?」於是我今天就動筆寫。
據專家研究,這是梭羅的第一篇日記,起問者便是愛默生,實際上愛默生不僅僅是
問,而是告誡他要寫日記,告誡的內容梭羅忽略不記,就是發問人也為代指,「他
問」,一開始便是那麼的吝嗇而乏敬意。1837年的梭羅只不過一個剛出大學校門的孺子
呢。
這天的日記中下面的一段更是重要:
為了獨處,我發現有必要逃避現有的一切——我逃避我自己。我怎麼能在羅馬皇帝
裝滿鏡子的居室里獨處呢?我要找一個閣樓。一定不要去打攪那裡的蜘蛛,根本不用打
掃地板,也不用歸置裡面的破爛東西。(《梭羅日記》第2頁)
這幾乎是梭羅四十四歲短暫生命的自我畫像,而且簡直是一錘定音(型),愛默生
就沒有發現?
終於讀到了愛默生的名字了。那是梭羅剛剛在瓦爾登湖畔小屋住厭倦了,回到了康
科德城的1847年,這時的愛默生又遠行英倫,眼前的這座房子以及住在房子里的人都交
給了梭羅照管。梭羅就像主人一樣在這座房子里寫作與生活,也還做些測量土地的活
兒,將愛默生家的地產量了個一清二楚(我在康科德公共圖書館見過梭羅使用過的測量
儀器、見過他為愛默生的地產手繪的圖紙),並且繼續記日記。這一年,在留存下來的
幾頁日記中,梭羅先是將愛默生深受其影響的兩個英國人戲謔了一番,說:「卡萊爾身
為學者,懷著對人類的同情,從事著誠摯、忠實而英勇無畏的工作……卡萊爾的才華也
許完全等同於他的天賦。」算是承認他的才華,雖然是上天賦予的,而對華茲華斯則更
不客氣,說他「才力微弱,不像毋庸置疑的和不屈不撓的天才那麼偉大和令人欽佩……
他想要實現一切勇敢和過得去的人生,最後心懷希望死去。」現在輪到愛默生了,也終
於有了愛默生的名字和頭銜:
愛默生也是評論家、詩人、哲學家,他所具有的才華不那麼顯眼,似乎不能勝任他
的工作;可他的領域還在擴展,所要完成的工作越發艱巨,過的是遠比別人緊張的生
活;設法去實現一種神聖的生活;他的摯愛和才智得到同樣的發展。假如再前進一步的
話,一個新的天國便向他敞開大門。愛、友情、宗教、詩歌和神靈都與他親密無間。一
個藝術家的生活;更加斑斕的色彩,更具觀察力、更加敏銳的知覺;不那麼強壯、靈
活,卻在自己的領域里腳踏實地;信仰堅定,一個評判眾人的法官。找不到像他這樣全
面的對人對事的評論家,找不到像他這樣值得信任和信仰堅定的人。在他的身上比任何
人都更多地實現了人的崇高品質。他是一個無條件贊美神明的詩人評論家。(《梭羅日
記》第43~44頁)
對於這個不那麼好把握的語無倫次式的評價,讀者諸君自有理解。依我之見,他給
愛默生戴了那麼多帽子,無非是想說這樣的一句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而他還
在自不量力地擴張,真是活得太累,那些個完人與聖人式的贊美,便只有某種反諷的意
味了。
二、長者、導師、教練
愛默生結識梭羅算是他的幸運年。1837年,他的《論自然》剛出版,他的「美國學
者」的演講引發了美國思想與文學的獨立運動,他與莉迪安的第一個兒子也降生到人
世,這個幸運也許還應該加上有了梭羅,「這個男孩說的每一句話都使得他非常愉
快」。蟄居康科德小鎮的愛默生喜愛散步,習慣手杖,柱著手杖散步的愛默生思考著他
的超驗主義。在他們認識後不久,兩人做了一次遠程的步行,愛默生拋開了手杖,一直
走到當地最高的山崖,一覽薩德伯里河谷壯麗的景觀:「天氣很暖,愉快,薄霧綿綿,
整個山川好似個露天大劇場,沉醉於歡樂之中。烏鴉的啼鳴彷彿在空氣中的每一個塵埃
上回盪。」愛默生寫日記,喜樂之情溢於言表。愛默生閱讀梭羅,梭羅也閱讀著愛默
生,《論自然》這部體現了超驗主義哲學全部雛形的著作,梭羅一時著迷,據說是連讀
了兩遍。從這里,他走近了愛默生,走進了愛默生的生活圈子,走入了「超驗主義俱樂
部」。
我在訪問康科德公共圖書館時,看到了好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其中有愛默生與梭羅
的雕塑與油畫,陪同參觀的聶茸副館長告訴我,梭羅個頭中等,愛默生的塊頭很大,但
他們的肩膀都向兩側傾斜,很像,同時,兩人都擁有高挺的鼻子,梭羅的眼睛最為引人
注目,又大又深,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愛默生走路喜用手杖,梭羅卻是兩眼盯著地上,
注視著那些落葉、花朵或印第安人的箭頭。她說,不少的書中都描寫到他們這些長相上
的特點,因而有人說,梭羅既不是愛默生的兒子又不是兄弟,但又似乎兩者兼而有之。
我想,這大概並不是完全指他們的相貌吧,或許更多的是指愛默生與梭羅的精神史和生
活史?
在我的閱讀記憶中,愛默生對梭羅愛才如子,常常不等那位剛滿二十歲的毛頭小伙
子開口,便忍不住將扶持的手搭了過去。梭羅大學畢業,成績本為平平,但愛默生認為
此後生才華橫溢,便寫了信給哈佛的總裁(校長)昆西,隆重推薦。昆西自然相信愛默
生,梭羅也便有了二十五美元的獎學金(那時年薪五十美元為正常收入,梭羅在瓦爾登
湖造屋全部的費用為:二十八點一二五美元,他在瓦爾登湖一年種植玉米、土豆和蘿卜
等總收入為二十三點四四美元)。大學畢業後的梭羅求職未果,便自辦一所小型的私立
小學,愛默生趕去看看,說不行,便說服梭羅的母校康科德學院接管了那所剛創辦的小
學,梭羅與他的哥哥約翰同時進入學院任教。《日晷》是超驗主義者的刊物,一段時間
為愛默生的女友瑪格麗特·富勒主編,梭羅一再投稿,雖然富勒也認識梭羅,但她認為
梭羅的詩寫得不好,不予發表,愛默生又接過來看看,經他的手一改一刪,便順利地通
過了。這還不算,愛默生還親自操刀配上一段按語:「我的亨利·梭羅將成為這個社交
聚會的大詩人,並且總有一天會成為所有社交聚會的大詩人。」在愛默生的關照下,梭
羅在總共十六期的《日晷》上發表了詩歌、隨筆與譯文達三十一篇之多。到了1843年,
梭羅失戀,繼而又失去哥哥,痛不欲生,愛默生為了讓他擺脫抑鬱的心情,介紹他到居
住在曼哈頓的哥哥威廉·愛默生家當家庭教師,並引薦其進入紐約的文學圈,可是梭羅
對紐約沒有好感,「這地方比我想像的還糟一千倍」,只在那兒呆了半年多一點,便悄
然打道回府。愛默生見之,沒有半句責備,反而為其開脫,說「這種叛逆精神,多像他
的兄弟」。至於愛默生在1841年至1843年、1847年至1848年先後兩次長達兩年多的時
間,在前往歐洲游學期間,將家園與家人都託付與他;至於作為超驗主義領袖在思想與
觀念上對梭羅的灌輸與影響,包括允許使用瓦爾登湖的土地等等,那就自不必說了。
同時代有個叫阿爾比的人,對他們兩人在一起相處的情景,作過如是的描述:
他與愛默生在一起很自在,整個下午和傍晚他都在那兒。我離開的時候他還在火爐
邊。我覺得他在某種程度上好像是這個家庭的一員。愛默生不斷聽從梭羅的意見,似乎
期待著梭羅的觀點,總是准備對他否定性的、尖刻的批評抱以微微的一笑,特別是關於
教育和教育制度方面。愛默生總是為哈佛辯護,說自己十四歲就進那裡學習了。這引起
梭羅的憤怒,他認為哈佛的教程沒有任何益處。而愛默生似乎有意說這些去挑起梭羅的
怒火,並以此為樂。提到劍橋的課程時,愛默生隨口說,那裡講授幾乎所有的學科和分
支。梭羅抓住一點機會反駁:「對!的確是這樣,所有的分支,沒有一點跟學科有
關。」對此,愛默生抱以由衷的大笑。晚上,梭羅的全部時間都用在孩子們身上,一直
在篝火上烤玉米。
如此這般的關系,何止是父子和兄弟,簡直還是精神的導師與生活的教練。
問題恰恰出現在這里,愛默生只是一味地從長者的角度、導師的角度、教練的角度
來關懷著扶持著信任著期望著梭羅,但是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一點,那就是梭羅是不是需
要這一切!尤其是愛默生忘記自己對梭羅最為欣賞的叛逆精神,而且是一個孤獨的叛逆
者,叛逆社會、叛逆當局、叛逆世俗、叛逆世人,難道就不叛逆你愛默生?
美國學者斯蒂芬·哈恩在分析愛默生與梭羅的關系時,說:「無論是就個人而言還
是按理智行事,梭羅對愛默生的態度都近似於這樣一種感覺:不咬餵食的那隻手——即
使咬也至少不那麼明顯。」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梭羅與愛默生並未發生「正面
交鋒」。誠如上述那段具體的描述所顯示,梭羅對愛默生的叛逆是以忍讓的方式出現,
還包括沉默的方式,愛默生忽視或忽略了梭羅的忍讓與沉默,或將梭羅的忍讓與沉默視
為接受的信息。所以,愛默生心安理得地稱「我的亨利·梭羅」。
三、「敵人」、「毒箭」、「榆樹枝」
直到愛默生第二次從歐洲游學歸來,梭羅的叛逆精神才強烈顯露出來,兩人的關系
趨於淡漠且一度抵達緊張的程度。研究者分析,有三個原因導致了這種公開化,一是將
近一年的時間,愛默生在歐洲,梭羅在他的家,和他的妻子與孩子們都建立了非常親密
的關系,梭羅「似乎已經習慣了呆在愛默生家裡,愛默生的歸來一定令他感到無所適
從」;另一個原因是梭羅不贊成愛默生的英國之行,尤其不同意他對英國世俗的贊美;
再就是梭羅的名氣與聲望漸長,但有人指稱他不過是愛默生的影子與追隨者。
因為在人家家裡呆慣了而排斥真正的主人,於情與於理都不合。這還只不過是一種
表現形式,實際上,梭羅一直在感情上默默地眷戀著比他大了十六歲的愛默生的第二任
妻子莉迪安。早在1841年,梭羅在曼哈頓當家庭教師時,便不時從紐約給莉迪安寄信,
那些字跡潦草如天書的信,字里行間無不玄妙含情,而梭羅包羅萬象的日記中,也有不
少暗指莉迪安的段落。他似乎在用某種復雜卻又未完全明白的方式愛戀著莉迪安。「別
的人是我的親人,是我的相識,但你是我的。」他在愛默生游學英國時的日記中寫道:
「你屬於我,我也屬於你。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結束,你又從哪裡開始——你我生命的
交接之處是如此的和諧。」這些事情,愛默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雖然每人有愛的權
力,梭羅對莉迪安的愛,也並不表示亂倫,況且那時,愛默生與小他十幾歲的瑪格麗特
·富勒也有著某種曖昧的關系,所以,理性分析愛默生不致嫉妒,但在潛意識中呢?因
為我回家讓你不習慣,這就更顯得荒唐了,長者、導師、教練如愛默生者,也是無法容
忍的。愛默生在英國期間,自然是不斷地給美國的家人與朋友寫信的,這些信件的來往
者,自然也包括梭羅,由於愛默生在信中有不少地方對英國工業文明持贊美之詞,梭羅
不能接受,信中對愛默生所贊美的英國成就、物質文明、蒸汽機、速度及言論自由、書
籍等都持一種懷疑態度,對愛默生在這一切東西面前的熱忱與贊美表示了輕蔑,甚至在
有的信件中,梭羅在身份上有些錯位,錯將愛默生賦予他家庭一員的位置看成了自己真
實的位置,而對遠在英倫的主人,使用著尖刻且帶有防禦性的語言。至於影子與追隨者
的問題,實際上一開始,梭羅便不想成為愛默生的影子,也不希望自己僅成為他的追隨
者,他有一整套生活與人生的理念,即使在日記這樣私人化的介質中,也不承認愛默生
對他的影響。他的第一篇日記中便是不想將這個影子帶進去的明證,途中還會時不時地
擦去追隨的痕跡,只是因為礙著「那隻餵食的手」,才沒有反咬過去,但當那種一直擔
心、防備並不想承認的事情在自己出名之後卻被人提起,梭羅的叛逆甚至憤怒的情緒就
可想而知了。
僅僅這些原因,足可以導致兩人原有關系破裂與現存關系的緊張,而由於梭羅神經
質的性格,在他這一面表示得可能就更為明顯了。1849年,梭羅的《康科德與梅里馬克
河上的一周》出版,這本書銷量極差,而愛默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寬厚和熱忱,甚至對
此書的缺點進行了一些荒唐的批評。梭羅被弄懵了:「我寫了一本書,並請我的朋友提
出批評,結果除了一篇贊詞之外我什麼也沒聽到——後來朋友和我疏遠了,我又因為書
中的缺點被貶得一無是處。」所謂的贊詞指的是友誼破裂之前的事情,「當我的朋友還
是我朋友的時候,他只是恭維我,我從來聽不到半點真相——而當他成為我的敵人時,
他卻把真相附在毒箭上向我射來」。雖然梭羅在這里還是沒有點愛默生的名,但言辭已
激烈到「敵人」、「毒箭」這樣的程度了。愛默生當然也有頗具傷害性的話:「說到友
情,梭羅和我是不同類型的人。我寧願抓一根榆樹枝,也不願意去挽梭羅的手臂。」並
且調侃道:「梭羅沒有食慾實在是件不幸的事,他既不吃也不喝。一個分不清冰淇淋和
白菜的味道、連白酒或啤酒都沒嘗過一口的人,你還指望和他有什麼共同之處呢?」
如果以1849年為界點,愛默生與梭羅的友誼(起碼在愛默生與外人看來)持續了十
二年,關系緊張的時間卻多出了兩年,直至梭羅英年早逝(1862年)。不過,就是在友
誼趨於淡漠、關系出現緊張的期間,他們還有接觸,有交往,他們的爭吵有時仍然可以
重歸於好,愛默生始終視梭羅為美國最優秀的作家,並對他寄以厚望。無論友誼也好,
交惡也罷,他們都是美國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而又確如愛默生所言,他們是兩個不同類
型的人,在一些思想與行為方式上,他們似乎很接近或說相一致,比如熱愛大自然、喜
歡散步等等。但深究下去,他們的差別卻是非常之大,愛默生熱愛自然,他認為現代文
明可以取之自然並使自然更有秩序,而梭羅熱愛自然則視自然為唯一目的,「不用圈
套,也不用槍支」,他們之間好像是兩座永遠不能靠近的大山。從本質而言,愛默生應
是世俗中人,對聲望、名譽、地位、財產、家庭等等都看得很重,而梭羅絕對超凡脫
俗,不追求財產、不追求虛名、不在乎親情、遠離現代文明,甚至「不喜歡平常的話
題,對所有的來訪者都大談高深莫測的東西,最後把他們都貶得一錢不值」。愛默生為
人熱情、周到,樂於助人,而梭羅盡管有時也興致勃勃,愛說笑,待人忠誠、真摯,但
他身上似乎有種嚴肅的冷靜——冷靜得像墳墓。當然還有無數的方面,包括對待傳統與
古典、對現代文明的理解等等。要對愛默生與梭羅的異同做出分析,是一項巨大的工
程,絕不是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為的。
斯蒂芬·哈恩有兩個觀點值得一提:一個是講他們的語言與敘述風格的不同,一個
是「霸權」問題。哈恩說:「華茲華斯指出,梭羅是『一個對大眾說話的人』——他用
的是通俗的口語,也常常說題外話,而且好爭辯,喜歡用方言或對話的方式。而愛默生
卻是師長作風,說話威嚴傲慢,滔滔不絕,旁人無從插嘴。」在敘述方式上,「梭羅的
文章不是以一般事實的抽象概述而是以詳細的觀察資料作為開頭……愛默生能夠將經驗
事實迅速歸結為諸如『命運』、『本性』之類的抽象概念,使經驗層面看起來倒像事物
的本質」。對此,哈恩沒有做具體的分析,但對熟悉愛默生與梭羅的人來說,也是一目
瞭然的了,愛默生的著作中盡是格言與警句,以致有人認為他只用格言寫作,到現在,
愛默生的格言在美國隨處可見,這都是高度抽象與概括的產物,愛默生的演講也就是以
格言加雄辯征服全美的聽眾。而梭羅總是在描寫事實,甚至是非常瑣碎的描寫,然後將
他的觀點漫不經心地隱藏在對事實的描寫之中(或者隨意穿插一些議論)。梭羅對愛默
生一些觀點,或者說對愛默生一些思想的批判,便也是寄託在對眼前事實的描寫之中
的,一般的讀者可能還茫然無知(哈恩將《瓦爾登湖》看作一部哲學著作),盡在為他
描寫而喝彩。關於「霸權」,哈恩引用了愛默生在梭羅逝世時所寫「頌文」中的一段
話:
如果他的天賦只是愛思考而已,那麼他很適合過他的生活,但他的充沛精力、實踐
能力又使他看上去像是生來就能成就大事業和做領袖的人。因此對於他放棄這世間少有
的實幹才能,我非常遺憾,我實在忍不住要指出他的缺點,那就是他沒有抱負。因為缺
乏這一點,所以他就無緣成為整個美國的管理者,而只能是一個美洲越橘黨的頭目罷
了。締造好霸權之後,某一天去種種豆子本來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即使過去了這么多
年,梭羅那裡卻仍然只有豆子!(愛默生:《梭羅:瓦爾登湖》第320頁)
愛默生批評梭羅沒有抱負,不能成為整個美國的管理者,不能締造霸權並在締造霸
權之後有所作為,完全是站在愛默生自己的立場上發言,既是對梭羅的批評,也是一種
自我表白。愛默生在這一點上,完全契合了美國的根本利益,他自己因而成為美國的精
神領袖;梭羅不一樣,他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僅僅是一個自由人,一個超凡脫俗者,現在
最多是再疊加上一重環保主義的映像。所以,哈恩說「在美國這樣一個到處都是霸權事
務的國家,如此評價幾乎意味著一種譴責,那不僅僅是愛默生個人的心痛與失望」。
我在康科德公共圖書館曾與掌管著愛默生和梭羅的手稿與初版本的威爾遜女士討論
過愛默生與梭羅的關系,威爾遜女士一再強調他們最後都和好了的事實,並且引用了梭
羅在批駁愛默生那篇《論友誼》中的一句:「優秀人物之間的友誼雖然終止了,他們的
原則卻依然沒變,正如藕斷絲連。」這對於既愛愛默生也愛梭羅的故鄉學者而言,自然
可以理解。但我想,他們的矛盾也罷和好也罷,都是兩座高山對峙的事實,他們各自的
存在顯示了相互的高度。對於思想者,任何人都不要去充當精神導師,不要去充當人生
教練,也不能自詡為長者,甚至不要做芸芸眾生的強勢領袖,忍讓與沉默終有限度,爆
發起來雙方都顯得尷尬、難堪甚至可怕。
不用說,愛默生故居中的一切布置與陳設,均由後人所為,這座故居的管理委員會
便由愛默生家族組成,這一回,愛默生家族也對梭羅使用了一回橡皮擦,擦去了他留在
這座房子中的痕跡與氣味。直到這時,我才回味起在愛默生故居那位講解員的話:「大
概住在閣樓上吧」,原來是一句對梭羅來說隱含了調侃意味的語言啊,我卻當真。
.
❹ 徐遲曾將美國文學最優秀的經典的作品是超經驗主義哲學先驅梭羅的代表作譯介到中國的作品是
瓦爾登湖(徐遲譯)譯本序
??
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雲。
這個中譯本的第一版是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那時正好舉國上下,熱氣騰騰。解放全中國的偉大戰爭取得了輝煌勝利,因此注意這本書的人很少。
但到了五十年代,在香港卻有過一本稍稍修訂了它的譯文的,署名吳明實(無名氏)的盜印本,還一再再版,再版達六版之多。
這個中譯本的在國內再版,則是在初版之後三十二年的1982年,還是在上海,經譯者細加修訂之後,由譯文出版社出第二版的。這次印數一萬三千冊。幾年前,《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編委會決定,將它收入這套叢書,要我寫一篇新序。那時我正好要去美國,參加一個「國際寫作計劃」,有了可能去訪問馬薩堵塞州的康科德城和瓦爾登湖了。在美國時,我和好幾個大學的中外教授進行了關於這本書的交談,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於今回想起來,是十分感謝他們的。
對這第二版的譯文我又作了些改進,並訂正了一兩處誤譯,只是這一篇新序卻總是寫不起來。1985年寫了一稿,因不滿意,收回重寫。然一連幾年,人事倥傯,新序一直都沒有寫出來。為什麼呢?最近找出了原因來,還是我的心沒有安靜下來。就是國為這個了,這回可找到了原因,就好辦了。心真正地安靜了下來,這總是可以做到的。就看你自己怎麼安排了。為何一定要這樣做?因為這本《瓦爾登湖》是本靜靜的書,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你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你很難進入到這本書里去。我要告訴你的是,在你的心靜下來以後,你就會思考一些什麼。在你思考一些什麼問題時,你才有可能和這位亨利,戴維??梭羅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則。
這位梭羅先生是與孤獨結伴的。他常常只是一個人。他認為沒有比孤獨這個伴兒更好的伴兒了。他的生平十分簡單,十分安靜。1817年7月12日梭羅生於康科德城;就學並畢業於哈佛大學(1833-1837年);回到家鄉,執教兩年(1838-1840年)。然後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裡(1841-1843年),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到1845年,他就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8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裡;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On Civil Disobedience)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按字面意義,這也可以譯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後面我們還要講到它。然後,到了1854年,我們的這本文學名著《瓦爾登湖》出版了。本書有了一些反響,但開始的時候並不大。隨時間的推移,它的影響越來越大。1859年,他支持了反對美國蓄奴制度的運動;當這個運動的領導人約翰??布朗竟被逮捕,且被判絞刑處死時,他發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籲的演講,並到教堂敲響鍾聲,舉行了悼念活動。此後他患了肺病,醫治無效,於1862年病逝於康城,終年僅44歲。他留下了《日記》39卷,自有人給他整理,陸續出版,已出版有多種版本和多種選本問世。
他的一生是如此之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也可以說,他的一生十分不簡單,也毫不孤獨。他的讀者將會發現,他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而且是精美絕倫,世上罕見,和他交往的人不多,而神交的人可就多得多了。
他對自己的出生地,即馬省的康城,深感自豪。康城是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首義之城。他說過,永遠使他驚喜的是他「出生於全世界最可尊敬的地點」之一,而且「時間也正好合適」,適逢美國知識界應運而生的、最活躍的年代。在美洲大陸上,最早的歐洲移民曾居住的「新英格蘭」六州,正是美國文化的發祥之地。而正是在馬省的康城,點燃起來了美國精神生活的輝耀火炬。小小的康城,風光如畫。一下子,那裡出現了四位大作家:愛默生,霍桑,阿爾考特,和他,梭羅。1834年,愛默生定居於康城,曾到哈佛大學作了以《美國學者》為題的演講。愛默生演講,撰文,出書,宣揚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覺的卓越的人,出過一本《卓越的人》,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先驅者身份所發出的號召,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
梭羅大學畢業後回到康城,正好是他二十歲之時。1837年10月22日,那天他記下了他的第一篇日記:
「『你現在在於什麼?』他問。『你記日記嗎?』好吧,我今天開始,記下了這第一條。
「如果要孤獨,我必須要逃避現在——我要我自己當心。在羅馬皇帝的明鏡大殿里我怎麼能孤獨得起來呢?我寧可找一個閣樓。在那裡是連蜘蛛也不受干擾的,更不用打掃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一堆地堆放柴火。」
那個條文裡面的「他」,那個發問的人就是愛默生,這真是一槌定了音的。此後,梭羅一直用日記或日誌的形式來記錄思想。日記持續了二十五年不斷。正像盧梭寫的《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思想》一樣,他寫的也是一個孤獨者的日記。而他之要孤獨,是因為他要思想,他愛思想。
稍後,在1838年2月7日,他又記下了這樣一條:
「這個斯多噶主義者(禁慾主義者)的芝諾(希臘哲人)跟他的世界的關系,和我今天的情況差不多。說起來,他出身於一個商人之家——有好多這樣的人家呵!——會做生意,會講價錢,也許還會吵吵嚷嚷,然而他也遇到過風浪,翻了船,船破了,他漂流到了皮拉烏斯海岸,就像什麼約翰,什麼湯麥斯之類的平常人中間的一個人似的。
「他走進了一家店鋪子,而被色諾芬(希臘軍人兼作家)的一本書(《長征記》)迷住了。從此以後他就成了一個哲學家。一個新我的日子在他的面前升了起來……盡管芝諾的血肉之軀還是要去航海呵,去翻船呵,去受鳳吹浪打的苦呵,然而芝諾這個真
正的人,卻從此以後,永遠航行在一個安安靜靜的海洋上了。」
這里梭羅是以芝諾來比擬他自己的,並也把愛默生比方為色諾芬了。梭羅雖不是出生於一個商人之家,他卻是出身於一個商人的時代,至少他也得適應於當時美國的商業化精神,梭羅的血肉之軀也是要去航海的,他的船也是要翻的,他的一生中也要遇到風吹和浪打的經歷的,然而真正的梭羅卻已在一個安安靜靜的海洋上,他嚮往於那些更高的原則和卓越的人,他是嚮往於哲學家和哲學了。
就在這篇日記之後的第四天,愛默生在他自己的日記上也記著:「我非常喜歡這個年輕的朋友了。彷彿他已具有一種自由的和正直的心智,是我從來還未遇到過的。」過了幾天,愛默生又在自己的日記里寫:「我的亨利??梭羅可好呢,以他的單純和明晰的智力使又一個孤獨的下午溫煦而充滿了陽光,」四月中,愛默生還記著:「昨天下午我和亨利??梭羅去爬山,霧蒙蒙的氣候溫暖而且愉快,彷彿這大山如一座半圓形的大劇場,歡飲下了美酒一樣,」在愛默生的推動之下,梭羅開始給《日晷》雜志寄詩寫稿了。但一位要求嚴格的編輯還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羅也在康城學院里作了一次題為《社會》的演講,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愛默生就邀請了梭羅住到他家裡去。當時愛默生大事宣揚他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辦了個先驗主義俱樂部似的。但梭羅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先驗主義者。在一段日記中他寫著:「人們常在我耳邊叮嚀,用他們的美妙理論和解決宇宙問題的各種花言巧語,可是對我並沒有幫助。我還是回到那無邊無際,亦無島無嶼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測著、尋找著可以下錨,緊緊地抓住不放的一處底層的好。」
本來梭羅的家境比較困難,但還是給他上了大學,並念完了大學。然後他家裡的人認為他應該出去闖天下了。可是他卻寧可國家鄉,在康城的一所私立中學教教書。之後不久,只大他一歲的哥哥約翰也跑來了。兩人一起教書。哥哥教英語和數學,弟弟教古典名著、科學和自然史。學生們很愛戴他們倆。亨利還帶學生到河上旅行,在戶外上課、野餐,讓學生受到以大自然為課堂,以萬物為教材的生活教育。一位朋友曾稱羅梭為「詩人和博物學家」,並非過譽。他的生活知識是豐富,而且是淵博的。當他孤獨時,整個大自然成了他的伴侶。據愛默生的弟弟的回憶,梭羅的學生告訴過他:當梭羅講課時,學生們靜靜地聽著,靜得連教室里掉下一支針也能聽得清楚。
1839年7月,一個十七歲的少女艾倫??西華爾來到康城,並且訪問了梭羅這一家子。她到來的當天,亨利就寫了一首詩。五天後的日記中還有了這么一句:「愛情是沒有法子治療的,惟有愛之彌甚之一法耳。」這大約就是為了艾倫的緣故寫的。不料約翰也一樣愛上了她,這就使事情復雜化了。三人經常在一起散步,在河上劃船。登山觀看風景,進入森林探險,他們還在樹上刻下了他們的姓氏的首字。談話是幾乎沒完沒了的,但是這個幸福的時間並不長久。
這年春天,哥兒倆曾造起了一條船。八月底,他們乘船沿著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作了一次航行。在旅途上,一切都很好,只是兩人之間已有著一些微妙的裂紋,彼此都未言明,實際上他們已成了情敵。後來約翰曾向她求婚而被她拒絕了。再後來,亨利也給過她一封熱情的信,而她回了他一封冷淡的信。不久後,艾倫就嫁給了一個牧師。這段插曲在亨利心頭留下了創傷。但接著發生了一件絕對意想不到的事,1842年的元旦,約翰在一條皮子上磨利他的剃刀片刀刃時,不小心劃破了他的左手中指一他用布條包紮了,沒有想到兩三天後化膿了,全身疼痛不堪。趕緊就醫,已來不及,他得了牙關緊閉症,敗血病中之一種。他很快進入了彌留狀態。十天之後,約翰竟此溘然長逝了。
突然的事變給了亨利一個最沉重的打擊。他雖然竭力保持平靜,回到家中卻不言不語。一星期後,他也病倒了,似乎也是得了牙關緊閉症。幸而他得的並不是這種病,是得了由於心理痛苦引起來的心身病狀態。整整三個月,他都在這個病中,到四月中他又出現在園子里了,才漸漸地恢復過來。
那年亨利寫了好些悼念約翰的詩。在《哥哥,你在哪裡》這詩中,他問道:「我應當到哪裡去/尋找你的身影?/沿著鄰近的那條小河,/我還能否聽到你的聲音?」答復是他的兄長兼友人,約翰,已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們結了綢繆,他已以大自然的容顏為他自己的容顏了,以大自然的表情表達了他自己的意念……大自然已取走了他的哥哥,約翰已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從這里開始,亨利才恢復了信心和歡樂。他在日記中寫著:「眼前的痛苦之沉重也說明過去的經歷的甘美。悲傷的時候,多麼的容易想起快樂!冬天,蜜蜂不能釀蜜,它就消耗已釀好的蜜。」這一段時間里,他是在養病,又養傷;在蟄居之中,為未來作準備,在蓄勢,蓄水以待開閘了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在另一篇日記中,他說:「我必須承認,若問我對於社會我有了什麼作為,對於人類我已致送了什麼佳音,我實在寒酸得很。無疑我的寒酸不是沒有原因的,我的無所建樹也並非沒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著把我的生命的財富獻給人們,真正地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我要在貝殼中培養出珍珠來,為他們釀制生命之蜜,我要陽光轉射到公共福利上來。要沒有財富要隱藏。我沒有私人的東西。我的特異功能就是要為公眾服務。惟有這個功能是我的私有財產。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
我含蘊著,並養育著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時。
恢復健康以後的梭羅又住到了愛默生家裡。稍後,他到了紐約,住在市裡的斯丹頓島上,在愛默生弟弟的家裡。他希望能開始建立起他的文學生涯來。恰恰因為他那種獨特的風格,並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會所喜歡的,想靠寫作來維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後,他又回到了家鄉。有一段時間,他幫助他父親製造鉛筆,但很快他又放棄了這種尚能營利的營生。
於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愛默生在瓦爾登湖上買了一塊地。當這年過去了之後,梭羅得到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的允許,可以讓他「居住在湖邊」。終於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1845年3月尾,我借來一柄斧頭,走到瓦爾登湖邊的森林裡,到達我預備造房子的地方,開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聳入雲而還年幼的白松,來做我的建築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們感到難過的冬天正跟凍土一樣地消溶,而蟄居的生命開始舒伸了。」
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獨立日,美國的國慶,他住進了自己蓋起來的湖邊的木屋。在這木屋裡,這湖濱的山林里,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並且夢想著,他獨立地生活了兩年又多一點時間。他記錄了他的觀察體會,他分析研究了他從自然界里得來的音訊、閱歷和經驗。決不能把他的獨居湖畔看作是什麼隱士生涯。他是有目的地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奮人生,闡述人生的更高規律。並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並不是逃避人生,他是走向人生,並且就在這中間,他也曾用他自己的獨特方式,投身於當時的政治斗爭。
那發生於一個晚上,當他進城去到一個鞋匠家中,要補一雙鞋,忽然被捕,並被監禁在康城監獄中。原因是他拒絕交付人頭稅。他之拒付此種稅款已經有六年之久。他在獄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給他付清了人頭稅,就被釋放,出來之後,他還是去到鞋匠家裡,等補好了他的鞋,然後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幾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遊在那兒的什麼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桔叢中——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獄事件。
在1849年出版的《美學》雜志第一期上,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用的題目是《對市政府的抵抗》。在1866年(他去世已四年)出版的《一個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及其反對奴隸制和改革的論文集》收入這篇文章時,題目改為《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此文題目究竟應該用哪一個,讀書界頗有爭論,並有人專門研究這問題。我國一般地慣用了這個《消極反抗》的題名,今承其舊,不再改變。文中,梭羅並沒有發出什麼政治行動的號召,這毋寧說正是他一貫倡導的所謂「更高的原則」中之一項。他認為政府自然要做有利於人民的事,它不應該去干擾人民。但是所有的政府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更不用說這個保存了奴隸制度的美國政府了,因此他要抗議和抵抗這一個政府,不服從這一個政府。他認為,如果政府要強迫人民去做違背良心的事,人民就應當有消極抵抗的權利,以抵制它和抵抗它。這篇《消極抵抗》的論文,首先是給了英國工黨和費邊主義者以影響,後來又對於以絕食方式反對英帝國主義的印度聖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與「非暴力主義」有很大的作用,對於1960年馬丁??路德??金,在非洲爭取民權運動也有很大的作用,對托爾斯泰的「勿以暴抗暴」的思想也有影響,以及對羅曼??羅蘭也有一些影響。
梭羅是一生都反對蓄奴制度的,不止一次幫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在1845年的消極反抗之後,他還寫過《馬省的奴隸制》(1854年)一文,他和愛默生一起支持過約翰??布朗。1859年10月,布朗企圖襲擊哈潑斯渡口失敗而被捕,11月刑庭判處布朗以絞刑,梭羅在市會堂里發表了《為約翰??布朗請願》的演說。布朗死後,當地不允許給布朗開追悼會時,他到市會堂敲響大鍾,召集群眾舉行了追悼會。梭羅關於布朗的一系列文章和行動都是強烈的政治言行。
這期間,梭羅患上了肺結核症,健康明顯地變壞。雖然去明尼蘇達作了一次醫療性的旅行,但病情並無好轉。他自知已不久人世了。在最後的兩年裡,他平靜地整理日記手稿,從中選出一些段落來寫成文章,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他平靜安詳地結束了他的一生,死於1862年5月6日,未滿四十五歲。
梭羅生前,只出版了兩本書。1849年自費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這書是他在瓦爾登湖邊的木屋裡著寫的,內容是哥兒倆在兩條河上旅行的一星期中,大段大段議論文史哲和宗教等等。雖精雕細刻,卻晦澀難懂,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印行一千冊,只售出一百多冊,送掉七十五冊,存下七百多冊,在書店倉庫里放到1853年,全部退給作者了。梭羅曾詼諧他說,我家裡大約藏書九百冊,自己著的書七百多冊。
他的第二本書就是《瓦爾登湖》了,於1854年出版。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甚至還受到詹姆斯??洛厄爾以及羅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譏諷和批評。但喬治??艾略特在1856年元月,卻在《西敏寺周報》上給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聖」的好評。那些自以為是的,只知道要按照他們的規范,來規規矩矩地生活的人,往往受不了他們毫不理解的事物的價值,自然要把梭羅的那種有歷史意義的行為,看作不切實際的幻夢虛妄了。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是越來越大,業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他一生所寫的39卷手稿,是他的日記或日誌,其中記錄著他的觀察、思維、理想和信念。他在世時的,在報刊上發表過的文章,他去世後己收集、整理好,出版了的計有《旅行散記》(1863年)、《緬因森林》(1864年)、《科德角》(1865年)三種。他的全集出版有《梭羅文集》,有1906年的和1971年的兩種版本。此外是他的日記,有《梭羅:一個作家的日記》、《梭羅日記》兩卷本、《梭羅日記之心》的精選本等。以上只是梭羅生平的一個簡單的介紹。下面再說一點他的這本書。
對於《瓦爾登湖》,不須多說什麼,只是還要重復一下,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其分析生活,批判習俗,有獨到處。自然頗有一些難懂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說過,「請原諒我說話晦澀,」例如那失去的獵犬,粟色馬和斑鳩的寓言,愛默生的弟弟愛德華問過他是什麼意思。他反問:「你沒有失去嗎?」卻再也沒有回答了。有的評論家說,梭羅失去過一個艾倫(斑鳩),一個約翰(獵犬),可能還失去了一個拉爾夫(栗色馬)。誰個又能不失卻什麼呢?
本書內也有許多篇頁是形象描繪,優美細致,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在自晝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這本書忽然又不那麼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弄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好處辨不出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澄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
應當指出,這本書是一本健康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作了極其動人的描寫。讀著它,自然會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斷地將讀者提升、提高。書已經擺在讀者面前了,我不必多說什麼了,因為說得再好,也比不上讀者直接去讀了。
人們常說,作家應當找一個僻靜幽雅的去處,去進行創作:信然,然而未必盡然。我反而認為,讀書確乎在需要一個幽靜良好的環境,尤其讀好書,需要的是能高度集中的精神條件。讀者最需要有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讀《瓦爾登湖》如果又能引起讀者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未受污染的地方去的興趣,就在那樣的地方讀它,就更是相宜了。
梭羅的這本書近年在西方世界更獲得重視。嚴重污染使人們又嚮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凈的清新空氣。梭羅能從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這些生活之必需出發,以經濟作為本書的開篇,他崇尚實踐,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譯者曾得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先生暨夫人鼓勵;譯出後曾編入《美國文學叢書》,1949年出了第一版。1982年再版時,參考了香港吳明實的版本。譯文出版社在第二版的編審過程中,對譯文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校訂工作。對所有這些給過我幫助的人們,就在這里,深致感謝。
譯者
❺ 國際三字代有多少
國際機場三字代碼/國際城市三字代碼/國內城市三字代碼
港澳及東北亞
HONGKONG,MACAU,JAPAN & KOREA AREA
城市名稱
HONG KONG
城市名稱
MACAU
韓國 :
城市名稱
SEOUL
SEOUL
CHEJU
PUSAN
代碼
HKG
代碼
MFM
代碼
SEL
ICN
CJU
PUS
香港
澳門
漢城
仁川
濟州
釜山
日本 :
城市名稱
CHITOSE
FUKUOKA
HAKODATE
HANEDA
NAGOYA
NARITA
OKADAMA
OKINAWA
OSAKA-KANSAI INTERNATIONAL
SAPPORO
代碼
CTS
FUK
HKD
HND
NGO
NRT
OKD
OKA
KIX
SPK
札幌
福岡
函館
東京羽田
名古屋
東京成田
札幌
琉球
大阪
札幌
大陸地區
CHINA AREA
城市名稱
BEIHAI
BEIJING
CANTON
CHANGCHUN
CHANGSHA
CHENGTU
CHONGQING
DALIAN
ZHANGJIAJIE
FOOCHOW
GUILIN
GUIYANG
HAIKOU
HANGCHOW
HARBIN
HEFEI
JINAN
KUNMING
LANZHOU
LUOYANG
MEIXIAN
NANCHANG
代碼
BHY
PEK
CAN
CGQ
CSX
CTU
CKG
DLC
DYG
FOC
KWL
KWE
HAK
HGH
HRB
HFE
TNA
KMG
LHW
LYA
MXZ
KHN
北海
北京
廣州
長春
長沙
成都
重慶
大連
張家界
福州
桂林
貴陽
海口
杭州
哈爾濱
合肥
濟南
昆明
蘭州
洛陽
梅縣
南昌
城市名稱
NANKING
NANNING
NINGBO
SANYA
SHANGHAI
SHENYANG
SHENZHEN
SWATOW
TAIYUAN
TIANJIN
TSINGTAO
TUNXI
URUMQI
WENZHOU
WUHAN
XIAMEN
XIAN
XIANYANG
YANTAI
ZHENGZHOU
ZHUHAI
代碼
NKG
NNG
NGB
SYX
SHA
SHE
SZX
SWA
TYN
TSN
TAO
TXN
URC
WNZ
WUH
XMN
SIA
XIY
YNT
CGO
ZUH
南京
南寧
寧波
三亞
上海
沈陽
深圳
汕頭
太原
天津
青島
黃山
烏魯木齊
溫州
武漢
廈門
西安
咸陽
煙台
鄭州
珠海
台灣
TAIWAN AREA
城市名稱
TAIPEI-CHIANG KAI SHEK
CHIAYI
CHIMAY
GREEN ISLAND
HUALIEN
KAOHSIUNG
KINMEN
MAKUNG
代碼
TPE
CYI
CMJ
GNI
HUN
KHH
KNH
MZG
桃園中正機場
嘉義
七美
綠島
花蓮
高雄
金門
馬公
城市名稱
MATSU
ORCHID ISLAND
PINGTUNG
WON-AN
SUNG SHAN - TAIPEI CITY
TAICHUNG
TAITUNG
TAINAN
代碼
MFK
KYD
PIF
WOT
TSA
TXG
TTT
TNN
馬祖
蘭嶼
屏東
望安
松山
台中
台東
台南
東南亞地區
SOUTH EAST & Middle ASIA AREA
城市名稱
BAGUIO
BANDAR SERI BEGAWAN
BANGKOK
BOMBAY
CALCUTTA
CEBU
CHIANG MAI
CHITTAGON
COLOMBO
DACCA
DAVAO
DELHI
DENPASAR
DILI
HANOI
IPOH
JAKARTA
KABUL
KARACHI
KATHMANDU
KOTA KINABALU
KUALA LUMPUR
VIENTIANE
代碼
BAG 碧港
BWN 汶萊
BKK 曼谷
BOM 孟買
CCU 加爾各答
CEB 宿霧
CNX 清邁
CGP 吉大港
CMB 可倫坡
DAC 達卡
DVO
DEL 新德里
DPS 巴里島
DIL 帝利
HAN 河內
IPH 怡保
CGK 雅加達
KBL 喀布爾
KHI 喀拉蚩
KTM 加德滿都
BKI 亞庇
KUL 吉隆坡
VTE 永珍
菲律賓
汶萊
泰國
印度
印度
菲律賓
泰國
BANGLADESH
斯里蘭卡
BANGLADESH
PHILIPPINES
印度
印尼
印尼
越南
馬來西亞
印尼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尼泊爾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寮國
城市名稱
KUCHING
LANGKAWI
MADRAS
MALDIVES
MANADO
MANILA
MATARAM
MEDAN
NAURU
PADANG
PALEMBANG
PEKANBARU
PENANG
PHNOM PENH
PHUKET
RANGOON
SAIGON
SAIPAN
SIBU
SINGAPORE
SOLO CITY
SURABAYA
TONGATAPU
代碼
KCH 古晉
LGK 蘭卡威
MAA 馬德拉斯
MLE 馬爾地夫
MDC 馬納都
MNL 馬尼拉
AMI
MES 棉蘭
INU 諾魯
PDG
PLM 巨港
PKU
PEN 檳城
PNH 金邊
HKT 普吉島
RGN 仰光
SGN 胡自明市
SPN 塞班
SBW 詩誣
SIN 新加坡
SOC 梭羅
SUB 泗水
TBU 東加大埔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印度
馬爾地夫
印尼
菲律賓
INDONESIA
印尼
諾魯
INDONESIA
印尼
INDONESIA
馬來西亞
柬埔寨
泰國
緬甸
越南
塞班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尼
印尼
東加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