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特產有什麼
印尼特產:
1、貓屎咖啡
喜歡和咖啡的朋友是一定會了解貓屎咖啡的,雖然世界各個地方都有生產貓屎咖啡,但是印尼貓屎咖啡的人氣度是尤其的高,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咖啡品種,是印尼最有特色的手信。當地的貓屎咖啡也以獨特的品質成為了全球優質咖啡的代表。
這是一種叫麝香貓的動物吃下咖啡豆後再拉出來的咖啡,因為這種動物的消化系統很特別,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所以這種咖啡味道很特別。
2. 菠蘿是什麼水果
菠蘿(學名:Ananas comosus)是著名熱帶水果之一。
菠蘿原產於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16世紀從巴西傳入中國。 現在已經流傳到整個熱帶地區。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於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一空腔,腔內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
鳳梨與菠蘿在生物學上是同一種水果。 市場上,鳳梨與菠蘿為不同品種水果:菠蘿削皮後有「內刺」需要剔除;而鳳梨消掉外皮後沒有「內刺」,不需要用到劃出一道道溝。
3. 菠蘿的各種叫法
菠蘿 鳳梨
4.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水果
印度尼西亞特產熱帶水果。
榴槤,山竹,椰子,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西瓜、白蘭瓜等。
5. 各種菠蘿的特點
菠蘿的品種主要分為四大類:皇後類、卡因類、西班牙類和雜交類。目前在我國栽培的菠蘿主要品種主要為前三類。
1、皇後類的主要特點是:
植株中高大,葉緣有刺,花淺紫紅色,果實較小,果眼深,小果突起,果肉黃色至深黃色,風味較甜,纖維少,果實加工制罐和鮮食均好。栽培品種主要有皇後、金皇後、「菲律賓」(巴厘)、納塔爾、神灣、魯比等。
目前來看,巴厘是我國主要種植的菠蘿品種。它生長勢強,株形開張;葉片較寬、葉綠,葉背有白粉,葉緣呈波浪形並有排列整齊的、細而密的刺,葉背中線兩側有粉線。
在廣東徐聞、雷州和海南瓊海、萬寧等地大量種植。
2、卡因類的主要特點是:
植株高大、直立,葉緣無刺或近尖端有少許刺,果形大,長圓筒形,果皮呈橙黃至古銅色,果眼扁平而淺;果肉淡黃至黃色,風味甜,中等酸,纖維柔軟而韌,多汁;加工制罐好。
栽培品種有無刺卡因(「夏威夷」、「沙撈越」)、台鳳、希路等。
3、西班牙類:
分為有刺和無刺兩種,植株中等大,稍開張,葉片長且寬,葉色淡綠帶紅,花瓣艷紅色。果形中等大,果眼平,果眼特深,果皮深橙和黃紅色;果肉深黃至白色;肉質粗,纖維多;風味芳香帶酸,果實耐貯運,加工制罐好。
吸芽4~5個,托芽7~8個,耐霜寒能力最弱。主要品種有西班牙、土種、新加坡罐用種、卡比宗那等。
(5)印尼的菠蘿叫什麼擴展閱讀:
貯藏特性
菠蘿有卡因類、皇後類和西班牙類三大品種群。現有品種大多不耐貯藏,也不耐低溫,僅有皇後類的巴厘、西班牙類的武鳴、雲南、台灣土種等較耐貯藏。
菠蘿成熟度與耐貯性密切相關。成熟度低,果實糖分含量少,香氣不足,色澤淡,商品價值低。另外,菠蘿為非躍變性果實,因此采後不能繼續成熟。
此外,在常溫下,由於秋、冬季的果實極易發生黑心病,不耐貯運;夏果因高溫、易腐爛、輕耗,所以春果是北運和貯藏最理想的品種。
菠蘿同樣是一種對低溫敏感的熱帶水果,一般低於6℃便會發生冷害,其中黑心病是菠蘿貯藏過程中的最普遍發生的生理性病害,其主要就是由於果實在生長及貯運過程中遇低溫所致。
6. 菠蘿長在哪裡呢
菠蘿長在地上。
1、菠蘿栽植深度一般以不超過芽長的1/5為宜,根3月開始生長,並隨溫度的升高而迅速生長,花序於葉叢中抽出,狀如松球,長6-8厘米,結果時增大,聚花果肉質,長15厘米以上。
2、菠蘿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由於根系淺生好氣,菠蘿矮生,風害直接影響較小,強台風、大風也會吹倒植株、吹斷果柄、扭折葉片,瘠瘦、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均不利菠蘿生長。
(6)印尼的菠蘿叫什麼擴展閱讀:
1、菠蘿一名的起源與波羅密(蜜)有關,漢語中波羅密(蜜)一詞一為佛教用語,二指一種熱帶水果,現今被規范成菠蘿蜜。
2、菠蘿蜜是熱帶水果,也是世界上最重的水果,菠蘿蜜樹形整齊,冠大蔭濃,果奇特,是優美的庭蔭樹和行道樹,果實成熟時表皮呈黃褐色,表面有瘤狀凸體和粗毛。
3、菠蘿蜜裂果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於微量元素特別是鈣缺失造成的,6-8月果熟期,久旱遇雨或久雨驟晴,溫度和濕度劇烈變化時容易誘發裂果。
4、菠蘿蜜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油、礦物質和維生素對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有一定作用,果實完全成熟後,能徒手剝開;肉甜,質軟,果汁多。
7. 菠蘿最早產自歐洲還是亞洲
不是歐洲也不是亞洲,是南美洲 菠蘿:別名鳳梨、王梨、黃梨。原產南美巴西,很早為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各國相繼引種。亞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繼而菲律賓、印尼。中國在17世紀初(1605)由葡萄牙人將菠蘿苗帶入澳門,後經廣東傳入福建和台灣。
8. 菠蘿主要產地;特點;營養成分
菠蘿
【學名】Ananas comosus
【別名】鳳梨
【科屬】鳳梨科(Bromeliaceae)鳳梨屬(Ananas)
【特性與特徵】多年生單子葉常綠草本果樹。矮生,高0.5~1m,無主根,具纖維質須根系;肉質莖為螺旋著生的葉片所包裹,葉劍形;花序頂生,著生許多小花;肉質復果由許多子房聚合在花軸上而成。喜溫暖,以年均溫24~27℃生長最適。15℃以下生長緩慢,5℃是受凍的臨界溫度,43℃高溫即停止生長。耐旱,但仍需一定水分,以1000~1500mm的年雨量且分布均勻為宜。較耐陰,但充足的陽光生長良好、糖含量高、品質佳。對土壤適應性廣,喜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5~5.5的砂質壤土或山地紅壤較好。
【分布狀況】菠蘿廣泛分布於南北回歸線之間,是世界重要的水果之一,世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經濟栽培。原產中、南美洲,17世紀傳入我國,18世紀已有種植。現世界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經濟栽培。主要產區集中在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巴西、南非和美國等國。我國是菠蘿十大主產國之一,主要分布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等熱區省。
【作用】菠蘿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含量可高達42mg。此外,鈣、鐵、磷等含量豐富。菠蘿既可鮮食,也可加工成糖水菠蘿罐頭、菠蘿果汁、菠蘿醬等。此外,菠蘿加工中副產品,可製糖、制酒精、制味精、檸檬酸等。
菠蘿作為鮮食,肉色金黃,香味濃郁,甜酸適口,清脆多汁。加工製品菠蘿罐頭被譽為「國際性果品罐頭」,還可製成多種加工製品,廣受消費者的歡迎。菠蘿中有一種酵素——菠蘿蛋白酶,它能溶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減少腦血管病和心臟病的死亡率。
【繁殖】菠蘿植株適應性強,耐瘠、耐旱,病蟲害較少,是新墾山地的重要先鋒作物,易栽培,產量高,還可間作,是南方丘陵山地開發,發展農村經濟和使農民致富的好樹種。
菠蘿畝栽3800~4000株,需苗量大,常用整形素催芽繁殖、營養體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催芽時間與方法:5~11月選具40厘米長的綠葉,通常卡因類40張葉,菲律賓品種35張葉的植株。每株用250毫克/升乙烯利加1%尿素與0.5%氯化鉀混合液25毫升灌心催芽,處理後第5天和第12天分別再用1200~1500倍和600倍~750倍整形素溶液25毫升灌心。營養體繁殖,常用小苗培育,即利用田間的小頂芽、小托芽、小吸芽和果瘤芽分類假植於苗圃培育後出國。利用采果後留在果柄上的小托芽生長培育成苗,利用老莖切塊繁殖和更新地老莖繁殖。組織培養育苗,用Ms培養基,在室溫30℃、光照12小時或自然光照培養室內培養。
菠蘿優質豐產的技術要點:一是選好園地,選坐北朝南,陽光充足、水源豐富、交通方便之地作商品生產基地。二是科學種植,種前,對瘠薄土壤進行改良,施足基肥;選壯苗種植。密度,卡因類畝栽3000~4000株,皇後類4000~5000株。三是種後加強肥水管理,施肥量,廣西每畝施氮42.2公斤,施磷26.8公斤,施鉀38.5公斤,N∶P2O5∶K2O=1∶0.62∶0.9;施肥時期,通常12月~翌年2月抽蕾前施促蕾肥,采果後7~8月施壯芽肥;在促蕾肥、壯芽肥之間施壯果催芽肥;每年4、6、7、9月各施一次葉面肥,5、8月各2次追肥,用1%尿素加0.5%硫酸鉀溶液;采果後施基肥。水分管理要及時排灌,防澇抗旱。四是做好其他各項管理,如為不影響果實生長發育,應適當的除芽和留芽;為促花要進行催花;為提高果實重量和品質要噴果,在小花全部謝花後,用50毫克/升赤黴素加0.5%尿素液噴果,過20天噴第二次,噴70毫克/升赤黴素加0.3%尿素液。為使果實成熟一致,果實發育到七成熟時,用乙烯利300毫克/升噴果催熟。
危害菠蘿較嚴重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心腐病、黑腐病、小果褐腐病;非侵染性病害有日灼病、缺素症。害蟲有菠蘿粉蚧、中華蟋蟀和蠐螬等。
【種類及品種】通常菠蘿的栽培品種分4類,即卡因類、皇後類、西班牙類和雜交種類。
卡因類又名沙撈越,法國探險隊在南美洲蓋亞那卡因地區發現而得名。栽培極廣,約佔全世界菠蘿栽培面積的80%。植株高大健壯,葉緣無刺或葉尖有少許刺。果大,平均單果重1100克以上,圓筒形,小果扁平,果眼淺,苞片短而寬;果肉淡黃色,汁多,甜酸適中,可溶性固形物14%~16%,高的可達20%以上,酸含量0.5%~0.6%。為制罐頭的主要品種。
皇後類系最古老的栽培品種,有400多年栽培歷史,為南非、越南和中國的主栽品種之一。植株中等大,葉比卡因類短,葉緣有刺;果圓筒形或圓錐形,單果重400~1500克,小果錐狀突起,果眼深,苞片尖端超過小果;果肉黃至深黃色,肉質脆嫩,糖含量高,汁多味甜,香味濃郁,以鮮食為主。
西班牙類植株較大,葉較軟,黃綠色,葉緣有紅色刺,但也有無刺品種;果中等大,單果重500~1000克,小果大而扁平,中央凸起或凹陷;果眼深,果肉橙黃色,香味濃,纖維多,供製罐頭和果汁。
雜交種雜交種是通過有性雜交等手段培育的良種。植株高大直立,葉緣有刺,花淡紫色,果形欠端正,單果重1200~1500克。果肉色黃,質爽脆,纖維少,清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5%,酸含量0.3%~0.6%,既可鮮食,也可加工罐頭。
【經濟用途】何時採收為宜與鮮食或加工,近銷或遠銷有關。一般近銷的以1/2小果轉黃採收為宜,遠銷或作加工原料的果以小果草綠或1/4小果轉黃時為採收適期。菠蘿生產通常有4個採收季節:春果,4~5月成熟;正造果(夏果)6~7月成熟;秋果,10~11月成熟;冬果,12月~翌年1月成熟。
菠蘿既可鮮食,又可加工,可加工成糖水菠蘿罐頭、菠蘿果汁等,菠蘿鮮果還可速凍:經洗滌、除皮、通芯、切塊,經-35℃冷凍處理,保存在-20℃低溫,可使營養與鮮菠蘿一樣。此外,菠蘿加工中副產品,可製糖、制酒精、制味精、檸檬酸等。
【備注】 吃菠蘿要用鹽水泡
菠蘿的果肉除富含維生素C和糖分以外還含有不少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另外還含有一種「菠蘿酶」這種酶能夠分解蛋白質。如果不用鹽水先泡就吃,這種酶對於我們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會使我們感一種麻刺痛的感覺。
食鹽能抑制菠蘿酶的活力。因此,當我們吃鮮菠蘿時,最好先用鹽水泡上一段時間,就可以抑制菠蘿酶對我們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同時也會感到菠蘿更加香甜了。
菠菌酶是一種蛋白酶,有分解蛋白質的作用。因此,少量吃有增進食慾的作用,但是過量的吃對人體是有害的會引起胃腸病。因此,吃時要適量。
菠蘿味甘酸、性平,對腎炎水腫、高血壓、支氣管炎有療效。但臨床上發現有些人吃菠蘿後會引起過敏,俗稱「菠蘿病」或「菠蘿中毒」,在食用15分鍾至1小時左右即出現腹痛、惡心、嘔吐、腹瀉,同時出現過敏症狀,頭疼、頭昏、皮膚潮紅、全身發紫、四肢及口舌發麻;嚴重的會突然暈倒,甚至會出現休克等症狀,因此有菠蘿過敏史者忌食。
【菠蘿葯用】
【葯 名】鳳梨
【來 源】為鳳梨科植物鳳梨果皮。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痢疾,腹痛。
【性味歸經】苦、澀,寒。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克;或研細粉沖水服。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說明圖解:http://ke..com/pic/1/11455934818728415_small.jpg